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443章 冯氏秘事(1)

幸好遇见神 第443章 冯氏秘事(1)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萧西风担任阴卒司六镇主管时,六镇镇将中,有两位是西凉王李暠后人:怀荒镇将李宝、武川镇将李熙。

其中李熙是陇西李氏嫡系主脉继承人。

但李宝这一支也不弱。

李宝去世时,长子李承继承家业,也获任怀荒镇将。

那时,李宝幼子李冲才九岁,由大哥李承抚养。

随着年岁渐长,这李冲变成了一位风姿伟仪的美男子。

他20岁时被选为中书学生,也就是中书省秘书郎。

中书省各位大人的职责,就是负责起草皇帝诏书和朝廷政令。他们是距离皇帝最近的臣子。

李冲除了样貌仪态潇洒,他的学识、才艺也很不凡。

很快,他不但得到中书令高允的肯定,也进入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冯氏视线。

这涉及到一个八卦话题:宫闱秘事。

冯氏13岁被选进文成帝后宫,身份是贵人。

她15岁成为皇后;24岁成了寡妇。

因为继位的献文帝拓跋弘不到12岁,冯氏被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这样,冯氏不但掌控后宫,在形式上也掌控着朝堂。

后来,她率领太后党清君侧,解决了乙弗浑的权臣党,成为魏国朝廷真正决策者。

在表面风光无限背后,风华正茂的冯氏也有其难言之隐:生理需要。

既然儿皇帝年幼、自己大权在握,冯氏当然也不会独守空闺。

最初,冯太后看中了两个人:散骑常侍李奕、王叡。

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后,宫中焚烧薨帝遗物时,冯氏投入火场打算**殉情。

侍卫李奕奋不顾身冲进火中,将冯氏抱了出来。

这一抱,二人产生了情愫。

李奕出身很不错。

其父李顺爵位是高平宣王,领侍中、太尉衔,担任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

大哥李敷是散骑常侍、南部尚书、中书监。

中书监也是中书省长官,级别与中书令相当,但位次在前。

冯太后几次召见李奕进宫促膝谈心。之后任命他担任宿卫监首领。

有时,李奕还陪着大哥李敷,一同入宫向太后汇报工作。

与李奕一样,王叡也是宫中高级侍卫。

王叡来自高门大族太原王家。其父亲王桥担任过凉州刺史。

有一次,王叡护着冯氏去看老虎表演。

老虎突然挣脱束缚扑向冯氏。

王叡奋勇冲上去,挡在太后身前,吓退了老虎。

这样的举动,令冯太后对王叡刮目相看。

冯氏约王叡深谈几番后,不但欣赏他的英姿,也看重他的才华。

王叡很快被任命为侍中兼吏部尚书。

李奕、王叡二人都可以自由、随时出入后宫。

按照鲜卑族人的风俗习惯,这种事根本不算什么。

身为皇太后,冯氏样貌身材自然是万里挑一;不到30岁,正是丰腴妖娆年纪;冯氏身居最高位,如果能将她骑在胯下,再没有比这更能满足男人征服欲;

——因此,即便不是所有鲜卑贵族臣子,起码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起过歪心思,希望有机会荣近皇太后床帷、一亲芳泽。

事实上,真有几位鲜卑大臣,偶尔被皇太后召入后宫,商谈国家大事。

他们对此皆深感自豪。也惹得其他大臣羡慕嫉妒。

哪知,皇帝拓跋弘渐渐长大。懂事后,他认为冯氏行为背叛了自己父皇,深以为耻。

皇帝不敢对皇太后如何,也不想动那些偶尔进入后宫的大臣。

但他从内心深处厌恶李敷、李奕、王叡等人,决意拿他们开刀泄恨、并警告其余。

虽然拓跋弘年纪不大、权力也受到制约,但他毕竟是皇帝。

他有了这样心思,便时时留意合适人选,等待、寻找机会。

安东将军、相州刺史李欣给皇帝带来了机会,成为拓跋弘惩罚李奕的人选。

李欣、李奕、李冲…这些人的李氏家族,是幽州范阳(河北)李氏。与西凉陇右李氏不是一回事。

李欣之父李崇担任过北燕国吏部尚书。

太武帝拓跋焘征伐北燕时,李崇主动投诚,得到信任,担任魏国平西将军、幽州刺史。

李欣初入仕途时,担任中书学生。后迁中书博士,成为拓跋濬老师。

文成帝拓跋濬登基后,李欣得到重用,升任仪曹尚书、中书秘书。

献文帝拓跋弘继位后,李欣晋升至安东将军、相州刺史。

李欣与李奕长兄李敷是发小、好友。

这年秋天,李欣被部下举报私吞朝廷赈灾物资,遭到御史大夫弹劾,被押解到平城待审。

这个时代,朝廷对州一级的管理,分军事、政务两方面。

李欣的职务是安东将军、相州刺史,军政大权一肩挑。

对于这样的方面大员来说,什么是公款公物、什么是私钱私财,其实是很难分得清的。

朝廷一般也不会插手这事。

但既然御史大夫弹劾了,那就按程序来。

冯太后没把这当回事。

加上孙子拓跋宏出生后,冯太后当上了奶奶,逐渐把自己的重心转移到培养、饴弄孙子这事上。她觉得:皇帝已满16岁,基本可以独立了。

她决定由李欣案开始,自己逐渐放手,让皇帝在几位老臣协助下,自行裁决政务。

拓跋弘抓住这个时机,开始进行人事调换、权力重新分配等部署。

最后,李欣案审理完结,判决诏书公布:

相州刺史李欣是遭到陷害。

皇帝下旨对其无罪释放,升侍中、晋位司空;

贪污、瓜分朝廷赈灾物资的另有其人:仪曹尚书李敷、宿卫首领李奕两兄弟等若干人。

皇帝下旨斩杀李敷、李奕。革除二人之父李顺爵位、官职,贬为庶人。

这一套操作,在皇帝拓跋弘及几位心腹精心把关下,一气呵成,迅速落实、执行完毕。

等到冯太后明白过来时,李敷、李奕两兄弟已人头落地。

冯太后得知确凿消息后,顿时呆若木鸡。

她对儿子拓跋弘的所作所为深感失望。

不过,李欣案木已成舟,办理程序也无懈可击。她不能说什么。

没了李奕、李敷,她还有王叡。

另外,中书博士李冲的风姿和才气也进入了她的视野。

李敷、李奕、王叡这些,都比冯氏大5~10岁不等。

而青年才俊李冲比冯氏小九岁,更加朝气蓬勃。

最让冯氏惊奇的是:李冲在面见她时,提出了设立“三长制”的一套治国方案,以取代魏国“宗主督护制”。

冯氏认为李冲非常有见地。

冯氏对俊男容易心动。但她却不像后世的武则天、上官婉儿那样,牲口般操作,纯粹追求动物快感。

她追求的是幸福感。没有因荒淫而无道,从而误国。

所以,史学家对冯太后与武则天之宫闱秘事的评价,有天壤之别。

冯太后发现:李冲有良臣之资。她决定:如果不能把他拉到自己怀抱,那就把他拉进自己阵营。

当然,最好是鱼与熊掌兼得,把李冲揽在自己怀中商议国事。

那样应该可以弥补失去李奕兄弟带来的痛苦与失落。

于是,冯氏把李欣案先放到一旁,用心考虑李冲之事。

慢慢与拓跋弘这个不孝之子算账。——冯太后暗自思量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