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话说孙大圣满心懊恼,在空中徘徊。他本想回花果山水帘洞,可又担心洞里的小妖笑话自己出尔反尔,不像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要是投奔天宫,又怕天宫里容不下自己久住;想去海岛,却羞于面对三岛的诸位神仙;打算投奔龙宫,又拉不下脸向龙王求助。他实在是无依无靠,心里暗自思量:“罢了!罢了!罢了!我还是回去找师父,这才是修成正果的正道。”

于是,他按下云头,径直来到三藏的马前,恭恭敬敬地侍立着说:“师父,这次就饶了弟子吧!以后我绝不再行凶,一定听从师父的教诲。求您让我继续保您去西天取经。” 唐僧看到他,理都不理,拉住马缰绳,立刻念起了《紧箍儿咒》。一遍又一遍,足足念了二十多遍,把大圣疼得倒在地上,金箍都陷进肉里一寸多深,这才住口说道:“你不回去,又来缠着我干什么?” 行者苦苦哀求:“别念!别念!我有自己的生活,只是怕没了我,您去不了西天。” 三藏发怒道:“你这泼猴,杀生害命,连累我多少次了!现在我真的不要你了!能不能去西天,和你没关系!快走,快走!再晚点儿,我又要念咒语了。这次绝对不停口,把你的脑浆都勒出来!”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心意已决,毫无回转的余地,无可奈何,只好又驾起筋斗云,升上空中。突然,他醒悟过来:“这和尚太负心了,我去普陀崖找观音菩萨评评理。”

好大圣,拨转筋斗云,不到一个时辰,就早早来到南洋大海,收起祥光,径直来到落伽山上,闯进紫竹林中。忽然,木叉行者迎面走来,行礼问道:“大圣要去哪里?” 行者说:“我要见菩萨。” 木叉便领着行者来到潮音洞口,又见善财童子行礼问道:“大圣为何而来?” 行者说:“我有事要向菩萨告状。” 善财童子一听 “告状” 两个字,笑着说:“你这猴儿,嘴可真刁!还像当初我抓住唐僧时,你欺负我那样!我们菩萨大慈大悲,心怀大愿,是大乘佛法的修行者,救苦救难,法力无边,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要告她?” 行者本来就满肚子闷气,一听这话,怒火中烧,大喝一声,把善财童子吓得往后退了几步,说道:“你这忘恩负义的小畜生,真是愚蠢至极!你当年作怪成精,是我请菩萨收了你,让你皈依正道,现在你得以极乐长生,自在逍遥,与天同寿,还不感谢老孙,反倒这般无礼!我是真有急事来求菩萨,怎么能说我刁嘴要告菩萨?” 善财童子陪着笑脸说:“你还是个急性子。我跟你开个玩笑,你怎么就生气了?”

正说着,只见白鹦哥飞来飞去,知道是菩萨在呼唤。木叉与善财便在前面引路,来到宝莲台下。行者看到菩萨,立刻倒身下拜,忍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让木叉与善财把他扶起来,说道:“悟空,有什么伤心事,详细说来。别哭,别哭!我会帮你救苦消灾。” 行者流着泪再次下拜说:“当年我在凡间,也没受过这般窝囊气!自从承蒙菩萨解救了我的天灾,让我入了佛门,保护唐僧去西天拜佛求经,我舍生忘死,帮他解除魔障,就像从老虎嘴里夺脆骨,从蛟龙背上揭鳞片一样艰难。只盼着能修成正果,洗清罪孽,消除邪念,可谁知那长老背信弃义,完全迷失了善念,也不分青红皂白,根本不体谅我的辛苦!” 菩萨说:“那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给我听听。” 行者便把打死草寇的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详细讲了一遍。说唐僧因为他打死了很多人,心里怨恨,也不管对错,就念《紧箍儿咒》,赶了他好几次。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所以特地来向菩萨倾诉。菩萨说:“唐三藏奉旨意前往西方,一心想要做个善良的僧人,绝不愿轻易伤人性命。像你有这么大的神通,何苦打死这么多草寇!草寇虽然品行不端,但到底也是人,不该打死。这和打死妖禽怪兽、鬼魅精魔可不一样。打死那些妖怪,是你的功绩;打死这些人,就是你的不仁。你只要把他们赶走,自然就能救你师父。依我看,还是你做得不对。”

行者含着泪叩头说:“就算是弟子做得不好,也应该将功赎罪,不该就这样把我赶走。还望菩萨大发慈悲,念念《松箍儿咒》,把金箍取下来,还给您,让我回水帘洞去逃命吧!” 菩萨笑着说:“《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给我的。当年派我去东土寻找取经人,赐给我三件宝贝,分别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还秘密传授了我三篇咒语,可没有什么《松箍儿咒》。” 行者说:“既然这样,那我告辞菩萨,走了。” 菩萨问:“你离开我,要去哪里?” 行者说:“我去西天,向如来佛祖告状,求他念《松箍儿咒》。” 菩萨说:“你先别急,我看看吉凶如何。” 行者说:“不用看了,现在这样就已经够倒霉的了。” 菩萨说:“我不是看你,我是看唐僧的吉凶。”好菩萨,端坐在莲台上,运起神通,洞察三界,慧眼遥观,遍览宇宙。不一会儿,开口说道:“悟空,你师父马上就有性命之忧,不久就会来找你。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去跟唐僧说,让他还和你一起去取经,修成正果。” 孙大圣只好听从,不敢轻举妄动,恭恭敬敬地侍立在宝莲台下,暂且不提。

再说唐长老赶走行者后,让八戒牵马,沙僧挑担,连马一共四口,向西走了不到五十里路,三藏拉住马缰绳说:“徒弟,从五更天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马温气得够呛,这半天又饿又渴,谁去化些斋饭来给我吃?” 八戒说:“师父,您先下马,我看看附近有没有村庄,去化斋饭。” 三藏听了,从马上下来。呆子驾起云头,在半空中仔细查看,只见满眼都是山岭,根本看不到有人家。八戒按下云头,对三藏说:“没地方化斋饭。一眼望去,一个庄舍都没有。” 三藏说:“既然没有化斋的地方,弄些水来解渴也行。” 八戒说:“我去南山的山涧下取些水来。” 沙僧立刻把钵盂递给八戒。八戒托着钵盂,驾着云雾走了。长老坐在路旁,等了很久,也不见八戒回来,可怜他口干舌燥,难以忍受。有诗为证:

保神养气才叫做精,人的情性原本是由先天禀性所定。

心乱神昏就会百病丛生,形体衰弱、精气衰败,道业就会倾塌。

三花聚顶不成,只是白白劳碌,四大皆空,枉费争斗。

土木无法建功,金水断绝,法身疏懒,什么时候才能修成正果!

沙僧在旁边,看到三藏饥渴难耐,八戒又取水不来,只好稳住行囊,拴牢白马,说道:“师父,您在这里歇着,我去催催水。” 长老含着泪,默默点头回应。沙僧急忙驾起云光,也向南山而去。

师父独自一人,又渴又难受。正在焦急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吓得长老站起身来查看,原来是孙行者跪在路旁,双手捧着一个瓷杯说:“师父,没有老孙,您连水都喝不上。这杯凉水,您先喝了解解渴,我再去化斋饭。” 长老说:“我不喝你的水!就算立刻渴死,我也认了!不要你了!你走吧!” 行者说:“没有我,您去不了西天。” 三藏说:“能不能去西天,和你没关系!你这泼猴!干嘛一直缠着我!” 那行者脸色一变,发起怒来,大声骂道:“你这个狠心的秃驴,太看不起我了!” 他抡起铁棒,丢了瓷杯,朝着长老的脊背上砸了一下。长老顿时昏晕在地,说不出话来。行者拿起两个青毡包袱,驾起筋斗云,不知去向。

再说八戒托着钵盂,直奔山南坡下。忽然,他看到山凹处有一座草舍人家。原来之前查看的时候,被高山挡住了视线,没看到,现在走到跟前,才知道是有人家。呆子心想:“我这副丑模样,人家肯定怕我,白费心思,肯定化不到斋饭。…… 得变个模样!得变个模样!……”

好个呆子,捻起诀,念起咒,把身子摇了七八下,变成一个面黄肌瘦、像是得了痨病的和尚,嘴里哼哼唧唧的,慢慢靠近门前,喊道:“施主,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贫僧从东土来,要去西天取经。我师父在路上又饥又渴,您家里要是有锅巴冷饭,求您施舍一些救救急。” 原来这家的男人都出去插秧种谷了,只有两个女人在家。她们刚煮好午饭,盛了两盆,正准备送到田里去,锅里还有些饭和锅巴没盛完。女人看到他这副病容,又听他说从东土去西天的话,担心他是病糊涂了胡说八道,又怕他跌倒死在门口,只好敷衍着,把剩饭和锅巴满满地装了一钵盂给他。

呆子拿着钵盂转身回来,变回本相,沿着原路返回。正走着,听到有人喊 “八戒”。八戒抬头一看,原来是沙僧站在山崖上喊道:“这边来!这边来!” 八戒下了山崖,走到跟前说:“这山涧里有这么好的清水你不舀,你去哪儿了?” 八戒笑着说:“我到这里,看到山凹里有户人家,就去化了这一钵干饭回来。” 沙僧说:“饭是需要,可师父渴得厉害,怎么弄水呢?” 八戒说:“弄水也容易,你用衣襟兜着这饭,我用钵盂去舀水。”

二人欢欢喜喜地往回走,回到路上,只见三藏脸朝下,倒在尘埃里;白马缰绳松开,在路旁嘶叫着又跑又跳;行李和挑子都不见了踪影。八戒吓得跌脚捶胸,大声叫嚷道:“不用问了!不用问了!这肯定是孙行者赶走的那些贼人的同伙,来这里打死师父,抢走行李了!” 沙僧说:“先去把马拴住!” 他又喊道:“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这真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啊!” 他喊了一声 “师父”,眼里满是泪水,伤心地痛哭起来。八戒说:“兄弟,先别哭。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取经的事暂且别说了。你看着师父的遗体,我把马骑到哪个府州县的乡村店集卖几两银子,买口棺材,把师父埋了,然后我们俩各走各的路,散伙吧。”沙僧实在不忍心舍弃师父,他轻轻将唐僧的身体扳转过来,用自己的脸贴着师父的脸,悲痛地哭喊道:“苦命的师父啊!” 这时,只见长老口鼻中缓缓吐出热气,胸前也还有一丝温暖。沙僧连忙大声喊道:“八戒,快来!师父还活着呢!” 呆子这才急忙上前,扶起师父。长老渐渐苏醒过来,呻吟了一会儿,破口骂道:“你这可恶的泼猴,差点把我打死!” 沙僧和八戒赶忙问道:“是哪个泼猴干的?” 长老没有直接回答,只是不住地叹息。随后,他讨了几口水喝,才缓缓说道:“徒弟们,你们刚一离开,那悟空又来纠缠我。我坚决不肯收留他,他就用棒子打了我,还抢走了青毡包袱。” 八戒听了,气得咬牙切齿,心中的怒火 “噌” 地一下就冒了起来,骂道:“这该死的泼猴子,怎么敢如此无礼!” 他转头对沙僧说:“你照顾好师父,我去那猴子的老巢把包袱讨回来!” 沙僧赶忙劝阻道:“你先别发怒。我们先扶师父到那山凹处的人家,化些热茶汤,把之前化来的饭热热,给师父调养一下身体,然后再去寻找悟空。”

八戒听从了沙僧的建议,小心翼翼地把师父扶上马,拿起钵盂,兜着冷饭,径直来到那户人家门口。只见家里只有一个老婆子在,老婆子一看到他们,吓得慌忙躲了起来。沙僧双手合十,恭敬地说道:“老母亲,我们是东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经的。师父身体有些不舒服,特意到府上,想化一口热茶汤,给他吃饭。” 老婆子说道:“刚才有个像是得了食痨病的和尚,说是从东土来的,已经化了斋饭走了,怎么又冒出个东土来的?我家里没人,你们还是去别处吧。” 长老听了,扶着八戒,下马躬身说道:“老婆婆,我有三个徒弟,我们齐心协力,保护我前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只因为我的大徒弟 —— 名叫孙悟空 —— 他生性凶恶,不遵守善道,所以我把他赶走了。没想到他偷偷跑来,在我背上打了一棒,抢走了我的行囊和衣钵。现在我想派一个徒弟去找他讨回东西,因为在路上不是休息的地方,所以特地来老婆婆府上暂时歇息一会儿。等讨回行李就走,绝对不敢久留。” 老婆子疑惑地说:“刚才那个食痨病黄胖和尚,他化斋去了,也说是东土往西天去的,怎么又来一伙?” 八戒忍不住笑着说:“那就是我。因为我长得嘴长耳大,怕你们家害怕,不肯给斋饭,所以才变成那副模样。你不信的话,我兄弟衣兜里装的不就是你家给的锅巴饭吗?”

老婆子认出确实是自己给的饭,便不再拒绝他们,让他们坐了下来,然后烧了一罐热茶,递给沙僧泡饭。沙僧马上用热茶泡了冷饭,端给师父。师父吃了几口,定了定神,过了好一会儿,问道:“谁去讨回行李?” 八戒自告奋勇地说:“前年师父赶他回去的时候,我曾经去找过他一次,认得他的花果山水帘洞。让我去!让我去!” 长老却说道:“你去不了。那泼猴原本就和你不和,你说话又粗鲁,说不定一两句话不合,他就要打你。还是让悟净去吧。” 沙僧答应道:“我去,我去。” 长老又叮嘱沙僧说:“你到了那里,要看情况行事。他要是肯把包袱给你,你就假意道谢,把包袱拿回来;要是不肯,千万别和他争执,直接到南海找菩萨,把情况告诉她,请菩萨去问他要。” 沙僧一一记在心里,然后对八戒说:“我现在去寻找悟空,你千万不要烦躁,好好照顾师父。在这户人家也别撒野,免得他们不肯给饭吃。我很快就回来。” 八戒点头说:“我知道了。不过你去了,不管讨不讨得到包袱,都要早点回来,可别落得个两头落空的下场。” 沙僧于是念起口诀,驾起云光,径直朝着东胜神洲飞去。真可谓是:

身体在此,神魂却早已飘飞,心不在焉,没有炉火,又怎能炼丹。

黄婆离开主人,去寻求金老的帮助,木母请师受阻,无奈师父病容憔悴。

此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返回,这次也难以估量几时能够归来。

五行生克,情感不顺,只盼着心猿早日回归,重新踏上取经之路。

沙僧在半空中飞行,经过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东洋大海。忽然听到波涛汹涌的声音,他低头一看,只见海面上黑雾弥漫,阴气浓重,苍茫的大海遮住了太阳,清晨的光线也透着丝丝寒意。他无心欣赏这景色,朝着仙山的方向飞过瀛洲,向东一直抵达花果山的地界。他顺着海风,踏着水势,又飞行了许久,终于望见那如排戟般的高峰和似悬屏的峻壁。他来到峰头,按下云头,寻找下山的路,去探寻水帘洞。走近时,只听到一片喧闹声,只见山中无数猴精正在吵吵嚷嚷。沙僧又走近一些,仔细观看,原来是孙行者高高地坐在石台之上,双手捧着一张纸,正大声地念着:

“东土大唐王皇帝李,驾前敕命御弟圣僧陈玄奘法师,前往西方天竺国娑婆灵山大雷音寺,专门拜谒如来佛祖求取真经。朕因为重病缠身,魂魄游历地府,幸好阳寿未尽,承蒙冥君放我回生,于是广设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承蒙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金身显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以超度幽冥亡魂。特地派遣法师玄奘,远渡千山,寻求经偈。倘若经过西方各国,望能广结善缘,依照牒文行事。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自从离开大唐大国以来,历经诸多邦国,中途收得大徒弟孙悟空行者,二徒弟猪悟能八戒,三徒弟沙悟净和尚。”

行者念完又从头再念。沙僧听到他念的是通关文牒,忍不住走上前去,厉声高喊道:“师兄,你念师父的关文做什么?” 行者听到声音,急忙抬头,却没认出是沙僧,喊道:“拿来!拿来!” 众猴立刻围了上来,连拖带拽地把沙僧带到近前,喝道:“你是什么人,竟敢擅自靠近我们的仙洞?” 沙僧见行者变了脸色,不肯相认,只好向他行礼,说道:“师兄,之前确实是师父性子急躁,错怪了你,还念了几遍紧箍咒,把你赶回家。一来我们没能及时劝解,二来又因为师父又饥又渴,我们去寻找水和斋饭。没想到师兄你好心回来,却又怪师父不讲情面,不肯留你,于是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还抢走了行李。后来我们救醒师父,特地来拜见师兄。如果你不怨恨师父,还念着昔日他解脱你的恩情,就和我一起带着行李回去见师父,一同前往西天,修成正果。倘若你怨恨太深,不肯回去,求你千万把包袱给我,你就在这深山之中,安享晚年,这样也算是两全其美。”

行者听了,冷冷地笑道:“贤弟,你这话可不合我的心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是因为我不想去西方,也不是因为我爱待在这里。我现在已经熟读了牒文,打算自己去西方拜佛求经,然后送到东土,这样我独自成就大功,让南赡部洲的人尊我为祖师,万代传扬我的名声。” 沙僧笑着说:“师兄,你这话可不对。从来就没有‘孙行者取经’这一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本是让观音菩萨到东土寻找取经人,让我们历经千难万险,遍访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经说过:取经人是如来的门生,号金蝉长老。只因为他不听佛祖讲经,被贬下灵山,转生到东土,让他在西方修成正果,重修正道。一路上注定会有这些魔障,于是解脱我们三人,给取经人做护法。师兄你要是没有唐僧,哪个佛祖会把经传给你!那岂不是白白费了一番心思?” 行者说:“贤弟,你原来是个糊涂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以为你有唐僧,和我一起保护他,我就没有唐僧了?我这里另外选了一个有道的真僧,老孙我独自扶持他,有什么不可以!已经选好明天就出发。你要是不信,等我把他请出来给你看看。” 他喊道:“小的们,快请老师父出来。” 众猴果然跑进去,牵出一匹白马,带出一个唐三藏,后面跟着一个八戒,挑着行李;还有一个沙僧,拿着锡杖。

沙僧见了,顿时大怒,骂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哪里又冒出一个沙和尚!休得无礼!吃我一杖!” 好个沙僧,双手举起降妖杖,朝着假沙僧劈头打去,一下就把假沙僧打死了,原来这是一个猴精变的。行者见状恼羞成怒,抡起金箍棒,率领众猴,把沙僧团团围住。沙僧在包围圈中东冲西撞,好不容易打出一条路口,驾起云雾逃走,嘴里喊道:“这泼猴如此无赖,我去告菩萨!” 行者见沙僧打死了一个猴精,把沙和尚逼走了,也不去追赶,回到洞里,让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到一边,剥了皮,把肉煎炒了,然后拿出椰子酒、葡萄酒,和群猴一起吃喝起来。接着,他又选了一个会变化的妖猴,变成沙和尚的模样,重新教导,准备前往西方,暂且不提。

沙僧驾着云离开了东海,飞行了一昼夜,来到了南海。正飞行时,远远就望见落伽山,他急忙赶过去,在山前缓缓停下云雾,仔细观看。好一个美妙的地方!果然是:

包含乾坤之奥秘,汇聚天地之精华。容纳百川,能让太阳沐浴,星辰沉浸;众流归聚,能掀起风浪,荡漾月光。潮水涌起,能让大鲲变化;波涛翻腾,有巨鳌遨游。海水连通西北海,波浪与正东洋相合。四海相连,同属一个地脉,仙方洲岛各有仙宫。且不说满地都是如蓬莱般的仙境,单看这普陀云洞。好景致啊!山头的霞彩壮大了元气,岩下的祥风荡漾着月晶。紫竹林中孔雀飞舞,绿杨枝上灵鹦啼鸣。琪花瑶草年年秀丽,宝树金莲岁岁生长。白鹤多次在山顶盘旋,素鸾数次降临山亭。游鱼也懂得修炼真性,跃浪穿波,前来听讲经法。

沙僧缓缓步行在落伽山上听讲经法。

沙僧缓缓步行在落伽山上,欣赏着这仙境。只见木叉行者迎面走来,问道:“沙悟净,你不保护唐僧取经,来这里做什么?” 沙僧行礼完毕,说道:“有一件事特地来拜见菩萨,麻烦你为我引见一下。” 木叉心里明白他是来找行者的,也不多问,就先进去对菩萨说:“外面有唐僧的小徒弟沙悟净前来朝拜。” 孙行者在台下听到,笑着说:“这肯定是唐僧遇到麻烦,沙僧来请菩萨了。” 菩萨立刻让木叉到门外把沙僧叫进来。沙僧倒身下拜,拜完抬头,正准备诉说之前的事情,忽然看见孙行者站在旁边,他等不及说话,就抽出降妖杖,朝着行者劈脸打去。行者却不还手,闪身躲开。沙僧嘴里破口大骂:“你这个犯下十恶大罪、造反的泼猴!你又来欺骗菩萨了!” 菩萨喝道:“悟净,别动手。有什么事,先跟我说。”沙僧收起宝杖,再次在台下下拜,气冲冲地对菩萨说:“这猴子一路上行凶作恶,数不胜数。前几天在山坡下打死了两个剪径的强盗,师父责怪他;没想到晚上住在贼窝主人家里,他又把一伙贼人全部打死,还血淋淋地提着一个人头给师父看。师父吓得从马上跌下来,骂了他几句,就把他赶走了。我们分别之后,师父又饥又渴,让八戒去寻水。等了很久都没回来,又让我去找他。没想到孙行者见我们两个不在,又回来用铁棍打了师父,抢走了两个青毡包袱。我们回来后,把师父救醒,特地到他的水帘洞找他讨包袱。没想到他变了脸,不肯认我,还把师父的关文念了又念。我问他念来做什么,他说不保护唐僧了,他要自己去西天取经,送到东土,把这功劳算在自己头上,让自己成为祖师,万古传扬。我又说:‘没有唐僧,哪个佛祖会把经传给你?’他说他选了一个有道的真僧。等请出来一看,果然是一匹白马,一个唐僧,后面跟着八戒、沙僧。我说:‘我就是沙和尚,哪里又冒出一个沙和尚?’我冲上前去,打了他一宝杖,原来是个猴精。他就率领众猴来抓我,所以我特地来请菩萨。不知道他会驾筋斗云,提前到了这里;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花言巧语,来欺骗菩萨。” 菩萨说:“悟净,别冤枉人。悟空来到这里,到现在已经四天了。我根本没有放他回去,他哪里会有另请唐僧,自己去取经的想法?” 沙僧说:“现在水帘洞就有一个孙行者,我怎么敢欺骗您?” 菩萨说:“既然这样,你别着急,让悟空和你一起去花果山看看。是真的就难以磨灭,是假的就容易除掉。到那里自然就会真相大白。” 大圣听了,立刻和沙僧向菩萨告辞。这一去,到那花果山前分辨是非黑白,水帘洞口辨别真假邪正。毕竟不知道他们如何分辨,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