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话说惜春正在那儿仔细琢磨棋谱呢,突然听到院子里有人喊彩屏,一听声音,原来是鸳鸯。彩屏出去,和鸳鸯一起走进来。鸳鸯还带着一个小丫头,手里提着一个小黄绢包。惜春笑着问:“什么事儿呀?” 鸳鸯说:“老太太明年就八十一岁了,这是个暗九的岁数。老太太许下一场连续九昼夜的功德法事,还发愿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这已经安排外面的人去写了。不过俗话说《金刚经》就好比道家的符壳,《心经》才是符胆。所以在《金刚经》里一定要穿插《心经》,这样功德更大。老太太觉得《心经》更为要紧,而且观自在菩萨又是女菩萨,所以想让几个亲近的奶奶、姑娘们写上三百六十五部。这样既虔诚,又干净。咱们家里,除了二奶奶,一来她当家管事,没空儿;二来她也写不了。剩下会写字的,不管写多写少,连东府里的珍大奶奶和姨娘们都分了任务,本家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惜春听了,点点头说:“别的事儿我可能做不来,要是写经,我最愿意了。你把东西放下,坐下来喝口茶吧。” 鸳鸯这才把那小包放在桌上,和惜春一起坐下。彩屏倒了一杯茶过来。惜春笑着问:“你写不写呀?” 鸳鸯说:“姑娘又开玩笑了。前几年还行,这三四年来,姑娘你见我还拿过笔吗?” 惜春说:“写经可是有功德的事儿。” 鸳鸯说:“我也有件事儿,我向来都是在服侍老太太安歇之后,自己念米佛,到现在已经念了三年多了。我把这些米都好好收着,等老太太做功德的时候,我把米衬在里面供佛施食,也算是我的一点诚心。” 惜春说:“这么说,老太太是观音菩萨,你就是龙女啦。” 鸳鸯说:“我可比不上那个身份。不过除了老太太,我也服侍不了别人,也不知道前世修了什么缘分。” 说完就要走,她让小丫头把小绢包打开,拿出来说:“这一扎素纸是用来写《心经》的。” 又拿起一小包藏香说:“写经的时候点上这个。” 惜春都应下了。

鸳鸯于是告辞出来,和小丫头一起回到贾母房里,把事情回禀了一遍。她看到贾母正和李纨玩双陆棋,便在旁边看着。李纨掷骰子运气很好,一掷下去,把老太太的棋子打下好几个。鸳鸯抿着嘴笑。忽然,宝玉进来了,手里提着两个细篾丝编的小笼子,里面有几只蝈蝈,他说:“我听说老太太夜里睡不着,给老太太留下这几只蝈蝈解解闷。” 贾母笑着说:“你别以为你老子不在家,就可以随便淘气。” 宝玉笑着说:“我没淘气。” 贾母说:“你没淘气,不在学房里好好念书,弄这些东西做什么?” 宝玉说:“不是我自己弄的。今天师父让环儿和兰儿对对子,环儿对不上来,我悄悄告诉了他。他说出来后,师父很高兴,还夸了他两句。他为了感谢我,就买了这些蝈蝈孝敬我。我这才拿来孝敬老太太。” 贾母说:“他平时不天天念书吗?怎么会对不上来?对不上来就叫你儒大爷爷打他嘴巴,看他害不害臊。你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记得你老子在家的时候,一让你作诗填词,你吓得跟个小鬼似的,这会儿又吹牛了。那环儿这小子更没出息,求别人替他对,还想尽办法打点人家。这么小的孩子就耍心眼儿,也不害臊,长大了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子呢。” 说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贾母又问:“兰小子呢,他对上来了吗?按说该环儿帮他,他年纪比环儿还小。是不是?” 宝玉笑着说:“他倒没有,是自己对出来的。” 贾母说:“我不信,不然就是你在背后捣鬼。如今你可厉害了,‘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数你大’,还会做文章了。” 宝玉笑着说:“真的是他自己作的。师父还夸他将来一定有大出息呢。老太太要是不信,就派人把他叫来,亲自考考,老太太就知道了。” 贾母说:“要是真这样,我就高兴了。我就是怕你撒谎。既然是他作的,这孩子将来大概真有点出息。” 贾母看着李纨,又想起贾珠来,说:“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日后也能替你大哥哥顶门立户。” 说到这儿,忍不住流下泪来。李纨听了这话,也有些感触,不过见贾母已经伤心,便赶紧忍住眼泪,笑着劝道:“这是老祖宗积的德,我们都是托老祖宗的福。只要他能应了老祖宗的话,那就是我们的福气了。老祖宗看着高兴才是,怎么反倒伤心起来了。” 接着又回头对宝玉说:“宝叔叔,以后可别这么夸他,他才多大的孩子,懂什么呀。你不过是疼他,可他哪里明白,时间长了,他就眼高手低,还怎么能有长进呢。” 贾母说:“你嫂子说得也对。只是他还太小,也别逼得太紧了。小孩子胆子小,一时逼急了,弄出什么毛病来,书念不成,你的心思可就白费了。” 贾母说到这儿,李纨忍不住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赶紧擦了。

这时,贾环和贾兰也都进来给贾母请安。贾兰又跟他母亲见了礼,然后过来在贾母旁边站着。贾母说:“我刚才听你叔叔说你对子对得好,师父还夸你了。” 贾兰也不说话,只是抿着嘴笑。鸳鸯过来请示:“老太太,晚饭准备好了,现在伺候吗?” 贾母说:“去请你姨太太过来。” 琥珀接着就派人去王夫人那边请薛姨妈。这边宝玉和贾环退了出去。素云和小丫头们过来把双陆棋收了。李纨还等着伺候贾母吃晚饭,贾兰就跟着他母亲站在一旁。贾母说:“你们娘儿俩就跟着我一起吃吧。” 李纨答应了。不一会儿,饭菜摆好了,丫鬟回来禀报:“太太让我回老太太,姨太太这几天事情多,来来去去的,不能过来向老太太请安,今天饭后就回家了。” 于是贾母让贾兰在自己身边坐下,大家开始吃饭,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话说贾母刚吃完饭,洗漱完,靠在床上闲聊。只见小丫头告诉琥珀,琥珀过来回禀贾母:“东府里的大爷来请晚安了。” 贾母说:“你们告诉他,如今他操持家务累得很,让他歇着去吧。我知道了。” 小丫头把话传给老婆子们,老婆子们又告诉了贾珍。贾珍这才退下。

到了第二天,贾珍过来料理各种事务。门上的小厮陆续回了几件事,又有一个小厮回禀:“庄头送果子来了。” 贾珍问:“单子呢?” 那小厮连忙呈上单子。贾珍看了看,上面写的不过是些应季的新鲜果品,还夹杂着一些菜蔬和野味。贾珍看完,问向来都是谁经管这些事。门上的人回说:“是周瑞。” 贾珍便叫周瑞:“照着单子把东西点清楚,送到里头去交接。我把这份帐抄个底子留着,好对账。” 又吩咐:“告诉厨房,在给下人的饭菜里添几样,给送果子的人吃,照常赏饭、给钱。” 周瑞答应了。他一边让人把东西搬到凤姐儿的院子里,一边把庄上的帐和果子都交接清楚。过了一会儿,周瑞又进来回禀贾珍:“刚才送来的果子,大爷您点过数目了吗?” 贾珍说:“我哪有那闲工夫点这个呀。给了你单子,你照着单子点就是了。” 周瑞说:“我点过了,数目不多不少。大爷既然留了底子,不如再问问送果子的人,这帐是真是假。” 贾珍说:“这说的什么话,不过是些果子罢了,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又没怀疑你。” 正说着,只见鲍二走进来,磕了个头说:“求大爷还像以前一样,让我在外头伺候吧。” 贾珍问:“你们这又是怎么了?” 鲍二说:“奴才在这儿说话都没人听。” 贾珍说:“谁让你说话了。” 鲍二说:“何苦呢,在这儿就像个多余的人。” 周瑞接过话茬说:“奴才在这儿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往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进出,老爷、太太、奶奶们从来没说过什么,何况这些零碎东西。要是照鲍二这么说,爷们家里的田地房产都得被奴才们败光了。” 贾珍心想:“肯定是鲍二在这儿和人拌嘴了,不如让他出去。” 于是对鲍二说:“赶紧滚吧。” 又对周瑞说:“你也别说了,干你的事儿去吧。” 两人各自散去。

贾珍正在厢房里休息,忽然听见门口吵得沸反盈天。他让人去查问,回来说:“鲍二和周瑞的干儿子打架了。” 贾珍问:“周瑞的干儿子是谁?” 门上的人回禀:“他叫何三,本来就是个没正形的,天天在家喝酒闹事,还常来门口坐着。他听见鲍二和周瑞拌嘴,就掺和进去了。” 贾珍说:“这太不像话了。把鲍二和那个什么何几,一块儿给我捆起来!周瑞呢?” 门上的人说:“打架的时候他先走了。” 贾珍说:“给我把他抓回来!这还得了!” 众人答应着。正吵嚷着,贾琏也回来了,贾珍就把事情跟他说了一遍。贾琏说:“这还了得!” 又派人去抓周瑞。周瑞知道躲不过,自己也来了。贾珍下令把他们都捆起来。贾琏对周瑞说:“你们之前说的话也就算了,大爷都不追究了。为什么在外面还打架!你们打架就已经不对了,还弄个不三不四的何三来闹事儿,你不把他们管住,倒自己跑了。” 说着就踢了周瑞几脚。贾珍说:“光打周瑞可不行。” 他喝令手下人把鲍二和何三各打了五十鞭子,然后撵了出去,这才和贾琏商量正事。这下,下人们背地里议论纷纷:有人说贾珍偏袒;有人说他不会调解;还有人说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前儿尤家姐妹的那些丑事,不就是他从中撮合,把鲍二叫来给二爷的吗,这会儿又嫌鲍二没用,肯定是鲍二的女人伺候得不好。人多嘴杂,各种说法都有。

再说贾政自从在工部掌管印章,家里的下人有不少都发了财。贾芸听说了,也想插手弄点事儿。他就在外面找了几个工头,谈好了分成,然后买了些时新的绣货,打算走凤姐的门路。凤姐正在屋里,听见丫头们说:“大爷二爷都生气了,在外面打人呢。” 凤姐听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打算派人去问问,只见贾琏进来了,把外面的事儿说了一遍。凤姐说:“事情虽然不大,但这种风气可不能助长。现在咱们家还算兴旺,他们就敢打架。以后小辈们当家,他们就更难管了。前年我在东府,亲眼看见焦大吃得烂醉,躺在台阶下骂人,不管上下尊卑,一股脑儿地乱骂。他虽然是有功劳的人,但主仆的名分还是得顾着点,得有点体统。珍大奶奶,不是我说,她就是个老实人,把底下的人都惯得无法无天了。如今又冒出个什么鲍二,我还听说他是你和珍大爷得力的人,为什么今天又打他呢?” 贾琏听了这话,心里不是滋味,觉得很尴尬,就找话岔开,借口有事,说完就走了。

小红走进来禀报:“芸二爷在外面求见奶奶。” 凤姐心里琢磨:“他又来干什么?” 便说道:“让他进来吧。” 小红出去,瞧着贾芸微微一笑。贾芸赶忙往前凑了一步,问道:“姑娘,你帮我回禀了吗?” 小红红着脸说:“我就光忙着二爷您的事儿了。” 贾芸说:“哪能有多少事劳动姑娘你到里头跑呢。就是那年,姑娘在宝二叔房里,我才和姑娘……” 小红怕被人撞见,没等他说完,急忙问道:“那年我换给二爷的一块绢子,二爷看见了吗?” 贾芸听了这话,心里高兴得像开了花,刚要开口,只见一个小丫头从里面出来,贾芸连忙和小红一起往里走。两人一左一右,离得不远,贾芸小声说:“等会儿我出去的时候,还是你送我,我跟你说,还有好玩的事儿呢。” 小红听了,脸一下子红透了,瞅了贾芸一眼,也没搭话。两人一起走到凤姐门口,小红先进去回禀,然后出来,掀起帘子,招了招手,嘴上却故意大声说:“奶奶请芸二爷进去呢。”贾芸笑了笑,跟着她走进房间,见到凤姐,行了请安礼,还说:“我母亲让我给您问好。” 凤姐也问了他母亲好。凤姐问:“你来有什么事?” 贾芸说:“侄儿以前承蒙婶娘疼爱,心里一直记着,总觉得过意不去。本想孝敬婶娘,又怕婶娘多想。如今重阳节到了,我稍微准备了一点东西。婶娘这儿什么没有啊,不过是侄儿的一点孝心。就怕婶娘不肯赏脸收下。” 凤姐笑着说:“有话坐下说。” 贾芸这才侧身坐下,赶忙把东西捧起来,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凤姐又说:“你也不是手头宽裕的人,何必又破费呢。我又不缺这些东西用。你今天来,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你还是实话实说吧。” 贾芸说:“真没别的想法,就是感激婶娘的恩情,觉得过意不去罢了。” 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凤姐说:“不是这么回事。我很清楚你手头不宽裕,我何苦白白让你花钱。你要我收下这东西,得先跟我说明白。要是这么吞吞吐吐的,我可不会收。” 贾芸没办法,只好站起来,陪着笑脸说:“其实也没什么非分之想。前几天听说老爷负责陵工的事儿,侄儿有几个朋友干过不少工程,都特别靠谱,想求婶娘在老爷面前提一提。要是能揽下一两样工程,侄儿永远忘不了婶娘的大恩。要是家里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地方,侄儿也一定为婶娘出力。” 凤姐说:“要是别的事儿,我还能作主。可衙门里的事儿,上头有堂官司员定夺,底下又有书办衙役们操办。旁人恐怕插不上手。就连自家的下人,也不过是跟着老爷伺候罢了。就算你二叔去,也只是为了自家的事儿,他也不能干涉公事。说到家里的事儿,这里头的关系错综复杂,连珍大爷都压不住,你年纪又轻,辈分又小,哪能搞得清这些人呢。况且衙门里的事儿也快收尾了,去了也就是瞎忙活。你在家里什么事儿做不了,难道没了这碗饭就活不下去了?我这是实话,你回去自己好好想想就明白了。你的心意我领了,把东西赶紧拿回去,从哪儿弄来的,还送回哪儿去。” 正说着,只见奶妈带着一大群人,领着巧姐儿进来了。巧姐儿身上穿得花团锦簇,手里拿着好些玩具,笑嘻嘻地走到凤姐身边,咿呀学语。贾芸一见,立刻站起来,满脸堆笑地凑过去说:“这就是大妹妹吧?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呀?” 巧姐儿却 “哇” 的一声哭了出来。贾芸赶忙往后退了几步。凤姐说:“乖乖,别怕。” 连忙把巧姐儿抱在怀里,说:“这是你芸大哥哥,怎么认生了呢。” 贾芸说:“妹妹长得真漂亮,将来肯定有大福气。” 巧姐儿回头看了贾芸一眼,又哭了起来,反复了好几次。贾芸看这情形,坐不住了,便起身告辞。凤姐说:“你把东西带走吧。” 贾芸说:“这点儿东西,婶娘就不肯赏脸收下吗?” 凤姐说:“你不带走,我就派人送到你家去。芸哥儿,你别这样,你又不是外人,我这儿要是有机会,肯定会派人叫你,没事儿的时候也没办法,不在乎这些东西。” 贾芸见凤姐坚决不收,只好红着脸说:“既然这样,等我找到更好的东西,再来孝敬婶娘。” 凤姐便让小红拿着东西,跟着贾芸送他出去。

贾芸一边走,一边心里想:“都说二奶奶厉害,果然名不虚传。一点儿空子都不留给人,做事果断干脆,怪不得别人说她不留后路。这巧姐儿也奇怪,见了我好像前世的冤家似的。真是倒霉,白折腾了一天。” 小红见贾芸没办成事儿,也不太高兴,拿着东西跟在后面。贾芸接过来,打开包裹,挑了两件,悄悄地递给小红。小红不接,嘴上说:“二爷,别这样,要是让奶奶知道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贾芸说:“你好好收着,怕什么,哪那么容易就被知道了。你要是不要,就是瞧不起我。” 小红微微一笑,这才接过来,说:“谁稀罕你这些东西,算什么呀。” 说完,脸又红了。贾芸也笑着说:“我也不是为了东西,再说这些东西也不算什么。” 说着话,两人已经走到二门口。贾芸把剩下的东西仍旧揣进怀里。小红催着贾芸说:“你先走吧,有什么事儿,尽管来找我。我现在就在这院子里,找我也方便。” 贾芸点点头说:“二奶奶太厉害了,可惜我不能常来。刚才我说的话,你心里肯定明白,有空我再跟你细说。” 小红满脸羞红,说:“你走吧,以后也常来走动。谁让你跟她不熟呢。” 贾芸说:“知道了。” 贾芸说完,出了院门。这边小红站在门口,呆呆地看着他走远了,才转身回去。

再说凤姐在屋里吩咐准备晚饭,又问道:“你们熬粥了吗?” 丫鬟们连忙去问,回来禀报说:“准备好了。” 凤姐说:“你们弄一两碟南边送来的糟货过来。” 秋桐答应了,叫丫头们去准备。平儿走过来,笑着说:“我倒忘了,今天中午奶奶在老太太那边的时候,水月庵的师父派人来,想向奶奶要两瓶南方小菜,还想支取几个月的月钱,说是身体不舒服。我问那道婆:‘师父怎么不舒服?’她说:‘四五天了,前几天夜里,那些小沙弥小道士里头有几个女孩子睡觉没吹灯,她叮嘱了几次,他们都不听。有一天夜里,她看见三更天了,他们屋里灯还亮着,就叫他们吹灯,可个个都睡着了,没人答应,她只好自己亲自起来给他们把灯吹灭了。回到炕上,就看见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坐在炕上。她赶紧问是谁,结果那两人拿根绳子往她脖子上一套,她就大声喊人。大家听见声音,点上灯一起跑过来,她已经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了,幸亏救过来了。现在还吃不下东西,所以来要点小菜。’我看奶奶不在屋里,不方便给她。我就说:‘奶奶这会儿没空,在老太太那边呢,等回来我告诉她。’就把她打发回去了。刚才听您说起南菜,我才想起来,不然就忘了。” 凤姐听了,愣了一下,说:“南菜不是还有吗,让人送些过去就是了。那银子过几天让芹哥来领。” 这时,小红进来禀报:“刚才二爷派人来说,今晚城外有事,回不来了,先通知一声。” 凤姐说:“知道了。”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从后面气喘吁吁地跑到院子里,外面平儿迎上去,还有几个丫头在一旁小声嘀咕着。凤姐问:“你们在说什么呢?” 平儿说:“小丫头胆子小,在说鬼话呢。” 凤姐叫那个小丫头进来,问:“什么鬼话?” 小丫头说:“我刚才到后面去叫打杂的添煤,只听见三间空屋子里‘哗啦哗啦’直响,我还以为是猫啊耗子的,接着又听见‘嗳’的一声,就像人叹气似的。我害怕,就跑回来了。” 凤姐骂道:“胡说八道!我这儿可不许说神说鬼的,我从来不信这些。快滚出去!” 小丫头出去了。凤姐便让彩明把一天的零碎日用帐核对一遍,这时已经快二更天了。大家又歇了一会儿,闲聊了几句,凤姐便让大家各自去休息。凤姐也躺下睡了。

快到三更的时候,凤姐似睡非睡,突然觉得身上寒毛直竖,一下子惊醒了,越躺着越觉得心里发毛,便叫平儿和秋桐过来作伴。两人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秋桐本来就和凤姐不太对付,后来贾琏因为尤二姐的事儿,对她也不太在意了,凤姐又拉拢她,如今她倒也老实了,只是心里比平儿差远了,表面上还过得去。现在见凤姐不舒服,只好端上茶来。凤姐喝了一口,说:“难为你了,去睡吧,留平儿在这儿就行了。” 秋桐却想献殷勤,便说:“奶奶睡不着,我们两个轮流陪着您坐会儿也行。” 凤姐一边说着,一边就睡着了。平儿和秋桐见凤姐睡了,只听见远处传来鸡叫声,两人这才穿着衣服,稍微躺了一会儿,天就亮了,赶忙起来伺候凤姐梳洗。凤姐因为夜里的事儿,心神不定,但她一向要强,还是硬撑着起来了。正坐在那儿发呆,忽然听见一个小丫头在院子里问:“平姑娘在屋里吗?” 平儿答应了一声,小丫头掀起帘子进来,原来是王夫人派来找贾琏的,说:“外头有人回禀要紧的官事。老爷刚出门,太太叫赶紧请二爷过去。” 凤姐听了,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