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

卫国人公孙鞅,本是卫国国君的旁支亲属,他一直热衷于刑名之学。由于看到卫国国势弱小,觉得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便前往魏国,希望能在相国田文手下谋得差事。然而,田文已经去世,公叔痤接替了相国之位,公孙鞅于是投身到公叔痤门下。

公叔痤深知公孙鞅的贤能,举荐他担任中庶子一职。每逢有重大事务,公叔痤必定会与公孙鞅商议。公孙鞅出谋划策,无不切中要害,公叔痤对他极为赏识,本打算举荐他担任更高的职位,可还没来得及实施,公叔痤就病倒了。

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见公叔痤病势沉重,奄奄一息,便流着泪问道:“公叔您这一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公叔痤回答说:“中庶子卫鞅,虽然年纪轻轻,却着实是当世的奇才。您要是把国家交给他治理,他的能力胜过我十倍!” 魏惠王听后,沉默不语。

公叔痤又接着说:“您要是不任用卫鞅,那就一定要杀了他,千万不能让他离开魏国。否则,他一旦被其他国家任用,必定会成为魏国的大患。” 魏惠王应道:“好。”

魏惠王上车离开后,感叹道:“公叔痤的病真是太重了,竟然让我把国家托付给卫鞅,还说‘不用就杀了他’。卫鞅能有多大能耐?这岂不是糊涂话吗?”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把卫鞅叫到床头,对他说:“我刚刚在国君面前是这么说的。我希望国君任用你,可国君不同意,我又说如果不用就杀了你,国君也答应了。我向来是先考虑国君,后考虑臣子,所以先把这些告诉了国君,现在又来告诉你。你一定要赶紧离开,以免遭祸!”

卫鞅却镇定地说:“国君既然不能听从相国的建议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相国的建议杀我呢?” 他最终没有离开。

大夫公子卬与卫鞅交情很好,公子卬又向魏惠王举荐卫鞅,可魏惠王终究还是没有任用他。

此时,卫鞅听闻秦孝公下令招揽贤才,于是离开魏国,前往秦国。他设法求见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景监与卫鞅谈论国家大事,发现他才能出众,便向秦孝公举荐了他。

秦孝公召见卫鞅,询问治国之道。卫鞅历数伏羲、神农、尧、舜等上古帝王的事迹来回答,话还没说完,秦孝公就睡着了。第二天,景监入宫拜见,秦孝公责备他说:“你推荐的那个人,就是个狂妄之徒!他说的那些话迂腐空洞,毫无用处,你为什么要举荐他?”

景监退朝后,对卫鞅说:“我把先生推荐给国君,是想投国君所好,希望能让先生得到重用。可你为什么要用那些迂腐无用的言论,去打扰国君呢?” 卫鞅说:“我本期望国君能施行帝道,看来国君没有领悟。希望能再拜见国君一次,换个说法试试。” 景监说:“国君心情不悦,不到五天之后,可不能再提这事。”

过了五天,景监又对秦孝公说:“我的那位门客,话还没说完,他自己请求再次拜见您,希望您能答应。” 秦孝公再次召见卫鞅,卫鞅详细陈述了夏禹划分土地、制定赋税,以及商汤、周武王顺应天命、得民心的事迹。秦孝公说:“你确实见多识广,记忆力超群,然而古今情况不同,你所说的这些,目前还不太适用。” 于是挥手让卫鞅退下。

景监事先在宫门等候,见卫鞅从宫中出来,迎上去问道:“今天你说得怎么样?” 卫鞅说:“我用王道劝说国君,还是不符合他的心意。” 景监生气地说:“君主得到贤能之士任用,就像猎人整理好弓箭,从早到晚都盼着能捕获猎物。怎么能舍弃眼前能见效的方法,却去效法远古帝王的做法呢?先生还是算了吧!”

卫鞅说:“我之前没有摸透国君的心思,担心他志向高远,而我的话过于浅陋,所以先试探一下。现在我已经了解了。如果能再让我见国君一面,我就不担心不能说服他了。” 景监说:“先生两次进言,两次都让国君不高兴,我哪里还敢再多嘴,惹国君发怒呢?”

第二天,景监入朝谢罪,不敢再提卫鞅。景监回到住处,卫鞅问道:“你有没有再为我向国君进言?” 景监说:“没有。” 卫鞅说:“可惜啊!国君只是下达了求贤的命令,却不能任用贤才,我要离开了。” 景监问:“先生要去哪里?” 卫鞅说:“天下六国纷争不断,难道就没有比秦君更求贤若渴的君主吗?就算没有,难道就没有比你更能委屈求全举荐贤才的人吗?我要去寻找这样的人。” 景监说:“先生暂且稍安勿躁,再等五天,我再去说。”

又过了五天,景监进宫侍奉秦孝公。秦孝公正在饮酒,忽然看到一只鸿雁飞过,他停下酒杯,叹了口气。景监上前问道:“国君看着鸿雁叹气,这是为什么呢?” 秦孝公说:“从前齐桓公说过:‘我得到管仲,就像鸿雁有了翅膀。’我下令求贤已经好几个月了,却没有一个奇才到来。就像这鸿雁,空有冲天的志向,却没有飞翔的资本,所以我才叹气。”景监回答说:“我的门客卫鞅,自称有帝道、王道、霸道三种治国之术。之前他讲述帝王之事,您认为迂腐遥远,难以采用。现在他还有霸道之术想献给您,希望您能抽出片刻时间,听他把话说完。” 秦孝公听到 “霸道” 二字,正中下怀,立刻命令景监马上召见卫鞅。

卫鞅进宫后,秦孝公问道:“听说你卫鞅进宫后,秦孝公问道:“听说你有霸道之术,为什么不早点教给我呢?” 卫鞅回答说:“我不是不想说。只是霸道之术与帝王之术不同。帝王之道在于顺应民情,而霸道之术,必然会违背民情。”

秦孝公听后,勃然大怒,按着剑柄,脸色大变,说:“霸道之术,怎么就一定违背人情呢?” 卫鞅回答说:“琴瑟的音调不协调,就必须改弦重新弹奏。政令不进行变革,就无法治理好国家。百姓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安逸,不顾及长远的利益。他们可以在事成之后一同享受成果,但在事情开始谋划时,却很难与他们商议。就像管仲辅佐齐国,在内政中融入军令,把国家划分为二十五个乡,让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自坚守自己的职业,彻底改变了齐国原有的制度。这哪里是普通百姓乐意听从的呢?等到国内政治成效显着,外敌也被制服,君主享有美名,百姓也能获利,这时大家才知道管仲是天下难得的人才。”

秦孝公说:“你如果真有管仲那样的才能,我怎么敢不把国家托付给你,听从你的建议呢?但不知道你的办法是什么?” 卫鞅回答说:“国家不富裕,就无法用兵;军队不强大,就无法战胜敌人。要想使国家富裕,没有比鼓励农耕更好的办法;要想使军队强大,没有比鼓励作战更好的办法。用丰厚的奖赏来引诱百姓,百姓就知道该追求什么;用严厉的惩罚来威慑百姓,百姓就知道害怕什么。赏罚一定要讲信用,政令一定要坚决执行,这样还不能使国家富强的,从来没有过。”

秦孝公说:“说得好!这些办法我能施行。” 卫鞅又说:“富强的办法,没有合适的人来施行不行;有了合适的人,任用却不专一,也不行;任用专一了,却又被别人的言论所迷惑,三心二意,还是不行。” 秦孝公又说:“说得对。”

卫鞅请求退下,秦孝公说:“我正想详细了解你的办法,你怎么突然要退下呢?” 卫鞅回答说:“希望您能深思三天,主意拿定了,然后我才敢把话说完。”

卫鞅出朝后,景监又责备他说:“多亏国君再三称好,你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却又要国君深思三天,这不是要挟国君吗?” 卫鞅说:“国君的心意还不坚定,不这样做,恐怕他中途会改变主意。”

到了第二天,秦孝公派人来召见卫鞅,卫鞅推辞说:“我已经和国君说好了,不到三天之后,不敢去拜见。” 景监又劝他不要推辞,卫鞅说:“我一开始就和国君约定好了,如果现在自己失信,日后还怎么取信于国君呢?” 景监这才信服。

到了第三天,秦孝公派人用车来迎接卫鞅。卫鞅再次入宫拜见,秦孝公赐座,虚心请教,态度十分恳切。卫鞅于是详细讲述了秦国政务应当变革的事情。两人一问一答,一连持续了三天三夜,秦孝公毫无倦意。

随后,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赐给他一处上等的住宅,黄金五百镒,并晓谕群臣:“今后国家政务,全部听从左庶长施行。有违抗的,就和违抗圣旨一样!” 群臣都恭敬领命。

卫鞅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把条款呈给秦孝公,两人商议妥当。法令还没来得及张贴公布,卫鞅担心百姓不相信,不会马上遵照执行。于是,他让人取来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立在咸阳城的南门,派官吏看守,并下令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赏给他十金。”

百姓们前来围观的很多,大家心里都感到怀疑和奇怪,猜不透其中的意思,没有人敢去搬。卫鞅说:“百姓们都不肯搬,难道是嫌赏金少吗?” 于是又更改命令,把赏金加到五十金。众人越发疑惑了。

有一个人站出来说:“秦国的法令向来没有重赏,现在突然有这样的命令,一定有什么用意。就算得不到五十金,难道还没有一点微薄的赏赐吗?” 于是扛起木头,径直走到北门立好。百姓们像一堵墙一样跟着围观。官吏跑去报告卫鞅,卫鞅把那个人召来,夸奖他说:“你真是个良民,能听从我的命令!” 随即取出五十金赏给他,说:“我终究不会对你们百姓失信。”

集市上的人互相传告,都说左庶长令出必行,大家都预先互相告诫。第二天,新法令颁布,集市上的人聚集观看,无不惊讶得咋舌。(这是周显王十年发生的事。)

只见新法令上写道:

一、定都:秦国的土地,没有比咸阳更优越的了。咸阳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有千里坚固的城防。现在应当迁都咸阳,永久奠定帝王之业。二、建县:凡是境内的村镇,全部合并为县。每个县设置县令、县丞各一人,负责推行新法;不称职的,根据情节轻重治罪。

三、辟土:凡是郊外的荒地,只要不是车马通行的必经之路以及田间的小道,都责令附近的居民开垦成农田。等庄稼成熟后,按照步数丈量为亩,照常缴纳田租。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步长超过六尺的,以欺诈论处,没收田地充公。

四、定赋:所有赋税都按照田亩征收,不再采用井田制中十分抽一的制度。所有田地都归国家所有,百姓不能私自占有尺寸土地。

五、本富:男子耕种,女子纺织,粮食和布帛生产得多的,称为良民,免除他们一家的劳役;懒惰而贫穷的,没收为官家奴仆。在道路上倒垃圾的,以惰农论处;对工商业者则加重征税。百姓家中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就责令他们分家,各自缴纳丁钱;不分家的,一个人要缴纳两份赋税。

六、劝战:官爵按照军功来评定,能够斩杀一个敌人首级的,就赏赐爵位一级;后退一步的,立即斩首。功劳多的人授予高爵位,车马服饰任凭他们华美,不受限制;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家境富裕,也只能穿粗布衣服,乘坐小牛车。宗室成员根据军功的多少来确定亲疏关系,作战没有功劳的,就削去他们的宗室籍,和普通百姓一样。凡是有私下争斗的,不论是非曲直,一律处斩。

七、禁奸:五家组成一保,十家相互连保,互相监督。一家有过错,其他九家要举报;不举报的,十家连坐,都要处以腰斩之刑。能够告发奸人的,与战胜敌人的奖赏相同。告发一个奸人,可得爵位一级;私自藏匿罪人的,与罪人同罪。客舍留宿客人,必须查验客人的凭证,没有凭证的不许留宿。凡是百姓中有一人犯罪,连同他的家人都要没收为官奴。

八、重令:政令一经颁布,不论贵贱,一律遵照执行;有不遵守的,杀头示众。

新法令颁布后,百姓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方便,有的说方便。卫鞅把这些人全部拘押到官府,斥责他们说:“你们听到法令,就应当遵照执行。说不方便的,是阻挠法令的刁民;说方便的,也是谄媚法令的人。这些都不是良民!” 于是把他们的姓名全部登记下来,流放到边境去当戍卒。大夫甘龙、杜挚私下议论新法,被罢官贬为平民。从此,百姓们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示意,不敢随便说话。

卫鞅于是征发大量的民夫和士兵,在咸阳城中建造宫殿,选定日子迁都。太子驷不愿意迁都,还说变法不好。卫鞅生气地说:“法令不能推行,往往是上面的人带头违反。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加刑罚;如果赦免他,又不符合法令。” 于是向秦孝公进言,把太子的罪过归到他的老师身上。将太傅公子虔处以割鼻之刑,太师公孙贾处以脸上刺字之刑。

百姓们相互议论说:“太子违反法令,他的老师都不免受刑,更何况其他人呢?” 卫鞅知道民心已经稳定,选定日子迁都。雍州的大姓人家迁徙到咸阳的,有几千家。秦国被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开垦了大量的田地,赋税增加了一百多万。

卫鞅常常亲自到渭水边审理囚犯,一天之内就诛杀了七百多人,渭水都被染成了红色,哭声遍野,百姓们晚上睡觉,梦中都充满恐惧。从那以后,秦国路不拾遗,国家没有盗贼,仓库粮食充足,百姓们在对外作战中勇敢无畏,但不敢私下争斗。秦国变得富强,天下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于是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夺取了商于之地,在武关之外,拓展了六百多里的土地。周显王派遣使者册封秦国为方伯,诸侯们都纷纷前来祝贺。

当时,三晋之中只有魏国称王,有吞并韩国、赵国的意图。魏国国君听说卫鞅被秦国任用,感叹道:“真后悔当初没听公叔痤的话!” 此时,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等人都已去世,于是魏国拿出丰厚的财物,招揽四方豪杰。

邹国人孟轲,字子舆,是子思门下的高徒。子思姓孔名汲,是孔子的嫡孙。孟轲从子思那里传承了圣贤的学说,有济世安民的志向。他听说魏惠王礼贤下士,便从邹国来到魏国。魏惠王到郊外迎接他,把他当作上宾,询问他有利于国家的方法。孟轲说:“我在圣人门下求学,只知道有仁义,不知道有利。” 魏惠王觉得他的话迂腐,没有采纳,孟轲于是前往齐国。潜渊有诗写道:

仁义非同功利谋,纷争谁肯用儒流?

子舆空挟图王术,历尽诸侯话不投。

在周朝的阳城,有一处地方叫鬼谷。这里山林幽深,树木茂密,神秘莫测,仿佛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所以得名鬼谷。在鬼谷中隐居着一位高人,他自称鬼谷子。相传他姓王名栩,是晋平公时期的人,曾在云梦山与宋国人墨翟一起采药修道。墨翟没有妻儿,他发愿要云游天下,专门帮助他人,解救人们的困苦危难。而王栩则一直隐居在鬼谷,人们都尊称他为鬼谷先生。鬼谷先生学识渊博,知晓天地间的诸多奥秘,有几门学问常人难以企及。其一为数学,对于日月星辰、天象星象的变化,他了如指掌,能预测过去未来,所言之事无不灵验;其二是兵学,他对《六韬》《三略》等兵书研究透彻,战术变化无穷,排兵布阵如同鬼神莫测;其三为游学,他博闻强记,深知事理,善于分析形势,口才出众,一旦开口辩论,无人能敌;其四是出世学,精通修身养性、服食丹药、导引吐纳之术,能治病延年,甚至有望羽化成仙。

鬼谷先生既然懂得仙家飞升之术,为何还要屈身于尘世呢?原来是为了培养几个聪慧的弟子,一同回归仙境,所以才选择在鬼谷隐居。起初,他偶尔到集市上,为人们占卜,所预言的吉凶祸福,精准得如同神明。渐渐地,有人慕名前来学习他的法术。先生根据前来求学之人的资质,看其与哪门学问更为契合,就传授相应的法术。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人才,供七国任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访有仙缘之人,共同探索出世之道。他在鬼谷居住的时间已经无法计算,前来求学的弟子也数不胜数,先生对来者从不拒绝,对离去的也从不挽留。

在众多弟子中,有几位当时非常有名:齐国人孙宾、魏国人庞涓、张仪,以及洛阳人苏秦。孙宾和庞涓结拜为兄弟,一同学习兵法;苏秦和张仪也结拜为兄弟,共同研习游说之术,他们各自钻研不同的学问。

先来说说庞涓,他学习兵法三年多,自认为学有所成。一天,他去打水,偶然走到山下,听到路人传言说魏国正在用丰厚的财物招揽贤才,寻求将相之才。庞涓听后心动不已,想要辞别先生下山,前往魏国应聘。但又担心先生不同意,心中犹豫不决,想说又不敢说。

先生善于观察人的容貌神情,早已猜到庞涓的心思,笑着对庞涓说:“你的时运已经到了,为何不下山去求取富贵呢?” 庞涓听先生这么说,正中下怀,连忙跪地请求道:“弟子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此行能否如意?” 先生说:“你去摘一朵山花来,我为你占卜一下。”

庞涓下山寻找山花。当时正值六月盛夏,百花都已开过,没有山花。庞涓在山上四处寻找,找了很久,只找到一根草花,他连根拔起,本想拿给师父看。但转念一想:“这花质地柔弱,身材微小,算不上大器。” 于是就把花扔在地上,又去寻找。奇怪的是,再也没有找到其他花,他只好转身把之前摘的草花藏在袖子里,回去回复先生说:“山中没有花。” 先生说:“既然没有花,你袖子里是什么东西?” 庞涓无法隐瞒,只好拿出来呈上。这花离开土地,又经过日晒,已经半枯萎了。

先生说:“你知道这花的名字吗?它叫马兜铃。这花一开就是十二朵,象征着你荣华富贵的年数。它采自鬼谷,见了太阳就枯萎;鬼字旁边加个委字,就是‘魏’,你的出身之地,必定是在魏国。” 庞涓听后,心中暗暗称奇。

先生又说:“但你不该欺骗我,日后必定会因为欺骗别人的事情,反过来被别人欺骗,你不可不引以为戒!我有八个字,你要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庞涓再次下拜说:“师父的教诲,我怎敢不铭记在心!”

临行前,孙宾送庞涓下山。庞涓说:“我与兄长结拜为兄弟,发誓同享富贵。我这次如果有了晋升的机会,一定会举荐兄长,一同建功立业。” 孙宾说:“贤弟这话当真?” 庞涓说:“我若食言,愿死在万箭之下!” 孙宾说:“多谢贤弟深情,何须发如此重誓!” 两人洒泪而别。

孙宾回到山上,先生见他面带泪痕,问道:“你是为庞涓的离去而难过吗?” 孙宾说:“同窗之情,怎能不难过?” 先生说:“你觉得庞涓的才能,足以胜任大将之职吗?” 孙宾说:“承蒙师父教导已久,他怎么会不能胜任呢?” 先生说:“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孙宾十分惊讶,询问其中的原因,先生却没有回答。

第二天,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夜里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夜,为我驱赶老鼠。” 弟子们都听从吩咐。当晚,轮到孙宾值夜,先生从枕头下取出一卷文书,对孙宾说:“这是你祖父孙武子所着的《兵法》十三篇。当年你祖父献给吴王阖闾,阖闾用这些策略,大破楚**队。后来阖闾珍惜这本书,不想广泛流传,就把它放在铁柜里,藏在姑苏台房屋的柱子里面。自从越**队焚烧姑苏台后,这本书就失传了。我从前和你祖父有交情,设法得到了这本书,并亲自为它作了注解;行军打仗的机密,都在这本书里,我从未轻易传授给别人。如今见你心地忠厚,特地把它交给你。”

孙宾说:“弟子自幼失去父母,又逢国家多灾多难,宗族离散,虽然知道祖父有这本书,但实际上并没有传承下来。师父既然有注解,为何不把它传给庞涓,而只传授给我呢?” 先生说:“得到这本书的人,善于运用它就能为天下谋福利,不善于运用就会给天下带来灾祸;庞涓不是品行端正的人,怎么能轻易交给他呢!”孙宾于是把书带回卧室,日夜研读。三天后,先生突然向孙宾索要原书。孙宾从袖子里取出,交还给先生。先生逐篇询问,孙宾对答如流,一个字都没有遗漏。先生高兴地说:“你如此用心,你的祖父也算后继有人了!”

再说庞涓告别孙宾后,径直前往魏国,凭借自己的兵法才能去求见相国王错,王错把他举荐给魏惠王。庞涓入朝的时候,正好厨师给魏惠王呈上一只蒸羊,魏惠王刚要拿起筷子,庞涓心中暗自高兴,心想:“师父说‘遇羊而荣’,看来一点都没错。”

魏惠王见庞涓仪表堂堂,放下筷子起身,以礼相迎。庞涓再次下拜,魏惠王扶起他,询问他所学的本领。庞涓回答说:“我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对于用兵之道,颇有心得。” 接着他便比划着详细陈述,把自己心中所学倾囊而出,生怕说得不够详尽。

魏惠王问道:“我国东边有齐国,西边有秦国,南边有楚国,北边有韩国、赵国、燕国,这些国家都与我国势均力敌。而且赵国夺走了我国的中山国,这个仇还没有报,先生有什么计策呢?” 庞涓说:“大王如果不任用我也就罢了,要是任用我为将军,我保证战必胜,攻必取,能够兼并天下,哪里还用担心这六个国家呢?”

魏惠王说:“先生说大话,难道就不怕难以实现吗?” 庞涓回答说:“我自己估量自己的才能,实在是能够掌控这六个国家。如果大王委任我却没有成效,我甘愿领罪。” 魏惠王非常高兴,任命庞涓为元帅,兼任军师之职。庞涓的儿子庞英,侄子庞葱、庞茅,都被任命为列将。

庞涓训练士兵,先攻打卫国、宋国等小国,屡次获胜。宋、鲁、卫、郑等国的国君,相继相约前来朝拜魏国。恰好齐**队侵犯魏国边境,庞涓又成功抵御,于是他自认为立下了不世之功,大肆吹嘘自己的功劳。

当时墨翟在名山大川中四处游历,偶然经过鬼谷探望朋友,一见到孙宾,和他交谈之后,两人十分投缘。墨翟便对孙宾说:“你的学业已经有成,为什么不出去求取功名,却一直隐居在山林之中呢?” 孙宾说:“我有个同学庞涓,在魏国做官,他和我相约,等他得志的时候,一定会举荐我,所以我在这里等他的消息。”

墨翟说:“庞涓现在是魏国的将军,我为你到魏国去,探探庞涓的心意。” 墨翟告辞后,径直前往魏国,听说庞涓自恃才能,说话狂妄自大,知道他没有举荐孙宾的意思;于是便穿着粗布衣服去求见魏惠王。

魏惠王早就听说过墨翟的名声,走下台阶迎接他,请他讲解兵法。墨翟简要地阐述了一些要点。魏惠王非常高兴,想要留墨翟担任官职。墨翟坚决推辞说:“我生性喜欢山野生活,不习惯官场的繁文缛节。我知道有个孙武子的孙子,名叫孙宾,他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我远远比不上他。他现在隐居在鬼谷,大王为什么不把他召来呢?”

魏惠王说:“孙宾在鬼谷学习,和庞涓是同门,你认为他们二人谁的学问更胜一筹?” 墨翟说:“孙宾和庞涓虽然是同学,但孙宾独自得到了他祖父的秘传,天下无人能与他匹敌,更何况庞涓呢?”

墨翟告辞后,魏惠王立即召见庞涓,问道:“听说你的同学孙宾,独自得到了孙武子的秘传,他的才能天下无双,将军为什么不替我把他召来呢?” 庞涓回答说:“我并非不知道孙宾的才能,但孙宾是齐国人,他的宗族都在齐国。如今如果他来魏国做官,必定会先为齐国考虑,然后才是魏国,所以我不敢进言。”

魏惠王说:“‘士为知己者死。’难道一定要本国的人,才可以任用吗?” 庞涓回答说:“大王既然想要召见孙宾,我马上写信让他来。” 庞涓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在盘算:“魏国的兵权,都掌握在我一个人手里,如果孙宾来了,肯定会夺走我的恩宠;既然魏王有命令,我不敢不听从,等他来了,我再想办法害他,阻止他得到重用,这样不就好了?” 于是写了一封信,呈给魏惠王。

魏惠王派使者驾着四匹马拉的高车,带着黄金、白璧,拿着庞涓的信,前往鬼谷聘请孙宾。孙宾拆开信一看,大致内容是:

庞涓承蒙兄长的庇护,一见到魏王,就受到重用。分别时我说的举荐之言,我铭记在心。如今特意把你举荐给魏王,请你即刻赶来,一起成就功业。

孙宾把信呈给鬼谷先生。先生知道庞涓已经得到重用,如今写信来聘请孙宾,却没有一个字问候老师,认为他是个刻薄忘本的人,不值得计较。但庞涓生性骄傲嫉妒,孙宾如果去了魏国,两人怎么能和睦相处呢?先生本想不让孙宾去,可又看到魏王的使者态度诚恳,孙宾也已经迫不及待要去,不好阻拦。于是也让孙宾取来一朵花,为他占卜吉凶。

当时是九月,孙宾看到先生的几案上,花瓶里插着一枝黄菊,就拔下来呈给先生,然后又放回花瓶里。先生于是推断说:“这花已经被折过,不再完好;但它耐得住寒冬,经霜也不会凋谢,虽然会遭受残害,但不会有大的凶险;而且它被供养在花瓶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花瓶是用金属铸造的,属于钟鼎之类。你最终会威震四方,声名刻在钟鼎之上。不过这花再次被拔起,恐怕一时难以得意。它仍旧回到花瓶,你的功名,最终还是在故土。我为你改个名字,或许有助于你进取。” 于是把孙宾的 “宾” 字,左边加上月字,改为 “膑”。按照字书的解释,“膑” 是刖刑的名称,鬼谷子把孙宾改为孙膑,显然是知道他日后会有被砍去双脚的遭遇,但天机不可泄露。鬼谷先生难道不是个奇人吗?髯翁有诗写道:山花入手知休咎,试比蓍龟倍有灵;

却笑当今卖卜者,空将鬼谷画占形。

临行前,先生又交给孙膑一个锦囊,嘱咐他说:“一定要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才能打开看。” 孙膑拜别先生,跟随魏王的使者下山,登上马车离开了。

苏秦和张仪在一旁,都露出羡慕的神色,他们一起商量后,来向先生禀报,也想要告辞回去,求取功名。先生说:“天下最难得的就是聪明之士,以你们二人的资质,如果肯潜心学道,有望成为神仙,何苦要在尘世中忙碌,甘愿被虚名浮利所驱使呢!”

苏秦和张仪齐声回答说:“好的木材不会永远腐朽在山岩之下,锋利的宝剑不会永远藏在剑匣之中。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承蒙先生的教诲,也想趁着时机建功立业,让自己名扬后世。”

先生说:“你们两人中,就没有一个愿意留下来陪我吗?” 苏秦和张仪坚决要走,没有人愿意留下。先生无法勉强,叹息道:“寻找仙才竟然如此困难啊!” 于是为他们各自占卜了一卦,推断说:“苏秦先吉后凶,张仪先凶后吉。苏秦先去游说,张仪后发制人。我看孙庞二人,势必不能相容,一定会有相互倾轧的事情发生。你们二人日后,应该互相谦让,成就各自的名誉,不要伤害同学之间的情谊!” 两人叩头接受教导。

先生又取出两本书,分别赠送给苏秦和张仪。苏秦和张仪一看,是太公的《阴符篇》。他们说:“这本书我们早就熟读了,先生今天赐给我们,有什么用处呢?” 先生说:“你们虽然熟读,但还没有领悟其中的精髓。这次去如果不能如意,就深入钻研这篇文章,自然会有所收获。我也从此要到海外逍遥自在,不再留在这个山谷了。”

苏秦和张仪告辞离去后,没过几天,鬼谷子也乘船去蓬莱仙岛游玩,有人说他已经羽化成仙了。不知道孙膑应聘下山后,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