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迎春回婆家之后,邢夫人就像没这回事一样。倒是王夫人,抚养了迎春一场,心里实在伤感,在自己房里独自叹息了一阵。这时,宝玉来请安,看到王夫人脸上似乎有泪痕,都不敢坐下,只在旁边站着。王夫人让他坐下,宝玉才小心翼翼地挨着炕沿坐下,就坐在王夫人身旁。王夫人见他呆呆地看着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你怎么又这样发呆?” 宝玉说:“也没什么,只是昨天听到二姐姐的那些遭遇,我实在替她难受。虽然不敢告诉老太太,可这两晚我都睡不着。我想咱们这样的人家,姑娘们哪能受这种委屈。况且二姐姐是个最懦弱的人,向来不会和人吵架,偏偏遇上这么没良心的家伙,一点都不体谅女人的难处。” 说着,差点落下泪来。王夫人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又能怎么办呢。” 宝玉说:“我昨晚倒想出个主意:咱们干脆跟老太太说清楚,把二姐姐接回来,还让她住在紫菱洲,我们兄弟姐妹还能一起吃饭、一起玩耍,省得受孙家那混蛋的气。等他来接,咱们坚决不让二姐姐去。他来接一百回,咱们就留一百回,就说是老太太的意思。这主意不好吗?” 王夫人听了,又觉得好笑,又有些生气,说道:“你又犯傻气了,净说些胡话!女孩子长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嫁到别人家,娘家哪能顾得上,只能看她自己的命运,嫁得好就好,嫁得不好也没办法。你难道没听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哪能个个都像你大姐姐一样当娘娘呢。况且你二姐姐刚嫁过去,孙姑爷也还年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刚去新环境,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过几年大家摸清了脾气,生儿育女之后就好了。你千万不许在老太太面前提半个字,要是让我知道,我可饶不了你。快去干你的事吧,别在这儿胡说八道。” 宝玉被说得不敢吭声,坐了一会儿,便无精打采地出去了。他憋了一肚子闷气,没处发泄,便径直往园子里的潇湘馆走去。

宝玉一进潇湘馆的门,就放声大哭起来。黛玉刚刚梳洗完毕,看到宝玉这副模样,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跟谁生气了?” 问了好几声,宝玉低着头,趴在桌子上,呜呜咽咽地哭,说不出话来。黛玉坐在椅子上,怔怔地看着他,过了一会儿问道:“到底是别人惹你生气了,还是我哪里得罪你了?” 宝玉摆摆手说:“都不是,都不是。” 黛玉又问:“那你为什么这么伤心?” 宝玉说:“我就想着咱们大家还不如早点死了好,活着实在没意思!” 黛玉听了这话,更加惊讶,说:“你这说的什么话,你真的疯了不成!” 宝玉说:“我没发疯,我跟你说,你听了也不能不伤心。前几天二姐姐回来的样子和她说的那些话,你也都看见了、听见了。我就想,人长大了为什么要嫁人?嫁出去就要受人家这样的苦!还记得咱们当初结‘海棠社’的时候,大家一起吟诗做东,那时候多热闹。如今宝姐姐回家了,连香菱也不能过来,二姐姐又出嫁了,几个知心的人都不在一起,弄得现在这样冷冷清清。我原本打算去跟老太太说,把二姐姐接回来,可谁知太太不同意,还说我傻、净胡说,我又不敢再说什么。这才没过多久,你看看,园子里的景象已经大变样了。再过几年,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所以越想越觉得心里难受。” 黛玉听了这番话,头慢慢低了下去,身子也慢慢退到炕上,一句话也不说,叹了口气,便朝里躺下去了。

紫鹃刚端了茶进来,看到他们俩这样,正觉得纳闷。这时,袭人来了,一进来看到宝玉,便说:“二爷在这儿呢,老太太那边叫你呢。我就猜二爷可能在这儿。” 黛玉听见是袭人,便欠身起来让座。黛玉的两个眼圈已经哭得通红了。宝玉看到后说:“妹妹,我刚才说的都是些傻话,你别伤心了。你要是为我的话难过,更要保重自己的身子。你歇会儿吧,老太太那边叫我,我去看看就回来。” 说完,便往外走。袭人悄悄问黛玉:“你们俩又怎么了?” 黛玉说:“他是为他二姐姐伤心;我是刚才眼睛发痒,揉了揉,没什么别的事。” 袭人也没再说什么,急忙跟着宝玉出去了,两人各自散去。宝玉来到贾母那边,贾母却已经午休了,他只好回到怡红院。

到了下午,宝玉午睡醒来,觉得十分无聊,随手拿了一本书来看。袭人见他看书,连忙去沏茶伺候。谁知宝玉拿的那本书是《古乐府》,他随手翻开,正好看到曹孟德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这一首,顿时心里一阵刺痛。于是放下这本书,又拿了另一本,是晋代的文章,翻了几页,忽然把书合上,托着腮,呆呆地坐着。袭人倒了茶过来,看到他这副样子,便问:“你怎么又不看了?” 宝玉也不回答,接过茶喝了一口,就放下了。袭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只能在旁边呆呆地看着他。忽然,宝玉站起来,嘴里咕哝着:“好一个‘放浪形骸之外’!” 袭人听了,又觉得好笑,又不敢问他,只好劝道:“你要是不爱看这些书,不如还去园子里逛逛,也省得闷出病来。” 宝玉嘴上答应着,却依旧出神地往外走。不一会儿,宝玉走到了沁芳亭,只见亭中一片萧索冷清的景象,人去房空。他又来到蘅芜院,院里香草依旧,可门窗紧闭。转过藕香榭,远远地看见几个人靠在蓼溆一带的栏杆上,还有几个小丫头蹲在地上找东西。宝玉轻轻地走到假山背后,听他们说话。只听一个人说:“看看它浮不浮上来。” 好像是李纹的声音。一个人笑着说:“好,下去了。我就知道它不会上来。” 这是探春的声音。另一个人又说:“没错,姐姐你别动,就在这儿等着。它总归会上来的。” 还有一个人说:“上来了。” 这两个声音像是李绮和邢岫烟的。宝玉忍不住,捡起一块小砖头,往水里一扔,“咕咚” 一声,四个人都吓了一跳,惊讶地说:“这是谁这么捣蛋?吓了我们一跳。” 宝玉笑着从假山后面跳出来,说:“你们玩得好开心啊,怎么不叫我一声?” 探春说:“我就知道不是别人,肯定是二哥哥你这么调皮。没别的说的,你得好好赔我们的鱼。刚才有条鱼上来,眼看着就要钓到了,让你给吓跑了。” 宝玉笑着说:“你们在这儿玩都不找我,我还得罚你们呢。” 大家都笑了一阵。宝玉说:“咱们今天一起钓鱼,看看谁的运气好。谁钓着鱼,就说明今年运气好,钓不着,就说明今年运气不好。咱们谁先钓?” 探春让李纹先钓,李纹不肯。探春笑着说:“那我就先钓。” 回头对宝玉说:“二哥哥,你要是再吓跑我的鱼,我可饶不了你。” 宝玉说:“刚才是我想吓唬你们玩玩,这会儿你只管钓吧。” 探春把钓丝抛下去,没说上十句话的工夫,就有一条杨叶窜儿咬住了钩子,把鱼漂拉了下去,探春把钓竿一挑,往地上一甩,那鱼活蹦乱跳的。侍书在地上手忙脚乱地乱抓,双手捧着鱼,放进小瓷坛里用清水养着。探春把钓竿递给李纹。李纹也把钓竿垂下去,只觉得钓丝一动,急忙往上一挑,却是个空钩子。又垂下去,过了好一会儿,钓丝又动了,再挑起来,还是空钩子。李纹把钩子拿上来一看,原来是钩尖朝里弯了。李纹笑着说:“怪不得钓不着。” 连忙让素云把钩子敲好,换上新的鱼饵,在上面贴好苇片。再把钓竿垂下去,过了一会儿,只见苇片直直地沉了下去,李纹急忙提竿,钓上来的是一条两寸长的鲫鱼。李纹笑着说:“宝哥哥,你钓吧。” 宝玉说:“索性让三妹妹和邢妹妹钓了我再钓。” 岫烟没说话。这时李绮说:“宝哥哥,你先钓吧。” 正说着,水面上冒起一个水泡。探春说:“别老让了。你看那些鱼都在三妹妹那边呢,还是三妹妹赶紧钓吧。” 李绮笑着接过钓竿,果然钓丝一沉就钓上来一条鱼。然后岫烟也钓到了一条,接着把钓竿又递给探春,探春才递给宝玉。宝玉说:“我可要学姜太公钓鱼了。” 便走下石矶,坐在池边钓起来,可那水里的鱼一看见人影,都躲到别处去了。宝玉举着钓竿等了半天,钓丝一动也不动。好不容易有一条鱼在水边吐泡泡,宝玉把钓竿一晃,又把鱼吓跑了。宝玉急得说:“我最是个急性子,它偏这么磨蹭,这可怎么办。好鱼儿,快来吧!你也成全成全我呀。” 说得四个人都笑了。话还没落音,只见钓丝微微动了一下。宝玉满心欢喜,用力往上一拉,把钓竿往石头上一撞,钓竿折成了两段,钓丝也断了,鱼钩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众人笑得更厉害了。探春说:“从没见过像你这么鲁莽的人。”

正说着,只见麝月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说:“二爷,老太太醒了,叫你快去呢。” 五个人都吓了一跳。探春便问麝月:“老太太叫二爷什么事?” 麝月说:“我也不知道。就只听说是什么事闹破了,叫宝玉去问,还要叫琏二奶奶一起去查问呢。” 宝玉吓得愣住了,说:“不知道又是哪个丫头倒霉了。” 探春说:“不知道什么事,二哥哥你赶紧去,有什么消息,先让麝月来告诉我们一声。” 说完,便和李纹、李绮、岫烟一起走了。

宝玉走到贾母房中,只见王夫人陪着贾母打牌。宝玉见没什么大事,才把心放下了一半。贾母见他进来,便问:“你前年那次大病的时候,后来多亏了一个疯和尚和一个瘸道士给治好了。那时候你生病,感觉是怎么样的?” 宝玉想了一会儿,说:“我记得生病的时候,好好地站着,突然像背后有人狠狠打了我一棍子,疼得我眼前漆黑一片,看到满屋子都是些青面獠牙、拿刀举棒的恶鬼。躺在炕上,感觉脑袋上好像被戴了好几个紧箍咒似的。后来就疼得什么都不知道了。等病好的时候,又记得堂屋里一片金光直照到我房里来,那些鬼都吓得四处逃窜,一下子就不见了。我的头也不疼了,心里也清楚了。” 贾母对王夫人说:“这情况也差不多就是那样了。”

正说着,凤姐也进来了。她先拜见了贾母,又转身向王夫人行礼,然后问道:“老祖宗,您要问我什么事呀?” 贾母说:“你前年得了邪病,还记得当时是什么情况吗?” 凤姐笑着回答:“我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只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好像有什么鬼怪在拉扯我,非要我去杀人不可。见什么就拿什么,拿到什么就想杀什么。我自己原本觉得很疲惫,可就是停不下来。” 贾母又问:“病好的时候还记得些什么吗?” 凤姐说:“病好的时候,好像听到空中有人说了几句话,可具体说的什么,我就记不得了。” 贾母说:“这么看来,肯定是她干的。她俩生病时的情形,和刚才说的一模一样。那个老东西,竟如此居心不良,宝玉还白白认她做干妈。倒是那个和尚和道士,阿弥陀佛,他们才是救了宝玉性命的人,只是咱们还没报答人家呢。” 凤姐问道:“老太太怎么突然想起我们生病的事了?” 贾母说:“你问你太太去,我懒得说。” 王夫人便讲道:“刚才老爷进来说,宝玉的干妈竟是个坏东西,搞些邪魔外道的勾当。如今事情败露,被锦衣府抓了,送到刑部大牢,要判死罪呢。前几天有人告发她。那个告发的人叫潘三保,他有一所房子卖给斜对过的当铺。这房子的价钱已经比正常价高出几倍了,可潘三保还想加价,当铺哪里肯答应。于是潘三保就买通了这个老东西,因为她常去当铺,当铺里那些人的家眷都跟她关系挺好。她就使了个邪法,让人家的内眷得了邪病,家里被搅得翻江倒海。然后她又跑去说自己能治好这病,烧了些神马纸钱,病还真就好了。她还向那些家眷要了十几两银子。谁知道老天有眼,她活该败露。有一天她急着回去,不小心掉了一个绢包。当铺的人捡起来一看,里面有好多纸人,还有四丸很香的香。正觉得奇怪呢,那老东西就回来找绢包了。当铺的人就把她抓住,在她身上一搜,搜出一个匣子,里面有象牙刻的一男一女,光着身子的两个魔王,还有七根朱红绣花针。立刻就把她送到锦衣府去了,从她嘴里问出了好多官员家、大户人家太太姑娘们的**。所以官府通知了军营,把她家里抄了,抄出好些泥塑的凶神恶煞,还有几匣子**香。炕背后的空屋子里挂着一盏七星灯,灯下有几个草人,有的头上戴着类似脑箍的东西,有的胸前钉着钉子,有的脖子上拴着锁。柜子里还有无数纸人,底下压着几篇小账本,上面记着给某家治过病,应该收多少银子。她收受人家的香油钱、香火钱,多得数都数不清。” 凤姐说:“咱们的病,肯定就是她搞的鬼。我记得咱们病好之后,那个老妖精去过赵姨娘那儿几次,找赵姨娘要银子,见到我,脸色就变了,眼睛瞪得像斗鸡似的。我当初还猜疑过好几次,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想来,原来都是有缘由的。只是我在这里当家,自然会招人怨恨,怪不得有人整治我。可宝玉跟人有什么仇啊,怎么能下这样的毒手。” 贾母说:“说不定是因为我疼宝玉,不疼环儿,所以有人给你们下了毒手。” 王夫人说:“那个老东西已经被问罪了,肯定不能让她来对质。没有对质,赵姨娘哪里会承认。这事儿又大,闹出去,外面影响也不好,就等她自作自受,早晚她自己会败露的。” 贾母说:“你这话也有道理,这种事,没有对证,也不好作准。只是佛爷菩萨看得明白,她们姐妹俩,现在又比谁差了呢。算了,过去的事,凤丫头也别再提了。今天你和你太太都在我这儿吃晚饭再回去吧。” 说完,便让鸳鸯、琥珀等人去传饭。凤姐赶忙笑着说:“怎么能让老祖宗操心这些呀!” 王夫人也跟着笑了。只见外面有几个媳妇在一旁伺候着。凤姐连忙吩咐小丫头去传饭,说:“我和太太都陪老太太一起吃。” 正说着,玉钏儿走过来对王夫人说:“老爷要找一件东西,请太太伺候完老太太吃完饭,自己去找一找。” 贾母说:“你去吧,说不定你老爷有要紧事。” 王夫人答应着,便留下凤姐伺候,自己退了出去。王夫人回到房中,和贾政说了些家常话,把东西找了出来。贾政便问:“迎儿已经回去了,她在孙家过得怎么样?” 王夫人说:“迎丫头满心都是委屈,说孙姑爷凶横得厉害。” 接着就把迎春说的那些话跟贾政讲了一遍。贾政叹了口气说:“我早就知道这门亲事不合适,无奈大老爷已经说定了,我也没办法。只能让迎丫头受些委屈了。” 王夫人说:“她刚做新媳妇,只能盼着以后会好起来。” 说着,忍不住嗤笑了一声。贾政问:“你笑什么?” 王夫人说:“我笑宝玉,今天早上特意跑到我房里来,说的都是些孩子气的话。” 贾政问:“他说了什么?” 王夫人笑着把宝玉说的话跟贾政讲了一遍。贾政也忍不住笑了,接着又说:“你提到宝玉,我正好想起一件事。这孩子天天在园子里闲逛也不是个事儿。生女儿没出息,将来还是别人家的人;要是生的儿子没本事,那关系可就大了。前几天有人跟我提起一位先生,学问和人品都非常好,还是南方人。但我想南方先生性情一般都比较温和,咱们城里的孩子,一个个调皮捣蛋,鬼机灵倒是有,能糊弄就糊弄过去了;胆子还大,要是先生不肯严厉管教,天天哄着哥儿们,那可就白白耽误了孩子。所以老一辈的人不愿意请外面的先生,只在本家选出有年纪、有学问的人来掌管私塾。如今儒大太爷虽然学问中等,但还能管得住这些小孩子,不至于稀里糊涂地敷衍了事。我觉得宝玉闲着总不好,不如还让他去家塾里读书吧。” 王夫人说:“老爷说得很对。自从老爷到外地任职,他又经常生病,耽搁了好几年。现在在家塾里温习一下功课,也是好的。” 贾政点了点头,又说了些别的闲话,暂且不表。

再说宝玉第二天起床,洗漱完毕后,早有小厮传来话:“老爷叫二爷去说话。” 宝玉赶忙整理好衣服,来到贾政的书房,请安后站在一旁。贾政说:“你最近都做些什么功课?虽然写了几篇字,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看你最近的样子,比前几年更散漫了,而且还经常听说你装病不肯念书。现在你的病好了,我却听说你天天在园子里和姊妹们玩闹,甚至还和那些丫头们混在一起,把自己的正经事都抛到脑后。就算你能做几句诗词,也没什么值得稀罕的!要是参加科举考试,还是要以文章为主,可你在这方面一点功夫都没下。我可跟你说:从今天起,不许再做诗对对子了,只专心学习八股文章。给你一年时间,要是一点长进都没有,你也别念书了,我也不想有你这样没出息的儿子。” 说完,便把李贵叫来,说:“明天一大早,让焙茗跟着宝玉去收拾该念的书籍,都拿过来给我看看,我亲自送他到家塾去。” 然后喝令宝玉:“去吧!明天早点来见我。” 宝玉听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只好回到怡红院。

袭人正在着急打听消息,听说要收拾书籍,心里倒也高兴。只有宝玉想立刻让人给贾母送信,想让贾母阻拦这件事。贾母得知消息后,就派人把宝玉叫过去,对他说:“你就放心先去吧,别让你老子生气。要是有什么为难你的地方,有我呢。” 宝玉没办法,只好回来嘱咐丫头们:“明天早点叫我,老爷要等着送我到家塾去呢。” 袭人等人答应了,和麝月两人轮流守着,一夜都没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袭人就叫醒了宝玉,帮他梳洗、换好衣服,打发小丫头去二门通知焙茗,让他拿着书籍等物品在那儿伺候。袭人又催了两遍,宝玉才出来前往贾政的书房。他先打听:“老爷过来了没有?” 书房里的小厮回答:“刚才有一位清客相公请老爷回话,里面说正在梳洗,让清客相公出去等着。” 宝玉听了,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赶忙来到贾政这边。正好贾政派人来叫,宝玉便跟着进去了。贾政免不了又嘱咐了几句,然后带着宝玉上了车,焙茗拿着书籍,一行人直接到家塾去了。

早有人抢先一步回去告诉代儒:“老爷来了。” 代儒站起身来,贾政已经走进来,向代儒请安。代儒拉着贾政的手问好,又问:“老太太最近身体好吗?” 宝玉也过来请安。贾政站着,请代儒坐下,然后自己才坐下。贾政说:“我今天亲自送他来,是想托付您一件事。这孩子年纪也不小了,终究要学些能让他立身成名的学问,科举就是他终身立身成名的大事。如今他在家就知道和一群孩子胡闹,虽说懂几句诗词,可也都是胡乱编造的;就算诗词做得好,也不过是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对他一生的正事一点帮助都没有。” 代儒说:“我看他相貌还算端正,也有几分灵性,怎么就不爱念书,只知道贪玩呢。诗词这东西,不是不能学,等以后功成名就了,再学也不晚。” 贾政说:“确实是这样。现在只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听讲、写文章。要是他不听您的教导,还请太爷您认真管教管教他,别让他白白荒废了一辈子。” 说完,站起来又作了个揖,然后又说了些闲话,才告辞离开。代儒把贾政送到门口,说:“请代我向老太太问好请安。” 贾政答应着,自己上车走了。

代儒转身回来,看到宝玉在西南角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张花梨木小桌子,右边放着两套旧书,还有一本薄薄的文章。代儒让焙茗把纸墨笔砚都放在抽屉里收好。代儒对宝玉说:“宝玉,我听说你前几天生病了,现在都好了吧?” 宝玉站起来回答:“都好了。” 代儒说:“如今说起来,你也该用功读书了。你父亲对你寄予厚望,盼着你能有出息。你先把以前念过的书,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每天早上梳理书籍,饭后练习写字,中午听讲,再念几遍文章就行了。” 宝玉答应了一声 “是”,转身坐下时,忍不住四处看了看。发现以前金荣那帮人不见了几个,又多了几个小学生,都是些粗俗的孩子。他忽然想起秦钟,如今身边没有一个能说知心话的伴儿,心里感到一阵凄凉,但又不敢出声,只能闷头看书。代儒告诉宝玉:“今天是第一天,早点让你回家。明天可要讲书了。你又不是特别笨,明天我要让你先讲一两章书给我听,试试你最近的功课怎么样,我也好知道你的水平到哪儿了。” 这话把宝玉吓得心里直打鼓。欲知宝玉明天讲书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