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有诗写道:

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

因餐虎肉长躯健,好吃人心两眼红。

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

有人问我名和姓,撼地摇天黑旋风。

话说李逵对宋江说:“哥哥,你且说说那三件事,我全都依你。” 宋江道:“你要去沂州沂水县接母亲,第一件,直接去,路上不能喝酒;第二件,因为你性子急躁,没人愿意和你一起去,你就自己悄悄把娘接来;第三件,你惯用的那两把板斧,别带去了,路上小心谨慎,早去早回。” 李逵道:“这三件事有什么难依的!哥哥放心。我今天就走,也不在这儿耽搁了。” 当下李逵收拾得干净利落,只佩戴了一口腰刀,拿着一条朴刀,带了一锭大银和几小块银子,喝了几杯酒,行了个大礼,告别众人,便下山朝着金沙滩走去。

晁盖、宋江和众头领送行完毕,回到大寨聚义厅坐下。宋江放心不下,对众人说道:“李逵这兄弟,此去必定会出状况。不知道众兄弟里谁是他家乡那边的人,能去打探个消息?” 杜迁便说:“只有朱贵原本是沂州沂水县人,和李逵是同乡。” 宋江听了,说道:“我倒忘了。之前在白龙庙聚会时,李逵就已经知道朱贵是同乡。” 宋江随即派人去请朱贵。小喽啰飞快下山,到酒店里把朱贵请了过来。宋江道:“如今李逵兄弟回故乡接老母,因为他酒性不好,所以我没派人跟他一起去。就怕他路上出意外,我们又难以知晓。现在知道贤弟是他同乡,你可以去他家乡打探一番。” 朱贵回答道:“小弟是沂州沂水县人,有个兄弟叫朱富,在本县西门外开着一家酒店。这李逵,他家在本县百丈村董店东,他有个哥哥叫李达,专门给人家做长工。李逵从小就性情凶顽,因为打死了人,逃到江湖上,一直没回过家。现在让小弟去那里打探也没问题,只是担心店里没人看管。而且小弟也很久没回乡了,正好也想回去看望一下兄弟。” 宋江道:“店里没人看,你不必担心,我会让侯健、石勇替你代管几天。” 朱贵领了这话,和众头领告辞后下山,回到店里,收拾好包裹,把铺面交接给石勇、侯健,便朝着沂州出发了。这边宋江和晁盖在寨中每天摆筵席,饮酒作乐,和吴学究研读天书,暂且不提。

且说李逵独自一人离开了梁山泊,取道来到沂水县境内。一路上,李逵真的滴酒未沾,因此也没惹出什么事端,一路无话。他走到沂水县西门外,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张榜文在看。李逵也站到人群中,听到有人读道:榜上第一名正贼宋江,是郓城县人;第二名贼戴宗,是江州两院押狱;第三名从贼李逵,是沂州沂水县人。李逵在后面听着,正想指手画脚,却又无计可施,这时,只见一个人猛地挤到前面,拦腰抱住他,喊道:“张大哥!你在这儿干什么?” 李逵扭过头一看,认出是旱地忽律朱贵。李逵问道:“你怎么也在这儿?” 朱贵道:“你跟我来,咱们找个地方说话。”

两人一起走到西门外附近村子的一家酒店里,径直来到后面一间安静的房间坐下。朱贵指着李逵道:“你胆子可真不小!那榜上明明白白写着,悬赏一万贯钱捉宋江,五千贯捉戴宗,三千贯捉你李逵,你怎么还站在那儿看榜?要是被眼疾手快的人抓住送官,可怎么办?宋公明哥哥怕你惹事,不让人和你一起来;又怕你到了这儿惹出乱子,所以特地派我赶来打探你的消息。我比你晚下山一天,却比你早到一天。你怎么今天才到这儿?” 李逵道:“就是哥哥吩咐我不要喝酒,所以我路上走得慢了些。你怎么认得这家酒店?你是这儿的人,家在哪里住?” 朱贵道:“这家酒店是我兄弟朱富开的。我原本就是本地人,因为在江湖上做生意,折了本钱,就去梁山泊落草了,如今才回来。” 说着便叫兄弟朱富来和李逵见面。朱富摆酒款待李逵。李逵道:“哥哥吩咐我别喝酒,可如今我已经到家乡了,喝两碗又有何妨!” 朱贵不敢阻拦他,由着他喝。当夜一直喝到四更时分,又安排了些饭食,李逵吃了,趁着五更天,晓星残月,霞光初照,便朝着村里走去。朱贵叮嘱道:“别走小路。从大朴树那儿转弯,走东边大路,一直朝着百丈村去,就是董店东。快点把母亲接来,和你早点回山寨。” 李逵道:“我走小路不是更近吗?走大路,多麻烦!” 朱贵道:“小路常有老虎出没,还有趁机抢夺包裹的剪径贼人。” 李逵回应道:“我怕什么!” 他戴上毡笠儿,拿起朴刀,挎上腰刀,告别朱贵、朱富,便出门朝着百丈村走去。

大约走了几十里路,天色渐渐微亮,从路边的露草中,突然窜出一只白兔,朝着前面跑去。李逵追了一段路,笑着说:“这畜生倒给我引了一段路!” 有诗为证:

山径崎岖静复深,西风黄叶满疏林。

偶逢双斧喽啰汉,横索行人买路金。李逵正走着,只见前面有五十来株大树,枝叶繁茂。当时正值新秋,树叶通红。李逵走到树林边,只见一个大汉转了出来,大喝道:“识相的留下买路钱,免得我抢了你的包裹!” 李逵打量那人,头戴一顶红绢抓儿头巾,身穿一件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脸上涂着黑墨。李逵见状,大喝一声:“你是什么东西,敢在这儿拦路抢劫!” 那汉道:“若问我名字,能吓破你的胆!老爷我叫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和包裹,就饶你性命,放你过去。” 李逵大笑道:“你算什么东西!你是什么人?从哪儿来的?也敢冒用老爷的名号,在这儿胡作非为!” 李逵挺起手中朴刀,朝着那汉冲过去。那汉哪里抵挡得住,正想逃跑,早被李逵在腿上狠狠一朴刀,戳倒在地,李逵一脚踩住他的胸脯,喝道:“认得老爷吗?” 那汉在地上叫道:“爷爷!饶了孩儿性命!” 李逵道:“我正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黑旋风李逵!你这小子,竟敢辱没老爷的名字!” 那汉道:“小人虽然姓李,但不是真的黑旋风。因为爷爷在江湖上威名远扬,提起您的大名,神鬼都害怕,所以小人才冒用爷爷的名号,在这儿随便拦路抢劫。只要有单身客人经过,听到黑旋风三个字,就扔下行李跑了,我也就得了些好处,实在没敢害过人。小人贱名叫李鬼,就住在前面村子里。” 李逵道:“你这小子太无礼,竟敢在这儿抢夺别人的包裹行李,还坏我的名声,学我使两把板斧,先吃我一斧再说!” 说着伸手夺过一把斧,就要砍下去。李鬼急忙叫道:“爷爷!杀我一个,就等于杀了两个啊!” 李逵听了,停下手中的斧子,问道:“怎么杀你一个等于杀两个?” 李鬼道:“小人本不敢拦路抢劫。只是家中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赡养,所以小人才借爷爷的大名吓唬人,抢些单身人的包裹,好赡养老母,其实真的没害过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定会饿死。” 李逵虽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但听了这话,心里暗自寻思:“我特地回家接娘,要是杀了一个同样孝顺母亲的人,上天也不会保佑我。算了算了,饶你这条性命!” 说完便放他起来。李鬼手提斧子,连忙磕头下拜。李逵道:“我才是真的黑旋风。从今往后,你别再坏我的名声。” 李鬼道:“小人这次得了性命,回家就改做正当营生,再也不敢冒用爷爷的名号在这儿拦路抢劫了。” 李逵道:“看你有孝顺之心,我给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你去改做别的营生吧。” 李鬼拜谢道:“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 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递给李鬼,李鬼拜谢后离开了。李逵自言自语地笑道:“这家伙正好撞在我手里!既然他是个孝顺的人,应该会改做正当营生。我要是杀了他,也不合天理。我也继续赶路吧。” 说完,拿起朴刀,沿着山间偏僻小路走去。走到巳牌时分,李逵只觉得肚子又饥又渴,可四下里都是山径小路,看不见一家酒店或饭店。

李逵正走着,远远瞧见山凹里露出两间草屋。他赶忙朝着那户人家奔去。只见一个妇人从后面走出来,她梳着髽髻,鬓边插着一簇野花,脸上涂着胭脂铅粉。李逵放下朴刀,说道:“嫂子,我是路过的客人,肚子饿了,找不到酒食店。我给你一贯足钱,麻烦你给我弄些酒饭吃。” 那妇人见李逵这副模样,不敢说没有,只好回答道:“酒没地方买,饭倒是可以做一些给客人吃了再走。” 李逵说:“行,多做些,我肚子都快饿瘪了。” 那妇人问:“做一升米够吗?” 李逵道:“做三升米饭来吃。” 妇人便在厨房中生起火,去溪边淘了米,开始做饭。

李逵转到屋后的山边去洗手,这时,只见一个汉子一瘸一拐地从山后走来。李逵躲在屋后听着,那妇人正打算上山去采菜,打开后门看到汉子,便问道:“大哥,你的腿怎么扭伤了?” 那汉子回答道:“大嫂,我差点就见不到你了。你说我倒霉不倒霉!本想着出去找个单身的路人打劫,等了整整半个月,都没开张。好不容易今天碰到一个,你猜是谁?原来是那真正的黑旋风!真倒霉撞上那家伙,我怎么打得过他!被他一朴刀戳倒在地,还要杀我。我只好假意喊道:‘你杀我一个,却害了我两个。’他就问我缘故,我便告诉他:‘家中有个九十岁的老娘,无人赡养,肯定会饿死。’那家伙还真信了我的话,饶了我性命,还给了我一锭银子做本钱,让我改做别的营生养娘。我怕他回过味儿来追我,就在那林子里找了个僻静处睡了一会儿,然后从后山走回家来。” 那妇人说:“别大声嚷嚷!刚才有个黑大汉来家里,让我做饭,难道就是他?现在他在前门坐着,你去偷偷看一眼。要是他,你去找些麻药来,放在菜里,让那家伙吃了,麻翻在地。我和你再收拾他,弄些金银,搬到县里去住,做点买卖,不比在这儿拦路抢劫强!”李逵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暗自骂道:“这可恶的家伙!我给了他一锭银子,还饶了他性命,他竟然还想害我。真是情理难容!” 他悄悄转到后门边。李鬼正准备出门,被李逵一把揪住,那妇人则慌忙从前门逃走了。李逵抓住李鬼,把他按倒在地,从身边抽出腰刀,立刻割下了他的脑袋。拿着刀,李逵奔到前门去找那妇人,却不知道她跑到哪里去了。

李逵再次走进屋内,到房间里搜寻,只见有两个竹笼,装着些旧衣裳,在底下找到了一些碎银和几件钗环,李逵都收了起来。又在李鬼身上搜出了那锭小银子,都捆扎在包裹里。他到锅里一看,三升米饭已经煮好了,只是没有菜下饭。李逵盛了饭,吃了一会儿,看着自己笑道:“真傻!眼前就有好肉,却不知道吃!” 他拔出腰刀,从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用清水洗净,在灶里扒出些炭火来烤,一边烤,一边吃。吃饱之后,李逵把李鬼的尸首拖到屋下,放了一把火,拿起朴刀,朝着山路走去。那草屋被风一吹,很快就被烧光了。有诗为证:

劫掠资财害善良,谁知天道降灾殃。

家园荡尽身遭戮,到此翻为没下场。

李逵赶到董店东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他径直跑到家中,推开门走进去,只听到娘在床上问道:“是谁进来了?” 李逵一看,只见娘双眼失明,坐在床上念佛。李逵说:“娘!铁牛回家了!” 娘说:“我儿,你走了这么久,这几年在哪里安身?你大哥一直在别人家做长工,只能挣些饭食吃,根本没法好好赡养我!我常常想念你,眼泪都流干了,所以双目失明。你一直以来到底怎么样?” 李逵心想:“我要是说在梁山泊落草,娘肯定不肯跟我走。我就随便编个说法吧。” 于是李逵回答道:“铁牛如今做了官,特意回来接娘。” 娘说:“那可太好了!只是你怎么带我走呢?” 李逵说:“铁牛背着娘走到前面的路上,再找一辆车拉着走。” 娘说:“等你大哥回来,我们再商量。” 李逵说:“等他做什么,我自己带你走就行。”

正准备走的时候,只见李达提着一罐子饭回来了。李达一进门,李逵就上前拜见,说道:“哥哥,多年不见。” 李达骂道:“你这家伙回来干什么?又来连累人!” 娘便说:“铁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回来接我。” 李达说:“娘啊!别信他胡说八道!当初他打死人,让我披枷带锁,受了无数的苦。如今又听说他和梁山泊的贼人一起劫了法场,大闹江州,现在在梁山泊做强盗。前几日江州发公文到原籍,追捕正犯,还要把我抓到官府去对质。多亏财主帮我打官司,说:‘他兄弟已经十多年不知去向,也没回过家,说不定是同名同姓的人冒认籍贯?’又帮我上下打点,我才不用吃官司、被限期追捕。现在还贴着榜文,悬赏三千贯捉拿他。你这家伙没死,还跑回家来胡说八道!” 李逵说:“哥哥别生气,干脆和我一起上山去快活,多好。” 李达大怒,本想打李逵,却又打不过他,只好把饭罐扔在地上,径直走了。李逵说:“他这一去,肯定会叫人来抓我,我可脱不了身,不如趁早离开。我大哥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银子,我留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在床上。大哥回来看到,肯定不会追来。” 李逵解下腰包,拿出一锭大银放在床上,喊道:“娘,我背你走。” 娘问:“你背我去哪里?” 李逵说:“你别管,跟着我去快活就行。我背你走,没事!” 李逵当下背起娘,拿起朴刀,出门朝着小路走去。

再说李达跑到财主家报告,带着十来个庄客,飞快地赶到家里,却发现老娘不见了,只见床上留下一锭大银子。李达看到这锭大银,心里想:“铁牛留下银子,背着娘藏到哪里去了?肯定是梁山泊有人和他一起来的。我要是追去,说不定会被他害了性命。看他背着娘,肯定是去山寨里快活了。” 众人没找到李逵,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达对众庄客说:“这铁牛背着娘,不知道走哪条路了。这里小路繁杂,怎么去追他?” 众庄客见李达也没主意,就各自回去了,暂且不提。

这边李逵担心李达带人追来,背着娘,只往乱山深处的僻静小路走。眼看天色渐渐晚了,只见:

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慈鸦撩乱投林,百鸟喧呼傍树。行行雁阵坠长空,飞入芦花;点点萤光明野径,偏依腐草。茅荆夹路,惊闻更鼓之声;古木悬崖,时见龙蛇之影。卷起金风飘败叶,吹来霜气布深山。

李逵背着娘来到岭下,天色已经很晚了。娘双眼看不见,不知道早晚。李逵认得这条岭叫沂岭,过了岭那边,才有人家。娘儿俩趁着星明月朗,一步步往岭上爬。娘在背上说:“我儿,哪里能找点水给我喝啊?” 李逵说:“老娘,等过了岭,找户人家借住下来,再做饭吃。” 娘说:“我中午吃了些干饭,现在口渴得厉害。” 李逵说:“我喉咙也干得要冒烟了。你再忍一忍,我背你到岭上,找水给你喝。” 娘说:“我儿,我真的快渴死了!救救我!” 李逵说:“我也累得不行了!”李逵好不容易把娘背到岭上,在松树边的一块大青石上,把娘放下,把朴刀插在旁边,对娘说:“娘,您耐心坐一会儿,我去给您找水喝。” 李逵听到溪涧里有水声,顺着声音找过去,翻过了两三处山脚,来到涧边一看,好一溪清澈的水。这溪水怎么样呢?有诗为证:

穿崖透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逵好不容易扒到溪边,捧起水来自己先喝了几口,心里琢磨着:“怎么才能把这水带回去给娘喝呢?” 他站起身,东张西望,远远地看到山顶上有个庵儿。李逵不禁说道:“太好了!” 他手脚并用地攀着藤蔓、抓着葛藤,艰难地爬到庵前。推开门一看,原来是个泗州大圣祠堂,祠堂前有个石香炉。李逵伸手去搬那香炉,却发现它是和底座一起凿成的。李逵用力拔了半天,根本拔不动。他一时性起,连底座一起抬起来,搬到前面石阶上使劲一磕,终于把香炉磕了下来。他拿起香炉再次来到溪边,把香炉浸在水里,拔起几把乱草,将香炉洗得干干净净,然后舀了半香炉水,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沿着原来的路,跌跌撞撞地往岭上走去。

回到松树旁,李逵发现石头上的娘不见了,只有朴刀还插在那里。他呼喊着娘来喝水,却没有一点回应,叫了几声都没人答应。李逵定了定神,四下里仔细查看,可怎么也找不到娘的踪影。他往前走了不到三十几步,只见草地上有一段血迹。李逵见了,心里愈发疑惑。他顺着那血迹一路寻找,来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只小虎正在那里舔着一条人腿。李逵心里一紧,暗自思忖:“我从梁山泊回来,特意来接老娘。千辛万苦把她背到这里,却被你们给吃了!那可恶的大虫拖着的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还能是谁的!” 他顿时心头火起,赤黄的胡须都竖了起来,挺起手中的朴刀,朝着那两只小虎刺去。这两只小虎被吓得惊慌失措,也张牙舞爪地朝李逵扑来。李逵眼疾手快,手起刀落,先刺死了一只。另一只见状,急忙往洞里钻,李逵紧追不舍,追到洞里也把它给刺死了。随后,李逵钻进了大虫的巢穴。

李逵伏在巢穴里,盯着外面。不一会儿,只见那只母大虫张牙舞爪地朝着窝里走来。李逵咬牙切齿地说道:“就是你这畜生吃了我娘!” 他放下朴刀,从胯边抽出腰刀。母大虫来到洞口,先用尾巴在窝里一扫,然后把后半截身躯坐了进去。李逵在窝里看得真切,用尽全身力气,拼了命地把刀朝着母大虫的尾巴底下狠狠戳去,正好戳中母大虫的肛门。李逵用力过猛,连刀把都捅进了母大虫的肚子里。那只母大虫大吼一声,带着刀从洞口跳到了涧边。李逵赶忙拿起朴刀,从洞里追了出来。那只老虎负痛,径直朝山下的石岩冲了下去。

李逵正准备追赶,只见树边突然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和树木像雨点般纷纷落下。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随着那阵狂风,在星月光辉之下,一只吊睛白额虎猛地跳了出来。李逵定睛一看,只见这只大虫:

一声吼叫轰霹雳,两眼圆睁闪电光。

摇头摆尾欺存孝,舞爪张牙啖狄梁。

那只大虫朝着李逵猛地扑了过来,李逵却不慌不忙,趁着大虫扑来的势头,手起一刀,正好砍中了大虫的颔下。那只大虫再也没有机会施展第二次扑击,一来是因为伤口疼痛难忍,二来是伤到了气管。大虫倒退了不到五七步,只听 “轰隆” 一声,如同半座山倒塌一般,瞬间就死在了岩下。

李逵一时间杀死了子母四只老虎,他又来到虎窝边,拿着刀再次查看了一遍,生怕还有大虫,好在并没有发现其他踪迹。此时的李逵也疲惫不堪,便走到泗州大圣庙里,一直睡到天亮。第二天早晨,李逵过来收拾亲娘的两腿以及剩下的骨殖,用布衫包裹好,来到泗州大圣庵后面,挖了个土坑将其埋葬。李逵忍不住大哭了一场。有诗为证:

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猛虎聚林丘。

因将老母身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

手执钢刀探虎穴,心如烈火报冤仇。

立诛四虎威神力,千古传名李铁牛。

李逵此时肚里又饥又渴,他无奈地收拾好包裹,拿起朴刀,沿着山路慢慢走下岭来。只见五七个猎户正在那里收拾窝弓弩箭。他们看到李逵满身血污地从岭上下来,都吃了一惊,问道:“你这位客人莫不是山神土地?怎么敢独自一人过岭?” 李逵听了,心里暗自思量:“如今沂水县张贴榜文,悬赏三千贯捉拿我,我怎么敢说实话?只能编个谎话了。” 于是他回答道:“我是个过路客人。昨夜我和娘一起过岭,因为我娘口渴要水喝,我去岭下取水,结果大虫把我娘拖去吃了。我一路寻到虎巢,先杀了两只小虎,又杀了两只大虎。在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亮,这才下来。” 众猎户齐声叫道:“我们不信你一个人能杀得了四只虎!就算是李存孝和子路,也只能打死一只。这两只小虎倒也罢了,那两只大虎可非同小可。就因为这两只畜生,我们不知道挨了多少顿棍棒。这条沂岭,自从有了这窝虎,整整三五个月都没人敢走。我们不信!你是不是在哄我们?” 李逵道:“我又不是本地人,平白无故哄你们做什么!你们要是不信,我带你们上岭去,找到虎尸给你们看,顺便带些人去把虎尸扛下来。” 众猎户道:“要是真有这回事,我们一定会重重地感谢你。那可真是太好了!” 众猎户吹起胡哨,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三五十人,大家都拿着挠钩枪棒,跟着李逵再次上岭。此时天已大亮,众人来到山顶,远远望去,果然看到窝边有两只小虎被杀死,一只在窝内,一只在外面;一只母大虫死在山岩边;一只雄虎死在泗州大圣庙前。众猎户看到杀死了四只大虫,都非常高兴,连忙用绳索把虎尸捆绑起来,众人一起将虎尸扛下岭,还邀请李逵一同去领赏。他们一面先派人去通知里正和上户,大家都赶来迎接,把虎尸抬到一个大户人家,这家主人叫曹太公。曹太公原本是个闲散官吏,专门在乡里耍刁使坏、为非作歹,近来突然发了几笔横财,只是为人品行不端。当时曹太公亲自出来迎接,与众人相见后,邀请李逵到草堂上坐下,询问杀虎的经过。李逵便把昨夜和娘到岭上找水喝,因此杀死大虫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众人听了都惊呆了。

曹太公又问:“壮士贵姓大名?” 李逵答道:“我姓张,没有大名,大家都叫我张大胆。” 曹太公道:“真是大胆的壮士!若不是胆子这般大,怎么能杀死四只大虫!” 他一边吩咐安排酒食款待李逵,暂且不提。

且说村里得知沂岭上杀了四只大虫,虎尸被抬到曹太公家,消息传开,惊动了村坊和路边的店铺,引得前村后村、山村里的人家,不论男女老少,都成群结队地赶来观看老虎。众人进了曹太公家,看到打虎的壮士正在厅上喝酒。人群中有李鬼的老婆,她逃到前村爹娘家里,也跟着众人来看虎,一眼就认出了李逵。她急忙跑回家,对爹娘说:“这个杀虎的黑大汉,就是杀了我老公,烧了我家房子的人。他就是梁山泊的黑旋风李逵。” 爹娘听了,赶忙去报告给里正。里正听后说道:“他要是黑旋风,那就是岭后百丈村打死过人的李逵,他逃到江州,又在那里惹了事,官府行文到本县原籍追捕他。如今官府悬赏三千贯捉拿他,他却跑到这里来了!” 里正暗地里派人把曹太公请来商议。曹太公借口去换衣服,急忙来到里正家。里正说:“这个杀虎的壮士,就是岭后百丈村的黑旋风李逵。现在官府正在捉拿他。” 曹太公道:“你们可要打听仔细了。要是弄错了,可就麻烦了。要是真的是他,那就好办。要抓他很容易,只怕不是他,那就难办了。” 里正说:“只有李鬼的老婆认得他。他曾经去李鬼家做饭,还杀了李鬼。” 曹太公道:“既然这样,我们先只管摆酒请他,然后问他:这次杀了大虫,是打算去县里请功,还是在村里领赏?要是他不肯去县里请功,那他就是黑旋风了。我们派人轮番给他敬酒,把他灌醉,绑在这里,再去报告给本县,让都头来把他抓走,这样万无一失。” 众人都说:“说得对。” 里正把这个主意告诉大家,大家商量定了。有《浣溪沙》词为证:

杀却凶人毁却房,西风林下路匆忙,忽逢猛虎聚前冈。

格杀虽除村岭患,潜谋难免报仇殃,脱离罗网更高强。

曹太公回到家,热情地款待李逵,一边摆上酒食,一边说道:“刚才有所怠慢,还请壮士不要见怪。请壮士解下腰间包裹,放下朴刀,放松些,好好坐一坐。” 李逵应道:“好,好!我的腰刀已经捅进那只母老虎的肚子里了,现在就剩下这刀鞘。要是开剥虎尸的时候,还请把刀鞘还给我。” 曹太公道:“壮士放心,我这儿有的是好刀,送一把给壮士佩戴。” 李逵解下腰间的刀鞘,连同缠袋包裹,都递给庄客收起来,把朴刀靠在墙边。曹太公让人端来大盘的肉,拿来大壶的酒。众多大户和里正、猎户等人,轮番给李逵敬酒,用大碗大杯一个劲儿地劝他。

曹太公又问道:“不知壮士是打算把这老虎解送到官府请功,还是就在这儿要点赏钱?” 李逵回答说:“我只是个过路的客人,比较匆忙。偶然杀了这窝猛虎,不必去县里请功,给点赏钱就行。要是没有,我也就走了。” 曹太公道:“怎么敢慢待壮士!等会儿村里凑些盘缠给壮士。这老虎就由我们解送到县里去。” 李逵说:“先借我一件布衫,换一下我这身外衣。” 曹太公道:“有,有。” 当即拿来一件细青布衲袄,给李逵换下了沾着血污的衣裳。这时,只听门前鼓乐齐鸣,众人都拿着酒来给李逵敬酒庆贺。一杯接一杯,有凉的,有热的,李逵浑然不知这是计,只顾尽情畅饮,把宋江嘱咐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不到两个时辰,李逵就被灌得酩酊大醉,站都站不稳。众人把他扶到后堂的空屋,放倒在一条板凳上,随即取来两条绳子,连人带板凳把他绑了起来。接着,里正带着人飞快地去县里报信,还带着李鬼的老婆去做原告,补了一张状纸。

这件事很快在沂水县传开,知县听后大惊,连忙升堂问道:“黑旋风李逵抓到哪里了?这可是谋叛的人,千万不能让他跑了!” 原告和猎户回答说:“现在绑在本乡曹大户家。因为没人能制得住他,担心有闪失,在路上跑了,所以没敢解送来。” 知县随即叫来本县的都头,让他去把人带来。这时,从厅前转出来一个都头,上前行礼。这人是谁呢?有诗为证:面阔眉浓须鬓赤,双睛碧绿似番人。

沂水县中青眼虎,豪杰都头是李云。

当下知县把李云叫到厅上,吩咐道:“在沂岭下曹大户庄上抓到了黑旋风李逵。你多带些人,秘密地把他解来,千万别惊动了村子,让他跑了。” 李都头领了命令,下厅后,点起三十个老资格的土兵,各自带上器械,就朝着沂岭村赶去。沂水县是个小地方,这种事怎么瞒得住。此时街市上已经传开了,都说:“抓到了大闹江州的黑旋风,现在派李都头去把他带来。”

朱贵在东庄门外朱富的店里听到了这个消息,急忙跑到后面,对兄弟朱富说:“这黑小子又惹事了!这可怎么解救?宋公明特地因为担心他出事,派我来打听消息。现在他被抓了,我要是救不了他,怎么回山寨见哥哥?这可怎么办才好!” 朱富说:“大哥别慌。这李都头本事高强,三五十个人近不了他的身。就咱们两个,怎么敢靠近他?只能智取,不能硬拼。李云平日里对我最好,还常常教我使些器械。我倒有个主意,不过这样一来,咱们在这儿可就待不下去了。今晚煮上三二十斤肉,准备十多瓶酒,把肉切成大块,再把蒙汗药拌在里面。咱们俩五更天的时候,带上几个伙计,挑着这些东西,到半路的僻静处等着他。等他们押解李逵过来的时候,咱们就装作是给他们敬酒贺喜,把众人都麻翻,然后放走李逵,你看怎么样?” 朱贵说:“这计策太好了。事不宜迟,赶紧准备,早点出发!” 朱富又说:“只是李云不怎么喝酒,就算麻翻了,也醒得快。还有件事,万一以后被他知道了,咱们肯定在这儿待不下去。” 朱贵说:“兄弟,你在这儿卖酒也没什么前途。不如带着老婆孩子,跟我上山入伙,以后论秤分金银,穿好衣服,岂不快活!今晚就让两个伙计找辆车,先把妻子和细软行李送走,约好在十里牌等着,一起上山。我包裹里正好带着一包蒙汗药,要是李云不喝酒,就在肉里多放点药,逼他多吃点,也能把他麻倒。救了李逵,一起上山,有什么不行的。” 朱富说:“哥哥说得对。” 于是叫人找了一辆车,捆好三五个包箱,放在车上,家里的粗重物件都不要了,让妻子和儿女上了车,吩咐两个伙计跟着。车子先出发,等救了李逵,他们随后就来。有诗为证:

杀人放火惯为非,好似於菟插翅飞。

朱贵不施邀截计,定担枷锁入圜扉。

且说朱贵、朱富当夜把肉煮熟,切成大块,拌上蒙汗药,连同酒装成两担,还带了二三十个空碗,又准备了一些菜蔬,也拌上药,以防有人不吃肉,也能让他们中招。两担酒肉,两个伙计各挑一担,兄弟俩自己提着些果盒之类的东西,四更前后,径直来到僻静的山路口等着。到了天明,远远地就听到敲锣的声音,朱贵迎到路口。

再说那三十来个土兵,在村里喝了半夜酒,四更前后,把反剪双手绑着的李逵押解过来。后面李都头坐在兜轿里。眼看他们快到跟前了,朱富连忙上前拦住,喊道:“师父,恭喜啊!小弟特地来迎接。” 说着从桶里舀了一壶酒,斟了一大杯,上前敬给李云。朱贵端着肉过来,伙计捧着果盒。李云见了,急忙下轿,快步走上前说:“贤弟,何必这么大老远来接我!” 朱富说:“这只是徒弟的一点孝心。” 李云接过酒,却没有喝。朱富跪下说:“小弟知道师父平时不喝酒,可今天这是喜酒,就喝半杯吧,也算是徒弟的一番心意。” 李云推辞不过,勉强喝了两口。朱富接着说:“师父不喝酒,那就吃点肉吧。” 李云说:“夜里已经吃饱了,吃不下了。” 朱富说:“师父走了这么多路,肚子也该饿了。就算不好吃,也请随便吃点,也好让小弟不那么难堪。” 说着挑了两块好肉递过去。李云见他这么殷勤,只好勉强吃了两块。朱富又把酒敬给上户、里正和猎户等人,每人都敬了三杯。朱贵就让土兵和庄客们都来喝酒。这伙人哪管酒冷热、好不好吃,酒肉一到嘴边,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像风卷残云、落花流水一般,一拥而上,抢着吃喝。

李逵眼巴巴地看着朱贵兄弟俩,心里已经明白他们在用计,故意说:“你们也给我吃点啊!” 朱贵喝道:“你是坏人,哪有酒肉给你吃!你这种家伙,快闭上嘴!” 李云看着土兵,喝道:“快走!” 只见那些人一个个面面相觑,动弹不得,嘴巴打颤,腿脚发麻,都倒在了地上。李云急忙喊道:“中计了!” 刚想向前,却感觉自己也头重脚轻,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软塌塌地堆在地上。

当时朱贵、朱富各自夺过一条朴刀,大声喝道:“孩儿们,别跑!” 两人挺起朴刀,去追赶那些没吃酒肉的庄客和看热闹的人。跑得快的跑掉了,跑得慢的就被刺死在地。李逵大喊一声,把绑着他的麻绳都挣断了,夺过一条朴刀就要去杀李云。朱富急忙拦住,叫道:“别害他!他是我的师父,为人最好。你赶紧先走。” 李逵说:“不杀了曹太公这老东西,我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李逵追上去,手起一朴刀,先把曹太公和李鬼的老婆刺死了,接着又杀了里正。他杀得性起,把那些猎户一个接一个地都刺死了,那三十来个土兵也都被他刺死。那些看热闹的人和庄客们,恨不得爹娘多生两条腿,朝着深山野路拼命逃命去了。

李逵还在四处找人要杀,朱贵喝道:“跟看热闹的人无关,别再伤人了!” 急忙把他拦住。李逵这才住了手,从土兵身上剥下两件衣服穿上。三个人提着朴刀,打算从小路逃走。朱富说:“不行,我这样等于害了师父的性命!他醒了之后,怎么去见知县?肯定会追来。你们两个先走,我在这儿等他。我念着他以前教我的恩情,而且他人又忠直,等他追来,就请他一起上山入伙,也算是我的一点情义,省得他回县里吃苦。” 朱贵说:“兄弟,你说得在理。我先去跟着车子走,留李逵在路边帮你等他。只是李云吃的药少,不到一个时辰就会醒。要是他不来追,你们俩可别傻等。” 朱富说:“那是自然。” 当下朱贵先走了。

只说朱富和李逵坐在路边等着,果然不到一个时辰,只见李云挺着一条朴刀,飞快地追了过来,大喊道:“强贼,别跑!” 李逵见他来势汹汹,跳起身,挺着朴刀要和李云打斗,又怕伤到朱富。这正是,有分教:梁山泊内添双虎,聚义厅前庆四人。究竟黑旋风和青眼虎这场争斗,谁胜谁负,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