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

古典白话合集 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0:27:59 来源:书海阁

燕山此时瑞烟笼罩,东南方雷声阵阵,仿佛在助力清晨的微风。霹雳声响,惊破了蝴蝶般的美梦,电光影里,尘世也变得迷蒙。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岐山基业由此开启,众多贤才名将崭露头角,应和着未来的兴盛。这是前世便注定的,那些如龙虎般的将领,将在兴周灭纣的大业中建立奇功。

话说众官员见商容撞死,纣王又大发雷霆,大家都吓得不敢言语。这时,大夫赵启见商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竟死于非命,死后还被下令抛尸荒野,心中实在愤慨难平。他不禁瞪大双眼,扬起眉毛,再也忍耐不住,走出班列,大声喊道:“臣赵启不敢辜负先王的嘱托,今日在殿前以死报国,能与商丞相同游地下,也心满意足了!” 他指着纣王的御驾说道:“无道昏君!你逼死首相,斥退忠良,让诸侯们大失所望;宠溺妲己,听信谗佞,致使社稷摇摇欲坠。我现在就来一一数落你这昏君积累的恶行。皇后被冤枉,惨遭酷刑而死,你却自立妲己为正宫。你还追杀太子,让他不知所踪,使得国家没了根基,不久之后必将沦为废墟。昏君啊昏君!你不讲道义,诛杀妻子;没有慈爱,杀害儿子;不行正道,治理国家;不讲仁德,杀害大臣;不辨是非,亲近奸佞;行为不正,贪恋酒色;没有智慧,破坏三纲;不知廉耻,败坏五常。昏君!这人伦道德,你是一样都没有。你枉为人君,白白坐在这帝位上,有辱成汤的名声,就算死了也死有余辜!”

纣王听了,勃然大怒,咬牙切齿,拍案大骂:“你这匹夫!竟敢侮辱君主!” 随即传旨:“把这个逆贼速速抓去施以炮烙之刑!” 赵启说:“我死不足惜,只是要把忠孝留在人间。哪像你这昏君,断送江山,留下千古骂名!” 纣王气得火冒三丈,两边的人立刻把炮烙之刑的铜柱烧得通红,剥去赵启的冠冕,用铁索把他绑在铜柱上。只见赵启被烙得筋骨折断,皮肤烧焦,骨头化为灰烬,一股浓烟在九间殿弥漫开来,臭气熏天,众官员都吓得紧闭嘴巴,心中悲痛万分。纣王看到如此惨刑,心里的怒火才稍稍平息,传旨起驾回宫。有诗为证:

“炮烙当廷设,人威乘势热;四肢未炮时,一炬先摧烈。须臾化骨筋,顷刻成膏血;要知纣山河,随此烟烬灭。”

九间殿上又一次施行炮烙大臣的酷刑,百官们吓得魂飞魄散,暂且不表。且说纣王回宫后,妲己前来迎接,纣王拉着妲己的手,两人并排坐在龙墩之上。纣王说:“今日商容撞死,赵启被炮烙,朕被这两个匹夫骂得不堪入耳。用了这样的惨刑,百官们竟然还不怕,看来还得再想办法整治这些倔强之徒。” 妲己回答说:“让臣妾再想想办法。” 纣王说:“美人现在大位已定,朝内百官也不敢再谏阻。朕现在担心的是东伯侯姜桓楚,他要是知道女儿惨死,必定会领兵反叛,带领诸侯杀到朝歌来。闻仲此时还在北海征战未回,这可如何是好?” 妲己说:“臣妾只是个女流之辈,见识有限,希望陛下赶紧召费仲来商议,他必定有奇谋,能安定天下。” 纣王说:“爱妻所言极是。” 随即传旨召费仲进宫。

不一会儿,费仲来到宫中拜见纣王。纣王说:“姜后已死,朕担心姜桓楚得知后,会领兵造反,东方恐怕不得安宁。爱卿有什么计策,可以平定天下?” 费仲跪地奏道:“姜后已死,殿下也失踪了,商容撞死,赵启被炮烙,文武百官都有怨言。只怕宫里传出消息,引发姜桓楚兴兵,必然会生出祸乱。陛下不如暗中传下四道旨意,把四镇大诸侯骗进都城,将他们斩首示众,斩草除根。那八百镇诸侯得知这四位大臣已死,就如同蛟龙失去了龙头,猛虎没了牙齿,绝对不敢再猖獗,天下就能得以安宁。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纣王听了,十分高兴:“爱卿真是盖世奇才!竟有如此安邦之策,不愧是苏皇后推荐的人。”

费仲退出宫中,纣王便暗中发出四道诏旨,点了四员使命官,分别前往四方。这诏旨是要召姜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暂且不表。且说其中一员使命官,径直朝着西岐而来。一路上风尘仆仆,路边芳草萋萋,他穿过州府,路过村庄,住过旅店。真可谓是清晨踏上繁华的道路,傍晚又奔波在红尘之中。

没过几天,他过了西岐山,走了七十里,进入了都城。使命官看着城内的景象,只见百姓富足,物产丰富,市井之间一片安宁祥和。人们做买卖时,和颜悦色,来往的行人也都懂得谦让,尊卑有序。使命官感叹道:“早就听说姬伯仁德,如今看来,这里果然风景和谐,真如同尧舜在世的时代啊。”

使命官来到金亭馆驿,下马休息。第二天,西伯侯姬昌设殿召集文武官员,一起探讨治国安民的道理。端门官前来报告:“圣旨到。” 姬伯带领文武官员,迎接天子的旨意。使命官来到殿上,众人跪地,听他宣读圣旨:诏曰:“北海地区贼寇猖獗,肆意逞凶顽,百姓生灵涂炭,文武官员都不知所措,朕十分忧心。朝廷内缺乏得力的辅弼之臣,对外又欠缺协调和睦,特此诏令你们四位大诸侯前往朝廷,共同协助处理国政,平定祸乱。诏书一到,西伯侯姬昌速速赶赴都城,以慰藉朕的深切关怀,不得拖延,以免朕翘首以盼。等大功告成之日,朕将进爵加封,分封土地,朕一定言而有信,你要谨遵朕的命令,不可懈怠。特下此诏。”

姬昌拜谢诏书完毕,设下筵席款待天使。第二天,他准备好金银和表礼,送给使命官。姬昌说:“天使大人,我们在朝歌会合。” 姬昌收拾妥当,准备启程。使命官告辞离去,暂且不表。

且说姬昌坐在端明殿上,对上大夫散宜生说:“孤此次前去,国内的事务就托付给大夫你,外面的事务托付给南宫适和辛甲。” 随即让人宣伯邑考前来,吩咐道:“昨日天使宣读诏书,我起了一卦,此次前去凶多吉少,即便不危及性命,也会有七年的磨难。你在西岐,一定要守法,不可随意改变国政,一切都要遵循旧章。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君臣之间要相安无事。切不可任由个人的私心行事,只图自己的喜好。但凡有什么作为,一定要和老成持重的人商量谋划。西岐的百姓,没有妻子的,给他们金银让他们娶妻;贫穷却到了婚嫁年龄还未出嫁的女子,给她们金银让她们出嫁;孤苦无依的人,每月按时发放口粮,不要让他们有所欠缺。等孤七年之后,灾祸期满,自然会荣耀归来。你千万不可派人来接我,这是我对你的嘱托,一定要牢记,不可忘记!”

伯邑考听了父亲的话,跪地说道:“父王既然有七年的磨难,儿子应当代父前往,父王不可亲自去。” 姬昌说:“我儿,君子遇到困难,难道不知道回避吗?但天数已定,绝不可逃脱,你这样做只是徒增事端。你们只要专心遵守为父嘱托的这些话,就是大孝,何必如此呢?”

姬昌退到后宫,来见母亲太姜,行过礼后。太姜说:“我儿,为娘给你推演先天数,你有七年的灾难。” 姬昌跪下回答说:“今日天子诏书到来,孩儿也推演了先天数,其中显示有不祥的七年罪过,不过不会丧命。国内国外的事务,我都托付给了文武官员。国政交给了伯邑考,孩儿特地进宫来辞别母亲,明日就要前往朝歌。” 太姜说:“我儿此去,凡事都要斟酌,不可鲁莽行事。” 姬昌说:“孩儿谨遵母亲教诲。” 随即走出内宫,和元配太姬作别。

西伯侯有四位夫人,二十四个妃子,共生了九十九个儿子。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就是姬发,也就是后来的武王天子。周有三位贤母,分别是姬昌的母亲太姜,姬昌的元配太姬,武王的元配太姒。所以说周有三位贤母,她们都是极为贤德的圣母。

姬昌第二天打点好行装,准备前往朝歌,匆匆忙忙地踏上行程,带领着五十名随从。只见满朝文武官员,上大夫散宜生、大将军南宫适、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荣公、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等四贤八俊,还有世子伯邑考、姬发,率领着众多军民人等,来到十里长亭为他饯行,摆下了九龙御席。百官和世子纷纷向姬昌敬酒,姬昌说:“今日与诸位爱卿分别,七年后,我们君臣定会再次相聚。” 姬昌用手指着伯邑考说:“我儿,只要你们兄弟和睦,孤也就没有忧虑了。”

众人喝了几杯酒,姬昌上马,父子、君臣洒泪而别。西伯侯那一天上路,走了七十多里,过了岐山,一路前行。他都是白天赶路,夜晚住宿,就这样走了好多天。有一天,走到了燕山,姬昌在马上对左右随从说:“看看前面有没有村舍或者茂密的树林,可以让我们避雨。马上就要下大雨了。” 跟随的人议论道:“青天朗朗,一丝云彩都没有,赤日当空,光芒四射,这雨从哪里来呢?”

话还没说完,只见刹那间雾气弥漫。姬昌大惊,喊道:“快到茂密的树林里避雨。” 众人刚走进树林,就看到了一场好雨:

云从东南方涌起,雾在西北方升腾。一时间,狂风带着阵阵冷气袭来,不一会儿,雨气就扑面而来。刚开始时,雨丝细细的,后来就变得密密麻麻。这雨滋润着庄稼,花枝上像挂着晶莹剔透的玉玲珑;肥沃着土地,草梢尖上好似滴着珍珠串。这雨仿佛要推倒锦江,让四海之花凋零,又像要扳倒天河,让天河之水倾泻而下。

话说文王前往茂密树林避雨,刚一到,就见大雨如注,仿佛天河决堤,倾盆而下。这场雨持续了半个时辰,文王叮嘱众人:“小心些,雷就要来了!” 随从们纷纷回应:“老爷吩咐了,雷要来,大家小心!” 话还没说完,只听一声巨响,霹雳交加,震动了山河天地,好似能崩倒华岳高山一般。众人吓得惊慌失措,赶忙紧紧挤在一起。不一会儿,云开雨停,阳光重新洒下,众人这才走出树林。文王骑在马上,浑身湿透,不禁感叹道:“云过之处将星现,左右随我去找寻将星!” 众人听了,心里暗笑,嘴上却不敢违抗命令,只能四下寻觅。正找着,忽然听到古墓旁传来小孩的哭泣声。众人上前一看,果真是个孩子。有人说:“这古墓怎么会有孩子?定有古怪,说不定就是将星,把这孩子抱去献给千岁,如何?” 众人便将孩子抱来交给文王。

文王见这孩子生得可爱,面色如同桃花般粉嫩,眼睛明亮有神,心中十分欢喜。他心想:“我本应得百子,如今只有九十九个,此时得此儿,正好凑成百子之数,真是美事一桩。” 于是吩咐左右:“将这孩子送到前面村子抚养,等我七年后回来,再带回西岐。” 这孩子日后福分可不浅。

文王继续纵马前行,翻山越岭,穿过燕山。往日一天也就走上一二十里,这天,只见一位道人迎面走来。这道人风姿清秀,相貌奇特,身着宽袍大袖,浑身透着道家的超凡脱俗之气,仿佛能飘然而去。道人走到马前,双手合十行礼:“君侯,贫道有礼了。”

文王急忙下马回礼,说道:“是我姬昌失礼了!请问道长为何到此?来自哪座名山?哪个洞府?今日见我,有何指教?愿闻其详。” 道人回答:“贫道是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云中子。方才雷鸣,将星出现,贫道不辞千里赶来寻访将星。今日得见君侯,实乃贫道之幸。”

文王听罢,让左右将孩子抱给道人。道人接过孩子,说道:“将星,你终于出现了。” 云中子又对文王说:“贤侯,贫道想将此儿带上终南山,收为徒弟,等贤侯归来之日,再将他奉还,不知贤侯意下如何?” 文王说:“带去无妨,日后定会再相见,以何为凭证呢?” 道人说:“闪电过后他现身,日后重逢就以雷震为名吧。” 文王说:“领教了,道长请便。” 云中子抱着孩子,也就是日后的雷震子,回终南山去了。若要再相会,要等七年后西伯侯有难,雷震子下山之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文王一路无话,顺利通过五关,经过渑池县,渡过黄河,越过孟津,直奔朝歌,来到金亭馆驿。此时,馆驿里已经到了三位诸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三位诸侯正在驿中饮酒,左右来报:“西伯侯到了。” 三人赶忙出门迎接。姜桓楚问道:“姬贤伯,为何来迟?” 文王说:“路途遥远,所以来晚了,得罪了!” 四人相互行礼后,又添了一桌酒席,一同畅饮。

酒过几巡,文王问道:“三位贤侯,天子有何事如此紧急,召我们四人前来?我想都城内有武成王黄飞虎,他是天子的栋梁之才,治国有方;亚相比干能调和各方,治理百姓也有良策,还有何事要宣诏我们呢?”

四人正喝得半醉,南伯侯鄂崇禹平日里就知道崇侯虎善于钻营,结交费仲、尤浑,蛊惑圣心,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从不为国家和百姓着想,只知收受贿赂。此时他酒意上头,想起这些事,便对姜桓楚和文王说:“姜贤伯、姬贤伯,我有一言,想对崇贤伯说。” 崇侯虎笑着回应:“贤伯有何事指教?我定当听从。”

鄂崇禹说:“天下诸侯以我们四人为首,听闻崇贤伯你恶行众多,全无大臣应有的体面。你剥削百姓,中饱私囊,还专门与费仲、尤浑来往。负责督工建造摘星楼时,行事贪婪如狼,心肠凶狠似虎,朝歌城内军民对您敢怒不敢言,千家怨恨,万户含冤。常言道‘三丁抽二’,有钱的花钱买闲在家,没钱的却要承受繁重劳役之苦。你收受私利,苦害万民,还狐假虎威,擅自征伐。‘祸由恶作,福自德生’,你应该从此改过,切不可再这样下去。”

这番话把崇侯虎说得怒目圆睁,火冒三丈,他大声叫道:“鄂崇禹,你说话太狂妄了!我和你同为大臣,你为何在酒席上这般羞辱我?你有什么能耐,敢当面用不实之词污蔑我?” 看官们,崇侯虎仗着费仲、尤浑在朝中为他撑腰,本想在酒席上与鄂崇禹争吵起来。这时,文王指着崇侯虎说:“崇贤伯,鄂贤伯劝你都是良言,你为何如此蛮横?难道我们都在这儿,你还敢殴打鄂贤伯不成?鄂贤伯这番话,也是出于公心,善意相劝。若真有这些事,你就该痛改前非;若没有,也应更加自勉。如此,鄂伯之言,句句都是忠言,如同金石般珍贵。如今你不知自我反省,反倒责怪直言相谏之人,这可不合礼数。”

崇侯虎听了文王的话,不敢动手。没想到鄂崇禹突然抄起一个酒壶,朝着崇侯虎的脸砸了过去。崇侯虎赶忙探身去抓鄂崇禹,却被姜桓楚一把架开。姜桓楚大声喝道:“大臣之间动手,成何体统?崇贤伯,夜深了,你早些歇息吧。” 崇侯虎只得忍气吞声,回去睡觉了。有诗为证:

“馆舍传杯话短长,奸臣设计害忠良;刀兵自此纷纷起,播乱朝歌万姓殃。”且说三位诸侯许久未曾见面,重新摆了一桌酒席,继续畅饮。到了二更时分,驿馆中有个驿卒,看到三位大臣饮酒,不禁摇头叹气:“千岁啊千岁,你们今夜在这里举杯欢庆,只怕明日就要血溅刑场了!” 夜深人静,这话听得十分清楚。文王听得真切,便问:“是谁在说话?叫过来!” 左右侍奉饮酒的人都在两旁,只好一起过来,齐齐跪地。

西伯侯问道:“方才是谁说‘今夜传杯欢会饮,明日鲜红染市曹’?” 众人回答:“我们没说这话。” 姜桓楚和鄂崇禹也表示没听到。西伯侯说:“我听得句句分明,怎会没说?叫家将进来,把说话的人拉出去斩了。” 驿卒们一听,谁也不愿替死,只好把说话的人指了出来,众人齐声说:“千岁爷,不关我们的事,是姚福亲口说的。”

姬昌听了,说:“且慢!” 众人起身退下。姬昌把姚福叫过来,问道:“你为何说出这样的话?如实说来有赏,若有半句假话,定治你罪。” 姚福说:“‘是非只为多开口’,千岁爷在上,这是机密之事。我是使命官家的下人,因姜皇后冤死在西宫,二位殿下被大风刮走,天子听信妲己娘娘的话,暗中传下圣旨,宣四位大臣明日早朝,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斩首示众。小人心有不忍,才不小心说出这话。”

姜桓楚听了,急忙问道:“姜娘娘为何会冤死在西宫?” 姚福话已出口,收不回来了,只好一五一十地诉说:“纣王无道,杀子诛妻,自立妲己为正宫。” 详细地说了一遍。姜皇后是桓楚的女儿,听到女儿惨死,他心如刀绞,仿佛油煎一般,大叫一声,昏倒在地。文王让人把他扶起,桓楚痛哭道:“我女儿被剜目,双手遭受炮烙之刑,从古至今,哪有这样的事?”

西伯侯劝道:“皇后受冤,殿下失踪,人死不能复生。今夜我们各自写好奏章,明日早朝面见君主,犯颜直谏,定要分清是非黑白,匡正人伦。” 桓楚哭着说:“姜门不幸,怎敢劳烦各位贤伯上书?我姜桓楚独自面君,辩明冤枉。” 文王说:“贤伯另写一本,我们三人也各写奏章。” 姜桓楚泪流满面,一夜都在写奏章,暂且不表。

且说费仲得知四位大臣住在馆驿,这奸臣便悄悄进入偏殿,对纣王说:“四路诸侯都到了。” 纣王十分高兴。他知道明日四位诸侯定会呈上奏章极力劝谏,便对纣王说:“陛下,明日只要四位诸侯上奏章,陛下不必看,不分是非,直接传旨将他们拉到午门斩首,这是上策。” 纣王说:“爱卿所言极是。” 费仲告辞纣王,回到家中。一夜过去。

第二天,早朝升殿,两班文武大臣齐聚。午门官启奏:“四镇诸侯等候圣旨。” 纣王说:“宣他们进来。” 只见四位诸侯接到诏令,立刻来到殿前。东伯侯姜桓楚等人高举牙笏,行礼称臣完毕,姜桓楚呈上本章,亚相比干接过。

纣王问:“姜桓楚,你可知罪?” 桓楚上奏道:“臣镇守东鲁,使边境安宁,奉公守法,尽到了臣子的本分,有何罪可言?陛下听信谗言,宠爱美色,不顾原配皇后,对其施以惨刑,还诛杀儿子,灭绝人伦,自绝宗嗣。又轻信妖妃的阴谋妒忌,听从佞臣的话,用炮烙之刑残害忠良。臣深受先王重恩,今日见到陛下,不避斧钺之诛,直言上奏,实在是陛下有负于臣,臣对陛下并无亏欠。希望陛下怜悯,辨明冤枉,如此,生者幸甚,死者幸甚。”

纣王大怒,骂道:“老逆贼,指使女儿弑君,妄图篡位,罪恶如山,如今还强词夺理,企图逃脱罪责。命武士将他拉到午门,碎尸万段,以正国法。” 金瓜武士上前,剥去姜桓楚的冠服,用绳索将他捆绑起来。姜桓楚骂不绝口,却不由分说,被推出了午门。

这时,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出班启奏:“陛下,臣等都有奏章,姜桓楚一心为国,并无谋篡之意,希望陛下明察。” 纣王一心要杀四镇诸侯,将姬昌等人的奏章放在龙案上。不知姬昌等人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