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74章 归燕无巢

幸好遇见神 第374章 归燕无巢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话说,宋国朝堂上,在讨论是否与魏国和亲之事时,许多大臣表示可以考虑和亲换和平。而吏部尚书江湛、尚书仆射徐湛之,坚决反对与拓跋氏联姻。

他们的蛮横态度惹怒了太子刘劭。

刘劭当着众大臣的面,向皇帝提出斩杀江湛、徐湛之,对国人谢罪。

整个朝堂安静了许久。

最后,皇帝刘义隆平静道:“北伐出自朕意,他们二人只是没有反对。此事到此为止,太子以后休要再提了。”

刘劭抱拳躬身答:“儿臣遵令。”

太子和皇帝宠臣的冲突太大,皇帝也表态了,众大臣便不再发言。

宋、魏皇族联姻之事就此搁置。

不过,刘义隆与拓跋焘之间经过来回试探,还是达成某些默契。

……

元嘉二十七年的除夕,可能是刘宋立国以来最冷清的大年夜。

南岭南边,朝廷在这块区域影响力弱些,民间新年气氛可能变化不大。

但是南岭之北、长江以南这片区域,皇帝刘义隆明确发话了:禁止一切庆祝活动。

因为,江淮地区全面失守,北虏60万大军屯驻在长江北岸、虎视眈眈盯着首都建康城呢!

敌人大军压境到了家门口,皇帝哪有心情过年?

皇帝都不过年,百姓过什么年?

反观长江北岸,连绵几百里的魏军军营里,一片喜气洋洋的新年热闹景象。

鲜卑族南下、入主中原后,他们除了庆祝本族节日,对汉族的除夕、新年佳节,也是非常重视的。

因为,在魏国,尽管鲜卑族是统治者,但人口结构中,汉人仍然占大多数。

即便是平城这样的首都大城,鲜卑族人数也仅仅是与汉人持平。

拓跋焘召集高级军官在瓜步城大肆庆祝。

整个瓜步山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饮马长江,对魏国历史来说,也是极其重大的喜事。

其实,拓跋焘大肆宴请群臣, 并让整个魏军军营显露出酣食畅饮样子,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麻痹长江对面的宋国朝廷。

因为他要北撤了!

他担心大军北撤时遭到宋军反击,所以故意摆开架势,似乎大肆赏赐部下后、准备渡江攻打建康。

其实是制造假象。

拓跋焘大宴将士时下达撤退命令:除夕夜丑时一到,所有魏军各部,全线有序北返。

第二天,大年初一,江面上的宋**队发现,江北岸上的魏**队已经全部消失。

各部长官一边层层向上级汇报,一边派人登陆北岸查探。

最后,全体登陆人员一致确定:魏军向北撤走了。

皇帝刘义隆得知消息,也派身边最宠幸的太监桂玖冰去确认了一遍。

……

自从宋军北伐后,萧西风的辖区内,死亡人数开始增加。

萧西风断定:这与宋国执行的苛政有关。

后来,出生和死亡人数双双锐减。

萧西风的结论是:总人口数减少了许多,婴儿出生数和死人数当然会变少。

但是,进入12月,这里的死亡人数就几十、上百倍增加。

因为魏军正由黄河向淮河、长江方向扫荡过来。

他们所过之处,财物被劫掠一空,反抗者、老人、幼童一律杀掉,剩下的男子充军、女子为奴。

魏国是五路大军齐头并进。也就是说,黄河以南,同时有五处杀戮场,而且主要是军队对平民的杀戮。

从萧西风的角度看待这些人间生死大事,其实很简单:

刘康祖战死那一次,双方死亡人数相加是两万左右,两只阴壶搞定;

臧质部与长孙真部交手那次,双方战死1.3万,一个大阴壶搞定;

接着臧质与拓跋建遭遇,一万不到;

再后来臧质与拓跋焘碰了一下,共死人3千;

倒是胡崇之部与拓跋焘大军血战,双方死亡人数达到了将近2万。

再看五路大军向南平推,死亡的平民数字:

拓跋那部:屠杀平民6万,俘虏4万;

拓跋焘部:屠杀平民13万,俘虏6万;

拓跋建、拓跋闾若文部:屠杀平民10万,俘虏5万;

长孙真部:屠杀平民16万,俘虏6万;

拓跋仁部:屠杀平民13万,俘虏5万。

——五路人马,屠杀平民数达到58万,俘虏26万。

北魏大军于元嘉二十八年大年初一撤军时,带走了宋国人口26万,年龄都在11—35岁左右。

萧西风忙得够呛,加上阴壶也不够用,于是给莫严师兄传讯,请他从平城过来帮忙,顺便送些空阴壶来。

莫严师兄过来帮了一阵子忙。他走时,萧西风把装满游魂的几十个阴壶交给他带走,由他转交轮回司。

这段时间为了收拢死人游魂,萧西风忙得可谓晕头转向。

在收拢游魂的过程中,萧西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只要死亡人数过万,必定出现强大的陌生阴修。

他们收集人类鲜血里的精华,或者称为血气。

他们的阴修身份不难确认。因为他们通常都会对萧西风示意一下、打个招呼。但他们的境界很高,超过凝婴境。

萧西风无法判断他们的境界到底有多高,也不敢随便问他们来自哪里。

他们不属于萧西风认知之内的三个部门:阴卒司、轮回司、判官司。

因为萧西风已经大致明白了上面三个部门的工作流程。

既然他们不属于这三个部门,那么,(萧西风想)他们有可能并不属于酆都地府。

甚至,他们有可能不属于小阴间,而是来自大阴间。

肖灵师姐以前隐约透露过一点信息:高阶阴修在战场收集人类鲜血,是为了炼制大修士所用的丹药。

每当战争进行时,如果是白天,萧西风就直接收走游魂;如果是夜里,他就在旁边等着,天亮后再干活。

而那些高阶阴修则直接收集鲜血中的血气。

萧西风亲眼见到,随着他们吸收血气,那些鲜血很快干涸、变黑。

自然,那些大阴修和萧西风干的事,凡人是无法看见、无法发现的。

……

这一年,萧西风算是见识了人间惨象到底是什么样。

冷风过旷原,不见有炊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再过一阵子,春依然会暖,花依然会开,南燕依然北来,可是,它们却找不到燕巢了。

不仅仅是找不到旧燕巢。而且,它们找不到房屋木梁筑新燕巢。

可能今年的燕子,只能在野地里剩下的树枝上做窝了。

……

萧西风每天干着差不多同样的事情,很像是阴间日游所的一名打工仔。

魏军南下扫荡时,工作量有时陡增几十倍。

魏军撤走后,他的“辖区”人口,死的死、被掳的被掳、南逃的南逃…只剩下几十万人。

萧西风恢复到原来节奏,甚至事情少多了。

他便开始琢磨加强自身修炼这事。

成为阴修、成为阴间打工者,最牵绊的东西就是获得修炼资源。

就萧西风短暂的阴修经历,他所知道的修炼资源,有阴泉、灵石、丹药。

在他管辖的区域,萧西风也找到了几处阴气较重的地方。

没事时,他就隐匿在那里,利用月例、奖励的灵石修炼。

这天,他来到寿阳城西北尉武戍,这里就是前阵子,刘康祖8千精兵与拓跋仁8万骑兵大战的战场。

这地方南高北低,古木参天;加上那一战死了两万人。在阴修眼里,阴气很浓郁。

萧西风找来这里,本来是打算在这里修炼一段时间。

没想到这里有人,似乎正在祭奠逝者。

最主要的是,有三人萧西风生前认识:后军将军裴方明府的参军梁坦、陈弥、裴肃之。

另外有一人,萧西风是以阴修身份认识他:拓跋焘身边的亲卫鲁秀。

而且,上次大战时,萧西风以日游卒身份在此收拢魂魄,知道围杀刘康祖部的主力魏军,就是鲁秀的大哥鲁爽、弟弟鲁瑜。

刘康祖的头颅,就是鲁爽割下来的。

鲁秀是魏主拓跋焘的亲信,他跑到寿阳来祭奠仇敌、与敌对方代表见面,很是奇怪。

不过,作为阴修,萧西风对凡人的事没有兴趣。对他们的祭祀活动,萧西风也不想关注。

但是今次有点特别,参加祭拜的三人与萧西风有点关联:裴肃之是自己身死那次的军队统帅裴方明之子,梁坦、陈弥是自己五人乘坐的战船舰队直接长官。

这些年来,萧西风在建康附近打转,也多留了个心眼,查了查自己与四个老乡的死因,并得出个初步结论:自己五人是被谋害的。

也就是说,那次乘船意外是人为事故。

而且,很有可能与眼前两人有关:梁坦、陈弥。

既然自己与四个老乡之死可能是遭人算计,那么,萧西风是肯定要查的。

该报的仇,也得报。

只是萧西风本来也没太迫切去查这事。

但前天他得到消息:彭城王刘义康自杀了。终年43岁。

萧西风不信彭城王是自杀。

彭城王与自己有恩。这事,萧西风也想查查。

不过,萧西风深知:阴阳有别,自己在阴修中身份低微,想做什么事,首先考虑的是不着痕迹,决不能露出破绽。

否则,按阴间规矩的惩罚,自己可能承受不起。

萧西风的打算是慢慢查。但今天偶遇上了,那就顺便追踪看看。

看那几人样子,祭奠仪式搞完了。于是,萧西风靠近他们,听听他们谈论什么。

“广陵侯,依在下看来,贵兄弟们不必太在意这件事。”梁坦似乎是主要导游,解释道:“刘将军战死,皇上自然很悲伤。但是将军沙场对决,本来就不是个人恩怨。左军将军死于宁南将军之手,也许是他命中劫数。在下认为,皇上绝不会因为这事拒绝鲁将军三兄弟南归啊。”

左军将军就是刘康祖,宁南将军是鲁爽在魏国的军职。鲁爽的文官职务是荆州刺史,爵位是襄阳郡公。

“但愿如此。”鲁秀道:“我这次是以迁祖坟的名义南下的,不能拖太久。事情成,则一切好说;若不成,我还得考虑后路,快些赶回去。不然,麻烦就大了。”隐在暗处的萧西风听出了一点眉目:原来这鲁秀到寿阳来,是代表鲁家三兄弟来谈判投诚条件。

中间人自然是南平王刘铄。

萧西风觉得这事多半能成。

鲁家与宋国的仇怨,是上代人的事。

双方真正咬牙切齿的当事人都不在了:刘裕、会稽长公主、鲁轨等。

现在,刘康祖也死了,徐湛之对皇上决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反观鲁家三兄弟,个个孔武有力、都是战神,而且三人都统领军队。

这样的人来归附,刘义隆只要脑子没进水,就不应该拒绝。

梁坦接着道:“广陵侯,南平王的军报是八百里加急,应该早就到建康了。皇上的回复只会更快,可能就在这一、两天。阁下对刘将军的拜祭也尽到了心意。我们回刺史府等消息吧。”

“也只有如此了 。”鲁秀伸手,做出请的手势,道:“这事早定下来,我长兄、三弟的队伍早做清理。那样才能安下心啊!”

梁坦,以及身后的陈弥、裴肃之都同时点头。

鲁家兄弟绝对是有生力量。他们投诚宋国这事搞成了,在场几人都得记功。

四人及大批随从上马往寿阳城里而去。

萧西风也跟了上去。

梁坦三人将鲁秀送到防卫森严的秘密住处后,留下裴肃之带人在那里守护。

梁坦、陈弥一起去见南平王刘铄。

二人当初随裴方明出征、讨伐仇池国,职务都是参军,但陈弥一直是梁坦副手,配合默契。

那次出征仇池,宋军驱逐了仇池国主,占领了原仇池国大部分国土。

战役总都督刘真道、军事总指挥裴方明、先锋军统帅刘康祖,本来立下了泼天大功,按理应该得到重赏。

可是不知怎地,朝廷忽然追究大军瓜分仇池国国库财物这件事。

瓜分被征服者的财物,不就是将士们拼死杀敌的目标和动力吗?

许多后来参加过滑台城攻城战的将士都说:王玄谟就是因为到最后也不松口、答应城破之后放纵抢掠,宋军攻城将士们没有干劲,出工不出力,这才导致以五倍敌方兵力也拿不下滑台城。

回到前面话题,因为放纵将士们抢劫仇池国城镇、瓜分国库,雍州刺史刘真道、龙骧将军裴方明被削职下狱而死。

积弩将军刘康祖被解职。

几位主要首领都挨了处分,下面的人自然也讨不到好。

梁坦、陈弥、裴肃之等参军,本来是从太子府外放,到前线来捞好处、挣军功的。

结果,在新来的监军威逼下,好处吐出去大半,军功被褫夺。

这么多年来,几人的军职毫无寸进,变成了老油条。

裴肃之更惨。老爹裴方明倒霉,他没被连坐已是万幸。

所幸几人的长官刘康祖不久被朝廷起复,调到南平王府任左军将军,梁坦等人才重新得到重用。

只不过,刘将军前阵子遭魏军剿杀而殉国。

刘真道、裴方明案,是元嘉时代最蹊跷的案子。

大军出征敌国,破敌城池、抢劫财物,自古以来天经地义。

刘义隆以侵吞战利品这样的罪名,弄死了刘家大恩人之子刘真道,和刘宋第二猛将裴方明,实在莫名其妙。

魏国将士听说裴方明被自家老板整死,全体松了一口气。

后来,刘义隆又搞死了第一猛将檀道济,魏国人更加不把南朝宋**队放在眼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