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七回 卢蒲癸计逐庆封 楚灵王大合诸侯

话说周灵王的长子名叫晋,字子乔,天生聪慧过人,喜好吹笙,吹出的声音如同凤凰鸣叫一般。他被立为太子,年仅十七岁时,有一次偶然出游到伊水和洛水一带,回来后便去世了。周灵王悲痛万分。后来有人来报:“太子在缑岭上,骑着白鹤吹笙,还托人转告百姓说:‘好好替我感谢天子,我跟随浮丘公住在嵩山,十分快乐!天子不必挂念我。’”(浮丘公,是古代的仙人。)周灵王派人打开太子的坟墓,发现里面只有一口空棺材,这才知道太子已经成仙而去了。到了周灵王二十七年,灵王梦见太子晋驾着白鹤前来迎接他。醒来后,仿佛还能听到笙声在户外回荡。灵王说:“儿子来接我了,我也该去了。” 于是留下遗命,传位给次子贵,随后便毫无疾病地驾崩了。贵即位,这就是周景王。同年,楚康王也去世了。令尹屈建和群臣共同商议,拥立康王的同母弟弟麇为国君。没过多久,屈建也去世了,公子围接替他担任令尹。这些事情先交代清楚,暂且放下不提。

再说齐国的相国庆封,独揽国政之后,愈发荒淫放纵。有一天,他在卢蒲嫳家中饮酒,卢蒲嫳让自己的妻子出来献酒。庆封见了,十分欢喜,便与她私通。此后,庆封将国家政务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还把自己的妻妾、财物都搬到卢蒲嫳家中。庆封与卢蒲嫳的妻子同宿,卢蒲嫳也与庆封的妻妾私通,两人对此都毫不忌讳。有时两家的家眷聚在一起饮酒作乐,喝醉后肆意喧闹,身边的人都忍不住掩口偷笑,可庆封和卢蒲嫳却满不在乎。卢蒲嫳请求庆封把自己在鲁国的哥哥卢蒲癸召回来,庆封答应了。卢蒲癸回到齐国后,庆封让他侍奉自己的儿子庆舍。庆舍力大无穷,卢蒲癸也很勇猛,而且善于阿谀奉承,所以庆舍非常喜欢他,还把女儿庆姜嫁给了卢蒲癸。从此,两人以翁婿相称,庆舍对卢蒲癸愈发宠信。卢蒲癸一心想为齐庄公报仇,苦于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一次打猎时,他极力夸赞王何的勇猛。庆舍问道:“王何如今在哪里?” 卢蒲癸回答:“在莒国。” 庆舍便派人去召王何回来。王何回到齐国后,庆舍也很喜爱他。自从崔杼和庆封制造祸乱之后,他们担心被人暗算,每次出入都让亲近的壮士手持兵器,前后护卫,后来这便成了惯例。庆舍因为宠信卢蒲癸和王何,便让他们二人手持兵器护卫自己,其他人都不敢靠近。

按照旧例,公家供应卿大夫每天的膳食,通常用两只鸡。当时齐景公特别爱吃鸡脚掌,一次能吃上几千个,公卿大臣们纷纷效仿,都把鸡肉当作食物中的上品。一时间,鸡价飞涨,御厨按照原来的额度无法供应,便到庆氏那里请求增加份额。卢蒲嫳想宣扬庆氏的短处,便劝庆舍不要增加,还对御厨说:“供应膳食是你们的事,何必非要用鸡呢?” 于是,御厨便用野鸭代替鸡。仆人们怀疑野鸭不是正规的膳食,还偷偷把鸭肉吃掉了。这天,大夫高虿(字子尾)和栾灶(字子雅)在齐景公处陪侍用餐。他们看到食物中没有鸡,只有野鸭骨头,十分生气,说道:“庆氏执政,竟然削减公家的膳食,如此怠慢我们!” 说完,便不吃了,愤然离去。高虿想要去责备庆封,栾灶劝阻了他。很快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庆封,庆封对卢蒲嫳说:“子尾和子雅对我发怒了!这可怎么办?” 卢蒲嫳说:“发怒就杀了他们,有什么可怕的!” 卢蒲嫳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卢蒲癸。卢蒲癸和王何商议道:“高、栾两家与庆氏有矛盾,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 于是,王何连夜去见高虿,谎称庆氏图谋算计高、栾两家。高虿大怒,说:“庆封实际上和崔杼一同弑杀了庄公。如今崔氏已经灭亡,只剩下庆氏,我们应当为先君报仇。” 王何说:“这正是我的心愿!大夫在外面谋划,我和卢蒲氏在里面配合,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高虿暗中与栾灶商议,等待时机行动。陈无宇、鲍国、晏婴等人都知道这件事,但厌恶庆氏的专横,没有人愿意说出来。卢蒲癸和王何打算攻打庆氏,为此进行占卜,占卜的人献上繇词说:“虎离穴,彪见血。”

卢蒲癸拿着龟甲的兆象去问庆舍:“有人想要攻打仇家,占得这个兆象,请问是吉是凶?” 庆舍看了兆象后说:“肯定能攻克。虎和彪是父子关系,分离又见血,怎么会不攻克呢?你要对付的仇家是谁?” 卢蒲癸回答:“只是乡里的一个普通人罢了。” 庆舍听后,不再怀疑。

秋季八月,庆封率领族人庆嗣、庆遗前往东莱打猎,还让陈无宇一同前往。陈无宇向父亲陈须无告别,陈须无对他说:“庆氏的灾祸就要降临了!你和他们一起去,恐怕会遭遇不测,为什么不推辞呢?” 陈无宇回答:“推辞会让人起疑,所以不敢。如果能找个别的借口把我召回,就有机会回来了。” 于是,陈无宇跟随庆封出去打猎。他们走后,卢蒲癸高兴地说:“占卜的人所说的‘虎离穴’,看来要应验了。” 他打算趁着祭祀的时候动手。陈须无知道了这件事,担心儿子卷入庆封的灾祸,便谎称妻子生病,派人召陈无宇回家。陈无宇请求庆封为他占卜,暗中祷告,实际上是在询问庆氏的吉凶。庆封说:“这是‘灭身’的卦象。下克上,卑克尊,恐怕老夫人的病难以痊愈了。” 陈无宇捧着龟甲,痛哭流涕。庆封怜悯他,便让他回去了。庆嗣看到陈无宇上车,问道:“你要去哪里?” 陈无宇回答:“母亲生病,我不得不回去。” 说完便驾车疾驰而去。庆嗣对庆封说:“无宇说母亲生病,恐怕是假的。国内恐怕会有变故,您应该赶紧回去!” 庆封说:“我儿子在那里,有什么可担心的?” 陈无宇渡过河后,便拆掉桥梁、凿沉船只,断绝了庆封的归路,庆封却对此一无所知。此时已经到了八月上旬快要结束的时候。卢蒲癸部署家中的甲士,行动间隐隐有战斗的架势。他的妻子庆姜对他说:“你有事情却不跟我商量,肯定不会成功!” 卢蒲癸笑着说:“你一个妇人,能为我出什么主意呢?” 庆姜说:“你没听说过有智慧的妇人胜过男子吗?周武王有十位能臣,邑姜也是其中之一。为什么不能商量呢?” 卢蒲癸说:“从前郑国大夫雍纠,把郑君的密谋泄露给了妻子雍姬,最终导致自己身死,郑君被逐,这是世人的一大教训。我很害怕重蹈覆辙!” 庆姜说:“妇人以丈夫为天,丈夫怎么做,妇人就跟随。更何况还有国君的命令呢?雍姬被母亲的话迷惑,从而害了自己的丈夫,她是闺阁中的败类,哪里值得一提?” 卢蒲癸问:“假如你处在雍姬的位置,会怎么做?” 庆姜说:“能帮忙谋划就一起谋划,就算不能,也绝对不会泄露。” 卢蒲癸说:“如今齐侯苦于庆氏的专权,与栾、高两位大夫谋划驱逐你们家族,我因此有所准备。你千万不要泄露。” 庆姜说:“相国刚刚出去打猎,这是个好时机。” 卢蒲癸说:“我想等到祭祀的那天动手。” 庆姜说:“父亲刚愎自用,沉溺于酒色,对公事懈怠。如果不刺激他,他或许不会外出。我去劝阻他出行,这样他就一定会出去了。” 卢蒲癸说:“我把性命都托付给你了,你可不要学雍姬。”

庆姜前去告诉庆舍:“听说子雅和子尾打算在祭祀的时候对您不利,您可不能出去!” 庆舍生气地说:“那两个人,就像禽兽一样,我把他们当作垫脚石!谁敢对我不利?就算有,我又有什么可怕的!” 庆姜回去把情况告诉了卢蒲癸,卢蒲癸便提前做好了准备。

到了祭祀那天,齐景公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各位大夫都跟随前往。庆舍主持祭祀事务,庆绳负责献爵,庆氏家族派家甲环绕守护着太庙。卢蒲癸和王何手持寝戈,站在庆舍的左右两侧,寸步不离。陈、鲍两家有善于表演优戏的马夫,故意让他们在鱼里街上表演。庆氏的马受到惊吓,奔跑起来,军士们追赶并抓住了马,于是把所有的马都拴起来,脱下铠甲,放下兵器,一起去观看优戏。栾、高、陈、鲍四族的家丁都聚集在太庙门外。卢蒲癸借口小便,出去与众人约定好,秘密包围了太庙。卢蒲癸再次进入太庙,站在庆舍身后,把戟倒过来,向高虿示意。高虿领会了他的意思,让随从用门闩敲击门扉三声,甲士们便像潮水般涌了进来。

庆舍惊慌起身,还没来得及离开座位,卢蒲癸从背后刺向他,刀刃刺入他的胁部;王何用戈击打他的左肩,庆舍的肩膀被打折。庆舍看着王何说:“发动叛乱的竟然是你们这些人?” 他用右手拿起俎壶砸向王何,王何当场死亡。卢蒲癸呼喊甲士,先抓住庆绳杀了他。庆舍伤势严重,疼痛难忍,用一只手抱住庙柱使劲摇晃,庙脊都为之震动,他大叫一声后便气绝身亡。齐景公看到这惊险的场面,十分惊恐,想要逃走躲避。晏婴悄悄上奏说:“群臣是为了国君,想要诛杀庆氏以安定国家,没有其他可担忧的。” 齐景公这才安定下来,脱下祭服,登上车,回到内宫。卢蒲癸为首,联合四姓的甲士,将庆氏的党羽全部消灭。各姓分别把守城门,抵御庆封,防守严密,水泄不通。

再说庆封打猎回来,走到半路,遇到庆舍逃出来的家丁前来报告叛乱的消息。庆封听说儿子被杀,十分愤怒,便返回攻打西门。但城中防守严密,无法攻克,他的士兵渐渐逃散。庆封害怕了,于是逃到鲁国。齐景公派人责备鲁国,不该收留叛乱之臣。鲁国人打算抓住庆封交给齐国人,庆封得知后很害怕,又逃到吴国。吴王夷昧把朱方这个地方赐给他居住,给他丰厚的俸禄,让他比在齐国时更加富有,还让他窥探楚国的动静。鲁国大夫子服何听说后,对叔孙豹说:“庆封在吴国又变得富有,难道是上天降福给放纵的人吗?” 叔孙豹说:“‘善良的人富有,这是奖赏;放纵的人富有,这是灾祸。’庆氏的灾祸就要到了,哪里是什么福分呢。”

庆封逃走后,高虿和栾肸执政。他们在国内宣布崔杼和庆封的罪行,把庆舍的尸体陈列在朝堂示众。他们寻找崔杼的棺材却没有找到,于是悬赏征求:有能知道棺材下落并前来报告的,就把崔氏的拱璧赏赐给他。崔杼的马夫贪图这块璧玉,便出来告发。于是,他们挖开崔氏的祖坟,找到了棺材并将其劈开,看到里面有两具尸体。齐景公想把两具尸体都陈列出来,晏婴说:“惩罚到妇人身上,不符合礼仪。” 于是,只把崔杼的尸体陈列在集市上。国人聚集观看,还能认出他,说:“这就是真正的崔子啊!” 各位大夫瓜分了崔杼和庆封的城邑。因为庆封的家财都在卢蒲嫳家中,众人便以**的罪名责罚卢蒲嫳,把他流放到北燕,卢蒲癸也跟着去了。两家的家财都被众人瓜分,只有陈无宇一无所取。庆氏的田庄有一百多车木材,众人商议要把这些木材归入陈氏。陈无宇却把它们全部施舍给国人,从此国人都赞颂陈氏的德行。这是周景王初年发生的事情。第二年,栾肸去世,他的儿子栾施继承大夫之位,与高虿共同执掌国政。高虿忌惮高厚的儿子高止,认为两个高氏同时在朝为官不合适,于是驱逐了高止。高止也逃到北燕。高止的儿子高竖占据卢邑叛乱。齐景王派大夫闾邱婴率领军队包围卢邑。高竖说:“我不是叛乱,是害怕高氏的祭祀断绝。” 闾邱婴答应为高氏立后,高竖这才逃到晋国。闾邱婴向齐景公复命,齐景公便立高酀来延续高傒的祭祀。高虿生气地说:“本来派闾邱婴去是想除掉高氏,结果去了一个,又立了一个,这算怎么回事。” 于是,他进谗言杀害了闾邱婴。各位公子子山、子商、子周等人都为此愤愤不平,纷纷议论。高虿发怒,以其他事情为由把他们全部驱逐,国人都对他敢怒不敢言。没过多久,高虿去世,他的儿子高强继承大夫之位。高强年纪小,没有被立为卿,大权都落入栾施手中。这些事情暂且放下不提。

这时,晋国和楚国通好,各国都得以休养生息。郑国大夫良霄,字伯有,是公子去疾的孙子,公孙辄的儿子,当时担任上卿,执掌国政。他生性奢侈,嗜好饮酒,每次喝酒都通宵达旦。喝酒的时候,他讨厌见到别人,也厌恶听到其他事情。于是,他在地下挖了个洞穴作为房间,在里面放置饮酒器具和钟鼓,进行长夜之饮,家臣来朝见他,都见不到他。他常常在中午喝醉后入朝,对齐简公说,想要派公孙黑前往楚国进行访问。公孙黑当时正和公孙楚争夺徐吾犯的妹妹,不想远行,便来见良霄请求免去这个差事。守门人推辞说:“主公已经进入地下洞穴,不敢通报。” 公孙黑十分生气,于是召集了全部家甲,趁着夜色与印段一起包围了良霄的府邸,还放火烧了它。良霄喝醉了,众人把他扶上车,逃到雍梁。良霄醒来后,听说公孙黑攻打自己,非常愤怒。过了几天,家臣们逐渐聚集过来,向他讲述国内的情况,说:“各个家族结盟,共同抗拒良氏,只有国氏和罕氏没有参与结盟。” 良霄高兴地说:“这两家是帮助我的!” 于是,他返回攻打郑国的北门。公孙黑派侄子驷带和印段率领勇士抵抗。良霄战败,逃到卖羊肉的集市,被士兵们杀死,他的家臣也全部战死。

公孙侨听说良霄死了,急忙赶到雍梁,抚摸着良霄的尸体哭泣道:“兄弟相互攻伐,天啊,这是多么不幸的事情!” 他把良霄家臣的尸体全部收敛起来,与良霄一起埋葬在斗城的村子里。公孙黑生气地说:“子产竟然偏袒良氏吗?” 想要攻打他。上卿罕虎阻止他说:“子产对死者都以礼相待,更何况对生者呢?礼,是国家的根本,杀害有礼之人不吉利!” 公孙黑这才没有攻打。齐简公让罕虎执政,罕虎说:“我不如子产。” 于是,齐简公让公孙侨执政。这是周景王三年的事情。

公孙侨执掌郑国国政后,使城市和乡村有了明确的规划,上下尊卑有了相应的服饰规定,田地有了疆界和沟渠,住宅和井田都有了合理的安排。他崇尚忠诚节俭,抑制奢侈之风。公孙黑扰乱国政,公孙侨历数他的罪行后将其诛杀。公孙侨还铸造了《刑书》来威慑百姓,设立乡校来听取百姓的意见。国人于是唱起了歌谣:“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田地,子产让它增产。子产如果去世,谁能接替他呢?”

一天,有个郑国人从北门出城,恍惚间好像看到了良霄,只见他身披铠甲、手持长戈,边走边说:“驷带和印段害我,我一定要杀了他们!” 这人回去后,跟别人讲了这件事,随后就生了病。从此,郑国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人们就以为是良霄来了。无论男女,都吓得疯狂奔走,就像躲避刀枪一样。没过多久,驷带就因病去世。又过了几天,印段也死了。郑国人十分恐惧,日夜不得安宁。公孙侨对齐国国君说,让良霄的儿子良止担任大夫,主持良氏的祭祀,同时立公子嘉的儿子公孙泄为大夫。这样一来,国内的谣言立刻就平息了。行人游吉,字子羽,问公孙侨:“立了后人,谣言就马上平息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公孙侨说:“凡是恶人不得好死,他们的魂魄就不会消散,都能变成厉鬼作怪。但如果他们有所归依,就不会这样了。我立祭祀,就是为了给良霄的魂魄一个归处。” 游吉又问:“如果是这样,立良氏后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立公孙泄呢?难道是担心子孔也会变成厉鬼吗?” 公孙侨说:“良霄有罪,本不应立后。但如果因为他变成厉鬼就立后,国人就都会被鬼神之说迷惑,这不能成为一种规范。我借口保存七穆家族中绝祀的后代,同时立良氏和孔氏后人,是为了消除百姓的疑惑。” 游吉听后,不禁赞叹佩服。

再说周景王二年,蔡景公为太子般娶了楚国女子芈氏为妻。没想到,蔡景公竟与芈氏私通。太子般愤怒地说:“父亲不像父亲,那儿子也就不用像儿子了!” 于是,他假装外出打猎,带着几个心腹内侍,偷偷潜伏在内室。蔡景公以为儿子不在,就走进东宫,径直前往芈氏的房间。太子般率领内侍突然冲出来,砍杀了蔡景公,然后对外宣称蔡景公暴病而死,讣告诸侯,自己则自立为国君,这就是蔡灵公。史臣评论说,太子般作为儿子弑杀父亲,这是千古罕见的大变故!然而,蔡景公与儿媳通奸,行为悖逆,自己也不能说没有过错。有诗感叹道:“新台丑行污青史,蔡景如何复蹈之?逆刃忽从宫内起,因思急子可怜儿!”虽然蔡太子般对外宣称蔡景公是暴病而亡,但弑君叛逆的事情终究无法掩盖。这件事从蔡国传扬出去,各国谁不知道呢?只是当时的盟主昏庸懈怠,没有执行讨伐的正义之举罢了!

那年秋天,宋国宫中半夜失火,宋夫人是鲁国女子伯姬。左右侍从看到火势蔓延,禀报夫人赶紧躲避火灾。伯姬却说:“妇人的道义是,保姆不在身边,夜晚不能离开房间。火势虽然危急,但怎能违背道义呢?” 等保姆赶来时,伯姬已经被大火烧死了。国人都为此叹息。当时,晋平公因为宋国在弭兵之盟中有功劳,怜悯它遭遇火灾,就在澶渊大规模会合诸侯,各国都拿出财物来帮助宋国。宋儒胡安定评论这件事时认为,不讨伐蔡太子弑父的罪行,却谋划救济宋国的火灾,轻重颠倒,这就是晋平公失去霸主地位的原因。

周景王四年,晋国和楚国因为宋国的盟会,打算再次在虢地会合。当时,楚国公子围接替屈建担任令尹。公子围是楚共王的庶子,年龄最大,为人桀骜不驯,傲慢无礼,以居人之下为耻。他依仗自己的才能,暗中蓄养不臣之心,欺负楚王熊麇势单力薄,很多事情都擅自决断。他忌恨大夫薳掩的忠诚正直,诬陷薳掩谋反,将其杀害并吞并了他的家产。公子围结交大夫薳罢和伍举作为心腹,每天都谋划着篡位。他曾经在郊外打猎时,擅自使用楚王的旌旗。当队伍行进到芋邑时,芋尹申无宇指责他僭越本分,将旌旗收缴到仓库里,公子围这才有所收敛。到了要去参加虢地盟会的时候,公子围请求先到郑国访问,想要迎娶丰氏的女儿。临行前,他对楚王熊麇说:“楚国已经称王,地位在诸侯之上。凡是楚国的使臣,希望能够使用诸侯的礼仪,这样才能让各国知道楚国的尊贵。” 熊麇答应了他。公子围于是僭越使用国君的礼仪,衣服、器物等都仿照侯伯的规格,还让两个人拿着戈在前面开道。队伍快到郑国郊外时,郊外的人以为是楚王来了,惊慌地向国内报告。郑国的君臣都大为震惊,连夜赶来匍匐迎接。等见面后,才发现是公子围。公孙侨很厌恶公子围的这种行为,担心他一旦进入郑国,会生出其他变故,于是派行人游吉以城中馆舍破败、尚未修缮为由拒绝,让公子围等人住在城外。公子围派伍举进城,商议与丰氏的婚事,郑伯答应了。行聘礼的时候,礼品十分丰盛。到了迎亲的时候,公子围突然萌生了袭击郑国的想法,想借着迎亲的名义,大肆装饰车乘,趁机发动袭击。公孙侨说:“公子围的心思难以揣测,必须让他去掉众多随从才行。” 游吉说:“我请求再去推辞一番。” 于是,游吉去见公子围,说:“听说令尹打算带领众多人马迎亲,我们郑国狭小,容纳不下这么多随从。请在城外清理出场地,听从您迎亲的安排。” 公子围说:“承蒙贵国国君赏赐,把丰氏许配给我。如果在野外迎亲,怎么能成礼呢?” 游吉说:“按照礼仪,军队的仪容不能进入国都,更何况是婚姻之事呢?令尹如果一定要带人来彰显气派,那就请去掉兵器装备。” 伍举悄悄对公子围说:“郑国人已经防备我们了,不如去掉兵器。” 于是,公子围让士兵们都放下弓箭,把箭囊垂挂起来进城。在馆舍迎娶了丰氏后,公子围便前往盟会地点。晋国的赵武以及宋、鲁、齐、卫、陈、蔡、郑、许等各国大夫都已经先到了。公子围派人对晋国说:“晋楚之前有盟誓,这次重新修好,不必再立誓书、重复歃血。只要把盟会宋国时的旧约宣读一下,让各位国君不要忘记就行了。” 祁午对赵武说:“公子围这话,恐怕是怕晋国争先歃血。上次盟会让楚国先于晋国,这次晋国应该先于楚国。但如果宣读旧约,楚国就又会先于晋国了。您觉得该怎么办?” 赵武说:“公子围在盟会期间,把缉蒲当作王宫,威仪与楚王没有两样。他的志向不仅是对外逞强,恐怕还有内谋。我们不如暂且听从他,让他更加骄纵。” 祁午说:“话虽如此,上次子木身穿铠甲赴会,幸好没有发动变故。如今公子围比子木更过分,您应该有所防备。” 赵武说:“我们寻求修好,是为了延续弭兵的约定。我只知道坚守信用,其他的就顾不上了。” 登上盟坛后,公子围请求宣读旧约,并把它放在祭祀的牲畜上。赵武只好答应。盟会结束后,公子围立刻回国了。各国大夫都知道公子围将会成为楚国国君。史臣写诗道:“任教贵倨称公子,何事威仪效楚王?列国尽知成跋扈,郏敖燕雀尚怡堂。”

赵武心里始终觉得宣读旧约让楚国在先这件事很耻辱,担心别人议论,便向各国大夫反复解释守信的道理,说了一遍又一遍。回国途中经过郑国时,鲁国大夫叔孙豹与他同行,赵武又说起这件事。叔孙豹说:“相国认为弭兵之约能够一直坚守下去吗?” 赵武说:“我们这些人只求眼前安稳,有口饭吃,哪有闲暇去考虑长远的事情呢?” 叔孙豹退下后,对郑国大夫罕虎说:“赵孟恐怕快要死了!他的话透着苟且,没有长远打算。而且他年纪还不到五十岁,却唠叨得像**十岁的老人,他还能活多久呢?” 没过多久,赵武去世,韩起接替他执政。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再说楚国公子围回到国内,正赶上楚王熊麇生病卧床。公子围进宫探望病情,借口有秘密事情启奏,支开了嫔妃侍从,解下冠缨勒住熊麇的脖子,不一会儿熊麇就死了。熊麇有两个儿子,叫幕和平夏,他们听说变故后,拔剑来杀公子围。但他们勇力不敌,都被公子围杀害。熊麇的弟弟右尹熊比,字子干,宫厩尹熊黑肱,字子晰,听说楚王父子被杀,害怕灾祸降临,熊比逃到晋国,熊黑肱逃到郑国。公子围向诸侯报丧说:“我们国君熊麇不幸去世,我作为大夫,应该继承王位。” 伍举更改了措辞,说:“共王的儿子中,公子围年龄最大。” 于是,公子围继承了王位,改名为熊虔,这就是楚灵王。楚灵王任命薳罢为令尹,郑丹为右尹,伍举为左尹,斗成然为郊尹。太宰伯州犁正在郏地处理公事,楚灵王担心他不服,派人把他杀了。因为把楚王熊麇葬在郏地,所以称熊麇为郏敖。楚灵王任命薳启疆接替太宰之位。他立长子禄为太子。楚灵王得志之后,更加骄横放纵,有独霸中原的野心。他派伍举向晋国要求召集诸侯;又因为丰氏女子家族地位低微,不配做夫人,于是向晋侯求婚。晋平公刚刚失去赵武,畏惧楚国的强大,不敢违抗,一一答应了楚国的要求。

周景王六年,也就是楚灵王二年,冬季十二月,郑简公和许悼公前往楚国,楚灵王把他们留下,等待伍举出使晋国的消息。伍举回到楚国复命,说:“晋侯答应了我们的两个要求。” 楚灵王非常高兴,派使者向诸侯大规模征召盟会,约定第二年春天三月在申地会合。郑简公请求先到申地,迎接诸侯。楚灵王答应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各国前来赴会的诸侯络绎不绝。只有鲁国和卫国找借口没有来,宋国派大夫向戍代行。其他如蔡、陈、徐、滕、顿、胡、沈、小邾等国的国君,都亲自前来赴会。楚灵王率领大量兵车来到申地,诸侯都来相见。右尹伍举进言说:“我听说想要图谋霸业的人,必须先得到诸侯的拥护;想要得到诸侯拥护的人,必须先谨慎对待礼仪。如今我们大王刚刚向晋国争取召集诸侯,宋国的向戍、郑国的公孙侨,都是贤良的大夫,号称懂得礼仪,我们不能不慎重对待。” 楚灵王问:“古代会合诸侯的礼仪是怎样的呢?” 伍举说:“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毫之命,周武王有孟津之誓,周成王有岐阳之搜,周康王有酆宫之朝,周穆王有涂山之会,齐桓公有召陵之师,晋文公有践土之盟。这六王二公之所以能够会合诸侯,无不遵循礼仪,您可以从中选择。” 楚灵王说:“我想要称霸诸侯,应当采用齐桓公召陵之礼,但不知道这种礼仪是怎样的?” 伍举回答说:“六王二公的礼仪,我只是听说过名字,实际上并没有研习过。我所知道的是,齐桓公讨伐楚国,退兵到召陵,楚国派先大夫屈完前往齐军。齐桓公大规模陈列八国的兵车,向屈完夸耀自己的强大,然后会合诸侯与屈完盟会。如今诸侯刚刚归服,大王也只需向他们展示强大的势力,让他们感到恐惧,然后再召集诸侯,讨伐有二心的国家,他们就不敢不听从了。” 楚灵王问:“我想用兵讨伐诸侯,效仿齐桓公讨伐楚国的事情,应该先攻打哪个国家呢?” 伍举回答说:“齐国的庆封弑杀国君,逃到吴国。吴国不但不讨伐他的罪行,还对他加以宠信,把朱方之地赐给他,让他聚集家族居住,比在齐国时更加富有,齐国人都很愤怒。吴国是我们的仇敌。如果我们以讨伐庆封为名,出兵攻打吴国,那就可以一举两得。” 楚灵王说:“好。” 于是,他大规模陈列兵车,威慑诸侯,在申地举行会盟。因为徐国国君是吴国女子所生,楚灵王怀疑他依附吴国,就把他囚禁了三天。后来,徐子愿意担任攻打吴国的向导,楚灵王才把他释放。楚灵王派大夫屈申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吴国,包围了朱方,抓住了齐国庆封,把他的家族全部消灭。屈申听说吴国有防备,就班师回朝,献上庆封邀功。楚灵王想要杀了庆封,在诸侯面前示众。伍举劝谏说:“我听说‘自身没有瑕疵的人,才可以惩罚别人。’如果杀了庆封,恐怕他会反过来用我们的罪行指责我们。” 楚灵王不听,就让人把庆封绑在斧钺上,押到军前,用刀按住他的脖子,强迫他自己说出罪行:“各国大夫听着,不要像齐国庆封那样,弑杀自己的国君,欺凌年幼的国君,与大夫们结盟。” 庆封却大声喊道:“各国大夫听着,不要像楚国共王的庶子围那样,弑杀自己国君哥哥的儿子熊麇,取而代之,与诸侯结盟。” 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掩口而笑。楚灵王非常羞愧,赶紧让人杀了庆封。胡曾先生有咏史诗道:“乱贼还将乱贼诛,虽然势屈肯心输;楚虔空自夸天讨,不及庄王戮夏舒。”

楚灵王从申地回到楚国,责怪屈申从朱方班师,不肯深入攻打吴国,怀疑他对吴国有二心,就把他杀了,任命屈生接替他担任大夫。薳罢前往晋国,迎接夫人姬氏回国,薳罢于是担任令尹。这年冬天,吴王夷昧率领军队攻打楚国,攻入棘、栎、麻等地,以报复楚国攻打朱方的战役。楚灵王非常愤怒,再次发动诸侯的军队攻打吴国。越国国君允常痛恨吴国的侵扰掠夺,也派大夫常寿过率领军队前来会合。楚国将领薳启疆担任先锋,率领水军先到达鹊岸,却被吴国人打败。楚灵王亲自率领大军到达罗汭。吴王夷昧派他的堂弟蹶繇前来犒劳楚军。楚灵王很生气,抓住蹶繇,打算杀了他,用他的血涂抹战鼓。楚灵王先派人问蹶繇:“你来的时候,占卜吉凶了吗?” 蹶繇回答说:“占卜的结果非常吉利!” 使者说:“我们大王要用你的血涂抹战鼓,这有什么吉利的?” 蹶繇回答说:“吴国占卜,是为了国家大事,哪里是为了我一个人的吉凶呢?我们国君派我来犒劳军队,是为了观察大王愤怒的程度,从而决定我们防守的缓急。如果大王高兴,友好地迎接我这个使臣,让我们国家忘记戒备,那我们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如果用我来涂抹战鼓,我们国家就知道大王非常愤怒,从而加强武备,这样抵御楚国就绰绰有余了。还有比这更吉利的事吗?” 楚灵王说:“这是个贤能的人!” 于是赦免了蹶繇,让他回国。楚军到达吴国边境,吴国防守非常严密,楚军无法攻入,只好返回。楚灵王叹息说:“我之前错杀屈申了啊!” 楚灵王回国后,为自己这次出征无功而返感到羞耻,于是大兴土木,想凭借物力和建筑的规模向诸侯炫耀。他建造了一座宫殿,名叫章华宫,占地四十里,宫中修筑了一座高台,用来眺望四方,高台高三十仞,叫章华台,也叫三休台(因为它非常高峻,人们登上高台,必须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端)。章华宫中的宫室亭榭极其壮丽,周围环绕着民居。凡是有罪逃亡的人,楚灵王都把他们召回,让他们充实宫殿。宫殿建成后,楚灵王派使者征召四方诸侯,一起来参加落成仪式。不知道会有几位诸侯前来,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