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话说行者侍奉着唐僧向西进发,走了好些日子,正值腊月寒冬时节,北风凛冽,大地冰封,道路湿滑。他们所行之处,皆是悬崖峭壁,崎岖难行,山峦重叠,险峻异常。三藏骑在马上,远远地听到呼呼啦啦的水声震耳,便回头对行者说:“悟空,是哪里的水响?” 行者回答:“我记得这里叫蛇盘山鹰愁涧,想必是涧里的水在作响。” 话还没说完,马已经走到了涧边,三藏拉紧缰绳,仔细观看。只见:

涓涓细流如寒脉,穿过云雾潺潺流淌,清澈的水波在阳光映照下泛着红光。夜晚,水流声在幽谷中回荡,仿佛伴随着夜雨淅淅沥沥;清晨,水波闪耀着霞光,绚丽夺目,几乎要眩晕人的双眼。千仞高的浪涛飞溅,好似喷溅的碎玉,一泓涧水潺潺作响,伴着清风呼啸。涧水最终流入万顷烟波浩渺的地方,鸥鹭自由自在,忘却了钓钩的存在。

师徒二人正看着,突然涧中一声巨响,钻出一条巨龙。它推着波浪,跃出崖山,直冲向长老。行者见状,急忙扔下行李,一把将师父从马上抱下来,转身就跑。那条龙追赶不及,一口将白马连带着鞍辔吞进了肚子里,然后又潜入水中,没了踪影。行者把师父安置在高地上坐下,这才回来牵马挑担,却发现只剩下一担行李,马匹不见了。他把行李担送到师父面前说:“师父,那条孽龙也不见了,只是把我的马惊跑了。” 三藏说:“徒弟啊,这可怎么找回马呢?” 行者说:“放心,放心,等我去看看。”

他打了个呼哨,跳到空中。睁开火眼金睛,用手搭起凉篷,四下张望,却根本看不到马的影子。他按下云头,回来报告说:“师父,我们的马肯定是被那条龙吃了,四处都找不到。” 三藏说:“徒弟呀,那家伙能有多大的嘴,竟然把那么大的一匹马连鞍辔都吞了?说不定是受了惊吓,挣脱缰绳,跑到山坳里去了。你再仔细找找。” 行者说:“你不知道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天能看穿一千里路的吉凶。就是一千里之内,蜻蜓展翅我都能看见,何况那么大的一匹马,我怎么会看不见!” 三藏说:“既然是它吃了,我还怎么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可怎么才能走完!” 说着,眼泪像雨一样落下来。行者见他哭了起来,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暴躁,大声喊道:“师父,你别这么软弱!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找到那家伙,让它还我马匹就是了!” 三藏赶忙拉住他说:“徒弟呀,你去哪里找它?只怕它暗地里窜出来,又把我也害了?到那时人马都没了,可怎么办!” 行者听了这话,更加恼怒,大声吼道:“你太没用了!没用!又要骑马,又不让我去,照这样看着行李,坐到老死算了!”

行者正怒气冲冲地大声吆喝,难以平息怒火,忽然听到空中有人说话:“孙大圣别恼,唐御弟别哭。我们是观音菩萨派来的一路神只,特地来暗中保护取经的人。” 长老听了,急忙行礼。行者说:“你们是哪几位,报上名来,我好点名。” 众神说:“我们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自轮流值日听候差遣。” 行者问:“今天先从谁开始?” 众揭谛说:“丁甲、功曹、伽蓝轮流当值。我们五方揭谛中,只有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左右。” 行者说:“既然这样,不当值的先退下,留下六丁神将与日值功曹和众揭谛保护我师父。等老孙去寻找涧中的孽龙,让它还我马来。” 众神遵命。三藏这才放下心来,坐在石崖上,叮嘱行者小心。行者说:“只管放宽心。” 好个猴王,整理了一下棉布直裰,撩起虎皮裙子,握紧金箍铁棒,抖擞精神,径直来到涧边,在半云半雾中,站在水面上高声喊道:“你这条泼泥鳅,还我马来!还我马来!”

话说那条龙吞下了三藏的白马后,伏在涧底,调养精神。突然听到有人叫骂着索要马匹,它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跃出水面,掀起波浪,跳了上来,说道:“是哪个敢在这里口出狂言,伤害我?” 行者见了它,大声喝道:“休走!还我马来!” 抡起金箍棒,劈头就打。那条龙也张牙舞爪地来抓行者。他们两个在涧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确实都很勇猛。只见:

龙伸出锋利的爪子,猴举起金箍铁棒。龙的胡须如同白玉丝线垂下,猴的眼睛像赤金灯一样闪耀。龙的须下明珠喷吐着彩雾,猴手中的铁棒舞动着狂风。一个是迷失本性的孽畜,一个是敢欺天将的妖精。他们两个都因为遭受磨难,如今为了成功,各自施展本领。

他们来来往往,争斗了许久,盘旋了好长时间,那条龙渐渐力软筋麻,抵挡不住,转身又钻进了水里,深深地潜藏在涧底,再也不出来了。猴王不停地骂着,它也只装作没听见。

行者无可奈何,只得回去见三藏,说:“师父,这个妖怪被老孙骂了出来,它和我争斗了好久,因为害怕战败,就逃走了,现在只躲在水中间,再也不出来了。” 三藏问:“真的是它吃了我的马吗?” 行者说:“你看你说的什么话!不是它吃的,它怎么会出来回应,和老孙作对?” 三藏说:“你前几天打虎的时候,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本事,今天怎么就降不住它了?” 原来这猴子最受不了别人逼问。听到三藏这么抢白了他一句,他立刻发起神威,说道:“别说了!别说了!等我再去和它较量一番!”这猴王迈开大步,跳到涧边,使出那翻江搅海的神通,把鹰愁陡涧原本清澈见底的水,搅得如同九曲黄河泛滥的波涛。那条孽龙在深涧中,坐立不安,心里想道:“这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刚摆脱天条的惩罚还不到一年,在这里随缘度日,又碰上这么个泼皮魔,他来害我!” 你看它越想越气,受不了这委屈,咬着牙,跳了出去,骂道:“你是从哪里来的泼魔,竟敢这样欺负我!” 行者说:“你别管我从哪里来,你只要还了我的马,我就饶你性命!” 那条龙说:“你的马被我吞进肚子里了,怎么吐得出来!不还你,你能把我怎么样!” 行者说:“不还马,看棍!我打死你,抵偿我马的性命!” 他们两个又在山崖下苦苦争斗起来。没斗几个回合,小龙实在难以抵挡,身子一晃,变成一条水蛇,钻进草丛里去了。

猴王拿着金箍棒,追了上去,拨开草丛寻找水蛇,却一点踪迹都没有。这可把他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窍生烟,念了一声 “唵” 字咒语,立刻唤出当地的土地神和山神,他们一齐跪下说:“山神、土地前来拜见。” 行者说:“把腿伸过来,每人打五棍,给老孙解解气!” 二神叩头哀求道:“希望大圣手下留情,让小神把话说清楚。” 行者问:“你想说什么?” 二神说:“大圣被压了很久,小神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出来的,所以没有前来迎接,还望恕罪。” 行者说:“既然这样,我暂且不打你们。我问你们:鹰愁涧里的那条怪龙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抢了我师父的白马吃了?” 二神说:“大圣您向来没有师父,原本是不伏天不伏地的混元上真,怎么会有师父的马呢?” 行者说:“你们不知道:我因为犯了欺君的事,整整受了五百年的苦难。如今承蒙观音菩萨劝我向善,让唐朝的真僧把我救了出来,让我做他的徒弟,去西天拜佛求经。因为路过这里,我师父的白马丢了。” 二神说:“原来是这样。这涧中向来没有妖怪,只是又深又陡又宽阔,水清澈见底,连鸦鹊都不敢飞过;因为水太清澈,能照见自己的影子,鸦鹊就以为是同类的鸟,常常自己跳进水里,所以才叫‘鹰愁陡涧’。只是前些年,观音菩萨去寻访取经人的时候,救了一条玉龙,把它送到这里,让它等候取经人,不许为非作歹。它只是饿了的时候,上岸抓些鸟鹊吃,或者捉些獐鹿来吃。不知道它今天怎么这么糊涂,冲撞了大圣?” 行者说:“第一次,它还和老孙交手,周旋了几个回合。第二次,是老孙叫骂,它就再也不出来了。因此我使了个翻江搅海的法术,搅混了涧水,它就跳了上来,还要争斗。它不知道老孙的金箍棒重,招架不住,就变成一条水蛇,钻进草里了。我追来寻找,却找不到它的踪迹。” 土地神说:“大圣有所不知。这条涧有千万个孔窍相通,所以波澜深远。想必这里也有一个孔窍,它钻进去了。大圣也不必在这里发怒寻找,要擒住这个东西,只需要请观世音菩萨来,它自然就会降服。”

行者听土地神这么一说,便招呼山神、土地,一同来到三藏面前,把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三藏发愁道:“要是去请菩萨,得多久才能回来?我这和尚又饿又冷,怎么受得了!” 话还没说完,只听见暗空中金头揭谛大声说道:“大圣,您不用亲自去,小神这就去请菩萨来。” 行者一听,非常高兴,连忙说道:“有劳了,有劳了!快去快去!” 那揭谛迅速驾起云头,径直朝着南海飞去。行者叮嘱山神、土地守护好师父,让日值功曹去寻找斋饭,自己则又到涧边巡视去了。

话说金头揭谛驾着云,很快就到了南海。他按落祥光,径直来到落伽山紫竹林中,拜托金甲诸天和木叉惠岸通报,得以见到菩萨。菩萨问道:“你来有什么事?” 揭谛说:“唐僧在蛇盘山鹰愁陡涧丢了马,孙大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询问当地的土地神,说是菩萨您送在这里的孽龙把马给吞了。大圣让小神来,请菩萨您去降伏这条孽龙,归还他马匹。” 菩萨听了,说道:“这孽畜本是西海敖闰的儿子。他因为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他父亲告他忤逆,在天庭犯了死罪。是我亲自去见玉帝,把他讨了下来,让他给唐僧做个脚力。他怎么反倒吃了唐僧的马?既然这样,我这就去看看。” 菩萨走下莲台,离开仙洞,和揭谛驾着祥光,越过南海而来。有诗为证:

佛说蜜多三藏经,菩萨扬善满长城。

摩诃妙语通天地,般若真言救鬼灵。

致死金蝉重脱壳,故令玄奘再修行。

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

菩萨和揭谛没过多久就到了蛇盘山,在半空中停住祥云,低头查看,只见孙行者正在涧边叫骂。菩萨让揭谛去叫他过来。揭谛按落云头,没经过三藏,直接来到涧边对行者说:“菩萨来了。” 行者一听,急忙跳到空中,对着菩萨大声喊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想出办法来害我!” 菩萨说:“你这个大胆的泼猴,愚蠢的赤尻马猴!我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找来一个取经人,还叮嘱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感谢我救命之恩,反倒来跟我吵闹?” 行者说:“你可把我害苦了!你既然放我出来,就该让我自由自在地玩耍;你前几天在海上碰到我,嘱咐我几句,让我尽心尽力侍奉唐僧也就罢了;你为什么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这个金箍长在老孙头上,又教他念什么‘紧箍儿咒’,让那老和尚念了又念,疼得我头上一次又一次地剧痛 —— 这不是你害我是什么?” 菩萨笑着说:“你这猴子!你不遵守教令,不接受正果,如果不用这个办法约束你,你又要欺天诳上,哪里知道好歹!再像从前那样闯出大祸来,有谁能管得住你?只有戴上这个紧箍,你才肯走上我佛教的修行之路!” 行者说:“这事儿就算是我的劫数吧;可你为什么又把那条有罪的孽龙,送到这里成精,让它吃了我师父的马匹?这又是纵容坏人作恶,太不善良了!” 菩萨说:“那条龙,是我亲自奏明玉帝,把他要来,专门给取经人做脚力的。你想想,东土来的普通马匹,怎么能历经这万水千山?怎么能到达那灵山佛地?必须得有这匹龙马,才能去得了。” 行者问:“像它这样害怕老孙,躲起来不出来,该怎么办呢?” 菩萨对揭谛说:“你去涧边喊一声:‘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你出来,有南海菩萨在此。’他就会出来了。” 揭谛果然到涧边喊了两遍。那小龙翻波跳浪,跃出水面,变成人的模样,踏着云头,来到空中向菩萨行礼,说道:“之前承蒙菩萨解脱我的活命之恩,我在这里等了好久,都没听到取经人的消息。” 菩萨指着行者说:“这不是取经人的大徒弟吗?” 小龙看到行者,说道:“菩萨,他是我的对头。昨天我肚子饿了,真的吃了他的马匹。他仗着有些本事,把我打得没有力气,只好退回来,还骂得我不敢出门。他压根儿就没提过‘取经’两个字。” 行者说:“你又没问我姓甚名谁,我怎么会说?” 小龙说:“我没问你是从哪里来的泼魔?你只嚷着:‘管什么哪里不哪里,只还我马来!’哪里说过半个‘唐’字!” 菩萨说:“那猴头,向来逞强好胜,怎么肯夸赞别人?往后去,还会有归顺的人。要是遇到,先提起‘取经’这两个字,也就不用费心思,他们自然会归服。”

行者高兴地接受了教导。菩萨走上前,摘下小龙项下的明珠,用杨柳枝蘸了甘露,在它身上轻轻拂过,吹了口仙气,喝令道:“变!” 那龙立刻变回原来马匹的模样。菩萨又叮嘱道:“你必须用心偿还罪孽,功成之后,就能超越普通的龙,修成金身正果。” 小龙口中衔着横骨,连连点头,表示牢记。菩萨对悟空说:“带它去见三藏吧,我回海上去了。” 行者拉住菩萨不放,说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的路这么崎岖,保护这个凡僧,什么时候才能到?像这样磨难重重,老孙的性命都难保,怎么能修成正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菩萨说:“你当年还未修成正果,都肯用心修行;如今摆脱了天灾,怎么反倒变得懒惰了?我佛门以寂灭为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修成正果;要是到了遭受苦难、危及生命的地方,我答应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万一再到了难以脱身的时候,我也会亲自来救你。过来,我再赐你一样本事。” 菩萨摘下三片杨柳叶,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变!” 杨柳叶立刻变成三根救命毫毛,对他说:“要是到了毫无办法、性命攸关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救你脱离急难。”

行者听了菩萨这许多好话,这才谢了大慈大悲的菩萨。菩萨香风环绕,彩雾飘飘,径直返回普陀山去了。

行者按落云头,揪着龙马的顶鬃,来见三藏,说道:“师父,马有了。” 三藏一看,非常高兴,说道:“徒弟,这马怎么比之前还肥壮了些?你在哪里找到的?” 行者说:“师父,您还蒙在鼓里呢!刚才是金头揭谛请了菩萨来,把涧里的龙变成了我们的白马。毛色一样,只是少了鞍辔,老孙把它揪过来了。” 三藏大吃一惊,问道:“菩萨在哪里?我去拜谢她。” 行者说:“菩萨这会儿已经到南海了,没耐心等我们。” 三藏于是撮土焚香,朝着南方礼拜。拜完起身,就和行者收拾东西准备上路。行者喝退山神、土地,吩咐了揭谛、功曹,然后请师父上马。三藏说:“这没有鞍辔的马,怎么骑?还是先找条船渡过涧去,再做打算。” 行者说:“师父您真是不识时务!这荒郊野岭的,哪里来的船?这匹马在这里住了很久,肯定熟悉水势,就骑着它当船过去吧。” 三藏没办法,只好依言跨上没有鞍辔的马,行者挑着行囊,来到涧边。

只见上游有一个渔翁,撑着一个枯木做成的筏子,顺流而下。行者看到了,招手喊道:“老渔翁,过来,过来!我是东土去取经的。我师父在这里过不去,你来渡他一程。” 渔翁听了,连忙把筏子撑过来。行者请师父下了马,在一旁搀扶。三藏上了筏子,拉上马匹,放好行李。老渔翁撑开筏子,像箭一样快,不知不觉就过了鹰愁陡涧,上了西岸。三藏让行者打开包袱,拿出几文大唐的钱钞,送给老渔翁。老渔翁把筏子一撑,说道:“不要钱,不要钱。” 然后朝着中流,渐渐远去。三藏心里过意不去,不停地合掌称谢。行者说:“师父,别客气了。您不认识他,他是这涧里的水神。之前没出来迎接老孙,老孙还想打他呢。现在不打他就算便宜他了,他哪里还敢要钱!” 师父将信将疑,只好又跨上没有鞍辔的马,跟着行者,沿着大路向西走去。这正是:广大真如登彼岸,诚心了性上灵山。师徒二人继续前行,不知不觉红日西沉,天色渐晚。只见:

淡云飘忽不定,山月昏暗朦胧。满天寒霜透着寒意,四面风声侵袭身体。孤鸟飞去,苍渚显得更加辽阔,落霞映照之处,远山显得低矮。稀疏的树林中千树呼啸,空旷的山岭上独猿啼叫。漫长的路途不见行人踪迹,万里归舟在夜幕降临时前行。

三藏在马上远远望去,忽然看见路旁有一座庄院。三藏说:“悟空,前面有人家,可以去借宿,明天早上再走。” 行者抬头看了看,说:“师父,那不是普通人家的庄院。” 三藏问:“怎么不是?” 行者说:“普通人家的庄院,没有飞鱼稳兽形状的屋脊,这肯定是个庙宇庵院。”师徒二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门前。三藏下了马,只见门上写着三个大字 ——“里社祠”,于是走进门去。祠里有一位老者,脖子上挂着数珠,双手合十迎了上来,说道:“师父请进,里面坐。” 三藏赶忙回礼,走进殿内参拜圣像。老者随即叫童子献上茶来。喝完茶,三藏问老者:“这座庙宇为什么叫‘里社’呢?” 老者回答:“这里属于西番哈泌国界。庙后的村庄里,大家都怀着虔诚之心,修建了这座庙宇。所谓‘里’,就是一个乡里的范围;‘社’,指的是一社的土地神。每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时节,大家都会准备好三牲和各种花果,到这里祭祀土地神,以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藏听了,点头称赞道:“真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啊。在我家乡,可没有这样的善举。” 老者接着问:“师父的家乡是哪里呢?” 三藏说:“贫僧来自东土大唐国,奉了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贵地,天色已晚,特意到这座神圣的祠庙来借住一晚,明天天亮就出发。” 老者听了十分高兴,连声道着 “失迎”,又让童子准备饭菜。三藏吃完,向老者道谢。

行者眼尖,看到房檐下有一条晾衣服的绳子,走过去一把扯断,用它把马脚系住。老者笑着说:“这马是从哪儿偷来的呀?” 行者生气地说:“你这老头子,说话怎么没个分寸!我们可是拜佛的圣僧,怎么会偷马!” 老者笑着解释:“如果不是偷的,为什么没有鞍辔缰绳,还扯断我晒衣服的绳子呢?” 三藏连忙赔礼说:“这孩子顽皮,性子又急。你要拴马,应该好好跟老人家讨根绳子,怎么能扯断人家的晾衣绳呢?老丈,您别见怪,别见怪。不瞒您说,我这匹马不是偷来的。昨天从东边来,到了鹰愁陡涧,原本骑着一匹白马,鞍辔都齐全。没想到涧里有条孽龙成精,把我的马连鞍辔一口吞了。幸亏我徒弟有些本事,又承蒙观音菩萨到涧边擒住那条龙,让它变成了我原来骑的白马,毛色一模一样,驮着我去西天拜佛。从过涧到现在还不到一天,就到了老丈您的祠庙,还没来得及置办鞍辔呢。” 老者说:“师父别见怪,我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您的高徒当真了。我小时候也有几个钱,也骑过骏马;只是这些年接连遭遇灾祸,家道败落,到现在没了生计,所以在这里当庙祝,侍奉香火。多亏后庄的施主们时常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我那儿倒还有一副鞍辔,是我平日里的心爱之物,就算这么穷,也没舍得卖掉。刚才听老师父说,菩萨都救护了那条神龙,让它变成马驮您,我老汉也不能没有一点表示。明天我把那副鞍辔拿来,送给老师父,给马配上,希望您能收下。” 三藏听了,连连称谢。这时,童子又端出了晚饭。师徒二人吃完,掌灯铺床,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行者起来说:“师父,那庙祝老头昨晚答应给我们鞍辔,得跟他要,别放过他。” 话还没说完,只见那老者果然捧着一副鞍辔,还有衬屉、缰笼等所有马上用的东西,一应俱全,放在廊下说:“师父,鞍辔给您送来了。” 三藏见了,满心欢喜地接受,让行者拿过去给马背上,看看是否合适。行者走上前,一件一件地拿起来仔细查看,果然都是好东西。有诗为证:

雕鞍彩晃柬银星,宝凳光飞金线明。

衬屉几层绒苫叠,牵缰三股紫丝绳。

辔头皮札团花粲,云扇描金舞兽形。

环嚼叩成磨炼铁,两垂蘸水结毛缨。

行者心里暗自高兴,把鞍辔给马背上,就好像是量身定制的一样。三藏向老者拜谢,老者急忙扶起说:“不敢当!不敢当!何必行此大礼呢!” 老者也不再挽留,邀请三藏上马。长老出门,跨上马鞍。行者挑起行李。这时,老者又从袖子里拿出一条鞭子,是用皮丁一寸一寸扎成的香藤柄,虎筋丝穿结的鞭梢,在路旁拱手递给三藏说:“圣僧,我还有一条马鞭,一并送给您吧。” 三藏在马上接过,说道:“多谢布施!多谢布施!”

三藏正行礼致谢,却突然发现老者不见了。再回头看那座社祠,只剩下一片空地。只听见半空中有人说道:“圣僧,多有怠慢。我是落伽山的山神和土地,受菩萨差遣,给你们送鞍辔来了。你们要努力西行,可别一时懈怠。” 吓得三藏赶忙从马上滚落下来,对着天空礼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容,还望恕罪。烦请尊神转告菩萨,贫僧深感菩萨的恩佑。” 只见他不停地朝天磕头,不计其数。一旁的孙大圣笑得前仰后合,美猴王喜滋滋地走上前,拉住唐僧说:“师父,您起来吧。他已经走远了,听不见您的祷告,也看不见您磕头。还拜个不停干什么呢?” 长老说:“徒弟呀,我这么磕头,你也不跟着拜一拜,还站在旁边只管嘲笑,这是什么道理?” 行者说:“您哪里知道!像他这样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看在菩萨的面子上,饶了他就已经够了,他还敢受我老孙的拜?老孙从小就是好汉,不懂得拜人,就算见到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作个揖罢了。” 三藏说:“别乱说!别讲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快起来,别耽误了赶路。” 师父这才起身,收拾东西,继续向西走去。

此后两个月,师徒二人一路平安,遇到的都是些少数民族同胞和各种野兽。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早春时节。只见山林一片翠绿,草木长出了新芽;梅花已经落尽,柳树开始抽芽。师徒二人一边欣赏着春光,一边赶路,不知不觉太阳又要落山了。三藏勒住马,远远望去,山坳里隐约有楼台殿阁的影子。三藏说:“悟空,你看那里是什么地方?” 行者抬头看了看说:“不是宫殿,就是寺院。我们加快点速度,到那里借宿。” 三藏欣然同意,催赶着龙马,径直朝那里奔去。不知道这一去会到什么地方,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