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话说贾政听闻贾母情况危急,急忙赶进去探望。只见贾母因受到惊吓,气息不顺,在王夫人、鸳鸯等人的呼唤下才苏醒过来。随后,给贾母服下了疏气安神的丸药,她的情况才逐渐好转了一些,但仍伤心地落泪。贾政在一旁劝慰道:“都是儿子们不成器,惹了祸,让老太太受惊了。要是老太太能宽慰些,儿子们还能在外头设法料理;要是老太太有个三长两短,儿子们的罪孽可就更深重了。” 贾母说道:“我活了八十多岁,从做姑娘时起,到你父亲那时候,都靠着祖宗的福荫,从来没听说过这些糟心事。如今到老了,却看着你们受罪,叫我心里怎么过得去!倒不如闭上眼睛,随你们去了算了。” 说着,又哭了起来。

贾政此时心急如焚,又听到外面有人说:“请老爷,内廷有消息传来。” 贾政赶忙出来,看到是北静王府的长史。长史一见面就说道:“大喜啊。” 贾政连忙道谢,接着请长史坐下,问道:“王爷有什么谕旨?” 长史说:“我们王爷和西平郡王进宫复奏,把大人您惧怕获罪、感激天恩的话都代为上奏了。皇上十分怜悯,又念及贵妃去世不久,不忍心加罪,特加恩让您仍在工部员外之职上任职。所查封的家产,只将贾赦的部分充公,其余的都归还。还传旨让您尽心供职。只是抄出的借券,让我们王爷核查,如有违禁重利盘剥的,一概照例充公,那些在定例范围内生息的,连同房地文书都尽数归还。贾琏被革去职衔,但免罪释放。” 贾政听完,立刻起身叩谢天恩,又拜谢王爷的恩典,说道:“先请长史大人代为禀谢,明日一早我便进宫谢恩,并到王府里磕头。” 长史告辞离去。没过多久,圣旨传了下来。承办官遵照旨意一一清查,该充公的充公,该归还的归还,把贾琏释放出来,同时将贾赦名下的男仆女婢等人都造册登记,充入官府。

可怜贾琏屋内的东西,除了按例放出的文书发还给他,其余的虽未全部充公,却早被查抄的人抢了个精光,所剩下的只有一些家具物件。贾琏一开始害怕获罪,后来蒙恩释放,已是万幸。可一想到历年积攒的东西,还有凤姐的私房钱,加起来不下七八万两银子,一下子全没了,怎能不心痛。况且他父亲现在还被关押在锦衣府,凤姐又病得垂危,一时悲从中来。这时,又听到贾政含泪叫他,问道:“我因为官务缠身,不太管家里的事,所以让你们夫妇俩总理家事。你父亲的所作所为固然难以劝谏,可那放高利贷盘剥的事究竟是谁干的?况且咱们这样的人家,不该做这种事。如今被官府查出来,在银钱上倒还在其次,可这种坏名声传出去,还了得吗!” 贾琏跪下说道:“侄儿管理家事,从不敢存一点私心。所有收支账目,都有赖大、吴新登、戴良等人登记,老爷只管叫他们来查问。这几年,府库里的银子出得多、进得少,虽说没有往里贴补,但各处已经有了不少亏空,老爷问问太太就知道了。那些放出去的账,连侄儿都不清楚是哪里的银子,要问周瑞和旺儿才知道。” 贾政道:“照你这么说,连你自己屋里的事都不清楚,那家里上下的事就更不知道了。这次我也不来查问你了,如今你已经没事了,你父亲和你珍大哥的事,还不快去打听打听。” 贾琏满心委屈,含着眼泪答应着出去了。贾政连连叹气,心想:“我祖父为朝廷勤劳办事,立下功勋,得了两个世袭官职,如今两房都犯了事,官职都被革去了。我看这些子侄,没一个有出息的。老天啊,老天啊!我贾家怎么会衰败到这种地步!我虽蒙圣上格外开恩,归还了家产,但那两处的日常开销,自应归并到一处,叫我一个人怎么支撑得住。方才琏儿说的话,更让我诧异,说不但府库里没银子,而且还有亏空,这几年竟是徒有虚名。只恨我自己怎么如此糊涂。要是我珠儿还在世,还有个得力的帮手;宝玉虽说长大了,却更是个没用的。” 想到这里,不觉泪水湿透了衣襟。又想:“老太太年纪这么大了,儿子们不但没能好好奉养一天,反倒害得她吓得死去活来。这种种罪孽,我该归咎于谁呢!”

贾政正在独自悲叹,只见家人禀报说,各位亲友都来探望了。贾政一一向他们道谢,说道:“家门不幸,是我没能管教好子侄,才落到这般田地。” 有的亲友说:“我早就知道令兄赦大老爷行事不妥,那边珍哥更是骄纵。要说因为官事出差错受点处罚,倒也问心无愧,可如今是自己闹出的事,反倒连累了二老爷。” 有的说:“别人家也有闹出事的,可也没见御史参奏,要不是珍老大得罪了朋友,何至于此。” 有的说:“也不能怪御史,我们听说,是府上的家人和几个地痞在外头嚷嚷出来的。御史怕参奏不实,所以哄骗了这里的人去,才问出了实情。我想府上对待下人最宽厚了,怎么还会出这种事。” 有的说:“大凡奴才们,都是养不熟的。今儿在座的都是好亲友,我才敢说,就是尊驾在外任职,我不敢保证 —— 您是不爱钱的 —— 但外头的风声也不太好,都是奴才们闹出来的。您可得提防着点。如今虽说没动您的家,可要是再碰上皇上起疑心,可就麻烦了。” 贾政听了,心里着急,问道:“众位听到关于我的风声是怎样的?” 众人道:“我们虽然没听到确凿证据,只听外面的人说,您在粮道任上,纵容门上家人索要钱财。” 贾政听了,说道:“我对天发誓,从不敢有这要钱的念头。只是奴才们在外头招摇撞骗,闹出了事,我可就吃不消了。” 众人道:“如今着急也没用,只好把现在的管家们都严格查一查,要是有违抗主子的奴才,查出来后狠狠处置。” 贾政听了,点头表示赞同。这时,只见门上的人进来回禀说:“孙姑爷那边派人来说,他自己有事来不了,派人来看看。还说大老爷欠他一笔银子,要在二老爷身上讨还。” 贾政心里正烦闷,只说:“知道了。” 众人都冷笑道:“大家都说令亲孙绍祖糊涂,还真是。如今丈人家里被抄了家,他不但不来探望、帮忙照应,反倒急着来要银子,真是太不像话了。” 贾政道:“如今先别提他了。那头亲事原本就是家兄配错了,我的侄女儿受的罪已经够多了,如今又牵连到我。” 正说着,只见薛蝌进来说道:“我打听到,锦衣府的赵堂官一定要按照御史参奏的办,只怕大老爷和珍大爷吃不消。” 众人都说:“二老爷,还得您出去求求王爷,想办法挽回挽回才行。不然这两家可就完了。” 贾政答应着表示感谢,众人这才散去。这时已经到了点灯时分,贾政进去向贾母请安,见贾母的情况稍微好了些。回到自己房中,贾政埋怨贾琏夫妇不知轻重,如今闹出放账取利的事,让大家都不好过。想到凤姐的所作所为,心里很是不满。凤姐现在病得很重,又知道她所有的财物都被抄抢一空,心里虽有怨言,一时也不便发作,只好暂且隐忍不说。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贾政进宫谢恩,并到北静王府和西平王府两处叩谢,请求两位王爷照应他的哥哥和侄儿。两位王爷答应了。贾政又在同僚和相熟的人那里托情。

再说贾琏打听到父兄的事情不太乐观,却又毫无办法,只得回到家中。平儿守在凤姐床边哭泣,秋桐在耳房里抱怨凤姐。贾琏走到近前,见凤姐气息微弱,即便心里有再多怨言,一时也说不出口。平儿哭着说:“如今事情已经这样了,东西没了也回不来了。奶奶现在这样,还得再请个大夫来调养调养才好。” 贾琏啐了一口,道:“我的性命都难保了,还管得了她么!” 凤姐听见了,睁眼瞧了瞧,虽然没说话,但眼泪止不住地流。见贾琏出去了,便对平儿说:“你别不懂事了,都到了这地步,你还顾着我做什么。我巴不得今天就死了才好。只要你心里有我,我死之后,你把巧姐儿抚养大,我在阴司里也感激你。” 平儿听了,放声大哭起来。凤姐又说:“你也是个聪明人。他们虽然没来说我,但心里肯定埋怨我。虽说事情是外头闹出来的,可我要是不贪财,如今也不会有我的事,不但白费了一辈子的心思,争了一辈子的强,如今反倒落在人后头。我只恨用人不当,恍惚听说那边珍大爷的事,说是强占良民妻子为妾,人家不从就逼死了,有个姓张的牵扯在里头,你想想还有谁,要是这件事查出来,咱们二爷可脱不了干系,到时候我怎么见人。我想马上就死,又不敢吞金服毒。你还要请大夫,这不是为了顾我,反倒害了我么。” 平儿越听越觉得凄惨,想来实在是难处,又担心凤姐会寻短见,只得紧紧守在她身边。

幸好贾母不知道详细情况,因为近日身体好了些,又见贾政没事,宝玉和宝钗天天在身边陪伴,心里稍微放心了些。贾母向来最疼凤姐,便叫鸳鸯:“把我自己的东西拿些给凤丫头,再拿些银钱交给平儿,让她好好服侍凤丫头,我再慢慢安排。” 又吩咐王夫人照看邢夫人。加上宁国府第被官府没收,所有财产、房地以及家奴等都被造册收尽,这里贾母让人备车,把尤氏婆媳等人接了过来。可怜赫赫有名的宁国府,只剩下她们婆媳二人,还有佩凤、偕鸾两个丫鬟,连一个下人都没有了。贾母给她们指了一所房子居住,就在惜春住处的隔壁。又派了四个婆子、两个丫鬟去服侍她们。一应饭食起居,都由大厨房分送,衣裙等物也是贾母送去,零星的日常用度则在帐房里开销,都按照荣府每人每月的例数发放。那贾赦、贾珍、贾蓉在锦衣府里需要用钱打点,帐房里实在没有款项可以支出。如今凤姐一无所有,贾琏又债务缠身,贾政不懂家务,只说已经托了人,自然会有照应。贾琏无计可施,想到亲戚里头,薛姨妈家已经败落,王子腾也死了,其余的亲戚虽有,但都不能照应,只得暗暗派人到乡下,把地亩暂时卖了几千两银子,作为监中的使费。贾琏这么一行动,那些家奴见主家失势,便趁机捣鬼,连东庄的租税也被他们指名借用了一些。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贾母眼见祖宗传下来的世袭官职被革去,如今子孙们又在监牢里受审,邢夫人、尤氏等人整日以泪洗面,凤姐病入膏肓,虽说有宝玉和宝钗在身边,却只能劝解,无法真正为她分忧,因此贾母日夜不得安宁,思前想后,泪水总是止不住。一天傍晚,贾母让宝玉回去,自己挣扎着坐起身来,吩咐鸳鸯等人到各处佛堂上香,又让在自己院子里燃起斗香,然后拄着拐杖走到院子中。琥珀知道老太太要拜佛,连忙铺上大红的短毡拜垫。贾母上了香,跪下来磕了许多头,念了一会儿佛,然后含着眼泪向天地祝告道:“皇天菩萨在上,我贾门的史氏,诚心诚意地祷告,求菩萨大发慈悲。我贾门几代以来,从不敢行凶作恶、横行霸道。我辅助丈夫、教导儿子,虽说没能广行善事,可也没做过坏事。想必是后辈儿孙骄奢淫逸,挥霍浪费,才导致整个贾府被抄检。如今儿孙们被监禁,自然是凶多吉少,这都是我一个人的罪孽,没能好好教导儿孙,才落到这般田地。我现在只求皇天保佑,让在监牢里的儿孙能够逢凶化吉,生病的人能早日康复。就算整个家族有罪孽,我也情愿一人承担,只求饶恕儿孙们。要是皇天可怜我,念在我一片虔诚,就早早赐我一死,免去儿孙们的罪过。” 默默说到这里,贾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呜呜咽咽地哭泣起来。鸳鸯和珍珠一边劝解,一边搀扶着贾母回到房间。这时,王夫人带着宝玉和宝钗过来向贾母请安,看到贾母如此悲伤,三个人也忍不住大哭起来。宝钗心中更是苦不堪言:想着哥哥也被关在外头的监牢里,将来还可能被处决,不知道能不能从轻发落;公公婆婆虽说暂时没事,但眼见着家业日渐萧条;宝玉还是疯疯傻傻的,一点志气都没有。想到自己今后的日子,宝钗比贾母和王夫人哭得更伤心。宝玉见宝钗如此悲痛,他自己也涌起一阵悲伤。他想到老太太年纪大了,却不得安宁,老爷和太太看到如今的情景,难免伤心,众姐妹也都风流云散,相聚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回想起以前在园子里吟诗结社,是何等的热闹,自从林妹妹去世后,自己一直郁闷至今,后来宝姐姐来了,又不方便时常悲切。见她为哥哥和母亲担忧,整日难得有笑容,如今看到她如此伤心欲绝,宝玉心里更加不忍,竟然放声大哭起来。鸳鸯、彩云、莺儿、袭人见他们这样,也各自有所感触,便也跟着呜咽起来。其余的丫头们看着难过,也陪着哭了起来,一时间竟没有人去劝解。满屋子的哭声惊天动地,把在外头值夜的婆子们吓坏了,急忙跑去告诉贾政。贾政正在书房里发愁,听到贾母那边有人来报,心中十分着急,赶忙飞奔进内宅。远远地就听到哭声一片,他以为老太太出了什么事,急得魂飞魄散,急忙跑进来,却见贾母只是坐着悲伤哭泣,这才放下心来。贾政说道:“老太太这么伤心,你们应该劝解,怎么大家反倒一起哭起来了。” 众人听到贾政的声音,急忙止住哭声,大家面面相觑,有些发愣。贾政上前安慰了老太太,又责备了众人几句。大家心里都在想:“我们本来是怕老太太伤心,所以来劝解,怎么一时忘情,大家都痛哭起来了。”

众人正感到不解,只见老婆子带着史侯家的两个女人进来。这两个女人先向贾母请安,又向众人请安完毕,便说道:“我们家老爷、太太和姑娘派我们来,说听说府上的事,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一时受惊。怕老爷和太太烦恼,让我们过来告知一声,说这里的二老爷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我们姑娘本想亲自来的,可因为再过几天就要出嫁,所以来不了了。” 贾母听了,一时不知该如何道谢,便说:“你回去替我问好。这是我们家的命运,本该如此。承蒙你家老爷和太太惦记,过些日子我再去道谢。你家姑娘出嫁,想来你们姑爷肯定不错。他们家的家境如何?” 两个女人回答道:“家境倒还不错,而且姑爷长得一表人才,为人也和气。我们见过好几次,看起来和这里的宝二爷差不多,还听说才情学问都很好。” 贾母听了,高兴地说:“咱们都是南方人,虽说在这里住了很久,但那些大规矩还是遵循南方的礼数,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我前些日子还想起我娘家的人,最疼爱的就是你们家姑娘,一年三百六十天,在我身边的日子倒有二百多天,如今都长这么大了。我原本想给她找个好女婿,又因为她叔叔不在家,我也不便作主。她既然有福气配了个好姑爷,我也就放心了。这个月出嫁,我原本想着去吃杯喜酒的,没想到我们家出了这样的事,我的心就像在热锅里煎熬一样,哪里还能去你们家。你回去说我问好,我们这里的人也都请安问好。你另外告诉你家姑娘,别把我放在心上。我都八十多岁的人了,就算死了,也算是有福的了。只希望她嫁过去后,小两口和和美美,白头偕老,我也就安心了。” 说着,不觉流下泪来。那女人说:“老太太也不必伤心。姑娘嫁过去后,等回门的时候,少不了要和姑爷一起来给老太太请安,到时候老太太见了,肯定会高兴的。” 贾母点了点头。那女人便出去了。其他人都没太在意,只有宝玉听了,发了一会儿呆,心里想道:“如今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为什么人家养了女儿,长大了就一定要出嫁,一出嫁就变了样。史妹妹这么好的一个人,又被她叔叔强行许配给别人,她将来见了我,肯定又不理我了。我想一个人要是到了没人理睬的地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想到这里,又是一阵伤心。见贾母这时才稍微安心些,宝玉又不敢哭出声来,只是闷闷不乐。

过了一会儿,贾政还是不放心,又进来看看老太太,见她情况好些了,便出去叫来赖大,让他把府里管事家人的花名册拿来,一起清点了一下。除去贾赦被官府收走的人,还有三十多家,男女总共二百一十二名。贾政把现在在府里当差的二十一名男人叫进来,询问历年家里的收支情况,收入有多少,支出又该有多少。管总的家人把近年来的支用簿子呈了上来。贾政一看,发现收入远远不够支出,再加上连年在宫里的花费,账上在外头借的钱也不少。再查看东省的地租,近年来上交的还不到祖上的一半,可如今的开销却比祖上多了十倍。贾政不看则已,一看急得直跺脚,说:“这可不得了!我还以为虽说琏儿在管事,家里总该有个把控,哪知道好几年前就已经寅吃卯粮了,还在这里装门面,竟然把世袭的俸禄不当回事,怎么能不败落呢!我如今就算想节俭,也已经来不及了。” 想到这里,贾政背着手来回踱步,却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众人知道贾政不懂得管理家事,他着急也是白搭,便说道:“老爷也不用太操心,家家都是这样的。要是统算起来,连王爷家都不够花。不过是撑着个门面,过一天算一天。如今老爷到底还是得了皇上的恩典,还剩下这点家产,要是全都被官府没收了,老爷难道就不过日子了吗。” 贾政生气地骂道:“胡说!你们这些奴才最没良心了,趁着主子得势的时候,任意挥霍,等到把家底都弄光了,就走的走,跑的跑,哪还管主子的死活!如今你们倒说没被查封是好事,却不知道外头的名声已经坏了。连根本都保不住了,还经得起你们在外面摆架子、说大话、骗人,等到闹出事来,就往主子身上一推,就完事了。如今大老爷和珍大爷的事,说是咱们家的鲍二在外面传出去的,我看这人口册上并没有鲍二,这是怎么回事?” 众人回答道:“这鲍二原本不在我们府的册档上。他一开始在宁府的册上,因为二爷看他老实,把他们两口子叫到这边来了。后来他女人死了,他又回到宁府去了。后来老爷衙门有事,老太太、爷们去陵上的时候,珍大爷代管家事,又把他带过来了,之后他又走了。老爷好几年不管家事,哪里知道这些事。老爷以为册上没名字的就只有他一个人,却不知道一个人的手下还有亲戚,奴才下面还有奴才呢。” 贾政说:“这还了得!” 他心想一时之间也没办法把这些事都弄清楚,只好把众人喝退,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打算先看看贾赦等人的案子审得怎么样,再做定夺。

一天,贾政正在书房里筹划,只见一个人飞奔进来,说:“请老爷赶紧进内廷问话。” 贾政听了,心里十分着急,只得赶忙进去。也不知道是凶是吉,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