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67章 进攻、反攻

幸好遇见神 第367章 进攻、反攻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宋国大军围困着滑台城,做好了攻城准备,却没急着动手。

按主将王玄谟说法,先消磨消磨魏军士兵斗志。

攻城先攻心。

这段时间,王玄谟也没闲着。

先是收编了部分来投奔的魏地义士。

王玄谟熟读兵书,此刻正是运用时候。

他对手下长史、主簿、参军们说:兵书云,敌士来投、首防结党。所以招募的义士,必须打散,且一什中上限是五人、一队中上限是十人、一屯中上限50人…依次类推。

对归附的平民,将他们临时安顿后,再上奏朝廷,请朝廷从长计议安置。

最有创意的是,王玄谟听说滑台城附近盛产大梨,销路不好、价钱不高,他忽然善心大作,决定利用军队后勤运输船队,帮老乡们把大梨运到彭城、建康这样的大城里去销售。

老乡们送来的第一批大梨,经过商议后,交换价是一匹布=800大梨。

大梨送到近些的彭城,大受欢迎。

连江夏王刘老爷子、武陵王都赞不绝口。

王玄谟受到鼓舞、启发:看来皇上也一定会喜欢。

他便吩咐下去,按照一匹布换800大梨的价格,大肆采购一批,迅速运到建康。

命令下达后,自然有人去落实执行。这种事不用王玄谟多操心。

他并没计算过:这时的物价,一匹麻布=300~500钱,一匹丝帛=400~800钱。

军资不可能是绢帛。

也就是说,王玄谟从百姓手里购梨,价钱大约是一文钱=两个大梨。

——这跟抢劫差不多。

眼看熬了一段时间,滑台城里似乎无声无息。

王玄谟心想,火候差不多了,可以攻城、收官。

八月底,宁朔将军王玄谟升帐,召集五位将军开会,部署攻城事宜。

监军郭维与会。

内容其实很简单:商量发起进攻。

几人稍加讨论后,王玄谟宣布:明晨卯时三刻(5:45),是滑台城内早饭开餐时间,宋国大军从三面准时攻城。

辰时正(7点),庞秀之部从北门进攻。

刘武之部不参加第一轮进攻。随时准备增援四面战场。

这个进攻方案相当完美。

宋军占绝对优势。

5万大军,4万人集中火力,从四面梯次进攻。

1万人作预备队。

滑台魏军就算有神仙相助,应该也坚持不了多久。

五位将军领命后,立即回去布置。

如无意外,明天,最多后天,宋军即可入城。

——这是王玄谟的判断。

……

世界上的事,最怕出现意外。

而世上最容易发生的事,就是意外!

宋国大军四面同时出击,进攻滑台城,却出了意外:

第二天一早,滑台城东、南、西三面喊杀声震天、灰尘蔽日。

宋军冲车、箭塔、云梯、弩箭…所有兵种都上了。

开始是三面,后来是四面一起,火力大开,攻了两个时辰后,王玄谟发现:滑台城没有陷落迹象。

这样进攻都拿不下滑台城?!

王玄谟看到宋军伤亡非常严重,于是下令鸣金收兵。

他打算好好总结一番后,隔天再攻。

当天下午,六大将军、监军郭维再次开会。

王玄谟:“诸位,怎么回事?咱们军队开始时士气很高,半个时辰后就弱了许多。有谁说说,这是咋地啦?”

“回将军。”崔勋之抱拳道:“围城以来,滑台城里具体情况,咱们知道的不多。我与申将军、罗将军碰过几次头,得到的一致结论是:他们竟然从没往外派过斥候。抓不到他们的探子,我们也就无从了解里面的情况。现在看来,他们士气很高,甚至…甚至高过咱们的将士。”

“我也觉得是这样。”申坦黑着脸道:“我的冲锋队轮流前冲了三批后,损失比例高达五成。军士们明显有些寒胆了。可是城头守军仍不见疲弱迹象。他们是守城方,伤亡肯定比咱们小,但也不少。可是对方士气…从头至尾好像变化不大。”

罗文昌盯着面前案几,不停点头。表示同意二人说法。

庞秀之的人马也参加进攻了。他脸色铁青道:“真没料到,老崔他们从三面进攻了半个多时辰,北面的守军编制根本不动。我的人今天也没占到便宜。”

王玄谟听了几位将军的话,心里有些烦躁。

照他们说来,目前除了拼军士消耗,本方没有任何优势。

可是拼军士消耗,宋军牺牲太大了。

对方守城,本方攻城,折损比例几乎在5:1以上。

也就是说,纯粹谈数字,城内一万守军拼完时,自己的五万攻城军也没了。

这样绝对不行!

还是得想法摧垮敌军斗志。

王玄谟于是道:“经过今天试攻,本将军也发现了,滑台城城墙、城门防卫硬件非常坚固。如此强攻,我军很吃亏。这样吧,明天休战一天。各位回去后,好好总结一下。明晚等我通知。现在,散会。”众人起立,行礼后退出。

气氛沉闷,个个都有些垂头丧气。

刘武之部没有参加今天进攻,但他一直在现场观察。对兄弟部队的损失,感同身受。

可是主将王玄谟提不出新的进攻思路也就罢了,他却强调滑台城城防坚固这些特点…

滑台城城墙一直摆在那。

攻城之前,主帅不是应该把不利因素全部计算在内的吗?

刘武之十分无语。

……

这次北伐,皇帝刘义隆钦定王玄谟为东路军先锋。萧斌没得选择。

为攻打滑台城,萧斌拨给王玄谟五个整编作战军,三个后营军。另外派出一军楼船水师配合他。

这支楼船军的统帅是宣威将军、钟离太守垣护之。

这一阵子,他按王玄谟指令,率领水师在滑台上游、虎牢关方向的河面抛锚,监视那面魏军动向,随时策应。

垣护之也是颇有来头之人。

他的伯父、父亲曾是南燕军官,后来投降到刘裕军中,得到信任、重用。

垣护之少年时就投军刘裕府,成年后担任刘裕长子刘义符军府中长史,兼行参军。位置非常重要。

刘义符即位后,升他为中兵侍郎。刘义隆登基后,升他为殿中将军。

总之,刘家父子两代三人,都很信任他。

元嘉七年,垣护之随到彦之北伐。

那次战争中,到彦之充分展现其怂包特色,一听说魏国大军攻来,就弃城、抛物逃跑。

只有两个人因劝谏到彦之而受到刘义隆嘉奖。

其中一人就是垣护之。另一人是王仲德。

王仲德作为到彦之副将,他对到彦之的劝谏,不是让他别逃,而是指点他尽量减少损失、逃得“漂亮”些。

但垣护之却不是那意思,而是诚挚希望到彦之:作为主帅,一举一动对军心影响至关重要。面对敌军,不应该首先考虑自己性命安危。

他是唯一提出建议,请求集结东部全部力量,过来增援滑台守将朱修之,从而与魏军决一死战的将领。

到彦之自然是听不进他的劝谏。否则,那次北伐不会输得那么彻底。

这次,垣护之一直密切关注着攻城动静。

王玄谟首攻受挫后,犹豫不决起来。垣护之立刻就得到了消息。

第二天一早,他乘坐一艘快船来见王玄谟。

二人见面,垣护之行礼后,直奔主题:“禀王将军,末将认为,战争开始,唯一需要考虑的是胜败;攻城拔寨开始了,哪能还是前后顾虑士兵生死?早日结束战斗才是死人最少的途径;城内财物、奴隶、将领头颅奖赏,应该全部许诺给攻城将士,激发他们斗志。属下希望将军把速速拿下滑台城当做唯一目标。还请将军三思!”

王玄谟知道这位将军的个性,不敢反驳他。对他客客气气,表示一定参考他的意见。

送走垣护之后,王玄谟再次召集五位将军和郭维开会。

王玄谟决定:明天继续攻城。

大家也是这个意思,无人提出异议。

至于把城内财物、俘虏许诺给士兵,王玄谟没提。

首次攻城后的第三天,同一时辰,宋军进攻又开始了。

唯一不同的是北门攻城军换成了刘武之部。

北门攻城时间不再错开,而是与另外三面同时开始。

……

上午,宋军猛攻一个半时辰,结果还是不理想。

下午继续…

结果也是差不多。

宋军与魏军战损比,超过5换1。

……

于是,王玄谟大军对滑台城的进攻,变成纯粹“兑子战”。

比例是魏军:宋军=1:5。

这样一来,宋军没了任何士气优势:冲锋官兵们看不到城破迹象,反而4/5机会是送死。

反倒是城内魏军,他们知道没有其它退路,只有死守坚持,等待十月到来后,皇帝拓跋焘兑现诺言:亲率六镇肥马狼军反攻宋国。

鲜卑人从来都是一口唾沫一颗钉。

皇帝的话,独孤寒吖深信不疑。所有魏军将士也是如此!

……

在滑台城魏军艰苦卓绝的战斗、等待中,十月终于到了!

这天,垣护之乘坐一艘快舰匆匆忙忙赶到滑台,面见王玄谟。

他还是老风格,行礼后立即道:“禀王将军,我部斥候得到确切情报:魏主拓跋焘已经集结五路大军,不日南下。请将军制定作战计划时,考虑这一因素。我部水师誓死会挡住上游虎牢关方向、顺流而下的魏军。但是下游东面的和陆路的魏军。请将军与萧将军、武陵王、江夏王商量抵挡办法。”

王玄谟听了垣护之的情报,脸色煞白。

对方作为楼船军将军,亲自来传递消息、表达态度,意图很明显:形势就要逆转;楼船军该做什么,绝不会怂。但楼船军在拓跋焘大军面前,非常渺小,做不了多少事。

王玄谟强压着心中惶恐,与垣护敷衍问候。

垣护之人老成精,立即告辞走了。

魏军大举反攻,他回去也要布置应对措施。垣护之走后,王玄谟颓坐在船舱甲板地毯上,眼神茫然,喃喃自语:“这么快就入冬了?…滑台城啊滑台城,五万对一万,三个月也不成?…”

……

十月九日,半夜。

滑台北门广场忽然爆发短兵相接的近身搏杀。

自滑台城被围以来,北门广场因为太窄,在魏军弓弩射程以内,所以宋军没在这里搭建军帐。

但是由刘武之或庞秀之部士兵巡守。

现在就是有人和巡逻士兵干起来了。

这旬轮守北广场的是刘武之的队伍。

当他赶到的时候,广场近身战已结束。

刘武之手下一屯巡逻军士,100人全部躺在地上。

包括屯长在内多数被杀死,少数受重伤。

通过询问伤者,得知巡逻队遭到一队魏国骑兵偷袭,大约30~40人。

魏军骑兵领头者以鲜卑语叫嚷,守城军官认识他。

城内打开城门,放那队骑兵进去了。

刘武之明白:这一定是魏军先头部队。

他们冲进城内,自然是给守城官兵报信:援军到了!

攻城攻到现在,刘武之手下死伤达到两千人。庞秀之队伍差不多。其他三军损失多些。

大家已获悉垣护之情报内容,知道魏军就要来了。

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虽然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这事依然非同小可。

刘武之赶紧让人去通知崔勋之三军。

并重新安排人在北门广场巡逻。增加兵力到三屯,300人。

布置了这些,刘武之才回去。

第二天一早,他立马去找王玄谟。

王玄谟听了刘武之的汇报,咬着牙沉默一阵,然后道:“刘将军,城内魏军,应该也不多了。不过,你也看得出来,城内那些参战民夫,战力也不弱。现在得到魏国援军已到的消息,他们的士气又会提升一截。刘将军,你说实话,我军还有希望破城吗?”

刘武之看着这位语言逻辑天赋异禀的将军,心里只有苦涩。

都到这种时候了,他依然不忘努力去发掘出“对方民夫战力强”这个借口。

刘武之收回思绪,坚决答道:“回将军,属下认为,无论成功与否,咱们也必须拼死再搏一次。”

王玄谟点头:“好。那本将军这就下令,五军全面出击,最后一搏。”

正在此时,王玄谟侍卫在舱门口喊道:“禀将军,巡逻队派人来报,滑台城墙上有敌军将领巡视,应该是高官。”

二人对视一眼。

高官?滑台城里,最大高官就是守将独孤寒吖。

他经常站在城头,躲在城墙垛子后头观察。

时间久了,宋军许多人都认得他。

如果是他在城墙上巡视,宋军巡逻兵习以为常,不会来汇报。

难道说,半夜偷袭巡逻队、叫开城门的是敌军更高级别将领?

王玄谟道:“让他进来。”

那个巡逻兵进来,正是刘武之手下的一个屯长。

他立正对二位长官行礼,道:“禀王将军、刘将军,城墙上,魏军那位独孤将军陪着一个人绕城墙转了一圈,现在转第二圈。看独孤将军样子,那人级别更高。”

刘武之看看王玄谟,见他点头,便让那位屯长先回去。

王玄谟:“真没料到,那人如此大胆,带着几十人就冲到咱们包围圈里来了。刘将军,事不宜迟,我们立即碰头开会,组织、发起最后一次攻击。成与不成,就看这次了。”

刘武之点头。

王玄谟命人去请崔勋之将军几人和郭维监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