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59章 故乡消息

幸好遇见神 第359章 故乡消息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莫严让萧西风和他一起,越过长江,来到建康城。

鬼修的渡江,其实就是一道意念、一阵微风。

鬼修间的修为差距不大时,互相可以看见对方。

建康城防务力量分为两部分:宿卫军、牙门军。

宿卫军也称禁卫军,原来是六大营(12营):左、右、领军、护军、骁骑、游击。

每营5千军士,长官称校尉;二营组成一个大营,长官称将军。

其实经常出现有些校尉级别很高,超过某些将军。这是因为这个校尉级别在杂号将军之上,但只领一营军士。

自建营以来,左、右两大营就是皇帝亲卫,负责皇宫安全。

依照军法,他们只接受皇帝本人调遣、指挥。

领军、护军、骁骑、游击四大营,职责是保护首都内城。

多数情况下,他们由太尉掌握。

宋国现任太尉是皇帝刘义隆亲弟弟、江夏王刘义恭。

牙门军则负责都城外围安全。

他们的编制不太固定。有时多些、有时少些。但基本在四大营以上。

牙门军名义上受大司马、大将军节制,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

边疆遇到紧急军情时,牙门军顶上去的机会最多。

所以,他们中的某营,经常被大将军划拨给某将军统帅,出外作战。

刘义隆坐稳皇位后,册封长子刘劭为太子。

皇帝吸取自己大哥刘义符教训,册封太子时,下一道特旨:准许刘劭单独组建两营东宫甲士卫队,一万人。

当年,父皇刘裕驾崩,长子刘义符继位。

名义上,左、右两营禁卫军由皇帝刘义符亲自指挥。

可实际上,真正掌握他们的是顾命辅政大臣、中领军将军谢晦。

正因如此,当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位辅政大臣共谋,决定废黜皇帝刘义符时,左、右两营宿卫军无人出面阻拦凶手、保护皇帝。

刘义符人高马大,只得亲自拔刀自卫,因而受了伤。

想到大哥当时心中的悲凉,所受的屈辱,刘义隆一直耿耿于怀。

刘义隆自己思考过:如果徐羡之等人不杀刘义符、只是废黜他,自己登皇位后也未必会放过大哥。

也就是说,自己对大哥的遭遇不能释怀,不是因为兄弟感情,而是因为君臣道义。

大哥作为皇帝,不应该被臣子侮辱。

所以,刘义隆即位后,心中立即下定决心:大哥所受屈辱,自己作为他的亲弟弟、先帝刘裕之子,必须替他报仇。

这就是在刘义隆心目中,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人必死的原因。

除非刘义隆奈何他们不得。

刘劭的一万东宫甲士卫队中,两千是精骑兵。

刘义隆明旨:东宫特别甲士,只听太子号令。

正是这道特旨,后来要了下旨人、皇帝刘义隆的命。这是后话。

增加了一个大营东宫卫队,皇城禁卫军编制成了七大营。

健康城现有牙门军共四大营。分别驻扎都城东、南、西、北四面城外。

与瓜步山隔江相望的是牙门军北营。

说来也巧,萧西风当年带着四个老乡,曾经就在北营当过牙门兵。

五人正是以北营兵身份,被沈田子将军征调,随他参与太尉刘裕组织的北伐,一直打到长安城。

东晋国太尉刘裕亲自统帅的那次北伐战争,覆灭了后秦。

此时故地重游,萧西风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

沈田子将军死了,沈林子大人也死了。

自己也死了、成了鬼修。

四个老乡的情况不知如何。

他的满腹感慨,不能表露出来。

因为他怕莫严师兄发现他有前世记忆。

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

东晋末年,道教(吴地称五斗米教)在江南领导过几次大规模造反。

后来刘裕主政,卢循还率领教众分别在京口和广州起义搞事。

所以,刘宋立国后,对道教采取的政策,开始时也是清剿。

后来五斗米教起义沉寂了,朝廷对道教的态度变为压制。

佛教与道教有跷跷板效应。

南朝的道教被压制,佛教便得到高速扩张。

后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百八十寺,只是京城建康周边的寺庙数字。

从刘裕时代到刘义隆后期,宋国人口数量由八百万增加到一千七百万。

而宋国寺庙总数,增加到1800座以上。

僧尼人口数是5万多。教徒则超过200万。

在酆都地府里,大家都知道:佛教在中原的发展,是轮回司推动的。

道教在人间的传播,则由阴卒司操纵。

轮回司、阴卒司都是酆都地府府主手下。

也就是说,佛教也好,道教也好,都是由酆都地府府主把控的。

别看人世间的佛教、道教为了争取皇帝支持、吸引更多教徒,有时斗得不可开交。

其实他们二者孰兴孰衰、孰强孰弱,说不定就是阴间大佬的刻意安排。当年东晋朝廷镇压道教起义时,阴卒司没有阻止。

前年拓跋焘灭魏国境内佛教,轮回司也没有干涉。

毕竟阴阳两隔,阴间不能直接插手阳间事务。

那样,阴阳两间就会乱了套。

而且,在阴修中醒目者看来,南方政权对道教的镇压,极有可能是酆都地府高层的某种布局。

正因如此,宋国境内的道观和公开的道教信徒人口数,不是太多。

日游八组鬼将邱井冈,接受组长严士居指令,在刘宋国境内重建道观、推动道教发展。

这也绝不可能是严士居自己的决策。

邱井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

现在刘宋国境内,建起了大小道观六十几座。它们都是办理了正规牌照的。

六十几座不多。

但相较于前些年,江南的正规道观仅存几座的局面,现在已经相当不错了。

健康城内,也建了两座道观:城东紫云观、城西白云观。

莫严带着萧西风,找到城东紫云观,与八组鬼将邱井冈接上了头。

双方稍加介绍后,莫严与邱井冈去单独商谈事情。

八组一位鬼卒马健接待萧西风。他也是淬魂六层。

二鬼闲聊之中,马健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六层鬼卒萧西风,正是前几年加入五组,三天进阶四层的那个家伙。

八组有位师弟崔顺之,与他同时被柳帅挑中,一起进的日游所。

崔顺之目前修为,还是淬魂二层。

二鬼境界的差距,实在有点大啊。

这鬼比鬼,真的气死鬼!

发现了这点,马健态度立即恭敬了许多。

对方这样的晋级速度,毫无疑问,用不了多久,就会破位凝婴境。

那时他就越过了组长这层,窜到日游所领导级别。

虽然自己现在与对方同层,可不敢与他平起平坐。

得谦卑以待,留下好印象,提前打好基础、攀点交情。

马健脑回路瞬间转过这么多念头。

有了这样心态,马健便非常热情主动。

他向萧西风详细介绍八组在刘宋国的布局、进展,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通过与马健交谈,加上自己有意识引导、旁敲侧击,萧西风得到了一些古桑乡的信息。

确切地说,是古桑乡自家与其余四位老乡家的消息。

原来,邱井冈师兄带着八组阴修到江南重建道教时,将境内的破旧道观全面梳理了一遍。

他们发现,有几座道观虽然无主,既无住持也无道士,却有香火。

跟踪观察后,他们知道了,这些道观有信徒自发简单打理、维护。

香客还不少。

这些有香火延续的道观中,就包括天目山妫庄附近那座道观。

一年四季,到妫庄附近道观上香的客人都不断。

后来,八组鬼修们赫然查到:天目山道观的那些香客,多数是潜伏下来的五斗米教信徒后裔。

他们的祖上都参加过孙恩、卢循起义。

起义失败后,信徒们四处分散,各自藏匿。

有些被官府揪出来杀头了。

有些改头换面存活下来。

现在风头早就过去,朝廷也不大在意以前的事。

有一部分虔诚的信徒便自发到天目山道观去上香。

因为那座道观,原本是早年五斗米教天师总坛所在,加上外观保存的还算可以,所以慢慢地在道教信徒后裔中传开了去。

有不少人跋山涉水过来上香,祭奠先人,寄托思念。

邱井冈了解到这点后,他找到一位道士做代理人,出重金向武康县衙买下了那座山头。

当然包括那座道观。

然后,经过颇为复杂的操作,那座道观重新开张了。

道观恢复往日名称:天目道观。

天目道观有了正规牌碟,聘请了住持,招募了一批道士,可以光明正大行教、布道、开坛作法…

天目道观香火立即旺盛起来。

八组参与张罗这事的阴修中,就有马健。

古桑乡与天目山只隔着一座太湖。

古桑乡发生了一些事,与彭城王刘义康有些牵连,在当地影响颇大,传播较广。

身在天目道观的马健等阴修也注意到了。

……

到这时,萧西风才知道:萧庆四人也落水淹死了。

老东家彭城王刘义康也出事了。

最初,钱塘战阵五人被授予“烈士”称号,县衙代表朝廷送来丰厚抚恤金。

可是几年后,新任钱塘县令亲自到古桑乡,宣布剥夺五人“烈士”称号,追回抚恤金。

这应该与彭城王出事有关。

这样的变故折腾,当然不止是追回抚恤金那么简单。

钱塘战阵五人家里几乎被扒下一层皮。

萧西风由马健话里判断,自己和四位老乡的家庭,应该从小康被打落到了下等户。

萧西风自然知道:五人家中地窖下都埋藏着金币。

但这种情形下,谁还敢拿出来花销?

那不等于是作死吗!

萧西风明白,对古桑乡情况细节,马健也不可能了解更多。因为与马健没关系,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之家的事,他不可能刨根问底。

萧西风暗暗决定:找机会亲自回去看看。

自己没有前世记忆也就罢了。

既然自己还记得前世,对自家亲人及几位老乡家里的事,就不能不管不顾。

不过,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也不急在一时。

自己现在也是有组织的鬼,级别不高前,单独行动的自由有限。

……

莫严与邱井冈交谈、讨论过后,商定:莫严坐镇紫云观,马健、萧西风配合。

马健是这里的老鬼,熟悉情况,留在紫云观,以便莫严咨询。

邱井冈过去城西白云观,在那个方向监测人间动静。

两位鬼将约定:随时保持沟通、联系。

邱井冈走后,莫严对萧西风讲了讲自己与邱井冈交谈经过,也简单询问了一下萧西风与马健聊天内容。

莫严透露,从邱井冈那里得到的最重要情报是:刘宋皇帝刘义第一次北伐失败后,隆励精图治二十年,一直没有放弃北伐念头。

刘宋国在军队、武器、粮草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

前阵子,拓跋焘亲率大军扫荡了刘宋国南顿、颍川二郡。

不过在攻打悬觚郡城时,遇到顽强抵抗,未能得逞,铩羽而归。

拓跋焘退兵、回国后不久,突然与最信任的大臣崔浩翻脸,以“国史事件”为借口,斩杀了崔浩及其党羽,灭了他九族。

同时被灭族的,还有崔浩姻亲的三大汉人家族。

刘义隆收到拓跋焘亲自率军越境挑衅的军报时,已经暴跳如雷。

接着又得到对方屠灭四大汉人家族的消息。

刘义隆便借此做起了文章,开始作出一系列军事调动。

刘义隆这次是铁下心来,要进行第二次北伐。

莫严告诉萧西风:八组在江南的任务是振兴道教。五组的任务则是压制佛教。

这其中有共通点,但侧重点完全不同。

萧西风点头,表示明白。

八组目的是在江南振兴道教,那么,他们必须找出更多代理人,修建更多道观,发展更多信徒。

五组目的是压制佛教,那么重点就是收集佛教不法证据,挑拨其与政府关系。

最好是发现佛教打算造反起义…

这却不是五组一厢情愿能办到的事,需要佛教“配合”。

在南朝,佛教与皇权互相扶持、水乳交融,要挑拨离间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

倒是皇帝刘义隆准备再次北伐这事,萧西风有点兴趣。

因为,他自己前世参加过两次北伐:前次是刘裕时代征讨后秦,他随沈田子将军一路攻进长安城;后一次是刘义隆时代北伐魏国,他随朱修之将军坚守滑台城。

经过那两次战争,以及自己成为阴修这段时间的直觉,萧西风感到:南北双方之间交战,打与不打、谁赢谁输,恐怕不是战争双方自己能够决定的事。

萧西风隐隐觉得:可能阴间才是阳世的主导。

也即是说:人世间应该是由阴间操控着;

谁做帝王将相、谁当官兵民奴,是阴间说了算;

人间大佬们,可能被阴间的鬼卒、鬼将、鬼帅、鬼王玩弄在股掌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