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一回 里城囚西伯侯

古典白话合集 第十一回 里城囚西伯侯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0:27:59 来源:书海阁

有道是君主暴虐、臣子奸佞,国事便会陷入混乱,哪能随意泄露天机?若不是朝堂之上有忠心直谏的臣子,恐怕早已是满街血肉横飞的惨状。姬昌在羑里的七年,受到教化,伏羲八卦得以阐发精微。从来世运都归向圣明之主,终会迎来岐山之上阳光正盛、光辉照耀的那一天。

话说西伯侯姬昌等人,眼见天子连姜桓楚的奏章看都不看,就平白无故地将姜桓楚拉到午门,要将其碎尸万段,心中大惊。他们深知天子无道,于是三人俯身跪地,向天子称臣奏道:“君主是臣子的首脑,臣子是君主的得力助手。陛下不看我等奏章,就诛杀大臣,这可称得上是虐待臣子。如此一来,文武百官怎能心服?君臣之间的道义也就此断绝了!恳请陛下垂听我等谏言。”

亚相比干将西伯侯等人的奏章展开,纣王无奈,只得看了起来。奏章上写道:

“具疏臣鄂崇禹、姬昌、崇侯虎等,奏为正国正法,退奸除佞,洗明沉冤,以匡不替,复立三纲,内狐媚事;臣等听闻,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务必勤勉于切实的政务,不热衷于修建亭台楼阁、池塘湖泊,亲近贤能,远离奸佞,不沉迷于游猎,不沉溺于美酒,不荒淫于女色,只一心敬修天命,因此国家的六府之事、三事之功都能妥善治理。所以尧舜无需走下台阶,垂衣拱手,天下便太平无事,万民安居乐业。如今陛下继承大统以来,未曾听闻有什么美政,每日懈怠荒废政务,听信谗言,疏远贤能,沉迷酒色。姜后贤良且知礼,并无失德之处,竟惨遭酷刑;妲己污秽宫廷,反而被宠信,位居高位。屈斩太师,致使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失职。轻易残害大臣,废弃国家的股肱之臣。制造炮烙之刑,堵塞忠谏之口,杀害幼子,灭绝慈爱之心。臣等恳请陛下贬黜费仲、尤浑,只亲近君子;斩杀妲己,整肃宫廷,如此或许能挽回天心,使天下安定。不然的话,臣等真不知国家会走向何方。臣等不避斧钺之诛,冒死进言,恳请陛下恩准,接纳臣等的直言劝谏,速速施行,那便是天下的万幸!万民的万幸!臣等不胜战栗,等待陛下的命令,谨具疏上奏。”

纣王看完,勃然大怒,扯碎表章,拍案大喊:“把这些逆臣斩首,回来复命!” 武士们一拥而上,将三位大臣绑出午门。纣王命令鲁雄监斩,紧接着下达了行刑的旨意。

这时,左班中中大夫费仲、尤浑出班,俯身跪地奏道:“臣有简短奏章,冒昧进言,打扰陛下听闻。” 纣王问:“有什么奏章?” 二人回答:“臣启奏陛下!这四位大臣有罪,冒犯了陛下的威严,罪不可赦。但姜桓楚有弑君的恶行,鄂崇禹有叱责君主的过错,姬昌巧言令色侮辱君主,崇侯虎则随众人诽谤。依臣之见,崇侯虎向来心怀忠直,为报效国家尽心尽力。在建造摘星楼时,他披肝沥胆,修建寿仙宫时,日夜操劳,为公家竭尽全力,毫无过错。崇侯虎不过是随声附和,并非出自本心。若不区分是非黑白,玉石俱焚,那有功之人与无功之人就没有区别了,人心必然不服。希望陛下赦免崇侯虎这微不足道的性命,让他日后将功赎罪,弥补今日之过。”

纣王见费、尤二位大臣劝谏赦免崇侯虎,要知道费、尤二人可是纣王的宠臣,纣王对他们言听计从,他们说的话纣王都能听进去。纣王便说:“依二位爱卿所言,从前崇侯虎既然对社稷有功,朕自然不会辜负他先前的辛劳。” 于是叫奉御官传旨:“特赦崇侯虎。” 二人谢恩,回到班列。

旨意传出,单单赦免了崇侯虎。殿东头的武成王黄飞虎见状,手持笏板,出班启奏。亚相比干,以及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伯夷、叔齐七人,也一同出班,俯身跪地。比干奏道:“臣启奏陛下!大臣乃是天子的得力助手。姜桓楚威镇东鲁,屡立战功,要说他弑君,却没有一点证据,怎能施加如此重刑?何况姬昌忠心不二,一心为国为民,实在是国家的福臣。他的道德与天地相合,品德可与阴阳相配,仁爱能结交诸侯,道义能施于文武百官,以礼治理邦国,用智慧收服反叛之人,诚信能让军民信服。他治下纪纲肃静,政事严整,君主仁爱,臣子忠诚,子女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之间和睦友爱,君臣一心。他不轻易发动战争,不行杀伐之事,百姓行路相互让路,夜晚不闭家门,路上遗失东西无人拾取,四方之人都敬仰他,称他为‘西方圣人’。鄂崇禹身负一方重任,日夜为王家操劳,使一方平安无事,他们都是对社稷有功之臣,恳请陛下一并怜悯赦免他们,群臣将不胜感激。”

纣王说:“姜桓楚谋逆,鄂崇禹、姬昌巧言蛊惑人心,肆意诋毁君主,罪在不赦。诸位大臣怎能胡乱保荐他们?” 黄飞虎奏道:“姜桓楚、鄂崇禹都是声名显赫的大臣,向来没有过错。姬昌乃是有良心的君子,擅长推演先天之数,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如今一旦无罪而死,如何能让天下臣民心服?况且三路诸侯,都拥有数十万带甲之士,精兵猛将众多,不可小觑。倘若他们的臣民认为自己的君主死得冤枉,又怎能忍心看着君主遭受这般无辜之祸?倘若他们心生反叛之意,恐怕会引发战乱,四方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况且闻太师正在远征北海,如今国内又起祸端,国家的命运怎能安稳?希望陛下怜悯赦免他们,那便是国家的万幸。”纣王听了奏言,又见七位大臣极力劝谏,便说:“姬昌,朕也向来听闻他忠良,但他不该随声附和。本应重罚,看在诸位爱卿的份上,就赦免他。但恐怕他日归国后会生变故,到时候诸位爱卿可脱不了干系。姜桓楚、鄂崇禹谋逆,不可赦免,速速执行刑罚。诸位爱卿不要再上奏了。” 旨意传出,赦免了姬昌。

天子命令奉御官速速催促行刑,要将姜桓楚、鄂崇禹依国法处置。这时,左班中有上大夫胶鬲、杨任等六位大臣,上前行礼称臣,说道:“臣等有奏章,可使天下安定。” 纣王问:“你们又有什么奏章?” 杨任奏道:“四位大臣有罪,陛下赦免姬昌,这是七位王爷为了国家、为了贤能之士。况且姜桓楚、鄂崇禹都是臣子中的首要人物。桓楚身负重任,功劳颇高,向来没有失德之处,说他谋逆,毫无证据,怎能胡乱定罪?鄂崇禹性情刚直不屈,直言劝谏陛下,所言并无虚假。臣听闻:‘君主圣明,臣子便正直。’直言劝谏君主过错的,是忠臣。阿谀奉承君主的,是佞臣。臣等眼见国事艰难,不得不反复上奏。希望陛下怜悯二位大臣并无过错,赦免他们,让他们回到本国,各自治理一方。使君臣能在如尧天般美好的时代里喜乐,百姓能在太平盛世中讴歌。臣民们也会念及陛下宽宏大度,从谏如流,陛下才不会辜负臣子们为国为民的一片本心。臣等不胜感激!”

纣王发怒道:“乱臣造反,恶党巧言惑众,姜桓楚弑君,就算将他碎尸万段也不足以抵偿他的罪过。鄂崇禹诽谤君主,斩首正是他应得的惩罚。众臣强行劝谏,结党欺君,玷污法纪。若再有阻拦行刑、进言的,就与这两个逆臣同罪!” 随即传旨:“速速执行刑罚。”

杨任等人见天子满脸怒色,谁也不敢再说什么。也是这二位大臣命该如此,旨意一下,鄂崇禹被斩首,姜桓楚则被巨钉钉住手足,乱刀剁碎,这便是所谓的醢尸之刑。监斩官鲁雄回旨,纣王起驾回宫。

姬昌拜谢七位殿下,哭着诉说:“姜桓楚无辜惨死,鄂崇禹因忠谏丧命,东南两地,从此将再无安宁之日了。” 众人也都神色凄惨,纷纷落泪,说道:“暂且将二位侯爷收尸,埋葬在浅土之中,等事情平定了,再做打算。” 有诗为证:

“忠告徒劳谏诤名,逆鳞难犯莫轻撄;醢尸桓楚身遭惨,断颈崇禹命已倾。两国君臣空望眼,七年羑里屈孤贞;上天有意倾人国,致使纷纷祸乱生。”

暂且不说两位侯爷的家将在星夜急忙赶回,向两位侯爷的儿子报信。且说纣王第二天登上显庆殿,亚相比干上奏,请求收敛两位大臣的尸身,并放西伯侯姬昌回国。天子批准了这个奏请,比干领旨出了朝堂。

这时,旁边的费仲进谏道:“姬昌表面上忠诚,实际上心怀奸诈。他靠花言巧语迷惑众臣,表面一套,内心一套,终究不是善良之辈。恐怕放姬昌回国后,会联合东鲁的姜文焕、南都的鄂顺,兴兵作乱,搅得天下不得安宁。到那时,军士们将饱受征战之苦,将领们要承受披甲上阵的艰难,百姓惊慌失措,都城动荡不安。这真可谓是纵虎归山、放龙入海,日后必定后悔。” 纣王说:“赦免的诏书已经发布,众臣都已知道,哪有出尔反尔的道理?” 费仲又奏道:“臣有一计,可以除掉姬昌。” 纣王问:“计从何来?” 费仲回答说:“既然赦免了姬昌,他必定会到朝堂拜谢,然后才返回故土,百官也会为姬昌饯行。臣去试探他的虚实,如果姬昌真的一心为国,陛下就赦免他;要是他有欺瞒诳骗之心,就立刻斩了他的头,以绝后患。” 纣王说:“爱卿所言极是。”

且说比干出了朝堂,径直来到馆驿看望西伯侯。左边有人通报,西伯侯出门迎接。两人行过礼后坐下,比干说:“今日我在便殿面见陛下,上奏为收敛两位侯爷的尸身,释放君侯回国。” 西伯侯连忙拜谢道:“老殿下如此厚德,姬昌不知何时才能报答这再造之恩?” 比干走上前,握住西伯侯的手,低声说道:“如今国内已没有纲纪,无缘无故杀害大臣,这绝非吉兆。贤侯明日去朝堂拜谢后,应尽快启程,迟了恐怕奸佞之臣心怀忌恨,再生变故,千万要记住。” 西伯侯欠身谢道:“丞相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如此盛德,我怎敢忘记?”

第二天一大早,西伯侯来到午门,朝着朝堂的方向拜辞谢恩,然后带着家将,径直出了西门。走到十里长亭时,百官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他们都对西伯侯心怀钦敬,武成王黄飞虎、微子、箕子、比干等人都在。西伯侯下了马,黄飞虎和微子上前慰劳道:“今日贤侯归国,我等备了一杯水酒,一来为君侯饯行,二来有几句话想跟君侯说。” 西伯侯说:“愿闻其详。” 微子曰:“虽然天子有负贤侯,但还望贤侯念在先王的恩德,不可失去臣子的气节,不要心生异端,如此我等就深感荣幸,万民也会深感荣幸。” 西伯侯连忙叩头谢道:“我感激天子赦罪之恩,承蒙诸位再生之德,我姬昌就算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天子的恩德,怎敢有其他想法呢?”百官纷纷拿起酒杯为西伯侯饯行,西伯侯酒量很大,能喝上百杯。正所谓 “知己到来言不尽,彼此更觉情谊深厚”,大家一时都舍不得分别。正在欢饮之时,只见费仲、尤浑骑着马赶来,他们也准备了酒席,来给西伯侯饯别。百官一见到费、尤二人,心里就有些不高兴,纷纷找借口离开。

西伯侯谢道:“二位大夫,我有何德何能,劳烦你们远道来饯别?” 费仲说:“听闻贤侯荣归,卑职特地前来饯别,因有事耽搁来迟了,还望恕罪。” 西伯侯是仁德君子,待人真诚,没有一点虚伪之意。见二人如此殷勤,心里很是高兴。然而百官都惧怕这二人,都走散了,只剩下他们三人举杯畅饮。

酒过几巡,费、尤二人说:“拿大杯来。” 二人斟满一大杯酒,敬给西伯侯。西伯侯接过酒,欠身谢道:“多谢二位大德,不知何时才能报答?” 说罢一饮而尽。西伯侯酒量好,不知不觉连喝了好几杯。费仲问道:“请问贤侯,我曾听说贤侯能推演先天数,是否真的准确无误?” 西伯侯回答说:“阴阳之理,自有定数,哪能不准?但人若能反其道而行之,做善事、趋吉避凶,也能逃脱定数。”

费仲又问:“那对于当今天子的未来,不知可否预先知晓?” 此时西伯侯已喝得半醉,忘了这二人的来意。一听到问天子的吉凶,便皱起眉头,叹息道:“国家的气数已经黯淡,恐怕只传这一代就要断绝,难以善终。如今天子的所作所为,只会加速国家的衰败。作为臣子,我实在不忍心说啊。” 西伯侯说完,不觉神色凄凉。

费仲又问:“这气数会在哪一年应验?” 西伯侯说:“不过在四七二十八年之间,戊午年中的甲子之时。” 费、尤二人听了,都连连叹息,又给西伯侯敬酒。过了一会儿,二人又问:“我们二人,也请贤侯推演一卦,看看我等的终身运势如何?” 西伯侯本是贤人君子,不懂虚伪,当即在袖中推演一卦,然后沉吟了许久,说:“这卦象十分奇特怪异。”

费、尤二人笑着问:“怎么个奇特怪异法?我们二人的卦象,有什么奇怪之处?” 西伯侯回答说:“人的生死,自有定数。有的是因为痨病、腹胀、膈症等各种杂症而死,有的是死于五刑、水火、上吊、摔跌等意外,这些都是非命而死。但都不像二位大夫的死法,死得蹊跷古怪。” 费、尤二人笑着问:“到底是怎样的死法?死在什么地方?” 西伯侯笑着说:“将来不知是什么缘故,会被雪水浇身,冻在冰里而死。” 后来姜子牙冰冻岐山,捉拿鲁雄时捉住了这二人,将他们在封神台祭旗,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二人听罢,含笑说:“生有时辰,死有地点啊。” 三人又继续畅饮。费、尤二人趁机引诱道:“不知贤侯平日里可曾推演过自己的最终结局如何?” 西伯侯说:“我平日里也曾推演过。” 费仲问:“贤侯的祸福如何?” 西伯侯回答说:“我还能落得个寿终正寝。” 费、尤二人假意祝贺道:“贤侯自然是福寿双全。” 西伯侯谦逊地表示感谢。

三人又喝了几杯,费、尤二人说:“我们在朝中还有事,不敢久留,贤侯前途保重。” 于是各自分别。费、尤二人在马上骂道:“这老东西,自己死到临头了,还说寿终正寝。还说我们会被寒冰冻死,分明是在骂我们,太可恶了。” 正说着,已到了午门下马,到便殿朝见天子。

纣王问:“姬昌有没有说什么?” 二人奏道:“姬昌心怀怨恨,胡言乱语侮辱君主,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纣王大怒道:“这老匹夫,朕赦免他回国,他不但不感恩,反而出言侮辱,太可恶了。他用什么话侮辱朕?” 二人又奏道:“他曾推演卦数,说国家只传这一代就要断绝,延续不过二十八年,还说陛下不能善终。” 纣王怒骂道:“你们没问这老匹夫自己死得怎样?” 费仲说:“臣二人也问了,他说自己能寿终正寝。这姬昌不过是巧言妄语,迷惑众人耳目。如今他的生死都由陛下决定,他还说自己能善终,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就像臣二人让他推演卦数,他说臣二人会冻死在冰中。且不说托陛下的福荫,就算是普通百姓,也没有冻死在冰中的道理。由此可见,这些都是荒唐、虚妄之言,是在蛊惑世人、欺骗百姓,没有比这更过分的了,陛下应速速下令处置。”

纣王说:“传朕的旨意,命晁田赶去把他抓回来,立刻斩首,在都城示众,以惩戒那些妖言惑众之人。” 晁田领了旨意,赶忙追赶而去,暂且不表。

且说西伯侯上了马,自觉酒后失言,急忙让家将赶紧离开此地,以防生变。众人催促马匹,缓缓前行。西伯侯在马上暗自思忖:我推演的卦数中说有七年灾祸,为何如今能平安返回?想必是在此地失言,才惹出是非,必定会招来祸事。正迟疑间,只见一骑快马飞奔而来,到了跟前,原来是晁田。晁田大喊:“西伯侯,天子有旨,请你回去。” 西伯侯回答说:“晁将军,我已经知道了。”西伯侯对众家将说:“我如今灾祸难逃,你们速速回去。我七年后自然会平安归国。告诉伯邑考,要对上顺从母亲的命令,对下与弟兄和睦相处,不可更改西岐的规矩。我再没有其他要说的了,你们走吧。” 众人含泪返回西岐。西伯侯便同晁田回朝歌去了。有诗为证:

“十里长亭饯酒酣,只因直语欠委婉;若非天数羁羑里,焉得姬侯继伏羲?”

话说西伯侯姬昌和晁田一同前往午门,报马立刻飞奔去给黄飞虎报信。黄飞虎听闻后大为震惊,心中暗自沉思,西伯侯为何去而复返?莫非是费仲、尤浑这两个奸佞小人设计陷害他?于是赶忙命令周纪,快去邀请各位老殿下速速赶到午门。周纪领命去请人,黄飞虎则跨上坐骑,急忙朝着午门赶去。等他赶到时,西伯侯已经在午门等候圣旨了。

黄飞虎连忙问道:“贤侯为何去而复返呢?” 西伯侯说:“圣上召我回去,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且说晁田回宫复命,纣王大声下令:“快把姬昌召来!” 西伯侯来到丹墀之下,俯身跪地奏道:“承蒙圣上开恩,释放臣回国,如今又将臣召回,臣实在不知圣上是何用意?” 纣王大骂道:“你这老匹夫!我放你回国,你不思报效君恩,反而出言侮辱天子,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西伯侯奏道:“臣虽然愚笨,但上知道有天,下知道有地,中间知道有君主,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也牢记师长的教诲。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臣时刻不敢忘记,怎敢侮辱陛下,自寻死路呢?”

纣王愤怒地说:“你还在这里巧言狡辩!你推演什么先天数,侮辱朕的尊严,罪不可赦。” 西伯侯说:“先天数是神农伏羲推演而成的八卦,用以判定人事的吉凶祸福,并非臣故意捏造。臣不过是依据卦数而言,怎敢妄议是非呢?” 纣王说:“你且推演一下朕的命运,看看天下的局势如何?” 西伯侯说:“之前推演的结果并不吉利,所以我才对费仲、尤浑二位大夫说,当下并不吉利,并未曾妄议什么是非,臣怎敢随意议论呢?”

纣王站起身来,大声喊道:“你说朕不能善终,却自夸能寿终正寝,这不是忤逆君主又是什么?这分明是妖言惑众,日后必定会引发祸乱。朕今天就让你看看,你的先天数不准,你也不能善终。” 于是传旨:“把姬昌拉到午门,以正国法。”

左右的人正要上前动手,只听殿外有人大声呼喊:“陛下!姬昌不能斩!臣等有谏章上奏。” 纣王急忙看去,只见黄飞虎、微子等七位大臣走进殿内,俯身跪地奏道:“陛下!上天赦免姬昌回国,臣民们对陛下的恩德敬仰如山。况且这先天数,是伏羲先圣所推演,并非姬昌捏造。如果不准,他也是依据卦数推算;如果真的准确,那他也是直言的君子,而不是狡诈的小人,陛下应当赦免他的小过错。”

纣王说:“他施展自己的妖术,用不堪的言语诽谤君主,怎能赦免他无罪呢?” 比干奏道:“臣等并非为了他个人,实在是为了国家。如今陛下斩杀姬昌事小,社稷的安危才是大事。姬昌向来名声良好,受到诸侯的敬仰,军民的钦佩。而且他的先天数是依据道理直接推算,并非刻意捏造。如果圣上不信,可以命姬昌推演当下的吉凶。如果准确,就赦免他的性命;如果不准,再以捏造妖言的罪名治他的罪。”

纣王见大臣们极力劝谏,只得准奏,命令西伯侯推演当下的吉凶。西伯侯取出金钱,摆弄一番后,大惊道:“陛下,明日太庙将会发生火灾,要赶紧把宗社的神主请开,否则恐怕会毁掉社稷的根本。” 纣王问:“卦数推演的是明天,会在什么时候应验呢?” 姬昌说:“应该在午时。” 纣王说:“既然如此,暂且把姬昌关进监狱,等明天验证。”

众官员走出午门,西伯侯感谢七位殿下。黄飞虎说:“贤侯明天处境危险,一定要提前想好应对之策。” 西伯侯说:“且看天数如何安排吧。” 众官员散去,暂且不表。

且说纣王对费仲说:“姬昌说明天太庙有火灾,如果真的应验了,该怎么办?” 尤浑奏道:“传旨让看守太庙的宫官仔细防范,也不必焚香,那火又从哪里来呢?” 纣王说:“这话很有道理。” 天子回宫,费仲、尤浑二人也离开了朝堂,暂且不表。

且说第二天,武成王黄飞虎约了七位殿下,都在王府等候午时太庙火灾之事,还命令阴阳官随时报告时刻。阴阳官禀报:“禀告各位老爷!正好到午时了。” 众官员没看到太庙起火,正在惊慌之时,只听半空中一声霹雳,山河震动,接着阴阳官前来报告:“禀告各位老爷,太庙起火了。” 比干叹息道:“太庙发生灾异,成汤的天下恐怕不久了。” 众人一起走出王府看火,只见这场火十分猛烈:

这火原本生于石内,威力巨大,气势雄浑。它处于离地东南的方位,力量能在丹砂九鼎中流转。这火是燧人氏出世时,通过刻木钻金、扭转乾坤而出现的。在八卦之中,只有它最具威力,在五行当中,它最为无情。早晨生于东南,照亮万物;傍晚落在西北,让天地陷入混沌。火起之时,如闪电般噼里啪啦飞腾而起;烟冒之际,黑沉沉地遮天蔽日。看那火势高低,似有百万雷声轰鸣;听那声响远近,如发出三千火炮。黑烟铺满大地,瞬间有万道金蛇游走;红焰冲向天空,刹那间有千团火块飞舞。狂风助力,金门珠户转眼间化为乌有;恶火袭来,碧瓦雕檐眨眼间被烧毁。火起千条焰,星洒满天红;都城齐呐喊,轰动万民惊。推演先天数不可随意猜测,成汤的宗庙如今都化作了灰烬;老天早已定下兴衰之事,算计也是徒劳,不由人随意谋划。话说纣王正在龙德殿与文武百官商议事情,只见奉御官前来奏报,果然在午时太庙起火了。这可把纣王吓得魂飞魄散,费仲、尤浑这两个奸臣更是肝胆俱裂,心想西伯侯真是圣人啊。纣王说:“姬昌的卦数如今果然应验了,大夫们有什么办法应对呢?” 费仲、尤浑二人奏道:“虽然姬昌的卦数偶然应验,也是恰逢其时,怎能立刻赦免他回国呢?陛下,恐怕众大臣会有所谏阻,若要赦免姬昌,须得如此这般,这样天下才能安定,那些权臣也不足为虑,这可是四海百姓的福气啊。” 纣王说:“爱卿所言极是。”

话还没说完,微子、比干、黄飞虎等人前来朝见。比干奏道:“今日太庙火灾,姬昌的卦数果然应验了,希望陛下赦免姬昌直言的罪过。” 纣王说:“姬昌的卦数确实应验了,赦免他的死罪,但不能让他回国,暂且把他囚禁在羑里,等以后国事安宁了,再准许他回国。” 比干等人谢恩而出,都来到午门。

比干对姬昌说:“为了贤侯,我特意奏请天子,天子准奏,赦免了你的死罪,但不能让你回国,要在羑里暂居一段时间。贤侯暂且忍耐,等天子回心转意,自然能荣耀回归故土。” 姬昌叩头谢道:“今日天子让我囚禁在羑里,这也是浩荡的恩情,我怎敢违抗呢?” 黄飞虎又说:“贤侯不过是暂居一段时间,我等一有机会,自然会为贤侯想办法挽回,绝不会让贤侯长久地被困在这里。”

西伯侯谢过众人,便在午门朝着皇宫的方向叩谢皇恩,然后跟着押送官前往羑里。羑里的军民父老们牵着羊、挑着酒,在道路两旁跪地迎接。父老们说:“羑里如今能迎来圣人,真是万物都增添了光彩。” 欢呼声和鼓乐声响彻天地,迎接西伯侯进城。押送官感叹道:“圣人心胸如同日月,普照四方。今日看到百姓迎接西伯侯,就知道他是无罪的。”

姬昌进入府宅后,押送官返回都城复命,暂且不表。且说西伯侯一到羑里,就大力推行教化,军民安居乐业。他闲居无事,便反复钻研伏羲八卦,将其演变成六十四卦,其中又分三百八十四爻象。他安守本分,毫无怨恨君主之心。后人有诗称赞道:

“七载艰难羑里城,卦爻一一变分明;玄机参透先天秘,万古留传大圣名。”

话说纣王囚禁大臣,毫无顾忌。一天,有消息报到元戎府,黄飞虎看了战报,得知东伯侯姜文焕造反,率领四十万人马,攻打游魂关;南伯侯鄂顺也造反了,带领二十万人马,攻打三山关,天下已经有四百镇诸侯造反。黄飞虎叹息道:“两镇起兵,天下大乱,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安稳日子呢?” 他急忙发出令箭,命令将士们严守关隘,暂且不表。

且说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因为神仙们一千五百年会犯杀戒,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天下必将大乱一场,然后才能重新安定。一则姜子牙该斩将封神,成汤的天下该灭亡,周室即将兴起,所以在玉虚宫讲授道教。太乙真人闲坐在洞中,忽然听到昆仑山玉虚宫的白鹤童子手持玉札来到山上。太乙真人接过玉札,朝着玉虚宫拜了拜,白鹤童子说:“姜子牙不久就要下山了,请师叔把灵珠子送下山去。” 太乙真人说:“我已经知道了。” 白鹤童子回去了,暂且不表。太乙真人要送一位仙童下山。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