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话说宝玉刚祭完晴雯,就听见花丛中有说话声,吓了一跳。他走过去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林黛玉。黛玉满脸含笑,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啊!都能和曹娥碑相媲美了。” 宝玉听了,脸一下子红了,笑着回答:“我觉得世上这些祭文都太老套了,就想改个新花样,原本只是我一时兴起,没想到被你听到了。要是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帮我修改修改。”

黛玉说:“原稿在哪里?我倒要仔细读一读。这么长篇大论的,也不知道说的啥,只听到中间两句,‘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两句意思挺好,只是‘红绡帐里’有点太常见了。现成有真实的事儿,为啥不用呢?” 宝玉赶忙问:“什么现成的真事?” 黛玉笑着说:“咱们现在窗户都是用霞影纱糊的,干嘛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 宝玉听了,忍不住跺脚笑道:“好极了,太对了!到底是你想得出来,说得出来。可见天下古今现成的好景妙事多得很,只是那些愚笨的人想不到、说不出罢了。不过有一点,虽然这么一改特别新颖巧妙,但你这么说可以,我可不敢当。” 说着,又接连说了一两百句 “不敢”。

黛玉笑着说:“这有什么关系。我的窗户也能当作你的窗户,何必分得这么生分。古人就算是不同姓氏的陌生人,尚且能共享肥马轻裘,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何况是咱们呢。” 宝玉笑着说:“论交情,不在乎肥马轻裘,就算是黄金白璧,也不该斤斤计较。只是这样唐突闺阁女子,实在万万使不得。现在我干脆把‘公子’‘女儿’改了,就当作是你在祭奠她,这样倒好。况且平日里你对她也很好,所以现在宁可舍弃这篇长文,也不能不用‘茜纱’这个新句子。要不就改成‘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这么一改,虽然和我没关系了,但我心里也高兴。” 黛玉笑着说:“她又不是我的丫头,干嘛用这话。况且‘小姐丫鬟’这样的称呼也不文雅,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这么说,还不算晚。” 宝玉听了,连忙笑着说:“你干嘛又咒她。” 黛玉笑着说:“是你要咒的,可不是我说的。” 宝玉说:“我又有主意了,这么改绝对妥当。不如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脸色一下子变了,心里虽然充满了疑惑和猜测,但表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反而连忙笑着点头称赞:“改得果然好。别再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吧。刚才太太派人来叫你,说明天一大早要赶紧去大舅母那边。你二姐姐已经有人家求亲成功了,估计明天那家人来行聘,所以叫你们过去呢。” 宝玉拍手说:“干嘛这么着急?我身体也不太舒服,明天还不一定能去呢。” 黛玉说:“又来了,我劝你改改这脾气。一年比一年大了……” 一面说着,一面咳嗽起来。宝玉赶忙说:“这儿风凉,咱们别光在这儿傻站着了,快回去吧。” 黛玉说:“我也回家歇着了,明天见。” 说完,就自己走了。

宝玉只能闷闷不乐地往回走,又突然想起黛玉没人陪着,赶忙让小丫头跟上去送她。自己回到怡红院,果然有王夫人派来的老嬷嬷,吩咐他明天一早去贾赦那边,这和刚才黛玉说的话对上了。

原来贾赦已经把迎春许配给孙家了。这孙家是大同府人,祖上是军官出身,曾经是宁荣两府的门生,算起来也是世交。现在孙家只有一个人在京城,现任指挥之职,这个人叫孙绍祖,长得相貌堂堂,体格健壮,骑射娴熟,善于应酬和随机应变,年纪还不到三十,而且家里很有钱,现在在兵部候补升职。因为还没成家,贾赦见他是世交的孙子,而且人品、家境都很般配,就看中他做了东床快婿,还回明了贾母。

贾母心里不太满意,想阻拦又怕贾赦不听。儿女的婚事自有天意和前因,况且又是她父亲做主,何必多管闲事,所以只说了 “知道了” 三个字,没再多说什么。

贾政也很厌恶孙家,虽然是世交,但当年不过是他祖父羡慕荣宁两府的权势,有解决不了的事才拜入门下,并不是诗礼传家的名门望族。因此贾政还劝谏过贾赦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他也只好作罢。

宝玉从来没见过孙绍祖,第二天只能过去应付一下。他听说娶亲的日子定得很急,今年就要过门,又看到邢夫人等人回禀贾母,要把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没了兴致,每天痴痴傻傻的,都不知道该怎么消遣。又听说陪嫁四个丫头过去,更是跺脚叹息:“从今往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干净人了。” 因此,他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徘徊张望,只见那里轩窗寂静,屏帐空荡荡的,只有几个值夜的老妇人。再看岸上的蓼花苇叶,池中的翠荇香菱,也都显得摇摇落落,好像在追忆故人,完全没有了平时争奇斗艳的样子。宝玉领略到如此凄凉寥落的景象,情不自禁,随口吟成一首歌: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宝玉刚吟完,忽然听到背后有人笑着说:“你又在这儿发什么呆呢?” 宝玉回头一看,原来是香菱。宝玉转身笑着问:“我的好姐姐,你这会儿跑到这儿来干什么?好多日子都没进园子逛逛了。” 香菱拍手笑嘻嘻地说:“我哪能不想来啊。现在你哥哥回来了,哪还像以前那么自由自在。刚才我们奶奶派人找你凤姐姐,没找着,说她到园子里来了。我听到这话,就讨了这个差事进来找她。碰到她的丫头,说在稻香村呢。我这正要去稻香村,没想到遇见了你。我先问问你,袭人姐姐这几天好吗?晴雯姐姐怎么突然就没了,到底得的什么病?二姑娘搬出去得好快,你瞧瞧这地方多空荡荡的。”

宝玉连忙一一回答,还邀请她一起到怡红院喝茶。香菱说:“这会儿可不行,等我找到琏二奶奶,说完正经事再来。” 宝玉问:“什么正经事这么着急?” 香菱说:“是为你哥哥娶嫂子的事儿,所以要紧。” 宝玉说:“对了,到底说的是哪一家的姑娘?这半年光听着吵吵嚷嚷的,今天说张家的好,明天又说李家的,后天又议论王家的。这些人家的女儿也不知道造了什么孽,被人这么议论来议论去。” 香菱说:“现在定下来了,不用再扯别家了。”

宝玉赶忙问:“定的是哪家的?” 香菱说:“因为你哥哥上次出门做生意,顺路去了个亲戚家。这门亲事原本就是老亲,而且和我们家一样,都在户部挂名做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前几天说起这事,你们两府也都知道。在长安城里,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管他家叫‘桂花夏家’。” 宝玉笑着问:“怎么又叫‘桂花夏家’呢?” 香菱说:“他家本来姓夏,非常富贵。别的田地先不说,单有几十顷地专门种桂花,长安城里城外的桂花局都是他家的,连宫里的一应陈设盆景,也都是他家进贡的,所以才有了这个外号。现在夏老太爷已经没了,只有老奶奶带着一个亲生女儿过日子,也没有儿子,可惜他家就要绝后了。”

宝玉赶忙说:“咱们先别管他家绝不绝后,就说这姑娘怎么样?你们大爷怎么就看上她了?” 香菱笑着说:“一是天缘,二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年两家经常来往,他们从小就在一起玩耍。论起亲戚关系,还是姑舅兄妹,也没什么嫌疑。虽然这几年没见面,前几天你哥哥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没有儿子,一见到你哥哥长得这么出息,又是哭又是笑,比见到自己儿子还高兴。又让他们兄妹见面,没想到这姑娘出落得像花朵一样,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所以你哥哥当时就看上了。当铺里的老朝奉和伙计们在人家家里折腾了三四天,人家还留他们多住几天,好不容易才苦苦推辞着回了家。你哥哥一进门,就跟我们奶奶嘀咕着求亲。我们奶奶以前也见过这姑娘,而且两家门当户对,就答应了。和这边的姨太太、凤姑娘商量了一下,派人去一说就成了。只是娶亲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忙得很。我还盼着能早点过来,又能多一个一起作诗的人了。” 宝玉冷笑着说:“话虽然这么说,但我听了这话,不知怎么的,反倒为你担心起来了。” 香菱听了,脸一下子红了,严肃地说:“这是什么话!平日里咱们都是互相尊重的,今天你突然说这些,是什么意思!怪不得人人都说你这人不好亲近。” 说完,转身就走了。

宝玉见她这样,心里空落落的,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呆呆地站了半天,思前想后,不知不觉流下泪来,只能没精打采地回到怡红院。这一夜,他睡得很不安稳,睡梦中还喊着晴雯,一会儿被噩梦惊醒,各种不宁。第二天,他连饭都懒得吃,身体发热。这都是最近抄检大观园、撵走司棋、迎春出嫁、晴雯去世这些羞辱、惊恐、悲伤的事,再加上外感风寒,所以生了病,卧床不起。贾母听说后,天天亲自来看望。王夫人心里后悔,觉得不该对晴雯太过严厉。虽然心里这么想,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吩咐众奶娘好好服侍照看,一天两次请医生来诊脉下药。一个月后,宝玉才渐渐好起来。

贾母吩咐要好好保养,过了一百天才许吃荤腥、油腻的食物,才能出门走动。这一百天里,连院门口都不许去,只能在房间里玩耍。四五十天后,宝玉被憋得心烦意乱,实在忍耐不住。虽然想尽各种办法,但贾母和王夫人坚决不同意,他也只好作罢。因此,他和丫鬟们无所不为,尽情玩耍嬉戏。又听说薛蟠摆酒唱戏,非常热闹,已经娶亲进门,还听说夏家小姐十分俊俏,也略通文墨,宝玉恨不得马上过去见一见。

又过了些日子,宝玉听说迎春出嫁了。他回想起从前和姊妹们在一起时,亲密无间的时光,如今一旦分别,即便日后还能重逢,也肯定不会像以前那般亲近了。可眼下他又没办法去探望,心里满是凄凉和急切。只能耐着性子,暂且和丫鬟们打闹解闷,好歹能躲开贾政逼迫他读书的苦恼。这一百天里,他简直要把怡红院闹翻天,和丫头们无所顾忌,玩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花样,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再说香菱,自从那天抢白了宝玉之后,心里就觉得宝玉是故意冒犯她,心想:“怪不得我们宝姑娘不敢和他亲近,看来我确实远远比不上宝姑娘;也难怪林姑娘经常和他拌嘴气得大哭,他肯定也这么唐突过林姑娘。从今往后,我也得离他远远的。” 从那以后,香菱连大观园都不轻易进去了。她天天忙活着,想着薛蟠娶了亲,自己就能卸下些担子,日子总归能安宁些;再者,又听说新嫂子是个才貌双全的佳人,想来一定知书达理、性情温和。所以,她盼着新嫂子过门的日子,比薛蟠还着急十倍。好不容易盼到新媳妇娶进了门,香菱便格外殷勤、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原来这夏家小姐今年才十七岁,长得颇有姿色,也识得几个字。要说心思谋略,倒有点王熙凤的做派。可她有个吃亏的地方,从小父亲去世得早,又没有同胞兄弟,寡母独自守着这个女儿,娇生惯养,把她当成珍宝,女儿的一举一动,母亲都百依百顺。这就导致她娇惯过度,养成了像盗跖那样任性的脾气。她把自己看得尊贵如菩萨,把别人都瞧得低贱如粪土;外表如花似柳,内心却暴躁如雷。在家里的时候,她就常常对丫鬟们使性子、发脾气,打骂是常有的事。如今出了阁,她觉得自己要当家作主做奶奶了,不能再像做姑娘时那样腼腆温柔,得拿出威风来,才能镇得住人。况且她见薛蟠性格刚硬,举止骄奢,如果不趁着现在把他拿捏得服服帖帖,将来自己肯定没法树立权威。又见家里有香菱这样才貌双全的妾室,她心里便多了 “宋太祖灭南唐” 的心思,有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的想法。

因为她家种了很多桂花,她的小名就叫金桂。她在家的时候,不许别人口中带出 “金桂” 两个字,谁要是不小心说错一个字,她必定要狠狠地打骂惩罚。她后来觉得 “桂花” 这两个字实在禁不了,就想换个名字。因为想到桂花有广寒嫦娥的说法,便把桂花改成了嫦娥花,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薛蟠本就是个喜新厌旧的人,而且空有胆量,没什么主见。如今有了这样一个妻子,正处在新鲜劲儿上,凡事都让着她几分。夏金桂见此情形,便一步紧似一步地试探。刚开始一个月,两人还能相安无事;可到了两个月之后,薛蟠的气势就渐渐弱了下去。有一天,薛蟠喝醉了酒,想做件什么事,先和金桂商量,金桂却坚决不同意。薛蟠忍不住说了几句气话,便赌气自己去做了。这可把金桂气得大哭大闹,茶饭不思,还装起病来。请了医生来看,医生说:“气血不畅,需要服用宽胸顺气的药剂。”

薛姨妈气得把薛蟠骂了一顿,说:“现在你娶了亲,马上就要抱儿子了,还这么胡闹。人家把女儿当凤凰蛋一样,好不容易养大,长得比花朵还娇贵,原本看你是个人物,才把女儿嫁给你做老婆。你不懂得收敛,安安分分、和和气气地过日子,还这么胡来,喝了酒就折磨人家。现在花钱吃药,真是自讨苦吃。” 薛蟠被母亲这一番话说得后悔不已,赶忙去安慰金桂。金桂见婆婆这么说丈夫,便越发得意,装出各种样子,就是不理薛蟠。薛蟠没了主意,只能暗自埋怨自己。好不容易过了十天半个月,才渐渐哄得金桂回心转意。从那以后,薛蟠对金桂更加小心翼翼,气势又矮了半截。

金桂见丈夫没了威风,婆婆又善良好说话,便开始渐渐展露锋芒。起初只是拿捏薛蟠,后来倚仗着自己受宠,对薛姨妈也不那么恭敬,再后来连薛宝钗也不放过。宝钗早就察觉到金桂不怀好意,每次都随机应变,巧妙地用言语打压她的气焰。金桂知道宝钗不好惹,每次想找茬,都找不到机会,只能表面上顺从。有一天,金桂闲来无事,就和香菱闲聊,问起香菱的家乡和父母。香菱回答说都忘记了,金桂听了就不高兴,觉得香菱是故意瞒着她。又问香菱 “香菱” 这个名字是谁起的,香菱回答:“是姑娘起的。” 金桂冷笑着说:“人人都说姑娘学问好,就这一个名字起得就不怎么样。” 香菱连忙笑着解释:“哎呀,奶奶不知道,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都时常夸赞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