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话说唐太宗与魏征在便殿里对弈,两人你来我往,棋局缓缓展开,摆开了精妙的阵势。这对弈之道,正应了《烂柯经》中所说:博弈讲究的,贵在严谨。高明的棋手着眼于棋局中心,稍逊一筹的注重边角,这是下棋的常规方法。棋法有言:宁可输掉一子,也不能失去先机。攻击左边时要留意右边,进攻后方时需瞻顾前方。有时先行动,有时后发制人。两颗棋子都有生机时不要轻易断开,都能存活时不必相连。布局不可过于稀疏,也不能太过紧密。与其贪恋棋子以求存活,不如果断舍弃以获取胜利;与其无所作为独自行动,不如稳固自身进行补位。对方棋子多我方棋子少,要先谋求生存;我方棋子多对方棋子少,务必扩张势力。善于取胜的人不盲目争夺,善于布阵的人不轻易开战;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失败,善于应对失败的人不会慌乱。下棋开始时以常规策略应对,最终靠出奇制胜。凡是对手无缘无故自行补位的,可能有侵犯和截断我方的意图;舍弃小的利益而不去救援的,往往有图谋大局的心思。随意落子的,是没有谋略的人;不加思考就应对的,是走向失败的做法。正如《诗经》所说:“小心翼翼,如同面临深谷。”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还有诗写道:棋盘象征大地,棋子象征天空,颜色依照阴阳,蕴含着完整的造化。下到玄妙通变之处,便能笑着夸赞当年的烂柯仙人。

君臣二人专心对弈,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尚未结束,魏征突然伏在案边,呼呼大睡起来。太宗见状,微笑着说:“贤卿为匡扶社稷劳心劳力,创立江山也耗尽精力,所以才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太宗任由他酣睡,并未出声呼唤。没过多久,魏征醒了过来,赶忙俯伏在地,说道:“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刚才突然头晕困倦,不知自己做了什么,还望陛下赦免臣怠慢君主的罪过。” 太宗说道:“卿家哪有什么怠慢之罪?快起来,收拾这盘残棋,朕与卿家重新开局。” 魏征谢过恩,刚拿起棋子,就听到朝门外传来一阵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人,带着一颗鲜血淋淋的龙头,扔在皇帝面前,启奏道:“陛下,海干河枯的景象或许有人见过,但这般奇异之事却从未听闻。” 太宗和魏征起身问道:“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叔宝、茂功回答说:“在千步廊南的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了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向陛下奏明。” 唐王惊讶地看向魏征,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魏征转身跪地叩头,说道:“这是臣刚刚在梦中斩杀的。” 唐王听后,大为震惊,说道:“贤卿在打盹的时候,既没见你起身动手,又没有刀剑,怎么就斩杀了这条龙呢?” 魏征上奏道:“主公,臣的身体虽在陛下跟前,神魂却在梦中离开了陛下。身体在君前对着残局,合眼后便迷迷糊糊;神魂离开陛下,乘着祥瑞之云,精神抖擞。那条龙被天兵天将绑在剐龙台上。臣说道:‘你触犯天条,罪当该死。我奉天命,来取你性命。’龙听到后哀伤痛苦,臣则抖擞精神。龙哀伤痛苦,伏下爪子收起鳞片甘愿受死;臣抖擞精神,撩起衣服向前,举起锋利的宝剑。只听‘咔嚓’一声刀落,龙头便因此坠入虚空。” 太宗听了,心中悲喜交加。喜的是朝中竟有魏征这样的豪杰,有此良臣,何愁江山不稳;悲的是梦中曾答应救龙,没想到最终它还是被杀。太宗只得强打精神,传旨让叔宝将龙头悬挂在集市上,告知长安百姓,同时赏赐了魏征,众官员这才散去。当晚,太宗回宫,心中一直忧愁烦闷,想起梦中的龙哭哭啼啼哀求救命,没想到还是逃不过这一劫。思念了许久,渐渐感到神魂疲倦,身体也不舒服。到了二更时分,只听到宫门外传来阵阵号哭之声,太宗愈发惊恐。在朦胧睡梦中,又看见泾河龙王,手提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声呼喊:“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答应救我,为什么天亮时反而宣人曹官来斩杀我?你出来,你出来!我要和你到阎君那里去理论理论!” 龙王扯住太宗,再三吵闹,不肯罢休,太宗有口难言,只挣得汗流浃背。正在这难以摆脱的危急时刻,只见正南方向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位女真人走上前来,用杨柳枝轻轻一摆,那条没头的龙便悲悲啼啼地朝着西北方向离去了。原来这是观音菩萨,她领佛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暂住在长安城的都土地庙里,夜里听到鬼泣神号,特地赶来喝退业龙,救了皇帝。那龙径直前往阴司地狱告状,暂且不提。

再说太宗苏醒过来,嘴里不停地喊着:“有鬼!有鬼!” 吓得三宫皇后、六院嫔妃以及近侍太监们战战兢兢,一夜都不敢合眼。不知不觉到了五更三点,满朝文武百官都在朝门外等候上朝。一直等到天亮,仍不见皇帝临朝,众人都惊恐不安,犹豫不决。等到日上三竿,才有旨意传出:“朕身体不适,众官免朝。” 不知不觉过了五七日后,众官员忧心忡忡,正打算撞门进宫问安,这时太后传旨,召医官入宫为皇帝用药,众人便在朝门等候消息。不一会儿,医官出来了,众人忙问皇帝得的是什么病。医官说:“皇上的脉象不正,虚弱而且急促,还胡言乱语说见到了鬼。又诊出十次跳动中有一次停歇,五脏气息微弱,恐怕大限就在这七日之内了。” 众官员听了,大惊失色。正在慌乱之时,又听到太后传旨宣徐茂功、护国公、尉迟公进宫见驾。三公领旨,急忙来到分宫楼下。行完跪拜之礼,太宗强打精神,正色说道:“贤卿,寡人十九岁就领兵打仗,南征北伐,东挡西杀,历经数年艰苦,从来没见过半点邪祟,可如今却反倒见鬼了!” 尉迟公说:“陛下创立江山,杀人无数,还怕什么鬼呢?” 太宗说:“卿家有所不知。朕这寝宫门外,一到夜里就有人抛砖扔瓦,鬼魅高声呼号,实在难以应付。白天还好,到了夜里根本无法忍受。” 叔宝说:“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看有什么鬼祟。” 太宗批准了这个奏请,茂功谢恩后退出。当天晚上,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各自取来披挂,穿戴整齐,手持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好两位威风凛凛的将军!看他们是如何打扮的: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盔,身披龙鳞般的铠甲。护心宝镜闪耀着祥云,狮蛮带紧紧扣住,绣带如彩霞般鲜艳。一个凤眼朝天,令星斗都畏惧;一个环眼映电,月光都为之失色。他们本是英雄豪杰、开国勋臣,如今却落得千年被称为户尉,万古成为门神的名声。两位将军侍立在宫门旁,一整夜都没见到半点邪祟。当晚,太宗在宫中安睡,没有任何异常。第二天早上,太宗宣召两位将军,重重地犒赏他们,说道:“朕自从生病以来,好几天都无法入睡,今夜多亏了二位将军的威势,朕才得以安睡。卿家暂且出去休息,晚上再来护卫朕。” 两位将军谢恩后退出。此后两三个晚上,宫门都平安无事,只是太宗的御膳减少了,病情反而加重了。太宗不忍心让两位将军太过辛苦,又宣召叔宝、敬德以及杜如晦、房玄龄等大臣入宫,吩咐道:“这两天朕虽然安稳了些,但秦、胡二位将军彻夜辛苦,实在难为他们。朕想召来巧手画师,画出二位将军的真容,贴在门上,这样就不用劳累他们了,你们觉得如何?” 众臣依照旨意,挑选了两个擅长写真的画师,让胡、秦二位将军像之前一样披挂整齐,照着样子画了下来,贴在门上,夜里果然也平安无事。

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又听到后宰门传来乒乓乒乓砖瓦乱响的声音。第二天早上,太宗急忙宣召众臣,说道:“前几天前门幸好没事,没想到昨夜后门又响了起来,这不是又要吓死寡人吗!” 茂功上前启奏道:“前门不安宁,是敬德、叔宝在护卫;后门不安宁,应该让魏征去护卫。” 太宗批准了这个奏请,又宣召魏征当晚去把守后门。魏征领旨后,当晚穿戴整齐,提着那把斩杀过龙的宝剑,侍立在后宰门前,真是威风凛凛的英雄!看他是如何打扮的:头上裹着熟绢青巾,腰间系着锦袍玉带,兜风的氅袖如霜雪般飘动,气势压过垒荼神。脚踏乌靴,手持利刃,凶勇无比。圆睁双眼,四处查看,哪个邪神敢靠近?这一夜通宵达旦,也没有鬼魅出现。虽然前后门都平安无事,但太宗的身体却越来越沉重。一天,太后又传旨,召集众臣商议皇帝的殡殓后事。太宗又宣召徐茂功,交代国家大事,言辞间流露出效仿刘蜀主托孤的意味。说完,便沐浴更衣,等待天命。这时,旁边的魏征伸手拉住龙袍,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计,定能保陛下长生。” 太宗说:“朕的病已经深入膏肓,命在旦夕,怎么可能保住性命呢?” 魏征说:“臣有一封信,呈给陛下,陛下到了冥司,将这封信交给酆都判官崔珪。” 太宗问道:“崔珪是什么人?” 魏征说:“崔珪曾是太上先皇帝驾前的臣子,起初担任兹州令,后来升任礼部侍郎。他在世时与臣结为八拜之交,彼此相知甚深。他如今已经去世,现在阴司担任掌管生死簿的酆都判官,在梦中常与臣相见。陛下此去,若将这封信交给他,他念在与微臣的情分上,必定会放陛下回来,定能让陛下的魂魄重返阳世,再次登上皇位。” 太宗听后,接过信,放入袖中,随后便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侍长储君以及两班文武官员,都纷纷举哀戴孝,在白虎殿停放了皇帝的灵柩,暂且不提。

话说太宗的魂魄飘飘渺渺,径直出了五凤楼前,只见御林军前来请皇帝出朝打猎。太宗欣然应允,随着队伍飘飘然离去。走了许久,人马都消失不见了。太宗独自一人在荒郊草野间徘徊。正在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寻找道路时,忽然听到一边有人高声喊道:“大唐皇帝,往这边来!往这边来!” 太宗听到声音,抬头望去,只见那人:头顶乌纱帽,腰围犀角带。头顶的乌纱帽飘着柔软的带子,腰围的犀角带闪耀着金色的镶边。手中捧着牙笏,周身凝聚着祥瑞的云气,身着罗袍,隐隐散发着光芒。脚踏一双粉底靴,仿佛能腾云驾雾;怀揣一本生死簿,主宰着世人的存亡。鬓发蓬松,飘在耳旁,胡须飞舞,环绕腮边。此人昔日曾是唐朝的丞相,如今在阴司侍奉阎王,掌管文案。太宗走到那边,只见他跪拜在路旁,口中说道:“陛下,恕臣迎接来迟,有失远迎之罪!” 太宗问道:“你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前来迎接拜见朕?” 那人说:“微臣半个月前,在森罗殿上,看到泾河鬼龙状告陛下答应救它却反而将它诛杀的事情。第一殿秦广大王随即派遣鬼使催促陛下前来,要进行三曹对案。臣得知此事后,特意在此等候迎接,没想到今日来晚了,还望陛下恕罪。” 太宗问:“你姓甚名谁?担任什么官职?” 那人回答:“微臣在世时,在阳间侍奉先皇,担任兹州令,后来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姓崔名珪。如今在阴司担任酆都掌案判官。” 太宗听后十分高兴,走上前去,亲手将他扶起,说道:“先生辛苦了。朕驾前的魏征有一封信,正要寄给先生,没想到在此相遇。” 判官谢恩,询问信在哪里。太宗随即从袖中取出信,递给崔珪。崔珪恭敬地接过,拆开信封查看。信中写道:“辱爱弟魏征,顿首书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台下:回忆往昔交往,您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转眼间数年过去,未能聆听您的教诲。每逢节日,我常设素菜祭品祭拜,不知您是否享用?又承蒙您不弃,在梦中与我相见,我才得知兄长荣升高迁。奈何阴阳两隔,天各一方,无法当面相见。如今我太宗文皇帝突然驾崩,想来是要进行三曹对案,想必一定能与兄长相会。万望兄长念及往日交情,行个方便,放我朝陛下返回阳间,这便是对我最大的厚爱了。日后再行答谢。言不尽意。” 判官看完信,满心欢喜地说:“魏人曹前日梦斩老龙一事,臣早已知晓,对他十分夸赞。又承蒙他时常照顾臣的子孙,如今既然有信送来,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护送陛下返回阳间,重新登上皇位。” 太宗连忙称谢。太宗与崔判官正说着话,忽然看见那边有一对身着青衣的童子,手持幢幡宝盖,高声喊道:“阎王有请,有请。” 太宗于是与崔判官及两位童子举步向前走去。

突然,他们看到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块大牌匾,上面写着 “幽冥地府鬼门关” 七个醒目的金字。青衣童子摇动着幢幡,引领太宗径直走进城中,顺着街道前行。

只见街道旁边,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走上前来,说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 建成和元吉竟要冲过来揪打太宗,向他索命。太宗躲避不及,被他们一把扯住。幸好崔判官唤来一个青面獠牙的鬼使,喝退了建成和元吉,太宗这才得以脱身继续前行。没走几里路,他们看到一座碧瓦楼台,极为壮丽,只见那楼台:万迭彩霞飘飘堆积,隐隐约约有千条红雾浮现。房檐下怪兽头栩栩如生,屋瓦如鸳鸯片般整齐排列。门上钉着几路赤金钉子,门槛是一横条洁白的玉石。窗户透着光亮,仿佛清晨的烟雾,帘栊晃动,似有红色闪电穿过。楼台高耸,直插云霄,廊庑平展,连接着宝院。兽鼎中香烟袅袅,熏染着御衣,绛纱灯笼明亮,映照着宫扇。左边牛头威严地摆动,右下马面峥嵘可怖。接亡送鬼的金牌转动,引魄招魂的素练低垂。这里便是阴司总会门,下方就是阎老的森罗殿。太宗正在外面观赏,只听见那边环佩叮当作响,仙香奇异。外面有两对提着灯笼的人,后面是十代阎王走下台阶前来迎接。这十代阎君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十王从森罗宝殿出来,弯腰躬身迎接太宗。太宗谦逊有加,不敢前行,十王说道:“陛下是阳间的人王,我们是阴间的鬼王,理应如此,陛下不必太过谦让。” 太宗说:“朕得罪了诸位,怎敢再论阴阳人鬼之道?” 推辞个不停。太宗向前走去,径直进入森罗殿上,与十王行过礼后,分宾主坐定。

过了一会儿,秦广王拱手进言说:“泾河鬼龙状告陛下答应救它却反而将它杀害,这是为何?” 太宗说:“朕曾在夜里梦到那老龙求救,确实答应过保它无事,没想到它犯下罪行,应当受刑,要由我朝的人曹官魏征处斩。朕宣魏征在殿上一起下棋,却不知他在梦中就把龙给斩杀了。这是那人曹官神机莫测,而且那龙王罪该致死,怎么能说是朕的过错呢?” 十王听了,伏地行礼说:“在那龙还未出生之前,南斗星的死簿上就已注定它会死于人曹官之手,我们早就知道了。只是它在这里争辩,一定要陛下前来进行三曹对案,我们便把它送入轮回,让它转生去了。如今又劳烦陛下降临,还望陛下饶恕我们催促的罪过。” 说完,便命令掌管生死簿的判官:“赶紧取来簿子,看看陛下的阳寿和天禄该有多少。” 崔判官急忙转回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的天禄总簿逐一查阅,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在位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忙拿起浓墨大笔,在 “一” 字上添了两画,然后将簿子呈了上去。十王从头查看,见太宗名下注定在位三十三年,阎王惊讶地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 太宗说:“朕即位至今已有十三年了。” 阎王道:“陛下宽心,不必忧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次对案已经清楚,请陛下返回阳世吧。”

太宗听了,躬身称谢。十阎王派崔判官和朱太尉二人,护送太宗还魂。太宗走出森罗殿,又拱手问十王:“朕宫中的老少是否平安?” 十王说:“都平安,只是恐怕陛下的御妹寿命不长了。” 太宗再次拜谢说:“朕回到阳世,没有什么可以酬谢的,只能送些瓜果了。” 十王高兴地说:“我们这里东瓜、西瓜很多,只是缺少南瓜。” 太宗说:“朕回去后马上送来,马上送来。” 于是,他们相互作揖告别。

朱太尉拿着一首引魂幡,在前面引路,崔判官在后面保护着太宗,径直走出地府。太宗举目一看,发现不是来时的路,便问判官:“这条路不对吧?” 判官说:“没错。阴司就是这样,有去路,却没有回头路。如今送陛下从转轮藏出身,一来请陛下游览地府,二来让陛下转托超生。”

太宗只好跟随他们二人,一路前行。走了几里路,忽然看见一座高山,阴云低垂,黑雾弥漫。太宗问:“崔先生,那是什么山?” 判官说:“那是幽冥背阴山。” 太宗惊恐地说:“朕怎么能过去呢?” 判官说:“陛下放心,有我们引领。” 太宗战战兢兢地跟着二人,爬上了山岩。抬头一看,只见这座山:形状凹凸不平,地势崎岖难行。险峻如同蜀岭,高耸好似庐岩。这不是阳世的名山,而是阴司的险地。荆棘丛中藏着鬼怪,石崖上隐隐有邪魔。耳边听不到鸟兽的鸣叫,眼前只见鬼妖在行走。阴风飒飒,黑雾漫漫。阴风飒飒,那是神兵口中吹出的烟;黑雾漫漫,是鬼祟暗中喷出的气。放眼望去,高低之处毫无景色,左右所见都是猖獗逃亡的鬼怪。这里有山、有峰、有岭、有洞、有涧,只是山上不长草,峰不插向天空,岭上没有行人,洞不接纳云雾,涧中没有流水。岸边全是魍魉,岭下尽是神魔。洞中收容着野鬼,涧底隐藏着邪魂。山前山后,牛头马面喧闹呼喊;半掩半藏之处,饿鬼穷魂时常相对哭泣。催命的判官,匆匆忙忙传递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赶着公文。急脚子像旋风一样滚滚而来,勾司人被黑雾笼罩纷纷而至。太宗全靠判官保护,才过了阴山。继续前行,又经过了许多衙门,一处处都是悲声震耳,恶怪惊心。太宗又问:“这是什么地方?” 判官说:“这里是阴山背后的十八层地狱。” 太宗问:“是哪十八层呢?” 判官说:“您听我讲: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冷冷清清,烦烦恼恼,里面的人都是生前犯下千般罪孽,死后都来这里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他们不忠不孝,伤天害理,佛口蛇心,才堕入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里面的人皮开肉绽,龇牙咧嘴,都是因为他们瞒心昧己,不公正,花言巧语暗中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那些人垢面蓬头,愁眉苦脸,都是因为他们大斗小秤,欺负老实人,才导致灾祸缠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里面的人战战兢兢,悲悲切切,都是因为他们强暴欺良善,只能藏头缩颈,孤苦伶仃。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那些人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是因为他们谋财害命,宰杀牲畜,堕落千年难以解脱,沉沦永世不得翻身。一个个被紧紧捆绑,绳缠索绑,旁边有赤发鬼、黑脸鬼,手持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拿着铁简铜锤。只打得他们皱眉苦脸,鲜血淋漓,叫地叫天也无人救应。正所谓人生切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太宗听了,心中惊恐凄惨。再往前走了不多时,看见一群鬼卒,各自拿着幢幡,在路旁跪下说:“桥梁使者前来迎接。” 判官喝令他们起身,上前引领着太宗,从金桥走过。太宗又看见另一边有一座银桥,桥上走着几个忠孝贤良、公平正大的人,也有幢幡接引;那边还有一座桥,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断。太宗问:“那座桥叫什么名字?” 判官说:“陛下,那叫奈河桥。若回到阳间,一定要记住,那桥下都是浩浩奔流的水,道路险峻狭窄。就像一匹白练横跨长江,又似火坑浮在上界。阴气逼人,寒透骨髓,腥风扑鼻,气味钻心。波翻浪滚,往来没有渡人的船;赤脚蓬头,出入的都是作恶的鬼。桥长数里,宽只有三尺,高有百尺,深却千重。上面没有扶手栏杆,下面有抢夺人的恶怪。戴着枷锁,被打上奈河险路。您看那桥边的神将多么凶恶,河内的孽魂多么苦恼,桠杈树上,挂的是肯红黄紫色的丝衣;壁斗崖前,蹲着的是毁骂公婆的淫泼妇。铜蛇铁狗争抢着撕咬,他们将永远堕入奈河,没有出路。有诗写道:时闻鬼哭与神号,血水浑波万丈高。无数牛头并马面,狰狞把守奈河桥。” 正说着,那几个桥梁使者已经回去了。太宗心中又惊又怕,暗暗点头叹息,默默悲伤,跟着判官和太尉,很快就过了奈河恶水,血盆苦界。前面又来到了枉死城,只听到哄哄的人声,分明在说 “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 太宗听了,心惊胆战。只见一群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去路,都喊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吓得太宗躲躲闪闪,直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 判官说:“陛下,这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他们都是枉死的冤魂,无人收管,无法超生,又没有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给他们一些钱钞,我才能救您过去。” 太宗说:“寡人空身来到这里,哪里有钱钞呢?” 判官说:“陛下,阳间有一个人,存有若干金银,寄放在我这阴司里。陛下可以出名立一个契约,小判我来作保,暂且借他一库金银,给这些饿鬼,这样才能过去。” 太宗问:“这个人是谁?” 判官说:“他是河南开封府人氏,姓相名良,他在这里有十三库金银。陛下若借用了他的,回到阳间还给他就是了。” 太宗非常高兴,情愿出名借用。于是写了文书给判官,借了一库金银,让太尉全部散发给那些饿鬼。判官又吩咐道:“这些金银,你们要平均分用,放你们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长着呢。我领了十王的命令,送他还魂,让他到阳间举办一个水陆大会,超度你们超生,你们可别再闹事了。” 众鬼听了,得到金银,都唯唯诺诺地退下了。判官让太尉摇动引魂幡,带领太宗离开了枉死城,走上平阳大路,飘飘荡荡地离去。究竟太宗从哪条路还阳,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