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馀痛触前情

话说贾雨村刚要渡河,就看见有人急匆匆地飞奔过来。那人跑到跟前,赶忙说道:“老爷,您刚才进去的那座庙着火了!” 雨村回头一看,只见火焰冲天,飞扬的灰尘都快遮蔽了眼睛。雨村心中暗自思忖:“这可真奇怪,我才刚出来,没走多远,这火是从哪儿烧起来的呢?难不成是甄士隐在这庙里遭遇了劫难?” 他心里想着要不要回去看看,可又担心耽误了过河的时间;但要是不回去,心里又总觉得不安。犹豫了一会儿,他便问来报信的人:“你刚才看见那个老道士出来了没有?” 那人回答道:“小的原本跟着老爷出来,可突然肚子疼,就稍微走开了一会儿。等回头一看,就见一片火光,原来是那座庙里起火了,所以赶紧跑来禀报老爷。没瞧见有人从里面出来。” 雨村虽然满心疑惑,但他毕竟是个把功名利禄看得很重的人,哪里肯回去查看,便对那人说:“你就在这儿等着,等火灭了进去看看那老道还在不在,然后回来告诉我。” 那人只好答应下来,在一旁候着。

雨村渡过河后,继续去查勘事务,查看了好几处地方,遇到公馆便住下休息。第二天又走了一段路程,进了京城的城门,众多衙役前来迎接,前呼后拥地跟着。雨村坐在轿子里,听到轿前开路的人吵吵嚷嚷的。雨村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开路的衙役拉了一个人过来,让他跪在轿前禀报道:“这人喝得醉醺醺的,不知道回避,还直冲过来。小的吆喝他,他反倒借着酒劲耍赖,躺在街中心,还说小的打了他。” 雨村听了,说道:“我是管理这地方的官员。你们都是我的子民,知道本府路过,喝了酒还不知道退避,竟然还敢撒野!” 那人说道:“我喝酒花的是自己的钱,喝醉了躺在皇上的地上,就算是大人老爷也管不着。” 雨村大怒,说道:“这人目无法纪,问问他叫什么名字。” 那人回答道:“我叫醉金刚倪二。” 雨村听了,更加生气,让人:“给我打这个‘金刚’,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金刚!” 手下的衙役把倪二按倒在地,狠狠地抽了几鞭子。倪二疼得酒醒了,连忙求饶。雨村在轿子里冷笑道:“原来是这么个‘金刚’啊。我先不打你,把你带进衙门,慢慢审问你。” 众衙役答应着,把倪二拴起来,拉着就走。倪二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

雨村进宫复旨,忙完公事,早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街上看热闹的人三三两两,纷纷传说:“倪二仗着自己有点力气,借着酒劲讹人,今天碰上贾大人,只怕不会轻易饶过他。” 这话很快传到了倪二的妻女耳朵里。那天夜里,她们一直等倪二,却不见他回家,倪二的女儿便到各处赌场去找。那些赌徒们都是这么说,他女儿急得哭了起来。众人都劝道:“你别着急。那贾大人和荣府有关系。荣府里有个二爷和你父亲交情不错,你和你母亲去找他说说情,你父亲就能被放出来了。” 倪二的女儿听了,想了想,“确实我父亲常说隔壁的贾二爷和他关系好,为什么不去找他呢。” 赶忙回到家,把这事跟母亲说了。

母女俩便去找贾芸。那天贾芸正好在家,见她们母女俩来了,连忙让座。贾芸的母亲倒上茶。倪家母女把倪二被贾大人抓走的事说了一遍,“求二爷说个情,把他放出来。” 贾芸一口答应,说道:“这不算什么事,我到西府里说一声,他就能被放出来。那贾大人全靠着我家西府的关系,才做了这么大的官,只要派个人去说一声,这事就成了。” 倪家母女听了,满心欢喜,回去就把这事告诉了倪二,让他别着急,已经求了贾二爷,他满口答应,去讨个情就能把人放出来。倪二听了,也很高兴。

没想到贾芸自从那天给凤姐送礼,凤姐没收之后,就觉得不好意思再进荣府,也不常去了。荣府的门房向来都是看主子的脸色行事,主子看重的人来走动,他们才会觉得有面子,一旦有人来了,就赶紧进去通报;要是主子不太理会的人,不管是本家亲戚还是什么人,他们一概不通报,随便找个借口打发走就算了。那天贾芸到府上说 “给琏二爷请安”。门房的人说:“二爷不在家,等他回来我们替您回禀吧。” 贾芸本想说 “请二奶奶的安”,又怕门房厌烦,只好回家。倪家母女又不停地催促他,说:“二爷常说府上不管哪个衙门,只要说一声,谁敢不听。如今这贾家还是您府上的一家,又不是什么大事,这点情都讨不来,那您这二爷可就白当了。” 贾芸脸上挂不住,嘴里还逞强说:“昨天我们家里有事,没派人去说,今天说了肯定能把人放出来。这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倪家母女只能暂且相信他的话。

哪知道贾芸最近连荣府的大门都进不去,绕到后面想进园子去找宝玉,没想到园门紧锁,只能垂头丧气地回来。他心里想着:“那年倪二借钱给我,我买了香料送给凤姐,才得了种树的差事。如今我没钱去打点,他们就把我拒之门外。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人,拿着太爷留下的公中银钱,在外头放高利贷,我们这些穷本家想借一两银子都不行。他们还以为能一辈子富贵下去,却不知道外头的名声已经坏透了。我不说也就罢了,要是说起来,他们不知道惹了多少人命官司。” 一边想着,一边回到家,只见倪家母女还在等着。贾芸无话可说,只能说道:“西府里已经派人去说了,只是贾大人不答应。你们还得求我们家奴才周瑞的亲戚冷子兴,他去说才管用。” 倪家母女听了,说道:“二爷您这么有面子的爷们都不管用,要是奴才,那就更不行了。” 贾芸觉得不好意思,心里着急道:“你们不知道,如今的奴才比主子还厉害呢。” 倪家母女听了,觉得也没办法,只能冷笑几声说:“这可难为二爷白跑了这几天,等我们家那口子出来,再好好谢谢二爷吧。” 说完便告辞出来,另外托人把倪二弄了出来。倪二只是挨了几板子,也没判什么罪。倪二回到家,他妻女把贾家不肯说情的事告诉了他。倪二正喝着酒,一听这话,顿时生气起来,要去找贾芸,骂道:“这个没良心的小杂种!当初他没饭吃,想进府里谋个差事,多亏我倪二爷帮了他。如今我出了事,他却不管。好啊,要是我倪二闹起来,让两府都不得安宁!” 他妻女连忙劝道:“哎呀,你又喝多了酒,就这么没天没地的。前几天不就是喝醉了闹事,挨了打还没好呢,你又要闹。” 倪二说:“挨了打我就怕他不成,就怕找不到由头!我在监里的时候,倒是认识了好几个讲义气的朋友,听他们说起来,不光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贾的也不少。前几天监里收了好几个贾家的家人。我还说呢,这里贾家小一辈的和奴才们虽然不怎么样,但他们老一辈的还不错,怎么也犯了事。我打听了一下,说是和这里的贾家是一家,都住在外省,审明白了就押解进来问罪,我这才放心。要说贾二这小子忘恩负义,我就跟几个朋友说说他家是怎么倚仗权势欺负人,怎么放高利贷剥削老百姓,怎么强娶有夫之妇,让他们把这些事宣扬出去,要是风声传到都老爷耳朵里,这一闹起来,让你们见识见识我倪二金刚的厉害!” 他老婆说:“你喝了酒就快去睡吧!他又强占谁家女人了,别瞎说了,根本没这回事。” 倪二说:“你们在家里,哪里知道外头的事。前年我在赌场里碰见小张,他说他老婆被贾家霸占了,还找我商量怎么办。我还劝他才把事情平息了。不过不知道这小张如今去哪儿了,这两年都没见着。要是能碰到他,我倪二出个主意,让贾老二倒大霉,得好好孝敬孝敬我倪二太爷才行。你们倒好,都不理我!” 说着,便倒身躺下,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了一会儿,就睡着了。他妻女只当他是说醉话,也没理他。第二天一大早,倪二又去赌场了。这里暂且不提。

再说雨村回到家,休息了一夜,把在路上遇见甄士隐的事跟夫人说了一遍。他夫人埋怨他:“你为什么不回去看看,要是把人烧死了,咱们可就太没良心了!” 说着,便掉下泪来。雨村说:“他已经是跳出尘世的人了,不愿意和咱们搅和在一起。” 正说着,外面传进话来,禀报说:“前几天老爷吩咐去看火烧庙的人回来了,要回话。” 雨村便踱步走了出来。那衙役上前请安,回禀道:“小的奉老爷的命令回去,还没等火灭,就冒着大火进去找那个道士,哪知道他打坐的地方都被烧没了。小的心想那道士肯定被烧死了。那被烧的墙和屋子往后倒塌,根本看不到道士的影子,只有一个蒲团、一个瓢还好好的。小的到处找他的尸首,连一点骨头渣都没有。小的怕老爷不信,想把这蒲团和瓢拿回来当证据,可小的这么一拿,它们竟然都变成灰了。” 雨村听完,心里明白了,知道甄士隐已经羽化成仙,便把衙役打发了出去。回到屋里,他没提甄士隐已经火化的事,怕家里的女眷们不懂,徒增悲伤,只说没发现什么踪迹,想必是甄士隐早就离开了。

雨村回到家,独自坐在书房里,正打算仔细琢磨甄士隐说过的话,忽然有家人前来禀报:“内廷传来旨意,要您去查看相关事件。” 雨村急忙上轿,匆匆往内廷赶去。路上,他听到有人说:“今天贾存周,也就是江西粮道贾政,因被参奏而回京,正在朝廷内谢罪。” 雨村赶忙来到内阁,见到了各位大臣,看过了关于海疆事务办理不善的旨意,然后出来立刻去找贾政。一见到贾政,雨村先是说了些为他抱不平的话,接着又向他道喜,询问:“一路上还顺利吧?” 贾政也把分别之后的经历详细地说了一遍。

雨村问道:“谢罪的奏本呈上去了吗?” 贾政说:“已经呈上去了,等皇上用膳之后,旨意就会下来,到时候再看吧。” 正说着,只听里面传出旨意,宣贾政进去。那些与贾政关系密切的大臣,都在里面等着。等了好一会儿,才见贾政出来,只见他满头大汗。众人赶忙迎上去,问道:“皇上有什么旨意?” 贾政吐了吐舌头,说:“吓死人了,吓死人了!承蒙各位大人关心,幸好没出什么大事。” 众人又问:“旨意问了些什么?” 贾政说:“旨意问的是云南私带神枪一案。奏本上写明是原任太师贾化的家人所为,皇上一时想起了我们先祖的名字,便问了起来。我赶忙磕头奏明先祖的名字是代化,皇上听了便笑了,还降旨问道:‘之前外放兵部,后来又降职为府尹的,不也叫贾化吗?’” 当时雨村也在旁边,听到这话,吓了一跳,便问贾政:“老先生是怎么回奏的?” 贾政说:“我便慢慢奏道,‘原任太师贾化是云南人,现任府尹贾某是浙江湖州人。’皇上又问:‘苏州刺史参奏的贾范,是你家的人吧?’我又磕头奏道:‘是的。’皇上听了脸色一变,说:‘纵使家奴强占良民妻女,这还成何体统!’我吓得一句也不敢回奏。皇上又问:‘贾范是你什么人?’我赶忙奏道:‘是远房族人。’皇上哼了一声,便降旨让我出来了。这事儿可真让人诧异。” 众人说:“这事儿也太巧了,怎么接连发生这两件和贾家有关的事。” 贾政说:“事情本身倒不奇怪,只是都姓贾,这就不太妙了。算起来我们贾家人口众多,年代又久,各地都有分支。现在虽然没出大事,但皇上心里既然记着贾字,总归是不太好。” 众人说:“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怕什么呢。” 贾政说:“我心里其实不想做官了,只是不敢告老还乡。如今我们家里有两个世袭的爵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雨村说:“如今老先生仍在工部任职,想来做京官不会有什么事。” 贾政说:“京官虽然看似安稳,但我毕竟做过两次外任,这就不好说了。” 众人说:“二老爷的人品和行事,我们都十分佩服。就是令兄大老爷,也是个好人。只要在令侄辈身上多严格管教些就好了。” 贾政说:“我因为在家的时间少,对舍侄们的事情不太了解,心里也不太放心。诸位今日既然提起,大家都是至交好友,不知可曾听说东府的侄儿们有什么不遵守规矩的事?” 众人说:“别的倒没听说,只是有几位侍郎和东府关系不太和睦,内监里头也有些闲言碎语。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嘱咐那边令侄凡事小心谨慎就是了。” 众人说完,便拱手告辞。贾政随后回到家中,众子侄们都迎了上来。贾政迎上去,先向贾母请安,然后众子侄们也都向贾政请安,一同进了府。王夫人等人已经在荣禧堂迎接。贾政先到贾母那里拜见,说了些分别后的事情。贾母问起探春的消息。贾政把探春许嫁的事都详细禀明了,还说:“儿子启程匆忙,没能赶上重阳佳节,虽然没能亲眼见到,但听那边亲家的人说,一切都很好。亲家老爷和太太都让我向老太太请安;还说今年冬天或者明年春天,大约可以调回京城,那就好了。如今听说海疆有战事,只怕那时还不能调回来。” 贾母一开始因为贾政降职回来,又想到探春远在他乡,举目无亲,心里很是不悦。后来听贾政把官场上的事情说明白,知道探春安好,这才转悲为喜,笑着让贾政出去。之后弟兄们相见,众子侄拜见,定下第二天清晨去拜祭祠堂。

贾政回到自己屋里,王夫人等人前来拜见,宝玉和贾琏单独过来请安。贾政见宝玉比自己离家时脸色丰满了些,看起来也安静了许多,却不知道他心里已经糊涂,所以心里很高兴,也不再把降职的事放在心上,心想 “幸亏老太太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得好”。又见宝钗比以前更加沉稳忠厚,贾兰文雅俊秀,不由得喜形于色。唯独看到贾环还是老样子,终究不太喜欢。休息了半天,贾政忽然想起:“怎么今天少了一个人?” 王夫人知道他是在想黛玉。之前因为家书没来得及提及,今天贾政刚到家,正高兴着呢,不便直接告知,只好说黛玉病了。哪里知道宝玉心里已经如刀绞一般,只因父亲刚到家,只能强忍着悲痛,在一旁伺候。

王夫人设家宴为贾政接风,子孙们依次敬酒。凤姐虽然是侄媳,但现在掌管着家里的事务,也跟着宝钗等人一起敬酒。贾政说:“大家敬过一轮酒就都去休息吧。” 又吩咐众家人不必伺候,等明天拜过宗祠之后,再来拜见。安排妥当后,贾政和王夫人说起分别后的事情,其他的事情王夫人都不敢多言。倒是贾政先提起王子腾的事,王夫人也不敢太过悲伤。贾政又说起薛蟠的事,王夫人只说他是自作自受,趁机也把黛玉已经去世的消息告诉了贾政。贾政听了,大吃一惊,忍不住掉下泪来,连连叹息。王夫人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旁边的彩云等人赶忙拉了拉王夫人的衣服,王夫人止住哭声,又说起一些高兴的事,然后便安歇了。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到宗祠行礼,众子侄都跟着前往。贾政在宗祠旁的厢房坐下,把贾珍和贾琏叫过来,询问家里的事务,贾珍拣着能说的说了一些。贾政又说:“我刚回家,也不便仔细查问。只是听外头传言,说你家里的情况不如从前了,凡事都要谨慎才好。你年纪也不小了,该好好管教管教孩子们,别让他们在外面得罪人。琏儿也该多听听。我不是刚回家就数落你们,是因为我有所耳闻,所以才说的,你们以后更要小心。” 贾珍等人听了,脸涨得通红,只能答应一声 “是”,不敢多说什么。贾政也就不再追究。回到西府,众家人磕头请安完毕,贾政又进内室,众女仆也行礼,这些就不多说了。

再说宝玉,因为昨天贾政问起黛玉,王夫人回答说黛玉有病,他便在心里暗自伤心。一直等到贾政让他回去,一路上已经流了不少眼泪。回到房中,看到宝钗和袭人等人在说话,他便独自坐在外间,心里烦闷。宝钗让袭人送茶过去,以为他是怕老爷查问功课,所以才这样,只好过来安慰他。宝玉趁机说:“你们今晚先去睡一会儿,我想静静心。现在的我和从前不一样了,说三句话就忘两句话,要是老爷看到了,肯定不好。你们去睡吧,让袭人陪着我就行。” 宝钗觉得有道理,便自己回房先睡了。

宝玉轻声叫袭人坐下,央求她把紫鹃叫来,说有话要问她。“只是紫鹃见了我,脸上和嘴里总是带着气,得你去把事情解释清楚,她才肯来。” 袭人道:“你说要静心,我还挺高兴,怎么又扯到这上头去了?有话你明天再问不行吗!” 宝玉道:“我就今晚有空,明天要是老爷叫我去做什么事,就没时间了。好姐姐,你快去把她叫来。” 袭人道:“不是二奶奶叫她,她是不会来的。” 宝玉道:“所以才要你去跟她说明白呀。” 袭人道:“那我该说什么呢?” 宝玉道:“你还不明白我的心思,也不明白她的心思吗?都是因为林姑娘。你跟她说我不是负心人,如今却被你们弄成了负心汉!” 说着,他看了看里面,用手指了指,说:“她,我本就不愿意的,都是老太太他们安排的,好好的一个林妹妹,就这么被害死了。就算她死,也该让我见上一面,把话说清楚,这样她死了也不会怨我。你也听见三姑娘他们说的,她临死的时候还怨恨我。那紫鹃因为她姑娘的缘故,也恨我恨得厉害。你想,我是无情的人吗?晴雯说到底只是个丫头,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她死了,我老实告诉你,我还做了篇祭文去祭奠她。那时林姑娘还亲眼看见了。如今林姑娘死了,难道还不如晴雯吗?死了连祭奠都不能祭奠一下。林姑娘要是泉下有知,想起来岂不是更要怨我!” 袭人道:“你要祭奠就去祭奠,找我们做什么?” 宝玉道:“我自从病好之后,就一直想做一篇祭文,可现在我一点灵感都没有了。要是祭奠别人,随便写点倒也可以;但要是祭奠她,可一点都俗不得。所以叫紫鹃来问问,她从哪些方面看出她姑娘的心思。我没病的时候还能想得起来,一病之后就全忘了。你说林姑娘已经好了,怎么突然就死了呢?她好的时候我没去,她是怎么说的?我病的时候她没来,她又会怎么说?所以她的东西,我骗了过来,可你二奶奶总不让我动,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袭人道:“二奶奶只是怕你伤心罢了,还能有什么别的意思!” 宝玉道:“我不信。要是她这么惦记我,为什么临死的时候把诗稿都烧了,不留给我做个纪念?又听说天上有音乐声,想必她是成了神,或者登仙去了。我虽然见过棺材,可到底不知道棺材里有没有她。” 袭人道:“你这话更糊涂了,哪有人没死就先搁着个空棺材,当死人一样的。” 宝玉道:“不是这样的!大凡成仙的人,要么是肉身飞升,要么是脱胎而去。好姐姐,你无论如何都要把紫鹃叫来。” 袭人道:“现在我得先把你的心思跟她讲清楚,她要是肯来还好,要是不肯来,还得费不少口舌。就算来了,见了你也未必肯细说。依我看,明天后天等二奶奶出门了,我慢慢去问她,或许能问得详细些。等有了空闲,我再慢慢告诉你。” 宝玉道:“你说得也对。可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着急。”

正说着,麝月出来说:“二奶奶说,已经四更天了,请二爷进去睡吧。袭人姐姐想必是说得高兴,忘了时间了。” 袭人听了,说:“可不是嘛,该睡了,有话明天再说吧。” 宝玉无奈,只得满怀愁绪地进去,又在袭人耳边说:“明天可别忘了。” 袭人笑着说:“知道了。” 麝月笑道:“你们两个又在搞什么鬼。干嘛不跟二奶奶说,直接到袭人那边睡去,让你们说一晚上,我们也不管。” 宝玉摆摆手,说:“别出声。” 袭人嗔怪道:“你这小蹄子,又在嚼舌根,看我明天不撕烂你的嘴!” 转过头来对宝玉说:“这都怪二爷,说了四更天的话,也没说到点子上。” 一边说着,一边送宝玉进屋,然后各自散去。

那天夜里,宝玉辗转难眠,到了第二天,还在想着这件事。只听外面传进话来说:“众亲朋好友因为老爷回家,都想送戏来接风。老爷再三推辞,说:‘唱戏就不必了,就在家里备些水酒,反倒请亲朋好友过来大家聚聚,聊聊天。’于是定了后天摆宴席请客,所以进来通报一声。” 不知道请的是哪些人,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