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话说宝玉听王夫人唤他,赶忙来到前边,原来是王夫人要带他去拜访甄夫人。宝玉自然十分欢喜,连忙去换好衣服,跟着王夫人前往甄府。到了甄府,他看到甄府的家境,与荣国府、宁国府大体相似,甚至在个别方面还要更为富足些。经过仔细询问,果然得知甄府有个叫宝玉的。甄夫人留他们吃饭,直到傍晚他们才返回,这下宝玉终于相信真有另一个宝玉了。当晚回到家,王夫人又吩咐准备上等的酒席,请来有名的戏班唱戏,宴请甄夫人母女。两天后,甄夫人母女便告辞,回任上去了,这里暂且不表。

这天,宝玉见湘云的病渐渐好了,便去看望黛玉。正巧黛玉刚睡午觉,宝玉不敢打扰,见紫鹃正在回廊上做针线活,就走上前去问她:“昨天夜里林姑娘咳嗽好些了吗?” 紫鹃回答说:“好多了。” 宝玉笑着说:“阿弥陀佛!可算好了。” 紫鹃笑着打趣道:“你也念起佛来了,真是新鲜事!” 宝玉笑着说:“这就叫‘病急乱投医’嘛。” 一边说着,一边见紫鹃穿着弹墨绫薄绵袄,外面只套着一件青缎夹背心,宝玉伸手摸了摸她的衣服,说道:“穿得这么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春天的风厉害,时气又不好,你要是再病了,可就更麻烦了。” 紫鹃听了,立刻说道:“从今往后,咱们只说话,可别动手动脚的。你我都长大了,让人看见了多不好。那些个不三不四的人,背地里可会说闲话,你总是不注意,还像小时候那样行事,怎么能行呢。林姑娘常常叮嘱我们,不让我们跟你说笑。你看她近来躲你还怕躲得不够呢。” 说完,紫鹃便起身,拿着针线走进别的房间去了。

宝玉看到这般情形,心里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呆呆地盯着竹子,发起愣来。这时祝妈正好来挖笋、修整竹子,宝玉便神情恍惚地走了出来,一时间魂不守舍,心乱如麻,随便找了块山石坐下,不知不觉就流下泪来。他就这样呆呆地坐了好几个时辰,思来想去,却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恰好雪雁从王夫人房中取了人参回来,路过这里。她不经意扭头,看见桃花树下的石头上,有个人手托着腮帮子出神,仔细一看,原来是宝玉。雪雁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么冷的天,他一个人在这儿干什么?春天里,有旧疾的人容易犯病,难不成他犯了呆病?” 一边想着,一边走到宝玉跟前,蹲下身子笑着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宝玉忽然看见雪雁,说道:“你又来找我做什么?你难道不是女孩儿?既然林姑娘避嫌,不许你们理我,你又来寻我,要是被人看见了,岂不是又要惹出是非?你快回去吧。” 雪雁听了,以为他又受了黛玉的委屈,只好回到房间。

此时黛玉还没醒,雪雁把人参交给紫鹃。紫鹃问她:“太太在做什么呢?” 雪雁说:“太太也在睡午觉,所以我等了好半天。姐姐,我给你说个笑话儿。我等太太的时候,和玉钏儿姐姐在下房里聊天,谁知赵姨奶奶招手叫我。我还以为有什么要紧事,原来是她向太太告了假,要出去给她兄弟守灵,明天还要去送殡,跟着她的小丫头小吉祥儿没有合适的衣服,想借我的月白缎子袄儿。我心想,她们也有几件衣裳,去那种脏地方,怕是怕弄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所以才来借别人的。借我的弄脏了倒也没什么,只是我觉得,她平日里也没给过咱们什么好处,所以我就说:‘我的衣裳簪环都是林姑娘让紫鹃姐姐收着的。现在得先去告诉她,还得回禀林姑娘。林姑娘身子又不好,这可就更麻烦了,别耽误了你出门,要不你再找别人借吧。’” 紫鹃笑着说:“你这小机灵鬼,倒挺会推脱。你不借给她,把事儿推到我和林姑娘身上,让人怪不着你。她这会儿就走了,还是说明天一早才去?” 雪雁说:“这会子就去,只怕现在已经走了。” 紫鹃点了点头。雪雁又说:“林姑娘还没醒,也不知道是谁惹宝玉生气了,他坐在那儿哭呢。” 紫鹃听了,忙问在哪里。雪雁说:“在沁芳亭后头的桃花树底下呢。”

紫鹃听了,赶忙放下针线,又嘱咐雪雁好好听着黛玉的使唤,说:“要是林姑娘问起我,就说我马上回来。” 说完,便走出潇湘馆,径直去找宝玉。走到宝玉跟前,紫鹃笑着说:“我不过说了那两句话,也是为了大家好,你就赌气跑到这风地里来哭,要是哭出病来,可别吓着我。” 宝玉连忙笑着说:“我哪有赌气!我是觉得你说的有道理。我想既然你们都这么说,别人肯定也这么想,将来大家都渐渐不理我了,我一想到这儿,心里就难过。”

紫鹃便挨着宝玉坐下。宝玉笑着问:“刚才面对面说话,你都躲开了,这会儿怎么又挨着我坐了?” 紫鹃说:“你都忘了?前几天你们兄妹俩正说话,赵姨娘突然进来了。我刚听说她不在家,所以来问问你。就是前几天,你和林姑娘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没往下说了,我一直记着呢,正想问你。” 宝玉说:“也没什么要紧的。我就是想着宝姐姐也是客居在这里,既然吃燕窝,就不能断了。要是总跟她要,也太实在了。虽然不方便跟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稍微透了个口风,估计老太太跟凤姐姐说了。我还没把话说完呢。现在我听说老太太每天给你们一两燕窝,这就行了。” 紫鹃说:“原来是你说的,那可太感谢你费心了。我们还正纳闷,老太太怎么突然想起来每天送一两燕窝来呢,这下明白了。” 宝玉笑着说:“这燕窝要是天天吃,吃上三二年,病就能好了。” 紫鹃说:“在这儿吃惯了,明年回家去,哪有闲钱吃这个呀。”宝玉听了,大吃一惊,急忙问:“谁?回哪个家去?” 紫鹃说:“你妹妹要回苏州老家去。” 宝玉笑着说:“你又胡说了。苏州虽说算是原籍,但姑父姑母都没了,没人照看,才到这儿来的。明年回去找谁?你这明显是瞎编。” 紫鹃冷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人。你们贾家人口多,是大族,难道除了你们家,别人就只有一父一母,家族里就再没别人了?我们姑娘来的时候,是因为老太太心疼她年纪小,虽说有叔伯,可到底不如亲父母,所以才接来住几年。等姑娘大了,到了该出嫁的时候,自然是要送回林家的。总不能让林家的女儿在你们贾家过一辈子吧?林家虽说穷,没饭吃,但也是世代读书做官的人家,绝对不会把自家女儿丢在亲戚家,让人笑话。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就算这里不送她回去,林家也肯定会派人来接。前几天夜里,姑娘跟我说,让我告诉你,把以前小时候她送你的东西,都收拾出来还给她。她也把你送她的东西整理好了放在那儿呢。” 宝玉听了这话,就像头顶上响了一个炸雷。紫鹃等着看他怎么回答,等了半天,见他一声不吭。忽然,晴雯找过来说:“老太太叫你呢,谁知道你在这儿。” 紫鹃笑着说:“他在这儿问林姑娘的病情。我跟他说了半天,他就是不信。你快拉他去吧。” 说完,自己便回房去了。

晴雯见宝玉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通红,急忙拉着他的手,径直回到怡红院。袭人见他这副模样,顿时慌了神,只当是受了时气,热汗被风一吹着凉了。可宝玉发热还算小事,更严重的是,他的两只眼珠直直地发愣,口角边流着津液,自己却毫无知觉。给他个枕头,他就躺下;扶他起来,他就坐着;倒了茶来,他就喝茶。众人见他这样,一时间都慌乱起来,又不敢贸然去回禀贾母,便先派人出去请李嬷嬷。

不一会儿,李嬷嬷来了,看了宝玉半天,问他几句话,也不见回答。李嬷嬷伸手在他脉门上摸了摸,又在他嘴唇上方的人中处用力掐了两下,掐出了深深的指印,宝玉竟然都不觉得疼。李嬷嬷只喊了一声 “可了不得了”,紧接着 “呀” 的一声,便搂着宝玉放声大哭起来。袭人着急地拉住她,说:“您老人家看看,这可怎么办?快告诉我们,好去回禀老太太、太太呀。您怎么自己先哭起来了?” 李嬷嬷捶着床、捣着枕头说:“这可不行了!我白操了一辈子心了!” 袭人等人因为李嬷嬷年纪大、见识多,所以请她来看,如今听她这么一说,都信以为真,也跟着哭了起来。

晴雯便把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袭人。袭人听了,急忙跑到潇湘馆,见紫鹃正在服侍黛玉吃药,也顾不上许多,走上前去问紫鹃:“你刚才跟我们宝玉说了些什么?你看看他现在的样子,你赶紧去回禀老太太,我也不管了!” 说完,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黛玉突然看见袭人满脸怒容,还带着泪痕,举止也和平常大不一样,不禁也慌了神,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袭人定了定神,哭着说:“也不知道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那个呆子眼睛直了,手脚也凉了,话也不会说了,李妈妈掐他也不觉得疼,都快没气了!连李妈妈都说不行了,在那儿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儿已经……” 黛玉一听这话,心想李妈妈是个经历丰富的老人,她说不行了,那肯定是没救了。顿时 “哇” 的一声,把刚吃下去的药全都吐了出来,接着便抖肠搜肺、撕心裂肺地剧烈咳嗽起来,一时间面红耳赤,头发散乱,眼睛浮肿,青筋暴起,喘得连头都抬不起来。紫鹃赶忙上前给她捶背,黛玉伏在枕头上喘息了半晌,推开紫鹃说:“你别捶了,干脆拿根绳子来勒死我算了!” 紫鹃哭着说:“我什么也没说,不过是开了几句玩笑,他就当真了。” 袭人道:“你还不了解他,那傻子向来把玩笑话当真。” 黛玉说:“你到底说了什么,赶紧去解释清楚,他说不定就醒过来了。” 紫鹃听了,急忙下了床,和袭人一起赶到怡红院。

谁知贾母、王夫人等人都已经在那儿了。贾母一看见紫鹃,顿时火冒三丈,骂道:“你这小蹄子,跟他说了什么?” 紫鹃赶忙说:“我真没说什么,就是说了几句玩笑话。” 谁知道宝玉看见紫鹃,“嗳呀” 一声,哭了出来。众人见此情景,这才放下心来。贾母一把拉住紫鹃,只当是她得罪了宝玉,拉着紫鹃,要她给宝玉赔不是。

谁知道宝玉一把紧紧拉住紫鹃,死活不放手,嘴里还嚷着:“要去就连我也一起带走。” 众人都一脸茫然,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紫鹃那句 “要回苏州去” 的玩笑话惹出来的。贾母心疼得直掉眼泪,说道:“我还当是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玩笑话。” 接着又对紫鹃说:“你这孩子平时最机灵聪明,又知道他脑筋一根筋,平白无故地哄他做什么呢?” 薛姨妈在一旁劝解道:“宝玉本就心思实在,恰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就来了,他们兄妹俩一起长大,感情比其他姊妹更为深厚。这突然**辣地说要走,别说宝玉这个实心眼的傻孩子,就算是心肠再冷的大人,听了也会伤心。这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尽管放心,吃一两剂药就会好的。”正说着,有人来回禀,林之孝家的和单大良家的都来探望宝玉了。贾母说道:“难为她们想着,让她们进来看看吧。” 宝玉一听到 “林” 字,顿时在床上来回折腾,大喊道:“不得了啦,林家的人来接她们走啦,快把他们赶出去!” 贾母听了,赶忙也说道:“快赶出去!” 接着又连忙安慰宝玉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她,你只管放心。” 宝玉哭着说:“不管是谁,除了林妹妹,姓林的都不许来!” 贾母说:“没有姓林的来,但凡姓林的,我都把他们赶走。” 一面又吩咐众人:“以后别让林之孝家的进园子,你们也不许提‘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就听我这句话吧!” 众人连忙答应,却又不敢笑出声。

这时,宝玉一眼瞧见十锦格子上摆放着一只金西洋自行船,立刻指着大声叫嚷:“那不是来接她们的船吗,就停在那儿呢。” 贾母赶忙让人把船拿下来。袭人急忙取下来,宝玉伸手索要,袭人递给他,宝玉便把船塞进被子里,笑着说:“这下可去不成啦!” 一边说,一边死死拉着紫鹃不松手。

不一会儿,有人回禀大夫来了,贾母赶忙吩咐快请进来。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等人暂时回避到里间,贾母则端坐在宝玉身旁。王太医进来,看到有这么多人,连忙上前向贾母请安,然后拿起宝玉的手诊脉。紫鹃见状,不由得低下了头。王太医不明白其中缘由,起身说道:“世兄这病症乃是急痛迷心。古人说过:‘痰迷有不同情况。有的是气血虚弱,饮食不能运化导致痰迷;有的是恼怒之中,痰裹住而致迷;有的则是急痛壅塞造成。’这也是痰迷之症,因急痛引发,不过是一时堵塞,相比其他痰迷之症要轻一些。”

贾母说:“你就说这病怕不怕,谁要听你背医书。” 王太医赶忙躬身赔笑说:“不妨事,不妨事。” 贾母问道:“真的不妨事?” 王太医回答:“确实不妨事,都包在晚生身上。” 贾母说:“既然如此,请到外面坐,开个药方。要是把病治好了,我另外准备丰厚的谢礼,让他亲自捧着去给你磕头;要是耽误了病情,我就派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 王太医只是躬身笑着说:“不敢,不敢。” 他原本只听到贾母说 “另具上等谢礼命宝玉去磕头”,所以满口说 “不敢”,竟没留意贾母后面说拆太医院的玩笑话,还在一个劲儿地说 “不敢”,贾母和众人见状,反倒都笑了。

很快,药按照药方煎好送了过来,宝玉服下之后,果然感觉比之前安静了些。可他就是不肯放开紫鹃,坚持说紫鹃一旦离开,就是要回苏州去。贾母和王夫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让紫鹃守着他,另外安排琥珀去服侍黛玉。

黛玉时不时地派雪雁过来打探消息,这边的情况她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心中暗自叹息。好在大家都知道宝玉原本就有些痴傻,从小就和黛玉关系亲密,如今紫鹃的玩笑话也在情理之中,宝玉的病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也没人往别处多想。

到了晚上,宝玉的情况稍有好转,贾母、王夫人等人才回房休息。夜里还多次派人过来询问情况。李嬷嬷带着宋嬷嬷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用心看守,紫鹃、袭人、晴雯等人则日夜相伴。有时候宝玉睡着了,也会突然从梦中惊醒,不是哭着说黛玉已经走了,就是说有人来接她。每次惊醒,都得紫鹃好言安慰一番,他才会平静下来。当时,贾母又让人把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等各种秘制良药,按照药方给宝玉服用。

第二天,宝玉又吃了王太医开的药,身体逐渐好起来。宝玉心里其实已经明白,只是担心紫鹃离开,所以有时候还会假装疯癫。紫鹃自从那天起,也着实后悔自己的玩笑开得太大,如今日夜辛苦照顾宝玉,却毫无怨言。袭人等人见宝玉病情好转,心中安定下来,便笑着对紫鹃说:“都是你惹出来的事,还得你来收拾。从没见过我们家这呆子,听风就是雨,以后可怎么办哟。” 暂且按下不提。

此时,湘云的病已经痊愈,每天都过来探望,看到宝玉清醒了,就把他生病时的疯癫模样学给他看,逗得宝玉自己伏在枕头上直笑。原来他生病时的那些举动,自己全然不知,如今听人说起,还不太相信。趁没人的时候,宝玉拉着紫鹃的手问道:“你为什么要吓唬我?” 紫鹃说:“不过是逗你玩玩,谁知道你就当真了。” 宝玉说:“你说得那么合情合理,怎么会是玩笑话。” 紫鹃笑着说:“那些话都是我瞎编的。林家实际上已经没什么人了,就算有,也是远亲。而且族里的人也不在苏州住,四处漂泊不定。就算有人来接林姑娘,老太太肯定也不会让她走的。”

宝玉说:“就算老太太肯放她走,我也不答应。” 紫鹃笑着说:“你真的不答应?只怕只是嘴上说说。你如今也长大了,亲事也定下了,过个两三年娶了亲,心里还会有谁?” 宝玉听了,又惊讶地问道:“谁定亲了?定的是谁?” 紫鹃笑着说:“过年的时候,我听老太太说,要把琴姑娘定下来呢。不然怎么会那么疼她?” 宝玉笑着说:“人人都说我傻,你比我还傻。那不过是句玩笑话,琴姑娘已经许配给梅翰林家了。要是真定下了她,我还会是现在这副模样?之前我发誓砸了那劳什子玉,你都没劝过,还说我疯了呢。这才刚好了几天,你又来逗我。”一边说,一边咬牙切齿的,又接着说:“我只盼着这会儿我立刻死了,把心掏出来让你们看看,然后连皮带骨都化成一股灰 —— 灰还有形状,不如再化成一股烟 —— 烟还能凝聚,让人瞧见,得一阵大风把我吹得四面八方,瞬间消散,这才好呢!” 说着说着,又流下泪来。

紫鹃连忙上前捂住他的嘴,给他擦眼泪,又赶忙笑着解释说:“你别着急。我是心里着急,所以才试探你。” 宝玉听了,更加诧异,问道:“你急什么?” 紫鹃笑着说:“你知道,我又不是林家的人,我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唤。偏偏她又和我特别好,比她从苏州带来的人还好十倍,我们俩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我现在心里发愁,她要是真走了,我肯定得跟着她去。可我全家都在这里,我要是不去,就辜负了我们平日里的情谊;要是去了,又舍弃了自己的本家。所以我心里犯嘀咕,才编出这些谎话来问你,谁知道你就犯傻大闹起来。” 宝玉笑着说:“原来是为这个发愁,你可真是个傻子。从今后别再愁了。我就跟你说句实在话:活着,咱们就一起活着;死了,咱们就一起化灰化烟,怎么样?”

紫鹃听了,心里暗暗思量。忽然有人来禀报:“环爷和兰哥儿来问候了。” 宝玉说:“就说多谢他们惦记,我刚睡下,不用进来了。” 婆子答应着离开了。紫鹃笑着说:“你也好得差不多了,该放我回去看看我们姑娘了。” 宝玉说:“正是这话。我昨天就想让你去,偏又忘了。我已经好得很了,你去吧。” 紫鹃听了,这才开始收拾铺盖、梳妆用品之类的东西。宝玉笑着说:“我瞧见你文具里有几面镜子,把那面小菱花镜子给我留下吧。我放在枕头旁边,睡觉的时候能照照,明天出门带着也轻便。” 紫鹃听了,只好把镜子留给他,先让人把东西送回去,然后告别众人,回到潇湘馆。

林黛玉最近听说宝玉的这番情形,不免又添了些病症,多哭了好几场。如今见紫鹃回来了,询问缘由,得知宝玉已经大好,便仍然派琥珀去服侍贾母。到了夜里,众人都已安歇,紫鹃也宽衣躺下,她悄悄对黛玉笑着说:“宝玉的心还真是实诚,一听咱们要走,就急成那样。” 黛玉没有回应。

紫鹃停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有时候,一动不如一静。咱们这儿虽说算是好人家,别的都容易,可最难得的是从小一起长大,脾气秉性都彼此了解。” 黛玉啐了一口,说道:“你这几天还不累呀,趁着这会儿不休息,还在这儿胡言乱语。” 紫鹃笑着说:“我可不是瞎扯,我这是一片真心为姑娘着想。我都替你愁了好几年了,你无父无母,又没有兄弟,谁能真正疼你呢?趁着老太太还明白、身体硬朗,赶紧把终身大事定下来才是要紧事。俗话说‘老健春寒秋后热’,万一老太太有个三长两短,到时候就算事情能解决,只怕也耽误了大好时光,不能称心如意了。公子王孙虽然多,可哪一个不是三妻四妾,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就算娶了个天仙,过不了三五天,也就抛到脑后了,甚至还会为了妾室、丫头反目成仇。要是娘家有人有势还好些,像姑娘你这样的,有老太太在一天,日子还好过一天,要是没了老太太,可就只能任由别人欺负了。所以说,得拿定主意。姑娘你是个明白人,难道没听过‘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句话吗?”

黛玉听了,说道:“你这丫头今天是疯了吧?出去了几天,怎么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我明天一定回禀老太太,把你退回去,我可不敢要你了。” 紫鹃笑着说:“我这说的都是好话,不过是让你心里留个神,又没让你去做坏事,何必回禀老太太,让我吃亏,这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说完,便自顾自地睡了。

黛玉听了这些话,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难免伤感。等紫鹃睡了,她独自哭泣了一整夜,直到天亮才打了个盹儿。第二天,黛玉勉强洗漱了一番,喝了些燕窝粥,贾母等人就亲自来看望她了,还嘱咐了许多话。

当时正是薛姨妈的生日,从贾母开始,众人都准备了贺礼。黛玉也早早准备了两样针线活送去。当天还请了一个小戏班子,宴请贾母、王夫人等人,唯独宝玉和黛玉两人没有去。戏散之后,贾母等人顺路又去看望了他们俩,这才回房。第二天,薛姨妈家又让薛蝌陪着伙计们吃了一天酒,忙忙碌碌了三四天才把事情办完。

薛姨妈见邢岫烟生得端庄稳重,而且家境贫寒,是个朴素的好姑娘,便想把她许配给薛蟠为妻。可又想到薛蟠平日里行为举止轻浮奢侈,担心他糟蹋了人家姑娘。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忽然想起薛蝌还未娶妻,看他二人倒是天生一对,于是和凤姐商量。凤姐叹了口气说:“姑妈您向来知道我们太太有些固执,这事得让我慢慢想办法。”贾母去看望凤姐的时候,凤姐对贾母说:“薛姑妈有件事想求老祖宗,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贾母赶忙问是什么事,凤姐便把薛姨妈为薛蝌求娶邢岫烟的事说了出来。贾母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好开口的?这可是大好事。等我跟你婆婆说了,还怕她不答应?” 贾母回到房间后,马上让人去请邢夫人过来,自己硬要当这个媒人。邢夫人琢磨了一下,觉得薛家根基不错,而且如今家境富裕,薛蝌又生得一表人才,再加上贾母亲自做媒,便顺势答应了。贾母十分高兴,连忙让人去请薛姨妈过来。

两人见面后,自然少不了一番谦逊客气的话。邢夫人立刻派人去通知邢忠夫妇。邢忠夫妇本就是来投靠邢夫人的,哪有不答应的道理,马上连声称赞这门亲事好极了。贾母笑着说:“我就爱管闲事,今天又促成了一件好事,不知道能得多少谢媒钱?” 薛姨妈笑着说:“那是自然。就算抬来十万银子,只怕老太太也看不上。不过有一件事,老太太既然是主亲,还得再找一位帮忙操持才好。” 贾母笑着说:“别的没有,我们家哪怕是折了腿、烂了手的,也能找出两个来。” 说完,就派人去把尤氏婆媳二人叫了过来。贾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们,她们听了,也连忙互相道喜。

贾母吩咐尤氏说:“咱们家的规矩你是清楚的,从来没有两亲家在事情上争来争去的。如今你就替我在中间料理,既不能太吝啬,也不能太铺张浪费,把两家的事情都办得妥妥当当的,再回来告诉我。” 尤氏连忙答应了。薛姨妈高兴极了,回到家马上让人写了请帖,补送到宁国府。尤氏心里明白邢夫人的脾气,本来不想管这事,无奈贾母亲自嘱咐,只好应下,只能按照邢夫人的意思去办事。薛姨妈是个随和的人,倒也比较好说话。这些暂且不提。

如今薛姨妈已经定下邢岫烟做儿媳,整个贾府都知道了这件事。邢夫人原本想把邢岫烟接过去住,贾母却说:“这又有什么关系,两个孩子又不能见面,再说姨太太和岫烟,一个是大姑,一个是小姑,又有何妨?况且都是女孩子,正好亲近亲近。” 邢夫人这才作罢。

薛蝌和邢岫烟之前在途中曾经见过一面,大概两人心里对这门亲事都还满意。只是邢岫烟自从定亲之后,比以前拘谨了些,不太好意思和宝钗姊妹们一起闲聊;再加上湘云爱开玩笑,她就更觉得不好意思了。好在邢岫烟知书达理,虽然有女儿家的矜持,但也不是那种故作娇羞、一味轻薄做作的人。

宝钗自从认识邢岫烟,见她家境贫寒,而且别人的父母大多都是年高有德之人,唯独她的父母却是嗜酒如命的糊涂人,对女儿也不上心;邢夫人对她也只是表面上的情分,并非真心疼爱;再说迎春是个懦弱无能的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顾不上邢岫烟了。所以,邢岫烟在闺阁中日常所需的物品,要是有短缺,又没有人照管,她也不好意思向别人开口。宝钗便常常在暗中体贴她,接济她,也不敢让邢夫人知道,就怕她多心,传出闲话来。如今这门亲事算是意外促成的一段奇缘。邢岫烟心里先是看中了宝钗的为人,然后才认可了薛蝌。有时候,邢岫烟还是会和宝钗闲聊,宝钗也依旧像对姊妹一样称呼她。

这天,宝钗去看望黛玉,正巧邢岫烟也去看望黛玉,两人在半路上相遇了。宝钗微笑着把邢岫烟叫到跟前,两人一起走到一块石壁后面。宝钗笑着问邢岫烟:“这天还挺冷的,你怎么全换上夹衣了?” 邢岫烟听了,低下头没有回答。宝钗心里明白肯定有缘故,便又笑着问道:“肯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拿到。凤丫头如今办事也这么不上心了。” 邢岫烟说:“她倒是想着按时给,只是姑妈派人跟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让我省下一两给爹妈送过去,要是需要什么,反正二姐姐那里有东西,将就着搭着用就行。姐姐你想想,二姐姐是个老实人,不太留意这些,我用她的东西,她虽然不说什么,可她那些妈妈丫头,哪个是省事的,哪个嘴巴不尖刻?我虽然在那屋里住,却不敢经常用她们的东西,隔个三五天,我还得自己掏钱给她们买酒买点心吃才行。所以一个月二两银子根本不够用,现在又少了一两。前几天,我偷偷把棉衣当了几吊钱,用来周转。”

宝钗听了,皱着眉头叹息道:“偏偏梅家全家都在外地任职,后年才能回来。要是他们在这里,琴儿嫁过去之后,就可以再商量你的事情了。要是离开了这里,事情就难办了。现在不先把他妹妹的事情办完,薛蝌也肯定不敢先娶亲。这可真是件难事。再等两年,又怕你熬出病来。等我和我妈再商量商量,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多忍耐些,千万别自己憋出病来。不如明天把那一两银子也干脆给了他们,大家都省心。你以后也别白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们爱尖酸刻薄就让他们去,实在听不下去了,你就躲开。要是缺了什么,你可别小家子气,尽管来找我。不是因为结了亲才这样,你一来咱们就相处得很好。就算怕别人说闲话,你派个小丫头悄悄来跟我说就行。” 邢岫烟低下头,答应了。宝钗又指着邢岫烟裙子上的一个碧玉佩问道:“这是谁给你的?” 邢岫烟说:“这是三姐姐给的。” 宝钗点点头,笑着说:“她见人人都有,唯独你没有,怕人笑话,所以送你一个。这是她心思细腻、聪明的地方。不过还有一句话你得知道,这些装饰原本是大官富贵人家小姐才有的,你看我从头到脚,可有这些华丽多余的装扮?七八年前,我也是这样的,如今今时不同往日了,所以我该节省的都节省了。将来你一到我们家,这些没用的东西,说不定还有一箱子呢。咱们现在和他们不一样了,凡事都要以朴实本分为主,和他们不一样才好。” 邢岫烟笑着说:“姐姐既然这么说,我回去就把它摘了。” 宝钗连忙笑着说:“你也太听话了。这是她好意送你的,你不戴着,她岂不是要多心。我只是偶然提到这里,你以后知道就行了。”

邢岫烟连忙又答应了,接着问:“姐姐这是要去哪儿?” 宝钗说:“我去潇湘馆。你先回去,让丫头把当票送来,我悄悄地把东西赎出来,晚上再悄悄地给你送去,早晚好穿,不然着了风可就麻烦了。不过不知道你当在哪里了?” 邢岫烟说:“在‘恒舒典’,鼓楼西大街那家。” 宝钗笑着说:“这可巧了,那是我们家的铺子。伙计们要是知道了,还不得说‘人还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 邢岫烟听了,知道那是宝钗家的产业,不由得红了脸,笑了一下,两人便分开了。

宝钗就往潇湘馆去了。正好她母亲也在看望黛玉,正说着闲话呢。宝钗笑着说:“妈什么时候来的?我都不知道。” 薛姨妈说:“我这几天一直忙,都没来看宝玉和黛玉。所以今天来看看他们俩,见他们都好了,我也就放心了。” 黛玉连忙让宝钗坐下,然后对宝钗说:“这天下的事真是让人想不到,谁能想到姨妈和大舅母又成了一门亲家。” 薛姨妈说:“我的孩子,你们女孩子家哪里懂,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早就预先注定好了,暗地里只用一根红丝线把两个人的脚拴住,任凭两家隔着大海,隔着国家,哪怕有世仇,最终也会有机会结成夫妻。这事儿都是出人意料的,就算父母和本人都愿意,或者年年都在一起,以为亲事定下来了,可要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那也成不了。就像你们姐妹俩的婚姻,这会儿也不知道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涯海角呢。”

宝钗说:“就妈妈,一说话就扯上我们。” 一边说,一边依偎在母亲怀里笑着说:“咱们走吧。” 黛玉笑着说:“你看,都这么大了,离开姨妈就像个稳重的大人,一见到姨妈就撒娇。” 薛姨妈用手抚摸着宝钗,对黛玉感叹道:“你这姐姐就跟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她商量,没事的时候,幸亏有她逗我开心。我看到她这样,心里多少愁绪都消散了。” 黛玉听了,流着泪叹息道:“她偏偏在这儿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痛我。” 宝钗笑着说:“妈你看她,还说我撒娇呢。”

薛姨妈说:“也难怪她伤心,可怜没了父母,到底没个亲人。” 又抚摸着黛玉说:“好孩子,别哭。你看到我疼你姐姐你就伤心,你不知道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虽然没了父亲,可到底还有我,有亲哥哥,这就比你强了。我常常跟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在外头不好表现出来。你这儿人多嘴杂,说好话的少,说坏话的多,不说你孤苦伶仃,为人值得疼爱,反倒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就跟着讨好巴结了。”

黛玉笑着说:“姨妈既然这么说,我明天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要是嫌弃不认,那就是假意疼我了。” 薛姨妈说:“你不嫌弃我,认了当然好。” 宝钗连忙说:“认不得的。” 黛玉问:“怎么认不得?” 宝钗笑着问道:“我先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倒先把邢妹妹说给我兄弟了,这是什么道理?” 黛玉说:“他不在家,或者属相生日不合适,所以先把邢妹妹说给你兄弟了。” 宝钗笑着说:“不是的。我哥哥已经看准了人,只等回家就下定了,也不用说出是谁,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说着,就和她母亲挤眉弄眼,笑了起来。

黛玉听了,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要是不教训教训她,我可不依。” 薛姨妈赶忙搂住黛玉,笑着说:“你别信你姐姐的话,她是逗你玩儿呢。” 宝钗笑着说:“真的,妈明天跟老太太说说,把她给宝兄弟做媳妇,岂不比在外面找的好?” 黛玉伸手就要去抓宝钗,笑着说:“你越发不像话了。” 薛姨妈赶忙笑着劝解,用手把她们俩分开,这事才作罢。薛姨妈又对宝钗说:“就连邢家女儿,我都怕你哥哥把她给糟蹋了,所以才说给你兄弟。更别说这孩子(黛玉)了,我肯定不会把她许给你哥哥。前几天老太太想把你妹妹宝琴说给宝玉,偏巧宝琴已经有了人家,不然倒真是一门好亲事。前几天我说定了邢家女儿,老太太还打趣说:‘我原本想许配人的,没想到人没到手,反倒被她给说走了我们一个。’虽是玩笑话,仔细想想还真有点意思。我琢磨着,宝琴虽说有了归宿,我虽然没别人可许,可也不能一句话都不说。我看宝兄弟,老太太那么疼他,他又生得那样出众,要是去外面说亲,老太太肯定不满意。倒不如把你林妹妹许配给他,这不就皆大欢喜了吗?”林黛玉一开始还愣着,听到后来提到自己,便啐了宝钗一口,红着脸,拉着宝钗笑着说:“我就打你!你为什么要引出姨妈这些没个正形的话来?” 宝钗笑着说:“这可怪了!妈说你,怎么反倒打我?” 紫鹃连忙跑过来,笑着说:“姨太太既然有这个想法,为什么不跟太太说去?” 薛姨妈哈哈大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呀,难不成是催着你家姑娘出阁,你也想早点找个小女婿?” 紫鹃听了,也红了脸,笑着说:“姨太太您可真是倚老卖老了。” 说完,转身就走了。黛玉先是骂道:“这又和你这丫头有什么关系?” 后来见了这情形,也笑着说:“阿弥陀佛!该,该,该!这下也让她碰了一鼻子灰!” 薛姨妈母女和屋里的婆子丫鬟们都笑了起来。婆子们也笑着说:“姨太太虽然是开玩笑,可这话还真有点道理。等有空的时候和老太太商量商量,姨太太您就做个媒,促成这门亲事,那可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薛姨妈说:“我一提出这个主意,老太太肯定会很高兴的。”

话还没说完,忽然看见湘云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当票,笑着说:“这是什么账本吗?” 黛玉看了看,也不认识。底下的婆子们都笑着说:“这可真是个稀罕玩意儿,这见识可不是白教的。” 宝钗连忙一把接过来,一看,正是邢岫烟刚才说的那张当票,急忙把它折了起来。

薛姨妈赶忙说:“这肯定是哪个妈妈的当票丢了,回头该着急找了。你从哪儿得来的?” 湘云问:“什么是当票呀?” 众人都笑着说:“你可真是个呆子,连当票都不知道。” 薛姨妈叹了口气说:“也难怪她,她可是侯门千金,年纪又小,哪里知道这个?家里怎么会有这个?就算家里下人有,她又怎么能见到?别笑她傻,要是把这给你们家的小姐们看,估计也都得变成呆子。” 众婆子笑着说:“林姑娘刚才也不认识,别说姑娘们了。这会儿就算是宝玉,他虽然常往外头跑,只怕也没见过呢。” 薛姨妈赶忙把当票的缘由解释清楚。

湘云、黛玉二人听了,才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人可真会想着法子赚钱,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种东西?” 众人笑着说:“这又傻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哪有不一样的?” 薛姨妈又问是在哪里捡到的。湘云刚要开口说,宝钗连忙说:“这是一张作废了的,不知道哪年勾了账的,香菱拿着哄他们玩的。” 薛姨妈听了这话,觉得是真的,也就不再追问了。这时,有人来回禀:“那边府里的大奶奶过来请姨太太过去说话呢。” 薛姨妈便起身出去了。

屋里没有旁人的时候,宝钗才问湘云是在哪里捡到的。湘云笑着说:“我看见你弟媳的丫头篆儿悄悄递给莺儿。莺儿随手就夹在书里,以为我没看见。等她们出去了,我偷偷拿来看,根本不认识。知道你们都在这儿,所以拿来让大家认认。” 黛玉急忙问:“怎么,她也当衣裳了?既然当了,怎么又到你这儿了?” 宝钗见她们问,不好隐瞒,就把刚才和邢岫烟相遇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们俩。

黛玉听了,不禁感叹道:“真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啊。” 史湘云听了,生气地说:“等我去找二姐姐问问!我去骂那些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出气,怎么样?” 说着,就要往外走。宝钗连忙一把拉住她,笑着说:“你又犯傻了,还不给我坐下。” 黛玉笑着说:“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抱不平倒还像回事。你这会儿充什么荆轲、聂政,真是好笑。” 湘云说:“既然不让我去问她,那明天把她接到咱们园子里一起住,好不好?” 宝钗笑着说:“明天再说吧。” 正说着,有人来报:“三姑娘、四姑娘来了。” 三人听了,赶忙闭上嘴,不再提这件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