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话说贾琏拿着那块假玉,气冲冲地走出房间,来到书房。那个送假玉的人看到贾琏脸色不好,心里顿时就发慌了,赶忙站起身来迎接。他刚想开口说话,就见贾琏冷笑着说:“你好大的胆子,你这个混账东西!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竟敢来耍花样!” 说完,回头就问:“小厮们呢?” 外面的小厮们像打雷一样齐声回应。贾琏接着说:“拿绳子来把他捆起来。等老爷回来问清楚了,把他送到衙门里去。” 众小厮又齐声应道:“早就准备好了。” 可嘴上虽这么说,却没有人动手。那人早已吓得手脚无措,看到这阵仗,知道自己这回肯定逃不过惩罚,只好跪在地上,给贾琏磕头,嘴里不停地说:“老太爷,您别生气。我实在是穷得没办法了,才想出这么个没脸的主意。那块玉是我借钱做的,我也不敢要了,就当孝敬府里的哥儿玩了。” 说完,又连连磕头。贾琏啐了一口说:“你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我们府里会稀罕你那破玩意儿!” 正闹着,只见赖大进来了,他陪着笑脸对贾琏说:“二爷,您别生气了。就他这样的,哪值得您动气,饶了他,让他滚出去得了。” 贾琏说:“他实在太可恶了。” 赖大和贾琏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外面的人也都跟着说:“你这个糊涂东西,还不给爷和赖大爷磕头!赶紧滚吧,还等着挨一脚吗!” 那人赶忙磕了两个头,抱头鼠窜地跑了。从那以后,街上就传开了 “贾宝玉弄出‘假宝玉’” 的事儿。

再说贾政那天外出拜访客人回来,众人因为正值灯节期间,怕贾政生气,而且这事儿都已经过去了,就都没敢向他回禀。只是因为元妃的丧事忙了好一阵子,最近宝玉又生病,虽然按照旧例有家庭宴会,但大家都没什么兴致,也没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到了正月十七日,王夫人正盼着王子腾进京,只见凤姐进来回禀说:“今天二爷在外面听说,咱们家大老爷急着进京,离京城只有二百多里地的时候,在路上去世了。太太您听说了吗?” 王夫人吃了一惊,说:“我没听说啊,老爷昨晚也没提起,你到底是在哪儿听说的?” 凤姐说:“是在枢密张老爷家听说的。” 王夫人愣住了半天,眼泪马上就流了下来,她擦着眼泪说:“等会儿再让贾琏去把事情打听清楚了来告诉我。” 凤姐答应着就出去了。王夫人忍不住暗自落泪,既为女儿的去世伤心,又为弟弟的离世难过,同时还为宝玉担忧。这么接二连三的,都是不如意的事情,她哪里受得了,心口顿时就疼了起来。这时贾琏打听清楚回来了,说道:“舅太爷是赶路太劳累了,不小心感染了风寒,到了十里屯那个地方,请医生诊治。可无奈那个地方没有有名的医生,用药不当,吃了一剂药就去世了。只是不知道他的家眷到了那儿没有?” 王夫人听了,一阵心酸,心口疼得坐不住了,叫彩云等人扶着她上了炕,还强撑着让贾琏去回禀贾政,“赶紧收拾行李到那儿去,帮忙料理完后事,马上回来告诉我们,好让你媳妇放心。” 贾琏不敢违抗,只好辞别贾政出发了。贾政早就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想到宝玉丢了玉之后神志不清,吃药也不管用;再加上王夫人心疼难受。那年正好赶上京察,工部把贾政列为一等。到了二月,吏部带着他去朝见皇上。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就任命他为江西粮道。贾政当天就谢恩,并奏明了启程的日期。虽然有很多亲朋好友来祝贺,但贾政根本无心应酬,只想着家里人丁不宁,又不敢在家耽搁太久。正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只听到贾母那边派人来叫 “请老爷”。

贾政急忙进去,看到王夫人带着病也在那儿。他便向贾母请安。贾母让他坐下,然后说:“你过不了多久就要去赴任了,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不知道你肯不肯听?” 说着,就掉下泪来。贾政连忙站起来说:“老太太有什么话尽管吩咐,儿子怎么敢不遵从呢。” 贾母哽咽着说:“我今年都八十一岁了,你又要去外地任职,偏偏你大哥在家,你又不能以侍奉双亲年迈为由辞官。你这一去,我最疼爱的就是宝玉,可偏偏他又病得稀里糊涂的,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我昨天让赖升媳妇出去找人为宝玉算算命,那个先生算得可准了,说要娶个金命的人来帮扶他,还得冲冲喜才行,不然只怕他的命保不住。我知道你不信这些,所以叫你来商量商量。你的媳妇也在这儿,你们俩也一起商量商量,到底是想让宝玉好起来,还是由着他去呢?” 贾政赔着笑说:“老太太当初那么疼儿子,做儿子的难道就不疼自己的儿子吗。只是因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我才常常恨铁不成钢。老太太既然想给他成家,这也是应该的,我怎么敢违背老太太疼他的心意呢。如今宝玉病着,我也不放心。只是老太太不让他见我,所以我也不敢多嘴。我到底得去看看宝玉到底是什么病。” 王夫人见贾政说着说着,眼圈也红了,知道他心里是疼宝玉的,便叫袭人扶着宝玉过来。宝玉见到他父亲,袭人叫他请安,他就请了个安。贾政见他脸色很瘦,目光无神,一副疯傻的样子,便让人把他扶了进去,心里想着:“我自己也快六十岁了,如今又被派到外地任职,不知道几年才能回来。要是这孩子真有个三长两短,一来我年纪大了,没有子嗣,虽说有孙子,但到底隔了一层;二来老太太最疼的就是宝玉,要是出了差错,那我的罪过可就更大了。” 他看了看王夫人,见她满脸泪水,又想到家里的这些事儿,便又站起来说:“老太太年纪这么大了,一心想着疼孙子,做儿子的怎么敢违抗呢?老太太觉得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是姨太太那边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 王夫人便说:“姨太太早就答应了。只是因为蟠儿的案子还没了结,所以这阵子一直没提这事儿。” 贾政又说:“这就是第一个难处。他哥哥还在监狱里,妹妹怎么能出嫁呢。况且贵妃的丧事虽说不禁止婚嫁,但宝玉应该按照已出嫁姐姐的标准,守九个月的功服,这时候也不适合娶亲。再者说,我的启程日期已经奏明皇上,不敢耽搁,这几天可怎么办呢?” 贾母想了想,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要是等这几件事都过去了,你又走了。要是宝玉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可怎么好?看来只能稍微越过点礼数,把事儿办了才行。” 贾母拿定主意,便说:“你要是给他办婚事,我自然有办法,保证不会有什么问题。姨太太那边,我和你媳妇亲自去求她。蟠儿那儿我让蝌儿去告诉他,就说是为了救宝玉的命,让他凡事将就些,他肯定会答应的。要是说在服丧期间娶亲,确实不合适。况且宝玉还病着,也不能让他真的成亲,不过是冲冲喜罢了。咱们两家都愿意,孩子们又有‘金玉良缘’的说法,婚期也不用再合算了。就挑个好日子,按照咱们家的规矩下了聘礼。赶紧再挑个娶亲的日子,一概不用鼓乐,就按照宫里的样子,用十二对提灯,一顶八人抬的轿子把人抬过来,再按照南边的规矩拜堂,一样坐床撒帐,这不就算是娶亲了吗。宝丫头心思明白,这倒不用担心。而且还有袭人在,她也是个稳妥的孩子。要是再有个明白人时常劝劝宝玉就更好了。再说宝丫头和他也合得来。另外,姨太太曾经说过,宝丫头的金锁也有个和尚说过,只等有玉的人出现就是姻缘,说不定宝丫头过来,因为金锁还能引出宝玉那块玉来呢,这也说不定。要是宝玉从此一天比一天好,那可就是大家的福气了。现在只要马上收拾屋子,布置起来就行。这屋子的事儿就得你安排了。所有的亲友都不请,也不摆宴席,等宝玉病好了,过了功服期,再摆宴席请客。这样安排,时间都能赶得上。你也看到他们小两口的事儿了,也能放心地去赴任了。” 贾政听了,原本不太愿意,只是贾母已经做了主,他不敢违抗,只好勉强赔着笑说:“老太太想得很周到,也很妥当。只是得吩咐家里的人,不许到处嚷嚷,弄得里外都知道,这要是传出去可不好。姨太太那边,只怕她不肯答应;要是她真答应了,也只好按照老太太的主意办了。” 贾母说:“姨太太那边有我呢。你去吧。” 贾政答应着出来了,心里很不自在。因为赴任的事情很多,要到部里领取凭照,还有亲友推荐人等各种应酬,忙得不可开交,竟然把宝玉的事儿,全都交给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去处理了。他只是把荣禧堂后面王夫人内屋旁边一大跨院的二十多间房屋指给宝玉住,其他的一概不管。贾母定好主意后让人去告诉他,贾政只是说很好,这都是后话了。且说宝玉见过贾政后,袭人扶着他回到里间的炕上。因为贾政在外面,没人敢跟宝玉说话,宝玉就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贾母和贾政说的话,宝玉一句都没听见。袭人等人却静静地听得清清楚楚。之前虽然也听到过一些风声,但都不太确定,只是一直没见宝钗过来,倒也有些相信传言是真的了。今天听了这些话,心里才算有了底,也挺高兴的。她心里想:“上头的人眼光果然不错,这才是般配的一对。我也算是有福气。要是宝钗来了,我就能卸下不少担子了。只是宝二爷心里只有林姑娘,幸亏他没听见这些话,要是知道了,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呢。” 袭人想到这儿,又由喜转悲,心想:“这事儿可怎么办呢?老太太、太太哪里知道他们心里的事儿。一时高兴就想告诉他,原本是想让他病好起来。可要是他还像以前那样,一见到林姑娘就要摔玉砸玉;况且那年夏天在园子里,他把我当成林姑娘,说了好多心里话;后来因为紫鹃说了句玩笑话,他就哭得死去活来。要是现在跟他说要娶宝姑娘,把林姑娘抛开,除非他人事不知还差不多,要是他稍微明白点,只怕不但不能冲喜,反而会催了他的命!我要是不把话说明白,那不是害了三个人吗。” 袭人拿定主意,等贾政出去后,让秋纹照看宝玉,自己就从里间出来,走到王夫人身边,悄悄地请王夫人到贾母后面的屋子里去说话。贾母还以为是宝玉有话要说,也没在意,还在那儿盘算着怎么下聘礼,怎么娶亲。

袭人跟着王夫人来到后间,就跪下来哭了。王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拉着她的手说:“好好的,这是怎么了?有什么委屈,起来说。” 袭人道:“这话奴才本不该说,可现在实在是没办法了。” 王夫人说:“你慢慢说。” 袭人道:“宝玉的亲事,老太太和太太已经定了宝姑娘,这自然是极好的一件事。只是奴才想着,太太您看宝玉和宝姑娘好,还是和林姑娘好呢?” 王夫人说:“他们俩从小就在一起,所以宝玉和林姑娘更亲近些。” 袭人道:“不是更亲近些。” 接着就把宝玉和黛玉平时的那些事儿,一桩桩一件件地说了出来,还说:“这些事太太您都是亲眼看见的。尤其是夏天发生的那些事儿,我从来没敢跟别人说过。” 王夫人拉着袭人说:“从外面看,我也看出几分来了。你今天这么一说,就更确定了。但是刚才老爷说的话,你想必也听见了,你看宝玉的神情怎么样?” 袭人道:“如今宝玉有人跟他说话,他就笑;没人跟他说话,他就睡。所以刚才那些话,他倒都没听见。” 王夫人说:“那这事儿可怎么办呢?” 袭人道:“奴才把话说了,还得太太告诉老太太,想个周全的办法才好。” 王夫人便道:“既然这样,你去忙你的吧,这时候屋子里都是人,先别提起这事儿,等我找个空儿回明老太太,再想办法。” 说着,王夫人又回到贾母跟前。

贾母正在那儿和凤姐商量事情,看见王夫人进来,便问道:“袭人这丫头说了些什么?怎么这么神神秘秘的。” 王夫人趁着贾母询问,便把宝玉的心思,一五一十地向贾母详细回禀了一遍。贾母听了,半天都没有说话。王夫人和凤姐也都不再吭声。过了一会儿,只见贾母叹了口气说:“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没什么;可要是宝玉真像你说的这样,这可就叫人为难了。” 这时,只见凤姐思索了一会儿,接着说道:“难是难,但我倒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不知道姑妈肯不肯。” 王夫人说:“你有主意就尽管说给老太太听,咱们娘儿几个一起商量着办。” 凤姐说:“依我看,这件事只有用掉包计了。” 贾母问:“怎么个掉包法?” 凤姐说:“如今不管宝兄弟明白不明白,先让大家嚷嚷起来,就说老爷做主,把林姑娘许配给他了。看看他的神情如何。要是他完全不在意,那这掉包计也就不用实施了。要是他有喜欢的意思,那这事儿可就麻烦了。” 王夫人问:“就算他喜欢,你打算怎么操作呢?” 凤姐走到王夫人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王夫人点了点头,微微一笑说:“也行。” 贾母便问道:“你们娘儿俩在这儿捣什么鬼呢,到底快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呀?” 凤姐担心贾母不明白,泄露了机密,便也凑到贾母耳边,轻声地说了一遍。贾母一开始确实没听懂,凤姐笑着又解释了几句。贾母笑着说:“这样也好,只是苦了宝丫头了。要是这事儿嚷嚷出去,林丫头可怎么办呢?” 凤姐说:“这话原本就只说给宝玉听,外面的人一概不许提起,又有谁会知道呢。”

正说着,丫头进来传话:“琏二爷回来了。” 王夫人怕贾母询问,给了凤姐一个眼色。凤姐便走出来,迎着贾琏努了努嘴,然后一起到王夫人屋里等着。过了一会儿,王夫人进来,已经看见凤姐哭得两眼通红。贾琏请安后,把到十里屯料理王子腾丧事的事情说了一遍,接着说:“皇上有恩旨,赏了内阁的职衔,谥号为文勤公,还命本家族的人扶灵柩回祖籍,沿途地方官员负责照料。昨天他们已经启程,带着家眷回南方去了。舅太太让我回来请安问好,说没想到如今不能进京了,有好多话没法说。还说要是在路上遇到我大舅子,就叫他到咱们这儿来,详细说一说。” 王夫人听完,悲痛之情自然不必多说。凤姐劝慰了一番,说:“请太太稍微休息一下,晚上再来商量宝玉的事情吧。” 说完,凤姐和贾琏一起回到自己房中,告诉贾琏派人收拾新房。暂且不提。有一天,黛玉早饭后带着紫鹃到贾母这边来,一来是请安,二来也想让自己散散心。出了潇湘馆,走了几步,忽然想起忘了拿手绢,于是叫紫鹃回去取,自己则慢慢走着等她。刚走到沁芳桥那边的山石背后,也就是当年和宝玉一起葬花的地方,忽然听到一个人在那里呜呜咽咽地哭泣。黛玉停下脚步仔细听,却听不出是谁的声音,也听不清哭着嘟囔的是什么话。她心里十分疑惑,便慢慢走过去。等到了跟前,只见一个浓眉大眼的丫头在那儿哭泣。在看到这个丫头之前,黛玉还以为是府里哪个大丫头有难以言说的心事,所以到这里来发泄情绪;可等见到这个丫头,又觉得好笑,心想:这样的蠢丫头能有什么情思,肯定是在那屋里干粗活的丫头,受了大丫头的气。黛玉仔细瞧了瞧,并不认识她。那丫头见黛玉来了,便不敢再哭,站起来擦眼泪。黛玉问道:“你好好的,为什么在这儿伤心呢?” 那丫头听了这话,又流下泪来,说:“林姑娘,你给我评评理。他们说话,我又不知道,我就说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不至于就打我呀。” 黛玉听了,不明白她在说什么,便笑着问:“你姐姐是哪一位?” 那丫头说:“就是珍珠姐姐。” 黛玉听了,才知道她是贾母屋里的,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丫头说:“我叫傻大姐儿。” 黛玉笑了笑,又问:“你姐姐为什么打你?你说错什么话了?” 那丫头说:“为什么呀,就是因为我们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事情。” 黛玉听到这句话,仿佛遭遇了一个晴天霹雳,心头狂跳。她稍微定了定神,便叫这丫头:“你跟我到这边来。” 那丫头跟着黛玉来到葬桃花的偏僻角落。黛玉问道:“宝二爷娶宝姑娘,她为什么打你呢?” 傻大姐说:“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出门,就想着赶紧跟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过来。一来,给宝二爷冲冲喜;二来 ——” 说到这里,傻大姐瞅着黛玉笑了笑,才接着说:“赶紧办完这事儿,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家呢。” 黛玉已经听得呆住了。这丫头还在不停地说:“我又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商量的,不让人吵吵嚷嚷,怕宝姑娘听见害羞。我就跟宝二爷屋里的袭人姐姐说了一句:‘咱们明天更热闹了,又是宝姑娘,又是宝二奶奶,这可怎么称呼啊!’林姑娘,你说我这话碍着珍珠姐姐什么事了,她走过来就打了我一个嘴巴,说我乱说,不遵守上头的话,要把我撵出去。我又不知道上头为什么不让说,你们又没告诉我,就打我。” 说着,又哭了起来。

此时黛玉的心里,就像油、酱、糖、醋全倒在了一起,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交织,竟说不上到底是什么味儿。过了一会儿,她颤巍巍地说:“你别乱说。你要是再乱说,让人听见又要打你了。你走吧。” 说完,自己转身要回潇湘馆。可她的身子仿佛有千百斤重,两只脚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早已发软,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回走。走了半天,还没走到沁芳桥边,原来是脚下发软,走得慢,而且她迷迷糊糊的,顺着路绕了过来,反而多走了一段路。这时刚走到沁芳桥边,却又不知不觉地顺着堤岸往回走。紫鹃取了手绢回来,却没看见黛玉。正在四处张望时,只见黛玉脸色雪白,身子晃晃悠悠的,眼睛直直的,在那里东转西转。又看见一个丫头在前面走着,离得远,也看不清是谁。紫鹃心中惊疑不定,赶忙跑过来,轻声问道:“姑娘,你怎么又回来了?要去哪儿呀?” 黛玉也只是模糊地听见了,随口应道:“我去问问宝玉!” 紫鹃听了,摸不着头脑,只好搀着她往贾母这边来。

黛玉走到贾母门口,头脑稍微清醒了一些,回头看见紫鹃搀着自己,便站住问道:“你来干什么的?” 紫鹃陪着笑说:“我拿手绢来了。刚才看见姑娘在桥那边,我赶紧跑过去问,姑娘没理我。” 黛玉笑着说:“我还以为你来瞧宝二爷呢,不然怎么往这边走。” 紫鹃见她心里迷糊,便知道黛玉肯定是从那丫头那儿听到了什么,只能点头微笑。只是心里担心她见了宝玉,一个已经疯疯傻傻,一个又恍恍惚惚,万一说出些不合体统的话来,那可怎么办?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又不敢违抗,只好搀着她进去。可奇怪的是,这时的黛玉不像先前那么软弱无力了,也不用紫鹃帮忙掀帘子,自己就掀起帘子走了进去,屋里却静悄悄的。因为贾母在屋里睡午觉,丫头们有的偷懒出去玩了,有的在打盹,还有的在伺候老太太。倒是袭人听到帘子响动,从屋里出来一看,见是黛玉,便说道:“姑娘,到屋里坐吧。” 黛玉笑着问:“宝二爷在家吗?” 袭人不明就里,刚要回答,只见紫鹃在黛玉身后向她努嘴,指着黛玉,又摇了摇手。袭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不敢说话。黛玉也没理会,自己走进房里。看见宝玉坐在那儿,也不起来让座,只是傻笑着瞅着黛玉。黛玉自己坐下,也瞅着宝玉笑。两个人既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没有互相推让,就这么对着脸傻笑起来。袭人看到这情景,心里没了主意,却又毫无办法。忽然听到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 宝玉笑着说:“我因为林姑娘病了。” 袭人、紫鹃两人吓得脸色大变,连忙用话岔开。可两人却又不搭理,仍旧傻笑着。袭人见此情形,知道黛玉此时心中的迷糊程度不比宝玉轻,便悄悄对紫鹃说:“姑娘病刚好,我叫秋纹妹妹和你一起,劝姑娘回去歇歇吧。” 然后回头对秋纹说:“你和紫鹃姐姐送林姑娘回去吧,可别乱说话。” 秋纹笑着,也不吭声,便过来和紫鹃一起搀扶黛玉。

黛玉也就站起来,瞅着宝玉只管笑,还一个劲儿地点头。紫鹃又催促道:“姑娘,回家歇歇吧。” 黛玉说:“可不是嘛,我这就该回去了。” 说完,便转身笑着走了出来,仍旧不用丫头们搀扶,自己走得比往常快了许多。紫鹃和秋纹在后面急忙跟着。黛玉出了贾母院门,一直往前走。紫鹃连忙搀扶住她,喊道:“姑娘,往这边走。” 黛玉仍是笑着,跟着往潇湘馆走去。离门口没多远时,紫鹃说:“阿弥陀佛,可算到家了!” 话还没说完,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 的一声,一口鲜血直吐出来。不知道黛玉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