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诗曰:

花开不会挑选贫穷人家,月光普照山河处处明亮。

世间唯有人心险恶,万事还需上天护佑。

盲聋喑哑之人却家境豪富,聪明智慧之士反而受穷。

年月日时皆由天定,一切皆由命运不由人。

话说这清风山离青州不远,只有百来里路。清风寨位于青州的三岔路口,地名叫清风镇。因为这三岔路通往三处险恶的山峦,所以特地在清风镇设立了清风寨。这里也有三五千户人家,距离清风山只有一站路的距离。当时,三位头领回到山上。

只说宋公明独自一人,背着包裹,一路来到清风镇,便向人打听花知寨的住处。镇上的人回答说:“清风寨的衙门在镇中心。南边有个小寨,是文官刘知寨的住宅;北边那个小寨,就是武官花知寨的住宅。” 宋江听后,谢过那人,便向北寨走去。到了门口,见到几个守门的军汉,宋江报上姓名,军汉进去通报。只见寨里走出一位年轻的军官,一把拉住宋江便拜。这人长得如何呢?但见:

牙齿洁白,嘴唇红润,双眼俊俏,两眉修长,常常透着一股清爽之气。细腰宽膀,身形如同猿猴般矫健。能驯服烈性的马匹,喜爱放飞海东青。箭术高超,百步穿杨,弓开之时如同秋月般明朗。射出的雕翎箭,如同寒星般飞迸。此人被称为小李广,乃是将门之后花荣。

出来的年轻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清风寨的武知寨小李广花荣。宋江见了花荣,看他如何打扮:

身上穿着金翠刺绣的战袍,腰间系着镶嵌山犀的玉带。

青色的头巾上双环小巧,文武花靴颜色深绿。

花荣见到宋江,拜了几拜后,喝令军汉接过宋江的包裹、朴刀和腰刀,扶住宋江,一直来到正厅,便请宋江在厅中的凉床上坐下。花荣又伏地拜了四拜,起身说道:“自从与兄长分别之后,转眼已经五六年了,我常常思念兄长。听说兄长杀了一个烟花女子,官府行文各处追捕。小弟得知后,如坐针毡,接连写了十几封信到兄长府上打听消息,不知是否送到?今日天赐良机,兄长能来到这里,与兄长相见,真是让我满足了多年来对兄长的渴慕之情。” 说完又拜。宋江扶住他说:“贤弟不必如此多礼,请坐,听我慢慢说。” 花荣便在一旁侧身坐下。宋江把杀阎婆惜的事情,以及投奔柴大官人,在孔太公庄上遇见武松,在清风山上被捉又遇到燕顺等人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花荣听完后,说道:“兄长历经如此多的磨难!今日兄长能来到这里,就暂且住上几年,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宋江说:“若不是兄弟宋清寄信到孔太公庄上,我也特意想来贤弟这里走一趟。” 花荣说:“之前我接连写信拜问兄长,却不见回音。后来听令弟说,兄长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我也特地想派人去请兄长来这里住些时日。今日承蒙兄长不嫌弃来到这里,只恨我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招待兄长。” 说完,便请宋江到后堂坐下,唤出妻子崔氏来拜见伯伯。崔氏拜完后,花荣又叫妹妹出来拜见宋江。接着,花荣请宋江更换衣裳鞋袜,用香汤沐浴,在后堂安排筵席为宋江接风洗尘。

在当天的筵席上,宋江把救了刘知寨夫人的事情,详细地对花荣说了一遍。花荣听后,皱着眉头说:“兄长为何要救那个妇人!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除掉她的口。” 宋江说:“这就奇怪了!我听说她是清风寨知寨的夫人,看在她是贤弟同僚的份上,特意不顾王矮虎的不满,一心要救她下山。你为何这么说呢?” 花荣说:“兄长有所不知。不是小弟自夸,这清风寨乃是青州的重要之地,要是小弟独自在这里镇守,远近的强人怎敢把青州搅得大乱!最近来了个穷酸迂腐的人做正知寨,这家伙是个文官,又没什么本事。自从他到任后,就对乡里的一些富户进行诈骗,胡乱施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身为武官副知寨,常常受他的气,恨不得杀了这个卑鄙的贼禽兽!兄长怎么能救了他的妇人呢?这婆娘极为不贤德,只知道教唆她丈夫做不仁不义的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正好让那贱人受些羞辱。兄长错救了这种无德之人。” 宋江听了,便劝道:“贤弟此言差矣。自古道:冤仇宜解不宜结。他和你是同僚,又同朝为官。况且他是个文人,你为何不劝谏他呢?他虽然有些过错,你应该隐其恶而扬其善。贤弟不要如此短视。” 花荣说:“兄长说得极是。明日在公廨见到刘知寨时,我会跟他说起兄长救了他家人的事。” 宋江说:“贤弟若能如此,也能彰显你的好处。” 此后,花荣夫妻几口人,早晚精心准备茶酒美食,悉心侍奉宋江。当天晚上,花荣在后堂的轩下安排了床帐,请宋江安歇。第二天,又准备酒食筵宴款待宋江。

闲话少叙。宋江来到花荣寨里,一连吃了四五天酒。花荣手下有几个贴心的人,每天换一个,带些碎银子在身边,每天陪着宋江去清风镇街上,观看市井的热闹,游览村落里的宫观寺院,四处闲逛,寻些乐趣。从那天开始,这些贴心的人陪着宋江闲逛,带他去市井上游玩。清风镇上也有几座小勾栏以及茶房酒肆,这自不必多说。有一天,宋江和这个贴心的人在小勾栏里看了一会儿,又去附近的村寺院和道家宫观游玩了一番,然后到市镇上的酒肆中饮酒。临走时,那个贴心的人要拿银子付酒钱。宋江哪里肯让他付钱,自己拿出碎银付了账。宋江回来后,也没有对花荣说这件事。那个同去的人很高兴,既得了银子,又落得清闲。此后,每天都有一个人陪着宋江,和他悠闲地漫步,而且总是宋江花钱。自从宋江来到寨里,寨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敬重他的。宋江在花荣寨里住了将近一个多月,转眼间腊尽春回,元宵节又快到了。且说清风镇的居民商议放灯之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大家凑钱在土地大王庙前扎起一座小鳌山,上面装饰着彩带和花朵,张挂着五六百盏花灯。土地大王庙内,表演着各种社火节目。家家户户门前都扎起灯棚,悬挂着灯火。市镇上,各行各业都有展示。虽然比不上京城,但这里也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当时,宋江在寨里和花荣饮酒,不知不觉元宵节就到了。当天,天气晴朗。花荣在巳牌前后,上马去公廨点起数百个军士,让他们晚上去市镇上维持秩序;又分派许多军汉,分头去四下里把守栅门。未牌时分,花荣回到寨里邀请宋江吃点心。宋江对花荣说:“听说这里市镇上今晚要点放花灯,我想去看看。” 花荣回答说:“小弟本想陪兄长去看灯,这也是应该的。只是无奈我职责在身,不能自由自在地陪兄长一同前往。今晚兄长就和家里的两三个人去看灯,早点回来。小弟在家专等兄长,设家宴摆上三杯酒,庆祝佳节。” 宋江说:“甚好。” 很快,天色渐晚,东边升起了一轮明月。正是:

玉漏铜壶暂且莫催,星桥火树彻夜通明。

鳌山高耸入青云,何处游人不前来观看。

当晚,宋江和花荣家两三个亲随贴心人,跟着宋江慢慢地走着。来到清风镇看灯,只见家家门前都搭起灯棚,悬挂着数不清的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还有剪彩的飞白牡丹花灯以及荷花芙蓉等别样的灯火。四五个人手挽着手,来到土地大王庙前,看那座小鳌山,这灯是何等的好看?但见:

山石上双龙仿佛在水中嬉戏,云霞间独鹤好似朝天飞翔。金莲灯、玉梅灯,闪耀着一片琉璃之光;荷花灯、芙蓉灯,散发着千团锦绣之色。银蛾飞舞,成双成对地随着绣带香球飘动;雪柳生辉,丝丝缕缕地轻拂着华幡翠幕。村歌社鼓齐鸣,花灯影里喧闹非凡;织女蚕奴欢笑,画烛光中一同赏玩。虽没有美妙的风流乐曲,却都在庆贺丰收之年。

当时,宋江等四人在鳌山前看了一会儿,便往南走去继续看灯。没走五六百步,只见前面灯烛辉煌,一伙人围在一个大墙院门口,十分热闹,锣声响起,众人齐声喝彩。宋江看过去,原来是一伙人在表演舞鲍老。宋江身材矮小,在人背后看不见。那个陪着他的贴心人认得社火队里的人,便让众人分开,让宋江看。那跳鲍老的人,身躯扭动得十分滑稽。宋江看了,呵呵大笑。只见墙院里面,刘知寨夫妻两口儿和几个婆娘正在里面观看。刘知寨的老婆在灯下认出了宋江,便指着宋江对丈夫说:“那个又黄又矮的汉子,就是前几日在清风山抢掳我的贼头!” 刘知寨听了,吃了一惊,便唤来六七个亲随,让他们去捉那个发笑的黑汉子。宋江听到动静,转身就跑。没跑过十几户人家,众军汉就追了上来,把宋江捉住,押了回来。这情形就如同皂雕追捕紫燕,又似猛虎吞食羊羔。宋江被押到寨里,用四条麻索绑了,带到厅前。那三个贴心人见宋江被捉,赶忙跑回去向花荣报信。

且说刘知寨坐在厅上,下令把那被擒的人押过来。众人将宋江簇拥到厅前,按他跪下。刘知寨大声喝道:“你这贼子,是清风山打劫的强匪,怎么敢擅自跑来这里看灯!如今被我们抓住,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宋江赶忙辩解道:“小人本是郓城县的客人张三,与花知寨是旧友,来此地已经多日,从未在清风山干过打劫的勾当。” 这时,刘知寨的老婆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大声呵斥道:“你这贼子还想抵赖!你还记得在山上时,让我叫你大王的事吗?” 宋江解释道:“夫人,您记错了。那时小人就跟您说过,小人是郓城县的客人,同样被掳掠到山上,没办法下山。” 刘知寨问道:“你既然是被掳到山上的客人,那今天怎么能下山,还跑到我这里来看灯?” 那妇人抢着说:“你在山上的时候,大大咧咧地坐在中间的交椅上,任由我叫你大王,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 宋江无奈地说:“夫人,您怎么完全忘了是我全力救您下山的,怎么今天反倒诬陷我是贼?” 那妇人听了,恼羞成怒,指着宋江骂道:“你这不知好歹的家伙,不打你怎么肯招认!” 刘知寨附和道:“说得对!” 随即喝令:“拿批头来,给我狠狠打这贼子!” 这一打就是两顿,打得宋江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刘知寨接着又下令:“用铁锁把他锁起来,明天准备好囚车,把这个郓城虎张三押解到州里去。”

再说陪着宋江的那个贴心人,慌忙跑回去把事情告诉了花荣。花荣听后大吃一惊,急忙写了一封信,派两个能干的亲随去刘知寨那里要人。亲随带着信,匆匆赶到刘知寨门前。把门的军士进去通报说:“花知寨派人来送信。” 刘高让人把送信的人叫到大厅。亲随把信呈上,刘高拆开信封,读道:

“花荣拜向上司兄长相公座前:我有个远方亲戚刘丈,近日从济州来,因为看灯火,不小心冒犯了您的威严,恳请您高抬贵手,饶恕他,我自会登门道谢。草草写就,言语不周,还望您明察。不多说了。”刘高看完,勃然大怒,把信撕得粉碎,大骂道:“花荣这小子太无礼了!你身为朝廷命官,怎么能和强贼勾结,还来糊弄我!这贼子已经招认自己是郓城县的张三,你怎么写他是刘丈?我可不是你能耍弄的!你写他姓刘,就因为和我同姓,我就得放了他?” 随即喝令左右把送信的人赶了出去。那亲随被赶出寨门,赶忙回来向花荣禀报。花荣听了,只是叫苦:“苦了哥哥!快把我的马备好!” 花荣穿戴好盔甲,系好弓箭,拿起长枪,骑上马,带着三五十名军汉,个个手持枪棒,径直朝着刘高的寨子奔去。把门的军人见了,哪里敢阻拦;看这花荣气势汹汹,都吓得不轻,纷纷四散跑开。花荣冲到大厅前,下了马,手里拿着枪,那三五十名军汉整齐地排列在厅前两侧。花荣大声喊道:“请刘知寨出来说话!” 刘高听到喊声,见花荣来势汹汹,吓得魂飞魄散,他惧怕花荣是个武官,哪里敢出来相见。花荣见刘高不出来,等了一会儿,便喝令左右去两边的耳房里找人。那三五十名军汉一拥而上,在廊下的耳房里找到了宋江。只见宋江被麻索高高吊在梁上,双腿还被铁锁锁着,被打得遍体鳞伤。几个军汉赶忙割断绳索,打开铁锁,救出了宋江。花荣让军士先把宋江送回自己家里。花荣重新上马,手持长枪,大声说道:“刘知寨!就算你是正知寨,又能把我花荣怎么样!谁家还没个亲戚,你这是什么意思?我的一个表兄,你却硬说是贼,太欺负人了!明天再跟你理论!” 说完,花荣带着众人回到寨里,去看望宋江。

再说刘知寨见花荣把人救走了,急忙召集了一二百人,也前往花荣的寨子抢人。这二百人中有两个新来的教头,为首的教头虽然枪刀功夫还不错,但终究比不上花荣的武艺高强。他们不敢不听从刘高的命令,只好带着众人来到花荣的寨子前。把门的军士进去通报花荣。此时天色还不太亮,那二百多人挤在门口,谁也不敢先进去,都害怕花荣的厉害。等到天大亮了,只见两扇大门敞开着,花知寨正坐在正厅上,左手拿着弓,右手拿着箭。众人都挤在门口。花荣举起弓,大声喝道:“你们这些军士听着,冤有头债有主!刘高派你们来,你们可别为他卖命。你们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见识过花知寨的武艺。今天先让你们看看花知寨的箭术,然后你们要是还想为刘高出力,不怕死的就进来。看我先射大门左边门神手里的骨朵头。” 花荣搭上箭,拉满弓,只听 “嗖” 的一声,大喝一声:“着!” 正中门神的骨朵头。众人看了,都大吃一惊。花荣又取出第二支箭,大声喊道:“你们再看我这第二支箭,要射右边门神头盔上的红缨。” 又是一箭射出,不偏不斜,正好射中红缨。这两支箭稳稳地钉在了两扇门上。花荣接着又取出第三支箭,喝道:“你们看我第三支箭,要射你们队里那个穿白衣服的教头的心窝。” 那穿白衣服的教头吓得叫了一声:“哎呀!” 转身就跑。众人见状,齐声呼喊,一起跑散了。

花荣让人关上寨门,然后到后堂去看望宋江。花荣说道:“小弟连累了哥哥,让您受这么大的苦。” 宋江回答道:“我倒没什么。只是担心刘高那家伙不肯善罢甘休,我们得想个长远的办法。” 花荣说:“小弟大不了舍弃这官职,跟那家伙拼了。” 宋江说:“没想到那妇人恩将仇报,让她丈夫把我打了一顿。我本想说出自己的真名,但又怕阎婆惜的事情败露,所以只说自己是郓城客人张三。没想到刘高这么不讲理,要把我当成郓城虎张三押解到州里,还用囚车装我。他要是把我当成清风山贼首,转眼间我就得被一刀剐了。要不是贤弟亲自来救我,就算我有铁齿铜牙,也跟他辩不清楚。” 花荣说:“小弟当时想,他是个读书人,应该会念及同姓的情分,所以写了刘丈,却忘了避讳这回事。如今既然已经把您救回来了,再从长计议。” 宋江说:“贤弟,你错了。既然依仗你的势力把人救了回来,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自古道:吃饭要防噎着,走路要防跌倒。他的人被你公然抢走,还派人来抢,又被你吓退了。我想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跟你打官司。今晚我先到清风山去躲避,明天你正好跟他耍赖,毕竟这只是文武官员不和引发的斗殴官司。我要是再被他抓去,你就更难跟他分辩了。” 花荣说:“小弟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比不上兄长的高明远见。只是担心兄长伤势太重,走不动。” 宋江说:“没关系。事不宜迟,我自己慢慢走到山下就行。” 当时,宋江敷上膏药,吃了些酒肉,把包裹都寄放在花荣那里。黄昏时分,花荣派两个军汉把宋江送出栅门外。宋江连夜忍着伤痛赶路,这里就不再赘述。

再说刘知寨见军士们一个个都回到寨里,纷纷说道:“花知寨实在是英勇非凡,谁敢靠近去抵挡他的弓箭!” 两个教头也说:“要是被他一箭射中,非得射个透明窟窿不可,咱们可都去不得!” 刘高毕竟是个文官,还是有些谋略算计的。花荣虽然勇猛豪杰,但在智谋方面比不上刘高。正所谓将领重在谋略而非仅仅依靠勇猛。当下,刘高暗自寻思:“他这一抢人,肯定连夜把宋江送上清风山了,明天肯定会来找我耍赖。就算闹到上司那里,也不过是文武官员不和引发的斗殴事件,我又能拿他怎么办?我今晚派二三十个军汉,去五里路外等候。要是运气好把人抓住了,就悄悄关在家里,然后暗中派人连夜去州里报告,让军官下来抓人,把花荣也一并拿下,结果了他们的性命。到那时,这清风寨就归我一人掌管,省得受这些人的气。” 当晚,刘高点了二十多个人,每人拿着枪棒,趁着夜色出发了。大约二更天的时候,去的军汉们把被反绑着的宋江带了回来。刘知寨见了,十分高兴,说道:“不出我所料!把他关到后院去,别让任何人知道。” 接着,刘知寨连夜写了一封密封的申状,派两个心腹之人连夜快马赶到青州府报告。第二天,花荣以为宋江已经上了清风山,便在家中静观其变,心里想着:“我且看看他能耍什么花样。” 竟然没有去理会这件事。刘高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双方都没有提及此事。且说青州府知府正在升厅办公。这位知府复姓慕容,双名彦达,是当今徽宗天子慕容贵妃的哥哥,依仗着妹妹的权势,在青州横行霸道,残害良民,欺压同僚,无恶不作。正打算回后堂去吃饭,这时,左右的公人呈上刘知寨的申状,紧急报告贼情公事。知府接过来看了刘高的文书,吃了一惊,说道:“花荣可是功臣之子,怎么会和清风山的强贼勾结?这罪行可不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于是,知府下令把本州的兵马都监叫到厅上,向他交代任务。

原来,这位都监姓黄名信,因为他武艺高强,在青州威名远扬,所以被称为镇三山。青州管辖的地面上有三座险恶的山,第一是清风山,第二是二龙山,第三是桃花山。这三处都是强盗草寇出没的地方。黄信却夸口说要把三山的人马全部捉拿,因此得了镇三山这个称号。他长得怎么样呢?但见:

相貌端正威严,如同虎豹一般;身躯高大壮硕,好似蛟龙一样。

平生惯用丧门剑,在青州立下赫赫战功。

兵马都监黄信来到厅上,领了知府的命令后出来,点起五十个健壮的军汉,让他们披上铠甲,自己骑在马上,手持丧门剑,连夜前往清风寨。他径直来到刘高的寨前下马。刘知寨出来迎接,把他请到后堂,互相行礼之后,一面安排酒食款待,一面犒赏军士。之后,刘知寨把宋江带出来,让黄信看。黄信说:“这个人不用问了。连夜准备一辆囚车,把他装在里面。” 给宋江头上缠了红绢,插了一个纸旗,上面写着 “清风山贼首郓城虎张三”。宋江哪里敢辩解,只能任由他们安排。黄信又问刘高:“你抓住张三的时候,花荣知道吗?” 刘高说:“昨晚二更天我悄悄把他抓了,藏在家里。花荣只知道张三走了,他自己也在家里待着。” 黄信说:“既然是这样,那就好办了。明天天亮,准备一副羊酒,摆在大寨的公厅上,再在四下里埋伏二三十个人。我亲自去花荣家把他请来,就说慕容知府听说你们文武不和,所以特地派我来摆酒调解。把他骗到公厅,我一扔酒杯作为信号,你们就动手把他抓住,一起押到州里去。这个计策怎么样?” 刘高称赞道:“还是相公您见识高!这个计策太妙了,简直就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当夜,他们定下了这个计策。第二天早上,先在大寨左右两边的帐幕里,预先埋伏好军士,厅上则摆好酒食筵席。早饭前后,黄信骑上马,只带了三两个随从,来到花荣的寨前。军汉进去通报,花荣问道:“来做什么?” 军汉回答说:“只听说是黄都监特地来拜访。” 花荣听了,便出来迎接。黄信下了马,花荣把他请到厅上,互相行礼之后,便问道:“都监相公有什么公事到这里来?” 黄信说:“下官受知府之命前来传达:因为你们清风寨内文武官员不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知府担心二位因为私仇耽误了公事,特地派黄某带着羊酒,来给二位调解。东西已经安排在大寨的公厅上了,就请足下上马一同前往。” 花荣笑着说:“我花荣怎么敢欺瞒刘高,他又是正知寨,只是他总是找我的茬。没想到惊动了知府,有劳都监来到草寨,我花荣该如何报答呢?” 黄信凑近花荣耳边低声说:“知府其实是为了你。要是真的动起刀兵,他一个文官,能有什么用。你就听我的。” 花荣说:“多谢都监关照。” 黄信便邀请花荣一起出门上马。花荣说:“请都监先喝三杯再走吧。” 黄信说:“等事情说清楚了,再畅饮也不迟。” 花荣只好让人备马。

当时,两人并马而行,一直来到大寨,下了马。黄信拉着花荣的手,一起走上公厅,只见刘高已经先在公厅上了。三个人互相见礼后,黄信让人拿酒来。随从已经先把花荣的马牵了出去,关上了寨门。花荣不知道这是个圈套,只觉得黄信也是武官,肯定不会有恶意。黄信拿起一盏酒,先敬刘高说:“知府因为听说你们文武官员不和,非常担心。今天特地派我来,给二位调解。希望二位以报答朝廷为重,以后有事,一起商量着办。” 刘高回答说:“我刘高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也懂得些道理和律法,这点小事,哪里值得知府恩相如此挂心。我们二人也没什么言语冲突,这都是外人瞎传的。” 黄信大笑道:“太好了!” 刘高喝完酒,黄信又斟了第二杯酒,敬花荣说:“虽然刘知寨这么说了,但想必还是有人瞎传,才会这样。请喝一杯。” 花荣接过酒喝了下去。刘高拿起一副台盏,斟了一盏酒,回敬黄信说:“有劳都监相公来到我们这地方,请满饮此杯。”

黄信接过酒,拿在手里,眼睛向四下里看了看,只见十多个军汉簇拥着走上厅来。黄信把酒盏往地下一扔,只听后堂一声大喊,两边帐幕里冲出三五十个健壮的军汉,一拥而上,把花荣按倒在厅前。黄信喝道:“绑了!” 花荣大声叫道:“我犯了什么罪?” 黄信大笑,喝道:“你还敢叫!你勾结清风山的强贼,一起背叛朝廷,该当何罪?念在你往日的情面,我不去惊动捉拿你的家小。” 花荣说:“相公,你得有个证据。” 黄信说:“给你个证据,让你看看真赃实贼,我不会冤枉你。左右,把人推上来!” 不一会儿,一辆囚车,一个纸旗儿,一条红抹额,从外面被推了进来。花荣一看,原来是宋江被押着,顿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黄信喝道:“这可不管我的事,这里有告状的刘高。” 花荣说:“没关系,没关系。这是我的亲戚,他是郓城县人。你硬要把他当成贼,到了上司那里,自然会分辨清楚。” 黄信说:“你既然这么说,我就把你押到州里,你自己去分辨。” 于是,黄信让刘高点起一百名寨兵护送:“你也要一起去,把他们押到青州。这是知府相公等着回报的公事,不能耽搁。” 花荣便对黄信说:“都监骗我来,虽然把我抓了,但就算到了朝廷,我也能和他分辩清楚。看在我和都监都是武官的份上,别扒我的衣服,让我坐在囚车里。” 黄信说:“这几件事容易,都依你。就让刘知寨也一起去州里把事情说清楚,别冤枉了人命。” 当时,黄信和刘高都上了马,押着两辆囚车,带着三五十名军士和一百名寨兵,簇拥着车子,朝着青州府出发了。

如果不是黄信和刘高押着宋江、花荣前往青州,就不会引发这样的事情:火焰冲天,烧毁数百间房屋;刀斧挥舞,杀害一二千条性命。这一番变故,使得青州大乱,山寨也跟着闹腾起来。最终导致皇帝关注,下旨赦免。到底宋江等人被押到青州后如何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