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邱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

赵武灵王身高八尺八寸,生就一副龙颜,嘴巴形如鸟喙,鬓发浓密,胡须卷曲,面色黝黑却透着光泽,胸膛宽阔,气势雄豪,志向远大,欲吞并四海。他即位五年时,迎娶了韩国女子为夫人,生下儿子名叫章,并立为太子。到了十六年,武灵王在梦中见到一位美人弹奏着琴,醒来后对美人的容貌念念不忘,第二天便对群臣讲起了这个梦。大夫胡广称自己的女儿孟姚擅长弹琴。武灵王便在大陵之台召见孟姚,见她容貌竟与梦中所见一般无二,于是让她鼓琴,听后十分欢喜,便将她纳入宫中,称她为吴娃,吴娃后来生下儿子名叫何。等到韩后去世,武灵王竟立吴娃为王后,废掉太子章,改立何为太子。

武灵王暗自思量,赵国北面与燕国接壤,东面与胡地相邻,西面紧挨着林胡、楼烦,且与秦国仅隔一条河,处于四面受敌的位置,他担心赵国日益衰弱。于是,他自己率先身着胡服,系上革带,脚蹬皮靴,还让百姓都效仿胡人的习俗,穿窄袖、左衽的服装,以便于骑马射箭。全国上下,无论贵贱,都纷纷穿上了胡服。武灵王还废弃了车乘,改为骑马,每日进行射猎活动,赵国的兵力因此日益强盛。

武灵王亲自率领军队攻城略地,一路打到常山,西边最远到达云中,北边直至雁门,拓展了数百里的领土。此时,他心中涌起吞并秦国的志向,打算取道云中,从九原往南进发,直接袭击咸阳。但他觉得诸位将领难以完全托付重任,不如让自己的儿子治理国事,而他自己则外出四方征战。于是,他让群臣在东宫举行盛大朝会,将王位传给太子何,也就是惠王。武灵王自称为主父(主父,就如同后世所说的太上皇)。他任命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马。将安阳之地封给长子章,称他为安阳君,并让田不礼做他的相国。(这是周赧王十七年发生的事。)

主父想要窥探秦国的山川地势,同时观察秦王的为人,便假装成赵国使者赵招,带着国书前往秦国,通报赵国新君即位一事。他还带着几名工匠,一路上绘制秦国的地形,最终进入咸阳,前去拜见秦王。昭襄王问道:“你们赵王年纪多大了?” 赵招回答说:“正值壮年。” 昭襄王又问:“既然正值壮年,为何要把王位传给儿子呢?” 赵招答道:“我们国君认为继位之人大多不熟悉国事,想趁着自己在世时,让他熟悉政务。我们国君虽称‘主父’,但国事依旧由他裁决。” 昭襄王接着问:“你们赵国惧怕秦国吗?” 赵招回答:“我们国君若惧怕秦国,就不会推行胡服、练习骑射了。如今我们赵国擅长骑马射箭的将士,数量是过去的十倍,凭借这些来应对秦国,或许能长久地维持两国的友好关系。” 昭襄王见他回答得条理清晰,对他十分敬重。使者告辞后回到馆舍。

昭襄王睡到半夜,突然想起赵国使者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不像是臣子的模样,此事颇为可疑,于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天亮后,他传旨宣赵招进宫相见。赵招的随从回答说:“使者生病了,无法入朝,还请宽限几日。” 过了三天,使者仍然没有露面。昭襄王大怒,派官吏前去催促。官吏径直进入馆舍,却没见到使者,只抓到了随从,随从自称是真正的赵招,于是被带到昭襄王面前。昭襄王问道:“你既是真正的赵招,那之前的使者究竟是谁?” 随从回答说:“实际上他是我们的主父。主父想亲眼见识大王的威严,所以假扮成使者前来,如今他已经离开咸阳三天了。他特意让我在这里请罪。” 昭襄王大惊失色,跺脚说道:“主父太欺负我了!” 当即派泾阳君和白起率领三千精兵,连夜追赶。追到函谷关时,守关将士说:“赵国使者在三天前就已经出关了。” 泾阳君等人回去向秦王复命,秦王为此心慌意乱了好几天,最后只能以礼相待,送赵招回国。有位诗人曾写诗道:

分明猛虎踞咸阳,谁敢潜窥函谷关?

不道龙颜赵主父,竟从堂上认秦王。

第二年,主父再次出巡云中,从代地向西进发,在楼烦收编军队。他在灵寿修筑城池,以此来镇守中山,这座城被命名为赵王城。吴娃也在肥乡修筑城池,称为夫人城。此时,赵国的强盛程度在三晋之中位居首位。同年,楚怀王从秦国逃到赵国,惠王与群臣商议,担心激怒秦国,况且主父远在代地,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关闭城门,没有接纳楚怀王。楚怀王走投无路,想要向南逃到大梁。秦国的追兵赶上了他,他又和泾阳君一起被带回咸阳。楚怀王悲愤交加,吐血一斗多,随后发病,不久便去世了。秦国这才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怜悯楚怀王被秦国欺骗,客死他乡,百姓们前去迎接灵柩时,无不痛哭流涕,仿佛是在为自己的亲人悲伤。诸侯们都厌恶秦国的无道,再次组成合纵联盟来抵制秦国。

楚国大夫屈原痛心楚怀王的死是因子兰和靳尚的错误决策导致的,而如今这两人依旧在朝中掌权,楚国君臣贪图一时的安逸,完全没有报复秦国的志向。于是,屈原多次进谏,劝说顷襄王选拔贤能、远离奸佞,选将练兵,以图洗刷楚怀王的耻辱。子兰察觉到屈原的意图,让靳尚对顷襄王说:“屈原因为自己身为王族同姓却得不到重用,心中充满怨恨,而且他常常对人说大王忘记秦国的仇恨是不孝,子兰等人不主张攻打秦国是不忠。” 顷襄王听后大怒,削去屈原的官职,将他放逐回乡下。屈原有个姐姐名叫媭,已经远嫁他乡。她听说屈原被放逐,便回到家中,在夔地的旧宅找到屈原。只见屈原披头散发,面容憔悴,在江畔一边行走一边吟唱。媭劝解他说:“楚王不听你的话,你的心意已经尽到了!忧愁又有什么用呢?幸好家里还有田地,你为何不努力耕种,自食其力,安度晚年呢?” 屈原不忍心违背姐姐的心意,于是拿起农具耕地,乡里那些同情屈原忠诚的人,都来帮忙。一个多月后,姐姐离开了,屈原叹息道:“楚国如今到了这般地步,我不忍心看到宗室灭亡!” 一天清晨,屈原起床后,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自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乡里人听说屈原投江,纷纷划着小船到江上营救,但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人们用竹叶包裹糯米做成角黍投入江中祭祀他,还系上彩线,担心蛟龙会吞食。此外,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是因为营救屈原而兴起的,从楚国一直流传到吴国,至今已成为一种传统。屈原耕种的田地,收获的稻米如同白玉一般,因此被称为 “玉米田”。乡里人私下为屈原立了祠堂,将他所在的乡命名为姊归乡。如今的荆州府有归州,也是因姊归而得名。到了宋元丰年间,屈原被封为清烈公,同时也为他的姐姐立了庙,称为姊归庙,后来又加封屈原为忠烈王。有诗人写过《忠烈王庙诗》:

峨峨庙貌立江傍,香火争趋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处朽,龙舟岁岁吊沧浪。

再说赵主父出巡云中后,回到邯郸,论功行赏,赐全国百姓畅饮美酒、享用美食,欢庆五日。这天,群臣齐聚朝堂表示祝贺。主父让惠王临朝听政,自己则在一旁设座,观察行礼的情况。他看到何年纪尚小,却身着衮冕,南面称王,而长子章身材魁梧,是个堂堂大丈夫,反而在下面向北面朝拜起舞,兄长屈居于弟弟之下,心中十分怜悯。朝会结束后,主父看到公子胜在旁边,便私下对他说:“你看到安阳君了吗?他虽然随班朝拜,但似乎有不甘的神色。我想把赵国的土地一分为二,让章做代王,与赵国并立,你觉得怎么样?” 赵胜回答说:“大王之前已经犯错了!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经确定,若再挑起事端,恐怕会引发争斗和变故!” 主父说:“权力在我手中,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主父回到宫中,夫人吴娃见他神色异常,便问道:“今天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 主父说:“我看到原来的太子章,以兄长的身份朝拜弟弟,从道理上讲不通,我想立他为代王,赵胜又说这样不合适,所以我犹豫不决。” 吴娃说:“从前晋穆侯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仇,次子叫成师。穆侯去世后,儿子仇继位,定都于翼,将弟弟成师封在曲沃。后来曲沃势力越来越强大,最终灭掉了仇的子孙,吞并了翼国。这是主父您所知道的。成师作为弟弟,尚且能杀害兄长,更何况以兄长的身份面对弟弟,以年长的身份面对年幼的呢?到时候我们母子恐怕就会任人宰割了!” 主父被她的话迷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个侍从曾在东宫侍奉过原来的太子章,得知主父商议的事情后,的太子章,得知主父商议的事情后,便私下告诉了章。章和田不礼商议对策。田不礼说:“主父将王位分给两个儿子,原本是出于公心,只是被妇人阻止了。大王年幼,不懂事,我们若趁机想办法,主父也无可奈何。” 章说:“这件事就全靠您多留意了,日后富贵了,我们共享!”

太傅李兑和肥义关系很好,他秘密地对肥义说:“安阳君身强体壮且骄横,他的党羽众多,而且心怀怨恨。田不礼刚愎自用,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这两人结为一党,冒险行事,恐怕很快就会出事。您肩负重任且权势尊贵,灾祸必定先降临到您身上,您为何不称病,将政务传给公子成,这样或许能保全自己。” 肥义说:“主父将大王托付给我,还让我做相国,认为我可以托付国家安危。如今还没看到灾祸的迹象,我就先逃避,这不是会被荀息笑话吗?” 李兑叹息道:“您如今能成为忠臣,却不能再做有智谋的人了。” 说罢,他流下眼泪,过了许久才离去。

肥义思索着李兑的话,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反复思量,却没有想出好办法。于是,他对近侍高信说:“今后如果有人来召大王,一定要先告诉我。” 高信回答:“好的。”

忽然有一天,主父和惠王一同前往沙邱游玩,安阳君章也一同随行。沙邱有一座高台,是商纣王所建。这里有两座离宫,主父和惠王各住一座,相距五六里,安阳君的馆舍正好在中间。田不礼对安阳君说:“大王外出游玩,身边的兵力并不集中。如果假托主父的命令召见大王,大王必定会来。我们在中途设下伏兵,将他截杀,然后拥戴主父来安抚众人,谁敢违抗呢!” 章说:“这个计策非常好!” 随即派心腹内侍,假扮成主父的使者,连夜召见惠王说:“主父突然发病,想见大王,希望大王赶紧过去!” 高信立刻跑去告诉相国肥义,肥义说:“大王向来没有疾病,此事可疑。” 于是他进宫对惠王说:“我应当先去探探情况,等确认没有变故,大王再出发。” 他又对高信说:“紧闭宫门,千万不要轻易打开。”肥义带着几个骑兵跟随使者先行,走到中途,伏兵误以为是惠王来了,一拥而上将他们全部杀死。田不礼举着火把查看,发现被杀的是肥义。田不礼大惊失色,说:“事情有变!趁着机密尚未泄露,我们应该率领全部人马趁夜袭击大王,或许还有胜算。” 于是,他拥戴安阳君攻打惠王。高信因为肥义的吩咐,早已做好了准备。田不礼攻打王宫,却无法攻入。到了天亮,高信让士兵爬上屋顶射箭,贼兵死伤众多。箭射完后,士兵们便用瓦片往下投掷。田不礼命令士兵将巨石绑在木头上,用来撞击宫门,声音如雷鸣一般。

惠王正处于危急时刻,突然听到宫外喊声震天,两队军马杀了过来,贼兵大败,纷纷逃窜。原来是公子成和李兑在国内商议,担心安阳君趁机作乱,便各自率领一支军队前来接应,正好遇到贼兵围困王宫,于是解了这场危机。安阳君兵败后,问田不礼:“现在该怎么办?” 田不礼说:“赶紧跑到主父那里,痛哭哀求,主父一定会庇护我们,我会全力抵抗追兵。” 章听从了他的建议,单人匹马逃到主父宫中,主父果然打开宫门将他藏了起来,毫无为难之色。田不礼率领残兵再次与公子成和李兑交战,因寡不敌众,田不礼被李兑斩杀。

李兑估计安阳君无处可逃,必定会投奔主父,于是率领军队前去围困主父的宫殿。他们打开宫门,李兑手持宝剑在前面开路,公子成跟在后面,进宫拜见主父,叩头说:“安阳君反叛,依法不可饶恕,希望主父交出他。” 主父说:“他没来过我的宫中,二位可以到别处寻找。” 李兑和公子成再三请求,主父始终不松口。李兑说:“事已至此,应当搜查一番,即便找不到贼寇,再向主父谢罪也不迟。” 公子成说:“你说得对。” 于是召集数百名亲兵,在宫中四处搜查,最终在夹壁中找到了安阳君,将他拖了出来。李兑立刻拔剑砍下了他的头颅。公子成说:“何必这么着急呢?” 李兑说:“如果遇到主父,万一他要夺回安阳君,我们违抗就是违背臣子的礼节,听从他又会放走贼寇,不如杀了他。” 公子成这才服气。

李兑提着安阳君的首级从宫内出来,听到主父的哭泣声,又对公子成说:“主父打开宫门接纳章,显然是怜悯他!我们因为章的缘故,围困主父的宫殿,搜查并杀了章,这恐怕会伤了主父的心。事情平息之后,主父要是以围困宫殿的罪名惩罚我们,我们的家族就会被灭!大王年纪小,无法与他商量,我们只能自己做决定。” 于是,他吩咐军士:“不许解围。” 又派人假传惠王的命令说:“宫中的人,先出来的免罪;后出来的就是贼党,要灭其家族!” 宫中的侍从和宫女们听到王命,争先恐后地出宫,最后只剩下主父一人。主父呼喊,却没有人回应,想要出去,宫门却已经被锁上了。就这样一连围困了好几天,主父在宫中饥饿难忍,却找不到食物。庭院中的树上有鸟巢,他便取出鸟蛋生吃,一个多月后,主父饿死了。有诗人写诗感叹道:

胡服行边靖虏尘,雄心直欲并西秦;

吴娃一脉能胎祸,梦里琴声解误人。

赵主父死后,外面的人一开始并不知晓。李兑等人也不敢贸然进入,一直等了三个多月,才打开宫门进去查看。此时,主父的尸身已经枯瘪了。公子成陪着惠王前往沙邱宫,检视主父的遗体并举办丧事,将他安葬在代地。如今的灵邱县,便是因埋葬武灵王而得名。惠王回到赵国后,任命公子成为相国,李兑为司寇。没过多久,公子成去世,惠王因为公子胜曾经劝阻过主父分割赵国的计划,便任用他为相国,将平原之地封给他,号称平原君。

平原君也喜好招揽门客,颇有孟尝君的风范。自从他地位尊贵之后,更是大力招徕宾客,常年有数千人在他府上吃饭。平原君的府第中有一座画楼,他安排了美人住在上面。这座楼俯瞰着一户普通人家,这家的男主人患有腿疾,清晨起来一瘸一拐地出门打水。住在楼上的美人看到后,不禁大笑起来。没过一会儿,这位腿疾患者来到平原君的府门前求见。公子胜恭敬地将他迎了进去。腿疾患者说:“听闻您喜爱贤士,贤士们不远千里聚集到您的门下,是因为您看重贤士而轻视美色。我不幸身患残疾,行动不便,您后宫的美人却在楼上嘲笑我。我实在无法忍受被妇人羞辱,希望能得到嘲笑我的那个人的头颅!” 胜笑着答应道:“好的。” 腿疾患者便离开了。平原君笑着说:“这小子真愚蠢!就因为一次嘲笑,便想让我杀了我的美人吗?”

平原君门下有个惯例:负责接待宾客的人,每月要上报一次宾客的名单,统计宾客数量,核算钱粮的收支情况。在此之前,宾客人数一直有增无减,可从这之后,宾客们却逐渐离去,一年多的时间,宾客数量减少了一半。公子胜感到很奇怪,于是敲响大钟,召集所有宾客,问道:“我对待各位,从未敢失礼,可大家却纷纷离去,这是为什么呢?” 一位宾客上前回答说:“您没有杀掉嘲笑瘸子的美人,大家都很失望,认为您喜爱美色而轻视贤士,所以才离开。我们这些人过不了多久也打算告辞了!” 平原君十分震惊,赶忙承认错误说:“这是我的过错!” 他当即解下佩剑,命令左右侍从砍下楼上美人的头颅,然后亲自前往瘸子的家中,长跪在地向他请罪。瘸子这才感到满意。从此,门下的宾客都称赞平原君贤明,离去的宾客也又像从前一样聚集回来了。当时的人还为此编了三句俗语:食我饱,衣我温,息其馆,游其门。

齐孟尝,赵平原,佳公子,贤主人。

当时,秦昭襄王听说了平原君斩美人向瘸子谢罪的事情,有一天,他跟向寿说起此事,对平原君的贤德赞叹不已。向寿说:“这还比不上齐国孟尝君的贤德程度呢!” 秦王问:“孟尝君是怎样的人?” 向寿说:“孟尝君在他父亲田婴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负责主持家政,接待宾客了。宾客们像云彩一样归附于他,诸侯们都对他敬重仰慕,还请求田婴让孟尝君做世子。等到孟尝君继承薛公的爵位后,门下的宾客更加众多,他对待宾客的衣食与自己一样,供给开销非常大,甚至为此几乎破产。从齐国来的士人,都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亲厚,没有任何怨言。如今平原君容忍美人嘲笑瘸子而不惩处,直到宾客离心,才斩下美人头颅谢罪,这不是太晚了吗?” 秦王说:“我怎样才能见到孟尝君,和他一起共事呢?” 向寿说:“大王如果想见孟尝君,为什么不召他来呢?” 秦王说:“他是齐国的相国,我召他,他怎么会来呢?” 向寿说:“大王如果真心用自己的子弟到齐国做人质,以此请求孟尝君来秦国,齐国相信秦国,就不敢不送他来。大王得到孟尝君后,就任命他为丞相,齐国也必然会任命大王的子弟为相国。秦国和齐国互相任用对方的人,两国的关系必定亲密,然后再共同谋划诸侯的事情就不难了。” 秦王说:“好!” 于是派泾阳君悝到齐国做人质,传话说:“希望能换来孟尝君到秦国,让我见他一面,以慰藉我对贤才的渴望。”

孟尝君的宾客们听说秦国来召,都劝他一定要去。当时苏代正好作为燕国的使者在齐国,他对孟尝君说:“如今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土偶人和木偶人在交谈,木偶人对土偶人说:‘天就要下雨了,你肯定会被冲垮!这可怎么办!’土偶人笑着说:‘我是用土做的,被冲垮了就回归到土里。而你一旦遭遇雨水漂流,我都不知道你会流落到哪里去!’秦国,是如虎狼一般的国家,楚怀王去了都没能回来,更何况是您呢?如果秦国扣留您不让您回去,我都不知道您的结局会怎样。” 孟尝君听后,便推辞秦国的邀请,不想前往。

匡章对齐湣王说:“秦国送来人质,想要见孟尝君,这是想和齐国亲近。孟尝君不去,就会失去秦国的欢心!即便如此,扣留秦国的人质,仍然会被认为是不信任秦国。大王不如以礼相待,送泾阳君回秦国,然后派孟尝君到秦国访问,以回应秦国的礼节。这样一来,秦王必定会听信孟尝君的话,从而对齐国更加友好。” 齐湣王觉得有道理。他对泾阳君说:“我很快就会派相国田文到贵国访问,以问候秦王,怎么敢劳烦您做人质呢?” 随即准备好车马,送泾阳君回秦国,同时派孟尝君前往秦国访问。

孟尝君带着一千多名宾客,一百多乘车马,西行进入咸阳,拜见秦王。秦王走下台阶迎接他,与他握手言欢,表达了自己一直以来对孟尝君的倾慕之情。孟尝君有一件白狐裘,毛长二寸,洁白如雪,价值千金,天下独一无二。他将这件白狐裘作为私人礼物,献给了秦王。秦王穿上这件裘衣进入宫中,向他宠爱的燕姬炫耀。燕姬说:“这样的裘衣也常见,有什么珍贵的呢?” 秦王说:“狐狸如果没有活上数千岁,毛色不会变白。如今的白狐裘,都是选取狐狸腋下的一小片皮,补缀而成。而这件是纯白皮毛,所以才珍贵,这可是无价之宝啊。齐国是山东的大国,所以才有这样珍贵的服饰。” 当时天气还比较暖和,秦王便把裘衣交给主管库藏的官吏,吩咐好好珍藏,等天冷了再穿。秦王还选定日子,打算任命孟尝君为丞相。

樗里疾嫉妒孟尝君被任用,担心他夺走自己的相权,于是派他的门客公孙奭去游说秦王:“田文是齐国的宗族,如今他要是做了秦国的丞相,一定会先为齐国考虑,然后才是秦国。以孟尝君的贤能,他谋划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再加上他门下宾客众多,如果借助秦国的权力暗中为齐国谋划,秦国就危险了!” 秦王就此事询问樗里疾。樗里疾回答说:“公孙奭说得对。” 秦王问:“那么把孟尝君送回去怎么样?” 樗里疾回答说:“孟尝君在秦国待了一个多月,他的一千多名宾客,已经知晓了秦国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放他回齐国,最终会成为秦国的祸害,不如杀了他。” 秦王被这些话迷惑,下令将孟尝君囚禁在馆舍中。

泾阳君在齐国的时候,孟尝君对他非常好,每天都为他准备丰盛的饮食,在他临行时,还赠送了几件珍贵的器物,泾阳君因此对孟尝君十分感激。此时,泾阳君听说了秦王的计划,便私下里去见孟尝君,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孟尝君害怕了,向泾阳君请教对策。泾阳君说:“大王的主意还没有最终确定。宫中的燕姬,最得大王欢心,她所说的话,大王一定会听从。您带着贵重的器物,我帮您送给燕姬,求她为您说一句话,放您回国,这样就能免除灾祸了。” 孟尝君拿出两双白璧,拜托泾阳君献给燕姬,请求她帮忙解救自己。燕姬说:“我非常喜欢白狐裘,听说山东的大国中有这样的裘衣,如果能得到这件裘衣,我愿意为孟尝君说一句话,我不想要白璧。” 泾阳君回去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我只有一件白狐裘,已经献给秦王了,哪里还能再得到呢?” 他遍问门下宾客:“有谁能再弄到一件白狐裘吗?” 众人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回答。坐在最下座的一位门客,自己站出来说:“我能弄到。” 孟尝君问:“你有什么办法弄到裘衣?” 门客说:“我会学狗叫,能像狗一样偷盗。” 孟尝君笑着让他去试试。这天夜里,这位门客打扮得像条狗,从狗洞潜入秦宫的仓库。他故意发出狗叫声,主管库藏的官吏以为是守库的狗,没有起疑。门客等官吏睡熟后,拿出自己藏在身边的钥匙,打开藏柜,果然找到了白狐裘,于是偷了出来,献给了孟尝君。孟尝君让泾阳君把白狐裘转献给燕姬,燕姬非常高兴。有一天,燕姬与秦王夜里饮酒正欢,便趁机进言说:“我听说齐国有个孟尝君,是天下少有的大贤之人!孟尝君在齐国做丞相,本来不想来秦国,秦国邀请他,他才来了。如果不用他就算了,竟然还想杀了他?邀请别国的丞相,却无缘无故地杀了他,还落下个杀害贤士的名声,我担心天下的贤士都会裹足不前,躲避秦国了!” 秦王说:“说得对。” 第二天上朝,秦王就命令准备车马,发放驿券,放孟尝君回齐国。

孟尝君说:“我侥幸靠燕姬的一句话,得以脱离虎口,万一秦王反悔,我的命就没了。” 他的门客中有个善于伪造文书的,帮孟尝君更改了驿券上的姓名,然后他们一行人便快马加鞭地离开了。到了函谷关时,已是半夜,关门早已上锁。孟尝君担心追兵赶到,急于出关。函谷关开关和闭关都有固定的时间,晚上人定时分就关闭,鸡鸣时分才开启。孟尝君和他的宾客们都聚集在关内,心中十分焦急。忽然,从宾客队伍中传来鸡鸣声。孟尝君感到奇怪,一看,原来是一位地位低下的门客,他能模仿鸡叫。紧接着,周围的群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守关的官吏以为天快亮了,便起身查验驿券,打开了关门。孟尝君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离开了。孟尝君对这两位门客说:“我能脱离虎口,全靠学狗叫偷盗和模仿鸡叫的力量啊!” 其他宾客们都为自己没有立功而感到惭愧,从此再也不敢轻视地位低下的门客了。有诗人称赞道:

明珠弹雀,不如泥丸;白璧疗饥,不如壶餐。

狗吠裘得,鸡鸣关启;虽为圣贤,不如彼鄙。

细流纳海,累尘成冈;用人惟器,匆陋孟尝。

樗里疾听说孟尝君被释放回国,立刻进宫拜见昭襄王说:“大王即使不杀田文,也应该把他留下来做人质,怎么能放他走呢?” 秦王非常后悔,立即派人骑着快马去追赶孟尝君。追到函谷关时,索要出关的宾客名册查看,上面没有齐国使者田文的姓名。使者问:“他会不会从小路走,还没到这里呢?” 等了半天,一点消息都没有。使者便描述了孟尝君的相貌以及宾客车马的数量。守关的官吏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今天早上出关的就是他们。” 使者问:“还能追得上吗?” 守关的官吏说:“他们跑得像飞一样,现在已经离开一百多里远了,追不上了。” 使者只好回去向秦王报告。秦王感叹道:“孟尝君有鬼神都难以揣测的机智,果然是天下的贤士啊!” 后来,秦王向主管库藏的官吏索要白狐裘,却没有找到,等看到燕姬穿着这件裘衣,便询问原因,得知是孟尝君的门客偷走的,又感叹道:“孟尝君的门下,就像繁华的集市,什么人才都有。我们秦国比不上啊!” 最终,秦王把白狐裘赏赐给了燕姬,没有处罚主管库藏的官吏。不知道孟尝君回到齐国后会怎样,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