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封肃听到公差传唤,赶忙满脸堆笑地出来询问。那些公差大声嚷嚷着:“快把甄爷请出来!” 封肃连忙陪着笑说:“小人姓封,不姓甄。只有以前我的女婿姓甄,可他已经出家一两年了,不知道你们问的是不是他?” 公差们说:“我们也不管什么‘真’‘假’的,奉太爷的命令来问话,他既然是你女婿,那就带你去当面回禀太爷,省得来回折腾。” 说着,不等封肃多说话,就簇拥着他走了。封家的人个个惊慌失措,不知道会有什么灾祸降临。

那天大约二更的时候,封肃才兴高采烈地回来。众人急忙问是怎么回事。封肃说道:“原来咱们府上新上任的太爷姓贾名化,是湖州人,曾经和我女婿有交情。刚才他从咱们门前经过,看见娇杏那丫头在买线,还以为我女婿搬到这儿来了。我把事情的原原本本都跟他说明了,那太爷听了还伤感地叹息了一番。他又问起我外孙女儿,我说看花灯的时候丢了。太爷说:‘没关系,我自会派差役去把她找回来。’我们说了一会儿话,临走时他还送了我二两银子。” 甄家娘子听了,心里难免有些伤感。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贾雨村就派人送来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还寄了一封密信给封肃,转托他向甄家娘子要娇杏做二房。封肃高兴得不得了,巴不得去讨好,就在女儿面前极力促成此事。当天夜里,只用一乘小轿,就把娇杏送进了贾雨村的府里。贾雨村的欢喜自不必说,他封了一百两银子送给封肃,另外还送了许多东西给甄家娘子,让她好好生活,等着寻访女儿的下落。封肃回家后,也没什么可说的。

说起这娇杏丫鬟,就是当年回头看过贾雨村两次的那个。只因偶然的一次回头,就引出了这段意想不到的奇缘。谁能想到她命运顺遂,进了贾雨村身边,只一年就生了个儿子;又过了半年,贾雨村的嫡妻突然生病去世,贾雨村就把娇杏扶为正室夫人了。真是: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原来,贾雨村自从那年甄士隐送给他银子后,十六日就起身前往京城。到了大比之年,没想到他考得十分顺利,中了进士,被选入外班,如今已经升任为本府知府。他虽然才能出众,却也有些贪婪残酷的毛病;而且还恃才傲物,对上司不够尊重,那些官员都对他侧目而视。不到一年,上司就抓住了他的把柄,写了一本奏章弹劾他,说他 “生性狡猾,擅自篡改礼仪,表面上装出清正廉洁的样子,实际上却与恶势力勾结,导致地方上事端频发,百姓苦不堪言” 等等。皇帝看了龙颜大怒,立刻批示革除他的官职。吏部的文书一到,本府的官员们无不暗自高兴。贾雨村心里虽然十分羞愧恼恨,但表面上却一点怨恨的神色都没有,依旧谈笑自如。他交接完公事,把历年做官积攒的钱财和家眷都送回了原籍,安排妥当后,自己便轻装简从,游历天下名胜古迹。

有一天,贾雨村偶然又来到维扬地区。听说今年盐政的官员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如今已经升任兰台寺大夫,本是姑苏人氏,现在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才一个多月。原来林如海的祖上曾世袭列侯,传到林如海已经是第五代了。起初只封袭三代,因为当今皇上隆恩浩荡,远超前代,额外加恩,林如海的父亲又袭了一代;到林如海这一代,就通过科举出身了。林家虽然是富贵之家,却也是书香门第。只可惜林家旁支不兴旺,子孙有限,虽然有几门亲戚,但和林如海都是堂族关系,没什么亲支嫡派。如今林如海已经四十岁了,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偏偏去年又夭折了。他虽然有几房姬妾,但命中无子,也无可奈何。现在只有嫡妻贾氏生了一个女儿,乳名黛玉,刚满五岁。夫妻二人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把黛玉当作珍宝一样疼爱,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想让她读书识字,权当是假充养子,聊以慰藉膝下无子的凄凉。

贾雨村正好偶然感染风寒,病倒在旅店,过了一个月左右才渐渐痊愈。一来身体劳累疲倦,二来盘缠也快用完了,他正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暂且安顿下来。幸好有两个老朋友也在这个地方居住,听说盐政官员想聘请一位西席先生,贾雨村便拜托朋友帮忙,谋得了这个职位,权且当作安身之计。好在只有一个女学生,还有两个伴读丫鬟,女学生年纪又小,身体极为柔弱,功课也不限多少,所以贾雨村教起来十分轻松。

一晃又是一年,谁知道女学生的母亲贾氏夫人一病不起,与世长辞。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期间悲痛万分,贾雨村便打算辞去教馆,另谋出路。林如海想让女儿守孝期间继续读书,所以又把贾雨村留了下来。近来因为女学生哀痛过度,她本就体弱多病,旧病复发,于是连日都没去上学。贾雨村闲居无事,每当风和日丽的时候,饭后便出去散步。这一天,他偶然走到城外,想要欣赏一下乡村的自然风光。不知不觉走到一处山水环绕、茂林修竹的地方,隐隐约约看到一座庙宇。庙宇的门巷已经破败,墙垣也腐朽不堪,门前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智通寺” 三个字,门旁还有一副破旧的对联,写着: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贾雨村看了,心想:“这两句话虽然文字浅显,但含义深刻。我也游历过一些名山大寺,却从没见过这样的话,这里面说不定有个经历过人生起伏的人,我何不去里面看看。” 想着便走了进去,只见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在那里煮粥。贾雨村看了,也没太在意。等到他向和尚问了两句话,才发现这和尚又聋又糊涂,牙齿掉光,舌头也不利索,回答的话根本答非所问。

贾雨村不耐烦了,便又走了出来,想到村里的酒馆去喝上三杯,增添一些野趣,于是慢慢地走了过去。刚要走进酒馆,只见座上有个喝酒的人起身大笑,迎了出来,嘴里说着:“奇遇,奇遇。” 贾雨村赶忙一看,原来是在京城古董行做生意、外号叫冷子兴的人,以前在京城就认识。贾雨村一直称赞冷子兴是个有本事、有作为的人,冷子兴又借助贾雨村读书人的名声,所以两人说话很投机,十分投缘。

贾雨村连忙笑着问道:“老兄什么时候到这儿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今天能偶然相遇,真是奇缘啊。” 冷子兴说:“去年年底我回到家,现在因为还要去京城,就顺路找个朋友说句话,承蒙他的情谊,留我多住了几天。我也没什么要紧事,就多逗留几天,等到月半的时候就动身。今天朋友有事,我就出来随便走走,歇歇脚,没想到这么巧遇到你!” 一边说,一边请贾雨村和自己同席而坐,另外摆上酒菜。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喝酒,叙说着分别后的事情。

贾雨村问道:“最近京城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冷子兴说:“倒没什么新鲜事,不过你有个同姓的本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奇事。” 贾雨村笑着说:“我族里没有人在京城,怎么会有这事?” 冷子兴笑着说:“你们同姓,难道不是同宗一族吗?” 贾雨村问是哪家。冷子兴说:“荣国府贾府,这不会辱没了先生的门楣吧?” 贾雨村笑着说:“原来是他家。要说起来,我们贾家人口不少,从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衍,各省都有,谁能一一详细考查呢?要是论起荣国这一支,确实是同属一个族谱。但他们那么荣耀,我们也不便去攀附,所以到现在越发生疏,都认不出来了。”

冷子兴感叹道:“老先生可别这么说。如今这宁荣两府,也都衰落了,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 贾雨村问:“当年宁荣两府人口众多,怎么就衰落了呢?” 冷子兴说:“正是,说来话长。” 贾雨村说:“去年我到金陵,想去游览六朝遗迹,有一天进了石头城,从他们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两府相连,几乎占了大半条街。大门前虽然冷冷清清,没什么人,但隔着围墙往里看,里面的厅殿楼阁,依然高大雄伟;就是后面那一带花园里的树木山石,也还有郁郁葱葱、润泽秀美的气息,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衰败的家族啊?” 冷子兴笑着说:“亏你还是进士出身,连这都不明白!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比不上当年那么兴盛,但比起一般的官宦人家,到底还是气派不同。现在人口越来越多,事务也日益繁杂,主仆上下,贪图安逸享受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运筹帷幄、谋划事务的人;他们日常生活的排场和费用,又不能节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然还没倒,但家底已经渐渐空虚了。这还只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能想到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然一代不如一代了!” 贾雨村听了,也感到惊讶,说:“这样的诗礼之家,怎么会没有良好的教育呢?别的家族我不知道,就说这宁、荣二府,可是最注重教子有方的啊。”

冷子兴叹道:“说的就是这两家。听我跟你说:当年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俩。宁公是兄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承袭了官职,也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贾敷,**岁的时候就死了,只剩下次子贾敬承袭了官职。如今贾敬一门心思喜好道教,只爱烧丹炼汞,其他的一概不放在心上。幸好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叫贾珍,因为他父亲一心想当神仙,就把官职让他承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只在京城城外和道士们混在一起。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贾敬什么都不管。这珍爷根本不肯读书,只知道寻欢作乐,把宁国府闹得鸡飞狗跳,也没人敢管他。再说荣府,刚才说的奇事就出在这里。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承袭了官职,娶的是金陵世代功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贾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还健在,长子贾赦承袭了官职;次子贾政,从小就酷爱读书,祖父和父亲最疼爱他,原本想让他通过科举出身,没想到贾代善临终前上了一道遗本,皇上念及先臣,立刻让长子袭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马上召见,于是额外赐给贾政一个主事的官职,让他进入吏部学习,如今已经升任员外郎了。贾政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却不幸一病而死。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出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很稀奇了;没想到第二年又生了一位公子,更稀奇的是,他一出生,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宝玉。你说这是不是新奇的事?”贾雨村笑着说:“这确实太奇异了。只怕这个人来历不凡。” 冷子兴冷笑着说:“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他祖母一开始就把他当作珍宝一样疼爱。在他周岁的时候,贾政老爷想试试他将来的志向,就把世上各种各样的东西摆了无数在他面前,让他抓取。谁知道他什么都不拿,伸手只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老爷大怒,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是个酒色之徒!’因此对他很不满意。只有史老太君还是把他当作命根子。说来也奇怪,如今他长到七八岁,虽然顽皮淘气得厉害,但他的聪明机灵之处,一百个人都比不上他一个。他说的话也很奇怪,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一见到女儿,就觉得清爽;一见到男子,就觉得浑身臭烘烘的。’你说这可笑不可笑?他将来肯定是个色鬼!” 贾雨村神色严肃,急忙阻止道:“不是这样的!可惜你们不了解这个人的来历。大概贾政老前辈也错误地把他当成**色鬼了。如果不是饱读诗书、明白事理,再加上有探究事物本质的功夫,参透玄机的能力,是不会明白的。”

冷子兴见贾雨村说得这么郑重,连忙请教其中的缘由。贾雨村说:“天地生人,除了大仁大恶这两种人,其他的都没什么太大区别。那些大仁之人,是顺应时运而生;大恶之人,则是应劫数而生。时运昌盛,世道就太平;劫数降临,世道就危难。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这些都是顺应时运而生的人。蚩尤、共工、夏桀、商纣、秦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都是应劫数而生的人。大仁之人,致力于治理天下;大恶之人,专门扰乱天下。清明灵秀,是天地间的正气,为仁人所秉持;残忍乖僻,是天地间的邪气,为恶人所拥有。如今正值国运昌盛、福泽绵长的太平盛世,清明灵秀之气所润泽的,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到处都是。剩下的秀气,无所归依,便化作甘露,成为和风,普施于四海。而那些残忍乖僻的邪气,无法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意横行,于是就凝结充塞在深沟大壑之中。偶尔因为风起,或者被云压,稍有动摇散发的迹象,一丝半缕不经意间泄露出来,恰好碰上灵秀之气经过。正气不容邪气,邪气又嫉妒正气,两者互不相让,就如同风水雷电在地下相遇,既不能消解,又不能退让,必定要经过一番搏击喷发才会完结。所以这股气也必定会赋予人,直到发泄完毕才会消散。如果男女偶然秉受了这股气而生,往上不能成为仁人君子,往下也不会成为大凶大恶之人。把他们放在千万人之中,他们的聪慧俊逸、灵秀之气,在千万人之上;而他们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的情态,又在千万人之下。如果生在公侯富贵之家,就会成为情痴情种;如果生在诗书清贫之族,就会成为逸士高人;即便偶然生在薄命寒门,也绝不可能成为普通的走卒仆役,甘愿被平庸之人驱使,必定会成为出色的优伶或名妓。像前代的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导、谢安家族、顾恺之、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希夷、温庭筠、米芾、石延年、柳永、秦观,近代的倪瓒、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女、薛涛、崔莺莺、朝云之类的人,都是这类气质在不同环境下的体现。”

冷子兴说:“照你这么说,就是‘成功了就是王侯,失败了就是贼寇’了。” 贾雨村说:“正是这个意思。你还不知道,自从我被革职以来,这两年游历了各省,也遇到过两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所以,刚才你一说起这宝玉,我就猜他**不离十也是这一类人。不用往远处说,就说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知道吗?” 冷子兴说:“谁不知道啊!甄府和贾府既是老亲,又是世交。两家来往非常密切。就连我也和他们家交往了不止一天了。”

贾雨村笑着说:“去年我在金陵的时候,有人推荐我到甄府去当教书先生。我进去看了看他们家的情况,没想到他家那么显贵,却是个富而有礼的人家,是个难得的教书之所。但是他家的那个学生,虽然才刚开始启蒙,却比教导一个准备科举的学生还费心。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须有两个女儿陪着我读书,我才能认得字,心里也才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就糊涂。’他还经常对跟着他的小厮们说:‘“女儿” 这两个字,极其尊贵、极其清净,比那 “阿弥陀佛”“元始天尊” 这两个宝号还要尊荣无比。你们这些浊口臭舌,千万不能亵渎了这两个字。但凡要说的时候,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行;要是说错了,就要受凿牙穿腮的惩罚。’他暴虐浮躁,顽劣憨痴,各种行为都很异常。可是一放学,进了内宅见到那些女儿们,他又变得温厚平和,聪敏文雅,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因此,他父亲也曾狠狠地打过他几次,无奈他就是改不了。每次打得疼得受不了的时候,他就‘姐姐’‘妹妹’地乱叫。后来听到里面的女儿们拿他开玩笑:‘你为什么被打急了就只管叫姐妹呢?莫不是想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难道不觉得羞愧吗!’他回答得最妙。他说:‘疼得厉害的时候,只叫 “姐姐”“妹妹” 这些字样,说不定能缓解疼痛,因为叫了一声,就真的觉得不疼了,于是就得了这个秘法:每次疼到极点,就不停地叫姐妹。’你说可笑不可笑?也是因为祖母过于溺爱,常常因为孙子的事而责骂老师、责怪儿子,所以我就辞去了教书的差事。如今我在这巡盐御史林如海家教书。你看,这样的子弟,肯定守不住祖父的基业,也不会听从师长的规劝。只可惜他家的几个姊妹都很出众。”冷子兴说:“就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小姐也很不错。贾政老爷的长女,名叫元春,因为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做女史了。二小姐是贾赦老爷的妾室所生,名叫迎春;三小姐是贾政老爷的庶出女儿,名叫探春;四小姐是宁国府贾珍老爷的胞妹,名叫惜春。因为史老夫人非常疼爱孙女,她们都跟着祖母一起读书,听说个个都很优秀。” 贾雨村说:“更有意思的是甄家的风俗,女儿的名字也都按照男子的名字来取,不像别家另外用‘春’‘红’‘香’‘玉’等艳丽的字。怎么贾府也落入这种俗套了呢?” 冷子兴说:“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现在的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所生,所以取名元春,其他的才跟着用了‘春’字。上一辈的,也是按照兄弟的名字来取的。现在就有证据:如今你东家林如海老爷的夫人,就是荣府中贾赦、贾政二位老爷的胞妹,她在家的时候名叫贾敏。你要是不信,回去仔细打听就知道了。” 贾雨村拍着桌子笑道:“怪不得这女学生读到凡是书中有‘敏’字,都念成‘密’字,每次都是这样;写字遇到‘敏’字,又少写一两笔,我心里就有些疑惑。现在听你这么说,肯定是因为这个原因了。怪不得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与众不同,和现在的女子不一样,我猜测她母亲必定不凡,才有这样的女儿,现在知道她是荣府的外孙女,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惜上个月她母亲竟然去世了。” 冷子兴叹道:“老一辈的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最小的,也没了。上一辈的姊妹,一个都不在了。就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女婿会怎么样呢?”

贾雨村说:“正是。刚才说贾政老爷,已经有了衔玉而生的儿子,还有长子留下的一个弱孙。那贾赦老爷难道一个出色的儿子都没有吗?” 冷子兴说:“贾政老爷有了宝玉之后,他的妾又生了一个,也不知道好坏。目前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却不知道将来会怎样。要说那贾赦老爷,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贾琏,如今二十岁左右,亲上加亲,娶的就是贾政老爷夫人王氏的内侄女,已经娶了两年了。这位琏爷现在捐了个同知的官职,也不爱读书,在人情世故上很机灵,善于言辞,所以现在就住在他叔叔贾政老爷家里,帮忙料理一些家务。谁知道自从娶了他夫人之后,家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称赞他夫人的,琏爷反倒被比下去了:说他夫人模样极其标致,言谈爽利,心机又极为深细,竟是男人远远比不上的。”

贾雨村听了,笑着说:“可见我之前说的没错。你刚才说的这几个人,只怕都是正邪两赋而来的那一类人,说不定呢。” 冷子兴说:“管他是邪是正,只顾算别人家的事了,你也该喝杯酒了。” 贾雨村说:“正是,光顾着说话,倒多喝了几杯。” 冷子兴笑着说:“说着别人家的闲事,正好下酒,多喝几杯又有何妨。” 贾雨村向窗外看了看说:“天也晚了,小心城门关了。我们慢慢进城再聊,也来得及。” 于是,两人起身,结清酒账。刚要走的时候,又听到后面有人喊道:“雨村兄,恭喜了!特地来给你报个喜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