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六回 坦己设计害比干

古典白话合集 第二十六回 坦己设计害比干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0:27:59 来源:书海阁

一夜北风呼啸,仿佛要将世间的琼瑶美玉碾碎。比干丞相趁着这严寒之际,精心准备了一件用狐狸皮硝制而成的袍袄,打算进献给纣王。此时正值九月,时光飞逝,转瞬之间就到了仲冬时节。

这一天,纣王与妲己正在鹿台之上欢宴赏雪。只见天空中彤云密布,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雪花如梨花般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乾坤仿佛被银装素裹。朝歌城也被这漫天的瑞雪所覆盖,好一派壮丽的雪景。

那雪花在空中如银珠般肆意洒落,又似半天飞舞的柳絮相互交织。路上的行人衣袖拂过,仿佛在舞动着梨花,满树的枝条都被积雪压弯,宛如千枝银条。公子们围坐在桌前饮酒作乐,仙翁们则扫雪烹茶,享受着冬日的宁静。夜里北风透过窗纱,让人分不清究竟是雪花还是梅花的气息。那飕飕的冷气直侵人心,片片雪花铺天盖地。瓦楞上好似鸳鸯轻轻拂过粉妆,炉中焚烧着兰麝香料,更添几分暖意。云雾弥漫四野,仿佛在催促着晚归的人,阁中的红炉映照着玉影,显得格外静谧。

这雪,像梨花、像杨花、像梅花、像琼花。它如梨花般洁白,似杨花般纤细,又没有梅花的香气,却有着琼花的珍贵。它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气有味。所谓有声,恰似春蚕咀嚼桑叶;有气,那股寒冷直侵心骨;有色,纯净得如同美玉毫无瑕疵;有味,能够预示来年庄稼的收成。雪花团团如同滚珠,霏霏恰似玉屑。一片宛如凤羽,两片犹如鹅毛。三片簇拥在一起,四片相互攒聚。五片恰似梅花,六片如同花萼。当这雪下得稠密之时,只见江湖仿佛被染成了一片青色。

这雪,对富有的人来说,是红炉中添上兽炭,阁内畅饮羊羔美酒的惬意;而对贫贱之人,却是厨中无米下锅,灶下无柴生火的艰难。这哪里是什么老天的恩赐,分明是降下的杀人利刃。

在这寒冷的氛围中,纣王与妲己正沉醉于宴饮赏雪的欢乐之中。这时,当驾官前来启奏:“比干丞相候旨。” 纣王说道:“宣比干上台。” 比干行礼完毕,纣王问道:“雪花纷飞,皇叔不在府中饮酒御寒,为何冒着风雪前来,有什么奏章要呈给朕?” 比干奏道:“鹿台高耸入云,寒冬风雪凛冽,臣担忧陛下龙体受寒,特地献上这件袍袄,为陛下抵御寒冷,略表臣的一点心意。” 纣王说:“皇叔年事已高,这袍袄本应留着自己用,如今进献给孤,足见皇叔的忠诚与关爱。” 随即命人取来袍袄。

比干走下台,双手高高捧着朱盘,盘中的袍袄外面是大红色,内里则是狐狸皮毛。比干亲手将袍袄抖开,给纣王穿上。纣王笑着说:“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偏偏缺少这样一件御寒的袍袄。如今皇叔此举,真是功莫大焉。” 纣王传旨赐酒,与比干一同在鹿台畅饮。

此时,妲己在绣帘内看到那件袍袄,认出竟是用她子孙的皮制成,一时间心如刀绞,肝肠欲断,这痛苦却无人可以倾诉。她在心中暗暗咒骂:“比干老贼!我的子孙享用了当今的酒席,与你这老贼有何相干?你分明是故意欺我,用这皮毛来刺痛我的心。我若不把你这老贼的心挖出来,就枉为中宫之后。” 想到此处,妲己泪如雨下。暂且不说妲己对比干的深深怨恨。

且说纣王与比干举杯畅饮,比干推辞了酒,谢恩后走下台去。纣王穿着袍袄进入内殿,妲己迎了上来。纣王说:“鹿台的寒冬,比干进献的袍袄,正合朕意。” 妲己却奏道:“臣妾有几句愚见,不知陛下能否容纳?陛下乃尊贵的龙体,怎能披这狐狸皮毛制成的袍袄,这既不稳妥,又有失陛下的尊严。” 纣王听后,说道:“御妻所言极是。” 于是将袍袄脱下来,收入库中。这其实是妲己见物伤情,心中不忍,才说出这番话。她暗自沉思:“昔日为报琵琶妹子之仇,想要建造鹿台,却没想到引出这许多是非,致使子孙几乎灭绝。” 心中对比干更是痛恨不已,一心想要加害比干,却一时想不出办法。

时光匆匆而过,一日,妲己在鹿台陪宴时,突然心生一计。她撤去脸上的妖媚妆容,变得比平常逊色许多,往日那如同牡丹初绽、芍药迎风、梨花带雨、海棠醉日般的冶艳之态,如今只剩下十分之一二。纣王正在饮酒,不经意间仔细端详妲己,许久之后,发现妲己容貌变化极大,不禁频频注视。妲己见状,问道:“陛下为何频频看臣妾这残妆?” 纣王只是微笑,并不说话。妲己再三追问,纣王才说:“朕看爱卿的容貌,真如娇花美玉一般,让人爱不释手。” 妲己说:“臣妾哪有什么出众的容颜,不过是承蒙陛下宠爱罢了。臣妾有个结义妹妹,名叫胡喜媚,如今在紫霄宫出家修行。臣妾的容貌,与她相比,不及她的百分之一。”

纣王本就沉迷酒色,听到如此美貌的女子,心中顿时欣喜不已。他笑着问道:“爱卿既然有这样的妹妹,能否让朕见上一面?” 妲己说:“喜媚是个闺女,自幼出家,拜师学道,在那洞府名山、紫霄宫内修行,一时之间怎能来到这里?” 纣王说:“全靠爱卿的福分,无论如何,也得想个办法让朕见她一面,也不辜负爱卿的举荐。” 妲己说:“当初臣妾与她在冀州时,一同做针线活。她出家时,与臣妾道别,臣妾洒泪哭泣说:‘今日与妹妹分别,恐怕再也难以相见了!’喜媚说:‘等我拜师之后,若能习得五行之术,便送你一块信香。姐姐若想见我,点燃这信香,我即刻就到。’后来她走了一年,果然送来了一块信香。没过两个月,臣妾就承蒙圣恩,被选入朝中,侍奉陛下左右,便把这事给忘了。若不是陛下今日提起,臣妾也不敢奏闻。”纣王大喜,说:“爱卿为何不赶紧把信香拿来点燃!” 妲己说:“还早呢,喜媚是个仙家之人,与凡人不同。等明日月下,陈设好茶果,臣妾沐浴焚香之后,才能迎接她来,这样才妥当。” 纣王说:“爱卿所言甚是,不可亵渎了仙家。” 纣王与妲己继续宴乐,之后安然就寝。

到了三更时分,妲己现出原形,径直来到轩辕坟中。雉鸡精见了她,哭着诉说:“姐姐,就因为你设的那一场酒席,你的子孙全被断送了,皮都被剥了去,你可知道?” 妲己也悲痛地哭泣着说:“妹妹,我的子孙遭受如此大冤屈,却无处申诉。我想来想去,想出一个计策,必须如此这般,才能把那老贼的心挖出来,报我心头之恨。如今全靠妹妹你帮忙,咱们彼此相互照应。我想你独自守着这巢穴,也很寂寞,何不顺这个机会,去享受皇家的供奉,咱们朝夕相聚,岂不是美事一桩?” 雉鸡精连忙感谢妲己说:“既然承蒙姐姐举荐,我怎敢不从命!明日我就去。” 妲己计谋已定,依旧隐形,回到宫中,魂魄归入本窍,与纣王一同安睡。

天亮之后,纣王满心欢喜,一心盼着今晚胡喜媚降临,恨不得立刻让太阳落山,明月升起。到了晚上,纣王见月华初升,天空如洗,不禁作诗一首:

“金运蝉光出海东,清幽宇宙彻长空;玉盘悬在碧天上,展放光华散彩虹。”

纣王与妲己在台上赏月,催促妲己焚香。妲己说:“臣妾虽然焚香拜请,但喜媚来的时候,陛下得回避一会儿,恐怕冲撞了她,她一不高兴就回去了,再要请她来可就难了。等臣妾跟她说明情况,再请陛下相见。” 纣王说:“一切听爱卿的吩咐,朕都照办。”

妲己洗净双手,焚香祈祷,设下圈套。将近一更时分,只听半空中风声响起,阴云密布,黑雾弥漫,将那一轮明月遮蔽。一时间,天昏地暗,寒气袭人。纣王心中惊疑,忙问妲己:“这风怎么这么大,一会儿就天地变色了。” 妲己说:“想必是喜媚踏着风云来了。”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空中传来环佩之声,隐隐有人声飘落。妲己急忙催促纣王进内殿,说:“喜媚来了!等臣妾跟她讲好了,再请陛下相见。” 纣王只好走进内殿,隔着帘子偷偷张望。

只见风声渐渐停歇,月光之下,出现一位道姑。她身穿大红八卦衣,脚蹬丝绦麻履。此时月色再次明亮起来,光彩皎洁,殿内灯烛辉煌。俗话说:“灯月之下见佳人,比白日更胜十倍。” 只见这位女子肌肤如瑞雪般洁白,脸庞似朝霞般明艳,有着海棠般的风韵,樱桃小口,杏脸桃腮,光彩照人,娇媚动人,一举一动都让人着迷。

妲己走上前去,说:“妹妹来了!” 胡喜媚说:“姐姐,贫道稽首了。” 二人一同走进殿内,行礼后坐下。喝过茶,妲己说:“昔日妹妹曾说,只要焚烧信香,你就会来。今日果然言而有信,能见到妹妹的尊容,真是我的幸运。” 道姑说:“贫道一闻到信香,就担心违背了之前的约定,所以急忙赶来,还请姐姐恕罪,若有唐突之处。” 二人相互谦逊了一番。

纣王在一旁,再次看到胡喜媚的风姿,又瞧瞧妲己的模样,觉得二者简直有天壤之别。纣王心想:“要是能让喜媚常伴枕边,就算不做这天子,又有何妨?” 想到这里,纣王心中十分煎熬。只见妲己问胡喜媚:“喜妹是吃斋还是吃荤?” 胡喜媚回答:“吃斋。” 妲己便传旨安排素斋。二人举杯交谈,在灯光的映照下,故意做出妖娆的姿态。

纣王看着胡喜媚,只觉得她如同蕊宫仙子、月窟嫦娥下凡一般,把纣王看得神魂颠倒,仿佛魂魄都飘到了九霄云外,恨不能立刻与她亲近。纣王急得抓耳挠腮,坐立不安,却又不知如何是好。他忍不住频繁咳嗽,妲己心领神会,用眼色暗示胡喜媚,然后对她说:“妹妹,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妹妹能否答应?” 胡喜媚说:“姐姐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贫道听从便是。” 妲己说:“之前,我在天子面前夸赞妹妹的大德,天子十分欢喜,一直想见妹妹一面。今日妹妹肯赏脸降临,实在是万幸。还请妹妹体谅天子的渴望之情,与他见上一面,让天子也能沾沾妹妹的福慧,妹妹若能答应,我感激不尽。现在不敢贸然让天子前来拜见,所以先跟妹妹说一声,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胡喜媚说:“我是女流之辈,又出了家,与世俗之人相见多有不便。再者说,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怎能同席相对,不分内外之礼呢?” 妲己说:“妹妹此言差矣,妹妹既然出家,本就超脱三界,不在五行之中,怎能用世俗的男女观念来衡量呢?况且天子受命于天,是天之子,治理万民,富有四海,普天之下皆是他的臣民。无论何人,都可以与他相见。我与妹妹虽为结拜姐妹,但情同手足,就凭这份情谊,妹妹见天子也不为过,这有什么妨碍呢?” 胡喜媚说:“既然姐姐这么说,那就请天子相见吧。”纣王早就等不及这个 “请” 字了,立刻从内殿走了出来。纣王见到道姑,微微一躬,胡喜媚则打了个稽首还礼。胡喜媚说:“请天子入座。” 纣王便在旁边坐下,两个妖精反而显得比纣王更有主人的架势。

在灯光下,胡喜媚多次微微张开樱桃小口,流露出喜孜孜的一团和气;转动着如双湾活水般的秋波,送出娇滴滴的万种风情。这让纣王心猿意马,难以自持,只急得浑身冒汗。妲己知道纣王欲火难耐,故意起身说要去更衣。她走到纣王面前,说:“陛下在这里陪妹妹,臣妾更衣就回来。” 纣王又重新坐回座位,与胡喜媚面对面传杯饮酒。纣王在灯下,用眼神向胡喜媚传情,胡喜媚则面带微笑。纣王斟酒,双手捧着酒杯递给胡喜媚,胡喜媚接过酒,声音轻柔地说:“有劳陛下。” 纣王趁机轻轻捏了一下胡喜媚的手腕,胡喜媚并未言语,这一下却让纣王的魂魄都快飞出去了。

纣王见此情形,便问:“朕与仙姑到台前赏月如何?” 胡喜媚说:“谨遵陛下旨意。” 纣王又拉着胡喜媚的手走到台前赏月,胡喜媚并未推辞。纣王心中一动,顺势搂住了胡喜媚的香肩,两人在月下相互依偎,显得十分亲密。纣王心中欢喜,便用言语试探胡喜媚:“仙姑为何不放弃这清苦的修行,与令姐一同住在宫中,享受这荣华富贵?抛开这清冷的日子,每天欢娱作乐,岂不快活?人生短暂,何必如此自苦呢?仙姑意下如何?” 胡喜媚只是沉默不语。

纣王见胡喜媚没有强烈拒绝,便伸手抚摸着她的胸膛,胡喜媚半推半就。纣王见状,双手紧紧搂住她,两人在偏殿中亲昵起来。片刻之后,他们才起身整理衣服。这时,妲己恰好走了出来,一眼就看到胡喜媚头发凌乱,气喘吁吁。妲己问:“妹妹怎么这般模样?” 纣王说:“实不相瞒,方才我与喜媚姻缘巧合,仿佛是上天降下的红线。从今以后,你们姐妹二人一同侍奉在朕的左右,朝朝暮暮欢娱享乐,共享无尽的荣华富贵。这也多亏了爱卿举荐喜媚之功,朕心中十分欢喜,定不会忘记。” 随即传旨重新摆宴,三人一同饮酒,直到五更时分,才一同在鹿台之上安寝。有诗为证:

“国破妖氛现,家亡殷主昏;不听君子谏,专纳佞人言。

先爱狐狸女,又宠雉鸡精;比干逢此怪,目下死无存。”

话说纣王纳了胡喜媚之后,宫外的官员并不知晓。自此,纣王整日不理国事,沉溺于后宫的荒淫享乐之中,朝廷内外几乎隔绝,仿佛君门远在万里之外。武成王黄飞虎执掌着大帅的大权,统领着朝歌城内四十八万人马,镇守都城。他虽一心为国,满怀赤诚,却始终无法面见君王进谏忠言。面对这种隔绝的局面,他无可奈何,只能时常长叹。

一日,有战报传来,说东伯侯姜文焕分兵攻打野马岭,意图夺取陈塘关。黄总兵立刻命令鲁雄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把守。

且说纣王自从有了胡喜媚相伴,每日与她缠绵悱恻,朝朝暮暮沉浸在歌舞酒色之中,早已将国家社稷抛诸脑后。这天,纣王与两位妖精正在鹿台上享用早膳,突然,妲己大叫一声,猛地跌倒在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纣王吓得冷汗直冒,脸色瞬间变得如土色一般。只见妲己口中喷出鲜血,紧闭双唇不再言语,面皮也渐渐变成了紫色。

纣王惊慌失措地说道:“御妻自从跟随朕这几年,从未得过这种病症,今日怎么会突然患上如此凶险的疾病?” 胡喜媚故意微微点头,叹息着说:“姐姐这是旧疾发作了。” 纣王疑惑地问道:“美人,你怎么知道御妻有这种旧疾?” 胡喜媚上奏道:“昔日在冀州的时候,我们都是未出阁的闺女,姐姐常常有心痛的毛病。冀州有一位名叫张元的医士,他用药十分灵妙。只要有一片玲珑心,煎汤服下,这病立刻就能痊愈。”

纣王听闻,连忙说道:“传旨,宣冀州医士张元进宫。” 胡喜媚却上奏说:“陛下,您这话可就错了。从朝歌到冀州路途遥远,一去一回,少说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耽误下来,怎么能救得了娘娘?除非在朝歌之地,能找到有玲珑心的人,取出他的一片心,立刻就能救治娘娘。要是找不到,娘娘片刻之间就会性命不保。”

纣王着急地问:“谁有玲珑心,这又有谁知道呢?” 胡喜媚回答道:“妾身曾经拜过师,擅长推算。” 纣王一听,顿时大喜,赶忙命令胡喜媚速速推算。这妖精假装掐指一算,装模作样地算来算去,然后上奏说:“朝歌城中只有一位大臣,身居显要之位,官爵极高,只是恐怕此人舍不得自己的心,不肯出手救援娘娘。” 纣王急切地问道:“到底是谁?快说!” 胡喜媚回答:“只有亚相比干,他有一颗玲珑七窍之心。”

纣王说道:“比干乃是皇叔,与朕同属一宗嫡派,难道他会舍不得一片玲珑心,来救治御妻的沉疴之疾?赶紧发出御札,宣比干进宫。” 于是,差官带着御札,迅速赶往相府。比干平日里深居简出,一心为国事忧虑。此时,他正因国家局势颠倒、朝政失当而忧心忡忡,谋划着如何挽救危局。忽然,堂官敲响云板,传来御札,要求他立刻进宫面见圣上。比干接过御札,行礼完毕后说:“天使先请回,我在午门与你会合。” 比干心中暗自思忖:“朝中一向无事,这御札为何来得如此急迫?” 话还没说完,又有御札传来。比干再次接过。不一会儿的工夫,竟然接连来了五次御札。比干心中充满疑惑:“到底有什么紧急之事,要连发五次御札?” 正在他沉思之际,又有御札送达,这次持札的是奉御官陈青。

比干接过御札后,问陈青:“究竟是什么要紧事,竟然用了六次御札?” 陈青回答道:“丞相大人,如今国事日益衰败,鹿台又新来了一位道姑,名叫胡喜媚。今日早膳时,娘娘突然心痛病发作,眼看着就要断气了。胡喜媚说,需要一片玲珑心,煎汤服下才能痊愈。皇上问:‘怎么知道谁有玲珑心?’胡喜媚会推算,算出丞相您有玲珑心。所以才连发六道御札,想借老千岁的一片心,急救娘娘,因此才如此紧急。”

比干听完,吓得心胆俱裂。他心中明白,事已至此,便对陈青说:“陈青,你在午门等候,我马上就到。” 比干走进内室,见到夫人孟氏,说道:“夫人,你要好好照顾孩儿微子德。倘若我死后,你们母子一定要谨守我的家训,切不可轻举妄动。到那时,朝中恐怕就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说着,泪水如雨般落下。

夫人见状,大惊失色,忙问:“大王,您为何说出这般不吉利的话?” 比干回答:“妲己身患疾病,昏君听信妖言,竟然想要取我的心做羹汤,我哪里还有活路?” 夫人流着泪说:“您官居相位,既没有欺瞒诳骗之举,对上没有触犯天子的律法,对下也没有对军民施行贪婪残酷的行为。大王您忠诚节孝,世人有目共睹,到底犯了什么罪,竟然要遭受这剜心的惨烈刑罚?”

微子德在一旁哭泣着说:“父王不必担忧。孩儿突然想起,昔日姜子牙给父王看气色时,曾说过有不利之事,并留了一个简帖在书房,说:‘到了危急两难、进退无路的时候,方可打开来看,或许能找到解救的办法。’” 比干这才恍然大悟,说道:“哎呀!我差点一时忘了!” 他急忙打开书房门,只见砚台下压着一个帖子。取出来一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比干说:“赶紧取火来!” 又让人取来一碗水,将姜子牙的符纸烧在水里,一饮而尽。随后,他急忙穿上朝服,上马前往午门,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这六道御札宣比干进宫之事,陈青将宫内的事情传开后,整个城池的军民官员都知道了要取比干的心做羹汤。众人议论纷纷,消息也传到了武成王黄元帅和诸位大臣耳中,他们都聚集在午门。只见比干骑马飞速赶来,在午门下马。百官急忙询问缘故,比干说:“据陈青所说的取心一事,我一概不知。”

百官跟随比干来到大殿,比干径直前往鹿台下等候圣旨。纣王一直在焦急地等候,听到比干到了,下令:“宣比干上台来。” 比干行礼完毕,纣王说道:“御妻突然患上了严重的心痛之疾,只有玲珑心才能治愈。皇叔您有玲珑心,恳请您借一片来做汤,救治御妻。倘若能治好,这功劳可就太大了。”

比干问道:“心是什么东西?” 纣王说:“就是皇叔您腹内的心。” 比干愤怒地上奏道:“心,乃是一身之主,隐藏在肺腑之内,位于六叶两耳之中。它百恶不侵,一旦受到侵害,人就会死亡。心若端正,人的言行举止也会端正;心若不端正,言行举止自然也不会端正。心是万物的灵苗,是四象变化的根本。我的心若受伤,哪里还有活路?老臣虽然不怕死,但只怕我死后,江山社稷将化为废墟,贤能之士也会全部灭绝。如今昏君听信新纳妖妇的谗言,赐我摘心之祸。只怕我比干在,江山就在;我比干亡,江山也就跟着灭亡了。”

纣王说道:“皇叔,您这话可就错了!如今只是借您一片心,不会有什么大碍的,何必说这么多。” 比干厉声大叫道:“昏君!你沉迷于酒色,糊涂得如同猪狗一般。心被取走一片,我马上就会死。我比干并未犯下该被剜心的罪行,为何要无辜遭受这飞来横祸?”

纣王大怒道:“君叫臣死,臣不死就是不忠。你在台上辱骂君王,有失臣子的气节。如果不听从朕的命令,武士们,把他抓下去,取了他的心来!” 比干大骂道:“妲己这个贱人!我死后到了冥间,见了先帝也问心无愧!” 他喝令左右:“拿剑来给我!” 奉御官将剑递给比干,比干接过剑,朝着太庙方向,郑重地拜了八拜,哭泣着说:“成汤先王啊!您哪里知道,殷纣会断送成汤二十八世的天下,这可不是臣不忠诚啊!”

随后,比干解开衣带,袒露身躯,将剑从肚脐刺入,把腹部剖开,奇怪的是,竟然没有流血。比干伸手进入腹内,将心摘了出来,朝着地上一扔,掩好袍子,一言不发,面色如同淡金一般,径直走下台去。

且说诸位大臣在殿前打听比干的情况,大家纷纷议论着朝廷的失政。只听到殿后传来脚步声,黄元帅回头一看,见比干走了出来,心中顿时一喜。飞虎问道:“老殿下,事情怎么样了?” 比干没有说话。百官迎上前去,比干低着头,快步前行,面色如金纸一般,径直走过九龙桥,出了午门。常随看到比干出来,赶忙把马牵过来侍候。比干上马,朝着北门而去。不知他此去是吉是凶?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