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话说林黛玉正独自悲伤哭泣,忽然听到院门响动,只见宝钗走了出来,宝玉、袭人一群人在后面相送。林黛玉本想上前问问宝玉,可又怕当着众人的面问,让宝玉难为情,于是便闪到一旁,等宝钗离开,宝玉等人进了门,把门关上后,她才转了回来,对着那扇紧闭的门,又落下了几滴眼泪。她自觉无趣,这才转身回去,无精打采地卸去了残妆。

紫鹃和雪雁平日里十分了解林黛玉的性情:她没事就闷坐着,不是皱着眉头,就是长吁短叹,而且常常无缘无故地就泪水涟涟。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劝慰她,担心她思念父母、想念家乡,或是受了委屈,便用话语宽慰劝解。可谁知道,后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她常常都是如此,大家都看惯了她这副模样,也就不再理会了。所以这会儿,也没人去管她,由着她独自闷坐,各自去睡觉了。那林黛玉倚靠在床栏杆上,双手抱着膝盖,眼睛里噙着泪水,像木雕泥塑一般,直直地坐到二更天以后,才上床睡下,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正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一天的未时交芒种节。按照古老的风俗,凡是交芒种节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准备各式各样的礼物,祭祀饯别花神,因为芒种一过,就进入夏日了,百花凋谢,花神退位,需要为她送行。而在闺阁之中,对这个风俗更为热衷,所以大观园里的人都早早地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有的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样子,有的用绫锦纱罗叠成各种旗帜的形状,都用彩线系好。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满了这些物件。满园里绣带飘舞,花枝摇曳,再加上这些人都打扮得娇艳动人,让桃花、垂柳都自愧不如,使燕子、黄莺都心生妒忌,一时间,真是美不胜收,难以尽述。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还有巧姐、大姐、香菱以及一众丫鬟们都在园内玩耍,唯独不见林黛玉。迎春便说道:“林妹妹怎么没见着?这懒丫头!这时候还在睡觉不成?” 宝钗说:“你们等着,我去把她叫起来。” 说完,便丢下众人,径直往潇湘馆走去。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前问了好,聊了一会儿闲话。宝钗转身指着前面说:“她们都在那边呢,你们去找她们玩吧。我去叫林姑娘,一会儿就来。” 说着,便慢悠悠地朝着潇湘馆走去。

忽然,宝钗抬头看见宝玉走进了潇湘馆,她便停下脚步,低头思索起来: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他们兄妹之间相处常常不避嫌疑,嬉笑怒骂,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向来爱猜忌,还爱耍小性子。此刻要是自己也跟进去,一来宝玉会觉得不方便,二来也容易让林黛玉起疑。算了,还是回去的好。想罢,她便转身往回走。

刚要去找别的姐妹,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双玉色的蝴蝶,大得如同团扇一般,一上一下,在风中轻盈地飞舞,十分有趣。宝钗见状,就想把它们扑来玩耍,于是从袖子里拿出扇子,朝着草地上扑去。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飞来飞去,在花丛中、柳树间穿梭,眼看就要飞过河去了。这可把宝钗引得蹑手蹑脚地一路追到了池中滴翠亭上,她香汗淋漓,微微喘气。宝钗也没心思再扑蝴蝶了,刚想回去,就听到滴翠亭里面有人在小声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都是游廊曲桥,建在池中的水上,四面的雕花格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到说话声,便停住脚步,仔细地听了起来。只听一个人说:“你看看这手帕,真的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是不是,就还给芸二爷。” 又有一人说道:“可不是我那块嘛!快拿来给我。” 又听第一个人说:“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我白帮你找了?” 对方回答道:“我既然答应谢你,自然不会骗你。” 第一个人又说:“我帮你找了来,你自然要谢我;可拣到的那个人,你难道不拿点什么谢他?” 对方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拣到我的东西,本来就应该还我。我拿什么谢他呀?” 第一个人又说:“你不谢他,我怎么跟他交代呢?况且他再三跟我说,要是没有谢礼,不许我把东西给你。” 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听到对方说:“好吧,把我这个给他,算是谢他的。不过,你要是告诉别人,可得发个誓。” 又听第一个人说:“我要是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以后不得好死!” 接着又听对方说:“哎呀!咱们只顾说话,小心有人在外面悄悄听见。不如把这格子都推开,就算有人看见咱们在这里,他们也只当我们在说玩笑话。要是有人走到跟前,咱们也能看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到这些话,心中暗自吃惊,心想:“难怪从古至今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心思都这么缜密。这格子一开,要是看见我在这里,他们还不得臊死。而且刚才说话的声音,很像宝玉房里的红玉。她向来心高气傲,是个极为刁钻古怪的人。今天我听到了她的秘密,万一她狗急跳墙,不但会惹出事情来,我还会落得没趣。现在就算赶紧躲开,估计也来不及了,看来得想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还没等她想完,只听 “咯吱” 一声,宝钗便故意加重脚步,笑着喊道:“颦儿,我看你往哪儿藏!” 一边说,一边装作往前追赶的样子。亭子里的红玉和坠儿刚一推开窗户,就听到宝钗这么喊着往前赶,两人都吓呆了。宝钗反而笑着对她们说:“你们把林姑娘藏哪儿去了?” 坠儿说:“我们根本没看见林姑娘呀。” 宝钗说:“我刚才在河那边看见林姑娘在这里蹲着玩水呢。我想悄悄吓她一跳,还没走到跟前,她就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说不定藏在这里面了。” 一边说,一边故意走进亭子找了一圈,然后抽身就走,嘴里还说着:“肯定又钻到假山的山洞里去了。要是遇见蛇,咬一口才好呢。” 一边说着一边走,心里又觉得好笑:这件事总算是遮掩过去了,不知道她俩会怎么样。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竟然信以为真,等宝钗走远了,便拉着坠儿说:“这下糟了!林姑娘刚才蹲在这里,肯定把咱们的话都听去了!” 坠儿听了,半天也没吭声。红玉又说:“这可怎么办呀?” 坠儿说:“就算听去了,又能怎样,各人干各人的事,就当没这回事。” 红玉说:“要是宝姑娘听见了,那还好说。可林姑娘嘴巴爱刻薄人,心思又细腻,她要是听见了,万一把风声泄露出去,可怎么得了?” 两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人走上亭子来了。她们俩只好把话咽了回去,暂且和她们一起玩耍。

这时,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人,红玉连忙丢下众人,跑到凤姐跟前,满脸堆笑地问:“奶奶,您使唤我做什么事?” 凤姐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长得干净俏丽,说话也很懂事,便笑着说:“我的丫头今天没跟着我。我这会儿想起一件事,要派个人出去,不知道你能不能干好,话说得清不清楚?” 红玉笑着说:“奶奶有什么话,尽管吩咐我去说。要是我说得不清楚,耽误了奶奶的事,任凭奶奶责罚。” 凤姐笑着问:“你是哪位小姐房里的?我派你出去,她回来找你,我也好替你解释。” 红玉说:“我是宝二爷房里的。” 凤姐听了,笑着说:“哎呀!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不得呢。也罢,等他问起来,我替你说。你到我们家,告诉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一共一百六十两,是给绣匠的工钱,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她看了,再让她拿走。再到里头床头边有一个小荷包,拿来给我。”

红玉听了,转身就去了。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凤姐不在这山坡上了。她看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正站着系裙子,便赶忙上前问道:“姐姐,你知道二奶奶去哪儿了吗?” 司棋说:“我没注意。” 红玉听了,又转身朝四周看了看,只见那边探春和宝钗正在池边看鱼。红玉走上前,陪着笑问:“姑娘们,你们知道二奶奶去哪儿了吗?” 探春说:“去你大奶奶院里找找看。” 红玉听了,便往稻香村走去,迎面正好遇见晴雯、绮霰、碧痕、紫绡、麝月、待书、入画、莺儿等一群人走过来。

晴雯一看见红玉,便说道:“你就知道疯玩!院子里的花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生,就知道在外头闲逛。” 红玉说:“昨天二爷说了,今天不用浇花,隔一天浇一回就行。我喂雀儿的时候,姐姐你还在睡觉呢。” 碧痕问:“那茶炉子呢?” 红玉说:“今天不是我当班,有没有茶可别问我。” 绮霰说:“你听听她这嘴!你们别理她了,让她接着逛吧。” 红玉说:“你们再问问清楚,我到底有没有闲逛。二奶奶派我去传话、取东西呢。” 说着,还把荷包举起来给她们看,众人这才没再吭声。

大家便分路走开了。晴雯冷笑着说:“怪不得呢!原来是攀高枝儿去了,眼里都没我们了。也不知道说了一句话半句话,人家知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呢,就把她得意成这样!这一回两回的不算什么,过了明天,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有本事从今儿起就出了这园子,一直在高枝儿上待着,那才算有能耐。” 说完,便走了。

这边红玉听了,也不便争辩,只好忍着气去找凤姐儿。到了李纨的房中,果然看见凤姐儿正在这里和李纨说话。红玉上前回禀道:“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她就把银子收起来了,刚才张材家的来讨,当面称了银子给她拿走了。” 说着,把荷包递了上去,又说:“平姐姐让我回禀奶奶:才旺儿进来问奶奶有什么吩咐,好去办事。平姐姐就按照奶奶的意思打发他去了。” 凤姐笑着问:“她是怎么按照我的意思打发他去的?” 红玉说:“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事情迟了两天,可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身体好点,我们奶奶还要约五奶奶一起来看望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派人来说,舅奶奶带信来了,问奶奶好,还想跟这里的姑奶奶要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要是有,奶奶派人送来,就送到我们奶奶这里。明天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过去。”话还没说完,李纨就说道:“哎哟哟!这些话我都听不明白了。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 凤姐笑着说:“也难怪你不懂,这涉及四五家的事儿呢。” 说完,又转头对红玉笑着说:“好孩子,难为你说得这么周全。别像其他人,扭扭捏捏的,跟蚊子似的。嫂子你不知道,如今除了我身边顺手使唤的几个丫头婆子,我都怕跟其他人说话。他们非得把一句话拉得老长,分成两三截,咬文嚼字,拿腔拿调,哼哼唧唧的,急得我直冒火,他们哪里懂得我的心思!一开始我们平儿也是这样,我就问她:难道非得装成蚊子哼哼才算是美人了?说了好几回,才好点儿了。” 李纨笑着说:“都像你这个泼皮破落户才好呢。” 凤姐又说:“这个丫头就不错。刚才那两回,话虽然说得不多,但听她的口气,就知道干脆利落。” 说着,又对红玉笑着说:“你明天就来服侍我吧。我认你做女儿,我好好调教你,你肯定能有出息。”

红玉听了,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凤姐说:“你笑什么?是不是觉得我年轻,比你大不了几岁,就想当你妈了?你还在做白日梦呢!你去打听打听,那些比你大得多的人,赶着叫我妈,我还不理呢。今天可是抬举你了!” 红玉笑着说:“我不是笑这个,我是笑奶奶您认错辈数了。我妈是您的女儿,这会儿您又认我做女儿。” 凤姐问:“谁是你妈?” 李纨笑着说:“你原来不认识她呀?她是林之孝的女儿。” 凤姐听了,十分惊讶,说道:“哦!原来是他的丫头。” 又笑着说:“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闷葫芦,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屁来。我成天说,他们俩真是绝配,一个像聋子,一个像哑巴。没想到能养出这么伶俐的一个丫头来!你今年十几岁了?” 红玉说:“十七岁了。” 凤姐又问她名字,红玉说:“原来叫红玉,因为和宝二爷名字重了,如今就只叫红儿了。”

凤姐听了,皱了皱眉头,把头一扭,说道:“真讨厌!好像得了玉就有多了不起似的,你也玉,我也玉的。” 接着又说:“既然这样,你要是愿意跟我,我回头跟你妈说,‘赖大家的如今事儿多,也不清楚这府里谁是谁,你帮我好好挑两个丫头给我使唤’,她当时也答应了。可她不但没挑,反倒把这女孩子送到别处去了。难道跟着我就一定不好吗?” 李纨笑着说:“你这又多心了。她先进来的,你这话后说的,怎么能怪她妈呢!” 凤姐说:“既然这样,明天我跟宝玉说,让他再找人,把这丫头给我。不过不知道她本人愿不愿意?” 红玉笑着说:“愿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能学些人情世故,懂得些上下规矩,大大小小的事儿也能长长见识。” 刚说完,只见王夫人的丫头来请凤姐,凤姐便告别李纨走了。红玉也回怡红院去了,暂且不表。

且说林黛玉因为夜里失眠,第二天起晚了。她听说众姐妹都在园子里举办饯花会,怕别人笑话她又痴又懒,连忙梳洗后就出门了。刚到院子里,只见宝玉走进来,笑着说:“好妹妹,你昨天到底告我状了没?可让我悬了一晚上的心。” 林黛玉回头对紫鹃说:“把屋子收拾一下,放下一扇纱屉子;等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用狮子镇住;点上香后,就把香炉罩上。” 一边说着,一边又往外走。宝玉见她这样,还以为是昨天中午的事儿,哪里知道昨晚发生的那些事儿,还在那儿打躬作揖赔不是。林黛玉看都不看他一眼,径直出了院门,去找其他姐妹了。宝玉心里纳闷,暗自猜测:看她这架势,不像是因为昨天的事儿;可昨天我回来得晚,又没见着她,也没什么地方冲撞她呀。一边想着,一边不由自主地跟在后面追了上去。

只见宝钗和探春正在那边看仙鹤跳舞,看见黛玉来了,三个人就站在一起说话。又看见宝玉来了,探春便笑着说:“宝哥哥,你身体好吗?我都整整三天没见着你了。” 宝玉笑着说:“妹妹身体好吗?我前几天还在大嫂子那儿问起你呢。” 探春说:“宝哥哥,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 宝玉听了,就跟着她,离开了宝钗和黛玉,走到一棵石榴树下。

探春问道:“这几天老爷叫过你吗?” 宝玉笑着说:“没有叫我。” 探春说:“昨天我好像恍惚听见说老爷叫你出去了。” 宝玉笑着说:“那可能是别人听错了,真没叫我。” 探春又笑着说:“这几个月,我又攒了十来吊钱。你拿去,等以后出门闲逛的时候,要是看到好的字画,或者精巧好玩的玩意儿,帮我带些回来。” 宝玉说:“我在这城里城外、大庙小庙地逛,也没见到什么新奇精致的东西,无非就是些金银铜瓷做的,没地方放的古董,再就是绸缎、吃食、衣服之类的。” 探春说:“谁要这些呀。就像你上回买的那个柳枝编的小篮子,用整根竹子根抠成的香盒儿,胶泥堆成的风炉儿,这些才好呢。我喜欢得不得了,谁知道她们都看上了,跟抢宝贝似的抢走了。” 宝玉笑着说:“原来你要这个。这不值什么钱,拿五百钱给小厮们,能拉一车回来。” 探春说:“小厮们懂什么。你挑那些朴实但不俗气,简约又不笨拙的,多给我带些回来。我还像上回那样,给你做双鞋,这次比上回更用心,怎么样?”宝玉笑着说:“你一提鞋,我就想起个事儿:有一回我穿着你做的鞋,碰巧遇见了老爷,老爷看着就不顺眼,问是谁做的。我哪里敢提‘三妹妹’这三个字,就说是前几天我生日,舅母给的。老爷听说是舅母给的,才没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何必呢!白白耗费人力,糟蹋绫罗,做这种东西。’我回来跟袭人说了,袭人说这还算好的,赵姨娘气得抱怨个不停:‘亲弟弟,鞋子袜子都没人管,还做这些东西!’” 探春听了,立刻沉下脸来,说:“这话糊涂到什么地步了!难道我就该做鞋吗?环儿难道没有自己的份例?一样有衣裳穿,有鞋袜穿,身边丫头婆子一屋子,还抱怨这些话!说给谁听呢!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做一双半双鞋,想给谁这个哥哥弟弟,全凭我自己的心意。谁敢管我!她这气也是白生。” 宝玉听了,点头笑着说:“你不知道,她心里肯定又有别的想法了。” 探春听了,更生气了,把头一扭,说:“连你也糊涂了!她那想法肯定是有的,不过都是些见不得人的、低俗的见识。她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只认老爷、太太两个人,其他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在姊妹弟兄面前,谁跟我好,我就跟谁好,什么嫡出庶出的,我也不在乎。按理说我不该说她,可她也太糊涂了!还有个笑话呢:就是上回我给你的钱,让你帮我带好玩的东西。过了两天,她见了我,也说没钱花,日子难,我也没当回事。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她就抱怨起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花,不给环儿花。我听到这话,又好笑又好气,就跑到太太那儿去了。” 正说着,只见宝钗在那边笑着说:“说完了吧,快来。一看就是哥哥妹妹,扔下别人,只顾说悄悄话。我们听一句都不行啊!” 说着,探春和宝玉这才笑着走了过去。

宝玉发现林黛玉不见了,就知道她躲到别的地方去了。他想了想,索性过两天,等她气消了再去找她。低头一看,只见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凤仙花、石榴花等各种落花,他叹了口气,说:“她肯定是心里生气了,都不来收拾这些花儿了。我先把花送过去,明天再问问她。” 正说着,只见宝钗约着探春往外走。宝玉说:“我一会儿就来。” 说完,等她们俩走远了,就把地上的花兜起来,翻山过河,穿过树林花丛,一直朝着那天和林黛玉一起葬桃花的地方走去。

快到花冢的时候,还没转过山坡,就听到山坡那边传来一阵哭泣声,一边哭,一边数落着,哭得十分伤心。宝玉心里想:“这不知道是哪家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儿来哭。” 一边想着,一边停下脚步,听她哭着念道: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禁痴傻呆立在原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