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七回 散馀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话说贾政进入内廷,拜见了枢密院的各位大人,又见到了各位王爷。北静王开口说道:“今日传你来,是有奉旨要问你的事。” 贾政急忙跪地。众大人便问道:“你哥哥贾赦勾结外官,仗势欺人,纵容儿子聚众赌博,强占良民妻女不成还逼死人,这些事你都知晓吗?” 贾政回答道:“犯官自从承蒙圣恩,被钦点为学政,任期满后去查看赈济抚恤事宜,于去年冬底回到家中,随后又承蒙上司委派工程事务,之后前往江西担任监道,因被弹劾而返回都城,仍在工部任职,日夜不敢懈怠。对于一应家务,确实未曾留心留意,实在是糊涂,没能管教好子侄,这实在是辜负了圣恩。还请主上重重治罪。”

北静王将贾政的话转奏上去,没过多久,圣旨便传了下来。北静王转述道:“主上因为御史参奏贾赦勾结外官、仗势欺人。据该御史指出,贾赦与平安州官员相互往来,包揽诉讼。经严厉审讯贾赦,他供称与平安州官员本是姻亲间的正常往来,并未干涉官场事务。该御史也无法拿出确凿证据。只有倚仗权势强行索要石呆子古扇这一条是属实的,但古扇毕竟属于玩物,终究与强索良民财物有所不同。虽然石呆子自尽,但也是因其自身疯傻所致,与被逼迫致死还是有区别的。如今从宽处理,将贾赦发配到台站效力赎罪。所参奏的贾珍强占良民妻女为妾,不从便逼死这一款,提取都察院的原案来看,尤二姐实际上是张华指腹为婚但尚未迎娶的妻子,因张华家境贫寒,自愿退婚,尤二姐的母亲愿意将她许配给贾珍的弟弟为妾,并非强占。再说到尤三姐自刎后被掩埋,并未报官这一款,经查,尤三姐本是贾珍的妻妹,本意是为她择婿婚配,却因被逼迫索要定礼,众人又肆意传播污言秽语,致使她羞愤自尽,并非贾珍逼迫致死。但贾珍身为世袭官员,却无视法纪,私自掩埋人命,本应重罚,念及他毕竟是功臣后裔,不忍心加罪,也从宽处理,革去世袭官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贾蓉年纪尚小,与此事无关,予以释放。贾政确实在外任职多年,为官还算勤勉谨慎,免去他治家不严的罪责。” 贾政听了,感激得涕泪横流,不停地叩首谢恩,又恳请王爷代他向皇上表达感恩之情。北静王说:“你应当叩谢天恩,还有什么要奏明的?” 贾政说:“犯官承蒙圣恩,没有被加重罪责,又蒙皇上将家产归还,实在是心中愧疚,愿将祖宗留下的丰厚俸禄以及积累购置的产业,一并交给官府。” 北静王说:“主上仁慈宽厚,对待臣子,明察审慎地运用刑罚,赏罚分明。如今既然蒙受如此大恩,家产都已归还,你又何必多此一举上奏呢。” 众官员也纷纷表示不必如此。贾政便谢了恩,又叩谢了王爷,然后退了出来。他担心贾母放心不下,急忙赶回家中。

府里上下男男女女,都不知道传贾政进去是凶是吉,都在外面打听。一见到贾政回家,大家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但也不敢贸然询问。只见贾政匆匆走到贾母跟前,将承蒙圣上宽免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贾母一遍。贾母虽然放下心来,但想到两个世袭官职被革去,贾赦要去台站效力,贾珍要前往海疆,又不免悲伤起来。邢夫人和尤氏听到这些话,更是痛哭流涕。贾政连忙说道:“老太太放心。大哥虽然去台站效力,但也是为国家办事,不会吃太多苦,只要把事情办妥当,就有可能恢复官职。珍儿正年轻,本就应该出力。若不是这样,就算有祖父留下的余德,也难以长久享受。” 贾政说了许多宽慰的话。

贾母向来不太喜欢贾赦,那边东府的贾珍毕竟隔了一层关系。只有邢夫人和尤氏哭得十分伤心。邢夫人心想:“家产都没了,丈夫年纪大了还要远走他乡,膝下虽说有贾琏,可他向来都听他二叔的,如今更是都靠着二叔了,他们两口子肯定更偏向那边。只剩下我孤苦伶仃一个人,可怎么办啊。” 那尤氏原本独自掌管宁府的家务,除了贾珍,在宁府也算是地位尊崇,而且和贾珍夫妇相处融洽。“如今贾珍犯事远走,家财被抄尽,只能依靠荣府生活,虽说老太太疼爱,但终究是寄人篱下。还带着偕鸾、佩凤,蓉儿夫妇又不是能兴家立业的人。” 又想到:“二妹妹、三妹妹的事都是琏二叔闹出来的,如今他们反倒安然无事,依旧夫妻团聚。只留下我们几个人,以后可怎么过日子啊!” 想到这里,尤氏忍不住痛哭起来。贾母心里不忍,便问贾政:“你大哥和珍儿的案子既然已经定下来了,他们能回家吗?蓉儿既然没事,也该放出来了吧。” 贾政说:“按照定例,大哥是不能回家的。我已经托人通融,让大老爷和侄儿回家好置办行装,衙门那边已经答应了。想来蓉儿会和他爷爷、父亲一起出来。老太太尽管放心,儿子会办好这件事的。” 贾母又说:“我这几年老糊涂了,都没怎么过问过家事。如今东府全都被抄了,房屋也被官府没收,这不用说了。你大哥那边,琏儿那里也都被抄了。咱们西府的银库,东省的土地,你知道到底还剩下多少?他两个要起身,也得给他们几千两银子才好。”贾政正愁没办法,听到贾母这么问,心里犯起了嘀咕:“要是说实话,又怕老太太着急;要是不说实话,且不说将来,就说现在该怎么办呢?” 他拿定主意,便回答道:“若不是老太太问起,儿子也不敢说。如今老太太既然问到这儿了,现在琏儿也在这儿,昨天儿子已经查过了,旧库里的银子早就空了,不但花光了,外头还有亏空。如今大哥这件事,要是不花银子托人,虽说主上仁慈,宽免了罪责,只怕他们爷儿俩也不太好过。可这笔银子还没有着落。东省的地亩,早就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子了,一时半会儿也算不过来,只好把家里所有承蒙圣恩没有被抄走的衣服首饰变卖了,给大哥和珍儿做盘缠吧。以后的事,只能再想办法了。” 贾母听了,急得眼泪直流,说道:“怎么会这样,咱们家都到这种地步了吗!我虽说没经历过,但我想起我娘家以前比咱们这儿还强十倍,也是摆了几年空架子,还没出这样的事就已经开始衰败了,不到一两年就彻底完了。照你这么说,咱们家恐怕一两年都撑不下去了。” 贾政说:“要是那两个世袭俸禄还在,外头还能有些周转的余地。如今没有了这些依靠,又有谁肯来接济咱们呢。” 说着,贾政也泪流满面,“想起那些亲戚,以前得过咱们好处的,如今都穷了,没得过咱们好处的,又不肯照应咱们。昨天儿子也没仔细查,只看了家里的人丁册子,别说上头没钱支出,就连底下养的人都养不起那么多了。”

贾母正在忧虑,只见贾赦、贾珍、贾蓉一起进来给贾母请安。贾母看着他们的样子,一只手拉着贾赦,一只手拉着贾珍,放声大哭起来。贾赦和贾珍脸上满是羞愧,又见贾母哭泣,都跪在地上哭着说:“儿孙们没出息,把祖上的功勋都丢了,还让老太太伤心,我们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满屋的人看到这场景,也都跟着大哭起来。贾政只得劝解道:“当务之急,是要先为他们两个准备好盘缠和用度,他们大约在家只能住一两天,时间长了,人家就不答应了。” 老太太强忍着悲伤和泪水,说道:“你们两个先各自去和你们媳妇说说话吧。” 又吩咐贾政:“这件事不能耽搁太久,想来在外面借钱恐怕也不太容易,要是耽误了钦定的期限,可怎么好。只好我来替你们想办法了。只是家里现在乱糟糟的,也不是长久之计。” 说着,便叫鸳鸯去安排相关事宜。

这边贾赦等人出来后,又和贾政哭了一会儿,免不了说起从前任性妄为,如今后悔,以及即将分离的伤心话。之后,他们各自回到媳妇那边,沉浸在悲伤之中。贾赦年纪大了,对这些事倒还能看得开;唯独贾珍和尤氏,怎么忍心分离!贾琏和贾蓉也只能拉着父亲痛哭。虽说他们的处罚比充军流放要轻一些,但终究是生离死别,事到如今,大家也只能硬着心肠面对。

再说贾母叫邢夫人、王夫人,带着鸳鸯等人,打开箱子柜子,把从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人过来,一一进行分派,说道:“这里现有的银子,给贾赦三千两,你拿二千两去做你的盘缠,留一千两给大太太另作他用。这三千两给珍儿,你只许拿一千两,留下二千两给你媳妇过日子。你们仍旧各自过日子,房子虽然在一处,但饭食各自解决。四丫头将来的亲事,还是由我来操心。只可怜凤丫头操劳了一辈子,如今却落得个精光,也给她三千两,让她自己收着,不许琏儿动用。如今她还病得神志不清,叫平儿来把钱拿去。这是你祖父留下来的衣服,还有我年轻时穿的衣服首饰,如今我用不上了。男用的,叫大老爷、珍儿、琏儿、蓉儿拿去分了;女用的,叫大太太、珍儿媳妇、凤丫头拿了分去。这五百两银子交给琏儿,明年把林丫头的棺材送回南方去。” 分派妥当后,贾母又叫贾政过来,说道:“你说现在还欠着别人的钱,这是肯定要还的。你让人把这些金子变卖了去偿还。这都是他们闯的祸,连累了我。你也是我的儿子,我不偏袒任何人。宝玉已经成家了,我剩下的这些金银等物,大约还值几千两银子,这都给宝玉了。珠儿媳妇向来孝顺我,兰儿也不错,我也分给他们一些。我的这些事,就算安排完了。” 贾政见母亲如此明明白白地进行分配,都跪下哭着说:“老太太年纪这么大了,儿孙们没一点孝顺,还承受老祖宗这样的恩典,让我们更加无地自容了!” 贾母说:“别瞎说,若不是闹出这场乱子,我还留着这些东西呢。只是现在家里人太多了,只有二老爷还在当差,留几个人就够了。你就吩咐管事的,把人都叫齐了,让他妥善分派。各家要是有人愿意跟着,也就罢了。要是都被抄光了,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府里的人,也要安排好,该配人的配人,该赏出去的赏出去。如今虽说咱们这房子没被官府没收,但你到底还是把园子交出去为好。那些田地原本交给琏儿清理,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千万别再撑着空架子,做些不切实际的事。我索性都说了吧,江南甄家还有几两银子,在二太太那里收着,该派人送去就送去吧。倘若再出点什么事,可别让他们躲过了风暴又遇上雨。”贾政本就不擅长当家理事,听了贾母的一番安排,一一领命,心里暗自思忖:“老太太当真是操持家务的能手,都是我们这些没出息的,把家里闹得一团糟。” 见贾母劳神费力,贾政便恳请老太太休息养神。贾母又说道:“我剩下的东西也没多少了,等我去世后,就用这些来料理后事。其余的都留给服侍我的丫头们吧。” 贾政等人听到这话,愈发感到伤感。大家纷纷跪地,说道:“请老太太宽心,只盼儿子们能托老太太的福,过些时日都能得到圣上的恩宠。到那时,我们一定兢兢业业地重振家业,以弥补之前的过错,好好奉养老太太,让您长命百岁。” 贾母说:“但愿如此,这样我死后也能有脸去见祖宗。你们可别以为我是那种只能享福、受不得贫穷的人,只是这几年看着你们风风光光的,我就落得个清闲,只管说说笑笑、调养身体,哪能想到家运会衰败到这种地步!要说咱家外头看着光鲜,里头实则空虚,我早就知道了。只是‘生活环境改变人的气质,奉养条件改变人的体质’,一时间难以放下架子。如今正好借此机会收敛些,守住这家族的门面,不然可就要被人笑话了。你们还不知道,还以为我一知道家里穷了就会急得要死,我心里其实是想着祖宗创下的莫大功勋,没有一天不指望你们能比祖宗还强,哪怕能守住家业也好啊。可谁知他们爷儿俩都干了些什么荒唐事!”

贾母正长篇大论地说着,只见丰儿慌慌张张地跑来,向王夫人回禀道:“今早我们奶奶听说了外头的事,大哭了一场,现在连气都快喘不上来了。平儿让我来告诉太太。” 丰儿还没说完,贾母就听到了,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王夫人代为回答:“如今情况不太好。” 贾母站起身来,说道:“唉,这些冤家真是要把我折磨死了!” 说着,让人搀扶着,要亲自去看看。贾政赶忙拦住劝阻道:“老太太已经伤心了好一阵,又安排了这么多事,这会儿该歇歇了。就算孙子媳妇有什么事,让媳妇们去照看就行了,何必劳驾老太太亲自过去呢。要是您再伤感起来,身体有个好歹,让儿子我可怎么办啊。” 贾母说:“你们都先出去,过一会儿再进来。我还有话要说。” 贾政不敢多言,只得出去料理兄长和侄儿起身的事,又让贾琏挑选合适的人跟着去。这边贾母这才吩咐鸳鸯等人,拿上给凤姐的东西,一同前往。

此时凤姐正处于气厥状态。平儿哭得眼睛通红,听到贾母带着王夫人、宝玉、宝钗过来,急忙出去迎接。贾母问道:“这会儿怎么样了?” 平儿担心惊吓到贾母,便说:“这会儿好点了。老太太既然来了,就请进去看看吧。” 她先跑进去,轻轻揭开帐子。凤姐睁开眼,看到贾母进来,心中满是惭愧。原本她以为贾母等人会恼她,不再疼她,生死由她自生自灭,没想到贾母亲自来看望,心里顿时一宽,觉得那股堵塞在胸口的气也稍微顺畅了些,便挣扎着要坐起来。贾母让平儿按住她,说道:“别动,你感觉好些了吗?” 凤姐含泪说道:“我从小儿起,老太太、太太是多么疼我。可谁知我福气浅薄,被鬼神迷惑,失了心智,不但没能在老太太跟前尽孝,在公婆面前讨个好,还被委以料理家务的重任,却被我搞得乱七八糟,我还有什么脸面见老太太、太太呢!今天老太太、太太亲自过来,我更是担当不起,只怕本来能活三天,这下又要折损两天了。” 说着,悲痛哽咽起来。贾母道:“那些事原本是外头闹起来的,与你有什么关系。就是你的东西被人拿走了,这也算不了什么。我带了好多东西给你,你随意处置。” 说着,让人把东西拿上来给她看。

凤姐本就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如今被抄得一干二净,本就愁苦不堪,又怕被人埋怨,正处于万念俱灰的时候。今天贾母依旧疼爱她,王夫人也没有责怪她,还过来安慰,又想到贾琏平安无事,心里安稳了许多,便在枕上向贾母磕头,说道:“请老太太放心。要是我的病能托老太太的福好起来,我情愿做个粗使丫头,尽心尽力地服侍老太太、太太。” 贾母听她这么说,十分伤心,忍不住掉下泪来。宝玉从来没经历过这么大的风浪,一直是个只知享乐、不知忧患的人,如今碰到的都是让人哭泣的事,所以他比傻子还糊涂,见人哭他也跟着哭。凤姐见众人都愁眉不展,反倒勉强说了几句宽慰贾母的话,请求道:“请老太太、太太回去吧,我稍微好点就过去磕头。” 说着,把头仰起来。贾母吩咐平儿:“好好服侍,缺什么就到我那里去拿。” 说着,带着王夫人准备回到自己房中。刚走没多远,就听到好几处传来哭声,贾母实在不忍心听,便让王夫人去安抚众人,让宝玉 “去见见你大爷、大哥,送送他们就回来。” 自己则躺在榻上默默流泪。幸亏鸳鸯等人能说会道,百般劝解,贾母才暂时安歇下来。不说贾赦等人分离时悲痛万分。那些被派跟着去的人,谁愿意去呢?心中难免抱怨,叫苦连天。真可谓生离之痛胜过死别,旁观者比当事人更加伤心。好好的一个荣国府,闹得人哭鬼嚎。贾政向来最守规矩,在人伦常理方面也很讲究,与兄长侄儿执手分别后,自己先骑马赶到城外,摆酒送行,又再三叮嘱他们要铭记国家对功臣的体恤,努力报效朝廷之类的话。贾赦等人挥泪与贾政分别,各自踏上行程。

贾政带着宝玉回到家,还没进门,就看见门上有好些人在那里吵吵嚷嚷,说:“今日圣旨下来,将荣国公的世袭职位让贾政承袭。” 那些人在那里索要喜钱,门上的人与他们争执起来,说:“这本就是我们本家该承袭的世职,有什么喜报可言。” 那些人说:“这世职的荣耀比什么都难得,你们大老爷把它弄没了,想要再得到可就难了。如今圣明的皇上在位,赦免罪过,还赏给二老爷承袭,这可是千载难逢的事,怎么能不给喜钱。” 正闹着,贾政回来了,门上的人向他回禀了此事。贾政虽心里欢喜,但想到这是因为哥哥犯事才有此结果,反而感动得涕泪横流,赶忙进内宅告诉贾母。王夫人正担心贾母伤心,过来安慰,听到世职得以恢复,自然也很高兴。又见贾政进来,贾母拉着他说了些要勤勉报恩的话。只有邢夫人和尤氏心里悲苦,只是不好表露出来。再说外面那些趋炎附势的亲戚朋友,先前贾宅出事时都远远避开,不来走动,如今贾政承袭了世职,知道圣上对他恩宠有加,便都来道贺。可贾政生性纯厚,因为是承袭哥哥的职位,心里反倒烦恼,只知道感激圣上的恩德。第二天,他进宫谢恩,最后还特意上奏折,请求将赏还的府第和园子上缴官府。内廷降旨,说不必如此,贾政这才放下心来。回到家后,他安分守己地履行职责,只是家道中落,入不敷出,贾政又不擅长在外应酬。

家人们见贾政为人忠厚,凤姐又抱病不能料理家务,贾琏的亏空一天比一天严重,无奈之下只能典房卖地。府里几个有钱的家人,怕被贾琏纠缠,都装穷躲事,甚至告假不来,各自另寻出路。只有一个叫包勇的,虽然是新投靠到贾府的,却正好赶上荣府衰败,他倒是真心想为贾府办事,看到那些人欺瞒主子,常常感到气愤。无奈他是个新来乍到的,插不上一句话,心里憋闷,每天就只管吃喝睡觉。众人嫌弃他不合群,便在贾政面前说他整天贪酒生事,不认真当差。贾政说:“随他去吧。他原本是甄府推荐来的,我也不好意思赶他走,横竖家里多他一个人吃饭,虽说现在家里穷,也不在乎多他这一口。” 并没有让人去驱赶他。众人又在贾琏面前说包勇的坏话,贾琏此时也不敢擅自做主,只能由着他去。

忽然有一天,包勇憋闷得受不了,喝了几杯酒,在荣府街上闲逛,听到有两个人在说话。其中一人说:“你瞧,这么大的一个府邸,前儿被抄了家,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另一人说:“他家怎么会败落呢,听说里头有位娘娘是他家的姑娘,虽说死了,但到底有根基。况且我常见他们来往的都是王公侯伯,哪能没有照应。就是现在的府尹,前任的兵部官员,都是他们家的人,难道有这些人还护庇不了他们吗?” 那人又说:“你真是白住在这里!别人也就罢了,唯独那个贾大人更不像话!我常见他在两府之间来往,前儿御史参奏了他,主子还让府尹查明实情再做处理。你知道他怎么做的吗?他本来受过两府的好处,怕别人说他偏袒,就狠狠地踩了一脚,所以两府才最终被抄家。你说如今这世道还像话吗!” 两人只是无心闲聊,却没想到旁边有人听得清清楚楚。包勇心里暗想:“天下竟有这样忘恩负义的人!但不知道是我家老爷的什么人。我要是见到他,非揍他个半死不可,就算闹出了事,我也一人承担。”

包勇正在酒后胡思乱想,忽然听到那边传来喝道声。包勇远远地站着。只见那两人小声说:“来的就是那个贾大人。” 包勇听了,心中愤恨,借着酒劲,大声喊道:“没良心的东西!怎么把我们贾家的恩情都忘了。” 贾雨村坐在轿子里,听到一个 “贾” 字,便留意看了看,见是一个醉汉,便没理会,轿子径直过去了。包勇喝醉了,不知轻重,得意洋洋地回到府中,向同伴打听,才知道刚才见到的那位大人是贾府提拔起来的。他心想:“他不念旧恩,反倒来害咱们家,见了他骂他几句,他居然不敢回嘴。” 荣府的人本来就嫌弃包勇,只是主人不跟他计较,如今他又在外头闯祸,不得不回禀贾政。趁着贾政有空,便把包勇喝酒闹事的事说了。贾政此时正担心再生风波,听了家人的回禀,顿时生气,把包勇叫进来骂了几句,便派他去看守园子,不许他在外头走动。包勇本就性格直爽,投靠了主子便一心护主,哪知道贾政反倒责骂他。他也不敢再辩解,只得收拾行李,去园子里看守、浇灌花木了。不知道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