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有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这样写道:十二时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五年十万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纵火光愁。水火调停无损处,五行联络如钩。阴阳和合上云楼,乘鸾登紫府,跨鹤赴瀛洲。

这首词,专门讲述唐三藏师徒四人,调和水火,心境清凉。他们借到纯阴宝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熊熊烈火,没几天就走过了八百里路程。师徒几人逍遥自在,继续向西前行。此时正值秋末冬初,他们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野菊的残花纷纷飘落,新梅的嫩蕊悄然萌生。村村都在收纳庄稼,处处飘着美食的香气。平地上树木凋零,远处山峦显露;曲折的山涧寒霜浓重,幽静的山谷清澈安宁。应钟之气奏响,万物蛰伏潜藏,正值纯阴之月,天地间一片混沌,水德盛行,天气晴朗。地气下降,天气上升。彩虹隐匿不见,池沼渐渐结冰。悬崖上悬挂的藤花衰败,松竹因凝寒而颜色愈发青翠。

师徒四人走了许久,前方又出现一座城池。唐僧拉住马,对徒弟们说:“悟空,你看那边楼阁高耸,是什么地方?” 行者抬头望去,只见一座城池。那城池当真不凡:

地势如龙蟠,城似虎踞般坚固。四面有华盖般的山峦环绕,百转千回间,紫色山丘平坦开阔。玉石砌成的桥栏上雕刻着精巧的神兽,黄金打造的台座上列坐着贤明之士。这里真是神州的都会,天府般的瑶京。万里邦畿稳固,千年帝业兴隆。蛮夷都来归服,彰显着君王的恩泽深远;山海都来朝见,盛会热闹非凡。御阶洁净,辇路安宁。酒肆中歌声喧闹,花楼里喜气洋洋。未央宫外的长春树,迎来朝阳,引得彩凤鸣唱。

行者说:“师父,那座城池,是一国帝王居住的地方。” 八戒笑着说:“天下府有府城,县有县城,怎么就看出是帝王的居所呢?” 行者说:“你不知道帝王居住的地方,和府县自然不同。你看它四面有十几座城门,周围有一百多里,楼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要不是帝王的京城,怎么会如此壮丽?” 沙僧说:“哥哥眼光敏锐,虽然看出是帝王所在之处,可这地方叫什么名字呢?” 行者说:“又没有牌匾和旌号,怎么知道呢?得到城中去打听,才能知晓。”

长老骑马,不一会儿就到了城门口。他们下马过桥,走进城门。只见六街三市热闹非凡,货物交易通畅,人们衣冠楚楚,尽显奢华。正走着,忽然看见十几个和尚,个个戴着枷锁,沿街乞讨,模样十分凄惨。三藏感叹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他对行者说:“悟空,你上前去问问他们,为什么遭受这样的罪?” 行者依照师父的话,上前喊道:“那几位和尚,你们是哪个寺庙的?为什么戴着枷锁?” 众和尚纷纷跪倒,说道:“爷爷,我们是金光寺蒙冤受屈的和尚。” 行者问:“金光寺在哪里?” 众和尚说:“转过街角就是。” 行者把他们带到唐僧面前,问道:“你们怎么蒙冤的,说来我听听。” 众和尚说:“爷爷,不知道你们从哪里来,我们看着有些面熟。这里不方便说,请到我们寺里,再详细诉说我们的苦楚。” 长老说:“也好,我们就到他们寺中去,仔细问问缘由。” 众人一同来到山门前,门上横着写着七个金字 “敕建护国金光寺”。师徒们走进寺门,只见:

古旧的殿宇中香灯黯淡,空荡荡的走廊里落叶被风吹扫。凌云的千尺宝塔高耸,几株松树静静伫立,仿佛在养性。满地落花,不见游客经过;檐前蛛网纵横,随意攀爬。空荡荡的架子上挂着鼓,白白悬着钟,绘着壁画的墙壁落满灰尘,彩像也变得模糊不清。讲座空寂,不见僧人;禅堂幽静,只有鸟儿常来。景象凄凉,令人叹息,寂寞之感无穷无尽。佛前虽然设有香炉,可香灰已冷,花朵残败,一切都显得空荡荡的。

三藏心中酸楚,忍不住流下泪来。众和尚戴着枷锁,推开正殿的门,请长老上殿拜佛。长老走进殿中,献上虔诚的香火,叩齿三次。然后转到后面,看见方丈的檐柱上还锁着六七个小和尚,三藏心中十分不忍。到了方丈室,众和尚都来叩头,问道:“各位老爷相貌各异,是不是从东土大唐来的?” 行者笑着说:“这和尚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吗?我们正是从东土大唐来的。你怎么认得?” 众和尚说:“爷爷,我们哪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只是含冤受屈,无处申诉,每天只能呼天喊地。想来是惊动了天神,昨天夜里,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个梦,说有个东土大唐来的圣僧,能救我们的性命,洗清我们的冤屈。今天看到老爷们如此不凡,所以认得出来。”

三藏听了,十分高兴,问道:“你们这里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冤屈?” 众和尚跪地禀告:“爷爷,这座城叫祭赛国,是西方的大地方。当年有四方蛮夷前来朝贡:南方是月陀国,北方是高昌国,东方是西梁国,西方是本钵国。他们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我们这里不用动干戈,不用去征讨,他们就自然把我们奉为上邦。” 三藏说:“既然被奉为上邦,想来是你们国王有道,文武官员贤良。” 众和尚说:“爷爷,文官不贤,武官不良,国君也无道。我们这金光寺,向来宝塔上祥云笼罩,瑞霭高升,夜里放射霞光,万里之外都有人能看见;白天喷吐彩气,四方各国都能一同瞻仰。所以这里被视为天府神京,四方蛮夷都来朝贡。只是三年前,农历七月初一的半夜子时,下了一场血雨。天亮时,家家害怕,户户悲伤。众公卿向国王上奏,不知道上天为何降罪。当时国王请道士打醮,和尚念经,答谢天地。谁知道我们寺里的黄金宝塔被玷污了,这两年外国就不再来朝贡。我们国王想要征伐,众臣进谏说我们寺里的僧人偷了塔上的宝贝,所以才没有祥云瑞霭,外国不来朝贡。昏庸的国王也不查明真相。那些贪官污吏,把我们僧众抓去,严刑拷打,百般逼问。当时我们这里有三辈和尚,前两辈已经被拷打致死,如今又抓了我们这一辈,问罪下狱,戴上枷锁。老爷在上,我们怎么敢昧着良心,盗取塔中的宝贝呢!万望爷爷可怜我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发慈悲,广施法力,拯救我们的性命!”三藏听了,点头叹息道:“这件事隐晦难明。一来是朝廷失了正道,二来是你们有灾。既然天降血雨,玷污了宝塔,当时为什么不启奏国君,以致你们受苦?” 众和尚说:“爷爷,我们都是凡人,怎么能知道天意呢?何况前辈们都没弄清楚,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三藏问:“悟空,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行者说:“差不多是申时前后。” 三藏说:“我本想面见国君倒换关文,奈何这众僧的事情还没弄清楚,难以向国君奏明。我当初离开长安,在法门寺立下心愿:到西方去,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今天到了这里,遇到受冤屈的僧人,都是因为宝塔的缘故。你给我找一把新扫帚,等我沐浴之后,上去扫扫塔,看看这污秽是怎么回事,宝塔不发光的原因是什么。查明真相,才能面见国君奏明此事,解救他们的苦难。”

那些戴着枷锁的和尚听了,连忙到厨房拿了一把厨刀,递给八戒说:“爷爷,你用这刀打开柱子上锁着的小和尚的铁锁,让他去准备斋饭和热水,伺候老爷们吃饭沐浴。我们去街上化缘一把新扫帚,给老爷扫塔用。” 八戒笑着说:“开锁有什么难的?不用刀斧,让我那毛脸的师兄来,他可是开锁的老手。” 行者当真走上前去,施展解锁的法术,用手轻轻一抹,几把锁的锁簧都退落下来。小和尚们都跑到厨房,刷洗锅灶,安排茶饭。三藏师徒们吃了斋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只见那些戴着枷锁的和尚,拿着两把扫帚进来。三藏十分高兴。

正说着,一个小和尚点着灯,来请他们去洗澡。此时满天星光月光交相辉映,谯楼上更鼓齐鸣。正是:

四壁寒风起,万家灯火明。

六街关户牖,三市闭门庭。

钓艇归深树,耕犁罢短绳。

樵夫柯斧歇,学子诵书声。

三藏沐浴完毕,穿上小袖窄衫,束好环绦,脚下换了一双软底公鞋,手里拿着一把新扫帚,对众和尚说:“你们去休息吧,我去扫塔。” 行者说:“塔上既然被血雨玷污,又这么长时间没有光亮,恐怕滋生了邪恶之物;而且夜里安静寒冷,又没有个伴,你自己去恐怕会有危险。老孙和你一起上去怎么样?” 三藏说:“甚好!甚好!” 两人各拿一把扫帚,先到大殿上,点起琉璃灯,烧了香,在佛前拜道:“弟子陈玄奘,奉东土大唐之命,前往灵山拜见我佛如来取经。如今到了祭赛国金光寺,听本寺僧人说宝塔被污,国王怀疑僧人盗宝,僧人含冤受屈,上下难以查明真相。弟子诚心扫塔,希望我佛显威灵,早日揭示宝塔被污的原因,不要让凡夫蒙受冤屈。” 拜完之后,和行者打开塔门,从下层往上扫。只见这座塔:

高耸入云,直插天际。正是那五色琉璃塔,千金舍利峰。楼梯盘旋,如同穿过洞窟;门打开时,好似从笼中走出。宝瓶的影子映照在天边的月亮上,金铎的声音随风传向海上。只见那虚檐斗拱,塔顶留云。虚檐斗拱,巧石造就穿花凤;塔顶留云,浮屠环绕雾中龙。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登上塔顶,仿佛置身九霄之中。层层门上的琉璃灯,有灰尘却没有火光;步步檐前的白玉栏,积满污垢,飞虫聚集。塔心里,佛座上,香烟早已断绝;窗棂外,神面前,蛛网纵横。炉中满是鼠粪,灯盏里油已干涸。只因暗中失去了塔中的宝贝,苦了僧人,性命落空。三藏发愿清扫宝塔,定要让它重现旧时模样。

唐僧用扫帚扫了一层,又上一层。就这样扫到第七层时,已经是二更时分。长老渐渐感到困倦,行者说:“困了就先坐下,等老孙替你扫。” 三藏问:“这塔一共有多少层?” 行者说:“恐怕有十三层呢。” 长老虽然疲惫,但仍坚持说:“一定要扫完,才符合我的心愿。” 又扫了三层,长老腰酸腿痛,就在第十层上坐倒说:“悟空,你替我把那三层扫干净吧。” 行者抖擞精神,登上第十一层,不一会儿又上到第十二层。正在扫的时候,只听到塔顶上有人说话。行者说:“怪哉!怪哉!这都三更天了,怎么会有人在塔顶上说话?肯定是邪物!我上去看看。”

好个猴王,轻手轻脚地夹着扫帚,撩起衣服,钻出前门,踩着云头四处查看。只见在第十三层塔心里,坐着两个妖精,面前摆着一盘饭菜、一只碗和一把壶,正在那儿猜拳喝酒呢。行者施展神通,扔掉扫帚,抽出金箍棒,拦住塔门,大声喝道:“好你个怪物!原来偷塔上宝贝的就是你们!” 两个怪物吓得惊慌失措,急忙起身,拿起壶和碗就乱扔。行者横着铁棒拦住他们,说道:“我要是打死你们,就没人招供了。” 说着,只用金箍棒将他们逼到墙边。那两个妖怪紧紧贴在墙上,动弹不得,嘴里直喊:“饶命啊!饶命啊!这事和我们没关系!偷宝贝的另有其人!” 行者施展擒拿之法,一只手就把其中一个妖怪抓了过来,直接带到第十层塔中,向唐僧报告:“师父,我抓到偷宝贝的贼了!” 三藏正在打瞌睡,忽然听到这话,又惊又喜地问:“是从哪儿抓到的?” 行者把妖怪揪到唐僧面前,让他跪下,说道:“他们在塔顶上猜拳喝酒玩乐呢。老孙听到吵闹声,纵身一跳,跳到塔顶上拦住他们,没怎么用力。只是怕一棒打死了,没人招供,所以就轻轻把他捉来了。师父您快问问他,看他是哪里的妖精,偷的宝贝又藏在什么地方。”那妖怪吓得浑身发抖,口中直叫:“饶命啊!” 随后便如实招供道:“我们俩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派来巡塔的。他叫奔波儿灞,我叫灞波儿奔。他是鲇鱼怪,我是黑鱼精。万圣老龙生了个女儿,叫万圣公主。那公主长得花容月貌,十分美丽。她招了个驸马,叫九头驸马,神通广大。前年,他和龙王来到这里,施展法力,下了一场血雨,弄脏了宝塔,偷走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宝。公主还跑到大罗天上,灵虚殿前,偷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养在潭底,使得那里金光闪闪,日夜明亮。最近听说有个孙悟空要去西天取经,说他神通广大,一路上专门挑别人的毛病,所以龙王经常派我们来这里巡查。要是孙悟空来了,好提前做好准备。” 行者听了,冷冷地笑道:“这些孽畜如此无礼!难怪之前请牛魔王去赴会!原来他们结交这伙坏妖怪,专门干坏事!”

话还没说完,只见八戒和两三个小和尚,从塔下提着两个灯笼走了上来,问道:“师父,扫完塔不睡觉,在这儿说什么呢?” 行者说:“师弟,你来的正好。塔上的宝贝,是万圣老龙偷走的。现在这两个小妖来巡塔,探听我们的消息,刚刚被我抓住了。” 八戒问:“他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妖精?” 行者说:“刚刚他们招供了:一个叫奔波儿灞,一个叫灞波儿奔;一个是鲇鱼怪,一个是黑鱼精。” 八戒一听,立刻举起钉耙要打,说:“既然是妖精,问完口供了,不打死留着干嘛?” 行者说:“你不懂,先留着他们的性命,好去见皇帝说明情况,还能让他们带路去找贼和宝贝。” 好个呆子,真的收起钉耙,一人抓了一个,把两个妖怪都带下了塔。那两个妖怪直喊:“饶命啊!” 八戒说:“正好拿你们这鲇鱼、黑鱼熬点鲜汤,给那些受冤枉的和尚喝!”

两三个小和尚兴高采烈地提着灯笼,引着长老下了塔。一个小和尚先跑去告诉其他和尚:“太好了!太好了!我们有救了!偷宝贝的妖怪已经被爷爷们抓住了!” 行者说:“拿铁链来,穿过他们的琵琶骨,锁在这里。你们看好他们,我们去睡觉,明天再做打算。” 那些和尚都紧紧守着,让三藏师徒安心休息。

不知不觉,天亮了。长老说:“我和悟空去朝廷,倒换关文。” 长老立刻穿上锦襕袈裟,戴上毗卢帽,整理好仪表,稳步前行。行者也整理了一下虎皮裙和绵布直裰,拿上关文,一同前往。八戒问:“怎么不带这两个妖贼?” 行者说:“等我们向皇帝奏明情况,自然会有公文派人来提他们。” 于是,他们来到朝门外。只见朱雀黄龙飞舞,清都绛阙巍峨壮观。三藏来到东华门,对阁门大使行礼说道:“麻烦大人帮我转奏,贫僧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取经的,想面见国君,倒换关文。” 那黄门官果然进去通报,到了台阶前奏道:“外面有两个长相奇特、穿着怪异的僧人,说是南赡部洲东土唐朝派往西方拜佛求经的,想要朝见我王,倒换关文。”

国王听了,传旨宣他们进宫。长老立刻带着行者走进朝廷。文武百官看到行者,都惊恐万分。有的说他是猴和尚,有的说他是雷公嘴和尚。个个吓得胆战心惊,不敢多看。长老在台阶前恭恭敬敬地行礼朝拜,大圣则叉着手,斜站在一旁,若无其事。长老启奏道:“臣僧是南赡部洲东土大唐国派来的,要去西方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取真经。路过贵国,不敢擅自通过。我带有随身关文,恳请陛下查验后放行。” 国王听了,十分高兴,传旨宣唐朝圣僧上金銮殿,还赐了绣墩让他坐下。长老独自上殿,先把关文呈上,然后谢恩坐下。

国王把关文看了一遍,高兴地说:“像你们大唐国王有病,还能选出高僧,不怕路途遥远,来拜我佛取经;而我这里的和尚,却专干偷鸡摸狗的事,败坏国家,让我这个国君蒙羞!” 三藏听了,双手合十说道:“陛下为何这么说呢?” 国王说:“我的国家,是西域的上邦,常有四方蛮夷来朝贡,都因为国内有个金光寺,寺里有座黄金宝塔,塔上光彩照人。可最近被本寺的贼和尚,偷偷盗走了塔中的宝贝,三年来塔上都没有光彩,外国这两年也不来朝贡了。我心里十分痛恨。” 三藏合掌笑着说:“万岁,这可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贫僧昨晚到了贵国都城,一进城门,就看到十几个戴着枷锁的和尚。问他们犯了什么罪,他们说是金光寺蒙冤受屈的。我到寺里仔细审问,发现这事和本寺僧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贫僧夜里扫塔,已经抓住了偷宝的妖贼。” 国王大喜,问道:“妖贼在哪里?” 三藏说:“现在被我的徒弟锁在金光寺里。”

国王一听,急忙降下金牌,传令道:“着锦衣卫速速前往金光寺,把妖贼带来,寡人要亲自审问。” 三藏赶忙上奏说:“万岁,虽说有锦衣卫,可还得让我的徒弟一同前去才行。” 国王问道:“你的高徒在哪里?” 三藏用手指着说:“玉阶旁站着的那位便是。” 国王一看,大吃一惊,说道:“圣僧如此风采翩翩,你的高徒怎么这副模样?” 孙大圣听到这话,大声说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要是只看重外表,又怎能捉得住妖贼呢?” 国王听了,转惊为喜,说道:“圣僧说得在理。朕这里不在乎长相,只盼能抓到贼,找回宝贝,让宝塔恢复光彩才是头等大事。” 接着,国王又吩咐当驾官准备车盖,让锦衣卫好好伺候圣僧去捉拿妖贼。当驾官立刻备好一乘大轿,撑起一柄黄伞,锦衣卫点齐校尉,将行者八抬八簇,一路高声喝道,径直前往金光寺。这一下,惊动了满城百姓,大街小巷,到处都挤满了来看圣僧和妖贼的人。八戒和沙僧听到喝道声,以为是国王派来的官员,赶忙出来迎接,却见行者坐在轿上。呆子满脸笑意,打趣道:“哥哥,你可算是得了个好差事!” 行者下了轿,拉着八戒说:“我怎么就得了好差事了?” 八戒说:“你打着黄伞,坐着八人抬的大轿,这不就是猴王该有的排场吗?所以说你得了个好差事。” 行者说:“别拿我打趣了。” 说着,便解开两个妖怪身上的绳索,押着他们去见国王。沙僧说:“哥哥,也带我一起去吧。” 行者说:“你就在这儿看守行李和马匹。” 那些戴着枷锁的和尚说:“爷爷们都去领受皇恩了,我们在这儿看守。” 行者说:“既然如此,等我向国王奏明情况,再来放你们。” 八戒揪着一个妖贼,沙僧揪着一个妖贼,孙大圣依旧坐进轿里,一行人浩浩荡荡,将两个妖怪押往朝堂。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白玉阶前,行者对国王说:“妖贼已经带来了。” 国王赶忙走下龙床,与唐僧及文武百官一同打量这两个妖怪。只见一个妖怪腮帮子鼓起,乌黑色的鳞片,尖嘴利牙;另一个妖怪皮肤光滑,肚子滚圆,嘴巴巨大,胡须长长的。虽说它们能像人一样走路,但显然是变化而成的。国王问道:“你们是何方贼怪,何处妖精?从哪一年开始侵犯我国国土,又是哪一年偷走我国宝贝的?总共有多少贼徒,都叫什么名字?从实一一招来!” 两个妖怪跪在地上,脖子上鲜血淋漓,却好像感觉不到疼痛,如实招供道:

“三年前的七月初一,有个万圣龙王,带着许多亲戚,住在本国东南方向,离这儿有一百多里路。那里有个碧波潭,所在的山叫乱石。万圣龙王的女儿十分娇美,长得妖娆动人。她招了个九头驸马,神通广大,无人能敌。他们知道您塔上有珍贵的宝物,便和龙王一起合谋做贼。先是下了一场血雨,然后偷走了舍利子。如今那宝贝在龙宫里光芒闪耀,就算是黑夜也如同白昼一般明亮。公主施展本领,偷偷摸摸地又去偷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在潭底滋养宝物。我们俩不是贼头,只是龙王派来的小喽啰。今晚被抓,所供句句属实。”

国王说:“既然招供了,怎么不说说你们自己的名字?” 妖怪回答道:“我叫奔波儿灞,他叫灞波儿奔。我是鲇鱼怪,他是黑鱼精。” 国王吩咐锦衣卫把两个妖怪好好收监,然后传旨:“赦免金光寺众僧的枷锁。快让光禄寺摆宴,就在麒麟殿上感谢圣僧捉贼的功劳,同时商议请圣僧捉拿贼首的事。”

光禄寺立刻准备了荤素两种筵席。国王请唐僧师徒四人到麒麟殿就座,问道:“圣僧法号是什么?” 唐僧双手合十,说道:“贫僧俗家姓陈,法名玄奘。承蒙陛下赐姓唐,贱号三藏。” 国王又问:“圣僧的高徒都叫什么?” 三藏说:“我的徒弟们原本都没有名号。第一个叫孙悟空,第二个叫猪悟能,第三个叫沙悟净,这都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给取的名字。因为他们拜我为师,我又把悟空叫做行者,悟能叫做八戒,悟净叫做和尚。” 国王听后,请三藏坐在上席,孙行者坐在左侧的侧席,猪八戒、沙和尚坐在右侧的侧席,桌上摆满了素果、素菜、素茶、素饭。前面一席荤菜是国王的,下首有一百多席荤菜是文武百官的。大臣们向国王谢恩,徒弟们向师父请罪。大家坐定后,国王举杯敬酒,三藏不敢饮酒,行者他们三个则各自接受了安席酒。下面只听得管弦齐鸣,原来是教坊司在演奏音乐。你看八戒,敞开了肚皮,狼吞虎咽,转眼间,一席果菜就被他吃得干干净净。不一会儿,又添换了汤饭,他依旧吃得一点不剩。巡酒的过来,他也是杯杯不拒。这场筵席,一直热闹到午后才散。

三藏谢过盛宴。国王又挽留道:“这一席只是略表圣僧捉怪的功劳。” 接着吩咐光禄寺:“赶紧把筵席挪到建章宫,再请圣僧商量捉拿贼首、取回宝贝归还宝塔的计策。” 三藏说:“既然要捉贼取宝,就不必再设宴了。贫僧等人这就向陛下告辞,去捉拿妖怪。” 国王不肯,坚持要请他们到建章宫,又摆了一桌酒席。国王举杯问道:“哪位圣僧带领众人出兵,去降妖捉贼?” 三藏说:“让我的大徒弟孙悟空去吧。” 大圣拱手答应。国王问:“孙长老既然要去,需要多少人马?什么时候出城?” 八戒忍不住大声喊道:“哪里用得着什么人马!也不用管什么时辰!趁现在酒足饭饱,我和师兄一起去,保证手到擒来!” 三藏十分高兴,说道:“八戒最近真是勤快啊!” 行者说:“既然这样,就让沙师弟保护师父,我们俩去。” 国王问:“二位长老既然不用人马,那要用什么兵器?” 八戒笑着说:“你家的兵器,我们用不惯。我们兄弟自有随身携带的武器。” 国王听了,立刻拿来大酒杯,为二位长老送行。孙大圣说:“酒就不喝了。只请锦衣卫把那两个小妖带来,我们带着他们当向导。” 国王传旨,立刻把两个小妖提了出来。行者和八戒押着两个小妖,驾起风头,施展摄法,径直往东南方向而去。啊!这真是:君臣一见腾风雾,才识师徒是圣僧。不知道这一去能否成功擒获妖怪,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