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孙大圣左手轻轻捏了一下沙和尚,右手又捏了一下猪八戒,他俩顿时醒悟过来,端坐在高处,板着脸,一声不吭。任凭那些道士们点灯照明,前前后后仔细查看,他们三个就像泥塑木雕、金身彩绘的神像一般,一动不动。虎力大仙疑惑道:“没见到歹人啊,可这些供品怎么都被吃光了?” 鹿力大仙说:“看起来像是人吃的,有皮的被剥了皮,有核的吐出了核,可怎么不见人的踪影呢?” 羊力大仙接着说:“师兄别起疑。想来是咱们虔诚向道,日夜在此诵经,前后又呈递了那么多表文,还打着朝廷的名号,肯定是惊动了天尊。想必是三清爷爷圣驾降临,享用了这些供品。趁现在仙驾还没返回,仙鹤还停在这里,我们赶紧拜告天尊,恳求赐些圣水金丹,进献给陛下,这不就能让陛下长生不老,也能彰显咱们的功劳了吗?” 虎力大仙点头说:“说得对。” 随即吩咐:“徒弟们,奏响音乐开始诵经!你们赶紧去取法衣来,我要踏罡步斗,拜祷天尊。” 那些小道士们赶忙遵命行事,两班人马整齐排列,“当” 的一声磬响,齐声念起一卷《黄庭道德真经》。虎力大仙披上法衣,手持玉简,对着前方一边舞蹈一边扬起灰尘,然后伏地叩拜,向上天启奏道:

“满心惶恐,虔诚地叩头皈依。我们振兴道教,向往清虚之境。贬斥僧人粗俗,彰显道教光辉。奉敕修建宝殿,帝王亲制庭闱。广泛陈列供养之物,高高悬挂龙旗。通宵点着蜡烛,整日香烟缭绕。一片诚心传达上天,寸寸敬意虔诚归依。如今承蒙天尊降临,仙车尚未返回,恳请赐下些金丹圣水,进献给朝廷,让陛下寿比南山。”

八戒听了,心里七上八下,悄悄对行者说:“这可都是咱们的不是。吃了东西,还不赶紧走,偏要等着人家这样祷告,这可怎么回应呀?” 行者又捏了他一把,突然开口说道:“晚辈小仙们,先别忙着拜祷。我们是从蟠桃会过来的,没来得及带上金丹圣水,等下次再来赏赐你们吧。” 那些大大小小的道士听到神像居然开口说话,一个个吓得浑身发抖,说道:“爷爷呀!活天尊下凡了,千万可别让天尊走了,好歹求个长生的法子呀!” 鹿力大仙赶忙上前,再次叩拜道:

“扬起灰尘,伏地叩头,我满怀赤诚。微臣一心归命,敬拜三清。自从来到这个地方,振兴道教,除去僧众。国王满心欢喜,敬重我们这些玄门之士。举办盛大的罗天大醮,彻夜诵经。幸亏天尊不嫌弃,降临到这宫闱之中。恳请天尊垂怜,赐予我们恩荣。务必留下些圣水,让弟子们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沙僧轻轻推了推行者,小声说:“哥呀,他们又来苦苦哀求了。” 行者说:“给他们点吧。” 八戒也悄声说:“咱们哪有啊?” 行者说:“你们就看着我。我有办法,到时候你们也都有了。” 等道士们奏乐诵经结束,行者开口说道:“那些晚辈小仙们,不用伏地跪拜了。我要是不留下些圣水给你们,恐怕断了你们的传承;可要是轻易给你们,又显得太不稀罕了。” 众道士听了,纷纷伏地叩头道:“恳请天尊念在弟子们恭敬的份上,千万赐下一点。我们弟子一定会广泛宣扬道德,劝说国王普遍敬重玄门。” 行者说:“既然这样,拿容器来。” 道士们一听,连忙一起叩头谢恩。虎力大仙逞强,让人抬来一口大缸,放在殿上;鹿力大仙端来一个砂盆,安置在供桌之上;羊力大仙把花瓶里的花摘了,将花瓶移到中间。行者说:“你们都到殿外去,把格子门关上,别泄露了天机,我好给你们留些圣水。” 众道士一起跪在殿前的台阶下,关上了殿门。

行者站起身来,掀起虎皮裙,往花瓶里撒了一泡尿。猪八戒见了,高兴地说:“哥啊,跟你做了这几年兄弟,就这事你还没捉弄过我。我刚吃了些东西,正想着也干这事儿呢。” 这呆子掀开衣服,“哗啦” 一声,那尿就像吕梁洪的水冲下山坡一样,“沙沙” 地撒满了一砂盆。沙和尚也撒了半缸。完事后,他们依旧整理好衣服,端坐在上面,说道:“小仙们,来领圣水吧。”

那些道士推开格子门,磕头礼拜谢恩后,把缸抬了出去,将花瓶和砂盆里的 “圣水” 都倒在一起,吩咐道:“徒弟们,拿个钟子来尝尝。” 小道士马上拿了一个茶钟,递给老道士。老道士舀出一钟 “圣水”,喝了下去,只顾着咂嘴舔唇。鹿力大仙问道:“师兄,好喝吗?” 老道士撇着嘴说:“不太好喝,有点怪味。” 羊力大仙说:“我尝尝。” 也喝了一口,说道:“有股猪尿的臊气。” 行者坐在上面,听到他们说出这话,知道已经被识破了,心想:“我索性耍个手段,留个名吧。” 于是大声喊道:

“道号!道号!你们可真糊涂!哪个三清会轻易下凡?我把真实姓名告诉你们。我们是大唐的僧人,奉了旨意前往西天。夜里闲来无事,降临到这道观。吃了你们的供养,在这里闲坐玩耍。承蒙你们叩拜,拿什么回报你们呢?哪里是什么圣水,你们喝的全是我的一泡尿!”道士们听到这话,立刻堵住门,拿起叉钯、扫帚、瓦块、石头,没头没脑地往殿里乱打。好个行者,左手夹着沙僧,右手夹着八戒,闯出殿门,驾着云光,直接回到智渊寺方丈。他们怕惊动师父,三人又悄悄睡下。

很快就到了五更三点。国王临朝,聚集两班文武大臣和四百朝官,只见绛纱灯笼灯火通明,宝鼎中香烟缭绕。这时,唐三藏醒了过来,喊道:“徒弟们,徒弟们,快服侍我去倒换关文。” 行者、沙僧、八戒急忙起身,穿好衣服,侍立在师父左右,说道:“启禀师父。这昏庸的国王听信那些道士的话,兴道灭僧,咱们说话要是稍有差错,他恐怕不肯倒换关文。我们保护师父,一起进朝去。” 唐僧听了很高兴,披上锦襕袈裟。行者带上通关文牒,让悟净捧着钵盂,悟能拿着锡杖;把行囊和马匹交给智渊寺的僧人看守。师徒四人径直来到五凤楼前,向黄门官行礼,报上姓名,说是东土大唐去取经的和尚,来这里倒换关文,麻烦代为转奏。阁门大使进朝后,俯伏在金阶之下,启奏道:“外面有四个和尚,说是东土大唐取经的,想要倒换关文,现在五凤楼前候旨。” 国王听了,说道:“这和尚真是没处找死,跑到这儿来送死!那些巡捕官员,怎么不把他们抓起来送来?” 旁边的太师赶忙闪出来,启奏道:“东土大唐,属于南赡部洲,号称中华大国。到这里有万里之遥,一路上妖怪众多。这和尚肯定有些法力,才敢西行。希望陛下看在他们是远方来的中华僧人,召他们进来查验牒文后放行,也算是不失善缘。” 国王准奏,宣唐僧师徒到金銮殿下。师徒们在台阶前站成一排,捧着关文递给国王。

国王刚展开关文查看,黄门官又来奏报:“三位国师来了。” 国王慌忙收起关文,急忙走下龙座,让近侍设好绣墩,躬身迎接。三藏师徒回头一看,只见那三位大仙摇摇摆摆地走进来,后面跟着两个丫髻蓬头的小童儿。两班官员都弯腰低头,不敢仰视。大仙们上了金銮殿,对着国王竟然不行礼。国王问道:“国师,朕未曾邀请,今日怎么肯降临?” 老道士说:“有件事要禀告陛下,所以来了。那四个和尚是从哪个国家来的?” 国王说:“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取经的,来这里倒换关文。” 三位道士听了,鼓掌大笑道:“我说他们跑了,原来还在这儿!” 国王惊讶地问:“国师有什么话要说?他们刚报了姓名,我正打算把他们抓起来交给国师处置,无奈当驾太师奏说得有理,朕看他们远道而来,不想灭了中华的善缘,才召他们进来查验牒文,没想到国师有此一问。难道是他们冒犯了国师,有什么得罪之处?” 道士笑着说:“陛下有所不知,他们昨天就来了,在东门外打死了我两个徒弟,放走了五百个囚僧,还摔碎了车辆。夜里又闯进观里,毁坏了三清圣像,偷吃了御赐的供养。我们被他们骗了,还以为是天尊降临,求了些圣水金丹,想进献给陛下,指望能让陛下延寿长生,没想到他们留下的竟是小便,哄骗我们。我们每人喝了一口,尝出了味道,正准备动手捉拿,他们却跑了。今天他们还在这里,真是‘冤家路窄’啊!” 国王听了,勃然大怒,要诛杀唐僧师徒四人。

孙大圣双手合十,大声说道:“陛下暂且息怒,容我们僧人启奏。” 国王说:“你冲撞了国师!国师说的话,怎么会有错!” 行者说:“他说我昨天在城外打死他两个徒弟,有谁能作证?我们就算暂时认了,让两个和尚抵命,放另外两个去取经。他又说我摔碎车辆、放走囚僧,这也没有见证,按说不该判死罪,再让一个和尚领罪就是了。可他说我毁了三清、闹了道观,这分明是栽赃陷害我。” 国王问:“怎么见得是栽赃?” 行者说:“我们是东土来的僧人,刚到这里,连街道都还不熟悉,怎么可能夜里就知道他们观里的事?既然留下了小便,当时就该把我们抓住,怎么现在才指名道姓地害人。天下冒名顶替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就认定是我?希望陛下息怒,仔细审查。” 国王本来就昏庸糊涂,被行者这么一说,更是拿不定主意。

正在疑惑的时候,黄门官又来奏报:“陛下,门外有许多乡老求见。” 国王问:“有什么事?” 随即下令宣他们进来。乡老们来到殿前,朝上叩头说:“万岁,今年一整个春天都没下雨,恐怕夏天会闹旱灾,特地来启奏,请国师爷爷求一场甘霖,普济百姓。” 国王说:“乡老们先退下,马上就会有雨了。” 乡老们谢恩退下。国王对唐僧师徒说:“唐朝的僧人,朕为什么要兴道灭僧?就因为当年求雨,我朝的僧人一滴雨都求不来,幸亏天降国师,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你们远道而来,冒犯了国师,本应立刻治罪,暂且饶过你们。你们敢和我国师赌赛求雨吗?要是能求来一场甘霖,救济万民,朕就饶了你们的罪名,倒换关文,放你们西行。要是赌不过,求不来雨,就把你们押赴杀场,斩首示众。” 行者笑着说:“小和尚我也略懂一些求雨的门道。”国王听了,立刻下令打扫坛场,同时吩咐:“摆驾,寡人要亲自上五凤楼观看。” 一时间,众多官员簇拥着国王摆驾前往。不一会儿,国王上楼坐定。唐三藏带着行者、沙僧、八戒,侍立在楼下。三位道士陪着国王坐在楼上。过了一会儿,一名官员飞马前来禀报:“坛场各种物品都已准备齐全,请国师爷爷登坛。”

虎力大仙微微欠身,拱手向国王告辞,径直下楼。行者上前拦住他,问道:“先生要去哪里?” 大仙说:“登坛祈雨。” 行者说:“你也太自负了,都不让让我这个远乡来的僧人。也罢,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先生先请,不过必须在国王面前讲清楚。” 大仙问:“讲什么?” 行者说:“我和你都去坛上祈雨,到时候怎么知道雨是你求来的,还是我求来的?得先说明白,不然分不清功劳。” 国王在楼上听到这话,心中暗自高兴,心想:“这小和尚说话,还挺有条理。” 沙僧听到,暗自笑道:“他肚子里的弯弯绕,还多着呢,都还没使出来呢!” 大仙说:“不用讲,陛下自然会知道。” 行者说:“虽说陛下会知道,可我毕竟是远来的僧人,之前没和你打过交道。到时候要是互相耍赖,可就不好办了。还是讲清楚再行事为好。” 大仙说:“一上坛,就以我的令牌为信号:一声令牌响,风就来;二声响,云就起;三声响,雷电齐鸣;四声响,雨就到;五声响,云散雨停。” 行者笑着说:“妙啊!我这僧人还没见识过呢!请了!请了!”

虎力大仙迈开大步往前走,三藏师徒跟在后面,径直来到坛门外。众人抬头望去,只见那里有一座高台,大概有三丈多高。高台左右插着代表二十八星宿的旗号,顶上摆着一张桌子,桌上有一个香炉,炉中香烟袅袅升腾。两边各有一只烛台,台上的风烛明亮耀眼。香炉边靠着一块金牌,上面镌刻着雷神的名号。台下有五个大缸,都装满了清水,水面上漂浮着杨柳枝。杨柳枝上托着一面铁牌,牌上写的是雷霆都司的符字。左右还立着五个大桩,桩上写着五方蛮雷使者的名录。每个桩旁都站着两个道士,各自手持铁锤,等着打桩。台后面有许多道士,正在那里撰写文书。正中间设有一架纸炉,还有几个纸扎的人像,都是执符使者、土地赞教之类的神明。

虎力大仙走进坛内,毫不谦让,直接登上高台站定。旁边一个小道士,捧来几张用黄纸写就的符字和一口宝剑,递给大仙。大仙手持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将一道符在烛火上点燃。台下两三个道士,拿过一个执符的纸人以及一道文书,也点火焚烧起来。只听台上 “乓” 的一声令牌响,刹那间,半空中悠悠地刮起了风。猪八戒嘴里嘟囔着:“不好了!不好了!这道士还真有本事!令牌响了一下,居然真的刮风了!” 行者赶忙说道:“兄弟,小点声,你们别再跟我说话了,只管好好护持师父,看我去施展手段。”

好个大圣,拔下一根毫毛,吹了口仙气,喊道:“变!” 瞬间就变出一个假行者,站在唐僧身旁。而他的真身元神出窍,赶到半空中,高声叫道:“掌管风的是哪一位?” 风婆婆吓得赶紧捏住布袋,巽二郎也急忙扎住口绳,上前向行者行礼。行者说道:“我保护唐朝圣僧前往西天取经,路过车迟国,正与那妖道赌赛祈雨。你们怎么不帮老孙我,反倒去帮那道士?这次暂且饶过你们,赶紧把风收了!要是有一丝风儿吹动那道士的胡子,每人就打二十铁棒!” 风婆婆连忙说道:“不敢!不敢!” 顿时,风就停了,一丝儿风都没有。八戒忍不住大声叫嚷起来:“那道士,你快下来!令牌都响了,怎么不见一点风?你下来,让我们上去试试!”

那道士又拿起令牌,焚烧符檄,“扑” 的一声再次打下令牌,只见空中顿时云雾弥漫。孙大圣又在云端当头喝道:“负责布云的是哪几位?” 推云童子和布雾郎君吓得赶紧上前施礼。行者又把之前的事情说了一遍,这云童和雾子也赶忙收起云雾,刹那间,太阳光芒耀眼,天空万里无云。八戒笑着说:“这道士也就只能哄哄这皇帝,糊弄一下老百姓,根本没有真本事!令牌响了两下,怎么连云都没见着?”

那道士心中焦急,手持宝剑,散开头发,念着咒语,烧了符纸,再次狠狠打下令牌。只见南天门里,邓天君带着雷公、电母来到当空,与行者迎面行礼。行者又把前面的事说了一遍,问道:“你们来得这么及时,是奉了什么法旨?” 邓天君说:“那道士的五雷法是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檄文,惊动了玉帝,玉帝降下旨意,直接到了‘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们奉旨前来,协助雷电下雨。” 行者说:“既然如此,你们暂且都停下来,等老孙我来安排。” 果然,雷不再轰鸣,电也不再闪烁。

那道士更加着急,又是添香、烧符、念咒、打下令牌。半空中,四海龙王一下子全都涌了过来。行者迎面大声喝道:“敖广!你们要去哪里?” 敖广、敖顺、敖钦、敖闰赶忙上前施礼。行者又把之前的事情说了一遍,说道:“之前有劳各位,却没能成功。今日这事,还望各位助力。” 龙王们连忙说道:“遵命!遵命!” 行者又向敖闰道谢说:“前日多亏令郎降妖,搭救了我师父。” 龙王说:“那妖怪还锁在海中,不敢擅自处置,正想请大圣发落。” 行者说:“你们看着怎么处置都行。如今先帮我这次的忙。那道士四声令牌已经打完,接下来就轮到老孙我下去施展了。但我不会发符、烧檄文、打什么令牌,还得靠你们几位帮我。”邓天君说:“大圣吩咐,谁敢不听!但得有个号令,我们才好依照命令行事;不然,雷雨乱了套,显得大圣您没安排好。” 行者说:“我就用这棍子作为号令吧。” 雷公一听,大惊失色:“爷爷呀!我们可受不了这棍子打!” 行者说:“不是打你们。只要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 风婆婆和巽二郎忙不迭地答应:“马上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 推云童子和布雾郎君连忙应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电齐鸣。” 雷公和电母连忙说道:“一定照办!一定照办!”“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 龙王们齐声说:“遵命!遵命!”“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晴天。可千万别误了。”

交代完毕,行者按下云头,把毫毛一抖,收回到身上。那些凡人肉眼凡胎,哪里看得出来。行者便在旁边高声喊道:“先生,请了。四声令牌都已经响过,却没有风云雷雨,该轮到我了。” 那道士没办法,不敢再久占高台,只好下台让给行者,气呼呼地径直往楼上走去,去见国王。行者说:“我跟他去,看看他要说些什么。” 只听见国王问道:“我在这里洗耳恭听,你那里四声令响,却不见风雨,这是为何?” 道士说:“今日龙神都不在家。” 行者厉声说道:“陛下,神龙都在家,只是这国师法力不灵,请不来他们。等和尚我请来给您看看。” 国王说:“那就赶紧登坛,我还在这里等着下雨。”

行者领了旨意,急忙抽身来到坛前,拉着唐僧说:“师父,请上台。” 唐僧说:“徒弟,我可不会祈雨。” 八戒笑着说:“他这是要害你。要是求不来雨,把你架到柴堆上,一把火烧了了事!” 行者说:“你不会求雨,念经可是拿手的。我来帮你。” 于是,长老举步登上高台,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坐下,定下心神,默念那《密多心经》。正坐着的时候,忽然有一名官员飞马前来问道:“那和尚,怎么不打令牌,不烧符檄?” 行者高声回答:“不用!不用!我们用的是静功祈祷。” 那官员回去回奏,暂且不提。

行者听老师父经文念完,便从耳朵里取出铁棒,迎风一晃,就变得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将棍子往空中一指。风婆婆见状,急忙扯开皮袋,巽二郎解开了口绳。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大作,整个城里,瓦片被揭起,砖头被掀翻,砂石飞扬,树木被连根拔起。这风,可比寻常的风厉害多了。但见:

吹折柳枝,吹落花朵,摧垮树林,推倒树木。九重宫殿的墙壁崩塌,五凤楼的梁柱摇晃。天边红日失去光芒,地下黄沙好似长了翅膀。演武厅前的武将惊恐万分,会文阁内的文官胆战心惊。三宫的粉黛们青丝凌乱,六院的嫔妃们发髻蓬松。侯伯们的金冠掉落了绣缨,宰相们的乌纱帽被吹得展翅乱飞。当驾的人有话不敢说,黄门官拿着本子也没法上奏。佩戴金鱼玉带的官员们乱了班次,手持象简、身着罗衫的官员们没了品序。彩阁翠屏都遭到损坏,绿窗朱户一片狼狈。金銮殿上瓦片乱飞,砖石滚动,锦云堂的门歪斜,窗槅破碎。这场狂风实在凶猛,刮得那君王父子都难以相见;六街三市不见一个人影,万户千门全都紧闭!

就在狂风大作之时,孙行者又施展神通,把金箍棒转动一下,再次往空中一指。只见:

推云童子大展神威,骨都都地从石头缝里涌出云朵,直上天空;布雾郎君施展出法力,浓漠漠地飞烟弥漫,笼罩大地。茫茫的三市变得昏暗,冉冉的六街陷入昏沉。云朵因风从海上飘来,随着雨从昆仑而出。顷刻间弥漫天地,须臾间遮蔽尘世。宛如混沌初开之时,连凤楼门都看不见了。

此时,天地间昏雾朦胧,浓云密布。孙行者又把金箍棒转动一下,往空中再次一指。这下可把:

雷公气得怒发冲冠,电母也心生嗔怒。雷公倒骑着火兽,从天关飞驰而下;电母狂乱地掣动金蛇,离开斗府。“唿喇喇” 地施展霹雳,把铁叉山都震碎了;“淅沥沥” 地闪着红绡般的电光,从东洋海飞跃而出。呼呼隐隐传来滚滚的雷声,如同车轮滚动,烨烨煌煌闪烁着光芒,好似稻米洒落。万物的精神都为之一振,许多蛰伏的昆虫都被惊醒。君臣们在楼上吓得心惊胆战,商贾们听到声响也吓得胆战心惊。

沉雷轰鸣,闪电耀眼,乒乒乓乓,就像地裂山崩一般,吓得满城的人,家家户户都焚香礼拜,烧纸祈福。孙行者高声呼喊:“老邓!仔细瞧瞧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忤逆不孝的子孙,多打死几个给大家看看!” 那雷声越发响亮。行者接着又把铁棒往空中一指。只见:

神龙发出号令,大雨倾盆,弥漫乾坤。那雨势如同银河之水倒泻天堑,又快似云流冲过海门。楼头雨滴声声,窗外雨声潇潇。天上银河之水倾泻而下,街前白浪滔滔。淙淙的雨声如同从瓮中倾倒而出,滚滚的水流好似用盆在浇灌。孤庄即将被水淹没房屋,野岸眼看就要被水淹没桥梁。真的仿佛桑田瞬间变成沧海,眨眼间陆地就被波涛淹没。神龙借此机会前来相助,抬起长江之水,往车迟城倾倒而下。这场雨从辰时开始下,一直下到午时前后,车迟城的里里外外,大街小巷都被水淹没。国王连忙传旨:“雨够了!雨够了!再多下一点,就会淹坏禾苗,反倒不好了。” 五凤楼下的听事官冒着雨策马前来禀报:“圣僧,雨够了。” 行者听到后,将金箍棒再次往空中一指。刹那间,雷声停止,风也平息,雨散云收。国王满心欢喜,文武官员们都纷纷称赞:“好和尚!这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我们国师求雨虽然也灵验,可要是想天晴,细雨还得下半天,不够清爽。怎么这和尚想要天晴就天晴,转眼间,红日高悬,万里无云啊!”

国王打算起驾回宫,给唐僧倒换关文,好打发他们离开。就在要用御宝盖章的时候,那三个道士又上前阻拦,说道:“陛下,这场雨可完全不是和尚的功劳,还是我们道门的力量。” 国王疑惑地说:“你刚才还说龙王不在家,所以没雨,他一登上坛,用静功祈祷,雨就下来了,怎么现在又和他争功劳呢?这是为何?” 虎力大仙赶忙解释道:“我登上坛后,发了文书,烧了符檄,还击打了令牌,那龙王怎么敢不来?估计是其他地方也在召请,掌管风、云、雷、雨的五司当时都不在,他们一听到我的号令,就赶紧赶来了。刚好碰上我下台,他上台,赶上了这个时机,所以才下了雨。从根源上来说,还是我请来的龙,降下的雨,怎么能算成是他的功劳呢?” 国王本来就昏庸糊涂,听了这番话,又开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了。

行者往前靠近一步,双手合十,向国王启奏道:“陛下,这些旁门左道的法术,算不上真正的功绩,也分不清到底是谁的功劳。如今四海龙王就在空中,我这僧人还没让他们退下,他们都不敢擅自离开。要是国师能把龙王叫出来现身,那就算是他的功劳。” 国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道:“我做了二十三年皇帝,还从来没见过活龙长什么样呢。你们两家各自施展法力,不管是僧人还是道士,谁能把龙叫来,谁就有功;叫不出来的,就有罪。” 那道士哪有这样的本事呀,就算叫,龙王看到大圣在这儿,也不敢露头。道士只好说:“我们叫不出来,你叫。”

大圣仰起头,对着天空大声喊道:“敖广在哪里?兄弟们都现出原形让大家看看!” 龙王听到召唤,赶忙显出真身。四条龙在半空中穿过云雾,飞舞着来到金銮殿上空。只见:

它们飞腾变化,在云雾间盘旋。玉一般的爪子像垂着的钩子,洁白无比,银色的鳞片如同舞动的明镜,闪闪发光。龙须像飘动的白色丝带,根根清爽,龙角高高耸立,显得十分轩昂挺拔。额头高耸,圆圆的眼睛明亮耀眼。它们时隐时现,让人难以捉摸,飞扬的身姿也无法用言语形容。需要下雨时,它们随时布雨,想要天晴时,立刻就能天晴。这才是有灵有圣的真龙模样,祥瑞之气纷纷围绕着殿庭。

国王在殿上赶紧焚香,众公卿在台阶前虔诚礼拜。国王说道:“有劳贵体降临,还请回吧。我改日一定设醮酬谢。” 行者也说:“各位众神各自回去吧,这国王改日会设醮酬谢的。” 于是,龙王各自回到海里,众神也都返回天庭。这正是:广大无边的才是真正奇妙的佛法,只有领悟至真的佛性,才能破除旁门左道。到底后来怎样除邪,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