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话说王夫人派人来叫宝钗过去商量应对和尚的事,宝玉一听说是和尚在外头,急忙独自跑到前头,嘴里大声叫嚷着:“我的师父在哪里?” 喊了半天,也没见和尚的踪影,只好走到外面。只见李贵正拦住和尚,不让他进来。宝玉便说道:“太太叫我来请师父进去。” 李贵听了,松开了手,那和尚便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宝玉看着这和尚的模样,和自己死去时见到的一模一样,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连忙上前施礼,连声说道:“师父,弟子迎接来迟了。” 那和尚说:“我不需要你们招待,只要银子,拿到银子我就走。” 宝玉听他这话,觉得不像个有道行的人,再看他满头癞疮,浑身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心里想道:“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可不能当面错过,我且答应他给谢银,顺便探探他的口风。” 于是说道:“师父别急,家母正在安排,请师父先坐下稍等片刻。弟子想问一下,师父是从‘太虚幻境’来的吗?” 那和尚说:“什么幻境,不过是从该来的地方来,到该去的地方去罢了!我是来还你玉的。我倒要问问你,这玉是从哪里来的?” 宝玉一时答不上来。那和尚笑着说:“你连自己的来路都不知道,还来问我!” 宝玉本就聪慧,又经过一番点化,早已看破红尘,只是自己的身世底细还不清楚;一听和尚问起玉的来历,犹如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别要银子了,我把玉还给你吧。” 那和尚笑道:“也该还给我了。”

宝玉也不答话,转身往屋里跑,回到自己的院子,见宝钗、袭人等人都去了王夫人那里,急忙走到床边,拿起那块玉就往外走。迎面正好碰上袭人,两人撞了个满怀,把袭人吓了一跳。袭人说道:“太太说,你陪着和尚坐着就好,太太正在那边打算给他些银子。你又回来做什么?” 宝玉说:“你快去告诉太太,不用准备银子了,我把这玉还给他就行。” 袭人一听,连忙拉住宝玉说:“这可使不得!这玉就是你的命,要是被他拿走了,你又要生病了。” 宝玉说:“如今我不会再病了,我已经想明白了,还要这玉有什么用!” 说着,挣脱袭人的手就要走。袭人急得大声喊道:“你回来,我跟你说句话。” 宝玉回过头说:“没什么可说的了。” 袭人顾不上许多,一边追一边嚷道:“上回丢了玉,差点要了我的命!好不容易找回来,你又要拿去,你活不成,我也活不成了!你要还他,除非我死了!” 说着,跑上前一把拉住宝玉。宝玉急了,说:“你死也要还,不死也要还!” 用力一推袭人,抽身就想走。无奈袭人两只手紧紧抓住宝玉的腰带不放,坐在地上哭喊起来。屋里的丫头们听到动静,连忙跑出来,看到他俩这副模样,只听见袭人哭着说:“快去告诉太太,宝二爷要把玉还给和尚呢!” 丫头们赶忙飞奔去禀报王夫人。宝玉更加生气,伸手去掰开袭人的手,幸亏袭人忍着疼,死死不放。紫鹃在屋里听到宝玉要把玉给人,这一着急比其他人更厉害,把平日里冷淡宝玉的想法抛到了九霄云外,连忙跑出来帮忙抱住宝玉。宝玉虽说身为男子,使劲挣扎,可怎奈两人拼命抱住他,根本脱不了身。宝玉叹口气说:“就为了一块玉,你们这般死命不放,要是我一个人走了,你们又能怎样?” 袭人、紫鹃听到这话,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就在他们僵持不下的时候,王夫人和宝钗急忙赶来,看到这场景,王夫人哭着喝道:“宝玉,你又疯了吗!” 宝玉见王夫人来了,知道自己脱不了身,只好陪着笑脸说:“这算什么呀,又让太太着急了。他们总是这么大惊小怪的,我说那和尚不通人情,非要一万两银子,少一个子儿都不行。我生气了,进来拿这玉还他,就说这是假的,留着这玉有什么用。他见我们不稀罕这玉,随便给他点钱也就打发了。” 王夫人说:“我还以为你真要还他呢,这样倒也罢了。你为什么不跟他们说清楚,害得他们又哭又闹的,像什么样子。” 宝钗说:“这么说倒还说得通。要是真把玉给他,那和尚有些古怪,万一给了他,又闹得家里不得安宁,那可就坏事了。至于银子,把我的首饰拿去变卖,应该也够了。” 王夫人听了说:“也罢,就先这么办吧。” 宝玉也不回应。只见宝钗走上前,从宝玉手里拿过玉,说:“你也不用出去了,我和太太给他钱就是了。” 宝玉说:“玉不还他也行,只是我还得当面见他一面。” 袭人等人仍不肯放手,还是宝钗果断,说:“放开他,随他去吧。” 袭人这才松开手。宝玉笑着说:“你们这些人啊,原来只看重玉,不看重人。你们既然放开我,我就跟着他走,看你们守着那块玉能怎样!” 袭人心里又着急起来,还想再拉他,可碍于王夫人和宝钗在场,不好表现得太失态。恰好宝玉一甩手就走了。袭人赶忙叫小丫头在三门口传话说给焙茗等人,“告诉外头照应着二爷,他有些不对劲。” 小丫头答应着出去了。王夫人和宝钗等人进屋坐下,询问袭人事情的经过,袭人便把宝玉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了。王夫人和宝钗心里很不踏实,又派人出去吩咐众人留意,听听和尚到底说些什么。不一会儿,小丫头回来传话给王夫人说:“二爷真的有些不对劲。外头的小厮们说,里头不给二爷玉,他也没办法,现在他人出来了,求着那和尚带他走。” 王夫人听了说:“这还得了!那和尚怎么说?” 小丫头回答:“和尚说只要玉,不要人。” 宝钗问:“不要银子了吗?” 小丫头说:“没听说,后来和尚和二爷有说有笑的,说了好多话,外头的小厮们大多听不懂。” 王夫人说:“糊涂东西,听不懂,学也该学得来。” 便让小丫头:“你把那小厮叫进来。” 小丫头赶忙出去把小厮叫进来,小厮站在廊下,隔着窗户向王夫人请安。王夫人问道:“和尚和二爷的话你们听不懂,难道就学不会吗?” 小厮回答:“我们只听到说什么‘大荒山’,什么‘青埂峰’,还说什么‘太虚境’,‘斩断尘缘’这些话。” 王夫人听了,一头雾水。宝钗听了,吓得两眼发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正要派人出去把宝玉拉进来,只见宝玉笑嘻嘻地走进来说:“好了,好了。” 宝钗依旧愣在那里。王夫人问:“你疯疯癫癫的,说的什么呀?” 宝玉说:“说正经话,你们又说我疯癫。那和尚我原本就认识,他不过是想来见见我。他哪里是真要银子,也就是想结个善缘罢了。说清楚后,他自己就飘然而去了。这不是挺好的嘛!” 王夫人不信,又隔着窗户问那小厮。小厮赶忙出去问了门口的人,进来回禀说:“和尚确实走了。他说请太太们放心,他本来就不要银子,只要宝二爷时常去他那里走走就行。凡事只要随缘,自有定数。” 王夫人说:“原来是个好和尚,你们问过他住在哪里吗?” 门口的人说:“奴才问了,他说我们二爷知道。” 王夫人问宝玉:“他到底住在哪里?” 宝玉笑着说:“这个地方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宝钗没等他说完,便说:“你清醒清醒吧,别再沉迷其中了。现在老爷太太就疼你一个人,老爷还吩咐你要在功名上有所进取呢。” 宝玉说:“我说的不就是功名吗!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啊。” 王夫人听到这儿,不禁伤心起来,说:“我们家这是什么运道啊,一个四丫头整天嚷嚷着要出家,如今又多了一个。我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说着,大哭起来。宝钗见王夫人伤心,只好上前苦苦劝慰。宝玉笑着说:“我不过说了句玩笑话,太太又当真了。” 王夫人止住哭声说:“这种话也是能乱说的吗!”

正闹着,只见丫头来传话:“琏二爷回来了,脸色很难看,说请太太回去说话。” 王夫人又吃了一惊,说:“让他进来吧,小婶子也是旧亲,不用回避了。” 贾琏进来,向王夫人请安。宝钗也迎上去问了贾琏好。贾琏回话说:“刚才接到我父亲的书信,说他病得很重,叫我立刻去,要是去晚了,恐怕见不着面了。” 说到这儿,眼泪就流下来了。王夫人问:“信上写的是什么病?” 贾琏说:“说是一开始得了风寒感冒,如今转成痨病了。现在情况危急,专门派了一个人日夜兼程赶来送信,说要是再耽搁一两天,就见不着面了。所以回来告诉太太,侄儿我必须马上动身。只是家里没人照应。蔷儿和芸儿虽说糊涂些,好歹是男人,外头有什么事还能传个话。侄儿家里倒没什么事,秋桐天天又哭又闹,不愿意待在这里,侄儿叫她娘家的人把她领走了,倒也省了平儿不少烦心事。只是巧姐没人照顾,幸亏平儿心地还不错。妞儿心里也明白,就是性子比她娘还倔些,求太太时常管教管教她。” 说着,眼圈一红,赶忙掏出系在腰上装槟榔的小绢子擦眼泪。王夫人说:“她亲祖母不是在这儿吗,干嘛托付我。” 贾琏轻声说:“太太要是这么说,侄儿我可就罪该万死了。没别的,只求太太始终疼惜侄儿就是了。” 说着,就跪了下来。王夫人眼圈也红了,说:“你快起来,娘儿们说话,这是干什么。只是有一件事,孩子也大了,要是你父亲有个三长两短,又耽搁在那儿,或者有门当户对的人家来说亲,是等你回来做主,还是由你太太做主?” 贾琏说:“现在太太们在家,自然是太太们做主,不用等我。” 王夫人说:“你要去,就写个禀帖给二老爷送个信,说家里没人,你父亲又不知怎样,让二老爷赶紧把老太太的事办完,快点回来。” 贾琏答应了 “是”,正要往外走,又转身回来说:“咱们家的下人,家里使唤还够,只是园子里没人,太空旷了。包勇又跟着他们老爷走了。姨太太住的房子,薛二爷已经搬到自己的房子里住了。园子里那一带屋子都空着,太没人照应了,还得太太派人常去查看查看。那栊翠庵原本是咱们家的地基,如今妙玉不知去了哪里,庵里的当家女尼不敢擅自做主,想请府里派个人去管理管理。” 王夫人说:“自家的事都忙不过来,哪还顾得上外头的事。这话千万别让四丫头知道,要是她知道了,又该吵着要出家了。你想咱们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好好的姑娘出了家,那还了得!” 贾琏说:“太太您不提,侄儿也不敢说,四妹妹毕竟是东府里的,又没了父母,她亲哥哥又在外面,她亲嫂子又不太能说得上话。侄儿听说她寻死觅活好几次了。她既然心意已决,要是硬拦着她,将来万一真寻了短见,可比出家更糟糕。” 王夫人听了,点头说:“这件事可真让我为难。我也做不了主,让她大嫂子去处理吧。”贾琏又交代了几句才出门,把家里的一众仆人叫来,将事情一一安排妥当,写好了书信,收拾好行装。平儿等人免不了再三叮嘱了许多话。巧姐儿心里十分难过,贾琏本想托付王仁照顾巧姐,可巧姐打心底里不愿意;又听说外头托付给了贾芸和贾蔷二人,心里更是不痛快,只是嘴上说不出来,只能送别父亲,小心翼翼地跟着平儿过日子。丰儿和小红因为凤姐去世,一个告假,一个称病,都离开了。平儿打算从家里接一位姑娘过来,一来给巧姐作伴,二来也能帮着照看她。可想来想去,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喜鸾和四姐儿原本是贾母生前疼爱的,偏偏四姐儿最近出嫁了,喜鸾也订了亲,过不了多久也要出阁,这事只好作罢。

且说贾芸和贾蔷送走贾琏后,便进府来拜见邢夫人和王夫人。此后,他俩轮流在外书房住下,白天就和家人们瞎混,有时约上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甚至还聚众赌博,府里的女眷们哪里知道这些事。一天,邢大舅和王仁来了,看到贾芸和贾蔷住在这里,知道这里热闹,便借着照看府里事务的名义,时常在外书房设局,赌钱喝酒。府里那些正经的仆人,贾政带走了几个,贾琏又带走了几个,剩下的大多是赖家、林家的儿子侄儿们。这些年轻人平日里靠着父母的福荫,吃喝不愁,哪里懂得当家理事的道理。况且他们的长辈都不在家,就像没了笼头的马,再加上有贾芸、贾蔷这两个外人怂恿,个个都玩得不亦乐乎。这么一闹,把个荣国府搞得上下混乱,里外不宁。贾蔷还想拉拢宝玉一起玩乐,贾芸拦住他说:“宝二爷那个人运气不好,别去招惹他。那年我给他说了一门极好的亲事,女方的父亲在外面做税官,家里开了好几家当铺,姑娘长得比仙女还漂亮。我特意仔仔细细地写了一封信给他,谁知道他没这个福气……” 说到这儿,他瞧了瞧四周,见没人,又接着说:“他心里早就和咱们这个二婶娘好了。你没听说吗,还有个林姑娘,为他害了相思病死了,这事谁不知道。这也就罢了,算是各自的姻缘。可谁知道他因为这事还恼了我,从此不大搭理我。他还以为谁都想沾他的光呢。” 贾蔷听了,点点头,这才打消了拉拢宝玉的念头。

贾芸和贾蔷还不知道,宝玉自从见过那个和尚之后,就一心想要斩断尘缘。一方面在王夫人面前不敢肆意妄为,另一方面,和宝钗、袭人等人也渐渐疏远了。那些丫头们不知情,还想逗他开心,可宝玉根本不把她们放在眼里。他也不再把家里的事情放在心上。王夫人和宝钗时常劝他读书,他就假装用功,心里却一直想着那个和尚带他去过的仙境。在他眼里,周围的人都是俗人,在家里待着难受,闲暇时便去找惜春闲聊。两人一聊起来,宝玉出家的心思就更坚定了几分,哪里还顾得上贾环、贾兰等人。贾环因为父亲不在家,赵姨娘又去世了,王夫人也不太管他,便和贾蔷混在了一起。彩云时常劝他,反倒被贾环辱骂。玉钏儿见宝玉愈发疯癫,早就跟她母亲说想离开贾府。如今宝玉和贾环哥儿俩各有各的脾气,闹得人人都不愿搭理他们。只有贾兰跟着母亲李纨,一门心思刻苦读书,写好文章后就送到学里请代儒指教。因为近来代儒年老多病,卧床不起,贾兰只能自己努力。李纨向来沉稳安静,除了去给王夫人请安,和宝钗见见面,其他时候一步都不出门,只专心看着贾兰读书。所以,荣府里住着的人虽然不少,却各自过着各自的日子,谁也不愿为谁做主。贾环、贾蔷等人闹得越来越不像话,甚至偷偷典当、变卖家里的东西,各种坏事都干得出来。贾环更是跑去嫖娼赌博,无所不为。

一天,邢大舅和王仁都在贾家外书房喝酒,喝到高兴处,叫了几个陪酒的来,一边听着唱戏,一边互相劝酒。贾蔷说:“你们这样闹太俗气了。我来行个酒令吧。” 众人都说:“好啊。” 贾蔷说:“咱们就玩‘月’字流觞吧。我先说一个带‘月’字的诗句,按顺序数到谁,谁就喝酒,还要说酒面和酒底。必须听令官的,不听的罚三大杯。” 众人都表示同意。贾蔷喝了一杯令酒,说道:“飞羽觞而醉月。” 按顺序数到了贾环。贾蔷说:“酒面要带个‘桂’字。” 贾环便说:“‘冷露无声湿桂花’。那酒底呢?” 贾蔷说:“说个‘香’字。” 贾环道:“天香云外飘。” 邢大舅说:“真没意思,真没意思。你又认识几个字啊,还装起斯文来了!这哪是找乐子,分明是气人嘛。咱们都别玩这个了,还是划拳吧,输的喝酒,输的唱歌,这叫‘苦中苦’。要是不会唱歌,说个笑话也行,只要有意思就行。” 众人都说:“好啊。” 于是开始乱哄哄地划起拳来。王仁输了,喝了一杯酒,唱了一首歌。众人叫好,又接着划拳。这次是一个陪酒的输了,唱了一首什么 “小姐小姐多丰彩”。之后邢大舅输了,众人要他唱曲儿,他说:“我唱不来,我说个笑话吧。” 贾蔷说:“要是不好笑,还是要罚的。” 邢大舅喝了杯酒,便说道:“大家听着:有个村庄上有一座元帝庙,旁边有个土地祠。那元帝老爷常常叫土地来说话解闷。有一天,元帝庙里遭了贼,元帝老爷就叫土地去查访。土地禀报说:‘这地方没有贼,肯定是庙里的神将不小心,让外面的贼把东西偷走了。’元帝老爷说:‘胡说,你是土地,丢了东西不找你找谁?你不去抓贼,反倒说我的神将不小心?’土地禀报说:‘虽说不小心,可说到底是庙里的风水不好。’元帝老爷说:‘你还会看风水?’土地说:‘让小神看看。’那土地到处瞧了一圈,回来禀报说:‘老爷您坐的身子背后那两扇红门不太安全。小神我坐的背后是砌的墙,东西自然丢不了。以后老爷您背后也改成墙就好了。’元帝老爷觉得有道理,便叫神将派人打墙。众神将叹口气说:‘如今连一炷香火都没有,哪来的砖、灰和人工打墙啊!’元帝老爷没办法,叫众神将想办法,可大家都没主意。这时,元帝老爷脚下的龟将军站起来说:‘你们都没用,我有主意。你们把红门拆下来,到了夜里,用我的肚子堵住这门口,难道不比一堵墙强?’众神将都说:‘好啊,又不花钱,又方便又结实。’于是龟将军就当了这个差,庙里还真安静了一阵子。哪知道过了几天,庙里又丢东西了。众神将把土地叫来,说:‘你说砌了墙就不丢东西,怎么现在有了墙还丢?’那土地说:‘这墙砌得不结实。’众神将说:‘你去看看。’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墙,怎么还会出事呢?他伸手摸了摸,说:‘我还以为是真墙呢,哪知道是个假墙!’”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贾蔷也忍不住笑了,说道:“傻大舅,你可真行!我又没骂你,你干嘛骂我!快拿杯子来,罚一大杯。” 邢大舅喝了酒,已有了醉意。众人又喝了几杯,都喝醉了。邢大舅数落他姐姐不好,王仁数落他妹妹不好,说得都很难听。贾环听了,借着酒劲也说凤姐不好,说她以前对自己多么苛刻,怎么欺压自己。众人说:“大凡人呐,都该厚道些。你看凤姑娘,仗着老太太撑腰,那么厉害,如今可好,断子绝孙了,只剩下一个姐儿,只怕也要遭报应呢。” 贾芸想起凤姐以前对自己不好,又想起巧姐儿见了自己就哭,也跟着信口胡诌。还是贾蔷说:“喝酒吧,别议论人家了。” 那两个陪酒的问道:“这位姑娘多大了?长得怎么样?” 贾蔷说:“模样儿长得可俊了。年纪也有十三四岁了。” 陪酒的说:“可惜这么好的姑娘生在这府里,要是生在小户人家,父母兄弟说不定都能做官发财呢。” 众人问:“怎么说?” 陪酒的说:“如今有个外藩王爷,特别多情,正在选妃子。要是被选上了,父母兄弟都能跟着沾光。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众人听了,大多没当回事,只有王仁心里微微一动,不过还是继续喝酒。

正说着,只见赖家与林家的子弟从外头走进来,开口说道:“爷们儿可真会找乐子呀!” 众人连忙站起身来,说道:“老大、老三,你们怎么这时候才来?可让我们好等!” 那两人解释道:“今早听闻一个谣言,说咱们家又出了事,心里一着急,赶忙到府里打听,好在不是咱们家的事儿。” 众人问:“不是咱家的事儿不就得了,那为啥不马上过来?” 那两人接着说:“虽说不是咱家的事儿,可也有点关联。你们知道是谁吗?是贾雨村老爷。我们今儿进府,瞧见他戴着锁子,说是要被押到三法司衙门审问呢。我们见他平日里常来咱们家走动,担心会牵连到咱们,就跟着去打听了一番。” 贾芸夸赞道:“到底是老大想得周到,确实该打听打听。你们先坐下喝杯酒,慢慢说。” 两人推辞一番后,便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说道:“这位雨村老爷,人挺有能耐,也善于钻营,官做得不小,就是太贪财了,被人参了几款,说他勒索下属。如今的万岁爷最为圣明仁慈,最听不得一个‘贪’字,要是因为贪污糟践了百姓,或是仗势欺人,皇上可是极为生气的,所以下旨将他拿问。要是真查出来有罪,只怕他担待不起。要是没这回事,那参他的人也不好收场。如今可真是个好时候,只要有造化,做个官儿就很不错。” 众人说道:“你哥哥就挺有造化的,现在做着知县,还不好吗?” 赖家的那位说道:“我哥哥虽说做了知县,可他的行事作风,我看也未必能保得住。” 众人好奇问道:“是手脚不干净吗?” 赖家的那位点了点头,接着举起酒杯喝酒。众人又问:“府里还听到什么别的新闻吗?” 两人回答:“别的事儿倒没有,只听说海疆的贼寇抓了不少,也押到法司衙门审问了。还审出好些贼寇藏在城里,专门打听消息,瞅准机会就抢劫百姓。如今听说朝廷里的老爷们,个个能文能武,尽心尽力报效朝廷,所到之处,贼寇早就被消灭干净了。” 众人又问:“你们听说藏在城里的贼寇,有没有审出咱们家之前失窃的案子?” 两人说:“倒没听说。好像有人说,有个内地的人在城里犯了事,抢了一个女人,打算下海。那女人不肯,就被贼寇杀了。贼寇正要出关的时候,被官兵抓住,就在抓捕的地方正法了。” 众人猜测道:“咱们栊翠庵的妙玉不是被人抢走了吗?该不会就是这个事儿吧?” 贾环笃定地说:“肯定是她!” 众人疑惑问道:“你怎么知道?” 贾环抱怨道:“妙玉那家伙,最招人讨厌了。她整天装模作样,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的。我要是见了她,她从来都不正眼瞧我一下。要是真的是她,我才高兴呢!” 众人说:“被抢的人多了去了,哪能就一定是她。” 贾芸说道:“也有点消息。前几天有人说,她庵里的道婆做梦,梦到妙玉被人杀了。” 众人笑着说:“梦话可当不得真。” 邢大舅催促道:“管它是梦不是梦,咱们赶紧吃饭吧。今夜可得大赌一场。” 众人都表示赞同,于是吃完饭后,便开始大肆赌博起来。

一直赌到三更天,突然听到府里传来一阵喧闹声,说是四姑娘和珍大奶奶拌嘴,一气之下把头发都绞掉了,还跑到邢夫人和王夫人那里磕头,说要求她们答应自己出家做尼姑,给她找个地方修行。要是不答应,她就死在跟前。邢夫人和王夫人没了主意,赶忙让人去请蔷大爷和芸二爷进去。贾芸一听,就知道是之前看家的时候,惜春起了出家的念头,想来这次是劝不住了,便和贾蔷商量道:“太太叫我们进去,可我们做不了主。况且这事儿也不好做主,只能去劝劝。要是劝不住,也只能由着她们了。咱们商量着写封信给琏二叔,这样就能撇清咱们的干系了。” 两人商量好主意后,进去见了邢夫人和王夫人,假意劝说了一番。无奈惜春心意已决,非要出家不可,甚至表示不放出她去也没关系,只求能有一两间清净屋子,让她诵经拜佛。尤氏见贾芸和贾蔷不肯做主,又怕惜春寻短见,便硬着头皮自己做主,说道:“这事儿干脆我来担着吧。就说我这个做嫂子的容不下小姑子,把她逼得出家了,也就算了。要是说让她到外头去,那绝对不行。要是留在家里,太太们都在这儿,就当是我的主意吧。让蔷哥儿写封信给你珍大爷和琏二叔就是了。” 贾蔷等人答应了下来。至于邢夫人和王夫人是否同意,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