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64章 民怨

幸好遇见神 第364章 民怨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自己独自管辖一片区域后,阴卒司鬼卒(其实是鬼将)萧西风忙碌了起来。

每天鸡叫三遍时,是日游卒开始干活的时辰。他便出发去收拢鬼魂。

这么大片区域,人世间每日每夜都有人死去。

收拢鬼魂就是阴卒司鬼修的日常工作。

萧西风属于阴卒司日游所。自然,阴卒司还有夜游所。

夜游所的鬼卒、鬼将、鬼帅不是来自人间的阴魂。

他们不能见阳光,修炼的功法与日游所也不相同。

他们通常在特定区域活动。

日游所的禁忌是不要夜里去收阴魂。

因为日游卒本身是来自人间的鬼魂,所修功法是凝婴路子、自带阳气。

刚死不久、懵懵懂懂的鬼魂,在夜里生猛的多,很容易撞上日游卒,魂飞魄散。

一到白天,新鬼魂就本能找暗处藏匿,不敢乱动。日游卒去收拢他们时,不会有任何动静。

随着南朝宋**事行动的进展加快,萧西风的活计也多了起来。

因为他发现:莫师兄分派给他的辖区内,人世间忽然鸡飞狗跳。死人比平常多了。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军爹将爷、官府衙差,一拨又一拨,来了才去、去了又来。

他们就干两件事:清查户籍、抽丁;拿着朝廷欠条、向百姓强逼借债。

萧西风关注的九座道观、78名道士也未能幸免。

开始时,萧西风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他当过兵,还是三次。

在他的印象里,南朝宋**队人数非常充足,甚至有些冗余。

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南朝经济十分兴旺,朝廷应该积累了大量钱财。

朝廷怎么忽然要拉丁、借债呢?

作为鬼卒,这也不是他要操心的事。他不过是心里嘀咕几句而已。

他关心的是那些道士的遭遇。

结果,九座道观的浮财几乎全被借走,31名年轻道士被强制剥离道籍、加入宋军。

萧西风过了很久才搞明白:原来他的“辖区”,全在最倒楣的南兖州范围内。

而南朝宋国22州里,只有南兖州的名字,在“抽丁、募勇”、“借债”两份清单上。

南兖州是原来北府军根据地。

这里既有大量北方士族南迁而来,也有许多南方人投奔北府军而至。

这里南靠长江,可以方便获得江南的人口、资金、技术。

南兖州北边边界大致就是淮河,但其实那边是魏国,边界相当模糊。

最初,南朝人惧怕胡人骑兵南下劫掠。

后来随着魏国立国,拓跋氏三代皇帝逐步汉化,他们也开始习惯定居城市、畜牧兼农耕、安居乐业的日子。

黄河至淮河间,魏军偶尔来袭,

但二十年来,魏军几乎没有跨过淮河。

大量土地和青壮劳力、充足资金、和平环境…这些条件,使得南兖州成了宋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从元嘉七年第一次北伐失败,到如今第二次北伐,这二十年里,南兖州不再是原来那片“衣冠南渡”后留下的荒芜之地,而是人畜兴旺、经济繁荣之乡。

南兖州这次的遭遇,其实还有个隐蔽原因:南兖州刺史是二皇子刘濬。而主持确定两份清单名录的是太子刘劭。太子不喜二弟,因为太子之母文元皇后不喜欢二皇子之母潘淑妃。据说,后宫中,潘淑妃最美。

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由此事也可见一斑。

提出“抽丁、募勇、借债”议案的何尚之,也不是简单人物。

他资格很老。最早是刘裕太尉府主簿,参加了北伐后秦之役,到过长安城。

刘义符继位后,他转到二皇子刘义真府做谘议参军。

刘义真是刘义符死党,所以他也算是跟着红人。

刘义隆上位后,大量需要帮手。刘义符、刘义真两位兄长死后留下的幕僚,基本上是他能够信任的人。能用的都用。

所以,何尚之也没被冷藏。

他历任多个职务,直至尚书左仆射(正二品)、中护军(正三品)。

正二品文职加正三品军职,可谓文武兼备,位高权重。

他最明显特点是与彭城王府一系官员不合。

刘义康的头号拥趸、宰相刘湛,与何尚之是儿女姻亲,却被他举报“谋逆”而遭刘义隆杀戮;

范晔、孔祥先想论证“兄终弟及”的合法性,意图是推彭城王刘义康继承皇位。

何尚之与二人都有交情,但仍毫不迟疑检举他们,致使二人被砍头。

以上这些事,让刘义隆对何尚之信任有加。

不仅如此,何尚之还是一位理财专家。

有段时期,民间有人私铸四铢钱冒充五铢钱流入市场。

江夏王刘义恭建议朝廷发行大小两种铜币,以遏制民间私钱。

何尚之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江夏王的建议很不靠谱。

他无惧江夏王声望,公开极力反对。

甚至在与对方当面辩论时,出言硬怼刘义恭。显示出文人风骨。

皇帝刘义隆采纳江夏王建议,发行大小铜钱。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货币市场乱了套。

朝廷于是不得不取消大小铜钱法案。

这也证明了何尚之的先见之明。

何尚之提出的“抽丁法”、“募勇法”不久就落实到位。

剩下的就是“国债法”的继续推行。

这次国债推销,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户家产超过50万铢(铜钱)的、僧尼道家产超过20万铢的,一律借四分之一给朝廷。战事结束即还。

四分之一家产也就罢了。关键是还债日期,一看就是活扣死结。

“战事结束”,什么时候结束?

如果战事一时半会难以结束,那就拖着。白纸黑字就这意思!

老百姓更担心的是:如果宋国战败,这根本就是死账。

战争还没开始、还没战败都得借钱。如果战败了,就更加没钱还账。这是肯定的。

还有,万一被灭了国…老百姓当然不敢提这茬,这是杀头之罪。

但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呢:朝廷借百姓钱打仗,这是妥妥的亡国之举啊。

那些有钱人家真是欲哭无泪。

第二阶段,大户人家都扫荡了一遍,战争还没完,似乎钱又不够了。

交战开始时,前线传来捷报,说是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巨大战功,朝廷得再筹集资金奖励将士。

后来,传来前线行动不顺消息。据说可能要进入持久战。

反正一句话:还得继续向民间借钱。

于是,这次不仅扩大了借钱的州郡范围,也降低了门槛。

10万钱的民户,一律借出四分之一。

门槛降到10万铢后,那些衙差、军监,就有了操作空间。

因为,财产超过50万钱的大户、超过20万的僧、尼、道,里正、乡老、县衙、乡里乡亲们,都非常清楚是哪些人。没什么斟酌余地。

标准降到了10万钱,这就很不容易判断了。

界限模糊、不容易判断,这才是差官们最高兴的局面。

如果是非清晰、对错一目了然,做官的才会觉得没什么意思。

他们要的就是“自由心证”,达不达标,官差老子说了算!

这样一来,被纳入借债的州郡,立即陷入兵荒马乱的末世景象,比那些战争漩涡中的州郡,丝毫好不到哪去。

对南朝朝廷的作为,萧西风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因为,莫严交代的、保护道士的任务,只是附属责任。

作为阴卒司鬼卒,他的首要职责是收拢人死后的魂魄。

即便没有任何意外出现,人世间正常的生死交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萧西风每天都须收拢一、二百道魂魄。

随着他的修为提高,他操作的阴魂壶升级了许多,一只就能装下几千甚至上万阴魂。

他现在独立管辖一片区域,莫师兄离开时,留给他足够多的空的法器阴壶。

只不过,随着国债推销进入第二阶段,萧西风发现,每天死人的数量明显不正常,多了不少。

日游卒是天亮后去收鬼魂,绝大多数魂魄都老老实实被牵引进入阴壶,不会吵闹。

即便这样,还是有鬼魂见到萧西风时,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开始喊冤叫屈、歇斯底里。

听得多了,萧西风完全明白了人间发生的国债惨剧。

这哪是朝廷向百姓借钱?这分明是抢劫、索命啊。

******

交战前线。

7月10日,王玄谟意气风发,率领沈庆之、申坦等5位将军暨5万军士,以及宣威将军垣护之的1万楼船军,以及3万后勤军,乘坐大小4千多艘战船,由彭城出发,进入了泗水,向北而去。

泗水尽头是济水。济水在东部与黄河平行,在滑台以西与黄河相连。

由徐州到黄河,陆路一千里出头,水路一千三百多里。

从徐州到碻磝,有陆路行军直达。也可先乘船至历城,由历城走陆路过去。

历城位于济水以南,后世改名济南。当然面积大了许多倍。

值得说明的是,就行军成本而言,水、陆两路,相去甚远。

运部队、辎重,水路成本是陆路的十分之一;运粮食草料,水路成本更低,是陆路的二十分之一。

打仗,除了拼刀枪搏杀、战马撞击,还要拼后勤粮草。

所以,善于利用河道进攻敌人,成本消耗小的多。统帅算计各项要素时,余地就大的多。

为了避免王玄谟的舰队出泗水、入济水时,遭到碻磝、乐安等地守军袭击,萧斌已经提前于七月初,派出两路人马,前去攻打碻磝、乐安。

一路是建武将军申元吉,领一万精兵,偷袭碻磝要塞。

魏军碻磝守将是济州刺史王德。

另一路本部将军崔猛领兵前去攻打乐安城。

乐安是魏国青州刺史张淮之的防区。

魏国派驻黄河南岸的官员,多数是汉人。王德、张淮之都是。

申元吉长期驻守北方边境,对这一带地形非常熟悉。

他带着的一万队伍,主要是随他多年的老兵,配合相当默契。队伍昼伏夜出、悄悄行军,希望尽量做到使碻磝守军猝不及防。

到了碻磝要塞附近,申元吉命部队停止前进,派出斥候查探情况。

入夜后,队伍启程。

本来,崔浩党羽及四大汉人家族被灭,对魏军中汉人的影响就不小。

南朝宋军筹备北伐后,国主拓跋焘在朝堂上明确表示:冬天之前,不愿与南军在黄河沿线交手。

魏国朝廷也没给黄河沿线要塞守军下达任何特别命令。

王德和张淮之分别派出死党手下到平城打听,却都得不到具体指示。

死党手下带回来一些隐隐约约提示:若南军来攻,如何应对,河南岸各要塞、各防区自行决策。

王德早已想好了:只要宋军靠近,则立即向河北撤退,回到魏国安全区再说。

当申元吉队伍于半夜对碻磝要塞发起进攻时,王德心里直觉骂娘:麻麻比,是哪位宋将老乡?你要占城,老子立马撤走。何必半夜偷袭,搞得这么麻烦?

骂归骂,王德赶紧下令:按原定预案,全体从要塞撤向河边船只,边打边走,尽量不要缠斗。

申元吉的人马也马上意识到了魏军意图。

既然魏军不准备抵抗,宋军也不想拼命。

双方皆大欢喜。

一场争夺要塞的战斗,就像舞台上的戏剧表演一般,一招一式,倒是有板有眼、有来有回,只不过都没什么伤亡。

最后,王德八千官兵,战死几十人,其余安全上船。

申元吉队伍也没船。于是不理会他们,径直入塞,各就各位,没费多大劲,顺利接管了碻磝要塞。

萧将军只交代务必要夺取碻磝要塞,掩护王玄谟将军舰队到来。并没说一定要歼灭敌军。

这趟任务也算非常圆满完成。

另一边,崔猛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

崔猛的部队长驱直入进入魏国青州刺史部防区,没遇到任何阻拦。

最后接近张淮之部时,双方才发生一些交战。

战斗场面也是相当滑稽:魏军有序撤退,宋军慢悠悠前攻。

交战双方保持着平行推进的速度。

最后,张淮之部全部撤到早已备好的大船上。崔猛部停止进攻。

够不着了。

东线首场两战,宋军以很小代价,击退魏国济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夺取了碻磝要塞、乐安城。

首胜!

萧斌收到前线传回的八百里军报,与刘骏商量后,立即率领参谋本部向碻磝开拔,在王玄谟船队出泗水前,抵达了碻磝要塞,在那里组织起东部前线指挥所。

当王玄谟的船队从泗水进入济水时,船上将士们见到的,是两岸夹道欢迎他们的前线指挥所首长、高级参谋、大量官兵们。

王玄谟顿时更加意气风发。

他觉得,自己这趟北伐之行,开局简直太美妙了。

竟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东线总指挥萧斌大人,为自己开道、护航、迎接!

人生在世,如此慷而且慨,夫复何求?

当即口赞一首:

西蜀东吴两不厌,

诸葛周郎恨相见。

北胡南汉何离离?

崔公祝我刻狼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