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有诗写道:

豪杰英雄相聚在义举之间,天罡地煞之星降临尘世。

王伦奸诈最终遭到诛杀,晁盖仁义贤明担当寨主之位。

他的魂魄追逐着断云,寒意冉冉;遗恨随着流水,在夜里潺潺。

林冲火并王伦尽显高尚情谊,其清风亮节令人难以企及。

话说林冲杀了王伦,手里握着尖刀,对着众人说道:“我林冲虽然出身禁军,却被发配到此。今日各位豪杰到此相聚,无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找借口不肯接纳,所以我才火并了他,并非我林冲贪图这寨主之位。以我的心胸和胆气,怎敢抗拒官军,去铲除皇帝身边的元凶首恶?如今有晁兄,他仗义疏财,智勇双全,当今天下,人们听闻他的大名,无不敬服。我今日以义气为重,推举他为山寨之主,大家觉得如何?” 众人都说:“林头领说得太对了。” 晁盖说:“不行!自古以来,强兵也不能压制主家。我晁盖再怎么厉害,也只是个远道而来的新人,怎么敢就占了首位。” 林冲走上前,一把将晁盖推到交椅上,喊道:“今日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晁兄就别推辞了。要是有谁不服从,就以王伦为例子!” 林冲再三再四地扶着晁盖坐下。接着,林冲大声喝道:“大家就在亭前参拜寨主。” 一边派小喽啰到大寨里安排筵席;一边让人抬走王伦的尸首;一边又派人到山前山后,召集众多小头目,都到大寨里来聚义。

林冲等人请晁盖上了轿马,一起朝着大寨走去。到了聚义厅前,众人下了马,都上了厅。大家扶着晁天王在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在厅中燃起一炉香。林冲上前说道:“我林冲只是个粗人,只会些枪棒功夫,没什么学问和才能,也没有智谋和手段。今日山寨有幸,众多豪杰相聚,大义已经明确,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学究先生在这里,就请担任军师,执掌兵权,调遣将校,理应坐在第二位。” 吴用回答道:“我吴某只是个村中学究,胸中没有经纶济世的才能,虽然读过些孙吴兵法,却没有立下半点功劳,怎么敢占据高位。” 林冲说:“事情已经这样了,不必再谦让。” 吴用只好坐了第二位。林冲又说:“公孙先生请坐第三位。” 晁盖说:“这可不行。要是这样推让,我晁盖必须退位。” 林冲说:“晁兄错了!公孙先生在江湖上声名远扬,善于用兵,有着鬼神莫测的计谋,还会呼风唤雨之术,谁能比得上他。” 公孙胜说:“我虽然会些小法术,但没有济世之才,怎么敢占这个位置。还是林头领请坐。” 林冲说:“这次克敌制胜,谁能比得上先生的妙计。如今我们正需要像鼎之三足一样,缺一不可,先生就别推辞了。” 公孙胜只好坐了第三位。林冲还想再让,晁盖、吴用、公孙胜都不肯。三人都说:“刚才承蒙林头领所说,如鼎分三足,所以我们不敢违抗命令,占了上位。林头领要是再谦让,我们晁盖等人只能告退了。” 三人扶住林冲,林冲只得坐了第四位。晁盖说:“这次得请宋万、杜迁二位头领来入座。” 杜迁、宋万见王伦被杀,心想:“我们自身本事低微,怎么能和他们相比?不如做个人情。” 于是苦苦请求,让刘唐坐了第五位,阮小二坐了第六位,阮小五坐了第七位,阮小七坐了第八位,杜迁坐了第九位,宋万坐了第十位,朱贵坐了第十一位。从此,梁山泊由这十一位好汉坐定。山前山后的七八百人,都来到厅前参拜,分立在两旁。

晁盖说:“你们众人听好了,今日林教头推举我做山寨之主,吴学究担任军师,公孙胜一同掌管兵权,林教头等共同管理山寨事务。你们众人各守旧职,管理好山前山后的事务,守备好寨栅和滩头,千万别出差错。大家务必同心协力,共同成就大义。” 接着,又让人收拾两边房屋,安顿好阮家老小,还让人取出打劫得来的生辰纲金珠宝贝,以及自家的金银财帛,在厅上当众赏赐给众小头目和众多小喽啰。当下,众人杀牛宰马,祭祀天地神明,庆贺重新聚义。众头领喝酒一直喝到半夜才散去。第二天又摆下筵席庆祝,一连吃了好几天筵席。晁盖和吴用等众头领商议:清点仓库,修理寨栅,打造军器,包括枪刀弓箭、衣甲头盔,做好迎战官军的准备;安排大小船只,训练人兵水手,练习上船厮杀,做好防备,这些就不多说了。从此,梁山泊十一位头领聚义,他们的交情如同手足,义气如同骨肉。有诗为证:

古人之间的交情能够截断黄金,心意相通时情谊也会更加深厚。

看看水浒中的忠义之士,生死关头都能坚守岁寒之心。

因此,林冲见晁盖做事宽宏大量,疏财仗义,还把各家老小安顿在山上,突然思念起在京师的妻子,不知道她是生是死,便把心中的想法详细地告诉了晁盖:“我自从上山之后,就想把妻子接上山来。但看到王伦心术不正,日子不好过,就一直拖延下来。如今她流落在东京,生死未卜。” 晁盖说:“贤弟既然有家眷在京城,怎么不去接来团聚呢?你赶紧写封信,派人下山,连夜把她接上山来,也好了却心事,这多好啊。” 林冲当下写了一封信,让两个自己的心腹小喽啰下山去了。不到两个月,小喽啰回到山寨说:“我们一直到东京城内殿帅府前,找到张教头家,听说娘子被高太尉威逼成亲,上吊自杀,已经去世半年了。张教头也因为忧愁疑虑,半个月前染病身亡。只剩下女使锦儿,已经招赘丈夫在家过日子。我们向邻里打听,也是这么说的。打听到确实如此,就回来向头领报告。” 林冲听了,潸然泪下,从此断绝了心中的挂念。晁盖等人听了,也都惆怅叹息。山寨中从此平静无事,每天只是操练人马,准备抵御官军。忽然有一天,众头领正在聚义厅上商议事务,只见小喽啰上山来报告:“济州府派遣军官,带领大约一千人马,乘坐大小船只四五百只,现在石碣村湖荡里驻扎,特地来报告。” 晁盖大吃一惊,连忙请军师吴用商议:“官军就要来了,我们怎么迎敌?” 吴用笑着说:“兄长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自古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这是兵家常事。” 随即叫来阮氏三雄,附在他们耳边低声说了一番话;又叫来林冲、刘唐,给他们交代了计策;再把杜迁、宋万也叫来,分别作了安排。正是:如同当年迎接项羽的三千战阵,今日先施展第一番功绩。

且说济州府尹点派团练使黄安,以及本府捕盗官一员,带领一千多人,征集本处船只,在石碣村湖荡进行调配,把船只分成两路,来攻打梁山泊。

且说团练使黄安带领人马登上船只,摇旗呐喊,朝着金沙滩杀来。眼看着渐渐靠近滩头,只听到水面上呜呜咽咽地响起声音。黄安说:“这不是画角的声音吗?” 于是把船分成两路,在芦花荡中停泊下来查看,只见水面上远远地有三只船驶来。看那船,每只船上只有五个人,四个人摇着双橹,船头上站着一个人,头戴绛红巾,都穿着一样的红罗绣袄,手里各拿着留客住,三只船上的人打扮都一样。其中有人认得,就对黄安说:“这三只船上的三个人,一个是阮小二,一个是阮小五,一个是阮小七。” 黄安说:“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向前,抓住这三个人。” 两边有四五十只船,一起呐喊着,杀了过去。那三只船吹了一声口哨,一起掉头回去。黄团练把手中的枪挥动,向前喊道:“只管杀这些贼寇,我有重赏!”

那三只船在前头跑,背后官军船上的人用箭射过去。阮氏三兄弟从船舱里各自拿起一片青狐皮,遮挡箭矢。后面的船只只顾追赶,追了不过两三里水港,黄安背后一只小船飞快地划过来报告:“别追了!我们那条杀进去的船只,都被他们杀得掉进水里,船也被夺走了。” 黄安问道:“怎么会中了那伙人的计?” 小船上的人回答:“我们正在行船,只见远远地有两只船过来,每只船上各有五个人。我们一起用力杀过去追赶,追了三四里水面,四下里小港里钻出七八只小船,船上的弩箭像飞蝗一样射过来。我们急忙把船掉头,来到狭窄港口时,只见岸上大约有二三十人,两头牵着一条大篦索,横截在水面上。我们正要向前查看绳索,又被他们岸上的灰瓶石子像雨点一样打过来,众官军只好弃船,下水逃命。我们逃出来,到旱路边一看,岸上的人马都不见了。马也被他们牵走了,看马的军人都被杀死在水里。我们在芦花荡边找到这只小船,就赶紧来报告团练使。”

黄安听了,叫苦不迭。连忙挥动白旗,让众船不要再追,一起回来。众船刚掉转船头,还没行动,只见背后那三只船又带着十几只船,船上都是那三五个人,摇着红旗,口里吹着口哨,飞快地追了过来。黄安正要把船摆开迎敌,只听到芦苇丛中炮声响起。黄安一看,四下里都是红旗,顿时慌了手脚。后面追来的船上喊道:“黄安,留下你的首级再回去!” 黄安拼命把船摇到芦苇岸边,却被两边小港里钻出的四五十只小船围住,船上的弩箭像雨点一样射过来。黄安在箭雨中夺路而逃,只剩下三四只小船了。黄安连忙跳到快船里,回头一看,只见后面的人一个个都扑通扑通地跳下水里去了。有的人和船被拖走,大半都被杀死。黄安驾着小快船正逃跑时,只见芦花荡边一只船上站着刘唐,用挠钩搭住黄安的船,一下子跳了过来,一把拦腰抓住黄安,喝道:“别挣扎!” 其他会水的军人,在水里被箭射死;不敢下水的,都在船里被活捉了。

有诗为证:

水浒的英雄豪杰锐不可当,黄安前来捕捉太过张扬。

战船和人马都遭受折损,他又有何颜面回到故乡。

话说黄安被刘唐扯到岸边,上了岸。远远地,晁盖、公孙胜在山边骑着马,挺着刀,带着五六十人,赶着三二十匹马,一同前来接应。这一行人,生擒活捉了一二百人,夺来的船只,全都收在山南水寨里安顿好了。大小头领一同回到山寨。晁盖下了马,来到聚义厅上坐定。众头领各自脱下军装,放下兵器,围坐在一起。他们把黄安绑在将军柱上,拿出金银绸缎,赏给小喽啰们。清点一番,共夺得六百多匹好马,这是林冲的功劳;东港那边的收获,是杜迁、宋万的功劳;西港的战果,则是阮氏三雄的功劳;而活捉黄安,是刘唐的功劳。众头领十分高兴,杀牛宰马,在山寨里摆下筵席。山寨中自酿的好酒,水泊里产出的新鲜莲藕,山南树上当季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枣、柿、栗之类的水果,还有鱼、肉、鹅、鸡等各种美食,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众头领尽情地庆祝赏玩。新到山寨,就大获全胜,这可不是小事。众人正在饮酒,只见小喽啰前来报告:“山下朱头领派人到寨里来了。” 晁盖马上叫来那人询问:“有什么事?” 小喽啰说:“朱头领打听到有一伙客商,大概有十几个人结伴而行,今晚必定会从旱路经过,特地来报告。” 晁盖说:“正好我们缺少金银财物使用,谁愿意带人去走一趟?” 阮氏三兄弟说:“我们弟兄几个去。” 晁盖说:“好兄弟,千万小心,快去快回。我派刘唐随后去接应你们。” 阮氏三兄弟便下了厅,换好衣裳,系上腰刀,拿起朴刀、叉和留客住,点起一百多人,上厅来和众头领告别,然后下山,在金沙滩乘船前往朱贵的酒店。晁盖担心阮氏三兄弟应付不来,又派刘唐点起一百多人,让他带领着下山接应,还叮嘱道:“只可取些金银财物,千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刘唐领命而去。晁盖等到三更,还不见回报,又派杜迁、宋万带领五十多人下山接应。

晁盖与吴用、公孙胜、林冲饮酒直到天亮,只见小喽啰前来报喜:“三阮头领截得二十多辆车子的金银财物,还有四五十匹驴骡牲口。” 晁盖又问:“没杀人吧?” 小喽啰回答:“那些客商见我们来势汹汹,都扔下车子、牲口和行李,逃命去了,一个人也没伤到。” 晁盖听了十分高兴:“我们刚到山寨,可不能伤害别人。” 他取出一锭白银,赏给小喽啰。晁盖等四人带着酒果下山,直接来到金沙滩,只见众头领正把车辆扛上岸,又让人撑船去运载牲口和马匹。众头领都很高兴。大家喝过酒,便派人去请朱贵上山赴宴。晁盖等众头领都来到山寨聚义厅,呈簸箕掌、栲栳圈的形式坐定。叫小喽啰把许多财物扛抬过来,在厅上一包包打开,把彩帛衣服堆在一边,货物等堆在一边,金银宝贝堆在正面。众头领看着打劫来的这么多财物,心中欢喜。便吩咐掌管仓库的小头目,每样取出一半收进仓库,以备日后支用;另一半分成两份,厅上十一位头领分一份,山上山下的众人分一份。把新抓到的士兵,在脸上刺上记号,挑选身强力壮的,分拨到各寨去喂马、砍柴,身体软弱的,安排到各处去看车、切草。黄安则锁在后寨的监房里。

晁盖说:“我们今天刚到山寨,当初只想着逃灾避难,投奔到王伦帐下做个小头目。多亏林教头贤弟推举我为寨主,没想到接连有两场喜事:第一是打败官军,收了许多人马和船只,还活捉了黄安;第二是又得了这么多财物金银。这难道不是全靠众弟兄的本事吗?” 众头领说:“都是托大哥的福,才有这样的好运气。” 晁盖又对吴用说:“我们七兄弟的性命,都是宋押司、朱都头给的。古人说:知恩不报,不算做人。如今我们富贵安乐,这是从哪里来的?迟早得带些金银,派人亲自到郓城县走一趟,这是第一件要紧的事。还有白胜被关在济州大牢里,我们一定要把他救出来。” 吴用说:“兄长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对宋押司的酬谢之恩,迟早派一个兄弟亲自去。白胜的事,可以找个不引人注意的人去那里花钱,上下打点,让他好脱身。我们现在先商量屯粮造船,制造军器,安排寨栅城垣,添造房屋,整顿衣袍铠甲,打造刀枪弓箭,防备官军来攻打。” 晁盖说:“既然这样,全靠军师的妙计指教了。” 吴用当下分派众头领,各自去办理这些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且不说梁山泊自从晁盖上山后,越发兴旺。再说济州府太守,听了黄安手下逃回的军人详细讲述梁山泊杀死官军、生擒黄安的事;又听说梁山泊好汉十分英勇,无人能靠近他们,很难收捕;而且水路复杂难认,港汊众多,因此官军难以取胜。府尹听了,叫苦不迭,对太师府干办说:“何涛先前折损了许多人马,独自一个逃回来,还被割了两只耳朵,回家养伤,到现在还没痊愈。派去的五百人,一个都没回来。所以又派团练使黄安和本府捕盗官,带领军兵前去追捕,结果也都失利。黄安已经被活捉上山,官军被杀得不计其数,又打不了胜仗,这可怎么办?” 太守心里正发愁,没个主意,只见承局来报告:“东门接官亭有新官到来,快报已经到了。” 太守急忙上马,来到东门外接官亭,远远望见尘土飞扬,新官已经到亭子前下马。府尹迎上亭子,见过礼后,新官拿出中书省的更替文书递给府尹。太守看完,随即和新官到州衙里交割牌印以及一应府库钱粮等事务。当下安排筵席款待新官。旧太守详细讲述了梁山泊贼盗势力浩大,杀死官军的事情。说完,新官吓得面如土色,心里暗自思忖:“蔡太师把这个职位抬举给我,却是这么个地方,这样的府衙。又没有强兵猛将,怎么收捕得了这伙强人?要是这些人来城里借粮,可怎么办?” 旧官太守第二天收拾好衣装行李,回东京听候治罪。这里就不多说了。

且说新官宗府尹到任之后,请来了一位新调来镇守济州的军官,当下商议招募士兵、购买马匹,囤积粮草,招募勇猛的民夫和有智谋的贤士,准备收捕梁山泊好汉。一面申呈中书省,转行公文给附近州郡,合力围剿;一面自行下文书给所属州县,通知收剿事宜,并要求属县守卫好本境。这些事这里都不多说。且说本州孔目,派人送了一纸公文到所属的郓城县,让他们守卫本境,防备梁山泊贼人。郓城县知县看了公文,让宋江整理成文案,下发到各个乡村,让他们自行守备。正是:

一纸文书火急催促,官府严厉督促,气势如雷。

只因犯下弥天大罪,不知何时才能等到赦免。

且说宋江看了公文,心里琢磨:“晁盖等人没想到做下这么大的事,犯了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捕快,伤了何观察,还折损了许多官军,又把黄安活捉上山。这样的罪行,可是要灭九族的!虽然是被人逼迫,不得已而为之,但在法度上却不能饶恕。要是出了什么差错,可怎么办?” 宋江心里烦闷,吩咐贴书后司张文远,把这份文书整理成文案,下发到各乡各保,让他们自行处理相关文卷。

宋江信步走出县衙,到对面的茶房里坐下喝茶。只见一个大汉,头戴白色范阳毡笠儿,身穿一件黑绿罗袄,下面打着腿絣护膝,脚蹬八搭麻鞋,腰间挎着一口腰刀,背着一个大包,走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脸转向一边看着县衙。宋江见这个大汉行为蹊跷,急忙起身赶出茶坊,跟着那大汉走。大约走了二三十步,那大汉回过头看了宋江一眼,却不认识他。宋江看这人,觉得有些面熟:“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一时却想不起来。那大汉看了宋江一会儿,也觉得有些认得,便站住脚,盯着宋江看,却又不敢问。宋江心想:“这个人真奇怪,怎么一直盯着我看?” 宋江也不敢问他。

只见那大汉走到路边一家篦头铺,向店里的师傅打听:“大哥,前面那位押司是谁呀?” 篦头师傅回答道:“这位正是宋押司。” 那大汉提着朴刀,走到宋江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说道:“押司,您还认得小弟我吗?” 宋江打量着他,说:“看您有些面善。” 那大汉说:“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宋江便和那大汉走进一条僻静的小巷。大汉又说:“这家酒店里方便说话。” 两人上了酒楼,选了个安静的包间坐下。大汉把朴刀靠在一旁,解下包裹,放在桌子底下。接着,大汉突然翻身跪地,行起大礼,宋江赶忙还礼,问道:“请问您贵姓?” 那人说:“大恩人怎么把小弟忘了?” 宋江疑惑道:“您是哪位兄长?看着确实有些面熟,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大汉说:“小弟就是晁保正庄上曾有幸见过您尊容,还承蒙您搭救性命的赤发鬼刘唐啊。” 宋江听了,十分惊讶,说道:“贤弟,你胆子可真不小!幸好没被捕快看见,不然险些惹出大事!” 刘唐说:“承蒙大恩,我不怕死,特地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宋江问:“晁保正弟兄们最近怎么样?兄弟,是谁让你来的?” 刘唐说:“晁头领哥哥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向大恩人您问好。承蒙您救了我们性命,这份恩情怎能不报。如今晁哥哥做了梁山泊的寨主,吴学究做了军师,公孙胜一同掌管兵权。林冲全力相助,火并了王伦。山寨里原本有杜迁、宋万、朱贵,加上我们弟兄七个,总共十一位头领。现在山寨里聚集了七八百人,粮食也多得数不清。晁哥哥他们一心想着您的大恩,没办法报答,所以派我带了一封信,还有一百两黄金,来感谢押司您,以及朱、雷二位都头。” 刘唐说着,打开包裹,取出信递给宋江。

宋江看完信,撩起衣服前襟,摸出招文袋。打开袋子时,刘唐把金子放在桌上。宋江拿起那封信,取出一条金子,和信一起包好,放进招文袋里,放下衣襟,说道:“贤弟,你把这些金子依旧包好,放回桌上。先坐下。” 随即招呼酒保打酒来,又让切一大盘肉,再摆上些蔬菜、果子之类,让酒保给刘唐筛酒。眼看天色渐渐暗了,刘唐喝着酒,打开桌上包金子的包裹,准备把金子拿出来给宋江。宋江急忙拦住,说:“贤弟,你听我说:你们七个弟兄刚到山寨,正需要金银用。我宋江家里还算有些积蓄,这些金子就先放在你们山寨。等我宋江缺盘缠的时候,让兄弟宋清去取。今天不是我见外,只收下了一条金子。朱仝那人家里也有些财产,不用给他金子,我会跟他说明人情。雷横这人,又不知道我给晁保正报信的事,况且他爱赌博,要是拿些金子去赌,肯定会惹出祸事,不安全,所以千万别给他金子。贤弟,我不敢留你到家里住,要是被人认出来,可就麻烦了。今晚月色肯定明亮,你就回山寨去吧,别在这里耽搁了。我再三向众头领表达心意,实在不能亲自去庆贺,还请他们多多恕罪。” 刘唐说:“哥哥的大恩,我们无以为报,特地让我送些人情给您,略表我们的孝顺之心。如今保正哥哥做了头领,学究军师定下了号令,和以前不一样了,我要是把金子带回去,肯定会受责罚。” 宋江说:“既然山寨号令严明,那我写一封回书,你带回去就行了。” 刘唐苦苦哀求宋江收下金子,宋江坚决不肯接。他随即拿过一张纸,借着酒店的笔砚,详细写了一封回书,交给刘唐收在包裹里。刘唐是个直性子,见宋江如此推辞,料想他是不肯收金子了,便把金子像之前那样包好。

眼看天色越来越晚,刘唐说:“既然兄长写好了回书,那我连夜就走。” 宋江说:“贤弟,来不及好好留你,我们心照不宣。” 刘唐又向宋江拜了四拜。宋江叫来酒保,说:“这位官人留下一两白银,你先收下,我明天再来结账。” 刘唐背上包裹,拿起朴刀,跟着宋江下楼。出了酒楼,来到巷口,天色已经昏暗,正值八月半,月亮升起来了。宋江拉着刘唐的手,叮嘱道:“贤弟,你多保重,千万别再来了。这里捕快多,不是闹着玩的。我就不远送了,就此别过。” 刘唐见月色明朗,迈开大步,朝着西边的路走去,连夜赶回梁山泊。

再说宋江和刘唐分别后,慢慢走回住处。一边走,一边心里琢磨:“幸好没被捕快看见,差点惹出一场大祸!” 又想:“那晁盖倒去落草为寇了,竟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没转过两个弯,只听到背后有人喊道:“押司,您这是去哪儿了?老身到处都找遍了!”

要不是这个人来找宋押司,还不知会引出什么事来。这一遭,会让宋江从小胆变得大胆,善心也会变成恶心。正所谓:言谈就像钩和线,能从头引出是非来。究竟来叫宋押司的是什么人,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