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平儿陪着凤姐吃完饭,服侍她洗漱完毕,便前往探春处。一到院子,只见里面十分安静,只有丫鬟、婆子等在内室附近伺候的人在窗外候着。

平儿走进厅中,探春、李纨和宝钗三人正在议论家务,说的是年前赖大家请客吃饭时,他家花园里的事情。见平儿来了,探春便让她在脚踏上坐下,接着说道:“我琢磨的事,不为别的,就想着咱们每月有二两月银,丫头们另外还有月钱。前儿又有人来回,说咱们每月要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要二两银子。这就跟刚才说的学里那八两银子一样,重重叠叠的。事情虽小,钱也不多,但仔细想想,总觉得不太妥当。你家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呢?”

平儿笑着解释道:“这里头有个缘故。姑娘们用的这些东西,原本是有分例的。每月买办买了之后,让女人们送到各房,交给我们收管,不过是预备着姑娘们使用罢了,哪有我们天天自己掏钱去买头油、脂粉的道理。所以外头的买办把这些东西都领了去,按月让女人们按房交给我们。姑娘们每月的这二两银子,原本不是用来买这些东西的,而是担心当家的奶奶或太太有时不在,或者不得闲,姑娘们偶然碰巧要用几个钱,省得再找人去要。这是怕姑娘们受委屈,所以这钱并不是为了买这些东西才有的。如今我冷眼观察,各房里咱们的姊妹,竟然有一半都是自己掏钱买这些东西。我就犯嘀咕了,要么是买办脱了空,晚些日子才给,要么就是买的东西不正经,弄些不能用的来敷衍。”

探春和李纨都笑着说:“你也留意到了啊。脱空倒不太可能,他们也不敢,就是会晚些日子。催得急了,也不知道从哪儿弄些来,不过是个样子,实际上根本没法用,最后还是得现买。只能用这二两银子,另外叫别人的奶妈子,或者弟兄哥哥的儿子去买,才行。要是用官中的人去买,还是老样子。真不知道他们用的什么法子,把铺子里不要的坏东西都弄了来,专门预备给我们?” 平儿笑着说:“买办买的就是那样的东西,要是有人买了好的来,买办怎么肯善罢甘休,又要说人家使坏心眼,想抢这买办的差事了。所以他们也只能这样,宁可得罪里头的人,也不敢得罪外头办事的人。姑娘们只能使唤奶妈妈们去买,这样他们就不敢说闲话了。”

探春说:“所以我心里不痛快。钱花了两笔,东西还白白丢了一半,算下来,反倒多花了钱,还不如把买办每月负责的这一项给取消了。这是一件事。第二件,过年的时候去赖大家,你也去了,你看他们家那个小园子,跟咱们这个比起来怎么样?” 平儿笑着说:“还没有咱们这园子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得多。” 探春说:“我跟他家女儿闲聊的时候才知道,就那么个园子,除了他们自家采摘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承包,年终能剩下足足二百两银子呢。从那天起我才明白,原来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能卖钱的。”

宝钗笑着说:“这可真是富家子弟才说的话。虽说你是千金小姐,原本不懂这些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得字,难道没读过朱夫子的《不自弃文》吗?” 探春笑着说:“虽然读过,可那不过是用来勉励人自我激励的,都是些虚浮的言辞,哪里真有说的那么回事?” 宝钗说:“朱子的话还能是虚浮之词?句句都是有道理的。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轻了。你要是再出去见识些利弊大事,岂不是要把孔子也看轻了!” 探春笑着说:“你这么个学问通达的人,难道没看过子书?当日姬子说过,身处追逐功名利禄、谋划事务的境地,就会窃取尧舜的言辞,违背孔孟的道理。” 宝钗笑着问:“底下一句呢?” 探春笑着说:“如今只断章取义,念出底下一句,那不是自己骂自己吗?” 宝钗说:“天下没有没用的东西,既然有用,就值钱。你这么聪明,可惜在这些正事、大事情上没什么经验,也真是可惜了。” 李纨笑着说:“把人家叫来,不说正事,你们倒先讨论起学问来了。” 宝钗说:“学问里就包含着正事。这会儿在小事上用学问提点一下,那小事就能提升一个层次。要是不用学问约束着,就都流于世俗了。”

三人不过是开开玩笑,说笑了一阵,便又接着谈正事。探春接着说:“咱们这园子比他们的大一倍,就算加一倍算,一年也能有四百银子的收益。要是现在就想着把园子租出去赚钱,自然显得小家子气,不像咱们这样人家该做的事。可要是派几个人管理园子,园子里有那么多值钱的东西,要是任由人糟蹋,也太暴殄天物了。不如在园子里的老妈妈当中,挑出几个本分老实、懂得园圃之事的,指定他们收拾料理。也不一定要他们交租纳税,就问问他们一年能孝敬些什么。一来园子有专人修理,花木肯定一年比一年好,也不用临时手忙脚乱;二来东西也不会被糟蹋,白白浪费;三来老妈妈们也能借此得到些好处,不辜负她们在园子里辛苦劳作;四来还能省下花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钱。用这些多出来的收益,弥补其他地方的不足,也未尝不可。”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探春这么说,每说一句,就点一下头。探春说完,宝钗便笑着说:“好啊,照这样下去,三年之内就不会有亏空了!” 李纨笑着说:“好主意。要是真这么做,太太肯定会高兴。省钱还是小事,最要紧的是有人打扫,各司其职,还能让他们去卖东西赚钱。给他们权力,用利益驱使,就没有不尽职的了。” 平儿说:“这件事得姑娘您说出来。我们奶奶虽然有这个想法,可也不好开口。现在姑娘们住在园子里,要是不弄些有趣的东西来增添乐趣,反而叫人去监管修理,只为了省钱,这话实在不好说出口。”

宝钗连忙走过来,摸着平儿的脸笑着说:“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用什么做的。从早到晚,你说了这么多话,一套一套的,既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说你奶奶才疏学浅没想到,三姑娘说一句,你也不会马上应和一句‘是’。反正三姑娘有一套想法,你就有一套回应,好像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肯定有不能办的原因。这会儿又说因为姑娘们住的园子,不好因为省钱就派人去监管。你们听听这话,要是真把园子交给人去赚钱,那人肯定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姑娘们自然不敢乱动,可天天跟小姑娘们就得吵个没完。她想得长远,考虑周全,不卑不亢。就算她奶奶跟咱们关系不好,听了她这番话,也肯定会自愧不如,关系不好也得变好了。”

探春笑着说:“我早上一肚子气,看见她来了,就想起她主子来,她主子平日里当家,可是个厉害角色,我一看见她就来气。谁知道她来了,像避猫的老鼠一样站了半天,怪可怜的。接着又说了那么多话,不说她主子对我好,反倒说‘姑娘您平日里对我们奶奶的情意没白费’。就这一句话,我不但没气了,还觉得愧疚,又伤心起来。我仔细想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都过得没人疼没人顾的,哪里还有什么好处去对别人好呢。” 说到这儿,探春忍不住流下泪来。

李纨等人见她言辞恳切,又想到她平日里因为赵姨娘经常被人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也受赵姨娘连累,也都忍不住流下泪来,赶忙劝道:“趁着今天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除弊的事,也不枉太太托付一场。又提这些不相干的事做什么呢?” 平儿赶忙说:“我明白了。姑娘您就直接说谁合适,派个人去就行了。” 探春说:“话虽这么说,也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在这里清查这些小事,本来就不太合适,多亏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么做。要是换成糊涂、爱猜忌的人,我也不会这么做,不然倒像是故意挑她的毛病。所以得跟她商议之后再行动。” 平儿笑着说:“既然这样,我去告诉一声。” 说完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来,笑着说:“我就知道是白跑一趟,这么好的事,奶奶哪有不答应的。”

探春听了,便和李纨让人把园中所有婆子的名单拿来,大家一起斟酌,大致确定了几个人选。又把这些婆子都叫了过来,李纨大概跟她们说了一下情况。众人听了,没有不愿意的,有的说:“那一片竹子交给我,一年时间,明年又能多出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能交些钱粮。” 另一个说:“那一片稻地交给我,一年里那些玩耍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用动用官中的钱粮,我还能交钱粮。”

探春刚要说话,有人来禀报:“大夫来了,进园子给姑娘看病。” 众婆子只好去迎接大夫。平儿赶忙说:“就你们几个,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带着大夫进来吗?” 回话的人说:“有,吴大娘和单大娘在西南角上的聚锦门等着呢。” 平儿听了,这才放心。

众婆子走后,探春问宝钗觉得怎么样。宝钗笑着回答:“开头做得好的人往往到最后会懈怠,言辞漂亮的人往往贪图利益。” 探春听了,点头称赞,便在册子上指出几个人给她们三人看。平儿赶忙去拿笔砚。她们三人说道:“这个老祝妈为人可靠,况且她老头子和儿子代代都管打扫竹子,如今就把所有的竹子都交给她。这个老田妈本来就是种庄稼的,稻香村一带凡是有菜蔬、稻稗之类的,虽说只是玩乐的玩意儿,不用像正经种地那样大干大耕,但也得她去,按时加以培植,不是更好吗?”

探春又笑着说:“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然没有能生利息的东西。” 李纨赶忙笑着说:“蘅芜苑可厉害着呢。如今香料铺和大集市、大庙里卖的各处香料、香草,不都是那里的东西吗?算起来,比别的地方利息还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说春夏天一季的玫瑰花,能开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的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就这些不起眼的草花,晒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能值几个钱。” 探春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只是没有懂行的人去打理香草。”平儿连忙笑着说:“宝姑娘的莺儿她妈就挺会摆弄香草这类东西的。上回她还采了些香草晒干,编成花篮、葫芦给我玩呢,姑娘您难道忘了?” 宝钗笑着说:“我才夸了你,你倒来打趣我了。” 探春、李纨和平儿三人都感到很诧异,纷纷问这是怎么回事。宝钗解释道:“绝对不行!你们这儿有多少能用得上的人,一个个闲着没事做,这时候我再弄个人进来,那些人该把我也看扁了。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她是茗烟的娘。她是个老实巴交的老人家,又和我们莺儿的娘关系特别好,不如把打理香草这事交给叶妈。她要是有什么不懂的,不用咱们说,自己就会去找莺儿的娘商量。哪怕叶妈完全不管,全交给莺儿她娘,那也是她们之间的私情,就算有人说闲话,也怪不到咱们头上。这么一来,你们办事既公正,事情也能办得妥妥当当。” 李纨和平儿都说:“太对了。” 探春笑着说:“话虽如此,可就怕她们见利忘义。” 平儿笑着说:“没关系,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又是请吃饭又是请喝酒的,两家关系好得很呢。” 探春听了,这才放下心来。接着,她们四人又一起斟酌出几个人选,都是她们平日里冷眼观察看中的,用笔记在纸上圈了出来。

不一会儿,婆子们回来禀报说大夫已经走了,还把药方送了上来。探春、李纨和宝钗三人看了药方,一面派人出去抓药,监督煎药和服药,一面探春和李纨向众人明确宣布:某人负责管理某处,按照四季来算,除了家里规定要用的数量之外,剩下的任凭他们采摘去盈利,到年终的时候算账。

探春笑着说:“我又想起一件事。要是年终算账收钱的时候,自然是归到账房,这样上头又多了一层管事儿的,还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他们又要从中剥削一层。如今我们搞出这件事,派了你们去做,已经越过他们的头了,他们心里有气,只是说不出来。你们年终去报账,他们还不得想法子捉弄你们呀?再者说,这一年里管事儿的,主子拿一整份,他们就能得半份。这是家里的老规矩,大家都知道,其他偷拿的还不算在内。如今这园子是我新创的管理办法,千万别落到他们手里,每年算账,最好直接归到咱们这边来。”

宝钗笑着说:“依我看,咱们这边也不用专门算账。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反而麻烦事更多。不如问问他们,谁领这一份差事,就负责一宗事儿。不过就是园子里日常的开销。我替你们算过了,也就那么几样事儿:不过是头油、胭脂、香、纸,每位姑娘有几个丫头,都是有定数的;还有各处的笤帚、簸箕、掸子,以及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就这么几样,都让他们承包了去,不用到账房领钱。你们算算,这样能省下多少钱?”

平儿笑着说:“这几样虽然都是小事,但一年统共算下来,也能省下四百两银子呢。” 宝钗笑着说:“这就对了,一年四百两,两年就是八百两,拿这些钱去收租,能买几间房子,也能添几亩薄地。虽说还能有结余,但他们辛苦忙活一年,也得让他们剩下点,补贴补贴自家。虽说要以兴利节用为原则,但也不能太吝啬。就算再省下二三百两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像样。所以这么做,外头账房一年能少支出四五百银子,也不会觉得太拮据,而他们这些人也能得到些小实惠。那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能宽裕些,园子里的花木,也能每年长得更茂盛,你们也能得到可用的东西。这样大概才不失大体。要是一味想着省钱,哪儿找不到几个钱呢。但凡有一点余利,都收归官中,到时候里外都怨声载道,岂不是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体统?如今这园子里几十个老妈妈,要是只给了这几个差事,剩下的肯定会抱怨不公平。我刚才说的,让他们只供应这几样东西,已经够宽裕的了。一年除了这些之外,不管他们有没有结余,就叫他们拿出一些钱来,大家凑在一起,专门分给园子里这些妈妈们。她们虽然不负责这些具体事务,但日夜都在园子里照看、当差,关门闭户,早起晚睡,不管是下大雨还是下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所有这些粗活,都是她们的差事。一年到头在园子里辛苦,这园子既然有收益,她们也理应分点好处。还有句不太起眼的话,干脆说清楚:你们只顾自己宽裕,不分给她们一些,她们虽然不敢明着抱怨,心里却都不服气,说不定就会假公济私,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到时候你们有冤都没处诉。要是她们也能沾点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他们还能帮你们照看呢。”

众婆子听了这番话,想到不用受账房的辖制,也不用和凤姐儿算账,一年不过多拿出一些钱,都高兴得不得了,齐声说:“愿意。这可比出去被他们折腾,还得往外掏钱强多了。” 那些没能管地的人,听说每年年终还能无缘无故分到钱,也都欢喜起来,嘴里说着:“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补贴的。我们怎么能坐享其成呢?”宝钗笑着说:“妈妈们也别推辞了,这本来就是你们分内该得的。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偷懒,也别纵容别人吃酒赌博就行。不然,我也不该管这事。你们也都听见了,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要是不答应,分明是让姨娘操心。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家务事也忙。我原本就是个闲人,就算是街坊邻居,也该帮衬着点,何况是亲姨娘托付我。我免不了要舍小就大,也顾不上众人嫌我了。要是我只顾着为自己赚个好名声,到时候出了酒醉赌博的事,我怎么向姨娘交代?你们到时候后悔也晚了,就连你们平日里的老脸也都丢尽了。这些姑娘小姐们,这么大的一个花园,都是你们照看,就因为看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蹈矩的,本就该大家齐心,顾些体统。你们反倒纵容别人任意吃酒赌博,姨娘知道了,教训你们一顿还算好的,要是被那几个管家娘子知道了,他们可不用回禀姨娘,直接就会教训你们。你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反倒受年轻的教训,虽说他们是管家,管得着你们,可要是自己存些体统,他们又怎么能来作践你们呢。所以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收益,也是为了大家齐心,把这园子管理得谨谨慎慎的,让那些有权管事的人看到咱们这么严肃谨慎,而且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心里能不敬佩吗?也不枉费我替你们筹划收益,既能夺了他们的权,又能让你们获利,还能做到无为而治,分担他们的忧虑。你们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众人都欢呼雀跃,说:“姑娘说得太对了。从今往后,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么疼我们,我们要是再不体谅,天地都不容啊。”

正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报告:“江南甄府的家眷昨天到京城了,今天进宫朝贺。这会儿先派人来送礼请安。” 说着,就把礼单送了上去。探春接过礼单一看,上面写着:“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 李纨也看了礼单,说:“用最好的封儿赏给来人。” 接着又让人去回禀贾母。

贾母便让人把李纨、探春、宝钗等人都叫过来,一起看礼物。李纨把礼物收了下来,一边吩咐内库的人说:“等太太回来看过再正式入库。” 贾母说:“这甄家跟别家可不一样,用上等的赏封赏给男人,只怕很快又会打发女人来请安,得预备好绸缎之类的礼物。” 话还没说完,果然有人来禀报:“甄府有四个女人来请安。” 贾母听了,连忙让人把她们带进来。

这四个人都是四十多岁,穿戴的东西,和主子相比也没太大差别。请安问好之后,贾母让人拿了四个脚踏过来,她们四人谢过坐,等宝钗等人坐下了,才都坐下。贾母便问:“什么时候进的京啊?” 四个人连忙起身回答:“昨天进的京。今天太太带着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所以让我们这些女人来给姑娘们请安问候。” 贾母笑着问:“这些年没进京,没想到今年来了。” 四个人也都笑着回答:“正是,今年是奉旨进京的。” 贾母问:“家眷都来了吗?” 四个人回答说:“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还有别的太太都没来,就太太带着三姑娘来了。” 贾母问:“三姑娘定亲了吗?” 四个人说:“还没有。” 贾母笑着说:“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那两家,都跟我们家关系很好。” 四个人笑着说:“是啊。每年姑娘们写信回去都说,全亏了府上照应。” 贾母笑着说:“什么照应,本来就是世交,又是老亲,本该如此。你们二姑娘更好,一点也不傲慢自大,所以我们两家才走得亲近。” 四个人笑着说:“这是老太太太谦虚了。”

贾母又问:“你们家那哥儿也跟着老太太吗?” 四个人回答说:“是的,跟着老太太。” 贾母问:“几岁了?上学了没有?” 四个人笑着说:“今年十三岁。因为长得标致,老太太很疼他。从小就特别淘气,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太敢过分管教。” 贾母笑着说:“这倒和我们家的宝玉一样了!你们家这哥儿叫什么名字?” 四个人说:“因为老太太把他当成宝贝,他又长得白白净净的,老太太就给他取名叫宝玉。” 贾母便对李纨等人说:“巧了,也叫宝玉。” 李纨连忙欠身笑着说:“从古到今,同时隔代重名的人可不少。” 四个人也笑着说:“起了这个小名之后,我们上下都觉得奇怪,总觉得好像哪位亲友家也有个叫这个名字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记不太清了。” 贾母笑着说:“那就是我的孙子。来人啊。” 众媳妇丫头答应一声,走上前几步。贾母笑着说:“去园子里把咱们家的宝玉叫来,让这四个管家娘子看看,和他们家的宝玉比起来怎么样?”

众媳妇听了贾母的吩咐,赶忙去了,不一会儿就簇拥着宝玉进来了。那四个从甄府来的女人一见宝玉,连忙起身笑着说:“可吓了我们一跳。要是我们没进府来,要是在别处遇见,还以为我们家的宝玉也跟着进京了呢。” 一边说着,一边都上前拉住宝玉的手,问长问短。宝玉也赶忙笑着问好。贾母笑着问:“跟你们家的宝玉比起来,谁长得更好看呀?” 李纨等人笑着说:“听四位妈妈这么一说,就知道模样差不多了。” 贾母笑着说:“哪有这么巧的事?大户人家的孩子们,养得都很娇贵,除了脸上有残疾或者特别黑丑的,大概看上去都一样齐整。这也没什么稀奇的。” 四个人笑着说:“如今看来,模样确实一样。听老太太说,淘气劲儿也一样。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位哥儿的性情可比我们家那位好多了。” 贾母连忙问:“怎么看出来的?” 四个人笑着说:“刚才我们拉着哥儿的手说话就知道了。我们家那位总说我们糊涂,别说拉手了,我们稍微动一下他的东西,他都不乐意。他使唤的也都是女孩子们。”

四个人还没说完,李纨姊妹等人忍不住都笑出了声。贾母也笑着说:“我们这会儿也派人去看看你们家宝玉,要是拉他的手,他肯定也会勉强忍耐一会儿。由此可见,咱们这样人家的孩子,就算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见了外人,也一定会摆出正经的礼数来。要是他不懂正经礼数,也绝不会由着他胡来。就算大人溺爱他,一是因为他长得招人喜欢,二是因为他见人的礼数比大人还周到,让人见了又可爱又可怜,所以背地里才会稍微纵容他一点。要是他一味地没大没小,不给大人争光,不管他长得多好看,也该狠狠地教训。”

四个人听了,都笑着说:“老太太这话太对了。虽说我们家宝玉淘气古怪,可有时候见了客人,规矩礼数比大人还讲究。所以没人见了不喜欢,还总说为什么要打他。殊不知他在家里无法无天,大人想不到的话他偏要说,想不到的事他偏要做,所以老爷太太气得没办法。调皮捣蛋,这也是小孩子常有的事,胡乱花钱,这也是公子哥儿常有的毛病,不爱上学,这也是小孩子常有的心思,这些都还能管教过来。可他天生的那种刁钻古怪的脾气,可真是让人没办法。” 话还没说完,有人来禀报:“太太回来了。” 王夫人进来向贾母请安。那四个人也向王夫人请安,简单说了几句话。贾母便让她们去休息。王夫人亲自捧上茶,她们才退出去。四个人向贾母告辞后,就到王夫人那里去,说了一会儿家务事,王夫人便打发她们回去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边贾母高兴得逢人就说,还有一个叫宝玉的,行事做派和自家宝玉都差不多。众人都说天下这么大,官宦人家这么多,同名的人也不少,祖母溺爱孙子也是古今常有的事,没什么稀奇的,所以都没放在心上。只有宝玉是个迂腐又有些呆气的公子哥性情,还以为那四个人是故意讨好贾母才这么说的。后来宝玉到蘅芜苑去看望生病的湘云,史湘云对他说:“你就放心胡闹吧,先是‘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和你一样的,闹急了,再被打得狠了,你就逃到南京去找那一个。” 宝玉说:“那种谎话你也信,怎么可能偏偏又有个宝玉?” 湘云说:“那怎么列国时有个蔺相如,汉朝又有个司马相如呢?” 宝玉笑着说:“这倒也罢了,可要是模样也一样,这就不太可能了。” 湘云说:“那匡人看见孔子,怎么会把他当成阳虎呢?” 宝玉笑着说:“孔子和阳虎虽然长得像,但名字不一样;蔺相如和司马相如虽然名字一样,但长相不一样;难道偏偏我和他就名字、长相都一样?” 湘云没话反驳,便笑着说:“你就会瞎搅和,我也不跟你争辩了。有也好,没有也罢,跟我没关系。” 说完就躺下了。

宝玉心里又疑惑起来:要说一定没有,可又好像有;要说一定有,自己又没亲眼看见。心里烦闷,回到房间,躺在榻上默默盘算,不知不觉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竟然梦到自己到了一座花园里。宝玉惊讶地说:“除了我们的大观园,怎么还有这样一个园子?”

正疑惑着,从那边走过来几个女孩,都是丫鬟。宝玉又惊讶地说:“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竟然还有这么一群人?” 只见那些丫鬟笑着说:“宝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宝玉以为她们说的是自己,赶忙赔笑着说:“我偶然走到这里,不知道这是哪位世交的花园,好姐姐们,带我逛逛吧。” 众丫鬟都笑着说:“原来不是我们家的宝玉。这孩子长得倒也干净,嘴巴也挺甜。”

宝玉听了,连忙问:“姐姐们,这里也有个叫宝玉的?” 丫鬟们连忙说:“宝玉这两个字,我们是奉老太太、太太的命令,为了保佑他延寿消灾才叫的。我们叫他,他听见了高兴。你是从哪里来的臭小子,也乱叫起他的名字来。小心你的皮肉,看打不烂你。” 另一个丫鬟笑着说:“咱们快走,别让宝玉看见,又说跟这臭小子说了话,把咱们熏臭了。” 说完就走了。

宝玉纳闷地想:“从来没人这么骂过我,他们怎么这样?难道真有和我一模一样的人?” 一边想,一边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个院子里。宝玉又惊讶地说:“除了怡红院,竟然还有这样一个院落。” 他走上台阶,进了屋子,只见榻上躺着一个人,那边有几个女孩在做针线,也有嬉笑玩耍的。榻上的那个少年叹了口气。一个丫鬟笑着问:“宝玉,你不睡觉又叹什么气?想必是为了你妹妹生病,又在瞎发愁了。”宝玉听了,心里也吃了一惊。只见榻上的少年说:“我听老太太说,长安城里也有个宝玉,和我性情一样,我才不信呢。我刚才做了个梦,竟然梦到自己到了城里的一个花园里,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子,不理我。好不容易找到他的房间,偏偏他在睡觉,空有一副皮囊,灵魂不知道去哪儿了。” 宝玉听了,连忙说:“我是为了找宝玉才来到这里的。原来你就是宝玉?” 榻上的少年连忙下来拉住他的手,笑着说:“原来你就是宝玉?这可不是在做梦吧。” 宝玉说:“这怎么会是梦?千真万确啊。” 话还没说完,只见有人来说:“老爷叫宝玉。” 吓得两个人都慌了。一个宝玉起身就走,另一个宝玉连忙喊道:“宝玉快回来,快回来!”

袭人在旁边听到宝玉在梦中呼喊自己,连忙把他推醒,笑着问:“宝玉在哪里?” 这时宝玉虽然醒了,但神志还不太清醒,指着门外说:“刚出去了。” 袭人笑着说:“你这是做梦迷糊了。你揉揉眼睛仔细看看,那是镜子里照出来的你的影子。” 宝玉向前一看,原来是嵌在墙上的大镜子对着他照,自己也笑了。早有人捧来漱盂和茶卤,宝玉漱了口。麝月说:“怪不得老太太常嘱咐,小孩子房间里不能有太多镜子。小孩子魂魄不全,镜子照多了,睡觉容易惊恐做噩梦。如今倒好,在大镜子对面安了一张床。有时候放下镜套还好,要是天热困倦的时候,哪里还能想到放镜套,就像刚才就忘了。肯定是先躺下对着镜子玩,一会儿合上眼,自然就会做些乱七八糟的梦。不然怎么会看着自己叫自己的名字?不如明天把床挪进来才是正事。” 话还没说完,只见王夫人派人来叫宝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