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话说寇员外得以死而复生后,重新张罗起幢幡鼓乐,带着僧道和亲友,像之前一样为唐僧师徒送行,暂且不表。且说唐僧师徒四人踏上大路,这西方佛地果然与别处不同,一路上能看到奇花异草、古柏苍松。所经过的地方,家家户户都向善,人人都乐于斋僧。山下总能看到潜心修行的人,林间也常听到有人诵经。师徒们日夜兼程,又过了六七天,忽然看见前方有一带高楼和几层巍峨的楼阁。那楼阁气势非凡:

高耸入云,直插天际。低头能俯瞰落日,伸手仿佛能摘取飞星。宽敞明亮的窗轩似能容纳宇宙,巍峨的栋宇连接着云雾屏障。黄鹤传来秋意,树木显得更加苍老;彩鸾携来书信,晚风也变得格外清爽。这里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人们在殿堂中谈道,在天地间传播经文。花朵在春天绽放出美丽,松树在雨后愈发青翠。紫芝仙果年年生长,丹凤飞翔带来万千祥瑞。

三藏挥动马鞭,远远指着说道:“悟空,真是个好去处啊!” 行者说:“师父,您在那些假境界、假佛像面前,反倒坚持要下拜。如今到了这真正的佛境,见到了真佛像,却还不下马,这是为何?” 三藏听了,慌忙翻身下马。此时已到了楼阁门前,只见一个道童斜站在山门之前,高声问道:“来的莫非是东土来的取经人?” 长老急忙整理衣衫,抬头打量。只见那道童:

身披锦衣,手摇玉麈。身披锦衣,常赴宝阁瑶池的宴会;手摇玉麈,每在丹台紫府挥洒尘缘。手肘处悬挂着仙箓,脚上穿着履鞋。神态飘然,一看就是真正的羽士,模样秀丽,实在是超凡脱俗。修炼成了长生不老之身,居住在这胜境,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圣僧不认识这位灵山来客,他正是当年的金顶大仙。

孙大圣认出了他,连忙说:“师父,这是灵山脚下玉真观的金顶大仙,他来迎接我们了。” 三藏这才恍然大悟,上前施礼。大仙笑着说:“圣僧今年才到啊,我被观音菩萨哄了。她十年前领了佛祖的金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原本说两三年就会到我这里。我年年在这里等候,却一直没有消息,没想到今年才相逢。” 三藏双手合十说:“有劳大仙盛情相迎,感激不尽!” 于是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一同进入观中,又与大仙一一相见。大仙立刻吩咐上茶摆斋,又叫小童烧好香汤,让圣僧沐浴,准备登上佛地。正所谓:

功行圆满就该沐浴净身,修炼驯服本性方能契合天真。

历经千辛万苦如今终于停歇,秉持九戒三皈从此焕然一新。

妖魔除尽果然登上佛地,灾祸消除得以拜见佛门。

洗净尘世污垢毫无沾染,回归本源恢复不坏之身。

师徒们沐浴完毕,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便在玉真观住下。

第二天早上,唐僧换好衣服,披上锦襕袈裟,戴上毗卢帽,手持锡杖,登上大堂,向大仙拜别。大仙笑着说:“昨天还普普通通,今日却光彩照人,看这模样,真是佛子啊。” 三藏拜别后就要出发,大仙说:“且慢,我送送你们。” 行者说:“不用你送,老孙认得路。” 大仙说:“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没踏上云路,应当从陆路走。” 行者说:“这话有理。老孙虽然走过几次,但都是腾云来去,确实没走过陆路。既然有陆路,那就麻烦你送送。我师父拜佛心切,还请不要迟疑。” 大仙满脸笑容,拉着唐僧的手,引领着这位旃檀功德佛走向佛门。原来这条路不用出山门,从观宇的中堂穿出后门便是。大仙指着灵山说:“圣僧,你看那半空中有祥光五色、瑞霭千重的地方,就是灵鹫高峰,是佛祖的圣境。” 唐僧见了,立刻下拜。行者笑着说:“师父,还没到该拜的地方呢。俗话说:‘望山走倒马。’离那山顶还有很远,现在就拜,等拜到山顶,得磕多少头啊?” 大仙说:“圣僧,你和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经到了福地,看到了灵山,我就回去了。” 三藏于是拜别大仙,继续前行。

大圣带着唐僧等人,缓缓向灵山走去。没走五六里,就看到一条奔腾的活水,水流湍急,浪花滚滚,河面大约有**里宽,四周不见人迹。三藏心里一惊,说:“悟空,是不是走错路了?莫不是大仙指错了方向?这河水如此宽阔汹涌,又不见船只,怎么渡过去呢?” 行者笑着说:“没错!你看那边不是有一座大桥吗?要从那桥上走过去,才能修成正果。” 长老等人走近一看,桥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凌云渡” 三个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这桥看起来:

远看像横在空中的玉栋,近看则是截断水流的枯木。

架海过河都还算容易,可这独木单梁让人怎么行走!

万丈虹霓像平卧的影子,千寻白练连接着天涯。

桥面十分细滑,实在难以渡过,除非是神仙踏着彩霞飞过。

三藏心惊胆战地说:“悟空,这桥不是人能走的。我们再找找别的路吧。” 行者笑着说:“这就是路!这就是路!” 八戒慌张地说:“就算是路,谁敢走啊?水面又宽,波浪又大,就这么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么下脚啊?” 行者说:“你们都站着别动,等老孙走一趟给你们看看。”好大圣,迈开脚步,跳上独木桥,摇摇晃晃地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就跑到了对岸,在那边招呼道:“过来!过来!” 唐僧摆摆手,八戒和沙僧咬着手指说:“难!难!难!” 行者又从对岸跑回来,拉着八戒说:“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八戒却趴在地上说:“滑!滑!滑!走不了!你饶了我吧!让我驾着风雾过去!” 行者按住他说:“这是什么地方,能让你驾风雾?必须从这桥上走过去,才能成佛。” 八戒说:“哥啊,这佛做不成就算了,我实在走不过去!”

他两人在桥边又是打滚又是拉扯,耍起宝来。沙僧过去劝解,两人才松开手。三藏回头,忽然看见下游有一个人撑着一只船过来,喊道:“上船渡河啦!上船渡河啦!” 长老大喜,说:“徒弟们,别闹了。那边有只渡船过来了。” 三人跳起来站定,一起看过去。船渐渐靠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行者火眼金睛,一眼就认出撑船的是接引佛祖,也叫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点明,只是喊道:“这边来!把船撑过来!” 不一会儿,船就撑到了岸边,接引佛祖又喊道:“上船渡河啦!上船渡河啦!” 三藏见了,又担心地说:“你这无底的破船,怎么渡人啊?” 佛祖说:“我这船:

鸿蒙初开时就有了名声,幸好我撑着它一直未变。

有风浪时也能安稳航行,无始无终地享受太平。

六尘不染能归于一心,历经万劫也能自在前行。

无底船儿虽难过海,却从古至今渡化了无数众生。”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多谢您盛情接引我师父。师父,上船吧。他这船虽然无底,却很稳,就算有风浪也不会翻。” 长老心里还是迟疑,行者叉着他的胳膊,往上一推。师父脚下不稳,“咕噜” 一声掉进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拉起,站在了船上。师父还在抖着衣服,跺着鞋上的水,抱怨行者。行者却带着沙僧、八戒,牵着马、挑着担,也上了船,都站在船上。佛祖轻轻用力撑开船,只见上游漂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失色,行者笑着说:“师父别怕。那原来就是你。” 八戒也说:“是你,是你!” 沙僧拍着手说:“是你,是你!” 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恭喜,恭喜!”

他们三人也一起附和。撑着船,没过多久,就稳稳当当地过了凌云仙渡。三藏这才转身,轻轻跳上彼岸。有诗为证:

摆脱了胎胞骨肉之身,相亲相爱的是元神。

今朝功行圆满才成佛,洗净了当年的种种尘缘。

这真可谓是拥有广大智慧,登上彼岸的无极之法。师徒四人上岸回头,连那无底船也不知去向,这时行者才说是接引佛祖。三藏这才醒悟,急忙转身,感谢三个徒弟。行者说:“不用相互感谢,我们彼此都是相互扶持。我们多亏师父解脱,借这取经之路修行,有幸修成正果;师父也依靠我们保护,秉持教义,得以脱离凡胎。师父,您看这面前花草松竹、鸾凤鹤鹿的胜境,与那些妖邪显化的地方相比,哪个更美、哪个更恶?哪个为善、哪个为凶?” 三藏连连称谢。他们一个个身轻体快,踏上了灵山。很快就看到了雷音古刹:

山顶高耸入云霄,根基连接着须弥山。奇峰罗列,怪石参差不齐。悬崖下生长着瑶草琪花,曲径旁盛开着紫芝香蕙。仙猿在桃林里摘果,仿佛是火焰烧着金子;白鹤栖息在松枝上,好像烟雾捧着美玉。彩凤成双成对,青鸾两两相伴。彩凤双双,对着太阳一鸣,便带来天下祥瑞;青鸾对对,迎着风翩翩起舞,世间罕见。又看到那黄澄澄的金瓦层层叠叠,像鸳鸯般排列,明亮耀眼的花砖铺就,如同玛瑙一般。东边一行,西边一行,全都是蕊宫珠阙;南边一带,北边一带,看不尽的宝阁珍楼。天王殿上霞光四射,护法堂前紫焰喷涌。浮屠塔光彩照人,优钵花香气四溢。此地如此胜地,让人怀疑与天界不同,云雾悠闲,感觉白昼格外漫长。红尘无法到达,诸缘寂静,万劫都无损于这**堂。

师徒们逍遥自在地走上灵山之巅。又看见青松林下列坐着优婆塞,翠柏丛中排列着善士。长老上前施礼,那些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急忙合掌说:“圣僧暂且不必行礼。等见过牟尼佛祖,再来叙话。” 行者笑着说:“还早呢!还早呢!先去拜见上面的佛祖。”

长老满心欢喜,手舞足蹈地跟着行者,一直来到雷音寺山门之外。那里有两位大金刚迎上来问道:“圣僧来了?” 三藏躬身回答:“是弟子玄奘到了。” 回答完,就想进门。金刚说:“圣僧稍等,等我们禀报后再进去。” 其中一个金刚转身进山门,向二门上的四大金刚通报唐僧到了;二门上的金刚又传报到三门上;三山门内原本是负责打供的神僧,听说唐僧到了,急忙跑到大雄殿下,向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禀报:“唐朝圣僧,到宝山来取经了。” 佛爷爷非常高兴,立刻召集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两行排列整齐,然后传出金旨,召唐僧进去。里面一层接一层,按照佛旨,喊道:“圣僧进来。” 这唐僧规规矩矩地,和悟空、悟能、悟净牵着马、挑着担,径直走进山门。正是:当年立志奉钦差,领了牒文辞别君王走出玉阶。

清晨登山迎着雾露,黄昏枕着石头卧在云雾之中。

挑着禅担远渡三千水,手持锡杖长行万里山崖。

心心念念追求正果,今朝终于得见如来。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大雄宝殿殿前,面对如来佛祖,虔诚地俯身下拜。拜完之后,又向左右两旁的诸佛菩萨恭敬行礼。如此各拜了三圈,接着再次面向佛祖长跪在地,将通关文牒呈了上去。如来佛祖逐一查看后,又把牒文交还给三藏。三藏行礼叩谢,恭敬地启禀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不远万里来到宝山,拜求真经,以拯救众生。恳请佛祖垂怜,早日赐予真经,让弟子能够回国。” 如来佛祖这才慈悲开口,满怀怜悯地对三藏说道:“你所在的东土属于南赡部洲。那里天高地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然而世人多有贪婪、杀生、**、欺诈之举,不遵循佛教教义,不向善结缘,不敬重日月星辰,不重视五谷粮食;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昧着良心,大斗进小斗出,害人性命、宰杀牲畜,犯下了无边的罪孽,恶贯满盈,因此招致地狱之灾。所以众生永远堕入幽冥之地,遭受那许多碓捣磨舂的痛苦;甚至托生为畜类,有了那些披毛顶角的模样,用自己的身体来还债,拿自己的血肉去喂食他人。那些永远堕入阿鼻地狱,无法超生的,皆是这个缘故。虽说孔夫子在那里立下了仁义礼智的教诲,帝王相继传承,也有徒流绞斩等刑罚,可对于那些愚昧不明事理、放纵无忌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呢!如今我有三藏真经,可以超脱众生的苦恼,解除灾祸。这三藏真经,有《法》一藏,是谈天的;有《论》一藏,是说地的;有《经》一藏,是度鬼的。总共三十五部,共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这真经实在是修真的正途,向善的大门。天下四大部洲的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一不记载其中。你们远道而来,我本想将全部真经交付给你们带回去,可你们东土之人,愚蠢且固执,可能会诋毁这些真言,无法领会我佛门的深奥旨意。” 于是,佛祖喊道:“阿傩、迦叶,你们二人带领他们师徒四人,到珍楼之下,先用斋饭款待他们。斋饭过后,打开宝阁,从我的三藏经中,在三十五部之内,各挑选几卷给他们,让他们带回东土,永留洪恩。”

阿傩、迦叶二位尊者领了佛旨,带着唐僧师徒四人来到楼下。只见眼前奇珍异宝,琳琅满目,摆列得无穷无尽。设供的诸神早已铺排好了斋宴,桌上摆满了仙品仙肴、仙茶仙果,各种珍馐美味,与凡间大不相同。师徒四人向佛祖的恩情顶礼膜拜后,便尽情享用起来。这场景实在是:

宝焰金光耀眼明亮,异香奇品更是精妙绝伦。

千层金阁无比华丽,一派仙音悦耳动听。

素味仙花世间罕见,香茶异食能使人长生。

向来受尽千般苦楚,今日荣华喜得真经。

这可让八戒大饱口福,沙僧也跟着沾光:在佛祖这里,他们尽情享用着能够延年益寿、脱胎换骨的美食。两位尊者陪着师徒四人用餐完毕,便进入宝阁,打开门登阁查看。只见那里霞光瑞气,笼罩千重;彩雾祥云,弥漫万道。经柜上的宝箧外,都贴着红签,上面用楷书清清楚楚地写着经卷的名目:

《涅盘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

《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

《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

《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

《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

《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

《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

《华严经》一部,五百卷;

《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

《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

《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

《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

《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

《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

《金刚经》一部,一百卷;

《正法轮经》一部,一百二十卷;

《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

《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

《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

《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

《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

《法华经》一部,一百卷;

《瑜伽经》一部,一百卷;

《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

《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

《僧只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

《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

《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

《大智度经》一部,一千八十卷;

《宝威经》一部,一千二百八十卷;

《本阁经》一部,八百五十卷;

《正律文经》一部,二百卷;

《大孔雀经》一部,二百二十卷;

《唯识论经》一部,一百卷;《俱舍论经》一部,二百卷。

阿傩、迦叶带着唐僧看遍了经名,然后对唐僧说道:“圣僧从东土来到这里,带了些什么礼物送给我们呀?赶紧拿出来,好把经传给你们带走。” 三藏听了,说道:“弟子玄奘,路途遥远,实在没有准备什么礼物。” 二位尊者笑着说:“好,好,好!白手传经,让后人喝西北风啊!” 行者见他们这般扭捏作态,不肯传经,忍不住叫嚷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佛祖,让他亲自把经交给老孙!” 阿傩连忙说:“别吵!这是什么地方,你还敢撒野!过来这边接经。” 八戒和沙僧耐着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过去接经。他们把一卷卷经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由八戒和沙僧挑着,然后来到宝座前,向如来佛祖叩头谢恩,接着一直朝门外走去。一路上,每遇到一位佛祖,就拜两拜;见到一尊菩萨,也拜两拜。又来到大门,向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一一辞行,便下山赶路,暂且不表。

话说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中暗暗听着传经之事,心里十分清楚,原来是阿傩、迦叶把无字之经传给了唐僧师徒。燃灯古佛不禁暗自笑道:“东土众生愚钝迷惑,不识这无字真经,岂不是枉费了圣僧这一路的艰辛跋涉?” 于是,他问道:“座边有谁在这儿?” 只见白雄尊者闪了出来。燃灯古佛吩咐道:“你施展神威,飞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让他们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白雄尊者当即驾起狂风,离开了雷音寺山门之外,大显神威。这一阵风可真是厉害:

身为佛前勇士,可比那风神巽二还要威猛。仙窍怒号,远远超过那吹拂的少女之风。这一阵风刮过,鱼龙都迷失了巢穴,江海波涛倒卷。玄猿捧着果子难以进献,黄鹤寻着云朵飞回旧巢。丹凤清脆的鸣叫也不再动听,锦鸡喔喔的叫声显得嘈杂。青松树枝折断,优钵花朵飘飞。翠竹竿竿倒下,金莲朵朵摇晃。钟声远远地传出去三千里,经韵轻轻飞扬在万壑之上。崖下琪花失去了美色,路旁瑶草倒伏了鲜苗。彩鸾难以舞动翅膀,白鹿躲进了山崖。荡荡异香弥漫宇宙,清清风气直冲云霄。

唐长老正走着,忽然闻到阵阵香风,只当是佛祖降下的祥瑞,并未提防。又听到一声巨响,半空中伸下一只手来,轻轻把马驮的经抢了去。吓得三藏捶胸顿足,大声叫唤,八戒在地上打滚追赶,沙和尚守护着经担,孙行者则如飞一般迅速追去。白雄尊者见行者快要追上了,担心他那棍子没长眼睛,一时间不分青红皂白,打伤自己,便将经包摔碎,抛落在尘埃之中。行者见经包破落,又被香风吹得四处飘零,只好按下云头去收拾经书,不再追赶。白雄尊者收了风,敛了雾,回去向燃灯古佛复命,暂且不表。

八戒追了一阵,见经本掉落,便和行者一起收拾起来背着,回来见唐僧。唐僧满眼含泪,说道:“徒弟呀!这极乐世界,竟然也有凶魔欺负我们哩!” 沙僧接过抱着的散经,打开一看,只见雪白一片,没有半点字迹,慌忙递给三藏说:“师父,这一卷没字。” 行者又打开一卷,看了看,也是无字。八戒打开一卷,同样无字。三藏叫道:“通通打开看看。” 结果卷卷都是白纸。长老不禁长吁短叹道:“我们东土之人果然没福啊!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回去有什么用?怎么敢去见唐王!欺君之罪,实在是罪不容诛啊!” 行者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对唐僧说:“师父,不用多说了。这就是阿傩、迦叶那两个家伙,问我们要礼物,我们没有,所以就拿这些白纸本子糊弄我们。赶紧回去,到如来佛祖面前告状,告他们勒索钱财、弄虚作假的罪行。” 八戒叫嚷道:“没错!没错!告他们去!” 师徒四人急忙回山,脚步匆匆,赶忙又转回到雷音寺。

没过多久,他们来到山门之外。众人都拱手相迎,笑着问道:“圣僧是来换经的吧?” 三藏点头称谢。众金刚也没有阻拦,让他们进去,一直来到大雄殿前。行者大声嚷道:“如来佛祖!我们师徒历经千难万险,受尽千辛万苦,从东土一路拜到这里,承蒙如来佛祖吩咐传经,却被阿傩、迦叶勒索财物不成,串通起来作弊,故意把无字的白纸本子给我们。我们拿这去有什么用?恳请如来佛祖惩治他们!” 佛祖笑着说:“你先别吵。他们两个问你们要礼物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只是这经不可轻易传授,也不能空手去取。从前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在舍卫国赵长者家把这经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脱,只讨得三斗三升麦粒大小的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卖得太便宜了,恐怕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们如今空手来取,所以传了白本。这白本,其实就是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只是因为你们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适合用这白本传过去罢了。” 随即叫道:“阿傩、迦叶,快把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挑选几卷给他们,然后过来报数。”二位尊者再次带领师徒四人,来到珍楼宝阁之下,仍然向唐僧索要礼物。三藏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奉送,便立刻让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捧着递上去,说道:“弟子实在是贫穷寒酸,路途又遥远,没有准备礼物。这钵盂是唐王亲手所赐,让弟子拿着它沿路化斋。如今特地奉上,聊表一点心意。还望尊者不要嫌弃,收下此物。等弟子回朝奏明唐王,必定会有厚谢。只求尊者把有字真经赐下,也不辜负了唐王的钦差之意,以及我们这一路的辛苦跋涉。” 阿傩接过钵盂,微微露出笑容。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有的抹他的脸,有的拍他的背,有的弹指,有的扭唇,一个个笑着说:“不羞!不羞!还索要取经的礼物!” 不一会儿,阿傩的脸皮都被羞皱了,可还是紧紧拿着钵盂不放手。迦叶这才进阁挑选经书,一一核对交给三藏。三藏对徒弟们说:“徒弟们,你们都仔细看好了,可别再像前一回那样。” 他们三人接过一卷,查看一卷,发现都是有字的。总共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正好是一藏之数。他们把经书收拾整齐,驮在马上;剩下的,又装了一担,由八戒挑着。自己的行囊则由沙僧挑着。行者牵着马,唐僧拿着锡杖,按了按毗卢帽,抖了抖锦袈裟,这才欢欢喜喜地来到如来佛祖面前。正是:

大藏真经滋味甘甜,如来造就无比精严。

须知玄奘登山之苦,可笑阿傩却贪钱财。

初次未得幸有古佛,后来终得圆满安然。

至今真经传至东土,大众均沾佛法雨露。

阿傩、迦叶引领着唐僧,前来拜见如来佛祖。只见如来佛祖高高端坐在莲座之上,随即指令降龙、伏虎二位大罗汉敲响云磬。这云磬之声清脆悠扬,传遍四方,瞬间便邀来了三千诸佛、三千揭谛、八金刚、四菩萨、五百尊罗汉、八百比丘僧,以及众多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无论是来自各个洞天福地,还是灵山圣地的大小尊者圣僧,一时间纷纷赶来。该入座的登上宝座,该侍立的站在两旁。刹那间,远处传来美妙的天乐,仙音嘹亮动听。满空中祥光层层叠叠,瑞气浓郁厚重。诸佛齐聚一堂,纷纷向如来佛祖参拜行礼。

如来佛祖开口问道:“阿傩、迦叶,你们传给他们多少经卷?一一清点报来。” 二位尊者立刻开始禀报:“现已交付给唐朝的经卷如下:

《涅盘经》四百卷;

《菩萨经》三百六十卷;

《虚空藏经》二十卷;

《首楞严经》三十卷;

《恩意经大集》四十卷;

《决定经》四十卷;

《宝藏经》二十卷;

《华严经》八十一卷;

《礼真如经》三十卷;

《大般若经》六百卷;

《金光明品经》五十卷;

《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

《维摩经》三十卷;

《三论别经》四十二卷;

《金刚经》一卷;

《正法轮经》二十卷;

《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

《五龙经》二十卷;

《菩萨戒经》六十卷;

《大集经》三十卷;

《摩竭经》一百四十卷;

《法华经》十卷;

《瑜伽经》三十卷;

《宝常经》一百七十卷;

《西天论经》三十卷;

《僧只经》一百一十卷;

《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

《起信论经》五十卷;

《大智度经》九十卷;

《宝威经》一百四十卷;

《本阁经》五十六卷;

《正律文经》十卷;

《大孔雀经》十四卷;

《唯识论经》十卷;

《俱舍论经》十卷。

总计三十五部大藏经,各部中挑选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传给东土圣僧带回唐朝。如今这些经卷都已整理妥当,放在马背上驮着,担子里挑着,只等圣僧们谢恩后便可启程。”

三藏师徒四人拴好马,放下担子,一个个双手合十,躬身舒体,朝着如来佛祖虔诚礼拜。如来佛祖对唐僧说道:“此经的功德,无法用言语来衡量。它不仅是我佛门修行的指引,实际上也是儒、释、道三教的源流所在。若将此经带到你那南赡部洲,展示给一切众生,切不可轻视怠慢。除非沐浴斋戒,否则不可打开经卷。要将其视为珍宝,倍加珍重!因为这经中蕴含着成仙了道的奥妙玄机,还有揭示万物变化的奇妙方法。” 三藏连连叩头谢恩,表示定会谨遵教诲,虔诚奉行。随后,他又像之前一样,对着佛祖恭敬地礼拜三圈,满心诚意,这才领了经卷准备离去。走到三山门时,又一一向众圣道谢,这里暂且不表。

如来佛祖在打发唐僧师徒离开后,这才宣布传经大会结束。这时,观世音菩萨从一旁闪身而出,双手合十,向佛祖启奏道:“弟子当年领了金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之人,如今已然大功告成。从开始到现在,一共历经了十四年,也就是五千零四十日,然而距离圆满的藏数还差八日。恳请世尊早日安排圣僧东回大唐,再返回西方,务必在八日之内完成,以凑齐藏数,好让弟子缴还金旨。” 如来佛祖听后,十分欣喜,说道:“所言极是。准你缴还金旨。” 随即叫来八大金刚,吩咐道:“你们速速施展神威,护送圣僧东归,将真经传留在东土后,再引领圣僧返回西方。必须在八日之内完成,以圆满一藏之数。不可延误。” 八大金刚领命,立刻赶上唐僧,高声叫道:“取经的,跟我们来!” 唐僧师徒四人顿觉身轻体健,飘飘荡荡,随着金刚,腾云而起。这正是:见性明心参拜佛祖,功行圆满即刻飞升。毕竟不知道回到东土后,他们如何传授真经,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