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03章 废立

幸好遇见神 第303章 废立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彭城王刘义康年纪比当今皇上小三岁,比庐陵王刘义真、宜都王刘义隆小两岁。

但彭城王非常聪颖,而且性情仁善、心胸豁达。

先皇刘裕遗嘱确定的辅政大臣谢晦,曾经做过彭城王府司马,与刘义康关系不错。

可惜刘裕对谢晦并不放心,布下了后手对付他。他自己却没感觉。

谢晦对刘裕非常忠诚,因此自以为刘裕也很信任他。

他掌握兵权,颇为强势。与王弘不合,对徐羡之、傅亮也不是很在意。

这就导致刘义康有些被动。

长史王弘吃里扒外就是证明。

王弘当年随先皇刘裕一起出征去过长安城,他非常清楚萧西风的战力,也知道是因为刘穆之、沈田子、沈林子几位大人先后离世,萧西风才埋没在乡间。

按说,作为长史,他早该为自己的东家着想,把萧西风这样的人招揽过来。

但他却在东家这里一声不吭,反而去信弟弟,鼓动他说服那边东家刘义隆去招揽萧西风。

刘义康被亲爹安排了这么一位长史,也算是倒霉了。

幸好刘穆之留给他的手下孙延安忠心耿耿,这才没有错过萧西风。

刘义康见到萧西风五人,十分高兴。一番见礼后,他任命萧西风为护军都尉,萧庆四人为军侯。

五人一起致谢。

所谓都尉和军侯,就是军官级别,影响到每月俸禄和带兵多寡。

对于每月能挣多少铜钱,五人都无所谓。他们知道致富只能靠横财,指望薪水搞个毛线。

萧西风表示不愿带兵,有什么任务,五人为一个整体,单独或跟随大部队行动。

刘义康了解过萧西风五人过去的战斗经历,知道他们就是一个小型战阵,在野战攻坚时威力巨大。

至于沈田子将军当时给他们任命的军侯、什长职务,也就是个待遇标准,他们根本都不带兵。

刘义康将萧西风五人的编制放在孙延安校尉部,成为一个独立都尉单元。

他们平时只对孙延安负责,战时接受刘义康调遣。

这样安排,双方都很满意。

孙延安做的第一件事则是为他们配置高级铠甲。

五人于是重新开始军营生活。

萧西风制定了训练计划,带着四人,一心一意练兵,提高作战技巧。

*****

北魏皇帝拓跋嗣趁宋国新皇继位,派出大军南伐,取得重大胜利。

首先是占领青州、兖州、司州大量土地、人口。

其次是俘获并收服了宋国最厉害的大将毛德祖。

毛德祖当年追随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屡立大功。

他也是灭亡后秦的大功臣。

当时刘裕亲率大军北伐,征虏将军沈田子首先攻到长安城东的青泥城,在赶来援助的弟弟沈林子劝说下,放弃攻入长安城头功。

王镇恶率军拿下长安城,俘虏后秦皇帝姚泓。

而毛德祖正是王镇恶的先锋大将。王镇恶这支队伍的所有战果,大部分是毛德祖亲率军队取得的。

毛德祖也是长安城得而复失时,唯一杀出匈奴大军重围的主将。

这次拓跋嗣先是指挥军队南下进攻,中途自己亲自率军增援。

毛德祖作为宋国北方最高军事长官,指挥各地军队在由东至西上千里战线范围抗敌。

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敌军,依然坚持了200多天。

而诡异的是,建邺朝堂的援军迟迟不来。

后来,宋国第二猛将檀道济率少数军队增援,却只是在东线收复了几座空城就撤军了。

北魏军队俘虏了毛德祖后,拓跋嗣对他的勇猛、忠诚实在敬佩,无论毛德祖怎样辱骂求死,也不愿杀他。

毛德祖冷静思考,也对宋国朝廷失望至极。于是归顺了北魏。

宋国皇帝刘义符知道这个消息,非常生气。

他不是对毛德祖生气,而是对几位辅政大臣生气。

所以,当有人上奏,要求褫夺毛德祖过去的荣誉、惩罚他的家人时,刘义符罕见地坚决不同意。并且当着朝臣的面拂袖而去。

也因为如此,毛德祖在北魏得到了高官厚禄后,他在南边宋国的荣誉、家人、田产依旧没人敢动。

皇帝刘义符还不顾三位辅政大臣反对,直接下诏调护军将军檀道济任南兖州刺史,任命自己舅爷爷赵伦之为护军将军。

刘义符的这一招人事调动,把檀道济推到了自己对立面。

大致来说,宋**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禁卫军,负责京城、皇宫安全。首领是领军将军。现在的领军将军就是辅政大臣谢晦。

另一部分是外军,首领称护军将军,统帅除禁卫军外的全**队。

刘义符任命赵伦之为护军将军,这有点与谢晦的领军将军唱对台戏的意思。

历史上,当皇帝无力掌控朝廷,暗地里联络外臣、地方将领勤王时,就是利用护军将军对付领军将军。

刘义符的这些举动,深深刺激到了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

他们开始密谋应对之策。光禄大夫范泰知道了朝廷里的暗流涌动,十分担忧。

他上了一道密折,提醒刘义符。大意是:皇上您还根基不稳,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啊。

可惜,刘义符不打算接受他的劝告。

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试探了刘义符几次后,觉得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他们想起了汉朝霍光废刘贺的事。

刘贺做了27天皇帝,可以落得个“昏帝”名头。他刘义符难道不能是昏君吗?

如果刘义符下台,庐陵王刘义真继位的呼声会最高。

而刘义真是三人的共同宿敌。

于是三人合计后,决定先行一步,弹劾庐陵王刘义真。

刘义真对刘义符地位有威胁,二人关系一直不好。

他们这是看准了空子。

弹劾刘义真的奏折很快得到刘义符批准。刘义真被废为平民,迁往新安郡居住。

第二步,将护军将军赵伦之调往外地执行任务。

第三步,将彭城王府长史王弘调任江州刺史。并下令王弘和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入京议事。

王弘、檀道济,一文一武,这是目前宋国内地方上,声望、实力最强的两人。

王弘、檀道济到京后,五人进行密谈,讨价还价后,做出了一个惊天大决定:罢黜皇帝。

具体行动由谢晦、檀道济两位禁军、外军将领执行。

王弘走后,彭城王府主簿刘湛升为长史。他与王弘一样,也是先帝派给四儿子府的老臣。

五月底,谢晦、檀道济二人在皇宫内应带领下,带兵冲进皇宫,斩杀皇帝身边几个侍卫,收缴皇帝玉玺印信绶带,命令百官叩辞皇帝刘义符,将他囚禁于太子宫。

同时,按照既定方案,派中书令傅亮乘船去荆州,迎接刘裕第三子、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到建邺继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