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古典白话合集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0:27:59 来源:书海阁

有诗写道:

心灵纯净毫无杂念才称得上清,寂静之中没有一丝念头产生。

要像管束猿猴与骏马一般,不让自己放纵,精神需谨慎,莫要肆意张扬。

去除六贼,领悟三乘佛法,放下万种缘分,内心自然清明。

消除**,永远超脱尘世,就能安享西方极乐世界。

话说唐三藏意志坚定,拼尽全力保全了自己的身体。多亏行者等人打死蝎子精,将他从琵琶洞救了出来。此后一路无话,很快就到了盛夏时节。只见:

微风不时送来野兰花的香气,雨后初晴,新竹带来丝丝凉意。

漫山遍野的艾叶无人采摘,山涧里的蒲花独自争艳。

海榴娇艳,引得游蜂欢喜,溪边柳荫浓郁,黄雀欢快飞舞。

路途遥远,无法准备粽子,却能想象龙舟竞渡,凭吊汨罗江的情景。

师徒几人欣赏着端午节的景色,不知不觉度过了这个节日,忽然又看到一座高山挡住了去路。长老拉住缰绳,回头喊道:“悟空,前面有山,恐怕又会出现妖怪,一定要小心防备。” 行者等人说:“师父放心。我们诚心向佛,还怕什么妖怪!” 长老听了这话,十分高兴,挥鞭催促骏马,放松缰绳,加快速度前行。不一会儿,他们登上了山崖,抬头望去,只见:

山顶的松柏与青云相接,石壁上荆棘和野藤缠绕。山势巍峨高耸,悬崖峭壁层层叠叠。万丈高的山峰险峻陡峭,千层深的沟壑幽深难测。苍苔和碧藓铺满了背阴的石头,古老的桧树和高大的槐树形成了茂密的树林。在树林深处,能听到幽禽婉转啼鸣,那美妙的声音实在值得吟诵。山涧里的水流如同倾泻的美玉,路旁的落花好似堆积的黄金。山势险恶,难以行走,十步之中没有半步是平坦的。狐狸和麋鹿成双成对出现,白鹿和玄猿迎面走来。忽然传来虎啸声,让人胆战心惊,鹤鸣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庭。黄梅和红杏可以作为食物,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闲花。

师徒四人走进山里,慢慢走了很久,翻过山头,下了西坡,来到一段平坦的地方。猪八戒想要表现自己,让沙和尚挑着担子,他双手举起钉钯,上前赶马。可那匹马并不怕他,任凭呆子 “嗒笞笞” 地驱赶,只是慢悠悠地走着,并不加快速度。行者说:“兄弟,你赶它做什么?就让它慢慢走吧。” 八戒说:“天色快晚了,从上山到现在走了一整天,我肚子都饿了,大家走快点,找个人家化点斋饭吃。” 行者听了,说道:“既然这样,我来让它快走。” 他把金箍棒晃了一晃,大喝一声,那匹马立刻挣脱缰绳,像箭一样飞快地顺着平坦的路向前跑去。你说这马为什么不怕八戒,却怕行者呢?原来,行者五百年前曾受玉帝封在大罗天御马监养马,官名叫 “弼马温”,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马都惧怕猴子。长老拉不住缰绳,只能紧紧抓住鞍桥,任由马跑了二十来里地,才慢慢缓了下来。

他们正走着,忽然听到一阵锣声,路两边一下子闪出三十多个人,个个手持枪刀棍棒,挡住路口喊道:“和尚!往哪里走!” 吓得唐僧浑身发抖,坐不稳马鞍,从马上跌了下来,蹲在路旁的草丛里,不停地叫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为首的两个大汉说:“不打你,只要留下盘缠。” 长老这才明白过来,知道他们是一伙强盗,于是欠身抬头看去。只见:

一个青脸獠牙,比太岁还凶恶,一个眼睛暴突,圆睁着像丧门星。鬓边的红发像飘动的火焰,颔下的黄须如同插着的钢针。他们两个头戴虎皮做的花磕脑,腰系貂裘制成的彩色战裙。一个手中拿着狼牙棒,一个肩上横着扦挞藤。他们果然像巴山的猛虎,又如同出水的蛟龙一般凶猛。

三藏见他们如此凶恶,只好站起来,双手合十说道:“大王,贫僧是东土大唐皇帝派往西天取经的。自从离开长安,时间已经很久了,就算有些盘缠也都用完了。出家人向来以化缘为生,哪里有什么钱财?还望大王行个方便,让贫僧过去吧!” 那两个贼头带着众人走上前说:“我们在这里起了打劫的心思,截断这条要道,专门索要钱财。什么方便不方便?你要是真没有钱财,就赶紧脱下衣服,留下白马,放你过去!” 三藏说:“阿弥陀佛!贫僧这件衣服,是东家讨块布,西家求根针,零零碎碎化来的。你们要是剥了去,岂不是要害死我?你们要是在这世上做强盗,下辈子可就要变成畜生了!”

那贼听了大怒,拿起大棍就上前要打。长老嘴里没说话,心里却想:“可怜啊!你只知道你的棍子,还不知道我徒弟的棍子厉害呢!” 那贼不容分说,举着棍子,没头没脑地打过来。长老一辈子不会说谎,遇到这紧急情况,没办法,只好撒了个谎说:“二位大王,先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马上就到。他身上带着几两银子,给你们就是了。” 那贼说:“这和尚还挺怕吃亏。先把他捆起来!” 众喽啰一拥而上,用一条绳子把长老捆了起来,高高地吊在树上。再说三个闯祸精随后赶了过来。八戒呵呵大笑道:“师父走得好快,不知道在哪里等我们呢。” 忽然看见长老被吊在树上,他又说:“你看师父,等就等吧,却还有这般兴致,爬上树去,扯着藤条打秋千玩呢!” 行者见了,说道:“呆子,别乱说。师父被吊在那里呢。你们两个慢点来,我去看看。” 好大圣,急忙登上高坡仔细查看,认出是一伙强盗,心中暗自高兴道:“运气真好!生意上门了!” 他转身,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穿着一件黑色僧衣,年纪大约十六岁,肩上背着一个蓝布包袱,迈开步子,走到跟前,叫道:“师父,这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什么坏人?” 三藏说:“徒弟呀,还不快来救我,还问什么呢?” 行者问:“他们是干什么的?” 三藏说:“这一伙拦路的,把我拦住,索要过路费。因为我身上没有东西,就把我吊在这里,只等你来想办法。不然,就把这匹马送给他们吧。” 行者听了,笑着说:“师父你太软弱了。天下的和尚,像你这么好欺负的可少见。唐太宗派你去西天见佛祖,谁让你把这龙马送人了?” 三藏说:“徒弟呀,像这样被吊起来打着要东西,可怎么办才好?” 行者问:“你跟他们怎么说的?” 三藏说:“他们打得我急了,没办法,就把你供出来了。” 行者说:“师父,你真不会办事。你供我做什么?” 三藏说:“我说你身边有些盘缠,让他们先别打我,这只是一时救急的话。” 行者说:“好!好!好!承蒙你抬举,就该这么供。要是一个月能供个七八十次,老孙的买卖就更好做了。”

那伙贼见行者和他师父说话,散开阵势,围了上来,说:“小和尚,你师父说你腰里有盘缠,趁早拿出来,饶你们性命!要是说半个‘不’字,就都送了你们的命!” 行者放下包袱说:“各位长官,别吵。盘缠就在这个包袱里,不多,只有二十来锭马蹄金,二三十锭粉面银,零散的还没数过。你们要就把包袱一起拿走,千万别打我师父。古书说:‘道德是根本,钱财是末节。’钱财只是小事。我们出家人,自有化缘的地方;要是遇到个斋僧的好心人,施舍的钱也有,衣服也有,能用多少?只希望你们把我师父放下来,我就把这些都给你们。” 那伙贼听了,都很高兴,说:“这老和尚小气,这小和尚倒还大方。” 喊道:“把他放下来。” 长老得了性命,跳上马,顾不上行者,挥着鞭子,一路跑回原路。

行者连忙叫道:“走错路了。” 提着包袱,就要追上去。那伙贼拦住他说:“往哪里走?把盘缠留下,免得受刑!” 行者笑着说:“说清楚,盘缠得分成三份。” 那贼头说:“这小和尚太狡猾,还想瞒着他师父留一些。也罢,拿出来看看。要是多的话,也分点给你,你可以背地里买果子吃。” 行者说:“哥呀,不是这么回事。我哪里有什么盘缠?我是说你们两个打劫别人的金银,得分些给我。” 那贼听了大怒,骂道:“这和尚不知死活!你不肯给我,反倒问我要!别跑!看打!” 抡起一条扦挞藤棍,照着行者的光头上打了七八下。行者装作不知道,满脸赔笑说:“哥呀,要是这么打,就算打到明年开春,也不当真。” 那贼大惊道:“这和尚的头真硬!” 行者笑着说:“不敢当,不敢当,过奖了。还算勉强说得过去。” 那贼不容分说,两三个一起乱打。行者说:“各位别生气,我拿出来就是了。”

好大圣,伸手到耳朵里摸了摸,拔出一根绣花针,说:“各位,我出家人,确实没带盘缠,就把这根针送给你们吧。” 那贼说:“真倒霉!放走了一个有钱的和尚,却抓住了这个穷秃驴!你难道会做裁缝?我要针有什么用?” 行者听他们不要,就把针拈在手中,晃了一晃,变成了碗口粗细的一条棍子。那贼害怕地说:“这和尚人小,倒会变戏法。” 行者把棍子插在地上说:“各位要是拿得动,就送给你们。” 两个贼上前去抢夺,可惜就像蜻蜓摇石柱,根本无法撼动分毫。这条棍本是如意金箍棒,用天秤称过,有一万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贼哪里知道。大圣走上前,轻轻拿起棍子,摆了个蟒翻身拗步的姿势,指着强盗说:“你们运气不好,遇到我老孙了!” 那贼又走上前,打了五六十下。行者笑着说:“你们也打得手累了,让老孙打一棒,可别当真。” 你看他挥动棍子,晃一晃,就有井栏那么粗,七八丈长;用力一挥,一棍就把一个贼打倒在地,那贼嘴唇贴着土,再也说不出话来。另一个贼开口骂道:“你这秃厮太无礼了!没有盘缠,还打伤我一个人!” 行者笑着说:“先别急,先别急!等我一个个打,干脆让你们断了根!” 又是一棍,把第二个贼也打死了。吓得那些喽啰们丢枪弃棍,四处逃命去了。再说唐僧骑着马,正往东跑,八戒和沙僧拦住他说:“师父,你往哪里去?走错路了。” 长老拉住马说:“徒弟啊,赶紧去跟你师兄说,让他手下留情,别打死那些强盗。” 八戒说:“师父,你先停下,我去说。” 呆子一路跑到前面,大声喊道:“哥哥,师父让你别打人!” 行者说:“兄弟,我哪有打人?” 八戒问:“那些强盗去哪里了?” 行者说:“其他人都跑了,就两个头儿在这里睡觉呢。” 八戒笑着说:“你们两个倒霉鬼,是不是熬夜了,这么辛苦,不在别处睡,却睡在这里!” 呆子走到跟前,看了看说:“倒和我是一路人,张着嘴睡觉,还淌出些口水来了。” 行者说:“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 八戒问:“人头上怎么会有豆腐?” 行者说:“打出脑子来了!”

八戒一听行者说打出了脑子,赶忙跑回去,对唐僧说:“咱们散伙吧!” 三藏说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们往哪条路跑了?” 八戒回答:“都被打得直挺挺的,还能往哪儿跑呀!” 三藏问:“你为什么说散伙?” 八戒说:“人都被打死了,这不是散伙是什么?” 三藏又问:“被打的人什么样了?” 八戒说:“头上被打出了两个大窟窿。” 三藏吩咐:“解开包裹,拿几文施舍的钱,赶紧去那儿买两个膏药,给他们贴上。” 八戒笑着说:“师父,您可真糊涂。膏药只能贴在活人的疮肿上,哪能贴在死人的窟窿上呀?” 三藏问:“真的打死了?” 顿时恼怒起来,嘴里不停地絮絮叨叨,一会儿喊猢狲,一会儿叫猴子,掉转马头,和沙僧、八戒一起走到死人跟前,只见两人血淋淋地倒在山坡下面。

长老实在不忍心看,立刻让八戒:“快用钉钯挖个坑,把他们埋了,我给他们念卷《倒头经》。” 八戒说:“师父,您这是使唤错人了。行者打死人,应该让他去烧埋,怎么让老猪干这土工的活儿?” 行者被师父骂得恼火,冲着八戒喝道:“你这懒家伙!赶紧去埋!再晚点儿,就吃我一棍!” 呆子慌了,跑到山坡下,挖了有三尺深,下面全是石头和石根,钉钯齿都被卡住了。呆子扔掉钉钯,就用嘴拱,拱到松软的地方,一嘴能拱二尺五,两嘴就有五尺深,把两个贼的尸体埋了,堆成了一个坟堆。三藏说:“悟空,拿香烛来,我要祷告,好念经。” 行者撇着嘴说:“您真不懂事!这半山之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哪儿去弄香烛?就算有钱也没地方买。” 三藏生气地说:“猴头,一边去!等我撮土焚香祷告。” 这正是:三藏下了马鞍,对着荒野中的坟墓悲伤不已,圣僧怀着善念,为荒坟祝祷。祝词是这样的:

“拜告各位好汉,请听我诉说缘由:我是来自东土大唐的弟子。奉唐太宗皇帝的旨意,前往西方求取真经。刚来到此地,遇到你们这么多人,不知道你们是哪个府、哪个州、哪个县的,都在这山里结党成群。我好言好语,诚恳地哀求你们。可你们不听,反而对我发怒。结果被行者用棍子打死。想到你们的尸骸暴露在外,我便随手下土堆坟。折下青竹当作光烛,虽没有光彩,但我心意诚恳;拿起顽石当作施食,虽没有滋味,但我的诚意真切。你们要是到森罗殿下去告状,寻根究底,他姓孙,我姓陈,我们不同姓。冤有头,债有主,千万别告我这个取经的僧人。”

八戒笑着说:“师父这是撇得干净。他打人的时候,可没我们两个什么事儿。” 三藏真的又撮土祷告说:“好汉要告状,就只告行者,和八戒、沙僧也没关系。” 大圣听了,忍不住笑道:“师父,您老人家太没情义了。为了帮您取经,我费了多少辛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您倒让他们去告老孙。虽说动手的是我,可也是为了您啊。您要是不去西天取经,我不做您的徒弟,怎么会来这儿,又怎么会打死人!索性我也祝祷一下。” 他拿着铁棒,朝着坟上捣了三下,说:“遭瘟的强盗,你听着!你前前后后打了我十几棍,打得我不疼不痒的,惹恼了我的性子,一个不小心,就把你打死了。你爱到哪儿告就到哪儿告,我老孙可不怕:玉帝认识我,天王也跟我熟;二十八宿怕我,九曜星官惧我;府县城隍见了我都得下跪,东岳天齐见了我也害怕;十代阎君曾给我当仆从,五路猖神曾给我当下人;不管是三界五司,还是十方诸神,都跟我交情深厚,你随便到哪儿告去!” 三藏听他说出这般狠话,又担心起来,说:“徒弟呀,我这么祝祷,是让你心存好生之德,做个善良的人;你怎么还当真了呢?” 行者说:“师父,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咱们还是赶紧找个地方住下吧。” 长老只好忍着气,上马赶路。

孙大圣心里有些不痛快,八戒和沙僧也各有嫉妒的心思,师徒四人表面上和和气气,心里却各有想法。他们沿着大路往西走,忽然看见路北有一座庄院。三藏用鞭子指着说:“我们到那儿借宿吧。” 八戒说:“好啊。” 于是他们走到庄舍边下了马。一看,这地方还真不错。只见:野花铺满了小路,各种树木遮挡着门扉。远处的山水流淌,平坦的田地里种着麦子和葵菜。蒹葭被露水滋润,轻鸥在上面栖息,杨柳在微风中摇曳,倦鸟在枝头停歇。青柏和松树相互争翠,红蓬和蓼草竞相芳菲。村里的狗在叫,晚归的鸡在啼,牛羊吃饱了,牧童也回家了。炊烟袅袅,黄粱饭已经煮熟,正是山里人家傍晚的时候。

长老走上前去,忽然看见村舍门里走出一个老者,便和他相见,行了问讯礼。老者问道:“僧人从哪里来?” 三藏说:“贫僧是东土大唐皇帝派往西天取经的。刚才路过宝地,天色已晚,特地到府上借宿一晚。” 老者笑着说:“从你们那么远的地方到我这儿,路途遥远,你们是怎么跋山涉水,独自来到这里的?” 三藏说:“贫僧还有三个徒弟一起。” 老者问:“你的高徒在哪里?” 三藏用手指着说:“就在大路旁站着的那几个。” 老者猛地抬头,看到他们的模样丑陋,急忙转身往屋里走,三藏拉住他说:“老施主,行行好,借宿一晚吧!” 老者战战兢兢,说不出话来,摇着头,摆着手说:“不,不,他们不像人样!是,是,是几个妖精!” 三藏赔着笑说:“施主千万别害怕。我徒弟虽然长得这样,但他们不是妖精。” 老者说:“哎呀,一个像夜叉,一个像马面,一个像雷公!” 行者听了,大声叫道:“雷公是我孙子,夜叉是我重孙,马面是我玄孙哩!” 老者听了,吓得魂飞魄散,脸色都变了,一心只想进屋。三藏拉着他,一起到了草堂,赔着笑说:“老施主,别害怕他们。他们就是性子粗鲁,不会说话。”

正在劝解的时候,只见后面走出一个婆婆,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儿,说:“爹爹,你为什么这么害怕?” 老者这才说:“妈妈,端茶来。” 婆婆真的放下孩子,到里面捧出两杯茶。喝完茶,三藏走到婆婆面前,行礼说:“贫僧是东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经的。刚到贵地,来府上借宿。因为我三个徒弟相貌丑陋,让老家长受惊了。” 婆婆说:“看到相貌丑的就这么受惊,要是看到老虎豺狼,那可怎么办?” 老者说:“妈妈呀,人长得丑也就罢了,可他们说话更是吓人。我说他们像夜叉、马面、雷公,他却吆喝着说,雷公是他孙子,夜叉是他重孙,马面是他玄孙。我听了这话,才这么害怕。” 唐僧说:“不是,不是。像雷公的,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像马面的,是我的二徒弟猪悟能。像夜叉的,是我的三徒弟沙悟净。他们虽然长得丑,但也是佛门弟子,皈依了善果,不是什么恶魔毒怪,不用怕他们!”

公婆两人听了他们的名号,又听说是皈依佛门的,这才定下心来,不再惊慌,说道:“请进来,请进来。” 长老出门把徒弟们叫进来,又叮嘱道:“刚才这老者很讨厌你们。现在进去见面,千万别失礼,都要尊重些。” 八戒说:“我长得俊秀,又斯文,不像师兄那么爱撒泼。” 行者笑着说:“要不是嘴长、耳朵大、脸丑,你也算是个好男子。” 沙僧说:“别争了,这里可不是耍嘴皮子的地方。赶紧进去!赶紧进去!”

于是他们把行囊和马匹都牵到草堂上,一起唱了个喏,坐了下来。那婆婆很贤惠,立刻带着小孩,吩咐去煮饭,准备了一顿素斋,师徒四人吃了。天渐渐黑了,又点起灯来,大家都在草堂上闲聊。长老这才问:“施主贵姓?” 老者说:“姓杨。” 又问年纪,老者说:“七十四岁。” 又问:“有几个儿子?” 老者说:“只有一个。刚才妈妈带着的是小孙子。” 长老说:“请令郎出来相见,我好行礼。” 老者说:“那孩子不值得行礼。我命苦,养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他现在不在家。” 三藏问:“他在哪里做事?” 老者点头叹气说:“可怜啊!可怜啊!他要是肯好好做事,那就是我的福气了!那孩子一心只生恶念,不务正业,专门喜欢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结交的都是些狐朋狗友!从五天前出去,到现在还没回来。” 三藏听了,不敢出声,心里暗想:“说不定悟空打死的就是他儿子……” 长老心神不安,欠身说:“善哉!善哉!这么好的父母,怎么生出这么忤逆的儿子!” 行者走上前说:“老官儿,像这样不成器、干坏事的儿子,连累父母,留着他有什么用!等我帮你把他找来,打死算了。” 老者说:“我也想把他送走,可再没有别的儿子了,虽然他不成器,但还是得留着他给我养老送终。” 沙僧和八戒笑着说:“师兄,别管闲事,你我又不是官府的人。他家儿子不争气,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还是请施主给我们一些稻草,我们在那边搭个铺睡觉,明天一早赶路。” 老者立刻起身,让沙僧到后园拿了两捆稻草,让他们在园中的草团瓢里休息。行者牵了马,八戒挑了行李,和长老一起到草团瓢里安歇,暂且不提。话说那伙贼里面,果然有老杨的儿子。当天早上在山前,行者打死了两个贼首,他们都四散逃命。大概到了四更天的时候,他们又聚在一起,来到门前敲门。老者听到敲门声,立刻披上衣服说:“妈妈,那些人来了。” 妈妈说:“来了就去开门,让他们进来吧。” 老者这才去开门,只见那伙贼都叫嚷着:“饿了!饿了!” 老杨的儿子急忙走进屋里,叫醒他的妻子,让她打米煮饭;可厨房里没有柴了,他就到后园去拿柴,到了厨房,问妻子:“后园里的白马是哪儿来的?” 他妻子说:“是东土取经的和尚,昨晚来这儿借宿,公公婆婆招待了他们一顿晚饭,让他们在草团瓢里睡了。”

那贼听了,走出草堂,拍手大笑说:“兄弟们,运气来了!运气来了!仇人在我家里呢!” 众贼问:“哪个仇人?” 那贼说:“就是打死我们头儿的和尚,来我家借宿,现在就睡在草团瓢里。” 众贼说:“太好了!太好了!抓住这些秃驴,一个个剁成肉酱,一来能得到他们的行囊和白马,二来能给我们头儿报仇!” 那贼说:“先别急。你们先去磨刀。等我把饭煮熟了,大家吃饱了,一起动手。” 于是那些贼真的有的磨刀,有的磨枪。

那老头儿听到那些贼人的话,悄悄跑到后园,叫醒唐僧师徒四人,说道:“那些家伙带着人来了,知道你们在这儿,想要害你们。我这把年纪了,念你们远道而来,不忍心看你们遭难。你们赶紧收拾行李,我从后门送你们出去!” 三藏听了,吓得浑身发抖,赶忙向老者叩头道谢,随后立刻叫八戒牵马,沙僧挑担,行者拿起九环锡杖。老者打开后门,把他们送了出去,之后又悄悄回到前面,上床睡觉。

再说那些贼人磨快了刀枪,吃饱了饭,此时已经是五更天,他们一起到园子里查看,却发现人不见了。于是急忙点灯,找了好一会儿,四处都没有踪迹,只看到后门开着,都叫嚷着:“从后门跑了!跑了!” 众人齐声大喊:“追上去抓住他们!”

一个个跑得飞快,就像离弦之箭,一直追到东方日出,才远远望见唐僧师徒。长老忽然听到喊叫声,回头一看,后面有二三十人,拿着枪刀,气势汹汹地追来,便着急地说:“徒弟啊,贼兵追上来了,这可怎么办!” 行者镇定地说:“放心!放心!老孙去收拾他们。” 三藏拉住马说:“悟空,千万别伤人,把他们吓退就行了。” 行者哪里肯听,急忙抽出金箍棒,转身迎上去,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众贼骂道:“你这秃厮太无礼了!还我大王的命来!” 那伙贼人摆开圈子阵,把行者围在中间,举起枪刀,乱砍乱刺。大圣把金箍棒晃了一晃,变得碗口粗细,对着那伙贼一阵猛打,打得他们七零八落,东倒西歪。被棒子碰到的,不是死就是伤;挨上一点的,骨折皮破。机灵点的贼逃脱了几个,迟钝些的都去见了阎王!

三藏骑在马上,看到打倒了这么多人,吓得赶忙策马往西跑。猪八戒和沙和尚紧紧跟在后面。行者问那些没死但带伤的贼人:“哪个是杨老头儿的儿子?” 那贼人忍着痛,哼哼唧唧地说:“爷爷,那个穿黄衣服的就是!” 行者走上前,夺过刀,把那个穿黄衣服的贼人头砍了下来,提着血淋淋的脑袋,收起铁棒,迈开云步,赶到唐僧马前,举起人头说:“师父,这就是杨老头儿那忤逆的儿子,被老孙把脑袋取来了。” 三藏见了,大惊失色,吓得从马上跌了下来,骂道:“你这泼猴,吓死我了!快拿开!快拿开!” 八戒上前,一脚把人头踢到路旁,用钉钯扒了些土盖上。

沙僧放下担子,搀扶着唐僧说:“师父,您起来。” 长老在地上定了定神,口中立刻念起《紧箍儿咒》,把个行者疼得耳朵发红,脸涨得通红,眼睛发涨,头昏脑涨,在地上直打滚,不停地喊着:“别念!别念!” 长老念了十几遍,还不停口。行者翻着筋斗,竖蜻蜓,疼得难以忍受,只能哀求:“师父饶了我吧!有话就说。别念!别念!” 三藏这才住口,说道:“没什么好说的,我不要你跟着了,你回去吧!” 行者忍着疼,磕头说:“师父,为什么要赶我走啊?” 三藏说:“你这泼猴,太凶狠残暴了,根本不是个取经的人。昨天在山坡下,你打死那两个贼头,我就怪你太狠心。到了晚上,在老者家里,承蒙他赐斋饭,借宿一晚,又开后门放我们逃命。虽然他儿子不成器,但和我们没关系,你也不该把他斩首;更何况你还杀了这么多人,害了多少性命,伤了天地间多少和气。我屡次劝你,你却一点善念都没有,留你有什么用!快走!快走!不然我又要念咒语了!” 行者害怕,连忙说:“别念,别念!我走就是了!” 说完,一个筋斗云,无影无踪,瞬间就不见了。唉!这正是:心中有凶狂之念,就难以修炼成丹;精神无法安定,就难以成就大道。毕竟不知道大圣去了哪里,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