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73章 第三据点

幸好遇见神 第373章 第三据点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魏军西路军拓跋仁部,在寿阳与宋军对峙几天,试攻两次,感觉陷城无望后,绕城南下走了。

寿阳城里松了一口气。

不久,皇帝旨意到了寿阳:臧质升辅国将军,接替萧斌职务。

皇帝命令他立即率军增援彭城。

寿阳与彭城,位置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垂直边上。

最佳路线是从寿阳出发向东行,经马头、钟离,到达盱眙;再由盱眙拐90度弯向北。

寿阳到盱眙,超过500里;盱眙到彭城,不到500里。

寿阳城内此时的兵力,超过6万。

臧质率副将臧澄之、裨将毛熙祚,领一万精锐甲士出发。

臧质没有料到,他这次出征,运气实在不咋地。

他到马头的时候,与魏国广武将军长孙真的先头部队2万人遭遇。

双方一番激战。

臧质队伍杀死、斩伤敌军七、八千。己方也损失三千多。

宋军突围后继续东行。

到钟离城时,又与魏国楚王拓跋建的主力相遇。

这次的战斗更惨烈。

魏军死伤一万多。

臧质的副将臧澄之战死,队伍死伤接近5000,还剩2000来人。

臧质这次出征,亲领的是一万宋国最精锐的东宫卫队甲士。

虽然他们杀敌数倍,可是折损这么多甲士,臧质心痛无比。

那可是太子府的宝贝啊!把他们训练出来,可是花费了臧质等几位太子亲信的无数心血。

唉声叹气没有意义。臧质带着残兵继续西行。

可是这次运气更糟。

魏国皇帝拓跋焘的大军正在附近围剿持节都督萧道成、辅国将军司马胡崇之的两股队伍。

臧质的2000来人一头扎进战场,陷入苦战。

胡崇之是皇帝给臧质选配的辅国将军府司马,是位老将军。

他受命率两万人马来与臧质会合,快抵达盱眙时与拓跋焘大军遭遇。

萧道成年初受皇帝命令,持节调动几方面军队救援悬觚城,后来驻扎襄阳。此时也是受命救援彭城,路过盱眙。

萧道成、胡崇之、臧质三股队伍加起来才三万多人,拓跋焘的大军有15万骑兵。

厮杀过后,胡崇之两万人,死伤一万多,几千被俘,逃走2千多;萧道成的一万精兵还剩3000左右;臧质人马还剩900多点。

萧道成在死士掩护下脱离了战场,辗转回去建康

胡崇之老将军殒命。

臧质的900多号人马,边打边退,靠近了盱眙城。

盱眙城内,太守沈璞早就得到情报。

但他只有四千郡兵,肩负着守城之责。没有军令,他不敢轻易率人马出城增援。

草率出兵丢了郡城,那是要掉脑袋的。不能开玩笑。

臧质率残兵靠近盱眙城时,沈璞发现了这一情况。

经过周密部署,沈璞下令郡兵/民兵联合军2千人冒险出城,拼死将臧质残部接应进城。

臧质的裨将毛熙祚不知所踪。

可怜臧质刚上任辅国将军,还没开张,本部三万人马已经报销,只剩900多人。

魏军将领绝对想不到,面对十几万大军,盱眙城竟然会冒险开城门接人。

等他们反应过来,盱眙城门又紧闭上了。

拓跋焘见盱眙城池不大,却如此嚣张,便下令攻城。

结果几轮进攻后发现,这是块硬骨头:盱眙城城墙高而后,十分坚固。守军士气高昂、武器配置先进、防守井然有序。

拓跋焘和几位将领一合计,大家都觉得一时半会难以搞定。

于是,拓跋焘便懒得再理会,下令绕城通过。

拓跋焘此时一心想着赶路,快些实现饮马长江的愿望,不想与这座小城纠缠,影响大军进展。

不过,这座小城竟然如此藐视自己,敢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开城门救人!他的心里也记恨上了。

臧质等人进城后,与沈璞互相自我介绍。

臧质大沈璞十几岁,二人以前没有交集。

不过,对臧质这位显赫外戚,沈璞却略知一二。

对方是皇上新任命的辅国将军、前敌统帅,沈璞便主动行礼,然后道:“下官盱眙太守沈璞,见过将军。下官知道将军的任务是增援彭城。不过,围住彭城的魏军,就是正在过境盱眙的这支。他们由魏主拓跋焘亲自统领,人数15万。眼下看来,他们已放弃围困彭城,也不打算攻打盱眙。下官建议:将军不妨在盱眙城内休整休整,然后再定去向。”

臧质这一路杀过来,遇到的都是十倍、几十倍于自己的敌军,处处被动挨打,身心早已疲惫不堪。

此刻见到盱眙城面对十几万魏国皇帝亲军,竟然从容不迫、有条不紊。这位年轻的盱眙太守也是沉稳大气。

臧质也不托大,还礼后客气道:“多谢沈太守。请问一下,盱眙城内有多少守军?”

“郡兵四千。”沈璞答:“不过城内民众自发组织了一支队伍,下官称之为民兵,人数一万。他们的人员素质、装备、训练,与郡兵不相上下。除了不便调动他们出城,其它作用,与郡兵差不多。”臧质点头。

他感觉这位郡守不简单。

北伐开始后,各地精兵强将、钱粮,几乎都被朝廷征调了。

这盱眙城内搞出一队民兵,倒是守护自己家园的高招。

臧质正打算开口要对方安排个驻地,让自己的残部去休整。只听沈璞道:“臧将军,魏国五路大军已全部越过了淮河,直指长江。江淮之间生灵要么惨遭涂炭,要么成了魏军战利品。但彭城、盱眙、寿阳几城,并没陷落。彭城有江夏王、武陵王坐镇,寿阳有南平王统领。下官建议:大人不妨将辅国将军府暂设于盱眙城,在此地建立指挥部,与三位王爷遥相呼应。到时皇上腾出手来驱逐胡虏时,这三个据点的作用,定然非同小可。”

臧质心里一惊。

是啊,眼下,长江以北几乎全部被魏军攻陷,只剩三个据点。

朝廷是绝不会任由魏军霸占淮河以南区域的。

除非亡国。

那么,宋军一定有反击魏军的那一天。

如此想来,彭城、寿阳、盱眙的作用就大了去了。

这盱眙太守还真是高瞻远瞩,心胸也够宽广。

他不但看到了这点,还主动把这盱眙的主导权让给自己。

臧质心里对沈璞生出很大敬意。不过他也不会表现出来。

臧质思索几息,道:“沈太守太客气了。本将军一路血战过来,兵力只剩几百。怎能喧宾夺主?”

沈璞赶紧道:“下官知道:将军由寿阳一路杀过来,斩杀敌军数量是折损军士的数倍。剩下的这几百官兵,哪个不是战功累累、一以当十的勇士?下官才能、资历有限,请将军为国着想,统领这盱眙据点,为全面驱逐胡虏早做准备!”

臧质站起身。

沈璞也起身站定。

臧质:“好。既然沈太守有这个意思,那本将军决定,辅国将军府就设在盱眙城。本将军的副将、裨将均已战死。还要委屈沈大人,暂代辅国将军府副将之职。咱们共同来谋划这江北第三据点。沈太守以为如何?”

“乐意之至!多谢臧将军。”沈璞拱手道:“下官一介书生,蒙将军青睐,委以重要武职,深感荣幸。属下一定尽心尽力,为将军分忧。”

二人达成一致,相视会心一笑。

接着,沈璞安排人带臧质将军和残部先去休整。

*****

元嘉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450年,腊月二十三日,拓跋仁部抵达长江边江西镇;

二十五日,拓跋仁部向东移驻历阳城。同日,长孙真部抵达此地。

历城也就是后世马鞍山市和县。

二十八日,魏国皇帝拓跋焘抵达瓜步城。即建康石头城正对面,刘义隆下旨刚建好不久的一座小城。

同日,拓跋建、拓跋那抵达广陵城。即扬州。

魏国60万大军,一字长蛇摆在广陵至历城300里长江北岸,声势骇人。

之前,魏军突破淮河一线时,刘义隆已经下达“长江戒严令”,宣布建康进入紧急状态:

兰陵至历城一线,军民全部撤退到长江以南;

建康城戒严,征用丹阳郡全部男丁,发放武器,巡守长江南岸;

全国王公贵族男子全部从军,参加各种军事服务;

调集全国水师汇集建康,封锁兰陵至历城长江水面:垣护之驻石头城外、刘兴祖驻守白下(南京金川门外)、建威将军蔡元邕守裨洲(南京西江心洲)、羽林军孟宗嗣守新洲上游(南京正北江兴洲)、建武将军泰容守新洲下游、镇北中兵参军向柳守贵洲(镇江江心洲)、到彦之之子到元度守蒜山(南京东)……

所以,当魏国大军抵达长江边时,有两个场面让他们目瞪口呆:1.长江的江面竟然宽阔至十几、几十里,看不清对岸。这哪是江呀?这分明是海好不好?2.几百里江面上全是宋国大小船只,穿梭来往、遮蔽水面。

前面提过,魏**队听说两件事就头疼:攻城、水战。

现在,眼前呈现出这么一副景象,魏国将士们心里立马明白:魏军饮马长江是做到了。但想要攻打对面的宋国都城建康,与登天差不多。

……

宋国皇帝刘义隆让太子刘劭进驻石头城,总督整个长江防务,对江面上的舰、船、舟、艇,以及其上所有将士拥有调动、生杀大权。

丹阳尹徐湛之负责陆上军队指挥。

吏部尚书江湛兼任领军,负责后勤补给。

同时,刘义隆颁布悬赏诏令:

斩魏主拓跋焘头颅者,封八千户开国县公,赏布、绢各万匹,金银各5百斤;

斩魏主子弟者,封四百户开国县侯,布、绢各5千匹。

这天,刘义隆在吏部尚书江湛、丹阳尹徐湛之陪同下,视察长江防务。

他们来到石头城。太子刘劭出迎父皇。

太子行礼后,刘义隆道:“此次北伐失败,责任在朕。太子你当时的意见是对的。”

刘劭赶紧作揖道:“儿臣惶恐。儿臣恳请父皇收回刚才的话。朝堂议论国家大事,直抒己见是臣子本分,儿臣当不起父皇称赞。如今君臣同心、对付胡虏大军是第一要务,儿臣以为过去的分歧不宜再提。”刘义隆点头。叹口气又道:“如果檀道济没死,胡虏岂敢如此猖狂?!”

刘劭听到这话,心里疑惑,不知父皇什么意思,不敢接话。

刘义隆没理会他,接着道:“听闻原彭城王那帮人仍不安分,胡诞世等歹徒竟然杀死豫章郡太守,妄想占据豫章郡谋反。值此国家多事之季,太子以为该如何处置?”

刘劭听了父皇的话,心内苦涩。

父皇今天特意当着自己两位对头的面,提及前年发生之事,是逼自己表态。

父皇几次起意除掉四叔刘义康,打的旗号都是说刘义康企图夺取自己的皇位继承权。

但刘劭心里有自己判断:那不过是父皇找借口而已。

刘劭年长一些后,身为储君,他也经常琢磨国家、朝廷大事。

他身边的谋臣也不少。

大家对皇上的治国思路和成就,都一致交口称赞。

但对皇上看人用人、分析战事的水准,都很不以为然。——虽然大家不敢明说。

对檀将军如此,对裴将军如此,对亲弟弟彭城王也是如此。

不过,此时身为太子的刘劭,嘴上只能违心回答:“儿臣以为…儿臣觉得绝不能姑息!”

“好。太子之言甚合朕意。”刘义隆转头对江湛道:“江爱卿,你理解太子意思了吗?回头你通知中书舍人严麝,让他到安成郡去看看原彭城王吧!”

江湛抱拳答道:“微臣遵旨。”

于是,新年过后没几天,安成郡传来消息:原彭城王刘义康自杀身亡,时年43岁。

……

魏帝拓跋焘与宋帝刘义隆,两人年龄相仿,登基时间也差不多。

身为南北对峙两国之君,二人注定是一生的死对头。

二人相隔几千里,经常通过交换国书、写信等方式打嘴仗,互相讥讽、踩踏。

如今,两人隔江相望、近在咫尺,自然都不会放过撩拨对方的机会。

此时,刘义隆的心思是:老子误信了王玄谟的话。以宋国现有实力,想击败魏国,没有可能;

魏军骑兵很强、非常强!

但是,在淮河一线挡不住你,老子不信在长江一线还挡不住你。

现在,你拓跋焘没有水军,怎么渡江?只能望江兴叹!

退一步讲,就算你有水军。

你那在山旮旯水塘里练出来的水军,与老子在大江大海里练出来的水军能比吗?!

拓跋焘此刻的心思是:通过这次反击,基本搞清楚了,只要是冬天,魏军跨过淮河并不太难。而跨过淮河后,抵达长江非常容易。

但,魏军也就是抵达长江北岸而已。

登陆长江南岸,现在还是魏军遥不可及的梦。

还有,魏军这次没带辎重、粮草、补给全靠抢掠。

面对长江天堑,攻不过去,那就必须快些退走。

黄河~长江之间被自己扫荡一遍,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抢夺了。

而且,在黄河~淮河~长江之间,还有几个钉子户城池在宋军手里。它们随时可能对魏军发起反扑。

此地相当危险,不宜久留。

——这是拓跋焘的强烈感觉。

他觉得,魏军已疯癫了一把。现在要做的是唬住、稳住宋国皇帝刘义隆,让他不敢立即反攻。

然后,老子尽快率魏军撤离。

二人各自盘算着。

拓跋焘远来是客,自然要主动些。

他派人给刘义隆送去骆驼和名马。并提出和亲请求:请刘义隆将小女儿嫁给自己孙子拓跋濬。

刘义隆派使者田奇到瓜步城,给拓跋焘送去山珍海味、江南果蔬。

拓跋焘当着田奇面,拿起黄柑就吃。

魏军侍卫阻止皇帝,提醒当心有毒。

拓跋焘笑道:“我到建康来,不仅仅为了建功立业,更想与宋国结下姻缘、长期和睦相处。对宋国皇帝,我应该信任他。”

接着,拓跋焘指天对田奇道:“请你回去向宋主转达我的意思:如果宋主同意联姻,缔结和平盟约,我答应永不侵犯宋国一丝一毫。”

田奇对拓跋焘恭敬行礼。

回到建康城后,田奇把拓跋焘的意思转达给刘义隆。

刘义隆召集群臣讨论。

大多数官员都认为:与魏国缔结和平盟约是好事。

但吏部尚书江湛、尚书仆射兼护军将军徐湛之表示反对。

江湛道:“戎狄从来不讲信用。与他们缔结和约,毫无意义。”

太子刘劭已经查明,这江湛背后的家族,掌握着国家重铠甲打造作坊。他们从中渔利深厚,唯恐天下不乱。

于是,刘劭朝江湛怒道:“现在三位王爷身处险境,怎能轻易否决魏主缔结和约的提议?”

他起身,对着皇帝刘义隆躬身行礼,道:“北伐失利,我军将士死伤无数,几十万百姓遭凌辱,几千里国土被涂炭,皆因小人谗言误国。父皇,儿臣认为,只有斩杀江湛、徐湛之,才能向国人谢罪!”

太子话语停下,朝堂顿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