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有诗写道:

只因贪恋烟花之地,从而引发了这场祸端,阎婆一纸诉状,将此事告到官府。

若不是侠义之士心怀仁爱,宋江定会被关进监狱。

四海之内的英雄豪杰,都感慨其侠义,一腔忠义感动众人。

宋江永远难忘朱仝的恩德,朱仝的千古美名,直逼北斗,光芒闪耀。

话说当时,一众当差的押着唐牛儿,将他解到县里。知县听闻发生了杀人案,赶忙升堂审理。当差的把唐牛儿簇拥到公堂前。知县一看,只见一个婆子跪在左边,一个汉子跪在右边。知县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杀人的案子?” 婆子哭诉道:“我姓阎,有个女儿叫阎婆惜,被典给宋押司做外室。昨天晚上,我女儿和宋江一起喝酒,这个唐牛儿却跑来闹事,把他骂出门去,邻里都知道这事。今天早上,宋江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就把我女儿给杀了。我把他扭送到县衙前,这个唐二又把宋江放走了。恳请相公为我做主。” 知县对唐牛儿喝道:“你这厮怎么敢放走凶手?” 唐牛儿连忙辩解:“小人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因为昨晚我去找宋江讨碗酒喝,被这阎婆赶了出来。今天早上我出来卖糟姜,看见阎婆在县衙前揪住宋押司。我见了,就上前去劝解,结果他就跑了。我真不知道他杀了她女儿这件事。” 知县呵斥道:“胡说!宋江是个诚实君子,怎么会贸然杀人!这命案肯定和你脱不了干系。左右,人在哪里?” 随即召唤当厅的公吏。这时,押司张文远走上堂来,一听阎婆状告宋江杀了她女儿,心里想着 “这阎婆惜正是我的相好”。于是,张文远立刻取了众人的口供,还替阎婆写了状子,整理成一宗案件。接着,知县叫来当地的仵作、地厢、里正、邻居等相关人等,一同前往阎婆家。到了之后,打开门,把尸体抬出来进行检验。尸体旁边放着一把行凶的刀子。经过反复仔细查验,确定是生前被刀勒住脖子致死。众人查验完毕,把尸体用棺木装好,寄放在寺院里,然后将相关人员都带到县里。

知县和宋江交情最好,有心想要帮他脱罪,便反复审问唐牛儿。唐牛儿坚持说:“小人真的不知道前后的事情。” 知县说:“你这小子,怎么前一天晚上跑到他家闹事?肯定是你杀的人。” 唐牛儿辩解说:“小人只是碰巧去那里,讨碗酒喝。” 知县喝道:“胡说!把这厮给我捆起来,打!” 左右两旁如狼似虎的公人,立刻把唐牛儿用绳索捆绑起来,打了三五十板子,唐牛儿前后说的都是一样的话。知县心里明白他不知情,一心想救宋江,就只拿他来审问。暂且叫人取来一面枷锁,把唐牛儿锁了,关进牢里。

这时,张文远上堂禀报道:“虽然目前是这样,但那把刀子是宋江的压衣刀,我们可以去把宋江抓来对质,这样就能查明真相了。” 知县被张文远三番五次地催促,实在无法再遮掩,只好派人去宋江的住处捉拿他。可宋江早已逃走,差役们只带回了几个邻居问话:“凶手宋江在逃,不知去向。” 张文远又禀报道:“犯人宋江逃走了,他的父亲宋太公和兄弟宋清,现在在宋家村居住。可以把他们抓到官府,责令他们限期捉拿宋江,让宋江到官府接受审讯。” 知县本来不想发公文抓人,只想把这件事含糊地算在唐牛儿头上,日后再慢慢想办法放了他。怎奈张文远负责这个案子,教唆阎婆到公堂上哭闹,不停地告状。知县知道阻拦不住,只好签发公文,派三两个当差的,前往宋家庄捉拿宋太公和宋清。

当差的领了公文,来到宋家村宋太公的庄上。太公出来迎接,把他们请到草厅上坐下。当差的拿出公文,递给太公看。宋太公道:“各位公差请坐,听老汉我解释。老汉祖祖辈辈务农,守着这片田园过日子。我那不孝的儿子宋江,从小就叛逆,不肯本本分分地做农事,非要去当吏员,怎么劝都不听。所以几年前,我就到本县官府告了他忤逆之罪,把他从我的户籍里除名了,他已经不算我家的人了。他自己在县里居住,我和儿子宋清就在这荒村,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他和我没有任何往来,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也怕他惹出什么事,连累到我,所以在前任官府那里告了他,拿了执凭文帖,留在这里作为凭证。我这就拿给各位看看。” 这些当差的都和宋江交情不错,心里明白这是预先安排好的脱身之计,谁也不愿意去做这得罪人的事。众人回应道:“太公既然有执凭,那就拿出来给我们看看,我们抄录下来,回县里交差。” 太公随即宰杀了一些鸡鹅,摆酒款待众人,还拿出十几两银子送给他们,又取出执凭公文,让他们抄录下来。众当差的告别了宋太公,回到县里,向知县回禀道:“宋太公三年前就把宋江从户籍里除名了,还拿了执凭文帖。这里有抄录的副本,没办法捉拿他的家人。” 知县本就想帮宋江脱身,便说:“既然有执凭公文,他又没有其他亲族,那就出一千贯赏钱,发文到各处,悬赏捉拿宋江吧。”这时,张三又挑唆阎婆到公堂上,披头散发地哭诉道:“宋江肯定是被宋清藏在家里了,不让他出来见官。相公为什么不为我做主,去捉拿宋江呢?” 知县呵斥道:“他父亲三年前就已经在官府告了他忤逆之罪,把他除名了,现在还有执凭公文为证,怎么能拿他父亲和兄弟来抵罪,限期捉拿宋江呢?” 阎婆哭诉道:“相公,谁不知道他叫孝义黑三郎!这执凭肯定是假的,还请相公为我做主啊。” 知县道:“胡说!前任官员签署的印信公文,怎么会是假的!” 阎婆在公堂下呼天抢地,假哭着告状:“人命关天,要是相公不为我做主,我就只能去州里告状了。我女儿死得太惨了!” 张三又上堂替她禀报道:“相公要是不发文捉拿人,这阎婆到上司那里告状,事情可就闹大了。到时候上面会认为本县办事不力,要是来问责,小吏可不好交代。” 知县觉得有道理,只好签发了一纸公文,派朱仝、雷横两位都头当堂领命:“你们多带些人,去宋家村宋大户的庄上,搜捕犯人宋江。”

朱仝、雷横两位都头领了公文,立刻点齐四十多名土兵,直奔宋家庄而来。宋太公得知消息,急忙出来迎接。朱仝、雷横说道:“太公不要见怪,我们是奉上司的命令,身不由己。你的儿子押司,现在在哪里?” 宋太公道:“两位都头,我那逆子宋江,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前任官员那里已经把他从户籍里除名了,有告文为证。他和我已经分户另过,三年多都没有和我一起生活了,也从来没回过庄上。” 朱仝说:“话虽如此,但我们是奉命行事,拿着文书来请人、抓人,不能只听你说他不在庄上。我们得搜一搜,好回去交差。” 于是,他让三四十名土兵把庄院围了起来,说:“我守住前门。雷都头,你先进去搜查。” 雷横便进入庄内,把庄前庄后都搜了一遍,出来对朱仝说:“确实不在庄里。” 朱仝说:“我还是不放心。雷都头,你和众弟兄守住门,我亲自再仔细搜一遍。” 宋太公道:“老汉我是懂法度的人,怎么敢把人藏在庄里呢。” 朱仝说:“这是人命关天的公事,你可别怪我们。” 太公道:“都头请便,尽管仔细搜查。” 朱仝对雷横说:“雷都头,你看着太公,别让他乱跑。”

朱仝自己走进庄里,把朴刀靠在墙边,把门拴上,走进佛堂。他把供床拖到一边,掀起地板。地板下面有一条绳索,朱仝一拉绳索,铜铃响了一声,宋江从地窨子里钻了出来,看到朱仝,吓了一跳。朱仝说:“公明哥哥,别怪小弟今天来抓你。平常我们关系最好,有什么事都不瞒着你。有一次喝酒的时候,兄长曾说:‘我家佛座底下有个地窨子,上面放着三世佛,佛堂内有块地板盖着,上面设着供床。你要是有紧急的事,可以来那里躲避。’小弟当时听了,就记在心里了。今天本县知县派我和雷横来,实在没办法,得做个样子给外人看。知县相公也有心关照兄长,只是被张三和那婆子在公堂上闹,说县里不做主,就要去州里告状,所以才又派我们两个来搜查你的庄上。我就怕雷横做事死板,不会通融,要是让他见到兄长,就不好收场了。所以小弟把他骗到庄前,特地来和兄长说说话。这里虽然安全,但也不是长久安身的地方。要是被人知道了,来这里搜查,可怎么办?” 宋江说:“我也正这么想。若不是贤兄如此周全,我宋江肯定会遭受牢狱之灾。” 朱仝问:“那兄长打算去哪里安身呢?” 宋江说:“我想了三个安身的地方:一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的庄上;二是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荣那里;三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毛头星孔明,二儿子叫独火星孔亮,他们以前常来县里和我见面。我现在还在犹豫,不知道该去哪个地方。” 朱仝说:“兄长得赶紧拿定主意,想好就立刻行动,今晚就可以动身,千万别拖延,以免误了大事。” 宋江说:“上下官府的事,全指望兄长帮忙维持了。需要用钱打点的地方,尽管来拿。” 朱仝说:“这事你放心,都包在我身上。兄长只管安排好自己的去路。” 宋江谢过朱仝,又回到地窨子里。

朱仝把地板重新盖好,又把供床挪回原处压在上面。随后打开门,拿起朴刀走出来,说道:“这庄里确实没人。” 接着喊道:“雷都头,咱们只把宋太公带走,你看咋样?” 雷横一听要带走宋太公,心里琢磨:“朱仝和宋江关系最好,他怎么反倒要拿宋太公?这话肯定有深意,八成是反着说的。他要是再提,我正好做个人情。” 朱仝和雷横把土兵们召集到草堂上。宋太公赶忙摆酒款待众人。朱仝说道:“别忙着准备酒食了,太公,还有四郎,劳驾跟我们到县里走一趟。” 雷横问道:“怎么没见四郎呢?” 宋太公道:“我让他去附近村子打些农具了,不在庄里。宋江那小子,三年前我就把这忤逆儿子从户籍里除名了,有一纸执凭公文为证,就存放在这里。” 朱仝说:“这可不行。我们俩奉知县大人的命令,要带你们父子二人去县里回话。” 雷横说:“朱都头,你听我说。宋押司犯了罪,这里面肯定有隐情。杀了那个婆娘,也未必就一定得判死罪。既然太公已经有了这执凭公文,还是盖了官印的文书,又不是假的,看在以前和宋押司交往的情分上,咱们就暂且担待他一些,把这执凭抄录下来,回去交差就行了。” 朱仝心里想:“我故意这么说,好让他不起疑心。” 便说道:“既然兄弟你都这么说了,我又何必当这个恶人呢。” 宋太公连忙道谢:“真是太感谢二位都头的关照了。” 随即安排酒食,犒劳众人。还拿出二十两银子,要送给两位都头。朱仝和雷横坚决推辞,把银子分给了众人,四十个土兵各自分了一份。他们抄录了一张执凭公文,告别了宋太公,离开了宋家村。朱仝和雷横两位都头,带着一行人回到了县里。此时,县里的知县正在升堂,见朱仝和雷横回来了,便询问情况。两人禀报道:“庄前庄后,周围的村子都搜了两遍,确实没找到宋江这个人。宋太公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眼看就不行了。宋清上个月就出门了,还没回来。所以我们只把执凭抄录了一份带回来。” 知县说:“既然这样……” 一面向上级官府呈交报告,一面发出一份通缉宋江的海捕文书,暂且按下不表。

县里那些和宋江交情好的人,都去张三那里替宋江说情。张三也拗不过众人的情面,只好作罢。朱仝自己凑了些钱物给阎婆,让她别去州里告状。这婆子得了钱物,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了。朱仝又拿出一些银两,派人到州里上下打点,让上面的文书不要驳回。再加上知县全力主张,出了一千贯赏钱,发出了一份海捕文书。最后,只把唐牛儿判了个故意放走凶犯、使其在逃的罪名,打了二十脊杖,发配到五百里外。其他受牵连的人,全都取保释放回家。这都是后话了。有诗为证:

因为杀了那女子,宋江只得逃亡,藏身地窨子,这计策也很高明。

若不是朱仝仗义相助,英雄恐怕就要被关进天牢。

有人或许会问,宋江出身农家,怎么会有地窨子呢?原来在宋朝,当官相对容易,做吏却极其艰难。为什么说当官容易呢?因为当时朝廷奸臣当道,小人专权,不是亲信就不任用,没有钱财就不录用。那为什么做吏难呢?那时做押司的,一旦犯了罪责,轻的会被刺配到偏远险恶的军州,重的会被抄没家产,甚至丢掉性命。所以他们预先安排好这样的藏身之处。又怕连累父母,就让爹娘以忤逆之名告官,把自己从户籍里除名,分开居住,官府给出执凭公文作为凭证,从此不再往来,而家里的财产则暗中保留。宋朝有很多人都这么打算。

且说宋江从地窨子里出来,和父亲、兄弟商量:“这次要不是朱仝帮忙,我肯定吃官司了,这份恩情不能不报。如今我和兄弟得去逃难。要是老天开恩,遇到大赦,到时候我们再回来和父亲团聚,好好过日子。父亲可以找人悄悄送些金银给朱仝,让他上下打点,再给阎婆一些资助,免得她去上司那里告状,骚扰官府。” 太公道:“这事你别操心了,你和兄弟宋清在路上要小心。到了地方,找个可靠的人,寄封信回来。” 宋江和宋清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出发。这宋清,满县的人都叫他铁扇子。当晚,兄弟俩收拾好包裹,四更时分就起床,洗漱完毕,吃过早饭,打扮妥当准备上路。宋江头戴白色范阳毡笠儿,上身穿着白色缎子衫,系一条梅红色纵线绦,下面扎着裹脚,脚蹬多耳麻鞋。宋清打扮成随从的模样,背着包裹。两人来到草厅前,向父亲宋太公辞行。三人忍不住落泪。太公分咐道:“你们俩前程远大,别发愁。” 宋江和宋清又叮嘱大小庄客:“要小心看好家,早晚殷勤伺候太公,别让太公缺了饮食。” 兄弟俩各自挎上一把腰刀,手里都拿着一条朴刀,离开了宋家村。他们踏上行程,一路上经过一个个五里单牌、十里双牌的地方,暂且不表。此时正值秋末冬初,只见:

荷叶枯萎,柄柄低垂;梧桐叶落,片片飘零。

蟋蟀在腐草中鸣叫,大雁落在平沙地上。

细雨打湿了枫林,寒霜加重了寒冷的天气。

若不是赶路的行人,怎能体会这秋天的滋味。

宋江兄弟俩走了几程路,在路上琢磨:“咱们该去投奔谁呢?” 宋清回答道:“我常听江湖上的人说起沧州横海郡的柴大官人,说他是大周皇帝的嫡派子孙,只是一直没机会结识,要不咱们就去投奔他?人们都说他仗义疏财,专门结交天下好汉,救助那些被发配的人,简直就是现世的孟尝君。咱们就去投奔他吧。” 宋江说:“我也正有此意。我和他虽然常有书信往来,但一直没缘分见面。” 两人商量好后,就朝着沧州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免不了饥餐渴饮,夜宿晓行,翻山越岭,穿过一个个州府。但凡客商赶路,早晚休息时,有两件事难以避免:用破旧的碗吃饭,睡在不知死过多少人的床上。闲话不多说,言归正传。宋江兄弟俩走了好些日子,来到沧州地界,向人打听:“柴大官人住的庄子在哪里?” 问清了地址,径直朝着庄子走去,见到庄客便问:“柴大官人在庄子里吗?” 庄客回答道:“大官人在东庄收租米,不在这边。” 宋江又问:“从这里到东庄有多远?” 庄客说:“有四十多里路。” 宋江问:“从哪条路走能到?” 庄客反问道:“敢问二位官人贵姓?” 宋江说:“我是郓城县的宋江。” 庄客问:“您莫不是及时雨宋押司?” 宋江答:“正是。” 庄客一听,连忙说道:“大官人常常念叨您的大名,只可惜没能见面。既然是宋押司,小人这就带您去。” 庄客急忙带着宋江和宋清,直奔东庄而去。不到三个时辰,就来到了东庄。宋江一看,这庄院果然气派,环境十分幽静雅致。但见:庄门迎着宽阔的港湾,后面靠着高耸的山峰。数千株槐柳组成稀疏的树林,三五处是招待贤士的客馆。深院里牛羊骡马成群,池塘中野鸭、家鸭、鸡、鹅嬉戏。仙鹤在庭前跳跃玩耍,珍禽在院内悠闲踱步。柴大官人疏财仗义,如今世上就如孟尝君再世;扶危济困,胜过当年的孙武子。真是:家中粮食富足,鸡犬也吃得饱;户内没有差役,子孙悠闲自在。

当下,庄客带着宋江来到东庄,说道:“二位官人先在这亭子里稍坐片刻,小人这就去通报大官人,让他出来迎接。” 宋江应道:“好。” 便和宋清在山亭上,把朴刀靠在一旁,解下腰刀,放下包裹,在亭子中坐下。庄客进去没多久,只见中间那座庄门大开,柴大官人带着三五个随从,急匆匆地跑了出来,到亭子上与宋江见面。柴大官人一见到宋江,立刻拜倒在地,口中说道:“可把柴进想死了!今日不知是哪阵好风,竟把您给吹来了,可算是了却我平生渴慕的心愿。真是太幸运了,太幸运了!” 宋江也赶忙拜倒,回应道:“我不过是个粗疏愚顽的小吏,今日特意前来投奔。” 柴进将宋江扶起,说道:“昨夜灯花报喜,今早喜鹊鸣叫,没想到竟是兄长您来了。” 脸上堆满了笑容。宋江见柴进接待得如此热情,心里十分高兴,便叫兄弟宋清也过来与柴进相见。柴进吩咐随从:“把宋押司的行李收拾好,安置在后堂西轩下休息。” 随后,柴进拉着宋江的手,来到里面的正厅,宾主分座坐下。柴进问道:“冒昧问一句,听闻兄长在郓城县任职,如此忙碌,怎么会有闲暇来到我这荒村陋舍?” 宋江回答道:“早就听闻大官人的大名,如雷贯耳。虽然多次收到您的书信,只可惜我公务缠身,一直没能与您相见。如今宋江我做了一件无法收场的事,兄弟二人实在无处安身,想到大官人仗义疏财,便特地前来投奔。” 柴进听后,笑着说道:“兄长放心!哪怕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既然来到我这庄子,就无需担忧。不是柴进我夸口,任凭那些捕盗的官军,也不敢正眼瞧我这庄子。” 宋江便把自己杀了阎婆惜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柴进听后大笑起来,说道:“兄长尽管放心,就算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我也敢把人藏在庄里。” 说完,便请宋江兄弟二人去洗浴。接着拿出两套衣服、头巾、丝鞋、干净袜子,让宋江兄弟二人换下洗浴后的旧衣裳。两人洗完澡,穿上新衣服。庄客则把宋江兄弟的旧衣裳送到他们的住处。柴进邀请宋江前往后堂深处,那里已经准备好了酒食。柴进请宋江坐在正面主位,自己坐在对面,宋清因有宋江在上,便在旁边侧身坐下。三人坐定后,有十多个亲近的庄客以及几个主管,轮流上前斟酒,殷勤地伺候劝酒。柴进再三劝宋江兄弟放宽心,多喝几杯,宋江连连称谢。酒喝到一半,三人各自倾诉着平日里对彼此的倾慕之情。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庄里点起了灯烛。宋江推辞道:“酒就喝到这儿吧。” 柴进哪里肯依,一直喝到初更时分。宋江起身去上厕所,柴进唤来一个庄客,点上一盏灯,领着宋江向东廊尽头走去,说道:“我也暂且躲会儿酒。” 他绕了个大圈子,从前廊走出来,慢悠悠地走着,不知不觉转到了东廊前面。

此时,宋江已有八分醉意,脚步踉跄,只顾往前走。廊下有一个大汉,因为身患疟疾,实在抵挡不住寒冷,正拿着一把火铲在那儿烤火。宋江仰着脸,只顾向前走,一脚正好踩在火铲的柄上,把火铲里的炭火全都掀到了那大汉的脸上。那大汉吓了一跳,这一惊之下,竟出了一身汗,从此疟疾也好了。那大汉顿时怒火中烧,一把揪住宋江的胸口,大声喝道:“你是个什么东西,竟敢来消遣我!” 宋江也吓了一跳。还没等他分辩,那个提灯笼的庄客赶忙喊道:“不得无礼!这位是大官人的贵客。” 那大汉说道:“贵客,贵客!我刚来的时候也是贵客,也曾受到优厚的款待。如今却因为庄客的挑拨,就被冷落了。真是人没有千日的风光,花一旦摘下就不再鲜艳。” 说着,就要动手打宋江,庄客连忙扔掉灯笼,上前劝阻。正拉扯不开的时候,只见两三盏灯笼飞快地过来了。柴大官人亲自赶到,说道:“我没接到押司,你们怎么在这儿闹起来了?” 庄客便把宋江踩翻火铲的事情说了一遍。柴进笑着问:“大汉,你不认识这位了不起的押司吗?” 那大汉说:“了不起,了不起!难道他还能比郓城的宋押司厉害?” 柴进大笑道:“大汉,你认识宋押司吗?” 那大汉说:“我虽然没见过他,但江湖上早就听说他是及时雨宋公明。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天下闻名的好汉。” 柴进问道:“你怎么知道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 那大汉说:“不用多说,他就是真正的大丈夫,做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现在只等病好了,就去投奔他。” 柴进问:“你想见他吗?” 那大汉说:“我当然想见他了。” 柴进便说:“大汉,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近呢,就在眼前。” 柴进指着宋江说:“这位就是及时雨宋公明。” 那大汉问:“真的假的?” 宋江说:“我就是宋江。” 那大汉定睛看了看,立刻磕头下拜,说道:“我不是在做梦吧?竟然能与兄长相见!” 宋江说:“你为何如此厚爱于我?” 那大汉说:“刚才实在是无礼,还望您恕罪!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跪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起来。宋江赶忙扶起他,问道:“足下高姓大名?”

柴进指着那大汉,说出了他的姓名和字号。这一番介绍,可引出了一段精彩故事:山中的猛虎,见了他也要魂飞魄散;山林里的强人,碰到他也会心惊胆战。正是:说破了让人觉得星月都失去光彩,道出来仿佛江山水流都要倒转。究竟柴大官人说出的这个大汉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