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话说孙大圣扶持着唐僧,和八戒、沙僧一起踏上大路,一路向西前行。没过多久,忽然看到前方有一处楼阁层层叠叠,宫殿气势恢宏。唐僧拉住缰绳,说道:“徒弟们,你们看那是什么地方?” 行者抬头望去,只见:

山峦环绕着楼阁,溪流萦绕着亭台。门前的杂树郁郁葱葱,宅外的野花娇艳欲滴。柳树间栖息着白鹭,仿佛是烟雾中洁白无瑕的美玉;桃花里黄莺啼鸣,恰似火焰中闪烁着金色光芒。一对对野鹿悠然自得地漫步在绿色的莎草地上,一双双山禽在高高的红树枝头欢快地鸣叫。这里简直就像刘阮误入的天台仙境,丝毫不逊色于神仙居住的阆苑。

行者向师父报告说:“师父,那个地方既不是王侯的府邸,也不是富豪的家宅,倒像是一座庵观寺院。到了那里才能知道究竟。” 三藏听了,挥动马鞭,催促马匹前行。师徒四人来到门前,仔细观察,只见门上镶嵌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 “黄花观” 三个大字。三藏下了马。八戒说道:“黄花观是道士修行的地方。我们进去和他见见面也好,虽然我们和他们穿着不同,但都是修行之人。” 沙僧也说:“说得对。一来可以进去看看风景,二来也能让牲口歇歇脚。找个合适的时机,让他们准备些斋饭给师父吃。”

长老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师徒四人一同走进观内。只见二门上有一副春联:“黄芽白雪神仙府,瑶草琪花羽士家。” 行者笑着说:“这是个烧茅炼丹、摆弄炉火、提着罐子的道士。” 三藏轻轻拉了他一下,说道:“小心说话!小心说话!我们和他不相识,也不是亲戚,只是暂时停留一会儿,管他那么多做什么?” 话还没说完,他们就走进了二门,只见正殿的门紧闭着,东廊下坐着一个道士,正在那里炼制丹药。你看他的打扮:

头戴一顶鲜艳耀眼的戗金冠;身穿一领乌黑发亮的乌皂服;脚蹬一双绿意盎然的云头履;腰系一条黄色飘逸的吕公绦。他的脸如同瓜皮般黝黑,眼睛好似明亮的星辰。鼻子高大,有点像西域的回回人,嘴唇翻张,仿佛是北方的达达族。他心怀一片道心,如同隐藏着滚滚惊雷,是个能够伏虎降龙的真正羽士。

三藏看到后,高声喊道:“老神仙,贫僧向您问讯了。” 那道士猛地抬起头,一见到他们,心中一惊,连忙放下手中的丹药,整理好簪子和衣服,走下台阶迎接道:“老师父,有失远迎。请里面坐。” 长老满心欢喜地走上殿去,推开殿门,看到里面供奉着三清圣像,供桌上有香炉和香火,于是立刻拈香插入香炉,礼拜了三圈,才与道士行礼。随后,他们来到客位,和徒弟们一起坐下。道士急忙呼唤仙童上茶。这时,有两个小童立刻走进里面,寻找茶盘,清洗茶盏,擦拭茶匙,准备茶果。他们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很快就惊动了几个冤家。

原来,盘丝洞的七个女怪和这个道士曾在同一师门学艺。她们穿上旧衣服,唤出儿子后,就径直来到了这里,正在后面裁剪衣服。忽然看到童子来取茶,便问道:“童儿,来了什么客人,这么忙碌?” 仙童回答说:“刚才有四个和尚进来,师父让我来准备茶水。” 女怪又问:“有没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和尚?” 仙童说:“有。” 女怪接着问:“有没有一个长嘴大耳朵的?” 仙童又答:“有。” 女怪说:“你快去送茶,给你师父使个眼色,让他进来,我有要紧的话跟他说。”

果然,仙童端着五杯茶走了出去。道士整理好衣服,双手端起一杯茶递给三藏,然后依次给八戒、沙僧、行者也递上了茶。喝完茶,收了茶钟,小童给道士使了个眼色。道士立刻欠身说道:“列位请坐。” 又对小童说:“放了茶盘,在这里陪侍,我去去就来。” 此时,长老和徒弟们,还有一个小童在殿上观赏景致,暂且不表。

却说道士走进方丈室,只见七个女子一齐跪倒在地,喊道:“师兄!师兄!请听小妹子们说几句!” 道士伸手将她们扶起,说道:“你们早上来的时候,就说有话要跟我说。可巧今天在炼制丹药,这丹药忌讳见到女子,所以没理你们。现在又有客人在外面,有话慢慢说吧。” 众女怪说:“禀告师兄。这件事,就是因为客人来了,才敢告诉您;要是客人走了,说了也没用。” 道士笑着说:“你们看,贤妹们说话怎么这么奇怪,怎么会因为客人来了才说呢?这不是糊涂了吗?且不说我是个清静修仙之人,就算是普通人家,有妻子老小和家务事,也得等客人走了再处理。你们怎么这么不懂事,要给我添乱呢!先让我出去。” 众女怪又一齐拉住他,说道:“师兄别生气。我问您,前面来的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道士白了她们一眼,没有回答。众女怪说:“刚才小童进来取茶,我们听到他说,是四个和尚。” 道士生气地说:“和尚又怎么样?” 众女怪说:“四个和尚里面,有一个白面胖的,还有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师兄您问过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吗?” 道士说:“里面确实有这两个,你们怎么知道?难道在哪里见过他们?”女子们说:“师兄您原本不知道这件事的缘由。那个和尚是唐朝派往西天取经的。今天早上到我们洞里化斋,我们听说唐僧的大名,就把他抓了起来。” 道士问:“你们抓他做什么?” 女子们说:“我们早就听说,唐僧是十世修行的真体,吃他一块肉就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所以才抓了他。后来被那个长嘴大耳朵的和尚在濯垢泉拦住我们,先是抢走了我们的衣服,然后又施展手段,非要和我们一起洗浴,怎么拦都拦不住。他还跳进水里,变成一条鲇鱼,在我们身边乱钻。见我们不肯依从,他就拿起一柄九齿钉耙,要伤害我们的性命。要不是我们有点本事,差点就遭了他的毒手。所以我们战战兢兢地逃了出来,又让您那不懂事的外甥去和他们争斗,也不知道现在是死是活。我们特地来投奔兄长,希望兄长念在昔日同窗的情分上,帮我们报仇雪恨!”

那道士听了这番话,顿时恼羞成怒,脸色都变了,说道:“这和尚竟然如此无礼!如此放肆!你们都放心,我来收拾他们!” 众女子谢道:“师兄要是动手,我们都来帮忙打他们。” 道士说:“不用打!不用打!常言说:‘一打三分低。’你们都跟我来。”

众女子跟在道士身后。他走进房间,拿来梯子,转到床后,爬上屋梁,拿下一个小皮箱。这皮箱有八寸高,一尺长,四寸宽,上面有一把小铜锁锁着。道士从袖子里拿出一条鹅黄色的绫子汗巾,汗巾上系着一把小钥匙。他打开锁,取出一包药。这药是:

从山中收集了上千斤百鸟的粪便,用铜锅精心烹煮,煎熬时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

上千斤粪便熬出一杓药汁,一杓药汁提炼出三分精华。

三分精华还要经过炒制,再反复煅烧熏制。

制成的这种毒药,珍贵得如同珍宝。

要是有人尝上一点,一入口就会命丧黄泉!

道士对七个女子说:“妹妹们,我这宝贝,要是给凡人吃,只需要一厘,吃下去就会立刻丧命;要是给神仙吃,也只需要三厘就能致命。这些和尚,恐怕也有些道行,得用三厘才行。快拿秤来。” 其中一个女子急忙拿来一把秤,说道:“称出一分二厘,分成四份。” 接着拿了十二个红枣,把红枣掐破一点,每个里面放上一厘药,分别放在四个茶钟里;又把两个黑枣放在一个茶钟里,用一个托盘装好,对众女说:“等我去问问他们。如果不是唐朝来的就算了;要是唐朝来的,就叫他们换茶,你们让童儿把这茶送出去。只要他们吃了,个个都会身亡,这样就帮你们报了仇,解了心头之恨。” 七女听了,感激不已。

那道士换了一件衣服,装作一副谦逊有礼的样子走了出去,请唐僧等人再次来到客位坐下,说道:“老师父莫怪。刚才去后面吩咐小徒弟,让他们挑些青菜、萝卜,准备一顿素斋来招待你们,所以失陪了。” 三藏说:“贫僧空手前来拜访,怎么敢劳驾您赐斋呢?” 道士笑着说:“你我都是出家人,只要有山门,就有三升俸粮,怎么能说是空手呢?敢问老师父,您是从哪座宝山来的?到这里有什么事?” 三藏说:“贫僧是东土大唐皇帝派往西天,到大雷音寺取经的。刚才路过仙宫,特来诚心拜访。” 道士听了,满脸堆笑地说:“老师父真是忠诚大德的佛门中人,小道有眼不识泰山,没有远迎,还请恕罪!恕罪!” 又喊道:“童儿,快去换茶来。再赶紧准备斋饭。” 那小童走进里面,众女子招呼他过来,说:“这里有现成的好茶,拿出去。” 那童子果然端着五杯茶走了出来。道士连忙双手端起一杯放了红枣的茶,恭敬地递给唐僧。他见八戒身材高大,就以为他是大徒弟;把沙僧认作二徒弟;见行者身材矮小,就当成了三徒弟:所以第四杯茶才递给行者。

行者眼尖,接过茶钟,一眼就看到盘子里那杯茶里是两个黑枣。他说:“先生,我和您换一杯。” 道士笑着说:“不瞒长老说,山野中的贫道,一时没有准备好茶果。刚才在后面亲自找果子,只找到了这十二个红枣,泡了四杯茶敬奉。贫道也不能干坐着陪你们,所以用两个不太好的枣泡了一杯陪茶。这是贫道的一点恭敬之意。” 行者笑着说:“说哪里的话?古人说:‘在家不算贫,出门贫死人。’您是住家的,怎么能说贫呢!像我们这些云游四方的和尚,那才是真的穷。我和您换换,我和您换换。” 三藏听了,说道:“悟空,这位仙长确实是好客之心,你就吃了吧,换什么呢?” 行者没办法,只好用左手接过茶,右手盖住,盯着他们。

再说那八戒,一来肚子饿,二来口渴,他食量本就极大,看到自己的茶钟里有三个红枣,拿起来 “咕噜” 一声,全都咽进了肚里。师父也吃了。沙僧也吃了。不一会儿,只见八戒脸色变得很难看,沙僧满眼泪水,唐僧口中吐出白沫。他们都坐不稳,纷纷晕倒在地。大圣心里明白这是中毒了,立刻举起茶钟,朝着道士的脸砸了过去。道士用袍袖一挡,只听 “当” 的一声,茶钟被砸得粉碎。道士生气地说:“你这和尚,太粗鲁了!怎么把我的茶钟砸了?” 行者骂道:“你这畜生!你看看我那三个师父和师弟,都成什么样子了!我和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用毒茶毒害我的人?” 道士说:“你这个乡下畜生,闯下大祸了,你还不知道?” 行者说:“我们刚进你家门,才刚坐下,说了籍贯,又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哪里闯下大祸了?” 道士说:“你们是不是在盘丝洞化过斋?是不是在濯垢泉洗过澡?” 行者说:“濯垢泉那里有七个女怪。你既然说出这话,肯定和她们有勾结,肯定也是妖精!哪里逃!吃我一棒!” 好个大圣,从耳朵里摸出金箍棒,晃了一晃,变得碗口粗细,朝着道士的脸劈头打去。那道士急忙转身躲开,拿起一口宝剑迎战。

孙悟空和道士正互相叫骂、打斗着,很快就惊动了道观里面的女怪。只见那七个女怪一拥而出,喊道:“师兄,你先别费神,让小妹子们来收拾他。” 行者见此情形,心中愈发恼怒,双手挥舞着铁棒,使出浑身解数,冲进去一阵乱打。这时,那七个女怪敞开胸怀,露出雪白的肚子,从脐孔中施展出法术来:只见咕噜咕噜地冒出丝丝缕缕的丝绳,搭起一个巨大的天篷,把行者罩在了下面。

行者见情况不妙,立刻翻身念动咒语,翻了个筋斗,“扑” 的一声撞破了天篷逃了出来。他强忍着怒火,气呼呼地立在空中观察,只见那怪的丝绳闪烁着亮光,纵横交错,如同穿梭的经纬线一般。转眼间,黄花观的楼台殿阁就被遮得一点儿影子都看不见了。行者暗自惊叹:“厉害!厉害!幸好没被她们抓住!怪不得猪八戒之前摔了那么多跟头!像这样可怎么办才好呢?我师父和师弟又中了毒药。这伙妖怪齐心合力,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来历,我还得去问问土地神。”

好个大圣,按下云头,捻着诀,念了一声 “唵” 字真言,又把土地老儿给拘了过来。土地战战兢兢地跪在路旁,叩头说道:“大圣,您不是去救师父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行者说:“早上救了师父,往前走了没多远,遇到一座黄花观。我和师父他们进去看看,观主出来迎接。刚说了几句话,他就用毒药茶毒害了我师父他们。我幸好没喝茶,立刻拿起棒子就打,他却说出我们在盘丝洞化斋、在濯垢泉洗澡的事,我这才知道他是妖怪。刚要动手,就见那七个女子跑出来,吐出丝绳,我凭借本事才逃了出来。我想你在这里当神,肯定知道它们的来历。这到底是什么妖精,老实说出来,免得挨揍!” 土地叩头说:“这些妖精来到这里,住了还不到十年。我从三年前仔细查看之后,才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原来是七个蜘蛛精。它们吐的那些丝绳,就是蛛丝。” 行者听了,十分高兴地说:“照你这么说,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这样,你先回去,等我施展法术降伏它们。” 土地叩头后便离开了。

行者又来到黄花观外,从尾巴上拔下七十根毛,吹了口仙气,喊道:“变!” 瞬间就变成了七十个小行者;接着又把金箍棒晃了一晃,喊道:“变!” 金箍棒就变成了七十一条双角叉儿棒。每个小行者拿上一根,他自己也拿一根,站在外面,用叉儿去搅那些丝绳。他们一起用力,齐声喊着号子,把那些丝绳都搅断了,每根都搅下了十几斤。从里面拖出七个蜘蛛,身躯足有巴斗那么大。它们一个个缩着手脚,低着头,不停地叫着:“饶命!饶命!” 这时,七十个小行者按住七个蜘蛛,怎么也不肯放手。行者说:“先别打死它们,让它们把我师父和师弟还回来。” 那些妖怪尖声高叫道:“师兄,把唐僧还给他,救救我们的命啊!” 那道士从里面跑出来说:“妹妹们,我还想吃唐僧肉呢,救不了你们了。” 行者听了,大怒道:“你既然不还我师父,那就看看你妹妹们的下场!” 好个大圣,把叉儿棒晃了一晃,变回一根铁棒,双手举起,把七个蜘蛛精全都打得稀烂,就像七个被打破的肉布袋,鲜血淋漓,脓水四溅。接着,他又摇了摇尾巴,收回毫毛,独自一人抡着棍子,冲进里面去打道士。

那道士见他打死了师妹,心中十分不忍,立刻发狠举起宝剑来迎战。这一场恶斗,双方都满怀愤怒,各自施展神通。这真是一场激烈的厮杀:

妖精挥舞着宝剑,大圣举起金箍棒。都是为了唐朝的三藏,先是让七个女妖丢了性命。如今双方大展身手,施威弄法,气势汹汹。大圣神光大盛,仙妖也是胆气十足。浑身解数如同繁花似锦,双手舞动好似辘轳飞转。宝剑和金箍棒碰撞得乒乓作响,战场上空惨淡的野云飘浮。双方相互叫骂,施展计谋,你来我往,就像一幅激烈的战斗画卷。杀得风声呼啸,沙尘飞扬,狼虎都害怕,天地昏暗,斗转星移都不见。那道士和大圣大战了五六十回合,渐渐觉得手软。一时间,他的筋节有些松懈,便解开衣带,只听 “忽辣” 一声,脱掉了黑袍。行者笑着说:“我还以为你打不过人,脱了衣服就能行呢!” 原来这道士脱掉衣裳后,把双手一齐抬起,只见他两胁下竟有一千只眼睛,眼中喷射出耀眼的金光,十分厉害:

黄雾弥漫,金光耀眼。黄雾从两边胁下喷出,仿佛云雾缭绕;金光从千只眼中射出,好似烈火燃烧。左右如同金色的大桶,东西就像巨大的铜钟。这是仙妖施展法力,道士显露出神通:金光晃眼,遮蔽了日月,让人感到燥热,雾气朦胧;把齐天孙大圣困在了金光黄雾之中。

行者顿时慌了手脚,只能在那金光的光影里乱转,向前走不了,向后也动不了,就好像在一个桶里打转一样。而且又被热气蒸得难受,他一着急,使劲往上一跳,却撞破了金光,“扑” 的一声,摔了个倒栽葱。他觉得脑袋撞得生疼,急忙伸手一摸,连头顶的头皮都撞软了。行者心里郁闷道:“倒霉!倒霉!今天这颗头怎么这么不争气!平时刀砍斧剁都伤不了我,怎么被这金光撞得皮肉都软了?往后肯定要化脓。就算好了,也得落下个破伤风。” 他被热气蒸得实在受不了,又暗自盘算道:“往前不行,往后不行,往左往右都不行,往上撞又不行,这可怎么办?—— 干脆往下钻吧!”

好个大圣,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穿山甲,也就是鲮鲤鳞。这穿山甲真是厉害:

四只铁爪,钻山碎石就像揉碎粉末一样轻松;浑身的鳞甲,破岭穿岩如同切葱一般容易。两只眼睛明亮,就像两颗闪烁的星星;一张嘴尖利无比,比钢钻金锥还要厉害。药里有一味叫穿山甲,俗语也把它叫做鲮鲤鳞。

你看他硬着头皮,往地下一钻,一下子就钻了二十多里,才把头露出来。原来那金光只能笼罩十几里的范围。行者钻出来后,恢复了本来面目,却感到浑身乏力,筋酸麻,浑身疼痛,忍不住眼中流泪,突然失声叫道:“师父啊!

当年领命出山中,一起往西辛苦用功。

大海洪波都不怕,却在这小阴沟里翻了船!”

美猴王正在悲伤之际,忽然听到山背后有人啼哭。他连忙直起身子,擦了擦眼泪,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妇人,身穿重孝,左手托着一盏凉浆水饭,右手拿着几张烧纸黄钱,一边走一边哭,一步一声地从那边走来。行者点头叹息道:“真是‘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啊!这个妇人,不知道在哭什么事,我去问问她。” 不一会儿,那妇人走上前来,正好迎着行者。行者躬身问道:“女菩萨,你哭的是什么人啊?” 妇人含着眼泪说:“我丈夫因为和黄花观观主买竹竿时发生争执,被他用毒药茶毒死了。我来烧这些纸钱,以报答夫妻之情。” 行者听了,眼中也落下泪来。那妇人见了,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因为丈夫的事伤心悲痛,你却泪眼愁眉的,是不是故意来戏弄我?”

行者躬身说道:“女菩萨别生气。我本是东土大唐钦差御弟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行者。因为前往西天,路过黄花观歇脚。那观中的道士,不知道是什么妖精,他和七个蜘蛛精结拜为兄妹。蜘蛛精在盘丝洞要害我师父,是我和师弟八戒、沙僧把师父救了出来。那些蜘蛛精跑到这里,搬弄是非,说我们有欺骗他们的意思。道士就用毒药茶毒害了我师父、师弟,连马一共四口,都被困在了他的观里。只有我没喝他的茶,把茶钟砸了,他就和我打了起来。正吵着的时候,那七个蜘蛛精跑出来吐丝,把我捆住,我用法力才逃脱。我问了土地神,得知了它们的本相,然后我又用分身法搅断了丝绳,把妖怪拖出来,一棒都打死了。这道士就来给它们报仇,举着宝剑和我打斗。我们斗了六十回合,他败下阵来,就脱掉衣裳,从两胁下放出千只眼,射出万道金光,把我罩住了。所以我进退两难,才变成一只鲮鲤鳞,从地下钻了出来。正伤心着呢,忽然听到你哭,所以才来问你。看到你为丈夫烧纸钱报答他,而我师父性命不保,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酬谢,所以我自己心里难过,怎么敢戏弄你呢!”

那妇人放下水饭和纸钱,对行者赔礼道:“莫怪,莫怪,我不知道你是遇难的人。听你刚才说的,你不认识那个道士。他本是个百眼魔君,也叫多目怪。你既然有这么大的变化本事,能逃脱金光,还和他战斗了这么久,肯定有很大的神通,可还是没办法接近那家伙。我告诉你去请一位圣贤,他能破掉金光,降伏道士。” 行者听了,连忙作揖道:“女菩萨既然知道他的来历,麻烦您指教指教。到底是哪位圣贤,我去请他,救我师父的难,也报你丈夫的仇。” 妇人说:“我就算说出来,你去请他,降了道士,也只能报仇,恐怕救不了你师父。” 行者问:“为什么救不了?” 妇人说:“那家伙的毒药太厉害了:被药倒的人,三天之内,骨髓都会烂掉。你这一去一回恐怕时间来不及,所以救不了。” 行者说:“我走路快,不管多远,千里路程只要半天就到。” 女子说:“你既然会赶路,那就听我说:从这里到那里有千里之遥。那边有一座山,名叫紫云山。山中有个千花洞。洞里有位圣贤,叫毗蓝婆。她能降伏这个妖怪。” 行者问:“那山在什么地方?从哪里走呢?” 女子用手指着说:“往正南方向就是。” 行者回头再看时,那女子已经不见了。行者急忙礼拜道:“请问是哪位菩萨?我刚才钻得昏了头,没认出来,恳请您留下名字,好让我日后感谢!” 只见半空中有人喊道:“大圣,是我。” 行者急忙抬头看,原来是黎山老母。他赶紧飞到空中道谢:“老母,您从哪里来指教我呢?” 老母说:“我刚从龙华会回来,看到你师父有难,就假扮成孝妇,借着给丈夫办丧事的名义,让他免了一死。你快去请毗蓝婆。但千万别说是我指点你的,那位圣贤有点爱挑剔人。”

行者谢过老母,告辞后,一个筋斗云就翻到了紫云山上。按下云头,就看到了千花洞。洞外的景色十分优美:

青松遮蔽着这胜境,翠柏环绕着仙居。绿柳在山道上摇曳,奇花在涧渠边绽放。香兰围绕着石屋,芳草映衬着山岩。流水潺潺,溪水碧绿,云雾封住了古树,显得空灵幽静。野禽叫声喧闹,幽鹿脚步缓慢。修长的竹子枝枝秀丽,红梅的叶子片片舒展。寒鸦栖息在古树上,春鸟在高樗上鸣叫。夏天麦子在田野里一望无际,秋天禾苗在大地上一片葱郁。这里四季树叶不落,八节都有鲜花盛开。常常有瑞霭连接着霄汉,时时放祥云与太虚相接。

大圣满心欢喜地走了进去,一路走来,欣赏着看不尽的无边美景。一直走进里面,却一个人也没见到,四周静悄悄的,连鸡犬的声音都没有。行者心里暗暗想:“这位圣贤大概不在家吧。” 又往里走了几里,看到一个女道姑坐在榻上。你看她的模样:

头戴五花纳锦帽,身穿一领织金袍。

脚踏云尖凤头履,腰系攒丝双穗绦。

面似秋容霜后老,声如春燕社前娇。

腹中久谙三乘法,心上常修四谛饶。

悟出空空真正果,炼成了了自逍遥。

正是千花洞里佛,毗蓝菩萨姓名高。

行者脚下不停,快步走到近前,高声喊道:“毗蓝婆菩萨,向您问好了。” 那菩萨立刻从榻上起身,双手合十回礼道:“大圣,有失远迎。你从何处而来?” 行者疑惑道:“您怎么就知道我是大圣呢?” 毗蓝婆回答:“当年你大闹天宫,天下到处都传扬着你的模样,谁不知道你呀?” 行者感慨道:“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像我如今皈依佛门,您反倒不知道了!” 毗蓝婆问道:“你何时皈依的?恭喜!恭喜!” 行者说:“近来我得以脱身,保护师父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师父在黄花观,被观里的道士用毒药茶毒害。我与那妖怪打斗,他放出金光将我罩住,我施展神通才逃脱出来。听闻菩萨能破他的金光,特来拜请相助。” 菩萨又问:“是谁告诉你我的?我自从参加了盂兰会,到如今已有三百多年,从未出过门,一直隐姓埋名,无人知晓,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行者耍了个小聪明,说:“我就像个地理通,不管什么地方,自己都能寻访到。” 毗蓝婆说:“也罢,也罢。我本不该去,可承蒙大圣亲自前来,不能辜负了你求取真经的善念。我便和你走一趟。”

行者连声道谢,接着问道:“我太莽撞了,冒昧催促您。只是不知道您带了什么兵器?” 菩萨回答:“我有一根绣花针,能破那妖怪的法术。” 行者忍不住说道:“老姆可把我害苦了!早知道是绣花针,何必劳驾您,就是问老孙要一担绣花针,那也是有的。” 毗蓝婆解释道:“你说的绣花针,不过是钢铁制成的普通金针,用不上。我这宝贝,既不是钢,也不是铁,更不是金,而是我儿子在日眼里炼成的。” 行者好奇地问:“您的儿子是谁?” 毗蓝婆说:“我儿子就是昴日星官。” 行者听后,十分惊讶。远远望去,只见金光闪闪,行者赶忙对毗蓝婆说:“那金光闪烁的地方就是黄花观。” 毗蓝婆随即从衣领里取出一根绣花针,这针像眉毛般粗细,大约五六分长,她拿在手中,朝着空中一抛。片刻间,只听 “轰” 的一声,金光被击破了。行者欣喜地叫道:“菩萨,太妙了,太妙了!快找找针,找找针!” 毗蓝婆将针托在手掌内,说道:“这不是吗?” 行者和毗蓝婆按下云头,走进观里,只见那道士闭着眼睛,动弹不得。行者骂道:“你这妖怪,装瞎子呢!” 说着便从耳朵里掏出金箍棒要打。毗蓝婆赶忙拉住他说:“大圣别打。先去看看你师父。”

行者径直来到后面的客位,只见师父和师弟三人都躺在地上,口吐白沫。行者眼眶泛红,心急如焚地说:“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毗蓝婆安慰道:“大圣莫要悲伤。今日我既然出门,索性做件好事。我这里有解毒丹,送你三丸。” 行者赶忙转身拜谢。菩萨从袖中拿出一个破纸包,里面有三粒红丸子,递给行者,让他给三人服下。行者掰开他们的牙关,每人喂了一丸。不一会儿,药味入腹,三人便一齐呕吐起来,吐出了毒汁,这才保住了性命。八戒最先爬起来,说道:“可憋死我了!” 三藏和沙僧也醒了过来,说道:“好晕啊!” 行者说:“你们喝的茶里中了毒。多亏毗蓝婆菩萨搭救,快过来拜谢。” 三藏赶忙起身整理衣衫,向菩萨致谢。八戒问道:“师兄,那道士在哪儿?我得问问他,为何要害我们。” 行者便把蜘蛛精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八戒咬牙切齿地说:“这家伙既然和蜘蛛精是姊妹,肯定也是妖精!” 行者指着外面说:“他在殿外站着,装瞎子呢。” 八戒拿起钉耙就要去打,又被毗蓝婆拦住,说:“天蓬,别生气。大圣知道我洞里没人,我打算收他去看守门户。” 行者说:“承蒙菩萨大德,我哪敢不依从!只是想让他现出原形,我们看看。” 毗蓝婆说:“这容易。” 她走上前,用手一指,那道士 “扑通” 一声倒在地上,现出了原形,原来是一条七尺长的大蜈蚣精。毗蓝婆用小指头挑起蜈蚣精,驾着祥云,径直返回千花洞。八戒仰着头惊叹道:“这老太太可真厉害,怎么就降伏了这么厉害的妖怪?” 行者笑着解释:“我问她用什么兵器破金光,她说有根绣花针,是她儿子在日眼里炼的。我又问她儿子是谁,她说是昴日星官。我想昴日星是只公鸡,这老太太肯定是只母鸡。鸡最能降伏蜈蚣,所以她才能收伏这妖怪。”

三藏听了,对菩萨感激不尽,连忙说:“徒弟们,收拾东西,我们走吧。” 沙僧在观里找了些米粮,准备了斋饭,大家饱餐一顿后,牵马挑担,扶着师父出了门。行者在道观的厨房里放了一把火,转眼间,一座黄花观便被烧成了灰烬,师徒几人这才继续踏上西行之路。正是:唐僧得命感毗蓝,了性消除多目怪。至于向前去还会遇到什么事情,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