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弃郢西奔 伍子胥掘墓鞭尸

话说沈尹戍离开后,吴国和楚国的军队隔着汉水对峙,一连过了好几天。武城黑想讨好令尹囊瓦,便进言说:“吴国人舍弃战船改从陆路进军,这违背了他们擅长水战的优势,而且他们对这里的地理环境也不熟悉,司马已经断定他们必败无疑。如今双方相持了这么多天,吴军还没能渡江,他们的军心肯定已经懈怠了,此时应该赶紧出击。” 囊瓦的爱将史皇也说:“楚国人爱戴令尹的少,而爱戴司马的多。要是司马带兵去烧毁吴国的战船,堵塞住隘道,那么攻破吴国的头功就归他了。令尹您官职高、名声大,却屡次作战失利,现在又把这头功让给司马,以后还怎么在百官之上立足呢?说不定司马还要取代您执政了。依我看,不如听从武城将军的计策,渡江与吴军决一胜负,这才是上策。” 囊瓦被他们的话迷惑了,于是传令三军,全部渡过汉水,在小别山摆开阵势。史皇出兵挑战,孙武派先锋夫概迎战。夫概挑选了三百名勇士,都拿着坚硬的木棒,一遇到楚兵,就没头没脑地乱打过去。楚兵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阵,顿时手忙脚乱,被吴兵一阵乱打,史皇大败而逃。囊瓦生气地说:“你让我渡江,可刚一交战就吃了败仗,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 史皇说:“作战不斩杀敌将,攻城不擒获敌王,算不上兵家的大勇。现在吴王的大寨扎在大别山下面,不如我们今夜出其不意,去偷袭他们,以此建立大功。” 囊瓦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挑选了一万精兵,披挂整齐,口中衔枚,从小路绕到大别山后面。各路军队接到命令后,依计而行。

再说孙武听说夫概初次交战获胜,众人都来祝贺。孙武却说道:“囊瓦不过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他贪图功劳,心存侥幸,虽然史皇刚刚吃了点小亏,但楚军并未受到大的损失,今夜他必定会来偷袭我们的大寨,我们不可不做好防备。” 于是,孙武命令夫概和专毅各自带领本部人马,埋伏在大别山的左右两侧,听到哨角声为号,才能杀出。又让唐国和蔡国的国君,分两路接应。还命令伍员带领五千士兵,抄到小别山,反过来偷袭囊瓦的营寨,让伯嚭前去接应。孙武还让公子山保护吴王,将营地转移到汉阴山,以避开冲突。吴军大寨中虚设旌旗,只留下几百名老弱士兵看守。一切号令安排妥当。到了夜里三更,囊瓦果然带领精兵,秘密地从小山后面绕了出来。他看到大寨中寂静无人,毫无防备,便大喊一声,杀进了军中。然而,他却没有找到吴王,心里怀疑有埋伏,急忙又杀了出来。这时,突然听到哨角齐鸣,专毅和夫概两支军队,从左右两边突然杀出,对囊瓦进行夹击。囊瓦边战边退,他的三队士兵,折损了一队。好不容易才逃脱,又听到炮声震天,右边有蔡侯,左边有唐侯,两下将他截住。唐侯大喊:“还我的肃霜马,饶你不死!” 蔡侯也叫着:“还我的裘衣和玉佩,就饶你一命!” 囊瓦又羞又恼,又慌又怕。正在危急时刻,武城黑带着援兵赶到,一阵拼杀,救出了囊瓦。大约走了几里路,有守寨的小军前来报告:“我们的营地已经被吴国将领伍员偷袭,史将军大败,不知去向。” 囊瓦吓得心胆俱裂,带着败兵,连夜狂奔,一直跑到柏举,才停下来。过了很久,史皇也带着残兵败将赶到,其他逃散的士兵也逐渐聚集起来,重新安营扎寨。囊瓦说:“孙武用兵,果然机变多端!我们不如放弃营地,逃回去请求增兵再战。” 史皇说:“令尹您率领大军抵抗吴军,如果放弃营地回去,吴兵一旦渡过汉江,就会直捣郢都,您的罪责又怎能逃脱呢?倒不如尽力一战,就算死在战场上,也能在后世留下个好名声!” 囊瓦正在犹豫不决,忽然有人来报:“楚王又派了一支军队前来接应。” 囊瓦走出营寨迎接,原来是大将薳射。薳射说:“主上听说吴兵来势汹汹,担心令尹您不能取胜,特地派我带领一万士兵,前来听候调遣。” 接着,薳射又询问之前交战的情况。囊瓦详细地讲述了一遍,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薳射说:“要是听从沈司马的计策,何至于落到如此田地。如今之计,只有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不要与吴军交战,等司马的军队到了,然后再合力出击。” 囊瓦说:“我因为轻率地出兵偷袭敌营,所以反而被他们偷袭了。要是双方正面交锋,楚国的士兵难道就一定会比吴兵弱吗?现在将军您刚到,正可趁着这股锐气,与吴军决一死战。” 薳射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于是,两人各自安营扎寨,名义上是互为犄角之势,实际上相距有十多里远。囊瓦自恃爵位高、地位尊,不敬重薳射;薳射又瞧不起囊瓦无能,不愿屈居其下,两边各怀心思,不肯共同商议战事。

吴国先锋夫概,探听到楚国将领不和,便进宫去见吴王,说:“囊瓦贪婪不仁,早已失去人心;薳射虽然前来救援,却不遵守约束。楚军三军都没有斗志,如果我们追击攻打他们,必定能大获全胜。” 阖闾没有答应。夫概退出来后说:“君王执行他的命令,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我要独自前往,如果有幸打败楚军,郢都就可以攻下来了。” 第二天清晨,夫概率领本部五千士兵,直接冲向囊瓦的营地。孙武得知后,急忙调遣伍员带兵前去接应。且说夫概冲入囊瓦的大寨,囊瓦毫无防备,营中顿时大乱。武城黑拼命抵挡。囊瓦来不及乘车,从营寨后面步行逃出,左肩胛已经中了一箭。这时,史皇率领本部兵马赶到,用车子载着囊瓦。史皇对囊瓦说:“令尹您自己找机会逃走吧,小将我拼死在这里!” 囊瓦脱下袍甲,乘车疾驰而去,不敢回郢都,径直逃到郑国避难去了。髯翁有诗叹道:“披裘佩玉驾名驹,只道千年住郢都;兵败一身逃难去,好教万口笑贪夫。”

伍员的兵马赶到时,史皇担心他去追赶囊瓦,便提着戟,率领本部士兵杀入吴军,左冲右突,杀死了二百多名吴兵和将领。楚国士兵死伤的人数也差不多。史皇身负重伤,战死沙场。武城黑与夫概交战,抵挡不住,也被夫概斩杀。薳射的儿子薳延,听说前营出事,赶紧报告给父亲,想要带兵前去救援。薳射没有答应,自己站在营前弹压,命令军中:“擅自行动的,斩!” 囊瓦的败军都逃到了薳射这里,清点一下,还有一万多人,合成一军,军势又有所振作。薳射说:“吴军乘胜追击,来势汹汹,我们抵挡不住。趁他们还没到,我们整顿队伍,退回到郢都,再做打算。” 于是,他命令大军拔营起寨,薳延在前开路,薳射亲自断后。夫概探听到薳射转移营地,便跟在后面追击,一直追到清发。楚国士兵正在收集船只,打算渡江。吴兵见状,就要上前猛攻,夫概阻止道:“被困的野兽尚且会拼死搏斗,更何况是人呢?如果逼得太紧,他们会拼死抵抗。我们不如暂且按兵不动,等他们渡到一半的时候再出击。已经渡过江的人庆幸逃脱,还没渡江的人争先逃命,谁还肯拼死战斗呢?这样我们一定能取胜!” 于是,吴兵后退二十里安营扎寨。中军孙武等人也都赶到了,听了夫概的话,人人都称赞说得好。阖闾对伍员说:“我有这样的弟弟,还愁攻不下郢都吗?” 伍员说:“我听说被离曾经给夫概相面,说他毫毛倒生,将来必定会有背叛国家和君主的事情发生,他虽然英勇,但不可过于重用。” 阖闾却不以为然。

再说薳射听说吴兵来追,正打算列阵抵抗,又听说他们退回去了,高兴地说:“我就知道吴国人胆小,不敢穷追不舍。” 于是下令全军五更时饱餐一顿,一起渡江。楚军刚渡过十分之三,夫概的兵马就到了,楚军顿时大乱,争相渡江。薳射制止不住,只得乘车快跑。那些还没渡江的士兵,都跟着主将四处逃窜。吴军从后面掩杀过来,抢夺了无数的旗鼓戈甲。孙武命令唐国和蔡国的国君,各自带领本国的军队,夺取渡江的船只,沿着江岸一路接应。薳射逃到雍澨,士兵们又饿又累,走不动路了。幸好追兵已经远去,于是暂且停下来,埋锅做饭。饭刚煮熟,吴兵又到了,楚国士兵来不及吃饭,扔下食物就跑。结果,煮好的饭反倒被吴兵享用了。吴兵吃饱后,又继续全力追击。楚兵自相践踏,死的人更多了。薳射的车子陷入泥坑,被夫概一戟刺死。他的儿子薳延也被吴兵围住,薳延奋勇突围,却冲不出去。忽然,听到东北角喊声震天,薳延心想:“吴国又有兵马到了,我命休矣!” 原来,那支兵马是左司马沈尹戍,他行军到新息时,得知囊瓦兵败的消息,于是从原路返回,正好在雍澨遇到吴兵围困薳延。沈尹戍便将部下的一万人马,分成三路杀了进去。夫概仗着屡次取胜,没把楚兵放在眼里。忽然看到楚军分三路杀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兵马,一时间不知如何抵挡,只好解围逃走。沈尹戍一阵猛杀,吴兵死了一千多人。沈尹戍正打算追杀,吴王阖闾的大军赶到了,双方扎营对峙。沈尹戍对他的家臣吴句卑说:“令尹贪图功劳,让我的计策没能实现,这是天意啊!如今敌人的威胁已经很严重了,明天我一定要决一死战。如果有幸取胜,我们的军队就能直达郢都,这是楚国的福气。万一战败,我就把我的首级托付给你,千万不能让吴国人得到。” 接着,他又对薳延说:“你父亲已经战死在敌人手里,你不能再死了,应该赶紧回去,给子西传个话,让他做好保卫郢都的打算。” 薳延下拜说:“希望司马能驱除东边的敌寇,早日建立大功!” 说完,流着泪离开了。

第二天清晨,双方列阵交锋。沈尹戍平日里善于安抚士兵,士兵们都愿意效命,无不奋力死战。夫概虽然勇猛,但还是无法取胜,渐渐有了败势。孙武率领大军杀了过来,右边有伍员和蔡侯,左边有伯嚭和唐侯,前面是强弓劲弩,后面是短兵器,直接冲入楚军阵营,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沈尹戍拼命杀出重围,身上中了好几箭,僵卧在车中,无法再战,于是叫来吴句卑,说:“我不行了!你赶快砍下我的首级,去见楚王!” 吴句卑不忍心下手。沈尹戍用尽全身力气大喝一声,便闭上了眼睛。吴句卑不得已,用剑砍下他的首级,用衣裳包好揣在怀里,又挖了个坑把他的尸体掩埋了,然后奔回郢都去了。于是,吴兵长驱直入。史官称赞道:“楚谋不臧,贼贤升佞;伍族既捐,欲宗复尽。表表沈尹,一木支厦;操敌掌中,败于贪瓦。功隳身亡,凌霜暴日;天佑忠臣,归元于国。”话说薳延先回到郢都,见到昭王,哭诉囊瓦战败逃走,自己父亲被杀的事情。昭王大惊失色,急忙召集子西、子期等人商议,打算再次出兵接应。随后,吴句卑也到了,呈上沈尹戍的首级,详细讲述了兵败的经过:“都是因为令尹不听从司马的计策,才落得如此下场。” 昭王痛哭流涕地说:“我没能早点重用司马,这是我的罪过啊。” 接着,他大骂囊瓦:“这个误国的奸臣,苟且偷生,连猪狗都不吃他的肉!” 吴句卑说:“吴兵一天天逼近,大王必须早日定下保卫郢都的计策。” 昭王一面召见沈诸梁,让他领回父亲的首级,为其准备丰厚的丧葬用品,并封沈诸梁为叶公;一面商议放弃郢都,往西逃走。子西大哭着劝谏说:“国家的社稷宗庙、陵墓寝殿,都在郢都,大王要是放弃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昭王说:“我们原本依仗着长江、汉水作为天险,如今这险要之地已经失去。吴兵随时都会打到,我们怎么能束手就擒呢?” 子期上奏说:“城中还有几万壮丁,大王可以把宫中的粮食和布帛都拿出来,激励将士们,坚守城墙。再派人四处出使,到汉东各国,让他们合兵救援。吴国人深入我国境内,粮草供应不上,怎么能长久呢?” 昭王说:“吴国人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取粮食,还愁没有吃的吗?晋侯一声号召,顿国、胡国的人都去响应,吴兵东下,唐国、蔡国为他们做向导,楚国的天下,人心都已经离散,不能再依靠他们了。” 子西又说:“我们带领全部军队去抵御敌人,如果战败了,再逃走也不晚。” 昭王说:“国家的存亡,都取决于二位兄长,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也没什么好主意了。” 说完,含着泪走进宫中。

子西和子期商议,派大将斗巢带领五千士兵,协助防守麦城,以防备北路;派大将宋木带领五千士兵,协助防守纪南城,以防备西北路;子西自己带领一万精兵,在鲁洑江扎营,以扼守东渡的要道;只有西路的川江和南路的湘江,都是楚国的地盘,地势险要偏远,不是吴国人进入楚国的必经之路,所以不必设防。子期命令王孙繇于、王孙圉、钟建、申包胥等人,在城内巡逻,戒备十分森严。

再说吴王阖闾召集各位将领,询问何时能攻入郢都。伍员进言说:“楚国虽然屡次战败,但郢都如今依然强盛,而且三座城相互联络,不容易攻破。往西去的鲁洑江,是进入楚国的必经之路,必定有重兵把守。我们必须从北面绕个大弯,把军队分成三路:一路攻打麦城,一路攻打纪南城,大王率领大军直捣郢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顾此失彼。如果两座城被攻破,郢都也就守不住了。” 孙武说:“子胥的计策很好!” 于是,孙武派伍员和公子山带领一万士兵,蔡侯率领本**队协助他们,去攻打麦城;孙武和夫概带领一万士兵,唐侯率领本**队协助他们,去攻打纪南城;阖闾和伯嚭等人,率领大军攻打郢城。

且说伍员率军向东行进了好些日子,侦察兵前来报告:“再往前走,距离麦城就只剩三十里路程,那里有楚国大将斗巢带兵把守。” 伍员当即下令军队驻扎下来。随后,他换上平民服装,带着两名小卒,悄悄走出营外,仔细观察周边地形。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个村庄,只见村民正牵着驴子磨麦子。那人拿着鞭子抽打驴子,驴子拉着磨盘转动,麦粒纷纷变成麦屑洒落下来。伍员看到这一幕,突然灵机一动,恍然大悟道:“我知道该怎么攻破麦城了!” 当下,他便返回军营,暗中传令:“每名军士都要准备一个布袋,里面装满土;还要准备一束草,明日五更时必须交割完成。若有人没准备好,一律斩首!” 到了第二天五更,又传出一道命令:“每辆战车都要携带若干乱石。若有人未照办,斩首!” 等到天亮,伍员将军队分成两队:蔡侯率领一队前往麦城东边;公子干率领一队前往麦城西边。他吩咐各队将领,用所带的石、土、草束,筑起小城,当作营垒。伍员亲自规划指挥,督促军士们奋力施工,没过多久,两座小城就建成了。东边的城狭长,形状像驴子,便取名为 “驴城”;西边的城呈正圆形,好似磨盘,取名为 “磨城”。蔡侯不明白其中的用意,伍员笑着解释:“东边有驴,西边有磨,还怕‘麦子’不被磨下来吗?”

斗巢在麦城得知吴兵在东西两边筑城,赶忙带兵前来争夺。可等他赶到时,两座城已然屹立,坚固得如同堡垒一般。斗巢先来到东城,只见城上旌旗飘扬,铎声不断。斗巢见状大怒,当即就要攻城。这时,东城辕门大开,一员年轻将军率兵出城迎战。斗巢喝问对方姓名,那人答道:“我是蔡侯的小儿子姬干。” 斗巢不屑道:“你这毛头小子,岂是我的对手!伍子胥在哪里?” 姬干回应:“他已经去攻打你的麦城了!” 斗巢越发恼怒,挺着长戟,直刺姬干。姬干也举起长戈,奋勇相迎。两人你来我往,交锋了大约二十多个回合。突然,有侦察骑兵飞驰来报:“现在有吴兵攻打麦城,将军快回去救援!” 斗巢担心老巢有失,急忙敲响金锣收兵,此时军队已然混乱。姬干趁机率军掩杀一阵,但没敢穷追,便收兵返回了。斗巢赶回麦城,正好遇到伍员指挥军队围城。斗巢横握着长戈,拱手说道:“子胥,别来无恙啊?你先人的冤屈,都是费无极造成的,如今这个谗佞之人已经被诛杀,你也没冤仇可报了。楚国对你们家族三代都有恩,你难道忘了吗?” 伍员回应道:“我的先人对楚国有大功,楚王却不念旧情,冤杀了我的父兄,还想置我于死地。幸好上天庇佑,我才得以逃脱。这仇恨我记了十九年,才有了今天。你要是识相,就赶紧远远避开,别来触犯我的锋芒,这样还能保全自己。” 斗巢大骂道:“你这背主的贼子!躲开你不算好汉。” 说罢,便挺着长戟,直取伍员,伍员也手持长戟迎战。两人刚交战几个回合,伍员便说:“你已经疲惫了,放你进城,明日再战。” 斗巢回应:“明日定要与你决一死战!” 双方各自收兵。城上的守军看到自家军队,赶忙打开城门接应他们入城。

到了半夜,城上突然传来阵阵呼喊声,有人报告:“吴兵已经进城了!” 原来,伍员的军队中有许多楚国降卒,伍员故意放斗巢入城,同时让几个装扮成楚兵的降卒,混在楚兵队伍里进城,潜伏在偏僻之处。到了半夜,他们在城上放下长绳索,将城外的吴军拉上城来。等到楚兵发觉时,城上已经有一百多名吴军,他们齐声呐喊,城外的大军也跟着响应。守城的军士顿时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斗巢根本无法约束,无奈之下,只得乘坐轻便马车逃离。伍员也没有派兵追赶,顺利拿下麦城后,派人前往吴王处报捷。潜渊为此作诗道:“西磨东驴下麦城,偶因触目得功成;子胥智勇真无敌,立见荆蛮右臂倾。”

再说孙武率领军队经过虎牙山,转而进入当阳阪。远远望去,漳江在北面奔腾,水势汹涌。孙武观察到纪南地势较低,西边有赤湖,湖水连通纪南以及郢都城下。孙武心中立刻有了计策,他命令军士们在高处扎营,并让每人准备好畚箕和铁锹,限他们一夜之间,挖出一道深壕,将漳江的水引入赤湖,同时筑起长堤,拦住江水。江水灌入后无处排泄,平地水位瞬间升高了二三丈。又恰逢冬月,西风猛烈,江水顺势灌入纪南城中。守城将领宋木以为是江水上涨,赶忙驱赶城中百姓前往郢都躲避水灾。那洪水来势汹汹,郢都城下也被淹没,放眼望去,一片汪洋,如同江湖一般。孙武派人上山砍竹,制成竹筏,吴军乘坐竹筏逼近城池。城中百姓这才知道,这场洪水是吴国人掘开漳江造成的,顿时人心惶惶,纷纷各自逃命。

楚王得知郢都难以坚守,急忙让箴尹固在西门备好船只,带上他疼爱的妹妹季芈,一同登船。子期正在城上指挥军士抵御洪水,听说楚王已经逃走,无奈之下,只能与百官出城护驾,仓促间,仅仅保全了自身,根本无暇顾及家中妻小。郢都没了君主,不攻自破。史官为此作诗道:“虎踞方城阻汉川,吴兵迅扫若飞烟;忠良弃尽谗贪售,不怕隆城高入天。”

孙武于是护送阖闾进入郢都,随即派人掘开水坝,让江水回归河道,并集合兵力守卫四郊。伍员也从麦城赶来与众人会合。阖闾登上楚王的宫殿,百官纷纷前来祝贺。之后,唐国国君和蔡国国君也入朝致辞,表达庆贺之意。阖闾十分高兴,大摆宴席,与众人欢庆。当晚,阖闾留宿在楚王宫中,左右侍从将楚王的夫人献给阖闾。阖闾心中动了心思,想要让她侍寝,但又有些犹豫。伍员见状说道:“国家都已归您所有,更何况他的妻子呢?” 于是,阖闾便留她过夜。 左右侍从又有人说:“楚王的母亲伯嬴,原是太子建的妻子,楚平王因贪恋她的美貌而强占了她,如今她年纪尚轻,姿色未衰。” 阖闾听后心动,派人去召见伯嬴,伯嬴却不肯出来。阖闾发怒,命令左右侍从:“把她强行带来见我!” 伯嬴紧闭房门,用剑敲击着门说道:“我听说诸侯是一国教化的表率。依照礼法,男女不能同席而坐,不能共用食器,以此来表示男女有别。如今君王抛弃了礼仪规范,让**之事在国人中传开,我宁肯自刎而死,也不敢从命。” 阖闾听后,深感惭愧,连忙道歉说:“我只是仰慕夫人,想见见您的容颜,怎敢做出**之事呢?夫人不必担忧。” 随后,他让伯嬴原来的侍从为她守护房门,并告诫随从不得擅自闯入。

伍员四处寻找楚昭王,却始终不见其踪影。于是,他与孙武、伯嚭等人分别占据楚国大夫们的府邸。唐侯、蔡侯与公子山前往囊瓦家中搜寻,发现裘衣、玉佩依旧在箱子里,肃霜马也在马厩中。两位国君各自取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都转献给了吴王。囊瓦家中其他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堆满屋子,任由左右侍从随意搬运,一路上丢得乱七八糟。囊瓦一生贪婪受贿,却从未真正享受过这些财物。公子山本想占有囊瓦的夫人,夫概赶到后,将公子山赶走,自己霸占了她。当时,吴国君臣行为放纵,男女之间毫无规矩,郢都城中,几乎如同禽兽聚集一般混乱。髯翁为此作诗道:“行淫不避楚君臣,但快私心渎大伦;只有伯嬴持晚节,清风一线未亡人。”伍员向吴王进言,打算将楚国的宗庙全部拆毁。孙武进谏道:“用兵需师出有名,秉持正义行动才是正道。楚平王废掉太子建,而立秦女所生之子为太子,他任用谗佞贪婪之人,在国内屠戮忠良之士,对外又对诸侯施以暴行,正因如此,我们吴国才能打到这里。如今楚国都城已被攻破,应当召回太子建的儿子芈胜,拥立他为楚国国君,让他主持宗庙祭祀,取代楚昭王的位置。楚国人怜悯故太子无辜蒙冤,必然会安心顺从,而芈胜也会心怀吴国的恩德,世世代代向吴国进贡不绝。大王即便赦免楚国,实际上仍能掌控楚国。这样一来,我们既能获得好名声,又能得到实际利益,可谓名实兼备啊!” 然而,阖闾一心贪图灭掉楚国,并未听从孙武的建议,而是下令焚毁了楚国的宗庙。唐国国君和蔡国国君在此时各自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阖闾又在章华台大摆宴席,宴请群臣。乐工演奏着欢快的乐曲,群臣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唯有伍员痛哭不止。阖闾问道:“你为楚国报仇的心愿已经实现了,为何还如此悲伤呢?” 伍员含泪答道:“楚平王已经去世,楚王又逃走了,我父兄的大仇,还未报得万分之一啊。” 阖闾又问:“那你打算怎么做?” 伍员回答:“恳请大王准许我掘开楚平王的坟墓,开棺斩首,这样才能消解我心头之恨。” 阖闾说:“你为我做了很多事,我又怎会吝惜一具枯骨,不以此来慰藉你的私仇呢?” 于是答应了伍员的请求。

伍员打听得知,楚平王的坟墓在东门外的地方室丙庄寥台湖,便带领本部兵马前往。但只见平原上衰草连天,湖水茫茫一片,根本不知道坟墓究竟在哪里。他派人四处搜寻,却毫无踪迹。伍员捶胸顿足,仰天大哭道:“天啊,天啊!难道不让我报父兄之仇了吗?”

这时,忽然有一位老者走上前来,作揖问道:“将军为何想要找到楚平王的坟墓呢?” 伍员说:“楚平王抛弃亲子、抢夺儿媳,杀害忠良、任用奸佞,灭掉了我的宗族。我活着时不能亲手杀了他,死后也要戮他的尸体,到地下去告慰父兄的在天之灵。” 老者说:“平王自知结怨太多,担心有人发掘他的坟墓,所以将自己葬在了湖中。将军若一定要找到他的棺材,必须把湖水抽干,才能找到。” 说完,老者登上寥台,指明了大致的方位。

伍员派善于潜水的人下水寻找,果然在台东边找到了石椁。他让军士们每人背来一沙袋,堆积在坟墓旁,堵住流水。然后凿开石椁,发现里面有一口棺材,十分沉重。打开一看,里面只有衣冠和数百斤精铁。老者说:“这是疑棺,真正的棺材还在下面。” 众人又移开石板,下层果然还有一口棺材。伍员下令毁掉这口棺材,把里面的尸体拖了出来,经过查验,确实是楚平王的遗体。尸体经过水银浸泡,皮肤和肌肉都没有腐烂。伍员一见到这具尸体,顿时怨气冲天,他手持九节铜鞭,狠狠地抽打了三百下,打得尸体皮开肉绽、骨头断裂。接着,他用左脚踩着楚平王的腹部,右手挖出他的眼珠,痛斥道:“你活着的时候,白白长了一双眼睛,却不能分辨忠奸,听信谗言,杀害我的父兄,他们难道不冤枉吗!” 随后,伍员砍下楚平王的头颅,毁掉他的衣服、被子和棺材,将骸骨扔在了原野上。髯翁为此称赞道:“怨不可积,冤不可极。极冤无君长,积怨无存殁。匹夫逃死,戮及朽骨。泪血洒鞭,怨气昏日。孝意夺忠,家仇及国。烈哉子胥,千古犹为之饮泣!”

伍员鞭挞完楚平王的尸体后,问老者:“您为何知道楚平王的埋葬之处,以及棺材的秘密呢?” 老者说:“我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石工。昔日平王命令我们五十多个石工砌造疑冢,他担心我们泄露秘密,坟墓建成后,就把我们这些石工全都杀了埋在冢内,只有我偷偷逃走,才幸免于难。今日感佩将军孝心恳切,特地前来指明,也算是为那五十多个冤死的石工稍稍报仇雪恨。” 伍员听后,取出金帛,重重酬谢了老者,然后离去。

再说楚昭王乘船向西渡过沮水,又转而向南渡过长江,进入了云梦泽。途中,有数百名草寇在夜里劫持了昭王乘坐的船只,他们手持兵器攻击昭王。当时,王孙繇于就在昭王身旁,他用身体护住昭王,大声喝道:“这是楚王,你们想干什么?” 话还没说完,他的肩膀就被兵器击中,鲜血一直流到脚跟,随即昏倒在地。草寇们说:“我们只知道要抢夺钱财宝物,可不管什么楚王!况且楚国的令尹等大臣都那么贪婪受贿,何况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呢?” 于是,他们大肆搜掠船上的金银财宝。箴尹固急忙扶着昭王上岸躲避。昭王呼喊:“谁来保护我的妹妹,别让她受伤!” 下大夫钟建赶忙背起季芈,跟着昭王上了岸。他们回头望去,只见那群草寇放火烧了船只,便在夜里匆忙逃了好几里路。到了第二天清晨,子期、宋木、斗辛、斗巢陆续循着踪迹赶了过来。斗辛说:“我家在郧地,离这里不到四十里,大王暂且勉强到那里,再做打算。” 过了一会儿,王孙繇于也赶到了。昭王惊讶地问道:“你身负重伤,怎么能逃出来呢?” 繇于说:“我疼得爬不起来,大火烧到我身上时,忽然感觉好像有人把我推上了岸,昏迷中我听到那人说:‘我是楚国已故的令尹孙叔敖。传句话给楚王,吴军不久就会自行退兵,楚国社稷将长久延续。’然后用药敷在我的肩膀上,等我醒来时,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所以才能赶来。” 昭王感叹道:“孙叔敖在云梦泽中,他的英灵不灭啊。” 众人听了,都不禁为之感叹。斗巢拿出干粮分给大家吃,箴尹固解下腰间的匏瓢,到河边汲水给大家喝。

昭王让斗辛到成臼渡口找船。斗辛远远望见有一艘船从东边驶来,船上载着家小。仔细一看,原来是大夫蓝尹亹。斗辛喊道:“大王在这里,你可以载我们一程。” 蓝尹亹却冷冷地说:“这是亡国之君,我为什么要载他!” 说完,竟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斗辛等了很久,终于又找到了一艘渔船。他脱下自己的衣服送给渔夫,渔夫这才肯把船靠岸。昭王于是和季芈一同上船,抵达了郧邑。

斗辛的二弟斗怀听说楚王来了,出门迎接。斗辛让他准备饭菜。斗怀在给昭王送饭时,多次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昭王。斗辛察觉到不对劲,于是和三弟斗巢亲自侍奉昭王就寝。到了半夜,他们听到磨刀的声音。斗辛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斗怀,只见他手持利刃,满脸怒气。斗辛问道:“弟弟,你磨刀想要干什么?” 斗怀说:“我要杀了楚王!” 斗辛又问:“你为什么会生出这种叛逆之心?” 斗怀说:“从前我们的父亲忠于平王,平王却听信费无极的谗言把他杀了。平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杀平王的儿子报仇,有什么不可以的。” 斗辛怒骂道:“国君就如同上天一样,上天降下灾祸,人敢仇视上天吗?” 斗怀说:“楚王在自己的国家,那就是国君;如今他失去了国家,那就是仇人。见到仇人不杀,还算什么人!” 斗辛说:“自古以来,怨恨不应牵连到后代。而且楚王已经后悔前人的过错,还任用了我们兄弟。现在趁他危难之时杀他,天理难容。你要是再萌生这种想法,我就先杀了你!” 斗怀握着刀,恨恨地出门走了。

昭王听到门外的叱喝声,披着衣服起身偷听,把事情的缘由都听明白了,于是不肯留在郧地。斗辛、斗巢和子期商议后,决定护送昭王向北逃到随国。

再说子西在鲁洑江驻守,听说郢都已被攻破,昭王出逃,他担心百姓离散,于是穿上楚王的服饰,乘坐楚王的车驾,自称楚王,在脾泄建立了临时政权,以此安抚民心。那些躲避吴兵战乱的百姓,都来归附他。后来,子西听说楚王在随国,便告知百姓楚王的下落,然后前往随国,与楚王会合。伍员始终因没能抓到楚昭王而心怀遗憾,他对阖闾说:“楚王还没抓到,楚国就不算真正被灭掉。我愿意率领一支军队向西渡过长江,追寻昏君的踪迹,把他抓回来。” 阖闾同意了他的请求。伍员一路追寻,听说楚王在随国,便径直前往随国,给随国国君送去书信,要求交出楚王。究竟楚王能否幸免于难,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