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平王东迁洛邑

话说申侯呈上奏表之后,有人在镐京打探消息,得知幽王任命虢公为将领,不日就要率领军队讨伐申国,便连夜快马奔回,向申侯报告了这个消息。申侯听闻后,大为震惊,说道:“我们国家兵力弱小,怎么能抵挡得住天子的军队呢?” 大夫吕章进言献策:“天子无道,废黜嫡子,改立庶子,忠良之士纷纷离去,百姓们也都心怀怨恨,如今他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现在西戎兵力强盛,又与申国接壤,主公您赶紧给戎主写信,向他们借兵攻打镐京,以解救王后,并且一定要让天子把王位传给原来的太子,这可是如同伊尹、周公辅佐朝政般的伟大事业啊。俗话说:‘先发制人,机不可失。’” 申侯觉得吕章的话很有道理,点头说道:“此言甚是。”

于是,申侯准备了一车金银绸缎,派人带着书信前往犬戎借兵,并承诺在攻破镐京之后,府库里的金银财宝任凭他们搬取。戎主看了书信后,说道:“中原的天子失去了民心,申侯作为国舅,召我去讨伐无道之君,扶持东宫太子上位,这正合我意。” 随即派遣了一万五千名戎兵,分为三队,任命孛丁为右先锋,满也速为左先锋,自己亲自率领中军。一时间,枪刀林立,遮天蔽日,申侯也出动了本国的军队作为协助,浩浩荡荡地朝着镐京进发。他们出其不意,将王城团团围住,水泄不通。

幽王得知变故后,大惊失色,说道:“机密之事没有严守,灾祸却先降临了。我的军队还未出征,戎兵却先行动了,这可如何是好?” 虢石父赶忙上奏说:“大王赶紧派人到骊山点燃烽火,诸侯的救兵必定会赶来,到时候内外夹攻,一定能取得胜利。” 幽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派人前去点燃烽火。然而,诸侯的军队却没有一兵一卒前来救援。这是因为之前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们此时又以为是幽王在欺骗他们,所以都没有起兵。

幽王见救兵迟迟不到,而犬戎日夜不停地攻城,便对石父说:“贼兵的势力还不清楚强弱,你先去试探一下。我会挑选强壮勇猛的士兵,作为你的后援。” 虢公原本就不是善于作战的将领,此时也只能勉强接受命令,率领着二百辆兵车,打开城门冲了出去。

申侯在阵前看到石父出城,便指着他对戎主说:“这个就是欺君误国的奸臣,千万不能让他跑了。” 戎主听后,问道:“谁能为我将他擒获?” 孛丁上前说道:“小将愿意前往。” 说着,他舞动大刀,拍马直取石父。两人交手不到十个回合,石父就被孛丁一刀斩于车下。戎主和满也速趁机一同杀向前去,喊杀声震天,一路冲进城中。他们见房屋就放火,见人就举刀砍杀,就连申侯也阻止不了,只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城中顿时大乱。

幽王还没来得及检阅军队,就见形势不妙,赶忙用小车载着褒姒和伯服,打开后宰门出逃。司徒郑伯友从后面追赶上来,大声喊道:“大王不要惊慌,臣会保护您的安全。” 他们出了北门,一路朝着骊山逃去。途中又遇到尹球,尹球报告说:“犬戎正在焚烧宫殿,抢掠库藏,祭公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了。” 幽王听后,吓得心胆俱裂。郑伯友再次下令点燃烽火,烽烟直冲云霄,但救兵依旧没有到来。

犬戎的军队追到骊山脚下,将骊宫团团围住,口中大喊:“不要让昏君跑了!” 幽王和褒姒吓得抱作一团,相对哭泣。郑伯友进言说:“事情已经十分危急了!臣愿意拼上性命保护大王,杀出重围,前往臣的封国,再图谋日后的复兴。” 幽王懊悔地说:“朕不听叔父的劝告,才落得如此下场。朕今日夫妻父子的性命,都托付给叔父了。”

当下,郑伯派人到骊宫前放了一把火,以此迷惑戎兵。自己则带着幽王从宫后冲了出去。郑伯手持长矛,在前面开路。尹球保护着褒后母子,紧紧跟在幽王身后。没走多远,就有犬戎的士兵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是小将古里赤。郑伯见状,咬牙大怒,立刻迎上去与他交战。没打几个回合,郑伯就一矛将古里赤刺于马下。犬戎的士兵见郑伯如此勇猛,一时间惊慌逃窜。

大约走了半里路,背后又传来喊杀声,先锋孛丁率领大队人马追了上来。郑伯让尹球保护幽王先行,自己则留下来断后,一边战斗一边撤退。然而,犬戎的铁骑从侧面横冲过来,将他们的队伍冲成了两截。郑伯被困在核心,却毫无惧色,他手中的长矛神出鬼没,只要挡在前面的敌人,无一不被刺中。犬戎主见状,下令四面放箭,箭如雨下,不分敌我。可怜这位贤能的诸侯,最终死在了万箭之下。

左先锋满也速很快就掳获了幽王的车驾。犬戎主看到车上之人穿着衮袍玉带,知道是幽王,就在车中一刀将他砍死,同时也杀死了伯服。因为褒姒美貌,犬戎主饶了她一命,用轻便的车子将她载走,带回毡帐中取乐。尹球躲在车箱里,也被戎兵搜出斩杀。统计幽王在位共十一年。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男子,他在清水河边拾取了妖女(这个妖女就是褒姒),后来妖女蛊惑君心,欺凌嫡母,最终害得幽王身亡国破。昔日童谣里所说的 “月将升,日将没;檿孤箕箙,实亡周国”,此时一一应验,看来天数早在宣王时期就已经注定了。东屏先生有诗叹曰:“多方图笑掖庭中,烽火光摇粉黛红。自绝诸侯犹似可,忍教国祚丧羌戎。” 陇西居士也有咏史诗道:“骊山一笑犬戎嗔,弧矢童谣已验真。十八年来犹报应,挽回造化是何人?” 还有一首绝句,专门说尹球等人没有一个善终,可作为奸臣的警示:“巧话谗言媚暗君,满图富贵百年身。一朝骈首同诛戮,落得千秋骂佞臣。” 另外还有一首绝句,赞颂郑伯友的忠诚:“石父捐躯尹氏亡,郑桓今日死勤王。三人总为周家死,白骨风前那个香?”

且说申侯在城中,看到宫中起火,急忙率领本国的军队入宫,一路扑灭大火。他先将申后从冷宫中救了出来。然后巡视到琼台,却不见幽王和褒姒的踪迹。有人指点说:“他们已经出了北门逃走了。” 申侯料想他们是逃到骊山去了,便急忙追赶。在路上正好遇到戎主,两车相遇,彼此问候了一番。当申侯听说昏君已经被杀,大惊失色,说道:“我当初的本意只是想纠正天子的过错,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后世那些对君主不忠的人,一定会拿我当作借口啊!” 于是,他急忙让人收殓幽王的尸体,按照礼仪将其安葬。戎主却笑着说:“国舅这就是妇人之仁啊!”

申侯回到京师后,安排了筵席款待戎主。库中的宝玉被搬取一空,他又收集了十车金银绸缎作为礼物,希望戎主能满足而归。然而,戎主却把杀死幽王这件事,当作是自己的盖世奇功,他的人马盘踞在京城,整天饮酒作乐,丝毫没有回国的打算。百姓们都把怨恨归到了申侯身上。申侯无可奈何,只得写了三封密信,派人分别送到三路诸侯那里,约他们前来救援周室。这三路诸侯分别是北路的晋侯姬仇,东路的卫侯姬和,西路的秦君嬴开。同时,申侯又派人到郑国,将郑伯战死的消息告诉世子掘突,让他起兵复仇。暂且按下这些不表。

单说世子掘突,当时年仅二十三岁,身高八尺,英俊坚毅,非同常人。他一听说父亲战死,悲痛愤怒不已,立刻身着素袍,系着白色的腰带,率领三百辆兵车,日夜兼程地赶来。早有探子将消息报告给犬戎主,犬戎主预先做好了准备。

掘突一到,便想要立刻进兵。公子成劝谏道:“我们的军队日夜兼程,十分疲劳,还没有得到休息,应该深挖战壕,加固营垒,等诸侯的军队集结完毕,再一同进攻。这才是万全之策。” 掘突却说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按照礼仪,此时不应考虑自身安危而退兵。况且犬戎此时志骄意满,我们以精锐之师攻击懈怠之敌,必定战无不胜。如果等待诸侯的军队集结,岂不会让军心懈怠?” 于是,他指挥军队直逼城下。

城上偃旗息鼓,毫无动静。掘突大骂:“犬羊之贼,为何不敢出城决一死战?” 城上依旧没有人回应。掘突下令左右准备攻城。忽然,丛林深处传来一阵巨大的锣声,一支军队从后面杀了出来。原来是犬戎主事先设下的埋伏。掘突大惊,慌忙挺枪迎战。这时,城上的巨锣声再次响起,城门大开,又有一支军队杀了出来。掘突前有孛丁,后有满也速,两面夹攻,抵挡不住,只得大败而逃。戎兵追赶了三十多里才返回。

掘突收拾残兵,对公子成说:“我不听你的劝告,才导致这次失利。现在该怎么办呢?” 公子成说:“这里离濮阳不远,卫侯老成持重,经验丰富,我们何不去投奔他?郑卫两国合兵,或许可以实现复仇的心愿。” 掘突听从了他的建议,吩咐军队朝着濮阳方向前进。

大约走了两天,前方尘土飞扬,只见无数兵车如城墙般涌来。中间坐着一位诸侯,身着锦袍,腰束金带,面容苍老,白发飘飘,颇有神仙之态。这位诸侯正是卫武公姬和,此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掘突停下车子,高声喊道:“我是郑世子掘突。犬戎侵犯京师,我的父亲战死沙场;我的军队又战败了,特地来向您求救。” 武公拱手回答:“世子放心。我已经倾尽全国之力前来救援周室,听说秦国和晋国的军队不久也会赶到。还怕什么犬戎呢?”

掘突请卫侯先行,自己则调转车头,重新回到镐京,在离城二十里的地方,分两处安营扎寨。他派人去打听秦国和晋国起兵的消息。探子回来报告说:“西角上金鼓齐鸣,车声轰鸣,绣旗上大大地写着‘秦’字。” 武公说:“秦国虽然爵位只是附庸,但他们习惯了戎人的风俗,士兵勇猛善战,是犬戎所畏惧的。” 话还没说完,北路的探子又来报告:“晋国的军队也到了,已经在北门扎下营寨。” 武公大喜道:“两国的军队都来了,大事可成了!” 随即派人去与秦国和晋国的国君互通消息。不一会儿,两国的国君都来到了武公的营中,彼此相互问候。两国国君看到掘突全身穿着白色的丧服,便问:“这位是谁?” 武公介绍说:“这是郑世子。” 接着,他将郑伯战死以及幽王被杀的事情,详细地讲述了一遍。两国国君听后,叹息不已。武公说:“老夫年迈无知,只是作为臣子,义不容辞,才勉强来到这里。要扫荡这些蛮夷,还得依靠大国的力量。现在我们该如何制定计策呢?”

秦襄公说:“犬戎的目的,不过是抢掠财物和美女罢了。他们以为我们的军队刚刚到达,必定不会防备。今夜三更,我们应该分兵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攻打。唯独留下西门,给他们一条退路。再让郑世子在那里设下伏兵,等他们出逃的时候,从后面追击,必定能大获全胜。” 武公称赞道:“这个计策非常好!”

话分两头。再说申侯在城中得知四国的军队已经到达,心中十分高兴。于是,他与小周公咺秘密商议:“只等他们攻城,我们在这里打开城门接应。” 申侯还劝说戎主,先派右先锋孛丁分兵押送宝货金缯回国,以削弱戎兵的势力;又让左先锋满也速率领全部兵马出城迎敌。犬戎主以为申侯是在为他着想,一一听从了他的建议。

却说满也速在东门之外扎营,正好与卫国的军队对峙,双方约定第二天交战。没想到,三更之后,卫国的军队偷袭了满也速的大寨。满也速急忙提刀上马,迎战敌人。无奈戎兵四处逃窜,他双拳难敌四手,难以支撑,只得跟着一起逃跑。

这时,三路诸侯呐喊着攻城。忽然,城门大开,三路军马一拥而入,城中毫无抵抗之力。这正是申侯的计策。戎主在睡梦中惊醒,跨上划马,径直从西城逃出,身边只剩下不到几百人。又遇到郑世子掘突拦住厮杀。正在危急之时,满也速收拾败兵赶到,双方混战一场,戎主才得以脱身。掘突不敢穷追,入城与诸侯相见,此时天色正好大亮。褒姒来不及跟随戎主出逃,便上吊自杀了。胡曾先生有诗感叹道:“锦绣围中称国母,腥膻队里作番婆,到头不免投缳苦,争似为妃快乐多!”

申侯大摆筵席,款待四路前来勤王的诸侯。宴席之上,坐在首席的卫武公突然放下手中的筷子,站起身来,对着诸侯们说道:“如今国君身亡,国家破败,这哪里是臣子们饮酒作乐的时候呢?” 众人听闻,纷纷起身,整齐地拱手站立,说道:“我等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武公接着说道:“国家不能一日没有君主,如今原来的太子在申国,我们应该拥戴他登上王位。各位觉得怎么样?” 秦襄公率先回应:“君侯这番话,真是顺应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在天之灵啊。” 郑世子掘突也表态:“我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在迎立太子这件事上,愿意尽一份微薄之力,以此完成先父司徒的遗愿。” 武公听后十分高兴,举起酒杯向掘突表示慰劳。于是,众人在宴席上起草了表章,还准备好了天子的车驾。各国诸侯都表示愿意派兵相助,掘突却说道:“此次并非去打仗,何必带那么多人马?用我自己的军队就足够了。” 申侯也说道:“我国有三百辆兵车,愿意为你们带路。” 第二天,掘突便前往申国,迎接太子宜臼回来继承王位。

此时的宜臼在申国,整日忧心忡忡,不知道国舅申侯前去勤王,是凶是吉。突然有人来报,说郑世子带着国舅申侯以及诸侯们联名的表章,前来迎接他回京城,他心中不禁吃了一惊。展开表章一看,才知道幽王已经被犬戎杀害,念及父子之情,宜臼忍不住放声大哭。掘突上奏说:“太子应当以国家社稷为重,希望您早日登上王位,以安抚民心。” 宜臼无奈地说:“如今我在天下人面前背负了不孝的名声!事已至此,也只能起程了。” 没过几天,宜臼便到了镐京。周公提前进入城中,打扫宫殿。国舅申侯带领着卫、晋、秦三国诸侯,以及郑世子和一班在朝的文武官员,出城三十里迎接。他们选定吉日,恭请宜臼进城。宜臼看到宫室残破不堪,心中一阵凄凉,忍不住流下泪来。当下,他先去拜见了申侯,向他禀明情况。然后穿上天子的礼服,戴上冕冠,前往宗庙祭祀,正式登上王位,这就是周平王。

平王登上大殿,众诸侯和百官纷纷上前朝贺。朝贺仪式结束后,平王宣申伯上殿,对他说:“朕原本是被废弃之人,如今能够继承宗庙社稷,这全都是国舅您的功劳啊。” 于是,平王要晋封申伯为申公。申伯推辞说:“国家赏罚不明,政事不清,镐京能够失而复得,这是众诸侯勤王的功劳。我没能制止犬戎的入侵,致使先王蒙难,我罪该万死,哪里还敢接受赏赐呢?” 申伯坚决推辞了三次,平王只好让他恢复侯爵。

这时,卫武公又上奏说:“褒姒母子依仗宠爱,扰**理纲常,虢石父、尹球等人欺瞒君主,误国误民,虽然他们已经身死,但也应当追加贬责。” 平王一一批准了这些奏请。接着,卫侯姬和晋封为公爵,晋侯姬仇加封河内附庸之地,郑伯友为国事而死,赐谥号为桓。世子掘突袭承伯爵之位,还加封祊田千顷。秦君原本只是附庸,如今加封秦伯,正式位列诸侯。小周公咺被任命为太宰。申后尊称为太后。褒姒和伯服都被废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考虑到他们的先辈有功,并且他们自己也为国事而死,只削去他们本人的爵号,仍然允许他们的子孙世袭爵位。平王还发布安民榜,安抚在京城里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之后,平王大宴群臣,君臣尽欢而散。有诗为证:“百官此日逢恩主,万姓今朝喜太平。自是累朝功德厚,山河再整望中兴。”第二天,诸侯们前来谢恩,平王再次封卫侯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让他们留在朝中与太宰咺一同辅佐朝政。只有申侯和晋侯,因为本国靠近戎狄,便向平王辞行,回到自己的国家。申侯见郑世子掘突英勇坚毅,不同寻常,便把女儿许配给他,这女子就是后来的武姜。暂且按下此事不表。

再说犬戎自从在镐京大肆扰乱一番后,熟悉了中原的道路。虽然被诸侯们驱逐出城,但他们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挫折。而且,他们觉得自己劳而无功,心中充满怨恨。于是,犬戎大规模起兵,侵占周朝的疆土,岐山、丰水一带的土地,大半都被犬戎占领。他们的势力逐渐逼近镐京,连续数月烽火不断。再加上宫殿自被焚烧之后,十有**都已毁坏,只剩下残垣断壁,景象十分凄凉。平王一方面府库空虚,没有财力建造新的宫室;另一方面又担心犬戎随时入侵,于是萌生了迁都到洛邑的想法。

一天,朝会结束后,平王对群臣说:“从前先王成王,在确定镐京为都城之后,又营造了洛邑,这是为什么呢?” 群臣齐声奏道:“洛邑位于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前来进贡,路途远近都差不多,所以成王命令召公去勘察地址,周公负责兴工建造,称为东都,那里的宫室制度与镐京相同。每逢朝会之年,天子前往东都,接见诸侯,这是便利百姓的政策啊。” 平王又说:“如今犬戎逼近镐京,灾祸随时可能降临,朕打算迁都到洛邑,你们觉得怎么样?” 太宰咺上奏说:“如今宫室被焚毁,重新营建谈何容易,既劳民又伤财,百姓肯定会心生怨言。西戎又会趁机而起,我们该如何抵御呢?迁都到洛邑,实在是再方便不过了。” 两班文武官员,都对犬戎心存顾虑,齐声说道:“太宰说得对。” 只有司徒卫武公低头长叹。平王见状,问道:“老司徒为何唯独你不说话呢?”

卫武公于是上奏说:“老臣已经年过九十,承蒙君王不嫌弃我年老糊涂,让我担任六卿之一。如果明知不对却不说,这是对君主不忠;如果违背众人的意见说话,这又会破坏同僚之间的和睦。然而,我宁可得罪同僚,也不敢对君主不忠。镐京左边有殽山和函谷关,右边有陇地和蜀地,依山傍河,拥有千里肥沃的土地,天下的险要地势,没有比得上这里的。洛邑虽然处于天下中心,但地势平坦,是四面受敌的地方。所以先王虽然同时建造了两都,但以西京为都城,以掌控天下的关键,留下东都作为偶尔巡视之用。大王如果放弃镐京而迁都到洛邑,恐怕王室从此就会衰弱下去啊!” 平王解释说:“犬戎侵夺岐山、丰水一带,势力十分猖獗。而且宫室残破,已经无法彰显国家的威严。朕之所以东迁,实在是不得已啊。” 武公又上奏说:“犬戎有着豺狼一般的本性,不应该把他们引入自己的领地。申公借兵的策略失误,无异于开门揖盗,才让他们焚烧宫室,杀害先王,这是不共戴天之仇啊。大王如今应该励志自强,节省开支,爱护百姓,训练军队,效仿先王北伐南征,俘虏那些戎主,献祭给七庙,这样还可以洗刷之前的耻辱。如果隐忍避仇,离开这里前往别处,我们退一尺,敌人就会进一尺,恐怕被敌人逐步侵蚀的忧患,就不只是岐山、丰水一带了。从前尧、舜在位的时候,住的是茅草屋顶、泥土台阶的房子,大禹住的宫室也很简陋,但他们并不觉得简陋。京城的壮观,难道在于宫室吗?还望大王深思啊!”

太宰咺又上奏说:“老司徒说的只是墨守成规的言论,而不是通权达变的见解。先王怠于政事,违背伦理,才招来寇贼,这些事情已经不值得深究了。如今大王刚刚扫除战乱的灰烬,才刚刚确定名号,然而府库空虚,兵力薄弱。百姓畏惧犬戎,就像畏惧豺狼猛虎一样。一旦戎骑长驱直入,民心就会瓦解,到时候误国的罪责,谁来承担呢?” 武公再次上奏说:“申公既然能够招来犬戎,就一定能够击退犬戎。大王派人去问问他,肯定能得到好的计策。”

就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国舅申公派人送来了告急的表文。平王展开一看,大意是说犬戎不停地侵扰,申国将有亡国的危险,恳请大王念及亲戚关系,发兵救援。平王看完后说:“舅氏自己都自顾不暇,怎么能顾得上朕呢?东迁的事情,朕现在已经决定了。” 于是,平王命令太史选择吉日,准备东行。卫武公说:“我的职责是担任司徒,如果主上一旦东迁,百姓流离失所,我就难辞其咎了。” 于是,他提前出榜通告百姓:如果愿意跟随天子东迁的,赶紧做好准备,一同起程。祝史撰写文章,先把迁都的缘由,祭告宗庙。到了出发的日子,大宗伯抱着七庙的神主牌位,登上车子,在前面引路。秦伯嬴开听说平王东迁,亲自领兵护送。百姓们扶老携幼,跟随的人数不胜数。

想当初宣王大祭的那个夜晚,梦见一位美貌女子,先是大笑三声,接着大哭三声,然后不慌不忙地将七庙的神主牌位捆成一束,缓缓向东而去。那大笑三声,正好应验了褒姒在骊山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大哭三声,预示着幽王、褒姒、伯服三人的性命都将终结。神主牌位被捆束着向东而去,正好对应了如今的东迁,这个梦无一不应验。还有太史伯阳父曾经说过:“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羊被鬼吞,指的是宣王四十六年遇到厉鬼后去世,这一年是己未年。马逢犬逐,说的是犬戎入侵,幽王十一年是庚午年。从这以后,西周就灭亡了,可见天数早有定数,同时也彰显了伯阳父占卜的神奇。至于东迁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