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有偈语说道:

朝看楞伽经,暮念华严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

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竟究。

心地若无私,何用求天佑。

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

这段话是古人留下来的,专门讲善恶报应,就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如影随形。既然修习佛道,遵循各种缘分,就应当坚守三归五戒。只是那些品行不端的出家人,做出些猪狗不如的行径,辱没了前辈修行者的名声,遗臭后世,实在是令人厌恶。

当时潘公对石秀说:“兄弟,你先别急着走,老汉我已经知道你的想法了。你这两夜没回家,今天回来,看到家里的家伙什都收拾起来了,你肯定以为咱们不开店了,所以才想离开。且不说这买卖有多好,就算不开店,也会养着你在家里。不瞒你说,我这小女儿之前嫁给了本府的一个王押司,不幸的是,他去世已经两周年了,我们打算做些法事纪念他,所以这两天暂停了买卖。今天请了报恩寺的僧人来做功德,还得麻烦兄弟你帮忙照应一下。老汉我年纪大了,熬不了夜,所以特地跟你说清楚。” 石秀说:“既然岳父您这么说,那小人就再安心住些日子。” 潘公说:“兄弟,以后你别再瞎猜疑了,就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说完,两人喝了几杯酒,吃了些素食,便撤下了杯盘。

这时,只见一个道人挑着经担来了,开始布置法事的坛场,摆放好佛像、供器,还有鼓钹、钟磬、香灯、花烛等。厨房那边也开始准备斋饭。杨雄在申牌时分回家一趟,嘱咐石秀说:“贤弟,我今晚要去牢房当值,来不了了,这里的大小事情就都拜托你了。” 石秀说:“哥哥放心去吧,晚上我会料理好一切。” 杨雄走后,石秀就在门前照看着。

没过多久,只见一个年轻的和尚掀起帘子走进来。石秀打量这个和尚,只见他仪表堂堂,十分齐整。那和尚头上的头发刚刚剃得青亮,抹着麝香松子油;身上穿着崭新的黄色直裰,散发着沉速栴檀香的香气。脚上的鞋子是福州染的深青色,九缕丝绦是从西地买来的真紫色。可这和尚眼神闪烁,透着一股贼气,只盯着女施主看;嘴里说着甜言蜜语,专门哄骗丧家的少妇。一旦淫情发作,就去草庵里找尼姑;色胆包天时,便在方丈内寻小道童。整天想着和神女同寝,见到嫦娥也想与之欢好。

那和尚走进里面,对着石秀深深地行了个礼。石秀回礼说:“师父请稍坐。” 随后,一个道人挑着两个盒子走进来。石秀便喊道:“岳父,有位师父来了。” 潘公听到声音,从里面走出来。那和尚说:“干爹,您怎么好久都不来我们寺庙了?” 潘公说:“开了这些店面后,实在抽不出时间。” 和尚说:“押司周年,也没什么稀罕东西相送,只有些挂面和几包京枣。” 潘公说:“哎呀!师父您太客气了,怎么能让您破费!” 接着对石秀说:“兄弟,把东西收起来。” 石秀把东西搬进去,让人端出茶来,请和尚在门前喝茶。

这时,只见那妇人从楼上下来,没有穿太重的孝服,只是淡淡地化了妆。她问道:“叔叔,是谁送东西来了?” 石秀说:“是一个和尚,他叫岳父做干爹,东西是他送来的。” 妇人笑着说:“他是师兄海阇黎裴如海,是个老实的和尚。他原本是裴家绒线铺的小公子,后来在报恩寺出家。因为他师父是我家的门徒,所以他结拜我父亲做干爹,比我大两岁,所以我叫他师兄。他法名叫海公。叔叔,晚上你听他念经,声音可好听了!” 石秀心里暗自思量:“原来是这样!” 此时,他心里已经有些起疑了。

那妇人下楼来见和尚,石秀背着手,悄悄地跟在后面,在布帘后面偷偷张望。只见那妇人走到外面,和尚立刻起身,走上前双手合十,深深地行了个礼。妇人说:“师兄,您何必这么破费呢?” 和尚说:“贤妹,这点薄礼,不值一提。” 妇人说:“师兄,您这话说得见外了。出家人的东西,我怎么好意思收下!” 和尚说:“我们寺庙新造了水陆堂,也想请贤妹去参观,只是怕节级见怪。” 妇人说:“我家相公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曾许下血盆愿心,早晚也要到寺庙里去还愿。” 和尚说:“这是自家的事,您别这么见外。只要是您吩咐我的事,小僧一定尽力去办。” 妇人说:“师兄,你多给我娘念几卷经吧。” 这时,丫鬟端着茶出来。妇人拿起一盏茶,用手帕在茶盅口边轻轻擦了擦,然后双手递给和尚。和尚接过茶,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妇人看。妇人也笑嘻嘻地看着和尚。都说色胆包天,没想到这一切都被躲在布帘后的石秀看在眼里。石秀心中暗想:“不能轻信表面上正直的人,必须防备那些不仁不义之徒。我好几次都觉得这婆娘对我言语轻佻,我一直把她当亲嫂嫂对待,没想到她竟不是个正经人!要是她的丑事被我抓住,我非得替杨雄出这口气不可!” 此时,石秀已经对这妇人的行为有了三分警惕。他掀开布帘,走了出来。和尚放下茶盏,说道:“大郎请坐。” 妇人连忙介绍说:“这位叔叔是我相公新结拜的兄弟。” 和尚故作客气地问道:“大郎是哪里人?贵姓大名?” 石秀说:“我姓石名秀,是金陵人。因为我喜欢管闲事,爱替人出头,所以大家都叫我拼命三郎。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礼数,和尚别见怪!” 裴如海说:“不敢,不敢!小僧这就去接其他僧人来做法事。” 说完,便告辞出门了。妇人说:“师兄,早点来啊。” 和尚答应道:“马上就来。” 妇人送和尚出门后,便回屋去了。石秀却站在门前,低着头沉思起来。看官们要知道,在这世上的各种人当中,和尚往往对男女之事最为上心。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出家人,都是父母所生。可为什么和尚对这种事最热衷呢?因为在 “潘、驴、邓、小、闲” 这五个条件中,和尚占了一个 “闲” 字。他们一日三餐吃着施主们供奉的斋饭,住在高堂大殿的僧房里,没有世俗琐事的烦恼,睡在舒适的床上,无所事事,就容易胡思乱想,满脑子都是这种事。比如说,一个财主家,虽然生活富足,但每天有很多烦心事,晚上又惦记着钱财,常常三更二更才能入睡,即便有娇妻美妾相伴,也没什么兴致。还有那些小老百姓,整天辛辛苦苦地劳作,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起早贪黑,晚上还没上床,就得先看看米缸里有没有米,明天有没有钱用,就算妻子有些姿色,也没心思享受夫妻生活。所以说,和尚们因为内心清闲,反而更容易沉迷于这种事情。古人曾评论说,和尚们在这方面真的很厉害。因此苏东坡学士说:“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 和尚们还有四句顺口溜:

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

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且说石秀在门前沉思了许久,又接着去照应法事的各种事务。没过多久,只见行者先来点烛烧香。不一会儿,海阇黎带着众僧来做法事了。潘公和石秀上前迎接,给他们奉上茶汤。之后,鼓钹敲响,众僧开始诵经念佛,赞美佛恩。只见海阇黎和一个年纪相仿的小和尚担任主法,他们摇动铃杵,发牒请佛,献上斋食,赞颂诸天护法和监坛主盟,为亡夫王押司追荐,希望他能早生天界。这时,只见那妇人精心梳妆,穿着素净的衣服,来到法坛上,手持手炉,拈香拜佛。海阇黎见状,更加卖力地摇动铃杵,念起真言。这一群和尚看到杨雄老婆如此美貌,一个个都心神荡漾。

只见班首念起佛号来颠三倒四,阇黎诵起真言也不顾高低。烧香的行者不小心推倒了花瓶,秉烛的头陀拿错了香盒。宣名表白时,把大宋国说成了大唐;忏罪沙弥则把王押司念成了押禁。敲铙的把铙钹朝空中乱抛,打钹的把钹掉在地上都不知道。敲铦子的软得像一团泥,击响磬的酥软无力。整个法坛一片喧闹,众人乱作一团。藏主心慌意乱,击鼓时错敲了徒弟的手;维那眼花缭乱,磬槌打破了老僧的头。十年的苦行修行在这一刻抛到九霄云外,仿佛万个金刚都无法压制他们的**。

众僧在法坛上看到这妇人后,都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一时间迷失了佛性禅心,心猿意马难以控制。由此可见,真正有德行的高僧,在世间是多么难得。石秀在一旁看着,冷笑着心想:“这样的法事能有什么功德?正所谓行善积德不如避免罪孽。” 过了一会儿,法事的证盟仪式结束,众人请和尚们到里面吃斋。海阇黎跟在众僧后面,转过头看着那妇人,嘻嘻地笑,那妇人也捂着嘴笑。两人眉来眼去,互相传递着情意。石秀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愈发不快。

众僧坐下来吃斋,先喝了几杯素酒,接着斋饭端了上来,众人都给了赏钱。潘公说:“各位师父请吃饱。” 众和尚说:“承蒙施主的一片诚心,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不一会儿,众僧吃完斋饭,起身去各处走动。转了一圈后,又回到道场。石秀心里很不痛快,便借口肚子疼,到板壁后面睡觉去了。那妇人此时春心荡漾,完全不顾及是否有人看见,亲自去照应法事。众僧又敲了一会儿鼓钹,准备了些茶食果品。海阇黎让众僧用心念经,请天王拜忏,设浴召亡,参拜三宝。法事一直做到四更时分,众僧都困倦了,而海阇黎却越发精神,高声诵经。那妇人在布帘后面看着,欲火中烧,情难自禁,便让丫鬟去请海和尚过来说话。那贼和尚急忙来到妇人面前。妇人拉住和尚的袖子说:“师兄,明天来拿功德钱的时候,跟我爹爹说一下血盆愿心的事,可别忘了。” 和尚说:“小僧记得。要说还愿,早点还了也好。” 和尚又说:“你家这个叔叔,看起来很厉害啊!” 妇人说:“管他呢!又不是亲骨肉。” 海阇黎说:“这样我就放心了。我还以为他是节级的至亲兄弟呢。” 两人又调笑了一会儿,和尚这才出去判斛送亡。没想到石秀在板壁后面假装睡觉,把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当夜五更,道场结束,送佛化纸完毕,众僧道谢后离去,那妇人也上楼睡觉了。石秀心中暗自思忖,气愤地想:“哥哥如此豪杰,却娶了这样一个淫妇!” 他强忍着一肚子的怒火,回到作坊里睡觉去了。

第二天,杨雄回到家中,大家对前一晚的事都只字未提。吃过饭后,杨雄又出门去了。这时,海阇黎裴如海换了一身崭新、整齐的僧衣,径直来到潘公家。那妇人听到和尚来了,急忙下楼迎接,将他请进屋里坐下,随即吩咐丫鬟上茶。妇人说道:“昨晚多亏师父操劳,功德钱还没来得及给您。” 海阇黎连忙摆手说:“这点小事,不值一提。小僧昨晚提及的血盆忏愿心一事,特地来告知贤妹。要是想还愿,小僧寺里正在念经,只需写一道疏文就行。” 妇人听了,忙说:“好,好!” 接着叫丫鬟去请父亲出来商量。潘公出来后,向海阇黎致歉道:“老汉昨晚实在熬不住,没能好好陪侍,实在抱歉。没想到石兄弟又肚子疼,没法招待您,还望师父别见怪!” 海阇黎笑着回应:“干爹您自在就好。” 妇人趁机说道:“我想替母亲还了血盆忏的旧愿。师兄说,明天寺里做善事,正好可以顺便还愿。先请师兄去寺里念经,我和爹爹明天吃过饭就去寺里,只要在忏疏上签字作证,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潘公有些犹豫:“也好,只是明天店里生意忙,怕柜上没人照应。” 妇人接口道:“有石叔叔在家照管,怕什么呢?” 潘公无奈,只得应道:“我儿既然已经开口许愿,明天那就去吧。”

妇人随即拿出一些银子,当作做功德的钱交给和尚,说道:“有劳师兄了,这点银子微薄,您别嫌弃。明天我们准时去寺里吃素面。” 海阇黎接过银子,起身道谢:“多谢布施,小僧会把这些钱分给众僧。明天专等贤妹来作证盟。” 妇人一直把和尚送到门外。石秀则在作坊里忙着杀猪,为生意做准备。

当晚,杨雄回家休息。妇人等他吃完晚饭,洗漱完毕,便请来潘公,对杨雄说:“我婆婆临死前,我许下在报恩寺做血盆经忏的愿心。我明天和父亲去寺里作证盟,还了愿就回来,跟你说一声。” 杨雄说:“大嫂,你直接跟我说不就行了。” 妇人娇嗔道:“跟你说,又怕你责怪,所以一直不敢说。” 当晚,一家人各自安歇,无话可说。

第二天五更,杨雄早早起来,去官府当差签到。石秀也起来,忙着打理肉铺的生意。只见那妇人精心梳妆打扮,收拾好香盒,买了纸烛,还雇了一乘轿子。石秀一早上都在忙着生意,也没去管她。吃过饭后,妇人把丫鬟迎儿也打扮了一番。巳牌时分,潘公换了一身衣裳,过来跟石秀说:“麻烦叔叔照管一下店铺,老汉和女儿去还个愿,很快就回来。” 石秀心里明白,笑着说:“多烧些好香,早点回来。”

且说潘公和迎儿跟着轿子,径直朝报恩寺走去。有诗为证:

眉眼传情意不分,秃奴绻恋女钗裙。

设言宝刹还经意,却向僧房会雨云。

海阇黎裴如海这个贼和尚,一心就想着这妇人,所以才结拜潘公做干爹,只是杨雄碍眼,一直没能得手。自从和这妇人结拜后,两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但一直没机会表露真心。直到昨晚的道场,他才确定妇人对他也有意,两人约定好了今天见面。这贼和尚为此精心准备,一大早就精神抖擞地在山门下等候。看到轿子来了,他心里乐开了花,赶忙上前迎接。

潘公说道:“有劳和尚了。” 妇人下轿,也致谢道:“多谢师兄。” 海阇黎满脸堆笑:“不敢当,不敢当!小僧和众僧从五更就开始在水陆堂上诵经,一直没停歇,就等贤妹来作证盟,这样功德会更大。” 说着,便带着妇人和潘公来到水陆堂。堂里早已准备好了花果、香烛之类的供品,十几个僧人正在那里念经。妇人向众人行了万福礼,参拜了三宝。海阇黎带着她来到地藏菩萨面前,进行证盟忏悔。宣读并焚烧了疏文后,海阇黎让众僧去吃斋,安排徒弟在一旁陪侍。

海和尚接着说道:“干爹和贤妹,到小僧房里喝杯茶吧。” 他带着妇人来到僧房深处,这里早已布置妥当。他喊了一声:“师哥,拿茶来!” 只见两个侍者端出茶来,雪白的瓷器茶盏,朱红的托盘,里面盛着极为上等的好茶。喝完茶,放下茶盏,海阇黎又说:“请贤妹到里面坐一坐。” 又把妇人引到一个小阁子里,阁子里有光亮的黑漆春台,墙上挂着几幅名人书画,小桌上焚着一炉妙香。潘公和女儿挨着坐下,和尚坐在对面,迎儿站在一旁。

妇人称赞道:“师兄,这里真是出家人修行的好地方,清幽宁静。” 海阇黎谦虚道:“娘子别笑话,哪能跟贵府相比。” 潘公说:“麻烦师兄一天了,我们该回去了。” 和尚哪里肯放,说道:“难得干爹来一次,又不是外人。今天斋食是贤妹做施主,怎么能不吃碗面再走呢?师哥,快把面端上来!” 话还没说完,两个侍者就托着两盘食物进来了,都是平日里藏下的稀罕果子、特别的菜蔬,还有各种素斋,摆满了一春台。

妇人说道:“师兄何必如此破费,我们无功受禄啊。” 和尚笑着说:“不成敬意,只是略表薄情。” 师哥儿把酒斟在杯里,和尚对潘公说:“干爹好久没来,尝尝这酒。” 潘公喝了一口,赞道:“好酒,味道醇厚!” 和尚说:“这是前几日一个施主家传的酿酒方法,酿了三五石米,明天送几瓶给令婿尝尝。” 潘公忙说:“这怎么好意思!” 和尚又劝妇人:“没什么东西招待贤妹娘子,随意喝一杯吧。” 两个小师哥儿轮番斟酒,迎儿也被劝着喝了几杯。妇人推辞道:“不能再喝了。” 和尚却不依:“难得贤妹来,再喝几杯吧。” 潘公叫来轿夫,让他们也每人喝一杯酒。和尚说:“干爹不必操心,小僧都安排好了,已经让道人请他们在外面,有地方吃酒吃面。干爹放心,咱们尽情喝几杯。”原来,这贼和尚为了这妇人,特意准备了这种劲大的好酒。潘公推辞不过,多喝了几杯,不胜酒力,醉倒了。和尚说:“先扶干爹去床上睡一会儿。” 两个师哥一左一右,把潘公搀扶到一个静房里休息。

这边,和尚继续劝妇人:“娘子,再喝几杯吧。” 妇人本就对和尚有意,加上酒劲上头,正所谓 “酒乱性,色迷人”,三杯酒下肚,妇人已有了些醉意,说道:“师兄,你干嘛一直劝我喝酒?” 和尚笑嘻嘻地说:“只是敬重娘子。” 妇人又说:“真喝不下了。” 和尚说:“请娘子去小僧房里看看佛牙吧。” 妇人一听,来了兴致:“我正想看看佛牙呢。”

和尚带着妇人来到一处楼上,这里是海阇黎的卧房,布置得十分整洁。妇人看了,心里有几分欢喜,说道:“你这卧房真干净!” 和尚笑着说:“就是少个娘子。” 妇人也笑着打趣:“你怎么不娶一个?” 和尚说:“哪有这么好的施主。” 妇人说:“快让我看看佛牙。” 和尚说:“你让迎儿下去,我就拿出来。” 妇人便对迎儿说:“迎儿,你下去看看老爷醒了没。” 迎儿下楼去看潘公,和尚趁机关上了楼门。

妇人疑惑道:“师兄,你把我关在这里做什么?” 这贼和尚此时淫心大起,走上前一把抱住妇人,说道:“我对娘子倾心已久,为你费了两年心思。今天难得娘子来,求娘子成全小僧!” 妇人故作惊慌:“我老公可不是好惹的,你别骗我。要是他知道了,可饶不了你。” 和尚 “扑通” 一声跪下:“求娘子可怜可怜小僧!” 妇人伸手作势要打:“你们和尚就会纠缠人,看我不狠狠打你!” 和尚嬉皮笑脸:“任凭娘子打,就怕娘子闪了手。” 妇人此时也动了情,搂住和尚说:“我哪能真打你。” 于是,两人情意绵绵,共赴**。

从古至今,先人留下两句话,专门形容和尚就像铁里的蛀虫,寻常人家可招惹不得。自古形容这类秃子道:

色中饿鬼兽中狨,弄假成真说祖风。

此物只宜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两人一番**过后,和尚紧紧搂住妇人,说道:“你若真心对我,我死也无怨。只是今天虽然蒙你成全,却只能享受这一时的欢愉,不能整夜相伴,长此以往,必定害了小僧!” 妇人安抚道:“你别慌,我已经想好办法了。我老公一个月有二十来天在牢房当值。我买了迎儿,让她每天在后门候着。要是晚上老公不在家,就搬出一个香桌,烧夜香为号,你就可以进来。只是怕五更时睡着了,醒不过来,得找个报晓的头陀,让他在后门使劲敲木鱼,高声念佛,你就可以趁机出去。要是能找到这样一个人,一来能在外面望风,二来也不会误了时辰。”

和尚听了,喜出望外:“妙啊!你就按计划行事。我这里有个头陀胡道人,我会吩咐他去望风。” 妇人说:“我不能久留,怕被人怀疑。我得赶紧回去,你可别误了约定。” 妇人赶忙整理好头发,重新化好妆,打开楼门,下楼叫起潘公,匆匆离开了僧房。轿夫吃了酒面,已在寺门前等候。海阇黎只把妇人送到山门外,妇人告别后上轿,和潘公、迎儿一起回家,暂且不表。

话说这海阇黎裴如海,为了与潘巧云私会,特意去找报晓的头陀。他本房原来有个胡道,如今在寺后的退居里的小庵中生活,大家都叫他胡头陀。胡头陀每天五更就起来敲木鱼报晓,劝人念佛,天亮时便去化缘斋饭。海和尚把胡头陀叫到自己房中,摆上三杯好酒招待他,还拿出一些银子送给他。

胡头陀连忙起身推辞说:“弟子没做什么功劳,怎敢接受赏赐。平日里又承蒙师父关照。” 海阇黎说道:“我看你是个老实人,我早晚出些钱,帮你买个度牒,剃度你为僧。这些银子你先拿去买些衣服穿。” 胡头陀听了,感激不尽。

平日里,海阇黎经常让师哥给胡头陀送些午饭,到了节日还带着他去参加法事,让他能得到一些斋衬钱。胡头陀对海阇黎感恩戴德,心里琢磨着:“他今天又给我银子,肯定是有事要我帮忙,何必等他开口呢。” 于是胡头陀主动说道:“师父,只要有什么用得着小道的地方,我一定尽力。”

海阇黎见他这么说,便不再隐瞒:“胡道,既然你这么仗义,我就跟你实说。潘公的女儿想和我来往,约定只要后门有香桌在外,就是叫我过去。可我去那里不太方便,要是你能先去看看有没有情况,我再去就安全多了。另外,还得麻烦你五更起来叫人念佛的时候,到后门看看没人,就使劲敲木鱼报晓,高声念佛,这样我就能趁机出来了。” 胡头陀爽快地答应道:“这有什么难的!”

当天,胡头陀就来到潘公后门讨斋饭。迎儿出来看到他,问道:“你这个道人怎么不在前门讨斋饭,跑到后门来了?” 胡头陀立刻念起佛来。里面的妇人听到了,心里明白,便来到后门问道:“你这个道人,是不是五更报晓的头陀?” 胡头陀回答:“小道正是五更报晓的头陀,叫人早睡早起。晚上烧些香,还能积福呢。” 妇人听了,心中暗喜,便让迎儿去楼上取一串铜钱来布施给他。胡头陀见迎儿转身离开,赶忙对妇人说:“小道是海阇黎的心腹,他特地派我先来探探情况。” 妇人说:“我知道了。今天晚上你留意一下,如果看到有香桌在外面,就赶紧去告诉他。” 胡头陀连连点头。迎儿取来铜钱交给胡头陀后,他便离开了。妇人回到楼上,把这些事跟迎儿说了。俗话说,人家的女使,也就是奴才,只要得了点小便宜,哪有不顺从的,天大的事也愿意去做。所以说,人家的妇人女使,用起来方便但不能太多,可又少不了。古人说得没错,有诗为证:

送暖偷寒起祸胎,坏家端的是奴才。

请看当日红娘事,却把莺莺哄得来。

再说杨雄,这天正好轮到他去牢房当值。还没到晚上,他就先去取了铺盖,到监里过夜。迎儿得了妇人的好处,迫不及待地盼着天黑。天一黑,她就把香桌儿准备好,黄昏时搬到后门外。妇人则躲在一旁等候。

初更左右,一个戴着头巾的人一闪身进了后门。迎儿轻声问道:“是谁?” 那人没有回答,直接摘下头巾,露出光头。妇人在旁边一看,原来是海和尚,忍不住骂了一句:“贼秃,还挺机灵!” 两人搂抱着上了楼。迎儿赶紧过来把香桌儿搬进去,关上后门,也去睡觉了。这一晚,海和尚和妇人如胶似漆,尽享欢愉。俗话说,欢娱之时总嫌夜短,只盼金鸡报晓来得迟些。两人正睡得香甜,突然听到咯咯的木鱼声,还有高声念佛的声音。和尚和妇人从睡梦中惊醒,海阇黎赶忙披上衣服说:“我该走了。今晚再相会。” 妇人叮嘱道:“今后只要后门外有香桌,你可千万别失约。要是没有香桌,你可千万不能来。” 和尚下了床,像来时一样戴上头巾,迎儿打开后门放他出去。

从这以后,只要杨雄出去当牢上宿,和尚就会来。家里只有个老头,晚上很早就睡了,迎儿这个丫头又和他们是一伙的,就只瞒着石秀一个人。妇人沉浸在这私情之中,完全不顾后果,和尚也贪恋妇人的温柔,两人仿佛丢了魂魄一般。和尚只要等头陀报信,就立刻离开寺庙前来赴约。妇人全靠迎儿帮忙,才能让和尚自由出入,两人就这样快活地厮混在一起。如此往来,将近一个多月,和尚来了十几次。

石秀每天收拾完店铺,就在作坊里休息。他心里一直对这件事有所怀疑,每天都犹豫不决,却又一直没见到和尚的踪影。每天五更醒来,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琢磨这件事。这时,他总能听到报晓头陀在巷子里敲木鱼,高声叫佛。石秀心思敏锐,心里已经猜到了**分。他暗自思量:“这条巷是条死巷,怎么会有头陀连续几天来这里敲木鱼叫佛呢?这事太可疑了。”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五更,石秀正睡不着,又听到木鱼敲响,头陀径直敲进巷子里,到后门口高声喊道:“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 石秀觉得这叫声太蹊跷,立刻跳起来,透过门缝往外看,只见一个戴着头巾的人,从黑影里一闪而出,和头陀一起走了,随后迎儿出来关上了门。石秀见状,心里暗自说道:“哥哥如此豪杰,却娶了这么个淫妇!竟然被这婆娘瞒得死死的,做出这种丑事!”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石秀把猪挑到门前,卖了个早市。吃过饭后,去收了一趟赊账,中午前后,他径直来到州衙前寻找杨雄。

刚走到州桥边,正好遇到杨雄。杨雄问道:“兄弟,你去哪里了?” 石秀说:“去收赊账,顺便来找哥哥。” 杨雄说:“我平时公务繁忙,都没和兄弟痛痛快快地喝几杯,来,咱们去那边坐一会儿。” 杨雄带着石秀来到州桥下的一家酒楼,选了一个安静的阁间,两人坐下后,叫酒保拿了一瓶好酒,又点了些菜肴、海鲜和下酒菜。

两人喝了三杯后,杨雄见石秀一直低头沉思,便问道:“兄弟,你好像不太高兴,是不是家里有人说了什么让你不痛快的话?” 石秀说:“家里倒没什么。兄弟承蒙哥哥把我当亲骨肉看待,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杨雄说:“兄弟,你今天怎么这么见外?有什么话,尽管说。” 石秀说:“哥哥每天出去忙官府的事,却不知道家里背后发生的事。这个嫂嫂不是个正经人,兄弟我已经看在眼里好几次了,一直没敢说。今天看得更清楚了,实在忍不住,才来找哥哥,哥哥别见怪!” 杨雄问:“我又没有后眼,你快说是怎么回事。” 石秀说:“之前家里做法事,请了那个贼秃海阇黎来,嫂嫂就和他眉来眼去,我都看见了。第三天又去寺里还血盆忏愿心,两人回来时都带着酒意。我最近每天都听到一个头陀在巷子里敲木鱼叫佛,敲得很奇怪。今天五更我起来查看,果然看到是那个贼秃,戴着头巾,从家里出去。像这样的淫妇,留着她有什么用!”

杨雄听了,顿时大怒:“这个贱人,竟敢如此大胆!” 石秀赶忙说:“哥哥先别生气,今晚什么都别说,就像平常一样。明天你就假装去上宿,三更后再回来敲门,那家伙肯定会从后门逃走,到时候兄弟我一把抓住他,任凭哥哥处置。” 杨雄说:“兄弟说得有理。” 石秀又叮嘱道:“哥哥今晚可千万别乱说。” 杨雄说:“我知道了,明天就按你说的办。”两人又喝了几杯,结了酒钱,一起下楼,出了酒肆,各自散去。有诗为证:

饮散高楼便转身,杨雄怒气欲沾巾。

五更专等头陀过,准备钢刀要杀人。

这时,四五个虞候跑过来叫杨雄:“到处找您呢,节级!知府相公在花园里坐着,叫您去和我们比试棍棒。快走,快走!” 杨雄对石秀说:“本官叫我,我得去一趟。兄弟你先回家吧。” 石秀于是回到家里,收拾好店面,去作坊里休息了。

且说杨雄被知府叫到后花园,施展了几回棍棒功夫。知府看后十分高兴,让人拿来酒,一连赏了他十大杯。杨雄喝完,众人便各自散去。之后,其他人又拉着杨雄去喝酒,一直喝到晚上,杨雄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搀扶着回家。

那妇人见丈夫醉成这样,向众人道谢后,便和迎儿一起搀扶着杨雄上楼梯,屋里灯火通明。杨雄坐在床上,迎儿帮他脱鞋,妇人则为他摘下头巾,解开巾帻。杨雄看着妇人,突然一股怒火涌上心头。俗话说,醉后吐真言。他指着妇人骂道:“你这个贱人!贼丫头!迟早我要收拾了你!” 妇人吓了一跳,不敢吭声,只是默默伺候杨雄睡下。杨雄一边上床,一边嘴里还恨恨地骂着:“你这个贱人!不知廉耻的泼妇!那家伙竟敢在老虎嘴里拔牙!我绝不会轻易放过他!” 妇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直等到杨雄睡着。

到了五更,杨雄酒醒了,要水喝。妇人赶忙起身,舀了一碗水递给杨雄。桌上的残灯还亮着。杨雄喝了水,问道:“大嫂,你昨晚没脱衣服睡吗?” 妇人回答:“你喝得太醉了,我怕你吐,哪敢脱衣服,就在床边坐了一夜。” 杨雄又问:“我昨晚没说什么不该说的话吧?” 妇人说:“你平时酒品好,一喝醉就睡。只是我昨晚心里有些不安。” 杨雄接着说:“石秀兄弟这几天都没和他痛痛快快喝几杯,你在家里也安排些酒菜请他。” 妇人没有回应,只是坐在踏床上,眼泪汪汪,唉声叹气。杨雄又说:“大嫂,我昨晚喝醉了,也没惹你,你干嘛这么烦恼?” 妇人捂着眼睛,只是不说话。杨雄连续问了几声,妇人便掩着脸假装哭泣。杨雄坐到踏床上,把妇人拉到床上,一定要问出她烦恼的原因。

妇人一边哭,一边说道:“我爹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本指望能白头偕老,没想到半路他就走了。如今嫁给你,你十分豪杰,是条好汉,可谁知道你却不为我做主。” 杨雄说:“这就奇怪了!谁敢欺负你,我不替你做主?” 妇人说:“我本不想说,又怕你被他算计;想说吧,又怕你生气。” 杨雄听了,说道:“你快说,到底怎么回事?” 妇人说:“我说了你可别生气。自从你认了石秀这个兄弟,刚开始还好,后来他就露出本性了。你不在家的时候,他常常看着我说:‘哥哥今天又不回来,嫂嫂自己睡,多冷清啊!’我一直没理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还不算。昨天早上,我在厨房洗脖子,这家伙从后面走过来,见没人,就从背后伸手摸我胸口,还问:‘嫂嫂,你是不是有身孕了?’我把他的手打开了。本想声张,又怕邻居知道了笑话,坏了你的名声。好不容易等你回来,你却烂醉如泥,我也不敢说。我恨不得吃了他,你还问石秀兄弟怎么样!” 这妇人竟恶人先告状,诬陷起石秀来。有诗为证:

可怪潘姬太不良,偷情潜自入僧房。

弥缝翻害忠贞客,一片虚心假肚肠。

杨雄听了,怒火中烧,骂道:“真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家伙还在我面前说海阇黎的诸多事,说得有鼻子有眼。看来他是心里发慌,所以先来告状,想耍个心眼。” 他心里恨恨地想:“他又不是我亲兄弟,把他赶出去算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雄下楼对潘公说:“宰好的牲口都腌起来吧,从今天起别做买卖了!” 转眼间,他就把柜子和肉案都拆了。石秀天亮正准备把肉拿出来开店,却看见肉案和柜子都被拆翻了。石秀心思敏锐,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心中暗笑道:“原来是这样。肯定是杨雄喝醉后说了什么,走漏了风声,结果被这婆娘使了个坏心眼,肯定是反咬我一口,说我无礼。她让杨雄关了肉店,我要是现在和她争辩,只会让杨雄难堪。我先退一步,再想别的办法。” 于是,石秀去作坊收拾好包裹。杨雄因为怕石秀难堪,也躲开了。石秀背着包裹,带上解腕尖刀,来向潘公告辞:“小人在府上打扰了这么久,如今哥哥既然关了铺面,小人就告辞了。账目都清清楚楚,没有一分钱差错,要是我有半点昧心,天诛地灭!” 潘公被女婿嘱咐过,也不敢挽留石秀。

石秀告辞离开后,在附近的巷子里找了一家客店住下,租了一间房。石秀心里琢磨着:“我和杨雄结交一场,要是不把这件事查清楚,就白白送了他的性命。他虽然一时听信了那妇人的话,对我产生了误会,但我一定要把事情弄明白。我现在先去打听他什么时候去牢房当值,明天四更就去一探究竟。” 在店里住了两天后,石秀来到杨雄家门前打听消息,当晚就看见小牢子拿着铺盖出门。石秀心想:“今晚他肯定去当牢了,我得做点准备。”当晚,石秀回到店里,四更就起床,带上防身的解腕尖刀,轻轻打开店门,悄悄来到杨雄家后门的巷子里,躲在黑影中观察。到了五更时分,只见那个头陀夹着木鱼,在巷口探头探脑。石秀一闪身,躲到头陀背后,一只手抓住头陀,另一只手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低声喝道:“别乱动!敢大声喊叫,我就杀了你!你老实交代,海和尚让你来干什么?” 头陀吓得连忙说:“好汉,你饶了我,我就说。” 石秀说:“快说!我不杀你。” 头陀说:“海阇黎和潘公的女儿有私情,每天晚上都来往。他让我看到后门有香桌就通知他进去;五更的时候,让我来敲木鱼念佛,叫他出来。” 石秀问:“他现在在哪里?” 头陀说:“他还在潘公家里睡觉。我现在一敲木鱼,他就会出来。” 石秀说:“把你的衣服和木鱼借给我。” 说着,石秀剥下头陀的衣服,夺过木鱼。头陀刚把衣服脱下来,石秀便用刀在他脖子上一抹,头陀当场倒地身亡。

石秀穿上头陀的直裰和护膝,把尖刀插在一旁,拿着木鱼,径直敲进巷子里。海阇黎在床上听到木鱼咯咯作响,赶忙起床披上衣服下楼。迎儿先来开门,和尚随后从后门溜了出来。石秀还在不停地敲着木鱼,和尚轻声喝道:“别敲了!” 石秀也不搭理他,等和尚走到巷口,突然冲上去将他绊倒,按住他喝道:“别出声!出声就杀了你!等我剥了你的衣服就没事了。” 海阇黎认出是石秀,吓得不敢挣扎,也不敢出声。石秀把他的衣服剥了个精光,然后悄悄从自己腿边拔出刀,连捅三四刀,将海阇黎杀死,把刀放在头陀身边。石秀把两人的衣服卷成一捆包好,回到客店,轻轻打开门进去,又悄悄关上门,上床睡觉,暂且不提。

再说城中有个卖糕粥的王公,那天一大早挑着一担糕粥,打着灯笼,身边跟着一只小猴子,出来赶早市。他正走到尸体旁边,不小心被绊倒,一担糕粥全泼在了地上。小猴子叫道:“糟糕!一个和尚醉倒在这里。” 王公爬起来,摸了两手的血,吓得叫苦不迭。几家邻居听到声音,都打开门出来,用火把一照,只见满地都是血和粥,两具尸体躺在地上。邻居们一把抓住王公,要拉他去官府告状。真是:祸从天降,灾向地生。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王公被邻居们拖着去见官,他将如何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