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啜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

赵无恤被豫让挥剑连砍锦袍三次,当场打了三个寒噤。豫让死后,赵无恤看着锦袍上被砍的地方,竟都渗出了血迹,从此便一病不起,这病持续了一年多都不见好转。赵无恤育有五个儿子,可他念及兄长伯鲁为了自己而失去了继承家业的机会,便打算立伯鲁的儿子赵周为继承人。然而,赵周却先一步去世,无奈之下,赵无恤只好将赵周的儿子赵浣立为世子。

赵无恤临终之际,把世子赵浣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叮嘱道:“韩、魏、赵三家灭掉智氏后,土地广阔,百姓也都心悦诚服。如今正是绝佳时机,你应联合韩氏、魏氏,将晋国一分为三,各自建立宗庙社稷,让子孙后代传承下去。倘若再迟疑几年,晋国若出现英明的君主,重新掌权,勤勉政务,赢回民心,那赵氏的祭祀恐怕就难以延续了。” 说完,赵无恤便溘然长逝。

赵浣料理完赵无恤的丧事,立刻将赵无恤的遗言告知韩虎。此时正值周考王四年,晋哀公去世,他的儿子姬柳继位,即晋幽公。韩虎与魏氏、赵氏合谋,只把绛州、曲沃两座城邑划给晋幽公作为俸禄,其余的土地则三家平分,自此有了 “三晋” 之称。晋幽公势力微弱,反而要前往三家处朝见,君臣的地位完全颠倒了过来。

再说齐国的相国田盘,听闻三晋彻底瓜分了晋国公室的土地,便也安排自家的兄弟和族人,全都担任齐国城邑的大夫,还派使者前往三晋表示祝贺,并与他们互通友好。从这以后,在列国的交际往来中,田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家,各自以独立的身份参与,齐国和晋国的国君,反倒像木偶一样,被晾在一旁,毫无实权。

当时,周考王将弟弟姬揭封在河南王城,让他延续周公的官职。姬揭的小儿子姬班,又被分封到巩地。由于巩地在王城的东边,所以被称为东周公,而河南则被称作西周公,东西两周便由此而来。周考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午继位,即周威烈王。

在周威烈王在位期间,赵浣去世,他的儿子赵籍继位。与此同时,韩虔继承了韩氏的家业,魏斯继承了魏氏的家业,田和继承了田氏的家业。这四家相互结交,关系愈发深厚,他们约定彼此相互支持,共同成就大业。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发生了一件奇事,雷电击中了周王室的九鼎,九鼎全都摇晃起来。三晋的国君听闻此事,私下里商议道:“九鼎乃是夏、商、周三代传承下来的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如今突然震动,看来周王室的运势即将终结。我们立国已久,却还没有正式的诸侯名号。趁着现在王室衰微,不如各自派遣使者向周王请求册命,让我们成为诸侯。周王畏惧我们的强大,肯定不敢不答应。这样一来,我们便能名正言顺,既有富贵之实,又无篡夺之名,岂不是美事一桩?”

于是,三晋各自派出心腹使者,魏氏派田文,赵氏派公仲连,韩氏派侠累,他们带着金银绸缎以及各地的特产,前往周王室,向周威烈王进献,并请求周王册封他们为诸侯。周威烈王询问使者们:“晋国的土地都被你们三家占据了吗?” 魏国使者田文回答道:“晋国朝政混乱,内有叛乱,外有分离,我们三家凭借兵力征讨叛逆之臣,从而获得了这些土地,并非从公室抢夺而来。” 周威烈王又问:“三晋既然想要成为诸侯,为何不自行拥立,却要来向朕请示呢?” 赵国使者公仲连回答道:“以三晋世代的强大,自立为诸侯自然绰绰有余。但我们之所以一定要向天子禀明,是不敢忘却天子的尊贵地位。倘若大王册封三晋之君,让我们世代忠诚,作为周王室的藩屏,这对王室又有什么不利之处呢?” 周威烈王听后十分高兴,当即命令内史拟定策命,册封赵籍为赵侯,韩虔为韩侯,魏斯为魏侯,并赐给他们每人一套完整的礼服、礼帽、圭璧等物品。

田文等人回国复命,赵、韩、魏三家便将周王的册封命令在国内宣告。赵国将都城定在中牟,韩国定在平阳,魏国定在安邑,各自建立宗庙社稷。随后,三家又派使者通告各个诸侯国,各国大多都派人前来祝贺。只有秦国,自从放弃与晋国的联盟转而依附楚国后,便与中原各国断绝了往来,中原各国也把秦国视为夷狄,所以唯独秦国没有派人前来祝贺。没过多久,三家将晋靖公废为平民,把他迁到纯留,又瓜分了晋国剩下的土地。晋国从唐叔开始,历经二十九代传到晋靖公,至此宗庙祭祀断绝。髯翁写诗感叹道:

六卿归四四归三,南面称侯自不惭;

利器莫教轻授柄,许多昏主导奸贪。

还有诗讥讽周王不该听从三晋的请求,引导他人叛逆:

王室单微似赘瘤,怎禁三晋不称侯?

若无册命终成窃,只怪三侯不怪周。

在三晋之中,魏文侯魏斯最为贤明,他能够虚心礼贤下士。当时,孔子的高徒卜商,字子夏,在西河讲学,魏文侯便前往西河,跟随子夏学习经典。魏成向魏文侯举荐田子方,称赞他德才兼备,魏文侯便与田子方结为好友。魏成又说:“西河有个叫段干木的人,品德高尚,隐居不仕。” 魏文侯得知后,立即命人驾车前去拜访。段干木听说魏文侯的车驾来到门口,竟翻墙躲避。魏文侯感叹道:“真是高士啊!” 于是,他在西河停留了一个月,每天都前往段干木的住处求见。每次快要到段干木的住所时,魏文侯就手扶车前横木,站起身来,不敢大模大样地坐着。段干木感受到魏文侯的诚意,最终不得已与他相见。魏文侯用安车将段干木接回,与田子方一同尊为上宾。四方的贤士听闻此事,纷纷慕名前来归附。此外,还有李克、翟璜、田文、任座等一众谋士,齐聚朝堂,当时各国人才之盛,没有能超过魏国的。秦国多次想要对魏国用兵,却因忌惮魏国贤才众多,而打消了念头。魏文侯曾与管理山泽的官员约定,中午在郊外打猎。到了约定那天,早上朝会时,天下起了雨,十分寒冷,魏文侯便赐给群臣美酒,君臣一同畅饮。就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魏文侯突然问左右侍从:“现在到中午了吗?” 侍从回答道:“已经中午了。” 魏文侯立刻下令撤去酒席,催促车夫赶紧驾车前往郊外。左右侍从劝阻道:“天下着雨,没办法打猎了,何必白白跑这一趟呢?” 魏文侯说:“我与虞人有约定,他肯定在郊外等候。即便不能打猎,我又怎能不亲自前往,以践行约定呢?” 百姓们看到魏文侯冒雨出行,都感到十分奇怪,等听说他是去赴虞人的约会,都相互议论道:“我们国君竟如此守信,不辜负别人的期待。” 从此,魏国但凡颁布政令教化,早上发布,晚上就能施行,没有人敢违抗。

在晋国的东边,有个国家叫中山国,它是姬姓,子爵,属于白狄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作鲜虞。从晋昭公时期开始,中山国就时而归附,时而反叛,反复无常。晋国多次出兵征讨,赵简子曾率领军队围攻中山国,中山国这才请求和解,并向晋国进贡。等到三晋分国之后,中山国不再隶属于晋国。中山国的国君姬窟,喜好彻夜饮酒作乐,日夜颠倒,疏远大臣,亲近小人,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灾异现象频繁出现。魏文侯谋划着要讨伐中山国。魏成进谏说:“中山国西边靠近赵国,南边离魏国较远,如果攻打下来,恐怕难以守住。” 魏文侯说:“如果赵国得到中山国,那北方的势力就更强大了。” 这时,翟璜上奏说:“我举荐一个人,名叫乐羊,是本国谷邱人。此人能文能武,可担当大将之职。” 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他有这样的才能?” 翟璜回答道:“乐羊曾经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金子,便拿回家。他的妻子唾弃他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这金子来路不明,你怎么能拿它来玷污自己的清白品行呢?’乐羊被妻子的话所打动,便把金子扔到野外,告别妻子外出游学,先后到过鲁国和卫国。过了一年,他回到家中,妻子正在织布机前织布,问他:‘你学到本事了吗?’乐羊说:‘还没有。’妻子便拿起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丝线。乐羊惊讶地询问原因,妻子说:‘学问学成了才能付诸实践,就像布织好了才能做成衣服。现在你学业还没完成,就中途回来,这和割断这织布机上的线有什么区别呢?’乐羊深受触动,再次外出求学,七年都没有回家。如今这个人就在国内,自视甚高,不屑于担任小官职,主公为何不任用他呢?”

魏文侯听后,立即命令翟璜用辂车去征召乐羊。左右的人劝阻道:“我们听说乐羊的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做官,怎么能任用乐羊呢?” 翟璜说:“乐羊是个追求功名的人。他的儿子在中山国时,曾替中山国国君招揽乐羊,乐羊因中山国国君无道而没有去。主公如果把讨伐中山国的重任交给他,还怕他不能成功吗?” 魏文侯采纳了翟璜的建议。

乐羊跟随翟璜入朝拜见魏文侯,魏文侯说:“我打算把讨伐中山国的事情托付给你,可你的儿子在中山国,这该怎么办呢?” 乐羊说:“大丈夫建功立业,各为其主,怎么能因为私情而荒废公事呢?我如果不能灭掉中山国,甘愿接受军法处置!” 魏文侯十分高兴,说:“你对自己有信心,我就没有不相信你的理由。” 于是,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元帅,西门豹为先锋,率领五万大军,前往讨伐中山国。

中山国的国君姬窟派大将鼓须,在楸山屯兵,抵御魏军。乐羊则把军队驻扎在文山。两军对峙了一个多月,不分胜负。乐羊对西门豹说:“我在主公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如今出兵一个多月了,却没有立下半点功劳,怎能不感到惭愧呢?我看楸山有很多楸树,如果能有一位勇敢无畏的将领,率领一支奇兵悄悄前往,放火烧林,敌军必然大乱,我们趁乱出击,就没有不胜利的道理。” 西门豹主动请缨前往。

当时正值八月中秋,中山国的国君姬窟派使者带着羊和酒,到楸山犒劳鼓须。鼓须对着明月开怀畅饮,沉醉其中,全然忘记了军务。大约到了三更时分,西门豹率领精兵,嘴里衔着枚,悄无声息地突然赶到。他们每人手持一根长火炬,火炬都是用枯枝扎成的,里面灌有引火的药物。士兵们四下散开,点燃火炬,将楸山上的树木点燃。鼓须看到军中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到营寨,他带着醉意,率领军士们救火。只见山上到处都是熊熊大火,根本无从扑救。军中顿时大乱。鼓须知道前营有魏军,急忙往山后逃窜。刚跑到山后,就遇到乐羊亲自率领军队从山后杀来,中山国的军队大败,鼓须奋力死战,才得以逃脱。他逃到白羊关,魏军紧追不舍,鼓须只好放弃白羊关,继续逃跑。乐羊则率领军队长驱直入,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败。鼓须带着残兵败将去见姬窟,报告说乐羊智勇双全,难以抵挡。没过多久,乐羊率领军队包围了中山国都城。姬窟大怒。大夫公孙焦进言说:“乐羊是乐舒的父亲,乐舒在我们国家做官。国君可以让乐舒到城墙上劝说他父亲退兵,这是上策。” 姬窟依计而行,对乐舒说:“你父亲是魏国的将领,正在攻城,如果你能劝他退兵,我就封给你大片的城邑。” 乐舒说:“我父亲之前不肯在中山国做官,而是去了魏国,如今我们各为其主,我怎么可能劝说他退兵呢?” 姬窟强行命令他去做。乐舒不得已,只好登上城墙,大声呼喊,请求父亲相见。

乐羊身披铠甲,登上了望车。一看到乐舒,还没等乐舒开口,就斥责道:“君子不居住在危险的国家,不侍奉昏乱的朝廷。你贪图富贵,不懂得审时度势。我奉国君之命,前来安抚百姓,讨伐有罪之人。你可以劝你的国君赶快投降,我们父子还能相见。” 乐舒说:“投降不投降,由国君决定,不是我能做主的。只求父亲暂缓攻城,让我们君臣从容商议。” 乐羊说:“我暂且休兵一个月,以保全我们父子之情。你们君臣要早早商议好,不要耽误大事。” 乐羊果然下令,只是对中山国都城进行围困,并不攻城。

姬窟仗着乐羊疼爱儿子,料定他不会急于攻城,便想以此拖延时间,却始终拿不出应对之策。一个月过去了,乐羊派人去索要投降的消息。姬窟又让乐舒请求宽限,乐羊再次宽限了一个月。就这样,连续三次。西门豹进谏说:“元帅难道不想攻下中山国吗?为什么这么久都不攻城呢?” 乐羊说:“中山国的国君不体恤百姓,所以我才来讨伐他。如果攻城太急,会让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我三次答应他们的请求,不只是为了父子之情,也是为了赢得民心。”

魏文侯身边的人见乐羊刚刚得到重用,心中都充满了不平。当他们听说乐羊三次停止攻城,便纷纷在魏文侯面前进谗言:“乐羊凭借着屡次胜利的威势,原本可以势如破竹地拿下中山国,却只因乐舒的一句话,就三个月都不攻城,可见父子情深。主公若不将他召回,恐怕军队长期在外,既耗费财力,又难以成事。” 魏文侯听后,并未回应,转而询问翟璜的看法。翟璜说道:“乐羊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打算,主公不必多疑。” 然而,从这之后,群臣纷纷上书,有人说中山国打算把一半国土分给乐羊,还有人说乐羊正谋划着与中山国联手攻打魏国。魏文侯把这些奏书都封存起来,只是时常派遣使者去慰问乐羊的军队,还预先在都城为乐羊建造府第,等待他凯旋。

乐羊得知魏文侯如此信任自己,心中十分感激。见中山国迟迟不肯投降,便率领将士全力攻城。中山国的城墙坚固厚实,而且城内储备的粮食也非常充足。鼓须和公孙焦日夜巡逻警戒,拆毁城中的木头和石头,做好防御的准备。乐羊的军队攻打了好几个月,都未能攻破城池。这可把乐羊给惹恼了,他和西门豹亲自站在箭雨和飞石之下,督促四门加紧进攻。鼓须正在指挥军士防御,不料脑门中箭,当场身亡。城中的房屋和城墙渐渐被拆光了。

公孙焦见状,赶忙对姬窟说:“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击退魏军。” 姬窟急切地问道:“什么办法?” 公孙焦回答道:“乐舒三次请求宽限攻城时间,乐羊都答应了,由此可见他对儿子的疼爱之情。如今魏军进攻得如此急迫,我们可以把乐舒绑起来,放到高竿之上,要是乐羊不退兵,就杀了他的儿子。让乐舒哀号着乞求活命,乐羊必然会再次放缓进攻。” 姬窟听从了公孙焦的建议。

乐舒被绑在高竿上,大声呼喊:“父亲,救命啊!” 乐羊看到这一幕,大骂道:“你这不孝子!你在人家的国家做官,对上不能出奇谋、定良策,让你的君主建立战胜的功劳;对下不能在危难之际舍生取义,让君主下定决心讲和;竟然还像个没断奶的孩子一样,在这里哀号乞怜!” 说完,乐羊便架起弓箭,想要射杀乐舒。乐舒吓得连忙下城,对姬窟说:“我父亲一心为国,根本不顾及父子之情。主公还是自己谋划战守吧,我请求死在您面前,以表明我无法退兵的罪过。” 公孙焦在一旁说道:“他父亲攻城,他作为儿子也不能无罪,理应赐死。” 姬窟却说:“这不是乐舒的过错。” 公孙焦又说:“乐舒一死,我就有退兵的办法。” 姬窟无奈,只好把剑递给乐舒,乐舒自刎而亡。

公孙焦接着说:“人之常情,没有比父子更亲近的了。现在把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乐羊,乐羊看到肉羹,必然会于心不忍。趁他哀痛哭泣、无心攻城的时候,主公率领一支军队杀出去,与魏军大战一场。要是侥幸获胜,再另作打算。” 姬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从了公孙焦的建议。他命人将乐舒的肉煮成肉羹,还把乐舒的首级一并送给乐羊,并传话说:“我们国君因为小将军没能退兵,已经把他杀了,煮成肉羹,特献上给您。小将军还有妻子儿女,元帅要是再攻城,我们就把他们全部杀掉。”乐羊认出了儿子的首级,大骂道:“你这不孝子!侍奉无道的昏君,本来就该死。” 说完,他拿起肉羹,当着使者的面吃了起来,把一整碗都吃光了。然后,他对使者说:“多谢你们国君送的肉羹,等我攻破城池的那天,当面去感谢他。我们军中也有大锅,正等着你们国君呢。” 使者回去报告。姬窟见乐羊完全没有因为儿子的死而伤心,攻城反而更加急迫,担心城破之后受辱,便跑到后宫上吊自杀了。公孙焦打开城门出城投降,乐羊历数他进谗言、败坏国家的罪行,将他斩首。乐羊安抚好城中的百姓后,留下五千士兵,让西门豹驻守中山国。他把中山国府库里的宝玉全部收缴,然后班师回魏。

魏文侯听说乐羊大获成功,亲自出城迎接慰劳,说道:“将军为了国家失去了儿子,这实在是我的过错啊。” 乐羊叩头说道:“我从道义上讲,不敢顾及私情,从而辜负主公对我的信任和重托。” 乐羊朝见完魏文侯后,呈上中山国的地图以及收缴的宝物数量。群臣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魏文侯在内台设宴,亲自捧着酒杯向乐羊敬酒。乐羊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显得趾高气扬,满脸都是居功自傲的神色。

宴会结束后,魏文侯命左右侍从抬着两个箱子,箱子封得很严实,送到乐羊的府上。左右侍从将箱子交割完毕,乐羊心想:“箱子里肯定是珍珠金玉之类的宝物。主公是担心群臣嫉妒,所以封好送给我。” 他让家人把箱子抬进中堂,打开箱子一看,里面装的全是群臣的奏本,奏本里都说乐羊有反叛之心。乐羊大吃一惊,说道:“原来朝中对我有这么多诋毁的言论!要不是国君对我深信不疑,不被这些言论迷惑,我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

第二天,乐羊入朝谢恩,魏文侯打算给他丰厚的赏赐。乐羊再次叩拜推辞道:“中山国能够被灭掉,全靠主公在国内坚定地支持我。我在外面不过是尽了点犬马之劳,哪里有什么功劳呢?” 魏文侯说:“不是我不能任用你,也不是你不能胜任我的托付。不过将军确实辛苦了,何不去封地安心享受呢?” 于是,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乐羊,封他为灵寿君,解除了他的兵权。

翟璜进谏说:“国君既然知道乐羊有才能,为什么不让他带兵守卫边疆,却让他赋闲在家呢?” 魏文侯笑了笑,没有回答。翟璜退朝后,去问李克,李克说:“乐羊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惜,更何况是别人呢?这就是管仲怀疑易牙的原因。” 翟璜这才恍然大悟。

魏文侯考虑到中山国离魏国很远,必须派亲信之人去镇守,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于是,他派世子魏击去做中山国的国君。魏击领命出发,在路上遇到田子方乘坐着破旧的车子过来。魏击急忙下车,恭敬地站在路边行礼。田子方却驾车径直驶过,傲慢地没有理会。魏击心中十分不满,便派人拉住田子方的车绳,上前问道:“我有个问题想问先生,是富贵的人可以对人傲慢,还是贫贱的人可以对人傲慢呢?” 田子方笑着说:“自古以来,只有贫贱的人可以对人傲慢,哪有富贵的人对人傲慢的道理呢?国君如果傲慢,就保不住国家;大夫如果傲慢,就保不住宗庙。楚灵王因为傲慢失去了国家,智伯瑶因为傲慢失去了家族,可见富贵是靠不住的。而贫贱的士人,吃的不过是粗茶淡饭,穿的不过是粗布衣裳,不向别人有所求,对世间也没有过多的**。只有那些礼贤下士的君主,他们才会乐意归附,君主对他们言听计从,他们才会勉强留下来。否则,他们就会毅然离去,谁又能阻拦呢?周武王能够灭掉拥有万辆兵车的商纣王,却不能使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屈服,可见贫贱之人是多么可贵啊。” 太子魏击听后,深感惭愧,连忙向田子方谢罪,然后离开了。魏文侯听说田子方没有屈服于世子,对他越发敬重。

当时,邺都缺少郡守。翟璜说:“邺都位于上党和邯郸之间,与韩国、赵国相邻,必须有能力强、见识广的人去镇守,非西门豹不可。” 魏文侯便任命西门豹为邺都郡守。西门豹到了邺城,只见城里一片萧条,百姓稀少。他把当地的父老们召集到跟前,询问他们的疾苦。父老们都说:“最让我们苦恼的是给河伯娶媳妇。” 西门豹惊讶地说:“怪事,怪事!河伯怎么会娶媳妇呢?你们详细给我讲讲。”

父老们说:“漳水从沾岭流过来,经过沙城向东流,流经邺都,就成了漳河。河伯就是清漳河的河神。这位河神喜欢美丽的女子,每年都要娶一位夫人。如果选女子嫁给他,就能保证年年丰收,雨水均匀。不然的话,河神发怒,就会导致水波泛滥,淹没百姓的家。” 西门豹问:“这件事是谁发起的?” 父老们回答:“是城里的巫婆说的。大家都害怕水患,不敢不听从。每年里长、豪绅以及廷掾和巫婆一起商量,向百姓征收几百万钱,用二三十万钱作为给河伯娶媳妇的费用,剩下的钱他们就一起瓜分了。”西门豹又问:“百姓任由他们瓜分钱财,难道没有怨言吗?” 父老们说:“巫婆主持祭祀祈祷的事情,三老、廷掾有征收赋税、奔走办事的辛劳,他们瓜分公费,大家也就默认了。更让人苦恼的是,每年春天刚开始播种的时候,巫婆就到处寻访人家的女子,只要长得有几分姿色,就说‘这个女子应当成为河伯的夫人’。不愿意的人家,大多会用钱财买通巫婆,让她另找别的女子。有些贫民买不起通融的机会,就只能把女儿交出去。巫婆在河边修建斋宫,挂上红色的帷幕,准备好床席,一切都布置得崭新。然后把选中的女子沐浴更衣,让她住在斋宫里面。选一个吉利的日子,用芦苇编成船,让女子登上船,漂浮在河面上,几十里之后就消失不见了。百姓们既为这种繁重的费用苦恼,又有那些疼爱女儿的人家,担心女儿被河伯娶走,就带着女儿远远地逃走了,所以城里的人越来越少。”

西门豹问:“你们这个地方曾经遭受过洪水泛滥的灾害吗?” 父老们说:“多亏了每年给河伯娶媳妇,没有触怒河神,所以没有遭受过洪水的侵害。但是,我们这里地势高,路途远,河水难以到达,每逢干旱的年份,又会有旱灾。” 西门豹说:“河神既然有灵,等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我也去送送,顺便为你们祈祷。”

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日子,父老们果然来禀报西门豹。西门豹穿戴整齐,亲自前往河边。邺都的官员、三老、豪绅、里长、父老们都来了,百姓们也从远近各地赶来,围观的人多达数千人。三老、里长等人带着大巫婆来见西门豹,大巫婆的神态十分傲慢。西门豹一看,原来是个老妇人。她身后跟着二十多个小巫女,一个个穿着整洁的衣服,手里拿着毛巾、梳子、香炉之类的东西。

西门豹说:“辛苦大巫婆了,麻烦你把河伯的媳妇叫来,我看看。” 老巫婆回头让弟子去把女子带来。西门豹看了看那个女子,只见她穿着鲜艳的衣服,白色的袜子,容貌中等。西门豹对巫婆、三老以及众人说:“河伯是尊贵的河神,他的夫人一定要有出众的姿色才相配。这个女子不够漂亮,麻烦大巫婆替我去报告河伯,就说太守我要另外寻找漂亮的女子,过几天再送过去。” 说完,他立刻让几个吏卒,一起抱起老巫婆,把她扔到了河里,左右的人都吓得大惊失色。

西门豹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过了很久,他说:“老巫婆年纪大了,办事不利索,去河里这么久了,还不回来回话。弟子们,你们去催催她。” 于是,又让吏卒抱起一个弟子,扔到了河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说:“这个弟子去了怎么也这么久?” 再让一个弟子去催。又嫌她去得慢,再扔一个。总共扔了三个弟子,她们一入水就不见了。西门豹说:“这些都是女子,传话不清楚,麻烦三老去河里,跟河伯说明白。” 三老刚想推辞,西门豹大声喝道:“快去,马上回来回复我。” 吏卒们连拉带拽,不由分说,把三老也推到了河里,三老随着波浪漂走了。围观的人都吓得直吐舌头。

西门豹把笔插在帽子上,恭恭敬敬地向河鞠躬,在河边耐心地等待着。大约又过了一个时辰,西门豹说:“三老年纪大了,也不行。还得让廷掾和豪绅们去河里告诉河伯。” 那些廷掾和里豪吓得面如土色,汗流浃背,一齐跪在地上叩头求饶,头都磕破了,鲜血直流,坚决不肯起来。西门豹说:“那就再等一会儿。” 众人吓得战战兢兢,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河水滔滔,一去不返,河伯在哪里呢?白白害死民间女子,你们的罪过应当偿命!” 众人又叩头谢罪说:“我们一直都被巫婆欺骗,这不是我们的罪过啊。” 西门豹说:“巫婆已经死了,今后再有说河伯娶媳妇的人,就让他去给河伯做媒人,去河里报告河伯。” 于是,廷掾、里豪、三老贪污的钱财,都被追了回来,散还给百姓。西门豹又让父老们在百姓中寻找年纪大还没娶妻的人,把那些小巫女嫁给他,从此,巫婆骗人的风气就杜绝了。那些逃跑的百姓,也都回到了家乡。有诗为证:

伯何曾见娶妻?愚民无识被巫欺;

一从贤令除疑网,女子安眠不受亏。

西门豹又勘察地形,找到漳水能够疏通的地方,发动百姓开凿水渠,一共开凿了十二条,把漳水引入水渠。这样既减弱了河水的冲击力,又能让内陆的田地得到渠水的灌溉,不再有干旱的忧患,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如今临漳县的西门渠,就是西门豹当年开凿的。

魏文侯对翟璜说:“我听了你的建议,派乐羊讨伐中山国,派西门豹治理邺都,他们都很胜任,我全靠你啊。现在西河是魏国西部的边境,是秦国侵犯魏国的必经之路,你想想,派谁去镇守比较合适呢?” 翟璜沉思了半晌,回答说:“我举荐一个人,名叫吴起,这个人有卓越的将才。他现在从鲁国逃到了魏国,主公要赶紧召见并任用他,要是晚了,他就又去别的地方了。” 魏文侯说:“吴起不就是那个杀了妻子来谋求鲁国将军职位的人吗?我听说这个人贪财好色,性格又残忍,怎么能把重任托付给他呢?” 翟璜说:“我举荐他,是看中他能为君主成就一时的功业,至于他平时的品行,就不必计较了。” 魏文侯说:“那你试着为我把他召来吧。” 不知道吴起在魏国如何立功,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