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这回故事蕴含因果,劝人一心向善,切不可作恶。人心中生起的每一个念头,神明都能洞察,无论善恶都会有所报应。笨拙与聪慧,两种特质各有其因,若想改变,需从根本入手,摒弃杂念,这才是治愈心灵的良药。趁着在世之时,正该一心修行,切不可虚度光阴。要认清生命的根源,超脱尘世的躯壳,寻求长生之道,牢牢把握机缘。时刻保持内心清明,用智慧去权衡斟酌。贯通精气神的三关,填满心中的欲海,如此管教善良之人能乘鸾跨鹤,超凡脱俗。到那时,心怀怜悯,更加慈悲为怀,最终登上极乐之境。

话说唐三藏一心虔诚向佛,暂且不提有天神暗中护佑。就说那草木之灵,也来与他雅会一宵,助他摆脱了荆棘针刺,不再受萝蓏攀缠。师徒四人继续西行,走了许久,又到了冬末,正值三春时节:

万物生机盎然,斗转星移,大地回春。遍地青草发芽,河堤上柳树抽芽,满眼翠绿。山岭上桃花盛开,如红锦般艳丽,溪水在烟雾笼罩下,波光粼粼,似碧罗般明亮。历经风雨洗礼,天地间满是蓬勃的生机。阳光照耀下,花朵娇艳欲滴,燕子轻盈地衔着苔藓花蕊。山色犹如王维的画作,浓淡相宜,鸟儿的啼鸣,仿佛苏季子的口才,婉转多变。芳菲的花朵铺就锦绣,却无人欣赏,唯有蝶舞蜂歌,似乎饱含深情。

师徒四人也趁着这美景,漫步赏春,不紧不慢地前行。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座高山,远远望去,仿佛与天相接。三藏扬起马鞭,指着高山说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高,看起来就像连接着青天,直插云霄。” 行者说:“古诗里不是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只是形容山极高,高到没有其他山能与之相比,哪有真正能接天的道理!” 八戒问道:“若不能接天,那昆仑山怎么会被称为‘天柱’呢?” 行者解释道:“你有所不知,自古就有‘天不满西北’的说法。昆仑山位于西北乾位,所以有顶天塞空的气势,故而得名天柱。” 沙僧笑着说:“大哥,别跟他说这些好话。他听了,又要拿去跟别人显摆。咱们还是赶路要紧。等上了那座山,自然就知道它有多高了。”

那呆子听了,就赶着沙僧打闹起来。老师父骑着马,速度飞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山崖边。他们一步步往山上走去,只见这座山:

山林中风声飒飒,山涧底流水潺潺。鸦雀都难以飞过,就算是神仙也觉得艰难。千崖万壑,山路曲折蜿蜒。这里尘埃滚滚,人迹罕至,怪石嶙峋,却别有一番景致。有的地方云雾缭绕,如同水波荡漾,有的地方树木繁茂,鸟声喧闹。鹿儿衔着灵芝离去,猿猴采摘桃子归来。狐貉在山崖上跳来跳去,麖獐在岭头自在玩耍。忽然传来虎啸声,令人胆战心惊,斑豹和苍狼拦住了去路。

唐三藏一看,心中不禁害怕起来。孙行者神通广大,只见他挥动一条金箍棒,大喝一声,吓得狼虫虎豹四散逃窜。他开辟出一条道路,带着师父径直登上高山。走过岭头,往山下西边平坦的地方走去,忽然看见祥光笼罩,彩雾弥漫,有一座楼台殿阁,隐隐约约传来悠扬的钟磬声。三藏说:“徒弟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行者抬起头,用手搭着凉篷,仔细观察,只见那地方景色十分美妙:

珍楼宝座,是一座着名的上等寺院。山谷空旷,风声如同大地的乐章,环境寂静,天香飘散。青松带着雨滴,遮蔽着高阁,翠竹留住云雾,守护着讲堂。霞光缥缈,仿佛龙宫显现,色彩斑斓,沙界仿佛也变得更加广阔。朱栏玉户,画栋雕梁。讲经之处香气满座,诵经之声在月光下回荡。鸟儿在丹树中啼鸣,仙鹤在石泉旁饮水。四周琪园里花朵盛开,景色秀丽,三面门打开,仿佛舍卫城的光芒照耀。楼台高耸,门前对着山峦,钟磬声悠扬绵长。窗户打开,微风轻拂,窗帘飘动,烟雾迷茫。这里的僧人神情散淡,没有世俗的浊气,和谐而昌盛。红尘无法沾染,真是一处仙境,这清净的寺院,是极好的修行道场。

行者看完,回来报告说:“师父,那地方确实是一座寺院,只是在这禅光瑞气之中,又透着一些凶气。看这景象,有点像雷音寺,可道路又不太对。我们到了那里,千万不能擅自进去,恐怕会遭遇毒手。” 唐僧说:“既然有雷音寺的景象,说不定就是灵山呢?你可别耽误了我的诚心,辜负了我西行的来意。” 行者说:“不是,不是!灵山的路,我也走过好几遍,可不是这条路!” 八戒说:“就算不是灵山,也肯定有好人住在那里。” 沙僧说:“别再猜疑了。这条路肯定会从那寺院门口经过,是不是雷音寺,一看便知。” 行者说:“悟净说得有道理。”

那长老挥鞭策马,加快速度,来到山门前,看见 “雷音寺” 三个大字,吓得从马上滚下来,摔倒在地,嘴里骂道:“你这泼猴!要害死我啊!明明就是雷音寺,还骗我!” 行者赔着笑脸说:“师父别生气。你再仔细看看。山门上是四个字,你怎么只念出三个来,还怪我?” 长老战战兢兢地爬起来再看,果然是四个字,写的是 “小雷音寺”。三藏说:“就算是小雷音寺,里面肯定也有佛祖。经书上说有三千诸佛,想必不在同一个地方:比如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这不知道是哪位佛祖的道场。古人说:‘有佛就有经,没有固定的地方也有宝贝。’我们进去看看吧。” 行者说:“不能进去。这里凶险多,吉祥少。要是出了什么事,你可别怪我。” 三藏说:“就算没有佛,也肯定有佛像。我身为弟子,心愿就是遇到佛就礼拜,怎么会怪你呢?” 随即让八戒取出袈裟,换上僧帽,整理好衣冠,举步向前走去。只听见山门里有人喊道:“唐僧,你从东土来拜见我佛,怎么还这么怠慢?” 三藏听了,立刻下拜。八戒也跟着磕头,沙僧也跪了下来。只有大圣牵着马,收拾着行李,跟在后面。他们刚进入到二层门内,就看见如来大殿。殿门外的宝台之下,整齐地排列着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比丘尼、优婆塞,还有无数的圣僧和道者。这里真可谓香花艳丽,瑞气缤纷。长老和八戒、沙僧吓得一步一拜,拜到灵台跟前。行者却公然不拜。又听见莲台座上有人厉声高叫:“那孙悟空,见到如来为何不拜?” 行者仔细一看,发现是假的,于是丢下马匹和行囊,拿起金箍棒,大喝道:“你们这群孽畜,胆子也太大了!怎么敢假托佛名,败坏如来的清誉!别跑!” 说着,双手抡起金箍棒,上前就打。只听见半空中 “叮” 的一声,落下一副金铙,把行者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合在了金铙里面。猪八戒和沙和尚吓得连忙挥动钯杖,却被一群阿罗、揭谛、圣僧、道者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他们两个措手不及,都被抓住了。接着,三藏也被捉住,师徒三人全都被绳索捆绑得结结实实。

原来,那坐在莲花座上假扮佛祖的,是个妖王,那些阿罗等都是小怪。他们收起佛祖的模样,立刻现出妖身。把师徒三人抬到后面藏了起来。把行者合在金铙之中,永远不打开,就放在宝台之上,限他三昼夜化为脓血。等他化为脓血后,再把唐僧三人放进铁笼里蒸熟吃掉。这正是:

碧眼猢儿识假真,禅机见像拜金身。

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

邪怪生强欺本性,魔头怀恶诈天人。

诚为道小魔为大,错入旁门枉费身。

这时,群妖把唐僧师徒三人藏在后面,把马拴在后边,把他们的袈裟、僧帽放在行李担里,也一并收藏起来。一切安排妥当,严密看守,暂且不提。

再说行者被合在金铙里,里面黑洞洞的,热得他满身是汗,他左拱右撞,却怎么也出不去。急得他用铁棒乱打,可那金铙却纹丝不动。他心里没了主意,想用力把身子往外挣,试图挣破金铙。于是他捻了个诀,身子瞬间变得有千百丈高,可那金铙也随着他的身子变大,严丝合缝,没有一丝光亮透进来。他又捻诀把身子变小,小得像芥菜子儿,那金铙也跟着变小,连个小孔都没有。他又对着铁棒吹了口仙气,喊道:“变!” 铁棒立刻变成了幡竿一样,撑住金铙。他又从脑后拔下两根长毫毛,喊道:“变!” 毫毛变成了梅花头五瓣钻儿,在棒下钻了千百下,只钻得发出响亮的声音,却再也钻不动分毫。行者着急了,捻了个诀,念起 “唵静法界,乾元亨利贞” 的咒语。这咒语一念,把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拘到了金铙外面。众神问道:“大圣,我们都在保护着师父,不让妖魔伤害他,你又拘唤我们来做什么?” 行者说:“我那师父,不听我的劝解,就算被害死也不冤枉!只是你们赶紧施展法术,把这铙钹掀开,放我出去,再做打算。这里面不透光亮,我浑身燥热,都快闷死了!” 众神真的去掀铙钹,可那铙钹就像长在一起似的,怎么也揭不开。金头揭谛说:“大圣,这铙钹不知道是什么宝贝,从上到下,严丝合缝地合成了一块。我们神力微薄,根本掀不动。” 行者说:“我在里面,使了多少神通,也动不了它分毫。”

揭谛听了,就让六丁神保护着唐僧,六甲神看守着金铙,众伽蓝在前后查看情况。他自己则驾起祥光,转眼间,闯进了南天门。他来不及等待宣召,径直来到灵霄宝殿之下,向玉帝俯伏启奏道:“主公,我是五方揭谛使。如今齐天大圣保护唐僧取经,路过一座山,名叫小雷音寺。唐僧错把这里当成灵山,进去参拜,没想到是妖魔假扮的,困住了他们师徒,还把大圣合在一副金铙里面,进退无路,眼看就要死了。特来向您启奏。” 玉帝立刻传旨:“派二十八宿星辰,快去解救他们,降伏妖怪。”

那些星宿不敢耽搁,跟着揭谛出了天门,来到山门之内,此时已是二更时分。那些大小妖精,因为捉住了唐僧,老妖都给他们犒赏了一番,各自去睡觉了。众星宿也不惊动他们,都来到铙钹外面,报告说:“大圣,我们是玉帝派来的二十八宿,来救你了。” 行者听了非常高兴,说道:“你们用兵器把它打破,老孙就能出来了!” 众星宿说:“不敢打。这东西是浑金打造的宝贝,一打肯定会响;一响就会惊动妖魔,到时候就更难救你了。我们用兵器撬它,你在里面只要看到有一点光亮,就赶紧出来。” 行者说:“好。” 只见他们有的使枪,有的使剑,有的使刀,有的使斧,扛的扛,抬的抬,掀的掀,撬的撬,折腾到三更天,那金铙却纹丝不动,就像铸造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行者在里面东看看,西望望,爬过来,滚过去,却一点光亮都看不到。亢金龙赶忙安慰道:“大圣,您先别着急。依我看,这宝贝肯定是个如意之物,必然能随心变化。您在那金铙里面,找找合缝的地方,用手摸准了。我把角尖儿拱进去,您再设法变化身形,顺着松动的地方脱身。” 行者觉得有理,便在金铙里摸索起来。亢金龙将自己身子变小,那角尖细得如同针尖,顺着铙钹的合缝口,小心翼翼地伸了进去。可怜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穿透到里面。随后,亢金龙施展法术,大喊:“长!长!长!” 他的角瞬间长到碗口粗细。可那铙钹口也奇怪,不像是金铸的,倒像是皮肉长成的,紧紧咬住亢金龙的角,四周连一丝缝隙都没有。行者摸到了角,焦急地喊道:“不行啊!上下一点松动的地方都没有!没办法,你忍着点疼,带我出去。” 大圣当机立断,把金箍棒变成一把钢钻,在那角尖上钻了个小孔,接着将自己身子变得像芥菜子儿那般大小,钻进钻眼里蹲着,喊道:“快把角拔出去!快把角拔出去!” 亢金龙又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把角拔了出来,累得力尽筋疲,瘫倒在地上。

行者从角尖的钻眼里钻出来,恢复原身,抽出铁棒,对着铙钹 “当” 的就是一击,这声响如同铜山崩塌、金矿炸裂。可惜佛门的这宝贝,被打得粉碎,变成了千百块散碎的金子!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把二十八宿吓得惊慌失措,五方揭谛也毛发竖起。大小群妖都从睡梦中惊醒。老妖王在睡梦中被惊醒,慌乱起身,匆忙披上衣服,急忙擂响战鼓,召集群妖,各自拿起兵器 —— 此时天已将亮 —— 一群人蜂拥赶到宝台之下。只见孙行者和众星宿围在破碎的金铙旁,老妖王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小的们!把前门紧紧关上,别让人跑了!”

行者听到命令,立刻带着众星宿,驾着云跳到九霄之上。那妖王收起碎金,整顿妖卒,列阵在山门外。妖王满心怨恨,无奈之下披挂整齐,手持一根短软狼牙棒,走出营寨高声叫道:“孙行者!有种别跑远!快过来与我大战三合!” 行者按捺不住,带着众星宿落下云头,定睛打量那妖精的模样。只见他:

头发蓬乱,头上勒着一条扁薄金箍;眼睛圆睁,两道黄眉向上竖起。鼻子像悬胆,鼻孔大张;嘴巴四方,牙齿尖锐。身穿一副叩结连环铠,腰间系着一条生丝攒穗绦。脚蹬一双乌喇鞋,手里握着一根狼牙棒。这模样似兽又非兽,相貌非人却像人。

行者挺着铁棒喝道:“你是个什么怪物,竟敢假扮佛祖,霸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那妖王道:“你这猴儿不知我的厉害,才敢冒犯我的仙山。这里叫小西天。我修行有成,得了正果,上天赐给我这宝阁珍楼。我叫黄眉老佛。这里的人不知道,都叫我黄眉大王、黄眉爷爷。我早就知道你往西去,有点本事,所以设下佛像,显显能耐,引你师父进来,想跟你比试比试。要是你能斗得过我,就饶了你们师徒,让你们修成正果;要是斗不过,就把你们打死,我去见如来取经,让我来修成正果,弘扬佛法!” 行者冷笑道:“妖精,少吹牛!要比试,就快上来吃我一棒!” 那妖王满脸得意,挥动狼牙棒迎了上去。这一场恶战就此展开:

两条棒,各有不同,细细说来形状各异:一条短软的,是佛门兵器狼牙棒;一条坚硬的,乃是藏于东海的金箍棒。它们都有随心变化的神通,今日相遇,就要争个高下。短软的狼牙棒装饰着杂锦,坚硬的金箍棒仿若蛟龙。粗细长短皆恰到好处,十分称手。猴子和妖魔,全力拼杀,这场战斗可来不得半点虚假。驯顺的猴子秉持教义,一心护送唐僧;凶狠的妖魔欺天妄为,假扮佛祖。双方都心怀嗔恨,毫不留情,模样凶恶。一个当头挥棒,毫不放松;一个举棒招架,毫不相让。战斗中,云雾翻涌,遮天蔽日,山峰也被迷雾笼罩。棒来棒往,你来我往,双方都是为了三藏法师拼尽全力。

两人大战五十回合,难分胜负。山门口的众妖精敲锣打鼓,大声呐喊助威。这边二十八宿天兵和五方揭谛众圣,各自拿着兵器,齐声吆喝,把那魔头围在中间。这一下,吓得山门外的群妖手软,连鼓都擂不响了,战战兢兢,锣也敲不动了。

老妖魔却毫不畏惧,一只手挥舞狼牙棒,抵挡众天兵;另一只手伸到腰间,解下一条旧白布搭包儿,往上一抛,只听 “滑” 的一声响亮,就把孙大圣、二十八宿和五方揭谛一股脑儿全装了进去,挎在肩上,大步转身。众小妖个个兴高采烈,得胜而归。老妖让小的们取来三五十条麻索,解开搭包,抓到一个,就捆一个。这些人被捆得骨软筋麻,皮肤都皱了起来。捆好后,抬到后边,不管好歹,全都扔在地上。妖王又下令摆下筵席,开怀畅饮,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才散席,各自回房休息,暂且不提。

话说孙大圣和众神被捆到半夜,忽然听到一阵悲泣声。仔细一听,原来是三藏的声音,哭着说:“悟空啊!我真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才导致今天遭受这样的危难。金铙困住了你,麻绳捆住了我,又有谁知道呢?我们师徒四人遭遇这样的劫难,都是命运太苦,三千功德全都毁于一旦。怎样才能解除这困境,顺利前往西方,修成正果呢!”行者听了,心中暗自怜悯,心想:“师父虽然当初不听我的劝告,如今遭此大难,可在这患难之中,还能想着我老孙。趁这夜深妖睡,没人防备,我得去解救大家,赶紧逃生。”

好个大圣,施展遁身法,把身子变小,挣脱绳索,悄悄走到唐僧身边,轻声叫道:“师父。” 长老听出是行者的声音,问道:“你怎么来了?” 行者悄悄把之前的事跟长老说了一遍。长老十分高兴,说:“徒弟!快救救我!以后的事,全听你的,我再也不固执了!” 行者立刻动手,先解开师父的绳索,又放了八戒、沙僧,接着把二十八宿、五方揭谛一个个都解开,还牵过马来,让大家赶紧先走。刚走到门口,却发现行李不见了,又回去寻找。亢金龙说:“你怎么这么看重行李,不看重人!救了你师父还不够,还找什么行李?” 行者说:“人固然重要,可衣钵更重要。包袱里有通关文牒、锦襕袈裟、紫金钵盂,这些都是佛门至宝,怎么能不要!” 八戒说:“哥哥,你去找行李,我们先去路上等你。” 只见众星宿簇拥着唐僧,施展摄法,一同施展神通,一阵风,带着大家出了围墙,奔上大路,下了山坡,在平地上停下来等候。

大约到了三更时分,孙大圣轻手轻脚地走进里面,只见一层层门户紧闭。他爬上高楼查看,窗户也都关着。想要下去,又怕窗户响动,不敢贸然推动。行者念动口诀,摇身一变,变成一只仙鼠,也就是俗称的蝙蝠。你看他模样:

头尖尖的像老鼠,眼睛明亮也似鼠。

有翅膀在黄昏飞出,白天无光就躲起来。

藏身于瓦穴之中,出来觅食捕捉蚊虫。

偏爱晴朗明月,最懂得把握飞行时机。

他顺着没有封死的瓦口椽子钻了进去。穿过一道道门,越过一个个窗户,来到中间一看,只见第三进楼窗下,闪烁着一道奇异的光,这光既不是灯烛之光,也不是香火之光,更不是飞霞或掣电之光。他半飞半跳,靠近光亮处一看,原来是包袱在放光。那妖精把唐僧的袈裟脱下来,没折叠,就胡乱塞在包袱里。这袈裟本是佛宝,上面镶嵌着如意珠、摩尼珠、红玛瑙、紫珊瑚、舍利子、夜明珠,所以才透出这般光彩。行者见了这衣钵,心中一喜,立刻现了本像,拿起包袱,也不管担绳正不正,扛在肩上就往下走。没想到一头没拿稳,“扑” 的一声,包袱落在楼板上,发出 “唿喇” 一声巨响。哎呀!真是不巧,老妖精正好在楼下睡觉,这一声响,把他惊醒了,他跳起来,大喊:“有人!有人!” 那些大小妖精都纷纷起身,点灯打火,一起吆喝着,前前后后查看。有的来报告说:“唐僧跑了!” 又有的来报告说:“行者他们都跑了!” 老妖急忙传下号令:“快抓!各门上都小心戒备!” 行者听到命令,担心又中了他们的圈套,挑不成包袱,一个筋斗,跳出楼窗跑了。

那妖精前前后后,都没找到唐僧等人。又看天色将亮,拿起棒子,率领众妖追来。只见那二十八宿和五方揭谛等神,云雾缭绕,停在山坡之下。妖王大喝一声:“哪里跑!我来了!” 角木蛟急忙呼喊:“兄弟们!怪物来了!” 于是,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带着金头揭谛、银头揭谛、六甲丁等神、护教伽蓝,还有八戒、沙僧 —— 却没带着唐三藏,也丢了白龙马 —— 各自拿着兵器,一拥而上。那妖王见了,冷冷一笑,打了个呼哨,只见四五千大小妖精,个个勇猛有力,双方在西山坡上混战起来。这场战斗真是激烈:

魔头凶狠,欺压着众人的真性;真性温柔,又怎能抵挡得住魔头。想尽各种办法,都难以摆脱苦难,千方百计,也无法化解这场争斗。诸天神灵前来相助,众多圣僧也加入战斗。八戒的相助至关重要,沙僧的意志坚定,也令人感动。混战声响彻天地,双方都竭尽全力,设下重重罗网。那边摇旗呐喊,这边擂鼓筛锣。枪刀闪烁着寒光,剑戟散发着杀气。妖卒凶猛,神兵也难以抵挡。愁云遮蔽了日月,惨雾笼罩着山河。双方苦苦相斗,都是因为三藏一心向佛,要去西天拜佛。

那妖精越发勇猛,率领众妖上前拼杀。就在胜负难分的时候,只听行者大喝一声:“老孙来了!” 八戒迎上去问:“行李怎么样了?” 行者说:“老孙我差点连命都没了,还说什么行李!” 沙僧手持宝杖说:“先别说话,快去打妖精!” 那些星宿、揭谛、丁甲等神,被群妖围在中间厮杀,老妖挥动棒子来打他们三个。行者、八戒、沙僧丢开棍杖,抡起钉钯抵挡。一时间,天昏地暗,双方难分胜负。直杀得太阳西沉,隐没在山根之下;太阴星东升,出现在海峤之上。那妖见天色已晚,打了个呼哨,让群妖各自小心,自己则取出宝贝。孙行者看得真切,那怪解下搭包,拿在手中。行者叫道:“不好!快跑!” 他顾不上八戒、沙僧和诸天众神,一个筋斗,跳到九霄之上。众神、八戒、沙僧不明白怎么回事,被那妖怪抛起搭包,又都装了进去,只有行者逃脱了。那妖王收兵回寺,又让人取出绳索,照旧把大家捆绑起来。将唐僧、八戒、沙僧高高地吊在房梁上;白马拴在后边;众神也都被捆绑起来,抬到地窖子里,盖上盖子,锁了起来。众妖遵照命令,一一照办,暂且不提。

再说行者跳到九霄,保全了性命,见妖兵返回,没有打旗号,就知道大家都被擒住了。他按下祥光,落在东山顶上,咬着牙痛恨那怪物,流着泪想念唐僧,仰望着天空,悲伤地叹息,忍不住失声叫道:“师父啊!你前世到底造了什么孽,今生处处遇到妖精。像这样的苦难,怎么才能摆脱,这可如何是好!” 行者独自一人,叹息了许久,又静下心来思考,心里暗自盘算:“这妖魔的搭包到底是什么宝贝,怎么能装下这么多东西?现在天神、天将,这么多人都被装进去了。我想向天庭求救,又怕玉帝怪罪。我记得有个北方真武,号称荡魔天尊,他现在南膳部洲的武当山上,我去请他来搭救师父吧。” 正所谓:仙道未成猿马散,心神无主五行枯。不知道这一去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