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有一首词,词牌名为《南柯子》,内容是这样的:要常常清扫内心,细细去除尘世的杂念,千万别让那心中的坑堑埋没了本真的佛性。要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这样才能探讨生命的初始。心中的性灵之烛需要不断地挑亮,如同曹溪的水流自在呼吸,不要让心猿意马般的杂念使气息粗重。日日夜夜都要绵绵不绝地守护这份宁静,这才彰显出修行的功夫。

这首词,说的正是唐僧师徒摆脱通天河的寒冰之灾,有幸靠白鼋驮着登上彼岸之后的事。师徒四人继续西行,此时正赶上严冬时节,只见树林在烟雾中透着淡淡的光,山峦的轮廓在水外显得格外清冷。师徒们正走着,忽然又遇到一座山。山路狭窄,山崖高耸,石头众多,山岭险峻,人马前行十分困难。三藏在马上拉紧缰绳,喊道:“徒弟。” 这时,孙行者带着八戒、沙僧上前侍立,问道:“师父,有什么吩咐?” 三藏说:“你们看前面那山很高,恐怕有虎狼作怪,妖兽伤人,这次一定要小心!” 行者说:“师父放心,别担心。我们兄弟三人,齐心合力,一心向佛,凭借降妖除魔的本领,还怕什么虎狼妖兽!” 三藏听了,只好放下心来,继续前行。到了山谷口,登上山崖,抬头望去,好一座山:

山势巍峨高耸,峰峦陡峭险峻。巍峨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陡峭险峻的峰峦阻碍着碧空。怪石杂乱地堆积着,就像蹲坐的老虎,苍松斜斜地挂着,好似腾飞的巨龙。岭上鸟儿啼叫,声音娇美动听,崖前梅花绽放,香气格外浓郁。山涧的溪水潺潺流淌,透着阵阵寒意,山巅的云朵黯淡,似乎带着凶险。又见那飘飘的雪花,凛冽的寒风,饥饿的老虎在山中咆哮。寒鸦找不到栖息的树枝,野鹿寻觅不到安身的巢穴。可叹赶路的人难以继续前行,只能皱着眉头,愁容满面地用手蒙着头。

师徒四人冒着风雪严寒,浑身颤抖着,走过那巅峰峻岭,远远望见山坳中有楼台高耸,房舍清幽。唐僧在马上高兴地说:“徒弟们啊,这一天又饿又冷,幸好那山坳里有楼台房舍,想必是庄户人家或者庵观寺院。我们去化些斋饭,吃了再走。” 行者听了,急忙睁大眼睛看去,只见那边凶云隐隐,恶气纷纷,便回头对唐僧说:“师父,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三藏问:“明明有楼台亭宇,怎么不是好地方?” 行者笑着说:“师父啊,你哪里知道,西方路上有很多妖怪邪魔,他们善于点化庄宅。不管是楼台房舍,还是馆阁亭宇,都能变幻出来哄骗世人。你知道‘龙生九种’,其中有一种叫‘蜃’。蜃吐出的气,就像楼阁浅池。要是在大江上起了大雾,蜃就会现出这种景象。倘若有鸟鹊飞过来,肯定会停下来歇脚。哪怕有成千上万只鸟鹊,都会被它一口气吞掉。这种东西害人最厉害了。那边气色凶恶,千万不能进去。”

三藏说:“既然不能进去,可我实在是饿了。” 行者说:“师父要是真饿了,就请下马,在这平地上坐下,我到别处去化些斋饭给你吃。” 三藏依言下了马。八戒拉住缰绳,沙僧放下行李,随即解开包裹,取出钵盂,递给行者。行者接过钵盂,吩咐沙僧说:“贤弟,千万别往前走。好好保护师父,让他稳稳地坐在这里,等我化斋回来,再往西走。” 沙僧答应了。行者又对三藏说:“师父,这个地方凶险多,吉祥少,千万不要随便走动。老孙我去化斋了。” 唐僧说:“不必多说,你快去快回。我在这里等你。” 行者转身刚要走,却又回来,说:“师父,我知道你坐不住,我给你个安身的法子。” 说着,他取出金箍棒,晃了一晃,在平地上画了一个圈子,让唐僧坐在中间,让八戒、沙僧在左右侍立,把马和行李都放在身边,然后对着唐僧合掌说:“老孙画的这个圈,比铜墙铁壁还厉害。不管是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只要你们不走出这个圈子,在中间稳稳地坐着,就能保证安全;要是走出圈子,肯定会遭遇毒手。千万记住,千万记住!一定要牢记!” 三藏依照他的话,师徒几人都端端正正地坐下。

行者这才驾起云头,去寻找村庄化斋,一直往南行。忽然,他看到古树参天,原来是一个村庄。行者按下云头,仔细观看,只见:

雪花欺凌着衰败的柳树,冰层凝结在方形的池塘。稀疏的翠竹轻轻摇曳,透出青色,郁郁葱葱的松树凝聚着翠色。几间茅屋仿佛被银妆素裹,一座小桥像是用粉砌成。篱笆边水仙花微微吐出,屋檐下长长的冰柱垂着。飒飒的寒风送来奇异的香气,白雪茫茫,却不见梅花开放的地方。

行者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打量着村庄的景色。只听 “呀” 的一声,柴门打开,走出一个老者,手里拖着藜杖,头上戴着羊裘,身上穿着破衲衣,脚上踏着蒲鞋。老者拄着杖,仰起头朝天说:“西北风起了,明天应该会天晴。” 话还没说完,后面跑出一只哈巴狗,朝着行者汪汪乱叫。老者这才转过头,看见行者捧着钵盂,便打了个问讯说:“老施主,我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刚刚路过宝地,我师父肚子饿了,特地到府上化些斋饭。” 老者听了,点点头,顿了顿藜杖说:“长老,你先别化斋,你走错路了。” 行者说:“没错。” 老者说:“去西天的大路在正北方。从这里到那里有千里之遥,你怎么不往大路走呢?” 行者笑着说:“就是正北方。我师父现在就在大路上坐着,等我化斋回去呢。” 老者说:“你这和尚胡说。你师父在大路上等你化斋,就这千里之遥,就算会走路,也得走六七天;再走回去又要六七天,那还不把他饿坏了?” 行者笑着说:“不瞒老施主说,我刚刚离开师父,还不到一盏热茶的工夫,就走到这里了。现在化了斋,还得赶回去给师父做午斋呢。” 老者听了,心里害怕,说:“这和尚是鬼!是鬼!” 急忙转身往屋里走。行者一把拉住他说:“施主,你去哪儿?有斋饭就快化一些。” 老者说:“不方便!不方便!你到别家去吧!” 行者说:“你这施主,真不懂事!你说我离这里有千里之遥,要是再换一家,不又得走千里?那真要把我师父饿死了。” 老者说:“实不相瞒,我家老小七口人,才淘了三升米下锅,还没煮熟呢。你到别处转转再来吧。” 行者说:“古人说:‘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就在这儿等一等。” 老者被缠得不耐烦了,举起藜杖就打。行者坦然不惧,被他照光头上打了七八下,只当是给他挠痒痒。老者说:“这是个撞头的和尚!” 行者笑着说:“老官儿,随便你怎么打,只要记住:一杖一升米,慢慢算。” 老者听了,急忙扔掉藜杖,跑进去把门关了,嘴里直喊:“有鬼!有鬼!” 吓得一家人战战兢兢,把前后门都关上了。行者见他关了门,心里想:“这老贼刚才说淘米下锅,不知道是真是假。常言说:‘道能感化贤良,佛能点化愚昧。’且让老孙进去看看。” 好个大圣,捻着诀,施展隐身遁法,径直走进厨房。果然,锅里热气腾腾,煮了半锅干饭。行者把钵盂往锅里一插,满满地舀了一钵盂,然后驾云往回走,暂且不提。再说唐僧坐在圈子里,等了很久,不见行者回来,便欠起身,惆怅地张望着说:“这猴子到哪里化斋去了!” 八戒在旁边笑着说:“谁知道他到哪里玩耍去了!还化什么斋,把我们扔在这儿坐牢!” 三藏问:“怎么叫坐牢?” 八戒说:“师父,你原来不知道,古人有划地为牢的说法。他用棍子画个圈儿,比铁壁铜墙还厉害,要是有虎狼妖兽来,怎么挡得住?只能白白地送上门给它们吃。” 三藏说:“悟能,你说该怎么办?” 八戒说:“这地方既不避风,又不防寒。依老猪我看,就该顺着路,往西走。师兄化了斋,驾着云,肯定很快就会追上来。要是有斋饭,吃了再走。现在坐了这么一会儿,脚都冻僵了!”

三藏听了这话,就像晦气星进了宫,便听了呆子的话,师徒几人一起走出了圈子。沙僧牵着马,八戒挑着担,长老顺着路步行前进。不一会儿,他们来到那楼阁所在之处,原来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宅子。门外是八字粉墙,有一座倒垂莲升斗门楼,都是用五彩装饰的。门半开半掩着。八戒就把马拴在门枕石鼓上。沙僧放下担子。三藏怕风,坐在门槛上。八戒说:“师父,这地方想必是公侯将相的宅子。前门外没人,估计都在里面烤火呢。你们坐着,我进去看看。” 唐僧说:“小心点!别冲撞了人家。” 呆子说:“我知道。自从皈依佛门,这段时间我也学了些礼数,不像以前那么莽撞了。”

那呆子把钉钯别在腰间,整理了一下青锦直裰,斯斯文文地走进门里。只见里面是三间大厅,帘栊高高卷起,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桌椅等家具。转过屏门,再往里走,是一座穿堂。穿堂后面有一座大楼,楼上窗格半开着,隐隐约约能看见一顶黄绫帐幔。呆子说:“想必是有人怕冷,还在睡觉呢。” 他也不分内外,大步走上楼去。用手掀开帐幔一看,把呆子吓了一跳。原来帐里的象牙床上,是一堆白花花的骸骨,骷髅有巴斗那么大,腿骨有四五尺长。呆子定了定神,忍不住腮边落下泪来,对着骷髅点头叹息道:“你不知道你曾是:

哪一代哪一朝的元帅之躯,哪个邦国的大将军。

当年豪杰争强好胜,今日却凄凉地露出骨头和筋。

不见妻儿前来侍奉,也没有士卒来烧香祭拜。

看着这般情景真让人感叹,可惜了那曾开创霸业的人。”

八戒正在感叹,只见帐幔后面有火光一闪。呆子说:“想必是有供奉香火的人在后面。” 急忙转身绕过帐幔去看,原来是穿楼的窗扇透进来的光。那边有一张彩漆桌子,桌子上胡乱搭着几件锦绣绵衣。呆子拿起来一看,是三件纳锦背心儿。

他也不管好坏,拿着就下楼,出了厅房,径直来到门外说:“师父,这里一个人也没有,是一座亡灵的宅子。老猪走进里面,一直走到高楼之上,黄绫帐里有一堆骸骨。串楼旁边有三件纳锦的背心,被我拿过来了,这也是我们的一点运气。现在天气寒冷,正好用得上。师父,你先脱下褊衫,把这个穿在里面,暖和暖和,省得受冻。” 三藏说:“不行!不行!戒律上说:‘不管是公然拿取还是偷偷窃取,都算是盗窃。’要是有人发现了,追上我们,到了官府,肯定会判我们个盗窃之罪。还不快送回去,放在原来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避风坐一会儿,等悟空回来再走。出家人可不能这么爱占小便宜。” 八戒说:“四周没人,连鸡犬都不知道,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谁会告发我们?有什么证据?这就跟捡到的一样,还管什么公然拿取、偷偷窃取!” 三藏说:“你别胡来!虽然别人不知道,可上天怎么会不知道!玄帝曾训示说:‘在暗地里做亏心事,神灵的眼睛像闪电一样明察秋毫。’趁早送回去,别贪恋这不合乎礼义的东西。”

那呆子八戒根本不听唐僧的话,对着唐僧笑嘻嘻地说:“师父啊,我活了这么久,也穿过几件背心,可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纳锦背心。你不穿,那就让老猪我穿一穿,试试新,暖暖脊背。等师兄回来,我再脱下来还给他,然后咱们继续赶路。” 沙僧也在一旁说道:“既然二师兄这么说,那我也穿一件。” 说着,两人就一起脱掉了外面的直裰,把背心套在身上。可刚系紧带子,就感觉不对劲,站都站不稳,“扑” 的一声摔倒在地。原来这背心就跟绳索一样,转眼间,把他二人的双手反剪在背后,紧紧地贴在身上捆了起来。唐僧急得直跺脚,心里满是埋怨,赶忙上前去解,可哪里解得开呀?三个人在那里又是吆喝又是挣扎,声音不断,很快就惊动了隐藏在暗处的魔头。

话说那座看起来气派的楼房,其实是妖精施展法术变出来的,它整天在这里设陷阱抓人。此时,妖精正在洞里坐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怨恨的呼喊声,赶忙出门查看,果然看到有几个人被捆住了。这妖魔马上召唤小妖,一起到了出事的地方,收回了楼台房屋的幻影,一把抓住唐僧,牵过白马,挑起行李,把八戒和沙僧也一并抓到了洞里。老妖魔登上高台,高高地坐在上面,众小妖把唐僧推到台边,唐僧只好跪在地上。妖魔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和尚?胆子怎么这么大,竟敢在大白天偷我的衣服?” 三藏眼中含泪,向妖魔求情道:“贫僧是东土大唐奉旨前往西天取经的。因为肚子饿了,让大徒弟去化斋还没回来,没听他的话,误打误撞来到这里避风。没想到我这两个徒弟爱贪小便宜,看到这几件衣物。贫僧绝对没有坏心,本来是要让他们送回原处的。可他们不听我的话,非要穿上暖和暖和,没想到中了大王的圈套,把贫僧也连累拿来了。希望大王慈悲为怀,饶我一命,让我去求取真经,我一定会永远铭记大王的恩情,回到东土后千古传颂大王的善举!” 那妖魔听了,冷笑着说:“我在这里常常听人说,有人吃了唐僧一块肉,白发能变黑,掉了的牙齿能重新长出来。今天你不请自来,还指望我饶你?你那大徒弟叫什么名字?去什么地方化斋了?” 八戒听到这话,立刻开口大声宣扬道:“我师兄可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那妖魔一听说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心里顿时有些害怕,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却在想:“早就听说那家伙神通广大,没想到今天不期而遇。” 于是下令:“小的们,把唐僧捆起来;把那两个家伙身上的宝贝解下来,换两条绳子,也捆了。先抬到后面去,等我抓住他的大徒弟,一起洗刷干净,正好凑齐一锅蒸着吃。” 众小妖答应一声,把三人都捆了起来,抬到后面。把白马拴在马槽边,行李挑进屋里。众妖纷纷磨起兵器,准备捉拿行者,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孙行者从南庄人家化到一钵盂斋饭,驾着云按原路返回。他径直来到山坡平地上,按下云头,却发现唐僧等人早已不见踪影,不知道去了哪里。他用金箍棒画的圈子还在,可人和马都没了。再看那原本有楼台的地方,也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山脚下的怪石。行者心里一惊,暗忖道:“不用问了!他们肯定是遭了妖怪的毒手!” 他急忙顺着马蹄印,朝西边追去。

走了五六里路,正在满心悲伤的时候,忽然听到北坡外有人说话。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老翁,身上披着毡衣,头上戴着暖帽,脚下穿着一双半新半旧的油靴,手里拿着一根龙头拐棒,后面跟着一个年幼的僮仆,正折了一枝腊梅花,从坡前一边念着歌一边走过来。行者放下钵盂,迎面走上前去,行了个问讯礼,说道:“老公公,贫僧向您问好了。” 那老翁连忙回礼道:“长老从哪里来的?” 行者说:“我们从东土来,要去西天拜佛求经。一行师徒四人。因为我师父饿了,我特地去化斋,让他们三个坐在那山坡平地上等着。可等我回来就不见了他们,不知道他们走了哪条路。请问公公,您可曾看见他们?” 老者听了,呵呵冷笑道:“你那三个同伴,是不是有一个长着长嘴大耳朵的?” 行者忙说:“有!有!有!” 老者又问:“还有一个脸色阴沉,牵着一匹白马,带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和尚?” 行者回答:“是!是!是!” 老翁说:“他们走错路了。你别找他们了,各自逃命去吧。” 行者说:“那白脸的是我师父,那模样奇怪的是我师弟。我们一起发下虔诚之心,要去西天取经,怎么能不找他们呢!” 老翁说:“我刚才从这里路过,看见他们走错了路,闯进妖魔的嘴里去了。” 行者赶紧说道:“麻烦公公您指教一下,那是什么妖魔,住在哪里,我好上门去要回他们,继续往西天赶路。” 老翁说:“这座山叫金山。山前有个金洞。洞里有个独角兕大王。那大王神通广大,十分厉害。你那三个同伴这回肯定没命了。你要是去寻找,只怕连你也自身难保,还不如不去为好。我也不敢阻拦你,也不敢留你,全凭你自己考虑。”

行者再次行礼称谢道:“多谢公公指教。我怎么可能不去寻找呢!” 他把这斋饭送给老翁,把空钵盂自己收拾好。那老翁放下拐棒,接过钵盂,递给僮仆,突然现出本相,两人双双跪下,叩头说道:“大圣,小神不敢隐瞒。我们两个是这座山的山神和土地,特意在这里等候迎接大圣。这斋饭和钵盂,小神收下,好让大圣您身轻,方便施展法力。等您救了唐僧出难,再把这斋饭还给唐僧,这样才能显出大圣您的至恭至孝。” 行者生气地喝道:“你们这两个小鬼找打!既然知道我要来,为什么不早点迎接?还这样藏头露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土地赶忙解释道:“大圣您性子急,小神不敢莽撞,怕冒犯了您的威严,所以才隐去身形告知您。” 行者这才消了点气,说:“这次先记着打!好好给我收着钵盂!等我去捉拿那妖精!” 土地和山神赶忙遵命。

这大圣整理了一下虎筋绦,拉起虎皮裙,拿着金箍棒,径直朝山前奔去,寻找妖精的洞府。转过山崖,只见那里怪石嶙峋,翠崖边有两扇石门,门外有许多小妖,正在那里舞枪弄剑。只见此处:

烟云凝聚,瑞气缭绕,苔藓堆积,一片青绿。险峻的怪石罗列,崎岖的小路蜿蜒。猿猴啼叫,鸟儿欢鸣,风景秀丽,仿佛仙境一般。向阳的几棵梅树刚刚绽放花朵,在暖风中摇曳的千竿翠竹透着青色。陡峭的山崖下,幽深的山涧中,山崖下白雪堆积如粉,山涧里溪水结冰。两边的松柏历经千年依然翠绿,几簇山茶花红得鲜艳夺目。

大圣看了一会儿,大步走到门前,厉声高喊道:“你们这些小妖,快进去告诉你们洞主:我本是唐朝圣僧的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让他赶紧把我师父送出来,免得你们丢了性命!”

那伙小妖急忙跑进洞里报告:“大王,前面有个毛脸尖嘴的和尚,说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来要他师父呢。” 那魔王听了,满心欢喜地说:“我正盼着他来呢!我自从离开本宫,来到尘世,还没好好试过武艺。今天他来,正好是个对手。” 随即下令:“小的们,把兵器拿出来。” 洞里的大小群魔,一个个精神振奋,赶忙抬出一根丈二长的点钢枪,递给老怪。老怪传令道:“小的们,都给我整齐点。往前冲的有赏,往后退的杀无赦!” 众妖领命,跟着老怪,气势汹汹地冲出门来,喊道:“哪个是孙悟空?” 行者闪身躲在一旁,看到那魔王长得十分凶恶丑陋:头上的独角参差不齐,双眼闪烁着亮光。头顶的粗皮突兀,耳根的黑肉发亮。舌头长,时常搅动着鼻子,嘴巴宽阔,板牙发黄。毛皮像靛青一样青黑,筋肉像钢铁一样坚硬。它既不像犀牛能在水中照影,也不像牯牛能耕地开荒。它没有望月犁云的本领,却有惊天动地的强大力量。两只焦黑的筋肉如蓝靛般的手,威风凛凛地握着点钢枪。仔细看这副凶恶的模样,不愧被称为兕大王!

孙大圣走上前说道:“你孙外公在这儿呢!赶紧把我师父还回来,咱们还能相安无事!要是敢说半个‘不’字,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那魔大声喝道:“你这个大胆的泼猴精!你有什么本事,敢说这么大话!” 行者说:“你这妖怪,根本没见识过你孙外公我的手段!” 那妖魔说:“你师父偷了我的衣服,确实是被我抓住了,现在我正打算把他蒸着吃。你算什么好汉,竟敢上门来讨要!” 行者说:“我师父是忠良正直的僧人,怎么会偷你这妖怪的东西?” 妖魔说:“我在山路边变出一座仙庄。你师父偷偷溜进去,心生贪念,把我的三件纳锦绵装背心偷穿在身上,这就是赃物,所以我才抓了他。你要是真有本事,就跟我比试比试。要是三合之内能战胜我,我就饶了你师父的命;要是敌不过我,就把你们都送去地府!”

行者笑着说:“妖怪!少废话!要比试,正合我意。放马过来,吃我一棒!” 那怪物根本不怕比试,挺着钢枪迎面刺来。这一场战斗真是激烈!你看:

金箍棒高高举起,长杆枪奋力相迎。金箍棒举起时,亮闪闪的像闪电中舞动的金蛇;长杆枪迎击时,明晃晃的如龙从黑海中跃出。门前的小妖们擂响战鼓,排开阵势助威;这边大圣施展本领,纵横驰骋尽显本事。那魔王一杆枪使得精神抖擞;大圣的金箍棒也舞得武艺高强。真是英雄遇到英雄汉,果然是对手碰上对手人。那魔王口中喷出紫气,弥漫成烟雾;大圣眼中放出光华,结成锦绣般的云彩。只因为大唐圣僧有难,两家互不相让,苦苦争斗。

他们两个大战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那魔王见孙悟空棍法整齐,一招一式都毫无破绽,不禁连声喝彩:“好猴儿!好猴儿!果然是大闹天宫的本事!” 大圣也欣赏他枪法不乱,左右抵挡,很有招数,也称赞道:“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个偷丹的魔头!” 两人又继续斗了一二十回合。

那魔王把枪尖往地上一点,喝令小妖们一起上。那些小妖们一个个拿刀弄杖,执剑抡枪,把孙大圣围在中间。行者毫不畏惧,只是大喊:“来得好!来得好!正合我意!” 他挥舞着金箍棒,前迎后架,东挡西除。那群妖精根本不肯后退。行者忍不住心中焦躁,把金箍棒抛向空中,大喝一声:“变!” 金箍棒瞬间变成千百条铁棒,像飞蛇走蟒一样,在天空中纷纷落下。那群妖精见了,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抱头缩颈,全都往洞里逃命。老魔王冷笑着说:“你这猴子别太张狂!看我的手段!” 他急忙从袖中取出一个亮闪闪、白森森的圈子,朝空中一抛,大喊一声:“着!” 只听 “唿喇” 一下,把金箍棒收了回去,变回一条,套在圈子里。这下孙大圣赤手空拳,只能翻着筋斗逃了性命。那妖魔得胜回到洞里,行者却没了主意。这真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心性迷乱昏了头认错了方向。

可惜法身没有安稳之处,当时一念之差导致行动出错。

不知道这一场争斗最后会是什么结果,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