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四回 哪吒现莲花化身

古典白话合集 第十四回 哪吒现莲花化身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0:27:59 来源:书海阁

仙家的法力神奇莫测,拥有起死回生的奇妙方法。一粒神奇的丹砂,能成为归还性命的宝物;几根荷叶,便可熬成续魂的汤药。想要超凡脱俗,不必依靠尘世的凡骨;要想修炼成圣,须寻觅那神奇的返魂香。从此,哪吒将开启辅佐圣主、开疆拓土的征程,为岐周的大业贡献力量。

且说金霞童儿走进洞,向太乙真人禀报:“师兄的魂魄飘飘悠悠,没有定所,随风飘荡,不知是何缘故。” 太乙真人一听,心中早已明白,赶忙走出洞来,对哪吒说道:“此地并非你安身立命之处。你回到陈塘关,给你母亲托一个梦,告诉她在离关四十里的地方,有一座翠屏山,山上有一片空地,让你母亲在那里为你建造一座哪吒行宫。你若能享受三年香火,便可再次投身人间,辅佐真正的明主。你要赶紧去,切莫耽搁!”

哪吒领命,离开乾元山,朝着陈塘关奔去。此时正值三更时分,哪吒来到母亲的香房,轻声呼唤:“母亲,孩儿是哪吒。如今孩儿魂魄无处栖息,希望母亲念及孩儿死得凄惨。离此地四十里的翠屏山,求母亲为孩儿建一座行宫,让我能接受些香火,这样我便好去天界托生。孩儿感激母亲的慈爱,此恩此德比天高比海深。”

殷夫人从梦中惊醒,大哭起来。李靖问道:“夫人,你为何哭得如此伤心?” 殷夫人便将梦中之事详细地告诉了李靖。李靖听后,勃然大怒:“你还为他哭?他给我们带来的灾祸还不够吗?常言道:‘梦随心意生。’只因你心里一直想着他,才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梦,不必再为此疑惑了。” 殷夫人听了,没有再说话。

到了第二天,哪吒又来托梦,第三天依旧如此。只要殷夫人一闭上眼睛,哪吒就出现在她面前。不知不觉,五七日后,由于哪吒生前性格勇猛,死后魂魄依然骁勇,他便对母亲说道:“我求了你好些日子,你却全然不顾孩儿死得有多苦,不肯为我建造这座行宫。若你再这样,我便要让你六宅不得安宁。”

殷夫人醒来后,不敢把这件事告诉李靖,而是暗中派了心腹之人,拿了些银两,前往翠屏山破土动工,建造行宫。他们塑造了一座哪吒神像,短短十日便大功告成。

哪吒在翠屏山显圣,无论人们如何祈求,都能灵验。因此,庙宇修建得宏伟壮观,十分齐整。只见:

行宫的八字粉墙豁然敞开,珠玉装饰的大门和铜环分列左右。碧瓦雕檐下有三尺宽的流水,几株桧柏环绕着两层高台。神橱中的宝座用金粉装饰而成,龙凤图案的幢幡色彩祥瑞。帐幔高悬,宛如天空中的半月,面目狰狞的鬼判立在尘埃之中。沉香和檀香的烟雾缭绕,每日都有众多人前来祭祀。

哪吒在翠屏山显圣后,四方远近的居民都纷纷前来进香,人来人往,像蚂蚁一样密集,而且人数日益增多。人们来此祈福消灾,无不灵验。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半年多过去了。

且说李靖因为东伯侯姜文焕为父报仇,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在游魂关与窦融大战,窦融难以取胜。李靖便在野马岭操练三军,坚守关隘。有一天,李靖带兵回营,途经翠屏山。他骑在马上,看见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扶老携幼,男女老少都在前往山上进香,人群密密麻麻,络绎不绝。

李靖在马上问道:“这是翠屏山,为何有这么多男女,接连不断地往山上走?” 军政官回答道:“半年前,有一位神灵在此显圣,无论人们如何祈求,都极为灵验,祈福便能得福,禳灾便能消灾,所以惊动了四方的男女前来进香。”

李靖听后,心中一动,又问中军官:“这位神灵姓甚名谁?” 中军官回答:“是哪吒行宫的神灵。” 李靖顿时大怒,下令将人马驻扎下来,说道:“我要上山去看看。”

李靖骑着马往山上走去,路上的男女纷纷给他让开道路。李靖骑马来到庙门前,只见庙门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哪吒行宫” 四个大字。他走进庙里,看到哪吒的神像栩栩如生,左右还站立着鬼判。李靖指着神像大骂:“你这畜生!生前就扰害父母,死后还愚弄百姓。” 骂完,他提起六陈鞭,一鞭将哪吒的金身打得粉碎。李靖余怒未消,又一脚蹬倒鬼判,传令放火烧毁庙宇。他还对着进香的百姓们喊道:“这根本不是什么神灵,不许你们再进香。” 吓得众人急忙纷纷下山。李靖骑上马,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有诗为证:

雄兵刚到翠屏山的疆界,忽然看见百姓们每日都来进香。一鞭将哪吒的金身打得粉碎,一脚蹬倒鬼判也让其遭殃。熊熊大火燃烧着庙宇,腾腾烈焰,浓烟直冲长空,烈烈火光。只因为这一股怒气冲斗牛,父子之间反目成仇,引发了多次争斗。

话说李靖带兵回到陈塘关,在帅府门前下马,传令将人马解散。他走进后厅,殷夫人前来迎接。李靖大骂道:“你生的好儿子,给我留下这么多祸害。如今你还替他建造行宫,蛊惑百姓,你是不是想把我这官职也给断送了才甘心!如今权臣当道,况且我又不与费仲、尤浑二人交往,倘若有人把这事传到朝歌,奸臣们参我信奉邪神,我多年的功绩可就白白断送了。这些事都是你们妇道人家干出来的,今天我已经把庙宇烧毁了。” 殷夫人听了,默默无言,暂且不表。且说那天哪吒外出游玩,不在行宫。到了晚上他回来时,只见山上一片狼藉,不仅行宫没了,连庙宇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山上的土地被烧得发红,烟火还未完全熄灭,两个鬼判流着泪前来迎接他。

哪吒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鬼判回答:“是陈塘关的李总兵突然上山,打碎了您的金身,烧毁了行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哪吒气愤地说:“我已经把骨肉还给父母了,与他们再无瓜葛,他为何要打碎我的金身,烧毁我的行宫,让我无处安身。” 他心里十分不痛快,沉思许久,觉得不如再去乾元山走一趟。

哪吒已经享受了半年的香火,魂魄渐渐有了些实体的模样。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乾元山,走进洞府。金霞童儿带着哪吒去见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问道:“你不在行宫接受香火,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哪吒跪下,哭诉了之前发生的事情:“我父亲把我的泥身打碎,烧毁了行宫,弟子无处依靠,只能来见师父,希望师父怜悯救助我。”

太乙真人说:“这就是李靖的不对了。你既然已经把骨肉还给了父母,你现在的身体上中下顺应天地人。” 太乙真人拿出一粒金丹,放在房中,运用先天之法,气运九转,分离龙虎之气,将哪吒的魂魄引入其中,然后往荷叶里一推,大喝一声:“哪吒,不成人形,还等什么?” 只听 “轰” 的一声巨响,一个人跳了出来,此人面容白皙如同敷粉,又似涂了朱砂般红润,眼睛炯炯有神,身高一丈六尺,这便是哪吒以莲花化身而成。哪吒见到师父,立刻拜倒在地。

太乙真人说:“李靖毁打你泥身的事情,确实让人心痛。” 哪吒说:“师父,此仇不报,弟子绝不罢休。” 太乙真人说:“你随我到桃园里来。”

太乙真人传授哪吒火尖枪法,没过多久,哪吒就已经熟练掌握。哪吒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山报仇。太乙真人说:“枪法已经教好了,我赐你脚踏风火三轮,再传授你灵符秘诀。” 太乙真人又交给哪吒一个豹皮囊,囊中放着混天绫、乾坤圈和一块金砖,说道:“你前往陈塘关走一遭吧。”

哪吒叩首,拜谢师父,踏上风火轮,双脚稳稳踏定,手提火尖枪,朝着陈塘关疾驰而去。有诗为证:

两朵莲花化作化身,灵珠再次降临凡尘。手提闪耀紫焰的蛇牙宝枪,脚踏散发金霞的风火轮。豹皮囊中暗藏天下奇宝,红锦绫能福泽世间百姓。历代圣人中他堪称第一,史官的笔下将他的事迹流传万年。

话说哪吒来到陈塘关,径直进关,来到帅府前,大声呼喊:“李靖,快出来见我!” 有军政官连忙跑进府内禀报:“外面有三公子,脚踏风火二轮,手提火尖枪,直呼老爷的名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请老爷定夺。”

李靖怒斥道:“胡说!人死怎么可能复生?” 话还没说完,又有家人前来禀报:“老爷,如果您再不出去,他就要杀进府里来了。” 李靖大怒:“岂有此理!” 他急忙提起画戟,骑上青骢马,出了府门。

李靖只见哪吒脚踏风火二轮,手提火尖枪,与之前相比,模样大变。李靖大惊,问道:“你这畜生!你生前就兴风作浪,死后还魂,又来这里纠缠!” 哪吒说:“李靖!我已经把骨肉还给你了,与你再无瓜葛,你为何要到翠屏山鞭打我的金身,烧毁我的行宫?今天我就要拿你,报那一鞭之仇!” 说着,哪吒握紧火尖枪,劈面向李靖刺去。

李靖连忙用画戟抵挡,两人骑马盘旋,戟枪并举。哪吒力大无穷,没过三五回合,就把李靖杀得人仰马翻,筋疲力尽,汗流浃背。李靖抵挡不住,只得朝着东南方向逃走。

哪吒大叫:“李靖,别跑!今天若饶了你,我绝不罢休。” 说着,便向前追去。没过多长时间,眼看就要追上了。哪吒的风火轮速度极快,李靖的马却跑得慢。李靖心中慌乱,只得下马,借助土遁逃走。

哪吒笑着说:“五行之术,对道家来说不过是平常手段。难道你用土遁逃走,我就会饶了你?” 他脚一蹬,驾起风火轮,只听见风火之声呼呼作响,如同飞云闪电一般,向前追去。

李靖暗自思忖:“这次若被他追上,肯定会被他刺死,这可如何是好?” 李靖见哪吒越来越近,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忽然听到有人唱歌走来:

清水池边明月高悬,绿柳堤畔桃花盛开。别有一番独特风味,凌空飘着几片飞霞。

李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道童,头戴发巾,身着道袍,大袖飘飘,脚蹬麻履,腰系丝绦,此人正是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的徒弟木吒。

木吒说道:“父亲,孩儿在此。” 李靖一看是次子木吒,心中才稍微安定下来。

哪吒驾着风火轮正追得起劲,看见李靖正和一个道童说话,便继续向前赶来。木吒上前大喝一声:“站住!你这孽障,好大的胆子!竟然要杀父亲,忤逆犯上,还不赶紧回去,饶你不死。”哪吒问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口出狂言?” 木吒说:“你连我都不认识?我乃木吒是也。” 哪吒这才知道是自己的二哥,连忙说道:“二哥,你不了解事情的详情。” 哪吒便把翠屏山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二哥,你说这件事是李靖的错,还是我的错?”

木吒大声呵斥:“胡说!天下没有不对的父母。” 哪吒又说起自己剖腹剔肠,已经把骨肉还给父母,与李靖再无父子之情。木吒大怒:“你这逆子!” 说着,便举起手中的剑,朝着哪吒砍去。

哪吒连忙用枪架住,说道:“木吒,我与你无冤无仇,你站到一边去!我要拿李靖报仇。” 木吒大喝:“好你个孽障!竟敢如此大逆不道!” 说着,又提剑刺来。

哪吒心想:“这或许是天数注定。” 于是,他手持火尖枪,与木吒正面交锋。两人一个骑马,一个踏轮,你来我往,兄弟俩就此大战起来。

哪吒见李靖站在一旁,生怕他又趁机逃走。他性急之下,用枪挑开木吒的剑,伸手从豹皮囊中取出金砖,朝着空中扔去。木吒毫无防备,金砖正中他的后背,他一下子摔倒在地。

哪吒踩着风火轮,便要去取李靖的性命。李靖见状,转身就跑。哪吒笑着说:“就算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取你的首级,才能消我心头之恨。”

李靖拼命往前逃,真像那失去树林的飞鸟,漏网的游鱼,早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又往前逃了许久,李靖见形势不妙,暗自叹息:“罢了!罢了!罢了!想我李靖前生不知造了什么孽,致使仙道未成,如今又生出这般冤仇,或许这也是命中注定。我还不如用这画戟刺死自己,免得受这逆子的羞辱。”

正当他准备动手时,忽然听到有人喊道:“李将军,千万不要动手!贫道来了!” 此人信口唱道:

野外清风轻轻吹拂,池中水面飘着落花。若问我安居在何处?白云深处便是我家。

那位唱歌而来的,正是五龙山云霄洞的文殊广法天尊,只见他手持拂尘,缓缓走来。李靖一眼瞧见,连忙大声呼喊:“老师,快救救末将的性命!” 天尊说道:“你先进洞去,我在这里等他。”

没过一会儿,哪吒气势汹汹,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追赶而至。他看到山坡上站着一位道人,这道人模样不凡:

头上扎着双抓髻,如云般蓬松蔼蔼;身着水合袍,丝绦紧紧束着。一副仙风道骨,神态逍遥自在,腹中藏着许多玄妙。他乃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曾参加群仙盛会,奔赴蟠桃宴。全凭自身五气修炼成豪杰,在天皇氏时期便开始修仙养道。

哪吒见山坡上有道人,却不见李靖,便开口问道:“道长,你可曾看见一位将军从这里过去?” 天尊回答:“方才李靖将军进了我云霄洞。你找他做什么?” 哪吒说:“道长,他是我的对头。你赶紧把他从洞里放出来,这事与你无关;要是让李靖跑了,我就拿你当他,戳你三枪。”

天尊反问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凶狠,连我也要戳三枪?” 哪吒不知这道人是何方神圣,便大声说道:“我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徒弟哪吒,你可别小瞧了我。” 天尊说:“我可没听说过什么太乙真人的徒弟叫哪吒。你在别处撒野也就罢了,在我这儿,可撒不得野。要是你敢撒野,就把你抓去桃园,吊上三年,再打你二百扁拐。”

哪吒哪里听得进这些,二话不说,举起火尖枪,就朝着天尊刺去。天尊侧身一闪,转身往洞里跑去,哪吒踩着风火轮紧紧追赶。天尊回头一看,见哪吒追得近了,便从袖中取出一物,名叫 “遁龙桩”,也叫 “七宝金莲”。他将此物往空中一丢,顿时风生四野,云雾弥漫,尘土飞扬,伴随着阵阵声响落下。哪吒瞬间感到昏昏沉沉,分不清南北,眼前黑惨惨的,也辨不清东西。只见他颈项上被套上一个金圈,两只腿上也各有一个金圈,被紧紧地靠在黄澄澄的金柱子上,动弹不得。

哪吒好不容易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身子动不了了。天尊说道:“好你个孽障,撒野撒得好!” 接着喊道:“金吒,把扁拐拿来。” 金吒赶忙取来扁拐,来到天尊面前,禀报说:“扁拐在此。” 天尊下令:“给我打。” 金吒领了师父的命令,手持扁拐,朝着哪吒一顿猛打。这一顿扁拐打得哪吒七窍中喷出三昧真火。天尊见状,说道:“暂且住了。” 然后便和金吒一同进洞去了。

哪吒本想着追赶李靖,结果没追上,反倒被这道人打了一顿扁拐,还被困在这里走不了,心中恨意难平,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站在原地,气得火冒三丈。看官们有所不知,太乙真人其实是有意送哪吒到这里,磨练他的杀性,真人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

哪吒正在烦恼之际,只见远处一位身着大袖宽袍、脚蹬丝绦麻履的人走来,正是太乙真人。哪吒眼睛一亮,连忙呼喊:“师父,求您救救弟子!” 他连着叫了好几声,太乙真人却好像没听见一样,径直走进洞去了。金霞童儿赶忙进去禀报:“太乙真人来了。” 天尊迎出洞来,与太乙真人携手,笑着说:“你的徒弟,让我好好训教了一番。” 两位仙人坐下后,太乙真人说道:“贫道因为他杀戒太重,所以送他来磨练杀性,没想到他果然得罪了天尊。” 天尊听了,便命金吒放开哪吒。

金吒走到哪吒面前,说道:“你师父叫你。” 哪吒没好气地说:“你明明是故意刁难我,弄些障眼法,让我动弹不得,还来消遣我。” 金吒笑着说:“你闭上眼。” 哪吒无奈,只得闭上了眼睛。金吒迅速画好灵符,收起了遁龙桩。哪吒急忙睁眼一看,那些金圈和桩子都不见了。哪吒心中暗自点头:“好!好!好!今日可真是吃了大亏,先进洞去见了师父,再做打算。”

二人走进洞来,哪吒看见打他的道人在左边,自己的师父在右边。太乙真人说道:“过来,给你师伯叩头。” 哪吒虽然满心不情愿,但不敢违抗师命,只得乖乖下拜。哪吒道了谢,转过身又向师父下拜。

太乙真人把李靖叫过来,李靖连忙倒身下拜。真人说道:“翠屏山的事,你不该心胸如此狭隘,所以才导致父子反目。” 哪吒在一旁听着,气得满脸通红,恨不得立刻把李靖吞下去。

两位仙人早已看出哪吒的心思,太乙真人说道:“从今往后,你们父子不许再发生冲突。” 然后吩咐李靖:“你先回去吧。” 李靖谢过真人,便径直出去了。

这可把哪吒急坏了,他敢怒不敢言,只能在一旁抓耳挠腮,长吁短叹。太乙真人暗自好笑,说道:“哪吒,你也回去吧。好好看守洞府,我和你师伯下盘棋,一会儿就来。” 哪吒一听这话,顿时心花怒放,说道:“弟子知道了。” 他急忙出洞,踏起风火二轮,追赶李靖。

哪吒追了好一会儿,看见李靖在前面借助土遁逃跑,便大声呼喊:“李靖,别跑!我来了!” 李靖听见,叫苦不迭:“那道人真是失言,既然先让我走,就不该放他下山。我刚走没多久,就放他来追我,这做事也太有始无终了,这可怎么办?” 无奈之下,只得继续拼命往前逃。

李靖被哪吒追得走投无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只见山冈上有一位道人,倚靠着松树和石头,开口问道:“山脚下的可是李靖?” 李靖抬头一看,见是一位道人,连忙回答:“师父,末将正是李靖。” 道人又问:“为何如此慌张?” 李靖说:“哪吒追赶得太紧了,求师父救救我。” 道人说:“快上山冈来,站在我后面,我来救你。”

李靖赶紧跑上山冈,躲在道人后面。他还没喘过气来,就看见哪吒脚踏风火轮,发出呼呼的声响,眼看就要追到山冈下了。哪吒看见山冈上站着两个人,冷笑一声:“难道这回又要吃亏?” 他踩着风火轮,朝着山冈上驶去。

道人问道:“来的可是哪吒?” 哪吒回答:“正是我。你这道人为何让李靖站在你后面?” 道人反问:“你为什么要追他?” 哪吒便又把翠屏山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道人说:“你在五龙山已经讲清楚了,现在又来追他,这就是你失信了。” 哪吒说:“你别管我们的事。今天我一定要抓住他,出了这口恶气。”

道人说:“你既然不听劝。” 便对李靖说:“你就和他打一回,让我看看。” 李靖面露难色:“老师,这畜生力大无穷,末将打不过他。” 道人站起身来,对着李靖啐了一口,又在他脊背上打了一巴掌,说道:“你打给他看,有我在这里,不必担心。” 李靖无奈,只得拿起画戟,朝着哪吒刺去。哪吒手持火尖枪,上前迎战。父子二人便在山冈上战了起来,你来我往,打了五六十回合。

这一回,哪吒被李靖杀得汗流浃背,浑身是汗。哪吒抵挡不住李靖的画戟,心中暗自思量:“李靖原本是打不过我的,刚才这道人啐他一口,打他一巴掌,其中肯定有缘故。我得想个办法,先卖个破绽,用枪刺死这道人,然后再去抓李靖。”

哪吒想着,纵身一跃,跳出了战斗圈子,提着枪,径直朝着道人刺去。道人见状,张开嘴巴,一朵白莲瞬间飞出,稳稳地接住了火尖枪。道人说道:“李靖,先停下!” 李靖听到,急忙架住火尖枪。

道人问哪吒:“你这孽障!你们父子争斗,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刺我一枪?幸好有我这白莲接住,不然,反倒被你暗算,这是为何?” 哪吒说:“先前李靖打不过我,你却教他和我打,还啐他一口,打他一巴掌,这分明是你在捣鬼,让我战不过他,所以我才刺你一枪,出出这口气。”

道人说:“你这孽障,竟敢刺我!” 哪吒大怒,把火尖枪一抖,又朝着道人劈面刺来。道人侧身跳开,将袖子往上一举,只见祥云缭绕,紫雾盘旋,一件宝物从天而降,把哪吒罩在了玲珑塔里。道人双手在塔上一拍,塔里顿时燃起大火,把哪吒烧得大声喊叫:“饶命!”道人在塔外问道:“哪吒,你可认李靖为父亲?” 哪吒连忙连声答应:“老爷,我认他是父亲了。” 道人说:“既然认了父亲,我就饶你。” 道人赶忙收起宝塔,哪吒睁眼一看,发现自己浑身上下竟然一点都没被烧坏。哪吒心中暗忖,这真是怪事,这道人肯定在搞鬼。

道人说:“哪吒,你既然认李靖为父,就给他叩头。” 哪吒心里一百个不愿意,道人见状,又要祭起宝塔。哪吒没办法,只得忍气吞声,低头下拜,但脸上还是露出了愤愤不平的神色。道人又说:“还要你亲口叫父亲。” 哪吒咬紧牙关,不肯答应。道人说:“哪吒,你既然不叫父亲,看来还是不服,那就再用金塔烧你。” 哪吒一听,着了慌,连忙高声喊道:“父亲,孩儿知罪了。” 哪吒虽然嘴上叫了,但心里却暗暗咬牙切齿,心想:“李靖,你最好一直带着这道人。”

道人把李靖叫到跟前,说道:“你且跪下,我秘密传授你这座金塔。要是哪吒以后不服管教,你就祭起此塔烧他。” 哪吒在一旁,心中暗暗叫苦。

道人又说:“哪吒,你们父子从今往后要和睦相处,日后都是辅佐明君的一殿之臣,成就正果,不要再提以前的事了。哪吒,你回去吧。” 哪吒见事已至此,只得返回乾元山。

李靖跪地,说道:“老爷广施道德,解救弟子的危难,请问老爷尊姓大名,在哪座名山,何处洞府修行?” 道人说:“贫道乃灵鹫山元觉洞的燃灯道人。你修道尚未成功,命中该享受人间富贵。如今商纣失德,天下大乱,你暂且不要做官,隐居在山谷之中,暂时忘却名利。等周武兴兵之时,你再出来建功立业。” 李靖连连叩首,然后回关隐居去了。

原来,这位道人是太乙真人特意请来的,目的就是磨练哪吒的性情,让他们父子重归于好。后来,父子四人肉身成圣,托塔天王便是李靖。后人有诗赞曰:

黄金造就玲珑塔,万道毫光透九重;不是燃灯施法力,难教父子复相从。

这便是哪吒二次出世在陈塘关的故事,之后姜子牙下山,正好应了文王被囚羑里七载之后的时机。不知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