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给她开门这件事,错把气都撒在了宝玉身上。到了第二天,又恰好赶上饯花之期,她本就满心的无名怒火无处发泄,这下又勾起了伤春的愁绪,便拿着些残花落瓣去掩埋,情不自禁地感花伤己,哭了几声后,随口吟诵了几句。没想到宝玉在山坡上听到了,起初只是点头感叹;后来听到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句子时,不禁悲痛得倒在山坡之上,怀里兜着的落花撒了一地。想想林黛玉那如花似玉的容貌,将来也会有消失不见的时候,怎能不让人心碎肠断!既然黛玉最终会无可寻觅,以此类推,像宝钗、香菱、袭人等人,也终会有这样的一天。宝钗等人都有不可追寻之日,那自己又将身在何处呢?况且连自身都不知会去往何方,那这地方、这园子、这花、这柳,又不知该属于谁了!—— 宝玉如此反复思量,真不知道此时自己到底算什么,一无所知,恨不得逃离这世间的造化,挣脱尘世的罗网,才能排解心中的悲伤。正所谓: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林黛玉正沉浸在伤感之中,忽然听到山坡上也传来悲声,心里想着:“人人都笑我有些痴傻,难道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的痴人不成?” 想着,抬头一看,原来是宝玉。林黛玉看到他,便说道:“啐!我当是谁,原来是你这个狠心短命的……” 刚说到 “短命” 两个字,又连忙捂住了嘴,长叹一声,转身就走。

这边宝玉悲痛了一阵,忽然抬头发现黛玉不见了,便知道黛玉看到他后躲开了,自己也觉得无趣,抖了抖身上的土站起来,下山沿着原路往怡红院走去。正巧看见林黛玉在前面走,他连忙追上去,说道:“你先站住。我知道你不理我,我就说一句话,说完以后就不再纠缠你。” 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本想不理他,但听他说 “只说一句话,从此就不再纠缠”,这话里似乎有深意,便不得不站住说道:“有什么话,你说吧。” 宝玉笑着说:“其实是两句话,说了以后你听不听?” 黛玉听了,转身就走。宝玉在她身后叹道:“既然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又何必当初那样呢!” 林黛玉听到这话,不由得停住脚步,回头问道:“当初怎么样?今天又怎么样?” 宝玉叹着气说:“当初姑娘刚来的时候,哪次不是我陪着你玩笑?只要是我心爱的东西,姑娘想要,拿去就是;我爱吃的东西,只要听说姑娘也爱吃,我就赶紧收拾得干干净净,等着姑娘来吃。我们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一张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事情,我怕姑娘生气,都会替丫头们想到。我心里一直想着,咱们姊妹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密、热络,和和气气的,才能显得比别人更亲近。可如今,谁能想到姑娘长大了,心思也变了,不把我放在眼里,反倒把宝姐姐、凤姐姐这些外人放在心上,对我却是三天不理、四天不见的。我又没有亲哥哥亲姐姐。—— 虽然有两个兄弟,但你难道不知道他们和我是同父异母的吗?我就像你一样,也是独来独往的,我以为咱们的心思是一样的。谁知道我这是白操心了,满心的委屈都没处诉说!” 说着说着,忍不住掉下泪来。

黛玉听了这些话,又看到宝玉这副模样,心里顿时凉了大半,也忍不住落下泪来,低下头不说话。宝玉见她这副神情,便又说道:“我也知道我现在可能有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但不管我怎么不好,我绝对不敢在妹妹面前犯错。就算有一两分错处,你可以教导我,让我下次改正,或者骂我几句,打我两下,我都不会灰心。可谁知你总是不理我,让我摸不着头脑,失魂落魄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算我死了,也是个冤死鬼,任凭高僧高道来做法事超度,我都无法超生,还得你帮我把事情说清楚,我才能投胎转世呢!”

黛玉听了这番话,不知不觉把昨晚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便说道:“你既然这么说,那昨天我去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让丫头给我开门?” 宝玉惊讶地说:“这话从何说起啊?我要是这么做了,立刻就死!” 林黛玉啐了一口说:“大清早的,说什么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就说有这事儿还是没有,发什么誓呢。” 宝玉说:“我真的没看见你去。当时宝姐姐在那儿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林黛玉想了想,笑着说:“哦,想来是你的丫头们偷懒,没好气地敷衍人,也是有的。” 宝玉说:“肯定是这个原因。等我回去问问是谁,好好教训她们一顿。” 黛玉说:“你的那些丫头们确实该教训教训,只是按理说我不该说这话。今天得罪了我还算小事,要是明天宝姑娘或者其他什么姑娘来了,也被她们得罪了,那事情可就大了。” 说着,抿嘴笑了起来。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忍不住笑。

两人正说着话,只见丫头来请他们去吃饭,于是便一起往前厅走去。王夫人看见林黛玉,便问道:“大姑娘,你吃鲍太医开的药,感觉好些了吗?” 林黛玉说:“也就那样吧。老太太还让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宝玉说:“太太您不知道,林妹妹这是内症,天生身体就弱,所以经不住一点风寒,吃两剂煎药把风寒散了就好,之后还是吃丸药比较好。” 王夫人说:“前几天大夫说了一种丸药的名字,我给忘了。” 宝玉说:“我知道那些丸药,估计是让她吃人参养荣丸吧。” 王夫人说:“不是。” 宝玉又说:“那是八珍益母丸?左归丸?右归丸?再不然,就是麦味地黄丸?” 王夫人说:“都不是。我只记得名字里有‘金刚’两个字。” 宝玉摊开双手笑着说:“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金刚丸’。要是有‘金刚丸’,那岂不是还有‘菩萨散’了!” 这话把满屋子的人都逗笑了。宝钗抿着嘴笑道:“我猜是天王补心丹吧。” 王夫人笑着说:“对,就是这个名字。如今我也糊涂了。” 宝玉说:“太太您可不糊涂,都是被‘金刚’‘菩萨’这些词给弄糊涂了。” 王夫人说:“你这混小子,又欠你老子揍你了。” 宝玉笑着说:“我老子才不会因为这个揍我呢。”王夫人又说:“既然有这个药名,明天就叫人去买些来吃。” 宝玉笑着说:“这些药都不管用。太太您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给妹妹配一副丸药,保证吃一副就好。” 王夫人说:“胡说八道!什么药这么贵?” 宝玉笑着说:“我是说真的,我这个方子和别的不一样。药名也很古怪,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就说那刚出身的胎盘,人形带叶的人参,三百六十两都买不到的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稀奇,只是在配药里常见。而那作为主药的,说出来能吓您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两年,我才把这方子给他。他拿了方子去,又找了两三年,花了上千两银子,才把药配成。太太要是不信,问问宝姐姐就知道了。” 宝钗听了,笑着摆摆手说:“我不知道,也没听说过。你别让姨娘问我。” 王夫人笑着说:“还是宝丫头老实,不撒谎。” 宝玉站在那儿,听到这话,转身拍了一下手,说道:“我说的可是真话,反倒说我撒谎。” 正说着,忽然转身,只见林黛玉坐在宝钗身后抿着嘴笑,还用手指头在脸上比画着,羞他。

凤姐在里间屋里看着下人摆放桌子,听到他们这么说,便走过来笑着说:“宝兄弟没撒谎,这事是有的。前几天薛大哥亲自来找我要珍珠,我问他做什么用,他说配药。他还抱怨说,不配也就罢了,没想到这么麻烦。我问他配什么药,他说是宝兄弟的方子,说了好多药名,我也没工夫听。他说不然就买几颗珍珠,可一定要是头上戴过的,所以来问我要。他说:‘妹妹要是没有散的珍珠,珠花上的也行,拆下来给我,过后我挑好的再给妹妹重新串起来。’我没办法,把两枝珠花拆了给他。他还拿了一块三尺上好的大红纱,去乳钵里研磨,过滤药面子呢。” 凤姐每说一句,宝玉就念一声佛,说:“太阳都照到屋子里了!” 凤姐说完,宝玉又说:“太太您想想,这还只是将就着配的。要是按正儿八经的方子,这珍珠宝石一定要从古坟里找,那些古代富贵人家陪葬的头饰,拿来才好。可如今哪能为了这个去刨坟掘墓啊,所以活人戴过的,也勉强能用。” 王夫人说:“阿弥陀佛,可别这么说!就算坟里有这些东西,人家都死了几百年了,这会儿去翻尸盗骨的,就算做成药也不灵验!”

宝玉对林黛玉说:“你听见了吧,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吗?” 他脸朝着黛玉说话,眼睛却瞟着宝钗。黛玉便拉着王夫人说:“舅母您听听,宝姐姐不帮他圆场,他反倒拿话来堵我。” 王夫人也说:“宝玉就会欺负你妹妹。” 宝玉笑着说:“太太您不知道原因。宝姐姐以前在家住着,薛大哥哥的事儿她不清楚,何况现在住在园子里,就更不知道了。林妹妹刚才还在背后羞我,以为我撒谎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房里的丫头来叫宝玉和林黛玉去吃饭。林黛玉也不叫宝玉,起身拉着那丫头就走。那丫头说等等宝玉一起走。林黛玉说:“他不吃饭了,咱们走。” 那丫头说:“他吃不吃,也得等他一起去。老太太要是问起来,得让他说。” 黛玉说:“那你就等着吧,我先走了。” 说完就出去了。宝玉说:“我今天还跟着太太一起吃吧。” 王夫人说:“算了,算了,我今天吃素,你去好好吃你的饭吧。” 宝玉说:“我也跟着吃素。” 说着就对那丫头说 “你走吧”,自己先跑到桌子边坐了下来。王夫人对宝钗等人笑着说:“你们只管吃你们的,别管他。” 宝钗笑着说:“你还是赶紧去吧。不管吃不吃,陪林姑娘走一趟,她心里正不痛快呢。” 宝玉说:“别管她,过一会儿就好了。”

不一会儿吃完饭,宝玉一来怕贾母惦记,二来也记挂着林黛玉,急忙要茶漱口。探春和惜春都笑着说:“二哥哥,你整天都在忙些什么呀?吃饭喝茶都这么匆匆忙忙的。” 宝钗笑着说:“你让他赶紧吃完去看林妹妹吧,别让他在这儿瞎搅和了。”

宝玉喝完茶,便出门了,一直往西院走去。巧的是,走到凤姐儿院门前时,只见凤姐儿蹬着门槛,正用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在挪动花盆。凤姐儿瞧见宝玉来了,笑着招呼道:“你来得正好。进来,进来,帮我写几个字。” 宝玉没办法,只好跟着进了屋。到了屋里,凤姐儿让人取来笔、砚和纸,对宝玉说:“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等用的各色纱一百匹,金项圈四个。” 宝玉疑惑地问:“这算什么呀?既不是记账,又不是礼物清单,该怎么写呢?” 凤姐儿说:“你就照着写,反正我自己心里明白就行。” 宝玉听她这么说,只好提笔写了下来。凤姐儿一边把纸收起来,一边笑着说:“还有件事跟你说,不知道你答不答应。你屋里有个叫红玉的丫头,我想把她要来使唤,明天我再给你挑几个好丫头,行不行?” 宝玉说:“我屋里丫头也不少,姐姐要是喜欢谁,尽管叫去,何必问我呢。” 凤姐儿笑着说:“既然这样,我这就叫人带她走了。” 宝玉说:“尽管带走。” 说完就准备离开。凤姐儿喊道:“你回来,我还有话要说。” 宝玉说:“老太太叫我呢,有话等我回来再说吧。” 说完,就来到了贾母这边,发现大家都已经吃完饭了。贾母见他来了,便问:“跟你娘一起吃饭,都吃了什么好东西呀?” 宝玉笑着回答:“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我倒是多吃了一碗饭。” 接着又问:“林妹妹在哪儿呢?” 贾母说:“在里头屋里呢。”

宝玉走进屋,只见地上有个丫头在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在打粉线,黛玉正弯着腰,拿着剪子裁剪着什么。宝玉走上前,笑着问:“哦,这是在做什么呢?刚吃完饭,就这么低着头忙活,一会儿该头疼了。” 黛玉没搭理他,继续忙着裁剪。一个丫头说:“那块绸子的角儿还不够平整,再熨一熨吧。” 黛玉把剪子一扔,说道:“别管它,过一会儿自然就好了。” 宝玉听了,心里直犯嘀咕。

这时,宝钗、探春等人也来了,和贾母聊了一会儿天。宝钗走进来,问:“林妹妹在做什么呢?” 看到林黛玉在裁剪,便笑着说:“妹妹越来越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 黛玉笑着说:“这也就是随便弄弄,哄人罢了。” 宝钗笑着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刚才说到那个药,我说我不知道,宝兄弟心里就不痛快了。” 林黛玉说:“别理他,过一会儿就好了。” 宝玉对宝钗说:“老太太要打骨牌,正缺人呢,你去陪老太太打骨牌吧。” 宝钗听了,笑着说:“我是为了打骨牌才来的吗?” 说完就走了。

林黛玉说:“你倒是去吧,这儿有老虎,小心把你吃了!” 说完又继续裁剪。宝玉见她还是不理自己,只好赔着笑说:“你也出去逛逛,再回来裁剪也不迟。” 林黛玉始终不搭理他。宝玉便问丫头们:“这是谁让裁剪的呀?” 林黛玉见他问丫头,就说:“不管是谁让我裁剪的,都跟二爷你没关系!” 宝玉正想说话,这时有人进来回禀说 “外头有人请”。宝玉听了,赶忙抽身出去。黛玉对着外面说:“阿弥陀佛!等你回来,我都死了算了。”

宝玉出门,来到外面,只见焙茗说:“冯大爷家请您呢。” 宝玉一听,知道是因为昨天的约定,便说:“我去拿衣裳。” 说完就往书房走去。焙茗一直来到二门前等人,这时,一个老婆子走了出来,焙茗上前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着出门的衣裳,您老进去给带个信儿。” 那老婆子骂道:“放你娘的屁!好啊,宝二爷如今在园子里住着,跟着他的人也都在园子里,你倒跑这儿来带信儿了!” 焙茗听了,笑着说:“骂得对,是我糊涂了。” 说完,便径直往东边二门走去。巧的是,门上的小厮正在甬路下面踢球,焙茗把事情的缘由说了一遍。小厮跑了进去,过了好一会儿,抱着一个包袱出来,递给了焙茗。回到书房,宝玉换好衣服,让人备好马,只带着焙茗、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出发了。

一行人径直来到冯紫英家门口,有人进去通报了冯紫英,冯紫英出来迎接他们进去。只见薛蟠已经在那儿等了很久,还有许多唱曲儿的小厮,以及唱小旦的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大家相互见了礼,然后喝茶。宝玉端着茶,笑着说:“前几日您说的幸与不幸的事儿,我日夜都在想着,今天一听到召唤就赶紧来了。” 冯紫英笑着说:“你们这表兄弟俩还真是实在。前几天我不过是找个借口,真心想请你们来吃顿饭,又怕你们推脱,所以才那么说。没想到今天一邀请,你们都信以为真了。” 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接着便摆上了酒席。众人依次坐下,冯紫英先让唱曲儿的小厮过来敬酒,然后又让云儿来敬酒。

薛蟠喝了三杯酒,渐渐没了分寸,拉着云儿的手笑着说:“你把那些新鲜有趣的曲子唱一个给我听,我喝一坛酒怎么样?” 云儿听了,只好拿起琵琶,唱道: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唱完后,云儿笑着说:“你喝一坛酒吧。” 薛蟠听了,笑着说:“这曲子可不值一坛酒,再唱个更好的来。”

宝玉笑着说:“听我讲啊,像这样毫无节制地喝酒,很容易喝醉,还没什么意思。我先喝一大杯,然后出个新酒令,要是有不遵守的,就连罚十大杯,还要被赶出宴席,去给别人斟酒。” 冯紫英、蒋玉菡等人都说:“有道理,有道理。” 宝玉拿起大酒杯,一口气把酒喝干,接着说道:“现在要说悲、愁、喜、乐四个字,而且要结合女儿的情况来讲,还要说明这四个字的缘由。说完后,喝一杯酒。酒面要唱一首新鲜时兴的曲子,酒底则要以席上的某样东西为引子,说一句古诗、旧对,或者《四书》《五经》里的成语。” 薛蟠还没等宝玉说完,就先站起来阻拦道:“我可不参与,别算我。这简直就是故意为难我呢!” 云儿也站起来,把他推回座位,笑着说:“怕什么呀?你天天喝酒,难道还不如我!等会儿我也说。说对了,就没事;说错了,不过罚几杯酒,哪能就醉死了。你现在要是搅乱酒令,反倒要被罚十大杯,下去给人斟酒,那可划不来。” 众人听了,都拍手叫好。薛蟠无奈,只好坐了下来。接着听宝玉说道:

女儿悲,青春已逝,独守空闺。

女儿愁,后悔让丈夫去追求功名。

女儿喜,晨起对镜梳妆,容颜娇美。

女儿乐,春日里在秋千架上,春衫飘飘。

众人听了,都觉得说得在理。唯独薛蟠仰着脸,摇着头说:“不好,该罚!” 众人问:“为什么该罚?” 薛蟠说:“他说的我完全听不懂,怎么不该罚?” 云儿伸手拧了他一把,笑着说:“你自己悄悄想想吧。等会儿说不出来,又该被罚了。” 于是,众人拿起琵琶,听宝玉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只有薛蟠说没板没眼。宝玉喝完门杯里的酒,便拿起一片梨,说道:

雨打梨花深闭门。

宝玉的酒令完成,接下来轮到冯紫英。冯紫英说道:

女儿悲,丈夫染病,生命垂危。

女儿愁,大风刮倒了梳妆楼。

女儿喜,头胎生下了双胞胎。

女儿乐,偷偷去花园里捉蟋蟀。

说完,端起酒杯,唱道: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唱完,喝了门杯里的酒,说道:

鸡声茅店月。

冯紫英的酒令结束,该云儿说了。云儿说道:

女儿悲,将来终身依靠谁?

薛蟠叹了口气,说道:“我的宝贝,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 众人都说:“别捣乱,别捣乱!” 云儿接着说:

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

薛蟠说:“前几天我见了你妈,还嘱咐她别打你呢。” 众人都说:“再多嘴的罚酒十杯。” 薛蟠连忙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说道:“我没记性,再也不说了。” 云儿又说:

女儿喜,情郎不舍,回到家里。

女儿乐,停下箫管,弹奏弦索。

说完,便唱道:

荳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唱完,喝了门杯里的酒,说道:“桃之夭夭。” 云儿的酒令结束,下一个轮到薛蟠。

薛蟠说:“我可要开始说了:女儿悲 ——” 说了半天,没听到他说下面的内容。冯紫英笑着说:“悲什么呀?快说出来。” 薛蟠急得眼睛瞪得像铃铛一样,瞪了半天,才又说道:“女儿悲 ——” 接着咳嗽了两声,说道: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负心汉。

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薛蟠说:“笑什么,难道我说得不对?一个女儿嫁人了,丈夫要是不忠,她能不伤心吗?” 众人笑得直不起腰,说道:“你说得很对,快说下面的。” 薛蟠又瞪了瞪眼,说道:

女儿愁 ——

说了这句,又不吭声了。众人问:“怎么愁呢?” 薛蟠说:

绣房里突然闯进个莽汉。

众人呵呵笑着说:“该罚,该罚!这句更离谱,前面那句还勉强能原谅。” 说着就要倒酒罚他。宝玉笑着说:“只要押韵就行。” 薛蟠说:“令官都同意了,你们还闹什么?” 众人听他这么说,才作罢。云儿笑着说:“下面两句更难说了,我帮你说吧。” 薛蟠说:“胡说!我就不信我想不出好的!听我说:

女儿喜,新婚之后清晨慵懒不起。

众人听了,都惊讶地说:“这句怎么这么押韵?” 薛蟠又说:

女儿乐,夫妻相伴共欢颜。

众人听了,都点头表示认可。薛蟠便唱道:

一段欢快旋律响起来。

众人都愣住了,说:“这是什么曲子?” 薛蟠接着唱道:

一片欢乐氛围满心间。

众人都说:“行了,行了,行了!” 薛蟠说:“爱听不听!这是我新创的曲子,叫欢乐调。你们要是懒得听,连酒底都免了,我就不唱了。” 众人都说:“免了吧,免了吧,别耽误别人了。”

于是蒋玉菡说道:

女儿悲,丈夫一去,迟迟不归。

女儿愁,没钱去买桂花油梳妆。

女儿喜,灯花并蒂,预示吉祥。

女儿乐,夫妻恩爱,和谐美满。

说完,唱道: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唱完,喝了门杯里的酒,笑着说:“诗词方面我不太在行。幸好昨天看到一副对子,碰巧只记得这句,也幸好席上有这件东西。” 说完,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桂花,念道:

花气袭人知昼暖。

众人都认可,蒋玉菡的酒令完成。薛蟠又跳了起来,叫嚷道:“不得了,不得了!该罚,该罚!这席上又没有叫袭人的,你怎么念出这句来?” 蒋玉菡愣住了,说道:“哪里有叫袭人的?” 薛蟠说:“你还耍赖!你再念一遍。” 蒋玉菡只好又念了一遍。薛蟠说:“袭人不就是宝玉房里的丫头吗!你们不信,问问他。” 说完,指着宝玉。宝玉有些不好意思,站起来说:“薛大哥,你该罚多少?” 薛蟠说:“该罚,该罚!” 说着拿起酒,一饮而尽。冯紫英与蒋玉菡等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云儿便把缘由告诉了他们。蒋玉菡连忙起身赔罪。众人都说:“不知道情况,不算犯错。”过了一会儿,宝玉离席去解手,蒋玉菡也跟着出来了。两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再次赔不是。宝玉见他模样妩媚,性情温柔,心里十分喜欢,便紧紧拉着他的手,对他说:“有空到我们那儿去玩。还有一事想问,你们戏班里有个叫琪官的,他在哪里?如今他声名远扬,我却一直无缘相见。” 蒋玉菡笑着说:“那就是我的小名。” 宝玉听了,高兴得跺脚,说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天初次相会,该如何表示呢?” 想了想,从袖子里拿出扇子,把上面的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给琪官,说:“这小东西不值钱,略表今日的情谊。” 琪官接过,笑着说:“无功受禄,怎么敢当!这样吧,我这里有一件稀罕物,今天早上刚系上,还是崭新的,权且用来表达我对你的一点亲近之意。” 说完,撩起衣服,把系在腰上的一条大红汗巾解下来,递给宝玉,说:“这条汗巾是茜香国女国王进贡的,夏天系着,肌肤会散发香气,还不会有汗渍。昨天北静王送给我的,今天才戴上。要是别人,我绝对舍不得送。二爷你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上吧。” 宝玉听了,喜出望外,连忙接过,把自己的一条松花汗巾解下来,递给琪官。

两人刚系好,只听一声大喊:“我可抓住你们了!” 只见薛蟠跳了出来,拉着两人说:“放着酒不喝,两个人跑出来干什么?快把东西拿出来给我看看。” 两人都说:“没什么东西。” 薛蟠哪里肯信,直到冯紫英出来,才把他们劝开。于是,大家又回到座位上继续喝酒,一直到晚上才散去。

宝玉回到园子里,宽衣解带,喝了杯茶。袭人看到扇子上的扇坠不见了,便问他:“扇坠去哪儿了?” 宝玉说:“骑马的时候弄丢了。” 睡觉时,袭人看到宝玉腰里系着一条血红色的大红汗巾,心里便猜出了大概,于是说道:“你有了好的系裤子,把我那条还我吧。” 宝玉听了,这才想起那条汗巾原本是袭人的,不该送人,心里后悔,嘴上却说不出来,只好笑着说:“我赔你一条。” 袭人听了,点点头,叹了口气说:“我就知道你又干这种事!也不该把我的东西送给那些人。你呀,心里就是没个算计。” 本想再说几句,又怕勾起他的酒意,只好作罢,也睡下了,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宝玉才醒来,笑着对袭人说:“夜里丢了东西都不知道,你看看你的裤子上。” 袭人低头一看,只见昨天宝玉系的那条汗巾系在了自己腰上,便知道是宝玉夜里换的,急忙一把解下来,说道:“我不稀罕这东西,趁早拿走!” 宝玉见她这样,只好耐心地劝解了一番。袭人没办法,只好又系在腰上。后来宝玉出门后,袭人终究还是把这条汗巾解下来,扔到了一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了一条系上。

宝玉没有过多计较其他,转而询问昨天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袭人回答道:“二奶奶派人把红玉叫走了。她原本想等你来着,我觉得也没什么要紧的,就自作主张让她去了。” 宝玉说:“这样挺好,我已经知道了,以后这种事不必等我。” 袭人又说:“昨天贵妃派夏太监送来一百二十两银子,让在清虚观从初一到初三做三天平安醮,唱戏供奉,还让珍大爷带着各位爷们去跪香拜佛呢。另外,端午节的节礼也赏赐下来了。” 说着,她让小丫头把昨天赏赐的东西拿出来,只见有上等宫扇两把,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两段,芙蓉簟一领。宝玉看到这些,高兴得不得了,问道:“其他人的也是这些吗?” 袭人说:“老太太的多了一个香如意和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了一个如意。你的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有扇子和数珠儿,其他人都没有额外的东西。大奶奶和二奶奶,每人有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和两个锭子药。”

宝玉听了,笑着说:“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林姑娘的和我的不一样,宝姐姐的却和我一样!该不会是传错了吧?” 袭人说:“昨天拿出来的时候,每份都写好了签子,怎么会错呢!你的这份是从老太太屋里拿过来的,老太太说了,明天让你五更天就进宫去谢恩。” 宝玉说:“那自然得去一趟。” 说完,就叫紫绡过来,吩咐道:“把这些东西拿到林姑娘那里,就说是我昨天得到的,她喜欢什么就留下什么。” 紫绡答应着拿了东西去了,不一会儿回来报告说:“林姑娘说她昨天也得了,让二爷自己留着。”

宝玉听后,便让人把东西收了起来。他刚洗完脸出来,准备去贾母那里请安,就看见林黛玉迎面走来。宝玉赶忙迎上去笑着说:“我让你挑我的东西,你怎么不挑呢?” 林黛玉昨天对宝玉的气恼早就抛到了脑后,这会儿又开始在意今天的事,于是说道:“我可没那么大福气消受,哪能和宝姑娘比,人家有金有玉的,我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罢了!” 宝玉听到她提到 “金玉” 二字,心里不禁起了猜疑,连忙说道:“除了别人说的那些金呀玉呀,我心里要是有这种想法,天打雷劈,万世不得好报!” 林黛玉听他这么说,知道他心里起了疑惑,赶忙笑着说:“真没意思,平白无故发什么誓呀?管你什么金呀玉呀的!” 宝玉说:“我心里的事很难跟你说清楚,以后你自然会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你了。要是还有第五个人,我也发誓。” 林黛玉说:“你也不用发誓,我知道你心里有我这个‘妹妹’,可就是一见到‘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宝玉说:“那是你多心了,我绝对不会这样。” 林黛玉说:“昨天宝丫头不帮你圆场,你怎么反倒来问我呢?要是换成我,你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走过来,两人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宝钗明明看见了他们,却装作没看见,低着头走了过去。她先到王夫人那里坐了一会儿,然后来到贾母这边,看见宝玉也在。薛宝钗因为之前母亲对王夫人等人提过 “金锁是一个和尚给的,以后要和有玉的人结为婚姻” 之类的话,所以一直和宝玉保持距离。昨天看到元春赏赐的东西,只有她和宝玉的一样,心里越发觉得别扭。幸好宝玉被林黛玉缠着,心心念念只想着林黛玉,没太在意这件事。这时,宝玉突然笑着问:“宝姐姐,我看看你的红麝串子可以吗?” 正巧宝钗左手腕上戴着一串,听到宝玉问,只好取了下来。宝钗长得肌肤丰腴,红麝串子不太容易褪下来。宝玉在一旁看着宝钗那雪白的手臂,不禁心生羡慕,暗自想道:“这手臂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说不定我还能摸一摸,偏偏长在她身上。” 正遗憾自己没这个福气,突然又想起 “金玉良缘” 的说法,再看看宝钗的模样,只见她脸如银盆,眼似水杏,嘴唇不点而红,眉毛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又多了一种妩媚风情,不禁看呆了,宝钗把串子褪下来递给他,他都忘了去接。

宝钗见他发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丢下串子,转身正要走,就看见林黛玉站在门槛上,嘴里咬着手帕在偷笑。宝钗说:“你又禁不住风吹,怎么还站在风口里呢?” 林黛玉笑着说:“我本来在屋里,只是听到天上有一声叫唤,出来看看,原来是一只呆雁。” 薛宝钗问:“呆雁在哪里呢?我也看看。” 林黛玉说:“我刚出来,它就‘嗖’的一声飞走了。” 说着,她把手帕一甩,朝着宝玉的脸扔过去。宝玉没防备,手帕正好打在他眼睛上,他 “哎哟” 了一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