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大宋国运摇摇欲坠,四海之内英雄豪杰纷纷崛起。天象示警,祥瑞之光笼罩山东,天罡星对应三十六位好汉。郓城之地瑞气环绕,在此诞生了宋公明。他神态清朗,容貌古朴,举止不凡,一举一动皆能震惊天下。自幼研读经史子集,长大后担任吏役,决断刑案。他仁义礼智信俱全,还曾得九天玄女传授天书。在江湖中广交豪杰,扶危济困,恩威并施。日后他来到梁山泊,绣旗在云水之畔随风飘扬。以 “替天行道” 为旗号,人称 “呼保义”,对应天上的玉府天魁星。

话说宋江在酒楼上与刘唐交谈,交代好回书后,将刘唐送下楼,刘唐便连夜返回梁山泊。而宋江趁着月色洒满街道,信步朝住处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暗自思忖:“晁盖真是的,白白让刘唐跑这一趟,幸好没被捕快瞧见,差点就惹出大事了。” 没走出二三十步,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喊 “押司”。宋江回头一看,原来是做媒的王婆,她身旁还带着一个婆子。王婆对那婆子说道:“你运气真好,这位乐善好施的押司来了。” 宋江转过身问道:“有什么事吗?” 王婆连忙拦住他,指着身旁的阎婆说道:“押司有所不知,这家人从东京来,并非本地人。一家三口,丈夫叫阎公,有个女儿叫阎婆惜。那阎公平素擅长唱歌,从小就教女儿阎婆惜唱各种小曲。阎婆惜年仅十八岁,长得颇有姿色。一家三口本想投奔山东的一位官人,却未能如愿,无奈流落至郓城县。可这地方的人不喜好风流宴乐,他们难以维持生计,只好在县后一条僻静小巷里暂且住下。昨日,阎婆的丈夫因感染时疫去世,阎婆没钱安葬,尸体停在家中,正发愁没办法,便央我帮忙做媒。我寻思着这时候,哪有这么凑巧的事,又没地方去借。正走投无路时,恰好看见押司从这儿经过,所以我和阎婆赶忙追了过来。希望押司发发慈悲,帮忙置办一副棺材。” 宋江说道:“原来是这样。你们俩跟我来,到巷口酒店借笔墨写个帖子给你,你拿着去县东陈三郎家取一副棺材。” 宋江又问:“你办丧事的费用够吗?” 阎婆回答道:“实不相瞒押司,棺材都还没有,哪来的费用,实在是短缺。” 宋江说:“我再给你十两银子做费用。” 阎婆感激道:“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押司的恩情。” 宋江说:“别这么说。” 随即掏出一锭银子递给阎婆,便回住处去了。且说那婆子拿着帖子,径直来到县东街陈三郎家,取了一副棺材,回家将丈夫安葬妥当,还剩下五六两银子,母女俩便用这钱维持生活,暂且不表。

有一天,阎婆为了感谢宋江,来到他的住处,发现屋里没有妇人。回去后她问隔壁的王婆:“宋押司的住处没看到有妇人,他有娘子吗?” 王婆说:“只听说宋押司家在宋家村,没听说他有娘子。他在县里做押司,只是客居于此。常常看见他施舍棺材、药物,非常愿意救济贫苦之人。估计还没有娘子。” 阎婆说:“我女儿长得漂亮,又会唱曲儿,各种玩笑都能应付。在东京时,就常去风月场所,那些行院里的人没有不喜欢她的。有几个有名的艺妓想认她做干女儿,我都没答应。只因我们两口子无人养老,所以没把她过继给别人,没想到如今反倒苦了她。我前几日去感谢宋押司,见他住处没有娘子,所以想请你跟宋押司说说,如果他想娶亲,我情愿把婆惜许配给他。我前些日子多亏你的帮忙,得到宋押司的救济,无以为报,就想跟他结个亲眷。” 王婆听了这话,第二天便来见宋江,把这事详细地说了一遍。宋江起初不肯,怎奈经不住王婆那如媒婆般的巧嘴劝说,最终还是答应了。于是在县西巷内,宋江租了一所楼房,购置了一些家具杂物,安顿阎婆惜母女在那里居住。不到半个月,阎婆惜就被打扮得满头珠翠,浑身珠光宝气。她:

花容月貌,身姿婀娜,气质高雅。发髻乌黑如云,眉毛如弯月般秀丽。小脚盈盈一握,湘裙轻摆,风情万种;手指纤细如春笋,翠袖半掩,蕴含无限情意。眼睛明亮如点漆,酥胸洁白如雪。风度如同风中摇曳的海棠花,品格好似雪中挺立的玉梅树。宛如金屋中的美人离开御苑,又似蕊珠仙子降临人间。

又过了些日子,连阎婆也置备了不少首饰衣物,阎婆惜母女二人生活富足。起初,宋江夜夜都与阎婆惜一同歇息,后来渐渐地来得少了。这是为何呢?原来宋江本是好汉,只爱舞枪弄棒,对女色之事并不十分在意。而阎婆惜年轻娇艳,正值十**岁的妙龄,因此宋江不太合她的心意。

一天,宋江带后司贴书张文远到阎婆惜家喝酒。这张文远与宋江是同僚,人称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平日里就喜欢去烟花柳巷,四处游荡,学得一身风流俊俏的本事,而且吹拉弹唱,无一不精。阎婆惜本就是沉迷酒色的娼妓,一见到张三,心里就欢喜,有意看上了他。张三见阎婆惜对自己有意,便以眼神传情。趁宋江起身去净手时,阎婆惜便用言语撩拨张三。俗话说:风不吹,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张三也是个沉迷酒色之徒,怎能不明白她的心思。见这婆娘眉来眼去,情意绵绵,便记在了心里。此后,宋江不在的时候,张三就去阎婆惜家,假意说是来找宋江。阎婆惜留他喝茶,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便勾搭在了一起。谁能想到,阎婆惜自从和张三好上之后,两人如胶似漆,打得火热,况且张三又擅长此道。正所谓:一不做,二不休。只因宋江千不该万不该,带张三来家里喝酒,才让阎婆惜看上了他。自古道:茶能促成风流事,酒是好色的媒人。他们正好应了这句话。阎婆惜本就是风尘女子的性子,自从和小张三勾搭上后,对宋江便全无半点情分。宋江一来,她就言语伤人,全然不搭理宋江。宋江胸怀宽广,并不把女色之事放在心上,因此隔个半月十日才去一次。而张三和阎婆惜却日夜厮守,形影不离。街坊邻居都知道了这事,风声也传到了宋江耳朵里。宋江半信半疑,心里暗自思忖:“她又不是我父母给我娶的妻子,她若无心于我,我又何必自寻烦恼。我以后不去就是了。” 从此,宋江有一个月没去阎婆惜家。阎婆多次派人来请,宋江都借口有事推脱,就是不上门。一天晚上,阎婆恰好赶到县衙前,喊道:“押司,多日派人请您,您真是贵人难见。就算小贱人言语有冒犯之处,看在我的薄面上,您也原谅她,我自会教训她给您赔礼。今晚我有缘见到押司,跟我走一趟吧。” 宋江说:“我今日县里事务繁忙,抽不开身,改日再来。” 阎婆说:“这可不行。我女儿在家里一心盼着押司,您就随便去看看她吧。您怎么能这么狠心呢!” 宋江说:“真的很忙,明天一定来。” 阎婆说:“我今晚就想让你去。” 说着便拉住宋江的衣袖,说道:“是谁在挑拨你?我娘俩下半辈子就指望押司您了,外人说的闲言碎语您别听,您自己拿个主意。我女儿要是有什么过错,都由我担着。押司您就去走一趟吧。” 宋江说:“你别纠缠,我这儿事务缠身。” 阎婆说:“押司就算耽误了些公事,知县相公也不至于责罚您。这次错过了,下次可就难得了。押司您就跟我走一趟吧,到家里我再跟您细说。” 宋江性子直爽,经不住阎婆纠缠,便说:“你放手,我去就是了。” 阎婆说:“押司可别跑了,我老人家可追不上。” 宋江说:“真是的!” 两人便一起往阎婆惜家走去。有诗为证:

酒本身不会醉人,是人自己沉醉其中;花原本不会迷人,是人自己被迷惑。

即便今日能知道后悔,当初又为何要去做呢。

宋江在门前停下脚步。阎婆伸手一拦,说道:“押司都到这儿了,哪有不进去的道理!” 宋江走进屋里,在凳子上坐下。这阎婆是个精明的人,俗话说 “老虔婆”,她怎会轻易让人脱身。她生怕宋江离开,便在宋江身旁坐下,喊道:“女儿,你心心念念的三郎来了。” 阎婆惜正躺在床上,对着孤灯,百无聊赖,一心等着小张三来。听到母亲喊 “你心爱的三郎来了”,还以为是张三郎,急忙起身,用手整理了一下头发,嘴里喃喃骂道:“这短命的,让我等得好苦!看我不先打他两个耳光。” 说着便飞奔下楼。透过格子窗往外看,堂前琉璃灯明亮,照见是宋江,那婆娘便又转身回到楼上,依旧躺在床上。阎婆听到女儿下楼的脚步声,又听到她返回楼上的声音。阎婆又叫道:“女儿,你的三郎来了,怎么反倒跑了呢?” 阎婆惜在床上回应道:“这屋里又不远,他不会自己来啊!他又不瞎,怎么不自己上楼,还等我去迎接他。真是烦死了,唠唠叨叨的!” 阎婆说:“这贱人真的是盼押司盼得着急了,心里不痛快。这么说,也该让押司受她几句气。” 阎婆笑着对宋江说:“押司,我陪您上楼去。” 宋江听了那婆娘这几句话,心里已经有五分不痛快,又被阎婆一拉,只好勉强上楼。只见这是一间六椽的楼屋,前半间摆放着一副春台桌凳,后半间是卧房。卧房里摆放着一张三面雕花的床,两边都有栏杆,上面挂着一顶红罗幔帐。旁边放着一个衣架,搭着手巾,这边有个洗手盆。一张金漆桌子上,放着一个锡灯台,旁边还有两个杌子。正面墙上挂着一幅仕女图。床边摆放着四把一字交椅。

宋江来到楼上,阎婆立刻拉着他进了房间。宋江走到凳子旁,朝着床边坐下。阎婆走到床边,把女儿拉起来,说道:“押司在这儿呢。我的女儿啊,你就是脾气不好,说话得罪了他,把押司气得上不了门,平日里却又在家里念叨。我好不容易把他请来了,你还不起来说句话,反倒使性子!” 阎婆惜一把推开阎婆的手,说道:“你瞎折腾什么呀,我又没做什么坏事!是他自己不上门,我怎么陪话!” 宋江听了,也不吭声。阎婆搬来一把交椅,放在宋江身旁,又把女儿推过来,说:“你就和三郎坐一坐,不陪话就算了,可别发脾气。你们俩好久没见了,也说句贴心话。” 那阎婆惜根本不肯靠近,径直走到宋江对面坐下。宋江低着头,一言不发。阎婆看看女儿,发现她也别过脸去。

阎婆说道:“没有酒和供品,还做什么道场。我这儿有一瓶好酒,再去买点果品来,给押司赔个不是。女儿,你陪着押司坐坐,别害羞,我马上就回来。” 宋江心里暗自琢磨:“这婆子把我缠得死死的,想脱身都难。等她下楼去,我随后也溜走。” 阎婆似乎察觉到宋江想走,出了房门后,看到门上有门闩,便把门拉上,用门闩闩好。宋江心里暗暗叫苦:“这老虔婆,倒先算计了我。”

且说阎婆下楼,先到灶前点起一盏灯。灶里现成烧着一锅洗脚水,她又添了些柴。拿上一些碎银子,出了巷口,买了些当季新鲜的果子、鲜鱼、嫩鸡、肥美的腌鱼之类,回到家中,用盘子装好。她把酒倒在盆里,舀了半旋子,在锅里温热后,倒进酒壶。又收拾了几盘菜,拿了三只酒盏、三双筷子,用一个桶盘托着,上楼来到春台桌前。打开房门,把东西搬进去,摆在桌子上。看宋江时,他依旧低着头。再看女儿,也还是脸朝着别处。阎婆说道:“女儿,起来给押司敬杯酒。” 阎婆惜说:“你们自己喝,我没那闲工夫。” 阎婆说:“女儿啊,你爹娘从小惯着你,在别人面前可不能这样。” 阎婆惜道:“不敬酒又能怎样!难不成还能用飞剑取了我的脑袋!” 阎婆反倒笑了起来,说道:“又是我的不是了。押司是个风流人物,不会跟你一般见识。你不敬酒就算了,好歹转过脸来喝盏酒。” 阎婆惜就是不回头。阎婆只好自己拿起酒来劝宋江,宋江勉强喝了一盏。阎婆说:“押司可别见怪。那些闲话都先搁一边,明天再慢慢说。外人要是看到押司在这儿,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指不定会说些胡言乱语。押司别听那些,只顾喝酒就行。” 说着,她筛了三盏酒放在桌上,又对女儿说:“女儿,别使小孩子脾气,随便喝盏酒。” 阎婆惜道:“别老缠着我!我吃饱了,喝不下。” 阎婆说:“女儿,你也陪陪你的三郎,喝盏酒总可以吧。” 阎婆惜心里一边想着,一边寻思:“我心里只有张三,哪有心思陪这家伙!要是不把他灌醉,他肯定会缠着我。” 于是,阎婆惜只好勉强拿起酒,喝了半盏。阎婆笑着说:“女儿就是性子急,放宽心多喝两盏,然后去睡。押司也多喝点。” 宋江被她劝得没办法,接连喝了三五盏。阎婆自己也连喝了几盏,然后又下楼去温酒。阎婆见女儿一开始不肯喝酒,心里不太高兴。这会儿见女儿回心转意喝了酒,便欢喜地想:“要是今晚能把宋江留住,他心里的恼恨肯定都没了。再和他多周旋些时日,之后再做打算。” 阎婆一边想着,一边在灶前又喝了三大杯酒,感觉浑身有点酥麻,又筛了一碗喝了,再倒了大半旋子酒,装进酒壶,便上楼来。只见宋江低着头不说话,女儿也别着脸摆弄裙子,阎婆哈哈笑道:“你们俩又不是泥塑的,怎么都不吭声?押司,你好歹是个男子汉,得装得温柔些,说点甜言蜜语逗逗乐子。” 宋江正不知如何是好,嘴里一声不吭,心里更是进退两难。阎婆惜心里想着:“你不理我,还指望我像平常那样陪你聊天、逗你开心,我才不呢!” 阎婆喝了不少酒,嘴里不停地东拉西扯,一会儿说张家的事,一会儿又说李家的事,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且说郓城县有个卖腌货的唐二哥,人称唐牛儿,平日里常在街上混日子,靠帮闲为生,经常得到宋江的资助。但凡有点公事去求宋江,也能得几贯钱花。宋江要是有事要用他,他也会拼命帮忙。这天晚上,唐牛儿赌钱输了,正没辙,就到县衙前找宋江,跑到宋江住处没找到。街坊们问:“唐二哥,你这么着急找什么人呢?” 唐牛儿说:“我急着找我的靠山,到处都找不到他。” 众人问:“你的靠山是谁啊?” 唐牛儿说:“就是县里的宋押司。” 众人说:“我们刚才还看见他和阎婆一起走过去呢。” 唐牛儿一听,说道:“肯定是了。那阎婆惜这贱女人,她和张三打得火热,就瞒着宋押司一个人。宋押司估计也听到了些风声,好久都没去了,今晚肯定是被那老虔婆假意缠住了。我正缺钱花,急得很,去那儿找几贯钱用,顺便蹭两碗酒喝。” 唐牛儿径直跑到阎婆家门口,见里面亮着灯,门没关。他轻手轻脚地走到楼梯边,听到阎婆在楼上呵呵地笑。唐牛儿蹑手蹑脚地上了楼,透过板壁缝往里瞧,只见宋江和阎婆惜两人都低着头,阎婆坐在旁边桌子边,嘴里不停地说着话。唐牛儿闪身进了屋,对着阎婆、宋江和阎婆惜,作了三个揖,站在一旁。宋江心里想:“这家伙来得正好。” 便朝他使了个眼色,向下努了努嘴。唐牛儿是个机灵人,马上心领神会,看着宋江说道:“小人到处找您,原来您在这儿喝酒玩乐呢。倒挺自在!” 宋江问:“是不是县里有什么要紧事?” 唐牛儿说:“押司,您怎么忘了?就是早上那件公事,知县相公在厅上发火,派了四五拨公人到您住处找您,到处都找不到。相公都快气疯了。押司您赶紧动身吧。” 宋江说:“既然这么要紧,那我得走了。” 说着便起身要下楼。却被阎婆拦住,说道:“押司,别耍这把戏。这唐牛儿在这儿瞎掺和,你这精明鬼还想瞒我,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时候知县早回衙门,和夫人喝酒取乐去了,哪有什么事务会发作?你这套说辞,也就只能骗骗鬼,在我这儿可行不通。” 唐牛儿连忙说:“真的是知县相公急着等押司去办的事,我可不会说谎。” 阎婆骂道:“放你娘的狗屁!老娘这双眼睛,就像琉璃葫芦一样透亮。刚才明明看见押司给你使眼色,让你找借口,你不但不帮押司来我家,反倒要把他支走。俗话说:杀人或许还能饶恕,违背情理却难以容忍!” 阎婆说着,跳起身来,一把揪住唐牛儿的脖子,用力一推,唐牛儿踉踉跄跄地从房里被推到楼下。唐牛儿喊道:“你干嘛推我?” 阎婆喝道:“你懂什么,破坏别人的生计,就如同杀了人家的父母妻子。你再大声嚷嚷,看我不打你这贼乞丐!” 唐牛儿又凑上前说:“你敢打!” 阎婆借着酒劲,张开五指,在唐牛儿脸上连打两巴掌,把他直推出帘子外。阎婆扯过帘子,扔到门背后,然后把两扇门关上,拿门闩闩好,嘴里不停地骂着。唐牛儿挨了这两巴掌,站在门前大声叫道:“贼老虔婆,你别得意!要不是看在宋押司的面子上,我把你这屋子砸个粉碎,让你不得安宁。我要是不收拾你,我就不姓唐!” 他拍着胸脯,大骂着离开了。阎婆再次回到楼上,对宋江说:“押司,您别理那乞丐。那家伙到处蹭酒喝,就爱搬弄是非。这种露宿街头的无赖,还敢上门欺负人。” 宋江为人实在,被阎婆这番话戳中了心事,想走也走不了。阎婆又说:“押司,您可别责怪老身,您心里有数就好。女儿,和押司再喝这杯酒。我猜你们俩好久没见,肯定想早点休息,那就收拾收拾睡吧。” 阎婆又劝宋江喝了两杯,然后收拾杯盘下楼,去灶房忙活了。宋江在楼上心里暗自思量:“这婆子的女儿和张三之间肯定有事,我心里半信半疑,毕竟也没亲眼看见。我想走,又怕被人说小气。况且天色已晚,我只能暂且睡一晚,看看这婆娘今晚对我是什么态度,我们之间的情分到底如何。” 这时,只见阎婆又上楼来,说道:“夜深了,我让押司你们两口子早点睡。” 阎婆惜应道:“不关你的事,你自己去睡。” 阎婆笑着下楼,嘴里念叨着:“押司歇着吧。今晚好好享受,明天再慢慢起床。” 阎婆下楼后,收拾好灶房,洗了手脚,吹灭灯,便去睡觉了。

话说宋江坐在凳子上,满心期待着阎婆惜能像从前那样,主动过来亲昵地陪着说话,让两人的关系好歹能再维持一阵子。可谁能想到,阎婆惜心里正琢磨着:“我满心想着张三,都怪宋江这一来搅和了,他就像我眼中钉一样。他还真指望我像以前那样低声下气讨好他,老娘我现在可不吃这一套。只听说过撑船靠岸的,哪有撑岸就船的道理。你既然不理我,老娘落得清净。” 各位看官,要知道这男女之情最是捉摸不定。要是她真心喜欢你,就算前面有刀剑水火也拦不住她,她根本不会害怕;可要是她心里没你,就算你坐在金山银山堆里,她也不会多看你一眼。常言说得好:佳人有意,村夫也显得俊俏;红粉无心,浪子也如同粗汉。宋公明是个英勇豪迈的大丈夫,可在应对女色方面,实在没什么手段。阎婆惜被张三百般讨好,又是温柔呵护,又是甜言蜜语,早就被迷得神魂颠倒,怎么还会留恋宋江呢。

当夜,两人就这么在灯下干坐着,面对面却都不说话,各自在心里盘算着,就好像在等泥巴干了好搬进庙里一样,气氛尴尬极了。眼看着夜色越来越深,只看见窗户上洒进的月光。此时:

银河璀璨,玉漏声声。斜月穿过窗户,映照着丝丝寒光;凉风透过门户,吹拂着夜里的寒气。大雁的叫声嘹亮,惊醒了孤眠才子的梦;蟋蟀的鸣声凄凉,增添了独宿佳人的愁绪。谯楼上的禁鼓,一更还没敲完,一更又催促着响起;别院传来的捣衣声,千锤将尽,又千锤再起。画檐下的铁马叮当作响,敲碎了旅客孤寂的情怀;银台上的清灯闪烁,偏偏照着离人长长的叹息。贪淫的妓女心如铁石,仗义的英雄气贯长虹。

当下,宋江坐在凳子上,瞧了瞧阎婆惜,忍不住重重叹了口气。约莫到了二更天,阎婆惜连衣服都没脱,就直接上床,靠在绣枕上,转过身去,朝着里墙自顾自睡了。宋江见状,心里寻思:“这贱人真是可恶,完全不理会我,自己倒先睡了。我今天被那婆子软磨硬泡,喝了几杯酒,实在熬不住这深夜,也只能睡了。” 宋江把头上的头巾取下来,放在桌子上,脱下外面的上衣,搭在衣架上。又从腰间解下銮带,上面挂着一把压衣刀和招文袋,便把它们挂在床边的栏杆上。接着,他脱去丝鞋和袜子,上床在阎婆惜脚后躺下。

过了半个更次,宋江听到阎婆惜在脚后冷笑。宋江心里又气又闷,怎么睡得着呢。自古就说:人在欢乐时嫌夜短,寂寞时恨夜长。眼看着到了三更半夜,宋江的酒也醒了。好不容易熬到五更,宋江起身,在面桶里洗了把脸,穿上外面的衣服,戴上头巾,嘴里骂道:“你这贼贱人,太无礼了!” 阎婆惜其实也没睡着,听到宋江骂她,转过身回嘴道:“你还不嫌丢人!” 宋江憋着一肚子气,便下楼去了。

阎婆听到脚步声,在床上说道:“押司,再睡会儿吧,等天亮了再走。大半夜的,起五更干嘛呀?” 宋江也不回应,只顾着去开门。阎婆又说:“押司出去的时候,帮我把门带上。” 宋江出了门,就把门带上了。他这口气实在没处发泄,一心想着赶紧回住处。路过县衙前时,看到有一盏灯亮着,仔细一看,原来是卖汤药的王公,他到县前来赶早市。王公见是宋江,连忙说道:“押司,您今天怎么出来得这么早?” 宋江说:“昨晚喝多了酒,听错更鼓了。” 王公道:“押司肯定是喝酒伤了身子,来,喝一盏醒酒的二陈汤吧。” 宋江说:“那太好了。” 便在凳子上坐了下来。王公赶忙冲了一盏浓浓的二陈汤,递给宋江喝。

宋江喝了汤,突然想起:“平常喝他的汤药,他从来没找我要过钱。我以前还答应过他,要送他一具棺材,一直没兑现。” 又想起前几天晁盖送来的金子,自己收了一条放在招文袋里,何不用这金子给王公做棺材钱,让他高兴高兴呢?宋江便说:“王公,我之前答应给你买一具棺材的钱,一直没给你。今天我这里有些金子,给你,你拿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放在家里。等你百年之后,我再给你些送终的钱,怎么样?” 王公道:“恩主平日里就常常照顾老汉,如今又给我买棺材,我这辈子报答不了押司,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您。” 宋江说:“别这么说。” 便掀起衣服前襟,伸手去拿招文袋,这一拿,可吓了一跳,心里暗叫:“糟了!昨晚竟然把招文袋忘在那贱人床头的栏杆上了,我当时一气之下,只顾着走,都没注意没系在腰上。这几两金子倒不算什么,可晁盖寄来的那封信还包在里面呢。我本来想在酒楼上当着刘唐的面把信烧了,可又怕他回去说我不把他们当回事。本想着拿回住处再烧,又碰上王婆说要棺材的事,一来二去就把这事给忘了。昨晚刚想起来,还没来得及烧,就被阎婆拉去了,结果就忘在那贱人家里床头的栏杆上了。我常看这婆娘读些曲本,还认识几个字,要是被她拿到,可就麻烦大了。” 宋江连忙起身说:“阿公,您别怪我。不是我骗您,我还以为金子在招文袋里,没想到走得太急,忘在家里了。我回去拿了给您。” 王公道:“不用急着去拿,明天再给老汉也不迟。” 宋江道:“阿公,您不知道,还有一样东西和金子放在一起,所以我得回去拿。” 宋江慌慌张张,急忙往阎婆家里赶。这真是:英雄的命运似乎总是坎坷,丢三落四,实在可怜。

莫说上天没有安排,灾祸的根源早已种下。

且说阎婆惜听到宋江出门走了,便爬了起来,嘴里自言自语道:“那家伙搅得老娘一夜都没睡好。他还厚着脸皮,指望老娘低声下气哄他。我才不理他呢,老娘和张三在一起才快活,才懒得理你。你不来倒好!” 一边说着,一边铺被子,脱下上身的袄子,解开下面的裙子,敞开胸前,脱下里面的衬衣。床前的灯还亮着,照见床头栏杆上挂着一条紫罗銮带。阎婆惜见了,笑着说:“黑三那家伙,真是粗心,连銮带都忘在这里了。老娘拿了,给张三系上。” 说着,伸手去拿,结果把招文袋和刀子也一起提了起来。她感觉袋子有些沉,便抽出手,往桌子上一抖,一下子把那包金子和信抖了出来。阎婆惜拿起金子一看,灯下黄澄澄的,笑道:“老天爷都帮我,这下可以和张三买点好东西吃了。这几天看张三都瘦了,正想给他买点东西补补呢。” 她把金子放下,又把那封信展开,在灯下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晁盖以及许多事情。阎婆惜心里一喜,暗道:“好啊!我还以为是吊桶掉进井里,没想到今天是井掉进吊桶里了。我正想和张三做长久夫妻,就差你这个碍事的,今天可算落在我手里了。原来你和梁山泊的强贼有往来,他们还送了一百两金子给你。别急,老娘慢慢收拾你!” 她把信依旧包好金子,放回招文袋里,心里想着:“看你怎么把它弄走,就算五圣来抢也没用。”

阎婆惜正在楼上自言自语,只听到楼下 “呀” 的一声门响。阎婆问道:“是谁呀?” 宋江答道:“是我。” 阎婆说:“我说还早呢,押司你偏不信,非要走。现在又回来了,那就再和姐姐睡会儿,等天亮了再走。” 宋江也不搭话,径直往楼上走去。阎婆惜听到是宋江回来了,急忙把銮带、刀子和招文袋一股脑儿卷成一团,藏在被子里,紧紧地靠在床里侧的墙边,假装打着呼噜,装睡。宋江冲进房间,径直走到床头栏杆边去拿招文袋,却发现不见了。宋江心里顿时慌了起来,只能强忍着昨晚的怒气,伸手去摇阎婆惜,说道:“看在我以前的情分上,把招文袋还给我。” 阎婆惜假装睡着,根本不搭理他。宋江又摇了摇她,说:“你别闹,我明天给你赔不是。” 阎婆惜道:“老娘正睡觉呢,谁在搅和?” 宋江说:“你明明知道是我,装什么装。” 阎婆惜转过身说:“黑三,你说什么?” 宋江道:“把招文袋还给我。” 阎婆惜道:“你什么时候交给我了,现在跑来问我要?” 宋江说:“我忘了放在你脚后的小栏杆上了。这里又没别人,肯定是你收起来了。” 阎婆惜道:“呸!你见鬼了吧!” 宋江说:“昨晚是我不对,明天给你赔礼道歉。你就把它还给我吧,别闹了。” 阎婆惜道:“谁跟你闹,我没拿。” 宋江说:“你之前没脱衣服睡,现在盖着被子睡,肯定是起来铺被子的时候拿走了。” 阎婆惜就是不肯还。这正是:

往日的情意已然消散,无端的懊恼涌上心头。

宋江回来索要招文袋,却引发了一场血光之灾。

只见阎婆惜柳眉倒竖,双眼圆睁,说道:“老娘是拿了你的东西,可就是不还给你。你要是叫官府的人来,就说我是贼好了。” 宋江说:“我可没冤枉你是贼。” 阎婆惜道:“那当然,老娘本来就不是贼。” 宋江听她这么说,心里越发慌张,连忙说道:“我可一直都没亏待过你们母女俩。把东西还给我吧,我还有事要办。” 阎婆惜道:“平常你总怪老娘和张三有来往,就算他有些地方不如你,也不至于犯杀头的罪,总比你和打劫的贼寇勾结强吧。” 宋江说:“好姐姐,别嚷嚷。邻居听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阎婆惜道:“你怕外人听见,那你就别做那些事啊!这封信老娘我可收好了,要是想让我饶了你,就依我三件事。” 宋江道:“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我也依你。” 阎婆惜道:“只怕你做不到。” 宋江道:“能做的我一定做。请问是哪三件事?” 阎婆惜说:“第一件,你今天就得把当初典我的文书还给我,再写一份文书,同意我改嫁张三,以后不许再来纠缠。” 宋江道:“这个我能做到。” 阎婆惜又说:“第二件,我头上戴的、身上穿的、家里用的,虽然都是你置办的,但你也要写份文书,不许日后再来讨要。” 宋江道:“这个也依你。” 阎婆惜道:“只怕第三件你做不到。” 宋江道:“我前两件都依你了,怎么这件就做不到呢?” 阎婆惜道:“梁山泊晁盖送你的那一百两金子,赶紧拿来给我,我就饶了你这场天大的官司,把招文袋里的书信还给你。” 宋江道:“前两件事我都能做到。但那一百两金子,他们确实送来了,可我没要,让他们又拿回去了。要是真有,我马上双手奉上给你。” 阎婆惜道:“哼,谁不知道!俗话说,公人见钱,就像苍蝇见血。他们派人送金子给你,你怎么可能推回去,这话简直是放屁!当差的,哪个猫儿不吃腥?就像到了阎罗王面前,鬼就别想再回去一样,你还想瞒谁?把那一百两金子给我,又算得了什么!你要是怕这是贼赃,就赶紧熔了给我。” 宋江道:“你也知道我是老实人,不会说谎。你要是不信,给我三天时间,我把家里的东西变卖,凑一百两金子给你。你先把招文袋还给我。” 阎婆惜冷笑道:“你这黑三还挺狡猾,把我当小孩子耍呢。我要是先把招文袋和这封信还给你,过三天再找你要金子,那不是棺材都出了才找挽歌郎要钱嘛。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赶紧把金子拿来,咱们两清。” 宋江道:“我真的没有那金子。” 阎婆惜道:“明天到了公堂上,你也说没有这金子?”宋江听到 “公厅” 两个字,顿时怒火中烧,再也按捺不住,瞪着眼道:“你到底还不还?” 那妇人道:“你这么凶,我就是不还!” 宋江道:“你真的不还?” 阎婆惜道:“不还!就是一百个不还!要还,你去郓城县衙找我还!” 宋江伸手去扯阎婆惜盖着的被子。阎婆惜怀里正揣着那东西,顾不上被子,两只手紧紧抱住胸前。宋江扯开被子,却看见那銮带的一头正从阎婆惜胸前垂下来。宋江道:“原来在这儿。” 一不做二不休,他双手去夺,阎婆惜哪肯放手。宋江在床边拼命抢夺,阎婆惜拼死不松。宋江用力一拽,把那把压衣的刀子拽到了席子上,他顺势抢在手里。阎婆惜见宋江抢了刀,大喊:“黑三郎杀人啦!” 就这一声,把宋江心里那股怒火彻底点燃了,他正一肚子气没处发泄。阎婆惜刚要喊第二声,宋江左手早已按住她,右手举刀落下,在阎婆惜的脖子上用力一勒,鲜血喷涌而出,那妇人还在挣扎。宋江怕她不死,又补了一刀,那颗脑袋便孤零零地落在了枕头上。只见:

手起处,青春的生命消逝;刀落时,红颜香消玉殒。七魄悠悠,已奔赴森罗殿;三魂渺渺,应归入枉死城中。紧闭的双眼,直挺挺的尸体横在席上;半张的嘴唇,湿漉漉的头颅落在枕边。小院仿佛是初春时节,大雪压弯了金线柳;又似寒生庾岭,狂风吹折了玉梅花。人活着时能做千般事,一旦死去万事皆休。这红颜不知归向何处?芳魂今夜又落在哪家?

宋江一时盛怒,杀了阎婆惜,拿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信,就在残灯下烧了,系上銮带,走出楼来。阎婆在楼下睡觉,听到他们两口子争吵,倒也没太在意。只听到女儿喊了一声 “黑三郎杀人啦”,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跳起来,穿上衣服,跑上楼来,正好和宋江撞了个满怀。阎婆问道:“你们两口子吵什么呢?” 宋江道:“你女儿太无礼,被我杀了!” 阎婆笑着说:“你说什么呀!就算押司你眼神凶狠,酒品不好,也不至于动不动就杀人吧。押司,别拿老身开玩笑。” 宋江道:“你要是不信,去房里看看。我真的杀了她!” 阎婆道:“我不信。” 她推开房门一看,只见血泊中躺着阎婆惜的尸体。阎婆惊叫道:“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宋江道:“我是个硬汉子,绝不逃走,随你怎么处置。” 阎婆道:“这贱人确实不像话,押司你杀得没错。只是老身以后没人赡养了。” 宋江道:“这没问题。既然你这么说,你就别担心了。我家有的是美味佳肴,能让你衣食无忧,后半辈子过得快活。” 阎婆道:“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多谢押司。我女儿死在床上,怎么安葬呢?” 宋江道:“这容易。我去陈三郎家给你买具棺材,等仵作来入殓的时候,我会交代好。我再给你十两银子办后事。” 阎婆谢道:“押司,最好趁天还没亮,赶紧买具棺材把她装了,可别让邻居街坊看见。” 宋江道:“行。你拿纸笔来,我写个条子,你去取棺材。” 阎婆道:“条子不管用,得押司你亲自去取,人家才会早点送来。” 宋江道:“也有道理。” 于是两人下了楼。阎婆进房拿了锁和钥匙,出门把门锁上,带上钥匙。宋江和阎婆一起往县衙走去。

此时天色还早,天还没亮,县衙的门刚刚打开。阎婆走到县衙左边,突然一把揪住宋江,大声喊道:“这里有杀人贼!” 宋江吓得惊慌失措,连忙捂住她的嘴说:“别喊!” 但根本捂不住。县衙前有几个当差的,走过来一看,认得是宋江,便劝道:“婆子,别喊了。押司不是那种人,有事好好说。” 阎婆道:“他就是凶手。快把他抓住,一起带到县里去。” 原来宋江平时为人极好,上下都敬重他,全县的人没有不给他面子的。所以当差的都不愿意动手抓他,也不相信阎婆的话。就在宋江不知道如何解脱的时候,正好唐牛儿端着一盘洗净的糟姜,到县衙前赶早市,看见阎婆揪住宋江在喊冤。唐牛儿见是阎婆揪住宋江,想起昨晚受的一肚子气,便把盘子放在卖药的老王的凳子上,挤了过来,喝道:“老贼婆子!你揪住押司干什么?” 阎婆道:“唐二,你别来抢人,你要敢插手,就得偿命!” 唐牛儿大怒,根本不听她的,一把掰开阎婆的手,不由分说,张开五指,朝着阎婆脸上就是一巴掌,打得阎婆眼冒金星。阎婆被打得晕头转向,只好松了手。宋江趁机脱身,朝着人群中跑去。阎婆又一把揪住唐牛儿,喊道:“宋押司杀了我女儿,你却把他放走了!” 唐牛儿慌张地说:“我怎么知道!” 阎婆喊道:“各位差爷,帮我抓住这个杀人贼。不然,会连累你们的。” 那些当差的碍着宋江的面子,本来不想动手,可抓唐牛儿就没那么多顾虑了。众人上前,一个拉住阎婆,三四个抓住唐牛儿,把他连拖带拽,径直推进了郓城县衙。

古人说:祸福没有定数,都是人自己招来的;就像披着麻去救火,只会引火烧身。正所谓:三寸舌头就像夺命的剑,一张嘴就是埋葬自己的坑。究竟唐牛儿被阎婆揪住后,能否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