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回 立新君华督行赂 败戎兵郑忽辞婚

宋殇公与夷自即位以来,频繁发动战争。单说讨伐郑国,就已经有三次了。只因公子冯在郑国,宋殇公忌惮他,所以才出兵讨伐。太宰华督向来与公子冯有交情,见殇公对郑国用兵,嘴上虽不敢劝阻,心里却极为不悦。孔父嘉身为掌管军事的官员,华督怎能不怪罪他呢?华督常常想着找个由头除掉孔父嘉,可因为他是殇公重用之人,手握兵权,一直不敢动手。自从孔父嘉攻打戴国,导致全军覆没,他独自逃了回来,国人对此颇有怨言,纷纷抱怨:“宋君不体恤百姓,轻易发动战争,害得国内妻离子散,人口锐减。” 华督又指使心腹在街巷中散布流言,说:“屡次用兵,都是孔司马的主意。” 国人信以为真,都怨恨起孔司马。这正合华督的心意。

华督又听说孔父嘉的继室魏氏,容貌绝美,世间无双,只可惜一直无缘得见。有一天,魏氏回娘家,跟着家人出城扫墓。当时正值春天,柳色如烟,繁花似锦,正是男女踏青的时节。魏氏不经意间掀起车帘,偷偷看外面的景色。华督恰好正在郊外游玩,两人突然相遇。华督得知这是孔司马的家眷,大为惊叹:“世间竟有如此尤物,果然名不虚传!” 此后,他日夜思念,神魂颠倒,心想:“若能在自己的后房中有这样一位美人,那下半辈子就足够受用了!除非杀了她的丈夫,才能把她夺过来。” 从此,他谋害孔父嘉的心思愈发坚定。

周桓王十年春,到了春搜练兵的时节,孔父嘉检阅车马,号令十分严格。华督又让心腹在军中散布谣言:“司马又要起兵讨伐郑国了,昨天和太宰已经商议妥当,所以今天才操练兵马。” 军士们听了,人人心中恐惧,他们三三两两,都跑到太宰府门前诉苦,请求太宰向国君进言,不要再发动战争。华督故意紧闭大门,只让守门人在门缝中用好话安抚众人。军士们求见太宰的心情愈发急切,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还带着武器。眼看着天色渐晚,还是没能见到太宰,众人开始呐喊起来。自古道:“聚集人容易,遣散人却很难。” 华督见军心已变,便在衣服里面穿上铠甲,佩剑出门,传令打开大门,让军士们站定,不许喧哗。他自己站在门口,先用一番假惺惺的话稳住众人情绪,然后说道:“孔司马主张用兵,害得百姓遭殃。主君却偏偏信任他,不听我的劝谏。三天之内,又要大规模出兵伐郑。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过,要承受这样的劳苦!” 这番话激得众军士咬牙切齿,齐声喊着:“杀了他!” 华督假意劝解:“你们可别冲动,要是司马知道了,奏明主公,你们性命可就难保了!” 众军士纷纷说道:“我们父子亲戚,连年征战,死亡过半。如今又要大举出征,那郑国兵强马壮,我们怎么能敌得过?反正都是死,不如杀了这个贼子,为民除害,死也无怨!” 华督又说:“‘投鼠忌器’,司马虽然可恶,但他毕竟是主公宠幸的臣子,这事绝对不能做!” 众军士说:“要是太宰您做主,就算是那无道的昏君,我们也不怕他!” 一边说着,一边扯住华督的袍袖不放,齐声说道:“愿意跟随太宰去杀了这个民贼!” 当下,众军士帮着车夫驾好车,华督被众人簇拥着登上车,车中自然有心腹紧紧跟随。一路呼喊着,径直来到孔司马的私宅,将宅子团团围住。

华督吩咐道:“先别声张,等我去敲门,见机行事。” 此时黄昏将近,孔父嘉正在内室饮酒,听到外面敲门声急促,便让人去询问。得知是 “华太宰亲自登门,有机密事相商”。孔父嘉赶忙整理衣冠,出堂迎接。刚打开大门,外面一片呐喊声,军士们蜂拥而入。孔父嘉心里发慌,转身想跑。华督早已登上大堂,大声喊道:“害民贼就在这里,还不动手?” 孔父嘉还没来得及开口,脑袋就已经落地。华督亲自带着心腹,径直进入内室,抢走了魏氏,登车离去。魏氏在车中想办法,暗中解开束带,勒住自己的喉咙,等车子到了华氏家门口,她已经气绝身亡。华督叹息不已,吩咐把她拉到郊外草草埋葬,并严厉告诫随行的人,不许宣扬此事。唉!华督没能得到一夜的欢愉,却徒然造下万劫不复的怨恨,难道不后悔吗?众军士趁机将孔家的财物抢掠一空。孔父嘉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木金父,年纪还小,他家的家臣抱着他逃到了鲁国。后来,木金父的子孙以他的字为姓氏,就是孔氏。孔圣仲尼,就是他的六世孙。

再说宋殇公听说司马被杀,顿时手足无措。又听说华督也参与其中,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去召华督,想要治他的罪。华督称病不去。殇公传令驾车,打算亲自前往孔父嘉的丧礼。华督听说后,急忙召来军正,对他说:“主公宠信司马,这你是知道的。你们擅自杀了司马,怎么能无罪呢?先君穆公舍弃自己的儿子,立了主公,主公却忘恩负义,任用司马,不停地攻打郑国。如今司马被杀,这是天理昭彰。我们不如干脆干一番大事,迎立先君的儿子,这样就能转祸为福,岂不是很好?” 军正说:“太宰的话,正合大家的心意。” 于是,军正号召军士,一起埋伏在孔氏家门口,只等宋公一到,就呐喊着冲出来。宋殇公的侍卫们吓得四散奔逃,殇公就这样死在了乱军之中。华督听到消息,穿着丧服赶来,假意痛哭了一番。然后,他击鼓召集群臣,随便找了军中一两个人,诬陷他们有罪并将其处死,以此来蒙蔽众人的眼睛。华督宣称:“先君的儿子冯,如今在郑国,人心都没有忘记先君,理应迎立他的儿子为君。” 百官都唯唯诺诺地退下了。华督于是派使者前往郑国报丧,同时迎接公子冯回国。他还将宋国国库中的贵重器物拿出来贿赂各国,说明拥立公子冯的原因。郑庄公见到宋国使者,接过国书,立刻明白了来意。他便准备好法驾,送公子冯回宋国为君。公子冯临行前,流着泪跪在地上说:“我这条命,都是您给留下的。有幸能回到宋国,延续祖先的祭祀。我一定会世代做郑国的陪臣,绝无二心。” 郑庄公也为之感动,流下了眼泪。公子冯回到宋国,华督拥立他为君,这就是宋庄公。华督仍然担任太宰,分别贿赂各国,各国无不接受。齐侯、鲁侯、郑伯一同在稷地会盟,确定了宋公的君位,还让华督担任国相。史官写诗感叹道:“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奇闻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 又有诗专门说宋殇公背信弃义,忌惮公子冯,如今被杀,是天意如此:“穆公让国乃公心,可恨殇公反忌冯。今日殇亡冯即位,九泉羞见父和兄。”

单说齐僖公从稷地会盟回来,在半路上接到警报:“如今北戎的首领,派遣元帅大良、小良,率领一万戎兵,侵犯齐国边境,已经攻破祝阿,正攻打历下。守将抵挡不住,连连告急。请主公速速回国。” 僖公说:“北戎屡次侵扰,不过是些鼠窃狗偷的行径罢了。如今这次大举进犯,如果让他们得逞而去,将来北方边境必定永无宁日。” 于是,他分别派人到鲁国、卫国、郑国三处借兵。同时,他和公子元、公孙戴仲等人,前往历下抵御敌人。

郑庄公听说齐国遭到戎患,便召来世子忽,对他说:“齐国和郑国是同盟,而且郑国每次用兵,齐国必定相随。如今他们来借兵,我们应该速速前去救援。” 于是,郑庄公挑选了三百辆兵车,让世子忽担任大将,高渠弥为副将,祝聃为先锋,连夜向齐国进发。听说齐僖公在历下,便直接前去相见。当时,鲁国和卫国的军队还没有到达。僖公对郑国的救援感激不尽,亲自出城犒劳军队,并与世子忽商议退敌之策。

世子忽说:“戎兵都是步兵,进攻容易,败退也快;我们用的是兵车,难以败退,但进攻也不灵活。不过,戎兵生性轻浮,队伍不整,贪婪且不讲情义,胜利时互不相让,失败时也不互相救援,我们可以用计谋引诱他们。况且他们自恃强大,必然会轻率冒进。如果我们用一部分兵力去抵挡,假装战败逃走,戎兵肯定会来追击。我们预先埋伏好兵力等待他们。追兵遇到埋伏,必定惊慌逃窜,我们再趁机追击,一定能大获全胜。” 僖公说:“这个计策非常好!齐国的军队埋伏在东边,截断他们的前路;郑国的军队埋伏在北边,追击他们的后路。前后夹击,万无一失。” 世子忽领命,前往北路,分作两处设下埋伏。僖公召来公子元,授给他计策:“你可以率领军队埋伏在东门,只要等戎军来追,就立即杀出。” 又派公孙戴仲率领一支军队去诱敌:“只许败不许胜,把他们诱到东门的埋伏地点,就算立了大功。” 安排妥当后,公孙戴仲打开城门挑战。

戎军元帅小良手持大刀,跃身上马,率领三千戎兵,出寨迎战。双方交锋,大约二十回合后,公孙戴仲体力不支,掉转车头就跑,却不进北关,而是绕城向东路跑去。小良不肯罢休,拼命追赶。大良见戎兵得胜,便出动全部大军随后跟进。快到东门时,忽然炮声震天,金鼓齐鸣,芦苇丛中全是伏兵,像蜂群、苍蝇一样聚集而来。小良急忙喊道:“中计了!” 掉转马头就跑,反而把大良的后队冲乱,大家立足不稳,一起奔逃。公孙戴仲和公子元合兵一处,乘胜追击。大良吩咐小良在前开路,自己在后面断后,边战边退。落在后面的戎兵都被齐兵擒获斩杀。

戎兵逃到鹊山,回头一看,追军已经渐渐远去,这才喘了口气。他们正准备埋锅做饭,山坳里突然喊声大作,一支军队冲了出来,为首的喊道:“郑国上将高渠弥在此!” 大良、小良慌忙上马,无心恋战,夺路而逃。高渠弥在后面紧追不舍。大约跑了几里路,前面又传来喊声,原来是世子忽率领军队杀到,后面公子元也率领齐兵赶到。他们把戎兵杀得七零八落,四散逃命。小良被祝聃一箭射中脑袋,从马上坠落而死。大良单枪匹马突出重围,正遇上世子忽的戎车,他措手不及,也被世子忽斩杀。这一战,郑军生擒了三百名敌军头目,杀死的敌人不计其数。世子忽把大良、小良的首级以及敌军头目,都解送到齐侯的军营前献功。

齐僖公满心欢喜地说:“若不是世子这般英勇,戎兵怎能这么快就退去?今日国家得以安宁,全是世子的功劳啊!” 世子忽谦逊地回应:“不过是偶然尽了点微薄之力,何必如此过奖呢?” 于是,僖公派遣使者去阻拦鲁国和卫国的军队,免得他们长途跋涉。同时,僖公下令大摆筵席,专门款待世子忽。在宴席上,僖公又提及:“我有个小女儿,愿许配给世子,侍奉左右。” 世子忽再三推辞。

宴席结束后,僖公让夷仲年私下对高渠弥说:“我们国君仰慕世子的英雄气概,希望能结为姻亲。之前派使者去说亲,没有得到应允。今日国君亲自跟世子说,世子还是执意拒绝,不知是何缘故。大夫若能促成此事,我愿献上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作为酬谢。” 高渠弥领命,去见世子忽,详细说明了齐侯对他的倾慕之情,并劝说道:“若能成就这门婚事,日后有齐国这样的大国相助,对郑国而言也是美事一桩。” 世子忽却坚持道:“过去太平无事的时候,承蒙齐侯想与我结亲,我都不敢高攀。如今奉命救援齐国,侥幸取得成功,就娶亲回国,外人必定会说我是倚仗功劳求娶,我又该如何自证清白呢?” 高渠弥再三劝说,世子忽始终不答应。第二天,齐僖公又派夷仲年来商议婚事,世子忽推辞说:“没有禀告父亲的命令就私自成婚,这是有罪的。” 说完,当天就告辞回国了。齐僖公恼怒地说:“我女儿如此优秀,还怕找不到好夫婿吗?”

再说郑世子忽回到国内,将拒绝婚事的情况禀报给庄公。庄公说:“我儿能凭自己的本事建功立业,不愁没有好姻缘。” 祭足私下对高渠弥说:“国君有众多宠妾,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亹三人,都有觊觎君位的心思。世子若能与大国结亲,还能借助大国的力量作为援助。齐国主动议婚,即便世子之前无意,也该顺势答应。怎能自己剪掉这有力的羽翼呢?你这次随行,为何不劝谏世子呢?” 高渠弥无奈地说:“我也劝过了,可他不听,我又能怎么办呢?” 祭足听后,叹息着离开了。髯翁写诗专门评论世子忽拒绝婚事这件事:“丈夫作事有刚柔,未必辞婚便失谋。试咏《载驱》并《敞笱》,鲁桓可是得长筹?”

高渠弥向来与公子亹交情深厚,听了祭足这番话,两人更加密切往来。世子忽对庄公说:“高渠弥与公子亹私下勾结,来往频繁,他们的心思难以捉摸。” 庄公就把世子忽的话,当面斥责高渠弥。高渠弥矢口否认,转身就把这事告诉了公子亹。公子亹气愤地说:“我父亲本想用你做正卿,却被世子阻拦。如今他又想断绝我们两人的往来。父亲在世时都这样,等父亲百年之后,他岂会容得下我们?” 高渠弥安慰道:“世子性格优柔寡断,成不了大事,公子不必担忧。” 从此,公子亹与高渠弥与世子忽之间产生了嫌隙。后来高渠弥杀死世子忽,拥立公子亹,根源就在于此。

再说祭足为世子忽出谋划策,建议他与陈国结亲,与卫国修好,他说:“陈、卫两国如今关系和睦,若郑国能与它们形成鼎足之势,也足以巩固自身。” 世子忽觉得有理。于是,祭足向庄公进言,派遣使者前往陈国求婚。陈侯答应了。世子忽亲自前往陈国,迎回了妫氏。与此同时,鲁桓公也派使者到齐国求婚。只因齐侯将女儿文姜许配给鲁侯,又引出了许多后续的故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