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

话说平王东迁,车驾抵达洛阳。他看到洛阳市井繁华,人口稠密,宫阙巍峨壮丽,与镐京并无二致,心中十分欢喜。京都既定,四方诸侯纷纷进献表章表示祝贺,还献上各地的特产。唯有荆国没有前来,平王便商议着要征讨荆国。群臣纷纷劝谏道:“蛮荆之地长久以来都处于教化之外,宣王时期才开始征讨并使其归服。每年他们只需进贡一车菁茅,用于祭祀时缩酒,我们并不要求他们进献其他物品,这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笼络之意。如今刚刚迁都,人心尚未安定,倘若派遣王师远征,胜负难以预料。暂且还是包容他们,让他们心怀感激前来归附。如果他们始终不知悔改,等我们兵力充足了,再征讨也不迟。” 于是,南征荆国的计划便搁置下来。

秦襄公告辞回国,平王对他说:“如今岐山、丰水一带,大半被犬戎侵占。你若能驱逐犬戎,这片土地便全部赏赐给你,以此略表对你护驾之功的酬谢。让秦国永远作为我周朝的西方藩国,岂不是美事一桩?” 秦襄公跪地磕头,领命而归。回国后,他立即整顿兵马,制定消灭犬戎的计划。不到三年时间,秦军将犬戎打得七零八落,犬戎的大将孛丁、满也速等人,都战死在沙场。戎主则逃到了遥远的西方荒野。岐山、丰水这片土地,全部被秦国占有,秦国开辟了千里疆土,就此成为大国。髯翁有诗感叹道:“文武当年发迹乡,如何轻弃畀秦邦?岐丰形胜如依旧,安得秦强号始皇!”

说起秦国,乃是帝颛顼的后裔。其后有个人叫皋陶,在唐尧时期担任士师官。皋陶的儿子伯翳,辅佐大禹治水,焚烧山林湖泽,驱逐猛兽,因功被赐姓为嬴,为舜主管畜牧之事。伯翳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若木和大廉。若木被封国于徐,从夏朝到商朝,世代为诸侯。到了纣王时期,大廉的后代中有个叫蜚廉的人,擅长奔跑,一天能跑五百里;他的儿子恶来力大无穷,能手撕虎豹之皮。父子俩都凭借才能和勇力,成为纣王的宠臣,助纣为虐。武王伐纣成功后,诛杀了蜚廉和恶来。蜚廉的小儿子叫季胜,他的曾孙名叫造父,因为善于驾车而得到周穆王的宠信,被封于赵地,成为晋国赵氏的祖先。此后又有个叫非子的人,居住在犬邱,善于养马,周孝王任用他,让他在汧水和渭水之间养马,马匹大量繁殖。孝王十分高兴,把秦地封给非子,让他成为附庸之君,延续嬴姓的祭祀,号称嬴秦。传了六代到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被封为秦伯,又得到岐山、丰水一带的土地,势力越发强大,定都于雍,开始与诸侯互通聘问。秦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文公即位,这一年是平王十五年。

一天,文公梦见在郦邑的野外,有一条黄蛇从天而降,落在山坡上。蛇头大如车轮,蛇身连接着地面,尾巴高耸入云。不一会儿,黄蛇变成了一个小孩,对文公说:“我是上帝的儿子。上帝命令你成为白帝,主管西方的祭祀。” 说完便消失不见了。第二天,文公召来太史敦占卜这件事。太史敦上奏说:“白色,是西方的颜色。君王拥有西方之地,这是上帝的命令,祭祀白帝必定能获得福泽。” 于是,文公在鄜邑修筑高台,建立白帝庙,称作鄜畤,用白牛祭祀。

又有一个陈仓人猎得一只野兽,这野兽像猪却浑身长满刺,击打它也不死,陈仓人不知道它叫什么,打算牵着它去献给文公。在路上,遇到两个童子,童子指着野兽说:“这只野兽名叫‘猬’,常常潜伏在地下,吃死人的脑子,只要捶打它的头部就能将它打死。” 那只猬竟然也开口说话:“这两个童子是雉鸡的精灵,名叫‘陈宝’,得到雄的可以称王,得到雌的可以称霸。” 两个童子被说破身份,立刻化作野鸡飞走了。其中那只雌的,落在陈仓山的北坡,变成了石鸡。再看那只猬,也消失不见了。猎人十分惊异,赶忙跑去报告文公。文公又在陈仓山建立了陈宝祠。

终南山还有一棵大梓树,文公想砍伐它作为建造宫殿的木材,但是怎么锯都锯不断,怎么砍都砍不进去,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文公只好作罢。有一个人夜晚在山下住宿,听到众多鬼怪向树神道贺,树神也回应着。一个鬼怪说:“秦国如果派人披散着头发,用红丝缠绕这棵树,那该怎么办呢?” 树神听了,沉默不语。第二天,这个人把鬼怪的话告诉了文公。文公依照这个方法,再次派人去砍伐,树随着锯子的拉动而倒下。有一头青牛从树中跑出来,径直跳进雍水。此后,靠近雍水的居民,时常能看到青牛从水中出来。文公听说后,派骑士守候并攻击青牛。青牛力气极大,将骑士撞倒在地。骑士头发散开,遮住了脸,青牛害怕,再也不敢出来。文公于是在军中制作了髦头,又建立怒特祠,用来祭祀大梓树的神灵。

当时,鲁惠公听说秦国僭越本分祭祀上帝,也派遣太宰让到周朝,请求使用郊禘之礼。平王没有答应。鲁惠公说:“我的祖先周公对王室有巨大的功劳。礼乐是我的祖先周公制作的,子孙使用又有何妨?况且天子都不能禁止秦国,又怎么能禁止鲁国呢?” 于是,鲁惠公僭越使用郊禘之礼,与王室一样。平王知道了这件事,却不敢过问。从此,王室日益衰弱,诸侯各自专权,互相侵略攻伐,天下变得纷乱动荡。史官写诗感叹道:“自古王侯礼数悬,未闻侯国可郊天;一从秦鲁开端僭,列国纷纷窃大权。”再说郑世子掘突继承君位,这就是郑武公。郑武公趁着周朝内乱,兼并了东虢和郐地,将都城迁到郐地,称为新郑。把荥阳作为京城,在制邑设置关隘。郑国从此也逐渐强大起来,与卫武公一同担任周朝的卿士。平王十三年,卫武公去世,郑武公独自执掌周朝政事。因为郑国都城荥阳与洛邑相邻,郑武公有时在朝中,有时在国内,往来频繁,这也暂且按下不表。

郑武公的夫人,是申侯的女儿姜氏。姜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寤生,次子叫段。为什么叫寤生呢?原来姜氏夫人分娩的时候,没有坐在产褥上,而是在睡梦中生下了孩子,醒来才知道。姜氏吃了一惊,因此给孩子取名为寤生,心里对这个孩子便有了不满之意。等到生下次子段,段长大后一表人才,面容像敷了粉一样白皙,嘴唇像涂了朱砂一样红润,而且力气大,擅长射箭,武艺高强。姜氏心里偏爱这个小儿子,觉得如果他继承君位,肯定比寤生强十倍。姜氏多次向丈夫武公夸赞次子的贤能,说应该立他为继承人。武公说:“长幼有先后顺序,不可混乱。况且寤生并没有过错,怎么能废长立幼呢?” 于是,立寤生为世子,只把小小的共城作为段的食邑,段因此被称为共叔。姜氏心里更加不高兴了。

等到武公去世,寤生即位,这就是郑庄公,他仍然代替父亲担任周朝的卿士。姜氏夫人见共叔没有权势,心中闷闷不乐。于是对庄公说:“你继承了你父亲的君位,拥有数百里的土地,却让同胞弟弟在这么小的地方容身,你于心何忍!” 庄公说:“母亲您想怎么做都行。” 姜氏说:“为什么不把制邑封给他呢?” 庄公说:“制邑地势险要,声名远扬,先王留下遗命,不许分封此地。除了制邑,其他地方我都听从您的吩咐。” 姜氏说:“那其次,京城也可以。” 庄公听了,沉默不语。姜氏脸色一变,说:“你要是再不答应,我就只能把他赶到别的国家,让他另谋出路,讨口饭吃了。” 庄公连忙说:“不敢,不敢!” 便唯唯诺诺地退下了。

第二天,庄公上朝,就宣布要分封共叔段。大夫祭足劝谏道:“不可以。天上没有两个太阳,百姓没有两个君主。京城城墙高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与荥阳相当。况且共叔是夫人的爱子,如果把大的城邑封给他,就相当于有了两个君主!他倚仗夫人的宠爱,恐怕会有后患。” 庄公说:“这是我母亲的命令,我怎么敢拒绝呢?” 于是,把京城封给了共叔段。

共叔段谢恩之后,进宫向姜氏辞行。姜氏屏退左右侍从,私下对段说:“你哥哥不顾同胞之情,对你很刻薄。今天的分封,是我再三恳求的结果,他虽然勉强答应了,但心里未必愿意。你到了京城,应该聚集兵马,私下做好准备。倘若有机会,我会与你约定。你率领袭击郑国的军队,我在国内做内应,郑国就能到手了。你要是能取代寤生的君位,我死也没有遗憾了!” 共叔段领命,便前往京城居住。从此,国人改口,都称他为京城太叔。

京城太叔开府那天,西边和北边边境的长官都来祝贺。太叔段对这两位长官说:“你们二人掌管的地方,如今属于我的封地,从现在起,贡税都要交到我这里,兵车都要听我征调,不可违抗。” 这两位长官早就知道太叔段是国母宠爱的儿子,有继承君位的希望。如今见他气宇轩昂,人才出众,不敢违抗,只好暂且答应下来。

太叔段借口打猎,每天出城训练士卒,还把两个边境的百姓都编入军册。又假托打猎之名,袭击夺取了鄢地和廪延。这两处的邑宰逃到郑国,把太叔段带兵夺取城邑的事情,详细地奏报给庄公。庄公听了,只是微笑,没有说话。

这时,班列中有一位官员高声说道:“段应该被诛杀!” 庄公抬头一看,原来是上卿公子吕。庄公问:“子封有什么高见?” 公子吕上奏说:“我听说‘臣子不能有叛乱的想法,有了就一定要诛杀’。如今太叔段在国内倚仗母后的宠爱,在国外凭借京城的坚固,日夜训练军队,他的志向不篡夺君位是不会罢休的。主公借给我一支军队,我直接打到京城,把段抓回来,才能杜绝后患。” 庄公说:“段的恶行还没有显露出来,怎么能诛杀他呢。” 子封说:“如今两个边境被他收去,一直到廪延,先君的土地,怎么能任由他一天天割占呢?” 庄公笑着说:“段是姜氏的爱子,我的亲弟弟。我宁可失去土地,怎么能伤害兄弟之情,违背国母的心意呢!” 公子吕又上奏说:“我不是担心失去土地,而是担心失去国家啊。如今人心惶惶,大家看到太叔段势力强大,都心怀观望。不久之后,都城的百姓恐怕也会有二心。主公今天能容忍太叔段,恐怕日后太叔段不能容忍主公,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庄公说:“你不要乱说,我会考虑这件事的。”公子吕退朝出宫后,对正卿祭足说:“主公因为宫闱中的私情,而忽视了国家的大计,我非常担忧啊!” 祭足说:“主公才智过人,这件事他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只是在朝堂上耳目众多,不便泄露。你是国君的贵戚和卿士,如果私下向他询问,他肯定会有明确的想法。”

公子吕依照祭足的话,直接来到宫门口,再次请求庄公接见。庄公问:“你这次来有什么事?” 公子吕说:“主公继承君位,并不是国母的意愿。万一国内国外的人合谋叛乱,郑国就不再是主公的了。我寝食难安,所以再次来请求主公定夺!” 庄公说:“这件事牵涉到国母。” 公子吕说:“主公难道没听说过周公诛杀管叔、蔡叔的事情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希望主公早日下定决心。” 庄公说:“我已经考虑得很成熟了!段虽然无道,但还没有公然叛逆。我如果现在诛杀他,姜氏必定会从中阻挠,只会招来外人的议论,不但说我对兄弟不友爱,还会说我对母亲不孝顺。我现在对他置之不理,任他胡作非为。他倚仗宠爱,得意忘形,肆无忌惮。等他真的造反了,那时我再名正言顺地治他的罪,那么国人必定不会支持他,姜氏也无话可说了。” 公子吕说:“主公的远见卓识,不是我能比得上的。但恐怕日复一日,他的势力会越来越大,就像蔓延的野草一样难以铲除,那可怎么办呢?主公如果一定要等他先发动叛乱,应该想办法促使他快点行动。” 庄公问:“有什么计策呢?” 公子吕说:“主公很久没有去朝见天子了,无非是因为太叔段的缘故。现在主公声称要去周朝,太叔段必定认为国内空虚,就会起兵争夺郑国。我预先带兵埋伏在京城附近,等他出城,就趁机占领京城。主公再从廪延一路杀来,让他腹背受敌,太叔段就算有冲天的本事,又能飞到哪里去呢?” 庄公说:“你的计策很好,千万不要泄露给别人。” 公子吕告辞出宫,感叹道:“祭足预料事情,真是如同神仙一般啊!”

第二天早朝,庄公假意传下一道命令,让大夫祭足监理国政,自己则前往周朝朝见天子并辅佐政事。姜氏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暗自高兴,心想:“段终于有机会成为国君了!” 于是,她写了一封密信,派心腹之人送到京城,约太叔在五月上旬起兵袭击郑国。当时是四月下旬。

公子吕提前派人埋伏在必经之路,抓住了送信的人,当场将其杀掉,然后把密信秘密送给庄公。庄公打开密信看完后,重新封好,另外派人假扮成姜氏的使者,将信送给太叔。太叔回复了一封信,约定五月初五为起兵日期,并要在城楼上竖起一面白旗,作为接应的信号。庄公拿到回信,欣喜地说:“段谋反的证据在此,姜氏还怎么庇护他呢!” 于是,庄公进宫辞别姜氏,只说要前往周朝,实际上却朝着廪延方向缓缓进发。公子吕则率领二百辆兵车,在京城附近设下埋伏,这些暂且不表。

太叔接到母亲姜氏的密信后,与儿子公孙滑商议,让公孙滑前往卫国借兵,并承诺给予丰厚的贿赂。太叔自己则率领京城以及西边、北边边境的全部兵马,假称奉郑伯之命,由他来监国,举行了盛大的祭旗仪式,犒赏军队,然后大摇大摆地出城。

公子吕事先派遣十辆兵车,装扮成商人的模样,悄悄潜入京城。只等太叔的军队一动,便在城楼上放火。公子吕看到火光,立即率军杀来。城中的人打开城门迎接,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京城。公子吕随即张贴安民告示,详细说明庄公孝顺友爱,而太叔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事情。满城的人都纷纷指责太叔的不是。

再说太叔出兵不到两天,就听说了京城失守的消息。他心中惊慌失措,连夜率军返回。军队在城外驻扎下来,准备攻城。这时,他发现手下的士兵们纷纷交头接耳。原来,军中有人收到了城中家人的来信,信中说:“庄公如此宽厚仁德,太叔却不仁不义。” 一个人传给十个人,十个人又传给一百个人,士兵们都说:“我们背弃正义,跟随叛逆,天理难容。” 于是,士兵们一哄而散。太叔清点兵力,发现大半士兵都已离去,他知道人心已经改变,急忙朝着鄢邑逃去,打算在那里重新聚集人马。没想到庄公的军队已经抵达鄢邑。太叔无奈地说:“共城是我原来的封地。” 于是,他逃进共城,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庄公率领军队攻打共城。那共城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邑,怎么能抵挡得住两路大军的进攻呢?就如同泰山压在鸡蛋上一样,没过多久,共城就被攻破了。太叔听说庄公即将到来,长叹一声:“姜氏害了我啊!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我的兄长呢!” 说完,便自刎而死。胡曾先生有诗叹道:“宠弟多才占大封,况兼内应在宫中,谁知公论难容逆,生在京城死在共。” 还有诗说庄公故意纵容段作恶,以此堵住姜氏的嘴,真是千古奸雄,诗中写道:“子弟全凭教育功,养成稔恶陷灾凶。一从京邑分封日,太叔先操掌握中。”庄公抚摸着段的尸体,大哭了一场,说道:“傻弟弟,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啊!” 他整理段的遗物时,发现姜氏寄来的密信还在。庄公把太叔的回信和这封密信放在一起,派人快马送到郑国,让祭足呈给姜氏看。同时,庄公下令将姜氏送到颍地安置,并留下誓言:“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姜氏看到这两封信,羞愧得无地自容,自己也觉得没有颜面再与庄公相见,便立刻离开了宫门,前往颍地居住。

庄公回到国都后,再也见不到姜氏,不禁良心发现,感叹道:“我不得已杀了弟弟,又怎么忍心再与母亲分离呢?我真是违背天伦的罪人啊!”

颍谷有个守疆的官员,名叫颍考叔,为人正直无私,向来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而闻名。他看到庄公把姜氏安置在颍地,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像母亲的样子,但儿子不能不像儿子。主公这样的举动,实在是有伤风化啊!” 于是,颍考叔找来几只鹗鸟,假装以进献野味为名,前去拜见庄公。

庄公问:“这是什么鸟啊?” 颍考叔回答说:“这种鸟叫鹗,白天连泰山都看不见,夜晚却能洞察秋毫,对小事看得很清楚,对大事却很糊涂。幼小时,它的母亲喂养它,等它长大了,却反过来啄食母亲,这是一种不孝的鸟,所以我把它捕来吃掉。” 庄公听了,沉默不语。

这时,厨师端上蒸羊,庄公命令割下一个羊肩,赏赐给颍考叔吃。颍考叔只挑好肉,用纸包起来,藏在袖子里。庄公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颍考叔回答说:“小臣家中有老母亲,小臣家境贫寒,每天只能猎取些野味让母亲高兴,从来没有让她享受过如此美味。如今君王赏赐给我,而我的母亲却尝不到一口,小臣一想到母亲,实在难以下咽。所以我想把这些肉带回去,做羹汤给母亲吃。” 庄公感叹道:“你可真是个孝子啊!” 说完,不禁悲伤地长叹起来。

颍考叔问道:“主公为什么叹气呢?”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奉养,能够尽到为人子的孝心。我身为诸侯,却还不如你!” 颍考叔假装不知道,又问道:“姜夫人健在,怎么能说没有母亲呢?” 庄公便把姜氏与太叔合谋袭击郑国,以及自己将姜氏安置在颍邑的事情,详细地讲述了一遍,还说:“我已经立下了黄泉相见的誓言,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颍考叔回答说:“太叔已经去世,姜夫人只剩下主公您这一个儿子,您却不奉养她,这和鹗鸟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您因为黄泉相见的誓言而感到愧疚,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 庄公连忙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颍考叔说:“我们可以挖地,直到挖到泉水,然后在那里建造一个地下室。先把姜夫人接到里面居住,再把主公想念她的心情告诉她。我想夫人思念儿子的心情,不会比主公思念母亲的心情少。主公在地下室中与夫人相见,这样既不违背黄泉相见的誓言,又能母子团聚。”

庄公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命令颍考叔带领五百名壮士,在曲洧的牛脾山下挖掘土地,挖了十多丈深,泉水涌了出来。他们就在泉水旁边搭建了一间屋子。屋子建好后,设置了一座长长的梯子。颍考叔前去拜见武姜,委婉地表达了庄公悔恨的心情,说现在庄公想要把她接回去孝顺供养。武姜听了,又悲伤又高兴。

颍考叔先把武姜接到牛脾山的地下室中。庄公乘坐的车也到了,他顺着梯子走下去,跪在地上,口中说道:“寤生不孝,长久以来没能好好侍奉您,请国母恕罪!” 武姜说:“这是我的过错,与你无关。” 说着,用手扶起庄公,母子俩抱头痛哭。然后,他们顺着梯子走出洞穴,庄公亲自扶着武姜登上车子,自己则牵着缰绳,在旁边侍奉。

百姓们看到庄公母子一同归来,都纷纷拍手称赞,夸奖庄公的孝顺。这都是颍考叔从中调解的功劳啊。胡曾先生有诗赞道:“黄泉誓母绝彝伦,大隧犹疑隔世人。考叔不行怀肉计,庄公安肯认天亲!”

庄公感激颍考叔成全了他们母子的亲情,赐给他大夫的爵位,让他与公孙阏一同掌管兵权。这些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借到了卫国的军队,走到半路时,听说共叔段被杀,便逃到了卫国,向卫桓公诉说伯父杀弟囚母的事情。卫桓公说:“郑伯无道,我应当为公孙你讨回公道。” 于是,卫国出兵讨伐郑国。这场战争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