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话说鲍二家的轻轻打了兴儿一下,笑着说:“你说的倒有几分真的,可又编出这些没边儿的话,越发没个正经了。你倒不像是跟着二爷的人,倒像从宝玉那边来的,尽说些混话。” 尤二姐还想再问,这时尤三姐笑着开口问道:“你们家那个宝玉,除了上学,平时都做些什么?” 兴儿笑着说:“姨娘可别问他,说起来姨娘恐怕都不信。他长这么大,就没正儿八经地上过学堂。我们家从祖宗到二爷,哪个不是寒窗苦读数年,偏偏他不喜欢读书。他可是老太太的宝贝,老爷一开始还管管,如今也不敢多管了。他整天疯疯癫癫的,说的话让人听不懂,做的事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外头人看他模样长得清俊,都以为他心里聪明,可实际上啊,是外表光鲜内里糊涂,见了人连句话都没有。要说他有什么好处,虽然没好好上过学,倒也认得几个字。他每天既不读书写文章,也不练习武艺,还怕见人,就喜欢在丫头堆里混。而且他也没什么脾气,有时候见了我们,高兴起来就没大没小,大家一起玩闹;不高兴了就自己走了,也不理人。我们坐着躺着,见了他不打招呼,他也不责怪。所以没人怕他,大家相处得都很随意。”

尤三姐笑着说:“主子宽松了,你们就这么放肆;要是严了,你们又抱怨。可真难伺候。” 尤二姐说:“我们看他倒觉得挺好,原来竟是这样。可惜了一副好模样。” 尤三姐说:“姐姐别信他胡说,咱们也不是只见了宝玉一两次,他的言行举止、吃喝习惯,是有些女儿家的做派,那是因为在府里被宠惯了。要说糊涂,他可一点儿也不糊涂。姐姐还记得吗,那次穿孝的时候,咱们都在一起,那天和尚们进来绕棺诵经,咱们都站在那儿,他却站在前面挡着人。有人说他不懂礼数,没眼力见儿。可后来他悄悄跟咱们说:‘姐姐不知道,我不是没眼力,我是觉得和尚们身上脏,怕气味熏着姐姐们。’接着他喝茶,姐姐你也要茶,那个老婆子就拿他的碗去倒。他赶紧说:‘我用过的碗脏了,另洗了再拿来。’就这两件事,我冷眼观察,他在女孩子们面前不管怎样都能相处得很好,只是不太符合外面人的规矩,所以别人不了解他。” 尤二姐听了,笑着说:“照你这么说,你们俩已经情投意合了。干脆把你许配给他,岂不是挺好?” 尤三姐见兴儿在旁边,不方便说话,只是低头嗑瓜子。

兴儿笑着说:“要说模样和为人,他们俩倒真是般配。只是宝玉已经有了意中人,只是还没挑明。将来肯定是和林姑娘定下来。一来林姑娘身体不好,二来他们年纪都还小,所以还没到那一步。再过两三年,老太太一开口,这事儿就成了。” 大家正说着话,只见隆儿又来了,说:“老爷有要紧事,是机密大事,要派二爷去平安州。过不了三五天就得动身,来回得半个月时间。今天二爷来不了了。请老奶奶和二姨赶紧把那件事定下来,明天二爷来了,好做决定。” 说完,带着兴儿回去了。

这边尤二姐让人关了门,早早睡下,一晚上都在和她妹子说话。到了第二天下午,贾琏才来。尤二姐劝他说:“既然有正事,何必急急忙忙又跑过来,千万别因为我耽误了正事。” 贾琏说:“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偏偏又有个远差。出了这个月就出发,得半个月才能回来。” 尤二姐说:“既然这样,你只管放心去,这里的事你一概不用挂念。三妹妹她从来不会朝三暮四。她既然说了要改,就肯定会改。她已经选好了人,你只要顺着她就行。” 贾琏问是谁,尤二姐笑着说:“这人现在不在这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她的眼力可真不错。她自己说了,这人一年不来,她就等一年;十年不来,就等十年;要是这人死了再也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去当姑子,吃斋念佛,了此一生。”

贾琏问:“到底是谁,能让她这么上心?” 尤二姐笑着说:“说来话长。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办生日,妈和我们去给老娘拜寿。他们家请了一帮唱戏的,里头有个唱小生的叫柳湘莲,她就看上人家了,如今非他不嫁。去年我们听说柳湘莲惹了祸逃走了,也不知道现在回来了没有?” 贾琏听了说:“怪不得呢!我还纳闷是什么样的人,原来是他!她的眼力果然不错。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长得那么标致,却是个冷面冷心的人,一般人他都看不上,无情无义的。他和宝玉最合得来。去年因为打了薛蟠,不好意思见我们,不知道去哪儿了一阵子。后来听说有人说他回来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问问宝玉身边的小厮就知道了。要是他没回来,他四处漂泊,谁知道几年才回来,那岂不是白白耽误了三妹妹?” 尤二姐说:“我们这三丫头,说得出就做得到,她说怎样就怎样,依着她就是了。”

两人正说着,只见尤三姐走过来说:“姐夫,你放心。我们不是那种心口不一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是姓柳的来了,我就嫁给他。从今天起,我吃斋念佛,一心服侍母亲,等他来了就嫁给他。要是一百年他都不来,我就自己修行去。” 说着,把一根玉簪子一折两段,说道:“要是我说的有半句假话,就像这簪子一样!” 说完,回房去了。从那以后,尤三姐真的非礼勿动,非礼勿言。贾琏没办法,只好和尤二姐商量了些家里的事,然后回家和王熙凤商量出门的事。一边派人去问茗烟,茗烟说:“我根本不知道。大概还没来;要是来了,我肯定知道。” 又去问他的街坊,也说没见回来。贾琏只好回去告诉尤二姐。眼看出发的日子快到了,前两三天贾琏就说要走,却先到尤二姐这边来住两晚,再从这里悄悄出发。他果然看到小妹像变了一个人,又见尤二姐持家勤勉谨慎,自然没什么可挂念的了。那天一大早,贾琏出城,直奔平安州大道,日夜兼程,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饭。刚走了三天,正走着,迎面来了一群驮队,其中一伙,主仆十来个人骑着马,走近一看,不是别人,竟是薛蟠和柳湘莲。贾琏十分惊讶,赶忙催马迎上去,大家见面后,寒暄了一番,就一起进了酒店休息,叙叙旧。

贾琏笑着说:“你们闹过之后,我们忙着给你们调解,谁知柳兄一下子没了踪影。怎么你们俩今天倒在一起了?” 薛蟠笑着说:“天下竟有这么巧的事。我和伙计们贩了货物,从春天就出发,往回走,一路都平安。谁知道前几天到了平安州地界,遇到一伙强盗,把东西都抢走了。没想到柳二弟从那边过来,把贼人赶跑了,夺回了货物,还救了我们的命。我感谢他,他也不接受,所以我们结拜成了生死弟兄,现在一起进京。从今后我们就跟亲兄弟一样。到前面岔路口就分路,他要往南走二百里,去看望他姑妈。我先进京安排好我的事,然后给他找一所宅子,寻一门好亲事,大家一起过日子。” 贾琏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可让我们担心了好几天。” 又听薛蟠提到寻亲,赶忙说:“我正好有一门好亲事,特别配得上二弟。” 接着,就把自己娶尤氏,现在又要嫁小姨子的事说了出来,只是没说尤三姐是自己选的。还叮嘱薛蟠先别告诉家里,等生了儿子,自然就知道了。

薛蟠听了很高兴,说:“早该这样,这都怪我表妹。” 柳湘莲连忙笑着说:“你又忘乎所以了,快别说了。” 薛蟠赶紧闭嘴,然后说:“既然这样,这门亲事一定要成。” 柳湘莲说:“我本来有个心愿,一定要娶一个绝色女子。如今既然是贵兄弟的好意,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任凭你们安排,我没有不答应的。” 贾琏笑着说:“如今口说无凭,等柳兄见了人,就知道我这小姨子的品貌,那是古今都找不出第二个的。”

柳湘莲听了很开心,说:“既然这么说,等我探望过姑妈,大概月中就进京,到时候再定,怎么样?” 贾琏笑着说:“咱们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柳兄。你四处漂泊,要是耽搁了回不来,岂不是误了人家姑娘。得留个定礼。” 柳湘莲说:“大丈夫怎么会失信呢。我向来贫寒,况且出门在外,哪有什么定礼。” 薛蟠说:“我这儿现成的,准备一份给二哥带去。” 贾琏笑着说:“也不用金银财宝这些贵重的礼,得是柳兄自己随身带的东西,不管东西贵贱,我拿去也好做个凭证。” 柳湘莲说:“既然这样,我没别的东西,这把剑是用来防身的,不能解下来。我口袋里还有一把鸳鸯剑,是我家传的宝贝,我也不敢随便用,一直随身带着。贾兄拿去当作定礼吧。我就算生性漂泊,也绝不会舍弃这把剑。” 说完,从口袋里拿出剑,递给贾琏。贾琏让人收了。大家又喝了几杯酒,才各自上马,告别上路。正所谓: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且说贾琏一天到了平安州,见过节度,办完了公事。节度又叮嘱他十月前后务必再来一趟,贾琏领命。第二天,他赶忙踏上回家的路,先到尤二姐那儿探望。谁知贾琏出门之后,尤二姐操持家务十分严谨,每天关紧门户,外面的事一概不闻不问。他小妹尤三姐果然是个果断的人,每天除了侍奉母亲和姐姐,就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虽然晚上独自一人睡觉,不太习惯寂寞,但一心只盼着柳湘莲早点回来,好完成终身大事。这天贾琏进门,看到这般情景,十分高兴,深深感激尤二姐的贤德。大家寒暄了几句之后,贾琏就把路上遇到柳湘莲的事说了出来,又把鸳鸯剑拿出来,递给尤三姐。

尤三姐一看,剑上雕刻着龙和夔的图案,镶嵌的珠宝晶莹剔透,把剑柄一拔,里面是两把合在一起的剑。一把上面刻着 “鸳” 字,一把上面刻着 “鸯” 字,寒光闪闪,明亮得如同两道秋水。尤三姐喜出望外,连忙收下,挂在自己绣房的床上,每天看着剑,心里暗自高兴,觉得自己终身有了依靠。贾琏住了两天,回去回复了父亲的命令,回家和全家人见了面。那时王熙凤的病已经好了很多,又出来料理家务了。贾琏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贾珍。贾珍因为最近又结识了新朋友,把这事儿抛在了脑后,不再放在心上,任凭贾琏做主,又怕贾琏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又给了他三十两银子。贾琏把钱交给尤二姐,让她准备嫁妆。

谁知道到了八月,柳湘莲才进了京城。他先去拜见薛姨妈,又遇见了薛蝌,这才知道薛蟠一路上受不了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就病倒了,在家请医生调养治疗。薛蟠听说湘莲来了,便请他到卧室相见。薛姨妈也不记以前的仇,只感激湘莲的救命之恩,母子俩对他十分感谢。又说起亲事的事,说一切东西都已经准备妥当,就等选个好日子。柳湘莲听了,心里也十分感激。第二天,柳湘莲又去见宝玉,两人一见面,就像鱼儿回到了水中,十分投缘。柳湘莲问起贾琏偷娶二房的事,宝玉笑着说:“我听茗烟他们说过,不过我没亲眼见到,也不敢多管。我还听茗烟说,琏二哥哥一直在打听你,不知道有什么话要说?” 柳湘莲就把路上的所有事情都告诉了宝玉,宝玉笑着说:“大喜啊,大喜!难得有这么标致的人,确实是古今少有的绝色佳人,和你的为人很般配。” 柳湘莲说:“既然如此,她身边应该不缺优秀的人,怎么会单单看上我呢。况且我平时和她也不太熟,她也不至于这么关心我。路上那么匆忙,她就再三要和我定亲,哪有女方主动赶着男方的道理。我自己越想越疑惑,后悔不该留下那把剑当作定礼。所以后来就想起你,想从你这儿详细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宝玉说:“你本来就是个心思细密的人,既然已经许了定礼,怎么又怀疑起来了呢?你原本说只要一个绝色女子,如今既然得到了一个绝色佳人,那就行了,何必再怀疑呢?”

柳湘莲说:“你既然不知道他娶亲的事,又怎么知道她是绝色佳人呢?” 宝玉说:“她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个小姨子。我在那儿和她们相处了一个月,怎么会不知道呢?她们真是一对尤物,而且都姓尤。” 柳湘莲听了,跺着脚说:“这事儿不妙,绝对不能做。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还算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可不想做这冤大头。” 宝玉听了,脸一下子红了。

柳湘莲也觉得自己失言了,连忙作揖赔罪说:“我该死,胡说八道。你好歹告诉我,她品行怎么样?” 宝玉笑着说:“你既然心里有数,又来问我做什么呢?说不定连我也未必干净。” 柳湘莲笑着说:“是我自己一时忘情,你可千万别多心。” 宝玉笑着说:“何必再提,你这么说倒像是故意的了。” 柳湘莲作揖告辞出来,心里想着,要是去找薛蟠,一来他现在卧病在床,二来他性子浮躁,不如去把定礼要回来。主意拿定,他就直接去找贾琏。

贾琏正在新房里,听说柳湘莲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迎了出来,把他让到内室和尤老娘见面。柳湘莲只是作揖,称呼尤老娘为老伯母,自称晚生,贾琏听了觉得很奇怪。喝茶的时候,柳湘莲说:“我出门在外,事情忙乱,没想到四月的时候,我姑母给我订了一门亲事,这让我实在无法推脱。要是答应了老兄,却违背了姑母的意思,好像不太合适。如果是金银财宝之类的定礼,我不敢要回来,但这把剑是我祖父传下来的,希望您能还给我。” 贾琏听了,心里很不痛快,回答说:“定礼,就是定下来的意思。原本就是怕反悔才下的定礼。哪有婚姻大事,能这么随便更改的?你再好好考虑考虑。” 柳湘莲笑着说:“话虽如此,我愿意接受责罚,但这件事我实在不敢从命。” 贾琏还想再劝,柳湘莲就站起来说:“请兄台到外面坐下来好好聊聊,这里不太方便。”

尤三姐在房间里听得清清楚楚。好不容易等柳湘莲来了,如今忽然见他反悔,就知道他在贾府听到了什么消息,肯定是嫌弃自己行为不检点,不屑于娶自己为妻。如果让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的事,料想贾琏也没什么办法,自己岂不是很没面子。一听贾琏要和他出去,尤三姐连忙摘下剑,把那把雌剑藏在袖子里,走出来说:“你们不用出去再商量了,还你的定礼。” 说着泪如雨下,左手把剑和剑鞘递给柳湘莲,右手猛地抽出剑往脖子上一横。可怜啊: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尤三姐那美好的灵魂和聪慧的性情,就这样消逝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当时众人吓得赶紧去救,尤老娘一边大哭,一边骂柳湘莲。贾琏急忙揪住柳湘莲,让人把他捆起来送到官府。

尤二姐连忙止住眼泪,反过来劝贾琏:“你别多事了,人家又没有逼她死,是她自己寻的短见。你把他送到官府,又有什么用呢,反而会惹出更多是非,丢人现眼。不如放他走吧,这样还省事些。” 贾琏这时候也没了主意,就放开手,让柳湘莲赶紧走。柳湘莲却一动不动,哭着说:“我根本不知道她是这么刚烈的女子,可敬,可敬啊。” 柳湘莲反而趴在尤三姐的尸体上大哭了一场。等买了棺材,看着入殓,他又抚着棺材大哭了一场,这才告辞离开。

柳湘莲出了门,失魂落魄的,脑子里一直想着刚才的事。原来尤三姐长得这么标致,又如此刚烈,他后悔极了。正走着,只见薛蟠的小厮来找他,要带他回新房,说新房布置得十分整齐。柳湘莲恍恍惚惚地跟着小厮走。忽然听到一阵环佩叮当的声音,尤三姐从外面走进来,一只手捧着鸳鸯剑,另一只手拿着一卷册子,哭着对柳湘莲说:“我痴情等了你五年。没想到你这么冷酷无情,我只能以死来报答这份痴情。如今我奉警幻仙子之命,要去太虚幻境登记所有的情鬼。我舍不得和你就此分别,所以来见你一面,从此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 说完就要走。柳湘莲舍不得,急忙上前想拉住她问个明白,尤三姐却说:“我从情天而来,又从情地而去。前世被情所迷惑,如今既然因羞耻于这份感情而醒悟,那和你也就没有关系了。” 说完,一阵香风飘过,尤三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柳湘莲一下子惊醒过来,感觉似梦非梦。睁眼一看,哪里有薛家的小童,也不是什么新房,而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盘腿的道士在捉虱子。柳湘莲起身向道士行礼问道:“这是什么地方?仙师您叫什么名字,法号是什么?” 道士笑着说:“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我是谁,不过是暂时在这里歇脚罢了。” 柳湘莲听了,只觉得浑身冰冷,像被寒冰侵入骨髓。他抽出那把雄剑,把自己的头发一挥而尽,然后就跟着那道士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