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话说宝玉一听麝月这话,身子往后一仰,再度没了气息,急得王夫人等人哭叫不停。麝月知道是自己失言闯了大祸,可此刻王夫人等人也无暇责怪她。麝月一边哭,一边暗自拿定主意,心想:“要是宝玉死了,我就自尽跟着他去!” 暂且不说麝月心里这些念头。且说王夫人等人见唤不回宝玉,赶忙让人出去找那和尚来救治。哪知道贾政进内室又出来的这会儿工夫,那和尚已经没影了。贾政正觉得诧异,又听见里头闹得厉害,急忙跑进去。一看宝玉又是先前那副模样,牙关紧闭,没了脉搏。伸手在他心窝处一摸,身子还温热着。贾政只能赶忙请医生来灌药抢救。

谁能想到,宝玉的魂魄早已离体而出。你道他这是死了吗?原来,宝玉恍恍惚惚间赶到了前厅,瞧见送玉的和尚坐在那儿,便上前施了礼。谁料和尚站起身,拉住宝玉就走。宝玉跟着和尚,感觉自己身子轻得像树叶,飘飘摇摇的,也没出大门,不知从哪儿就走了出来。走了一阵子,到了一处荒郊野外,远远瞧见一座牌楼,好像在哪儿见过。宝玉正想问和尚,这时,模模糊糊地走来一个女人。宝玉心里琢磨:“这么荒凉的地方,怎么会有这般美丽的女子,想必是神仙下凡了。” 宝玉一边想着,一边走近仔细瞧,觉得有些面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只见那女人和和尚打了个照面,就消失不见了。宝玉再一细想,那模样竟像是尤三姐,心里越发纳闷:“她怎么也在这儿?” 刚要开口问,和尚拉着宝玉走过了牌楼,只见牌楼上写着 “真如福地” 四个大字,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写的是: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横着写了四个大字 “福善祸淫”。还有一副对子,写着: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

宝玉看了,心里寻思:“原来是这样。我倒要问问这因果循环的事儿了。” 刚这么一想,就看见鸳鸯站在那儿招手叫他。宝玉心想:“我走了半天,按理说没出园子啊,怎么变了模样呢?” 赶忙想过去和鸳鸯说话,哪知道一转眼,鸳鸯就不见了,宝玉心里不禁犯起了疑惑。他走到鸳鸯刚才站的地方,只见一溜配殿,每处都有匾额。宝玉没心思去看,径直朝着鸳鸯站过的地方奔去。见有一间配殿的门半开着,宝玉也不敢贸然进去,心里正想问和尚一声,一回头,和尚早就没影了。宝玉迷迷糊糊的,只见这殿宇高大雄伟,绝不是大观园的景象。他便停下脚步,抬头看那匾额,上面写着 “引觉情痴”。两边的对联写着: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

宝玉看了,点头叹息。他想进去找鸳鸯,问问这是什么地方,仔细想想,又觉得十分熟悉,于是壮着胆子推开门走了进去。他在屋里瞧了一圈,没瞧见鸳鸯,里头黑漆漆的,心里有些害怕。正打算退出去,却看见有十几个大柜子,柜门半掩着。

宝玉突然想起来:“我小时候做梦,好像到过这个地方。如今能亲自到这儿,也算是件幸事。” 恍惚间,找鸳鸯的念头就被他抛到了脑后。他壮着胆打开上首大柜子的柜门,往里一瞧,见有好几本册子,心里越发欢喜,想道:“大凡人做梦,都说是假的,哪知道有这梦就有这事。我常说想再做这个梦却做不了,没想到今儿个让我找着地方了。但不知道这册子是不是我之前见过的那本?” 他伸手从上面拿了一本,册上写着 “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拿着册子想:“我模模糊糊记得是这个,只恨记不清楚了。” 便打开第一页看去,见上面有幅画,可画迹模糊,看不太清。后面有几行字也不太清楚,但还能勉强辨认,他便仔细看起来,看到有什么 “玉带”,上头好像有个 “林” 字,心里琢磨:“莫不是说林妹妹?” 于是认真看下去,底下又有 “金簪雪里” 四个字,他诧异道:“怎么又像她的名字呢。” 他又把前后四句合起来念了一遍,自言自语道:“也没什么特别的道理,只是暗藏着她俩的名字,这倒也不稀奇。只是这‘怜’字‘叹’字不太妙,这该怎么解释呢?” 想到这儿,又啐了自己一口,说:“我这是偷着看,要是一直这么发呆想下去,万一有人来,就看不成了。” 于是接着往后看,也没时间仔细琢磨那些图画,只匆匆从头看到尾。看到最后有几句词,其中有一句 “相逢大梦归”,他恍然大悟,说:“是了,果然一点不差,这肯定是元春姐姐了。要是都这么明白,我抄了去细细研究,那些姊妹们的寿命长短、穷困通达,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了。我回去肯定不会泄露,就做个未卜先知的人,也省得瞎操心。” 他又朝四周看了看,没找到笔砚,又怕有人来,只能赶忙接着看。只见图上隐隐约约有个放风筝的人,他也没心思细看。急急忙忙把那十二首诗词都看完了。有的一看就明白,有的稍微一想就懂,还有些不太明白的,他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他一边叹息,一边又拿起《金陵又副册》来看,看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一句,一开始不明白,见上面还有花席的影子,便大惊失色,痛哭起来。宝玉正要往后接着看,忽然听见有人说:“你又发呆了!林妹妹叫你呢。” 听声音像是鸳鸯,他回头一看,却不见人影。心里正惊疑不定,忽然看见鸳鸯在门外招手。宝玉一见,高兴得赶紧追出去。只见鸳鸯在前面影影绰绰地走着,他怎么也追不上。宝玉喊道:“好姐姐,等等我。” 可鸳鸯理都不理,只顾往前走。宝玉没办法,拼命追去,忽然眼前出现一处别有洞天的地方,楼阁高耸,殿角精巧,还有好些宫女在其间若隐若现。宝玉只顾贪看景致,竟把鸳鸯给忘了。他顺着路走进一座宫门,里头有奇花异草,他都认不出来。只见白色的石栏杆围着一棵青草,叶尖上有点红色,他不知道这是什么草,竟如此珍贵。微风轻轻一吹,那青草摇曳不停,虽说只是一棵小草,也没有花朵,可那妩媚的姿态,让宝玉看得心动神摇,失魂落魄。宝玉正呆呆地看着,忽然听见旁边有人说:“你是从哪儿来的蠢东西,在这儿偷看仙草!” 宝玉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仙女,他连忙施礼说:“我找鸳鸯姐姐,不小心误入仙境,还请恕我冒昧。请问神仙姐姐,这是什么地方?怎么我鸳鸯姐姐还说林妹妹叫我?还望您明示。” 那人说:“谁知道你的姐姐妹妹,我是看管仙草的,不许凡人在这儿逗留。” 宝玉想出去,又舍不得,只好央求道:“神仙姐姐既然是看管仙草的,那肯定是花神姐姐了。只是不知道这草有什么特别之处?” 仙女说:“你要知道这草的事儿,那可说来话长了。这草原本长在灵河岸上,名叫绛珠草。当时它快要枯萎了,幸亏有个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它才得以存活。后来下凡经历劫难,报了灌溉之恩,如今又回到了这仙境。所以警幻仙子让我看管它,不让蜜蜂、蝴蝶来纠缠。” 宝玉听了不太明白,一心认定遇见花神了,今天绝不能错过,便问:“管这草的是神仙姐姐,那还有无数名花,肯定也有专门看管的,我也不敢多问,只是看管芙蓉花的是哪位神仙?” 仙女说:“这我可不知道,只有我的主人清楚。” 宝玉便问:“姐姐的主人是谁?” 仙女说:“我的主人是潇湘妃子。” 宝玉一听,说:“对了,你不知道,这位妃子就是我的表妹林黛玉。” 仙女说:“胡说。这儿可是上界神女住的地方,虽说号为潇湘妃子,可并不是娥皇女英那一类,怎么会和凡人有亲戚关系。你别在这儿乱说,小心我叫力士把你赶出去。”

宝玉听了,愣在那儿,只觉得自己污浊不堪,正打算退出去,又听见有人急匆匆地说:“里面叫请神瑛侍者。” 先前那仙女说:“我奉命等了好久,一直没见神瑛侍者过来,你让我去哪儿请啊。” 另一个笑着说:“刚退出去的那个不就是吗?” 那侍女赶忙跑出来说:“请神瑛侍者回来。” 宝玉还以为是叫别人,又怕被人追赶,只能跌跌撞撞地跑。正跑着,只见一个人提着宝剑迎面拦住他,说:“往哪儿跑!” 吓得宝玉惊慌失措,壮着胆子抬头一看,不是别人,竟是尤三姐。宝玉见了,稍微镇定了些,央求道:“姐姐,怎么你也来逼我了。” 那人说:“你们弟兄没一个好人,败坏别人名声,破坏别人婚姻。今儿你到了这儿,可饶不了你!” 宝玉听这话不对劲,正着急,就听后面有人喊道:“姐姐,快拦住他,别让他跑了。” 尤三姐说:“我奉妃子之命,等你好久了,今儿见了你,一定要一剑斩断你的尘缘。” 宝玉听了,更加着急,又不明白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能转身想跑。哪知道身后说话的不是别人,竟是晴雯。宝玉一见,悲喜交加,说:“我一个人迷路了,还碰上仇人,我想逃回去,可没见你们一个人跟着我。如今好了,晴雯姐姐,快带我回家吧。” 晴雯说:“侍者别多心,我不是晴雯,我是奉妃子之命,特地来请你去见一面,不会为难你的。” 宝玉满心疑惑,只能问道:“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到底是谁?” 晴雯说:“这会儿别问,到了那儿自然就知道了。” 宝玉没办法,只能跟着走。他仔细看这人的背影举止,确实像晴雯,那模样、声音也没错,“可她怎么说不是呢?我这会儿心里乱糟糟的。先别管了,到了那边见了妃子,就算有错,再求她,女人的心肠总归是慈悲的,肯定会原谅我的冒失。”

正想着,没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地方。只见殿宇精致,色彩辉煌,庭院中有一丛翠竹,屋外有几棵苍松。廊檐下站着几个侍女,都穿着宫装。她们见宝玉进来,就小声说:“这就是神瑛侍者吗?” 领着宝玉来的人说:“就是他。你快去通报吧。” 有个侍女笑着招手,宝玉就跟着进去了。走过几重房舍,来到一间正房,珠帘高高挂着。那侍女说:“站在这儿候旨。” 宝玉听了,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在外面等着。那侍女进去没多久,出来说:“请侍者进去参见。” 又有一个人卷起珠帘。只见一个女子,头戴花冠,身穿绣服,端坐在里面。宝玉微微抬头一看,竟是黛玉的模样,忍不住说道:“妹妹在这儿!可把我想坏了。” 帘外的侍女轻声呵斥道:“这侍者太无礼了,快出去。” 话还没说完,又见一个侍女把珠帘放下了。宝玉这会儿想进去又不敢,想走又舍不得,想问清楚,可那些侍女都不认识,还把他往外赶,没办法,只能出来。他心里想着要问晴雯,回头四处一看,却不见晴雯的影子。心里满是疑惑,只能闷闷不乐地出来,又没人领路,正打算找原路回去,却怎么也找不到来时的路了。宝玉正犯愁呢,忽然瞧见凤姐站在一所房檐下向他招手。宝玉见状,满心欢喜,说道:“可算好了,原来回到自家了。我怎么一时糊涂成这样。” 他急忙跑过去,说道:“姐姐在这儿啊,我被这些人折腾得够呛。林妹妹又不肯见我,也不知道为啥。” 说着,他跑到凤姐站的地方,仔细一瞧,发现并不是凤姐,而是贾蓉的前妻秦氏。宝玉只好停下脚步,想问 “凤姐姐在哪儿”,可秦氏也不搭理他,径直往屋里走去。宝玉恍恍惚惚的,又不敢跟着进去,只能呆呆地站在那儿,叹息道:“我今儿是犯了什么错,大家都不理我。” 说着便痛哭起来。这时,几个黄巾力士挥舞着鞭子赶来,喝道:“哪儿来的男人,敢闯进我们这神仙福地,赶紧出去!” 宝玉听了,不敢吭声。他正想找路出去,远远望见一群女子有说有笑地走来。宝玉仔细一看,好像迎春等人也在其中,心里一喜,喊道:“我被困在这儿了,你们快来救我!” 他正叫嚷着,后面的力士追了上来。宝玉急得往前拼命跑,忽然,那群女子都变成了鬼怪模样,也追过来扑向他。

宝玉正急得没办法,只见送玉来的和尚手里拿着一面镜子照向他,说道:“我奉元妃娘娘旨意,特来救你。” 瞬间,鬼怪全都消失了,眼前依旧是一片荒郊。宝玉拉着和尚说道:“我记得是你带我来这儿的,可你一下子又不见了。我见到好多亲人,可他们都不理我,突然又变成鬼怪,这到底是梦还是真的,还望师父给我个明白的说法。” 和尚问道:“你到这儿,有没有偷看什么东西?” 宝玉一想,觉得这和尚既然能带我到这神仙福地,肯定也是神仙,我瞒他也没用,况且正想弄个明白,便说:“我确实看到了好些册子。” 和尚说:“这就对了,你看了册子还不明白吗!世上的情缘都是魔障。你只要把经历过的事情仔细记住,将来我再给你解释。” 说着,和尚用力把宝玉一推,说:“回去吧!” 宝玉站不稳,一下子摔倒在地,嘴里喊道:“哎哟!”

王夫人等人正在哭泣,听到宝玉苏醒过来,连忙呼喊。宝玉睁开眼,发现自己还躺在炕上,看到王夫人、宝钗等人哭得眼睛红肿。他定了定神,心想:“对了,我是死而复生了。” 于是,他把魂魄所经历的事情呆呆地细细回想,幸好大多还记得,便哈哈笑道:“是了,是了。” 王夫人还以为他旧病复发,赶紧要请医生来诊治,随即吩咐丫头婆子快去告诉贾政,说:“宝玉醒过来了,之前是神志不清,如今能说话了,不用准备后事了。” 贾政听了,急忙进来查看,见宝玉真的苏醒了,便说:“你这傻孩子,想吓死谁啊!” 说着,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他又叹了几口气,出去让人请医生来把脉开药。这边,麝月正想着自尽,见宝玉苏醒过来,这才放下心。只见王夫人让人端来桂圆汤,喂宝玉喝了几口,他渐渐定住了神。王夫人等人放心了,也没责怪麝月,只让人把那块玉交给宝钗,给宝玉戴上,还说:“想起那和尚,这玉也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真是古怪。一会儿要银子,一会儿又没影了,莫不是神仙?” 宝钗说:“说起那和尚的行踪,这玉不是找来的。之前丢玉的时候,肯定是那和尚拿走的。” 王夫人问:“玉在家里,他怎么能拿走?” 宝钗说:“既然能送回来,就能拿走。” 袭人、麝月说:“那年丢了玉,林大爷测了个字,后来二奶奶嫁过来,我还跟二奶奶说过,测的那个字是‘赏’字。二奶奶还记得吗?” 宝钗想了想,说:“对了。你们说测字的结果是去当铺找,如今明白了,原来是个‘尚’字,可不就是和尚取走的嘛。” 王夫人说:“那和尚本就古怪。那年宝玉生病,那和尚说我们家有宝贝能化解,说的就是这块玉。他既然知道,这玉肯定有些来历。况且你女婿生下来就嘴里含着这块玉。古往今来,你们听说过第二例吗?只是不知道这玉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连咱们这个宝玉,也不知到底咋回事。病也因这玉,好也因这玉,生也因这玉……” 说到这儿,王夫人突然停住,忍不住又流下泪来。宝玉听了,心里明白,再想到死去时的事,更觉得其中有缘由,只是不说话,默默地在心里细细回忆。这时,惜春说道:“那年丢玉,还请妙玉算过卦,说什么‘青埂峰下倚古松’,还有‘入我门来一笑逢’的话,想来‘入我门’这三字很有讲究。佛教的法门广大,只怕二哥进不去。” 宝玉听了,冷笑几声。宝钗听了,不禁皱起眉头发起呆来。尤氏说:“就你一说,又扯到佛门了。你出家的念头还没死啊?” 惜春笑着说:“不瞒嫂子,我早就吃素了。” 王夫人说:“好孩子,阿弥陀佛,可别起这念头。” 惜春听了,也不言语。宝玉想起 “青灯古佛前” 的诗句,不禁连连叹息。又想起 “一床席一枝花” 的诗句,看着袭人,忍不住又流下泪来。众人见他一会儿笑一会儿悲,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只当是他旧病发作。哪知道宝玉触景生情,竟把偷看册子上的诗句都牢牢记住了,只是没说出来,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暂且按下不表。且说众人见宝玉死而复生,精神清爽,又连着吃了几天药,一天比一天好,渐渐恢复了元气。贾政见宝玉已经康复,自己又在守孝期间没什么事,想起贾赦不知何时能遇赦,老太太的灵柩一直停在寺里,始终放心不下,便打算扶柩回南方安葬,于是叫来贾琏商量。贾琏说:“老爷想得很对,如今趁着守孝把这件大事办了更好。将来老爷守孝期满,恐怕又不能如愿了。只是我父亲不在家,侄儿我又不敢擅自做主。老爷的主意虽好,可这件事得花好几千银子。衙门里追赃是追不出来了。” 贾政说:“我主意已定,就因为大爷不在家,才找你来商量该怎么办。你又不能出门。现在家里没人,我想着好几口棺材都要带回去,该怎么照应呢,我想把蓉哥儿带上。况且他媳妇的棺材也在里头。还有你林妹妹的,老太太遗言要她跟着一块儿回去。我想这笔银子只能想办法挪借几千,应该也够了。” 贾琏说:“如今人情淡薄。老爷您在守孝,我们老爷又在外面,一时半会儿借不到钱。只能拿房地文书出去抵押。” 贾政说:“住的房子是官府盖的,不能动。” 贾琏说:“住房不能动。外头还有几处房子可以卖掉,等老爷起复后再赎回来也行。将来我父亲回来了,要是能再度被起用,也能赎回来。只是老爷您这么大年纪,还要辛苦这一趟,侄儿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贾政说:“老太太的事,理应如此。只要你在家谨慎些,稳住局面就好。” 贾琏说:“老爷您尽管放心,侄儿虽说糊涂,可断不敢不认真办事。况且老爷回南方,肯定得带不少人去,留下的人也不多了,这点费用还能应付。就是老爷路上可能会缺钱,必定会经过赖尚荣的地盘,也可以让他出点力。” 贾政说:“自家老人的事,怎么能让人家帮忙。” 贾琏应了声 “是”,便退出去筹备银钱。

贾政把这事告诉了王夫人,让她管家,自己选了个出发送葬的日子,就要启程。此时宝玉身体已经复原,贾环和贾兰也认真念书,贾政把他们都交给贾琏管教,说:“今年是大考之年。环儿在守孝,不能参加考试;兰儿是孙子,守孝期满可以考。务必让宝玉和侄儿一起去考。要是能中个举人,也能赎赎咱们家的罪名。” 贾琏等人连连答应。贾政又吩咐了家里其他人,说了许多话,才告别宗祠,在城外念了几天经,就起灵上船,带着林之孝等人离开了。他们没有惊动亲友,只有自家的男女老少送了一程便回来了。

因为贾政让宝玉去参加考试,王夫人便时常催促、查考他的功课。宝钗和袭人也时常劝勉他,这自不必说。谁知道宝玉病好后,精神越来越好,可想法却越发古怪,完全变了个人。他不但厌恶功名仕途,连儿女情长也看淡了许多。只是大家没太在意,宝玉也没说出来。一天,紫鹃送林黛玉的灵柩回来,独自坐在屋里伤心哭泣,心想:“宝玉太无情了,见林妹妹的灵柩回去,他也不伤心落泪,见我哭得这么厉害,也不来劝慰,反倒盯着我笑。这么负心的人,以前都是花言巧语哄我们!前几天幸亏我想通了,不然差点又上他的当。只是有一件事让人不解,如今我看他对袭人她们也冷冷淡淡的。二奶奶本就不喜欢和人亲近,可麝月她们难道不抱怨他吗?我想女孩子大多痴心,白白为他操心,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结局!” 正想着,五儿过来看她,见紫鹃满脸泪痕,便说:“姐姐又想林姑娘了?都说闻名不如见面,以前听说宝二爷对女孩子最好了,我母亲再三想办法把我弄进来。哪知道我进来后,尽心尽力服侍了他几次病,如今他病好了,一句好话都没落下,现在索性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了。” 紫鹃听她这么说,觉得好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啐道:“呸,你这小丫头,你想让宝玉怎么对你才好?女孩子家也不害臊,连名正言顺在他屋里的人,他都没怎么在意,哪有功夫理你!” 紫鹃又笑着用手指在脸上划了划,问道:“你到底算宝玉的什么人啊?” 五儿听了,知道自己失言,脸一下子红了。她正想解释自己不是想让宝玉怎么对待自己,只是说他近来不体恤下人的话,就听见院门外有人大声叫嚷:“外头和尚又来了,要那一万两银子呢。太太着急,叫琏二爷去和他谈,偏偏琏二爷又不在家。那和尚在外面说些疯话,太太叫请二奶奶过去商量。” 不知道会怎么打发那和尚,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